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一克拉等于多少克??

钻石的一克拉等于多少克??,第1张

一克拉等于02克。

一克拉钻石(标准圆钻形钻石)直径为649毫米,质量为02克。

下图为标准圆钻形钻石重量(克拉)与腰围直径(毫米)对照表,可以查询不同质量钻石的直径大小。

钻石的形状不同,大小也会有差异。一颗圆形一克拉钻石的直径为649毫米,但一颗公主方形的钻石直径却是55毫米。而一克拉钻石的其它形状直径是:祖母绿形5毫米、梨形55毫米、椭圆形65毫米、心形65毫米、榄尖形55毫米、雷迪恩形475毫米。

下图为实物比较以及佩戴在手上比对图(1ct=1克拉)

钻石Diamond一词出自希腊语Adamas,意思是坚硬、不可驯服。钻石号称“宝石之王”,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珍贵的宝石,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宝石之一。

钻石是被人们赋予了故事和情感的石头,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同时又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钻石在地球上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经过加工的钻石,其晶莹的外观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更是被看作爱情天长地久的象征!

不仅如此,钻石拥有非常高的硬度,是地球上自然形成的最坚硬的物质,在很多工业领域都有着不菲的应用。

钻石的价格非常昂贵,一枚小小的钻戒就要几千元人民币,如果是质量大一点的钻戒,动辄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价格,所以钻石也像黄金一样能够保值!

茫茫宇宙,有着很多神奇的天体,大家能够想象出由钻石组成的“钻石星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早在2010年,科学家发现了一颗神奇的星球,这颗星球跟地球一样属于行星,距离地球大约50亿光年,直径约为4000公里,比地球要小。让人惊讶的是组成这颗星球的内部核心竟然是高密度的结晶碳,而结晶碳正是形成钻石的关键!

那么,这颗星球上会存在钻石吗?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这个星球是一颗白矮星,而且是水晶态的白矮星,单从其外观上来看就非常漂亮!这颗白矮星表面温度大约为2700摄氏度,完全有能力生成钻石!

科学家们认为,这颗白矮星上很有可能存在大量的钻石,比地球钻石储量要多得多,但问题是人类无法开采这些钻石。要知道50亿光年的距离是人类现阶段科技无法跨越的巨大鸿沟!

不仅如此,其表面高达2700摄氏度的高温也让开采变得不可能,在如此高温的情况下,开采机械很容易便会被融化!

事实上,宇宙中很多星球都存在大量钻石,甚至就连我们太阳系的一些行星,其钻石储量也远远超过地球,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木星和土星!

我们知道,木星和土星都属于气态行星,在其星体的组成成分里面还有大量甲烷,可以占到15%左右,而甲烷是由氢和碳组成的,甲烷中的碳会在高压下分解并形成钻石!

而根据科学家们的观测结果,这两个星球经常会有闪电产生,而且闪电的威力要比地球大很多。大闪电劈在木星和土星的大气层上时,便会将其中的甲烷进行分解,形成像碳一样的灰尘。

这些灰尘在落下时便会变成石墨,当石墨下落到星体深处时,由于受到强大的引力,便会在巨大的压力下变成钻石,这就是传说中的木星“钻石雨”!根据测算,土星和木星上每年都会降下大约1000吨钻石!

遗憾的是,我们现阶段并不具备开采木星和土星上钻石的条件,所以这两个星球上的钻石对人类而言是无意义的。而且,钻石之所以名贵,跟其稀有程度是分不开的,毕竟钻石的工业用途并不多。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够开采木星和土星上的钻石,到了那个时候,想必钻石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价值了!

