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级:可分为从D—Z的大致5个等级。其中D、E、F为最优等次无色,以D为最优,E、F为次。后是G、H、I、J为次优等接近无色。
再后等级的从K—Z就是有色的了,K、L、M稍微带有**,N—Z为最劣轻微带有**。
2、净度:可分为从F—I的大致5个等级。F、IF为最优等级,近乎透明的极品,非常珍贵而且罕见。VVS1、VVS2为高等级品。其后是SI1、SI2。再后是I1、I2、I3。
3、 切工:可分为6个等级,分别是EXCELLENT、VERY GOOD、GOOD、MEDIUM、FAIR、POOR。
扩展资料:
钻石4C标准的创立者
GIA美国宝石学院美国宝石学院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的创办人Robert M Shipley于1931年在美国Los Angeles成立GIA,最初是用夜校及函授方式训练珠宝商如何评估批发价;
1953年GIA在New York创立了第一所实验室 Laboratory,开始签发钻石鉴定报告书,而后又在加州圣塔蒙尼卡 Santa Monica 及LA市区设立另两个 Laboratory,正式名称为宝石业鉴定公司 Gem Trade Laboratory INC,GTL隶属于GIA专职鉴定不估价。
—钻石4c
—钻石鉴定4C标准
通俗易懂,就是钻石的洁净度,特指钻石内部和外部缺陷的程度,包括夹杂物、解理、裂纹、双晶、生长线、腐蚀现象等。有些在金刚石晶体生长过程中包含在金刚石中,称为包裹体。它们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有些是金刚石晶体生长后产生的,如各种裂纹。这些夹杂物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钻石的纯度和美观。
清晰度标准等级:1无瑕疵等级: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无夹杂物或表面缺陷。2内部无瑕疵等级:在10x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内部没有夹杂物,表面有微不足道的瑕疵,可以通过抛光去除。3非常轻微的夹杂物级别: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中有非常细小的瑕疵,专业评估师很难看到。4轻微夹杂物级别: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的瑕疵可见,但很小。5微夹杂物: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金刚石有明显的瑕疵。6内在水平:10倍放大镜下缺陷非常明显,肉眼可见,影响钻石的牢固度、透明度和亮度。
清晰度评价因素:1尺寸:一般缺陷尺寸越大越容易检测,影响程度也越大。2数量:一般来说,缺陷数量越少,影响程度越小。3位置:缺陷的位置也会影响观察的难度。桌面下的内含物最容易观察到,尤其是靠近亭子的桌面下。同样的夹杂物会多次反射,同时进入视野,严重模糊了外观。腰部附近的夹杂物不容易观察到,从亭部观察比从冠部容易。4类型:缺陷分为内部和外部,如有外部‘表面缺陷’,等级在‘内部无瑕疵等级’以下;它含有内部'夹杂物',其等级低于'极轻微夹杂物'。有些种类的缺陷会影响钻石的坚固性,可能会损坏。5明显程度:与金刚石体对比可以观察到包裹体,称为“明显程度”。一般来说,内含物越暗,越容易观察到,净度等级越低,除了黑色针通常比白色针更不可见。
钻石主要用10倍放大镜观察,通过评估师的眼睛根据钻石内含物区分11个等级。包裹体多为杂色、云状、羽状裂纹等。夹杂物主要影响光的折射,倾向于阻挡或偏转光,但实际上Sl1级以上的夹杂物肉眼难以观察,肉眼不构成缺陷。只要选择Sl1级以上,即使有细小的夹杂物,也只选择接近白色的透明色,而且因为透明度好,钻石的光彩不会因为杂点或黑色夹杂物而破碎凌乱,用同样的预算购买更大的钻石,成为更好的佩戴选择。
钻石的级别一般分为"钻石的品质划分以4C为标准——4C直接决定钻石的级别。
1、重量(克拉、Carat、识别标识为Ct):不用多说,当然是越重越好、越贵。 2、颜色(Color):国际通用标准,以颜色的白度、透明度为衡量标准,从D为始(颜色D级是最白的级别),一次往后排列,越往后钻石越黄,目前国内市场到N色,N色以后的 就少有需求了。建议:F—J之间均可接受。
3、净度(Clarity):国际上常用的以IF、VVS、VS、SI、P。购买建议: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极力推荐SI--VS级别的钻石。若是喜欢收藏,希望作为投资保值且财力雄厚的朋友,建议购买VVS—IF级别的钻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