合成钻石是真钻石吗,前景怎么样

合成钻石是真钻石吗,前景怎么样,第1张

合成钻石是真钻石,物理化学性质和天然钻石一样。将来很有可能是钻石行业的一个大变革,有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我觉得写得很好,分享给你。希望能被采纳帮助到你。

钻石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合成钻石开启行业新纪元

如果说戴比尔斯的成功在于抓住了天然钻石开采及推广的历史机遇,在我们仍旧津津乐道其成功的今天,钻石行业已经迎来了另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合成钻石。

一、钻石行业新纪元

2020年,李雷和韩梅梅去挑选订婚钻戒的时候,可能会遇见不少新问题。

他们会考虑是否要选择一颗合成钻石——在实验室人为生产出来的钻石。“反正看起来没有差别,为什么不买合成钻石,便宜太多了”,韩梅梅可能会犹豫“虽然知道都是钻石,但是结婚意义不一样,我还是想买天然的”。

伴随着近年来合成钻石生产速度和质量的飞速提升,这样的未来并不遥远。

2012年5月,IGI安特卫普实验室(International Gemological Institute)曾在一位商人送检的605颗大小为030-070克拉不等的钻石中,检测出混有461颗合成钻石,然而在购入时他认为这些钻石都是天然的。

为了提高全行业的警惕,提醒业内注意筛查合成钻石,IGI选择在第一时间将这次送检的情况告知全球各大鉴定实验室,并分享合成钻石具体的鉴定方法,希望在鉴定环节将这样的风险降到最低。

此后短短四年时间,合成钻石的生产能力已迅速提高。据统计,2014年,合成钻石年产量小于35万克拉,占天然钻石产量的比例小于03%。2015年,合成钻石年产量激增至230-420万克拉,占天然钻石比例也已经增长至2%-3%。与此同时,合成钻石的品质也逐年提升,实验室检测到世界最大无色合成钻石,已经可以做到1002ct,E色VS1。在同等品质下,矿业分析师基拉利尔认为“消费者可能转向合成宝石,毕竟他们平均比天然钻石便宜了20%至30%”。

2016年中国国际钻石产业高峰论坛9月于深圳举办,各方人士就“天然&合成 钻石市场的趋势和挑战”展开了一整天的讨论,合成钻石进入珠宝市场已是大势所趋。整个行业正站在历史变革的路口,每个从业者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击。

二、从业者面临新选择

在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问题上,面临多重选择的不止消费者,商家与鉴定实验室受到的冲击更加直接。

1、钻石商家:天然 vs 合成?

多年来,钻石作为婚嫁刚需,几乎不存在来自其他宝石的竞争,但合成钻石的出现将改变固有格局,竞争将来自钻石品类内部。

早期曾有天然钻石商家公开抵制合成钻石,批判其抢走了“非洲人民的牛奶和面包”,这是选择坚守天然钻石。另一方面,已经有不少品牌走出了迈向合成钻石的第一步。

历经五代的传统钻石切割及零售商Royal Asscher已经于2013年推出“Rebel Chique Diamonds”品牌,专门销售合成钻石作品。一直想进入钻石市场的施华洛世奇,也已于2016年在美国开启合成钻石品牌“DIAMA”,选择一些独立的高级珠宝零售店进行销售,他们表示“并不急于收回成本,会耐心等待年轻消费群体的成长,想要让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并驾齐驱”。

传统钻石帝国的开创者戴比尔斯De Beers也从未放弃进入该领域,可谓双管齐下的代表。日前,业内曾传出其欲与施华洛世奇就合成钻石达成合作的消息。虽然尚未落实,但戴比尔斯子公司第六元素Element Six早已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一直致力于合成钻石的研究和教育。

目前,国内展会上已频频出现合成钻石批发商及零售商的展位,吸引不少业内与消费者驻足咨询。根据年初摩根斯坦利的行业预测,发展至2020年,合成钻石在珠宝级别的小克拉钻石中占比将达到15%,大克拉合成钻石占比也将达到75%。

钻石行业正从单纯消费天然钻石,转向合成钻石参与市场竞争的新阶段。无论商家是否选择合成钻石,积极了解和调整才能更好的应对正在展开的新格局。

2、鉴定实验室:行业信任的桥梁

上世纪五十年代,实验室与钻石行业共同经历了第一次飞速发展。为了帮助消费者了解天然钻石的品质,鉴定实验室为行业制定了明确的4C鉴定标准,也奠定了其后几十年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但随着合成钻石进入市场,实验室再次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坚持天然钻石的4C鉴定,还是研究合成钻石的鉴定技术?