据路透社报道,非洲国家博茨瓦纳的德比斯瓦纳钻石公司发现了一颗足足1098克拉的钻石,其被认为是世界第三大宝石级钻石。据报道,德比斯瓦纳钻石公司16日将这颗钻石呈给了博茨瓦纳总统马西西。报道称,这颗钻石长73毫米、宽52毫米、厚27毫米。

该国矿产部长表示,在钻石销售经过了疫情打击之后,这颗钻石发现的正是时候。

报道还称,2020年,德比斯瓦纳的产量下降了29%,降至1660万克拉,而由于疫情对生产和需求都有影响,销售额下降了30%,降至21亿美元。2021年,随着旅行限制的放松和珠宝商的重新开放,德比斯瓦纳计划将产量提高高达38%,达到疫情前的2300万克拉水平。

历史上最著名的钻石:

1、伟大的非洲之星

“非洲之星”是世界上最大的切割钻石。这颗钻石由美国一家公司切割,该公司在研究了这颗钻石6个月后,才确定如何切割。

2、光之山钻石

这颗钻石有最古老的记载历史,它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1304年。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被再度切割,之后被镶嵌在英国女王的王冠上,这颗钻石重10893克拉。“光之山”钻石据说是上帝送给一名忠实信徒的礼物。

3、艾克沙修钻石

“艾克沙修”不光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之一,它还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第二大钻石。

以上内容参考 海外网-1098克拉!博茨瓦纳发现巨型钻石,世界第三大

  常林钻石重158768克拉,长173毫米,颜色呈淡**,质地纯洁,透明如水,晶莹剔透。晶体形态为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比重352。

  常林钻石是由山东省临沭县岌山镇常林村农民魏振芳于1977年12月21日在田间松散的沙土中翻地时发现的。她把这块宝石献给了国家,成为我国的国宝。这块钻石以发现地点常林村命名为常林钻石,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银行。

  常林钻石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第二块超过100克拉的宝石级天然大钻石,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钻石。我国发现的最大钻石是金鸡钻石,重28125克拉,于1937年在山东省郯城县李庄乡发现,后被日本驻临沂县的顾问掠去,至今下落不明。

矮星(White Dwarf)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

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

白矮星属于演化到晚年期的恒星。恒星在演化后期,抛射出大量的物质,经过大量的质量损失后,如果剩下的核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这颗恒星便可能演化成为白矮星。对白矮星的形成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由高温气体、少量尘埃等组成的环状或圆盘状的物质,它的中心通常都有一个温度很高的恒星——中心星)的中心星,它的核能源已经基本耗尽,整个星体开始慢慢冷却、晶化,直至最后“死亡”。

白矮星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1)体积小,它的半径接近于行星半径,平均小于103千米。

(2)光度(恒星每秒钟内辐射的总能量,即恒星发光本领的大小)非常小,要比正常恒星平均暗103倍。

(3)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

(4)密度高达106~107克/厘米3,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约等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0倍到104倍。假如人能到达白矮星表面,那么他休想站起来,因为在它上面的引力特别大,以致人的骨骼早已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

(5)白矮星的表面温度很高,平均为103℃。

(6)白矮星的磁场高达105~107高低

目前人们已经观测发现的白矮星有1000多颗。天狼星(Sirius)的伴星是第一颗被人们发现的白矮星,也是所观测到的最亮的白矮星(8等星)。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银河系中有488颗白矮星,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大约有3%的恒星是白矮星,但理论分析与推算认为,白矮星应占全部恒星的10%左右。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根据白矮星的半径和质量,可以算出它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00万-10亿倍。在这样高的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连原子都被压碎了:电子脱离了原子轨道变为自由电子。

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

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

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现在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和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

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比如氢原子的半径为一亿分之一厘米,而氢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假如核的大小象一颗玻璃球,则电子轨道将在两公里以外。

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自由电子。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也将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说,这时原子核是“沉浸于”电子中。

一般把物质的这种状态叫做“简并态”。简并电子气体压力与白矮星强大的重力平衡,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顺便提一下,当白矮星质量进一步增大,简并电子气体压力就有可能抵抗不住自身的引力收缩,白矮星还会坍缩成密度更高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