在过去的几年中,部分实验室对鉴定合成钻石持保留态度,只针对天然钻石出具鉴定证书,对无法确定天然性的钻石选择退检。另一些实验室则选择持开放态度,在确保天然钻石准确鉴定的基础上,投入人力物力深入研究合成钻石的鉴定方法。

在合成钻石的研究与鉴定上,IGI始终走在行业前沿。与过去市场要求实验室依据明确标准出具严谨的4C鉴定证书不同,IGI实验室认为“在合成钻石进入市场的新阶段,鉴定的重点将从4C转向天然性,只有在深入研究并准确鉴定合成钻石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保障天然钻石鉴定的准确和可靠性。”

为了做到鉴别合成钻石,实验室除了配备专业的合成钻石鉴定仪器,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如何与世界最顶尖的合成钻石生产技术保持同步,更新相应的鉴定技术,成为实验室面临的新挑战。

无论消费市场是否接受合成钻石,鉴定行业都面临着重大调整。如果说4C标准的贯彻和维护是鉴定实验室之前的主要职责,对合成钻石采取的态度和行动则将决定它在钻石新纪元的话语权。

三、应对变革:行业需要专业的珠宝教育

2015年,全球最大的七家天然钻石矿业公司联合成立钻石生产商协会(DPA),而相应的国际合成钻石协会(IGDA)也已经成立。合成钻石进入市场的大趋势下,行业普遍认为,在确保鉴别天然与合成的基础上,合成钻石将作为天然钻石的补充,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扩大钻石的消费市场。

大变革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无论是消费者、商家还是鉴定实验室,都需要接受新一轮的知识更新和再教育。每个从业者只有在全面认识合成钻石的基础上,才能对行业发展做出准确判断,找到在行业中相应的位置。

毕竟,风向开始变了。

中国珠宝首饰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随着行业政策的放开,中国的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发展迅速,行业生产能力快速增加,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珠宝加工国。

我国珠宝首饰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珠宝首饰行业消费需求与市场竞争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2016年,我国首饰用金分别达到50275吨、71650 吨、66710 吨、72158 吨和61117 吨,以目前金价计算,整个黄金首饰市场规模超过1,800 亿;未来几年,我国的珠宝首饰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届时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珠宝首饰制造和贸易中心之一,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珠宝消费市场。珠宝首饰行业对氰化亚金钾的需求量也将随之增长。

消费场景:婚庆市场仍是主力需求,日常自我佩戴需求将增加

目前,消费者主要是在结婚、新生儿、新年等节庆时期购买珠宝首饰,而其中最大的需求来自婚庆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40~50%的珠宝购买需求是来自婚庆市场。在未来5

年内,由于中国第三波“婴儿潮”的人口进入适婚年龄,婚庆市场的需求支撑仍然强劲。

费习惯演进,镶嵌珠宝向好

具体到目前国内黄金珠宝行业发展周期,行业正处于短期企稳复苏、且未来增长可持续的阶段,主要基于:消费需求有望逐步替代保值需求成为黄金珠宝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行业有望更加拟合消费升级趋势:因金价大幅波动影响黄金消费需求,而黄金饰品在我国黄金珠宝市场中占比50%以上,加之,廉政政策挤出部分中高端消费泡沫,使得黄金珠宝行业从2014

年以来增速有所调整,但2016 年以来行业已呈改善趋势,看好黄金珠宝行业长期增长空间。

钻石饰品在婚庆消费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目前中国结婚人群中钻石的渗透率约为50%,美日高峰时期结婚钻石渗透率约接近80%;而随80、90 一代逐步进入适婚年龄,这部分人群从小已建立起较好的钻石消费意识,标志性事件为1993 年De beers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存”的广告语引入中国,消费钻石的意愿相对高于上一代人,因此钻石饰品在婚庆消费中的渗透率有望提升。

2010-2017年,中国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历经快速增长时期,步入调整期,增速有所下降。2017年,我国限额以上的金银珠宝零售额为2970亿元,同比减少088%,增速较上年有所增加。

从2016年开始,随着经济恢复,高端消费呈现趋势,珠宝行业亦有回暖迹象,全年增速超过两位数,或开始步入新一轮的增长恢复期。经历了短暂的困境期,行业格局重新洗牌,珠宝行业从粗放式增长转变为需求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变革,品质化、品牌化将成为新时期的主题。2017年,我国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销售收入为4106亿元,同比下滑68%。

整体来看珠宝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三大特征,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百货商场是主要销售渠道,具有多元化的细分特征。首先珠宝首饰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内企业需要较多资金购买单价较高的黄金、铂金、钻石、翡翠等原材料,同时为每家自营店准备较大规模的产成品进行铺货,并辅以一定的流动资金作为周转。

其次百货商场是珠宝首饰销售主要场所,由于百货商场中的珠宝专营店有百货公司品牌和珠宝企业品牌提供双重保障,产品的质量更可靠,因此,消费者更倾向于到百货商场中的珠宝店购买珠宝首饰,特别是在节假日、婚庆等因素的推动下,百货商场的消费增长就更明显。

最后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增强和消费心理日渐成熟,珠宝首饰的消费需求正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行业内部竞争日益激烈,单纯的数量增长所带来的利润空间正在逐渐缩小。因此,通过深度挖掘特定群体的消费偏好,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已成为珠宝商顺应市场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珠宝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中国珠宝首饰市场经过短短的几年时间,已由前几年仅占全球1%跃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2005年中国珠宝市场销售总额约1400亿元,出口549亿美元,销量位居世界前列,黄金产量达225吨,白银达6000吨,分别名列世界第四和第三。

2006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珠宝首饰正在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中国老百姓的第三大消费热点。而到了2007年,市场更加繁荣,根据商务部对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的数据显示,2007年1至5月的金银珠宝消费,比2006年同期累计增长346%,是28大类监测商品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商品。另外,2007年8月份全国金银珠宝消费猛增53%。

2008第三季度黄金需求强劲上升,达到318亿美元,其中投资需求较2007年上升51%。预计到2010年,我国珠宝年销售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出口超过70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珠宝首饰加工和消费中心之一,也将成为全球的珠宝贸易中心之一。

2009年必将是个珠宝界的配件年,珠宝商们如果“爱搞事”,那绝对是个优势——当人们开始削减购买衣服的预算时,他们可能会花一些额外的钱去考虑配件,为了给旧款增加新意,并且,人们喜欢存在感强的东西,最好都更大一些——宽腰带、大廓型的鞋子和大容量手袋,这就是新的时尚世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珠宝首饰饰品年消费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之一。中国内地消费群体庞大,世界四大时尚之都以及东京、香港等城市的饰品年贸易总量近1000亿美元,但中国女性饰品人均占有率不足5%,可见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黄金珠宝首饰市场的消费增长将主要靠婚庆、钻饰消费和境外来华游客消费等三个需求来拉动。另外,全国每年有近10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因结婚产生的消费高达2500亿元。特别是人口出生率高达21%的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群将于2007至2012年左右进入婚龄,仅婚庆珠宝消费就前景可观。

珠宝首饰是率先向国际开放的产业之一。过去几年,中国对成品珠宝的进口关税高达50%,在黄金饰品与宝石产品上高昂的进口关税以及消费税,制约了珠宝首饰的销售。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些壁垒逐步取消,同时中国珠宝业政策调整的信号正越来越强。证明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珠宝首饰产业的发展。国家计委宣布中国黄金取消央行定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等,已在分步拆除计划经济下“统购统销”的制度壁垒。黄金交易所的设立,标志着又向国际黄金市场的方向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上海黄金交易所开市,为中国建设规范化的黄金市场写下了浓重一笔。中国对钻石进出口管理和税收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必将促使中国钻石业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期走高的股市各板块开始有分化,但人们注意到珠宝首饰板块却有渐次走高的迹象。

在2012年高净资产收益率且涨幅居前的公司里,排在前列的就有珠宝首饰行业的“东方金珏”,2012年内涨幅高达60%以上。该股每股收益为04202元,每股净资产为20531元,每股公积金0475元,每股未分配利润04749元,每股经营现金流03456元,主营收入同比增长621%。

在一些行业寒意袭来的时候,珠宝首饰业还有暖风吹拂,成为投资“避风港”。不过,高速发展的珠宝首饰业也须克服浮躁病,急于求成、重扩张轻研发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千万对新人“托举”市场

北京国际珠宝展和2012中国珠宝年会日前举行,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副主任孙凤民在展会上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2012年,我国珠宝业增速放缓,但依然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我国珠宝首饰行业近几年经营同比增速均为两位数,部分企业增幅在20%以上,但2012年行业增速可能在10%左右,珠宝零售市场销售总额预计达4000亿元人民币。

2011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钻石消费市场,而黄金的消费量也已在2009年超过印度,位居世界第一。其他如铂金、白银、玉石翡翠、有色宝石等产品消费也均居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珠宝加工大国和世界上最重要的珠宝消费市场之一。

中国的珠宝首饰品市场的活跃首先得益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珠宝首饰不仅具有装饰功能,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些品类还有投资价值,因此甚得富足起来的消费者欢心。此外,婚庆市场和旅游市场的消费构成了珠宝首饰的刚性需求,这也让这一行业获益匪浅。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其中1981-1990年间发生的第三次出生高峰,人口增长量最大,9年净增人口143亿。这批人已处于婚嫁阶段,这些年每年结婚人口都在1000万对以上,珠宝首饰类商品作为中国传统结婚习俗中的必备品,势必将受益于结婚人口的增加。假设每对新人平均在珠宝上花费2000元,光是婚庆珠宝这一块市场,每年就可为整个行业贡献200亿元销售额。

旅游行业也是消费升级的一个亮点产业,它同样激发了国内珠宝消费。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盛会不仅刺激了国内消费,更带动了境外游客对国内珠宝首饰的消费。我国一些地区拥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饰品,游客在当地进行游览的同时也将注意力放到了珠宝首饰上。 消费升级带旺了珠宝首饰业,与此同时,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贵金属逐渐作为抗通胀重要投资手段的地位显露无遗,投资和保值需求的旺盛对珠宝首饰行业整体有提振作用。更让业内兴奋的是,虽然中国人均珠宝消费额近几年有显著提升,由2000年的102美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188美元,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横向比较,中国人均珠宝消费额却显著偏低,这意味着行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2009年中国人均珠宝消费额仅有188美元,而美国和日本这一数值分别为1547美元、89美元,是中国的8倍和5倍。中国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43美元也有较大差距。从黄金的消费水平来看,情况也是一致,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人均黄金消费仅有033克/人,而同属亚洲的日本为1克/人、韩国为13克/人。若未来我国人均珠宝消费水平能达到上述国家的水平,那么我国珠宝需求将扩大5倍左右。

如此诱人的市场自然会“招蜂引蝶”。一位行业资深人士透露,资本大规模涌入珠宝首饰市场大概是从2005年开始的。然而,珠宝首饰行业在繁荣的同时,发展瓶颈也不期而至。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协会副秘书长杨似三表示:珠宝首饰业正面临产能相对过剩、价格波动加大的经营性风险。

珠宝首饰消费市场快速增长,也为行业带来了一些隐忧。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涌入珠宝市场,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快速扩张,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扩张中过于盲目。一些企业拼命发展加盟商、专卖店,通过低价和广覆盖度的策略曾一度快速占领市场,但珠宝业并非传统的快销行业,在扩张背后需要通过对价格体系、供货体系、服务体系的创新,使整个营销体系得以构建,形成顾客的长久关注度与兴趣。

一位珠宝首饰行业人士透露,“珠宝首饰行业这几年发展太快了,挤进来的人和企业太多,大家都很浮躁,都想赚快钱。各珠宝品牌频频在各地开专卖店,对于黄金珠宝产品的需求数量骤增,一些本无技术储备的企业快速进入珠宝行业,但是其制造工艺根本不过硬。此外,近年来人工费用上涨,租金上升,黄金珠宝加工厂成本骤增,为了减少成本,许多企业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发生。 ”

从近几年我国各有关部门对各地市场进行检查的情况看,我国珠宝首饰的市场秩序还不太理想,在产品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了定名错误,以假乱真;定名不准确,以次充好;标志不规范,虚高标价;责任难界定,售后难解决等等。比如在翡翠这一品类里,将经过处理的B货当作天然A货翡翠出售的情况屡禁不绝,一些非正规销售场所成为衍生这类珠宝消费问题的“重灾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珠宝消费市场,更是全球最重要的珠宝首饰制造中心。其中,中国最重要的珠宝首饰制造中心有2个,分别是广东和浙江。广东地区又可分为2个地区,分别是深圳和广州番禺,由上世界90年代初北上发展的香港商人所带动而壮大。浙江地区则主要集中在以义乌为中心的区域。

在产品销售方面,广东地区的首饰主要国内销售,浙江地区制造的首饰大多则销往国外。

  

  

  

   2008年国内珠宝首饰消费额达到了1900亿元人民币,中国淡水珍珠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中国黄金以282吨的年产量创历史纪录,成为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珠宝首饰行业走过了最困难的一年,企业家和行业组织(机构)表现出了应对危机的坚强信心,变危机为机遇,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0%,取得了2200亿元销售总额的好业绩。 FGA英国皇家宝石协会会员

GIG宝石专家头衔

GIA美国珠宝学院珠宝鉴定师

IGI比利时珠宝学院珠宝鉴定师

GAC中国宝玉石鉴定师

GIC中国地质大学珠宝鉴定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 https://hunlipic.com/liwu/887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 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