白矮星是恒星演化末期产生的天体。这些恒星不能维持核聚变反应,所以在经过氦(He)闪进化到红巨星阶段之后,他们会将外壳抛出形成行星状星云,而留下一个核聚变产生的的高密度核心,即白矮星。

由于缺乏能量的来源,白矮星会逐步释放热能而发光而冷却。其核心靠电子的斥力对抗重力,其密度可达每立方厘米十吨。电子斥力不足以支持超过14倍太阳质量的白矮星,外壳的重力会进一步使恒星塌缩成中子星或者黑洞。这个过程中经常伴随着超新星爆发。

释放能量会造成恒星逐步冷却,表面温度逐渐降低,恒星的颜色也会随之变化。经过数千亿年之后,白矮星会冷却到无法发光,成为黑矮星。但是目前普遍认为宇宙的年龄(150亿年)不足以使任何白矮星演化到这一阶段。

形成

白矮星是中低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路线的终点。在红巨星阶段的末期,恒星的中心会因为温度、压力不足或者核聚变达到铁阶段而停止产生能量(产生比铁还重的元素不能产生能量,而需要吸收能量)。恒星外壳的重力会压缩恒星产生一个高密度的天体。

一个典型的稳定独立白矮星具有大约半个太阳质量,比地球略大。这种密度仅次于中子星和夸克星。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超过14倍太阳质量,那么原子核之间的电荷斥力不足以对抗重力,电子会被压入原子核而形成中子星。

大部分恒星的演化过程都包含白矮星阶段。由于很多恒星会通过新星或者超新星爆发将外壳抛出,一些质量略大的恒星也可能最终演化成白矮星。

双星或者多星系统中,由于星际物质的交换,恒星的演化过程可能与单独的恒星不同,例如天狼星的伴星就是一颗年老的大约一个太阳质量的白矮星,但是天狼星是一颗大约23个太阳质量的主序星。

白矮星螺旋

在大约1,600光年远的一个叫做J0806的非常著名的双星系统里,两个致密的白矮星每321秒绕各自的轨道旋转一周。钱德拉天文台天文学家的X射线波段数据分析反驳了一个已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观点:这两颗白矮星的短轨道周期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当他们的螺旋凑的越近,他们的周期越短。即使它们是分开有80,000公里的两个星(地球与月亮的距离是 400,000 公里),它们也注定要合并的。根据这个艺术家般的观点描述,著名的J0806系统螺旋毁灭的原因便是同爱因斯坦相对论中预言的那样:白矮星由于重力波产生的影响而最终丧失它的轨道能量。事实上,J0806可能是我们银河系重力波最明亮的光源之一,可以直接利用未来设立在太空的重力波工具捕获。

白矮星是什么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根据白矮星的半径和质量,可以算出它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00万-10亿倍。

在这样高的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连原子都被压碎了:电子脱离了原子轨道变为自由电子。 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

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 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

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现在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和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

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这样大呢?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比如氢原子的半径为一亿分之一厘米,而氢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

假如核的大小象一颗玻璃球,则电子轨道将在两公里以外。 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自由电子。

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也将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说,这时原子核是“沉浸于”电子中。

一般把物质的这种状态叫做“简并态”。简并电子气体压力与白矮星强大的重力平衡,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

顺便提一下,当白矮星质量进一步增大,简并电子气体压力就有可能抵抗不住自身的引力收缩,白矮星还会坍缩成密度更高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 对单星系统而言,由于没有热核反应来提供能量,白矮星在发出光热的同时,也以同样的速度冷却着。

经过一百亿年的漫长岁月,年老的白矮星将渐渐停止辐射而死去。它的躯体变成一个比钻石还硬的巨大晶体——黑矮星而永存。

而对于多星系统,白矮星的演化过程则有可能被改变。。

什么是白矮星?

白矮星是类似太阳这样中等质量恒星消亡时留下的残骸。

当这些恒星接近生命末期时,其内核累计的氦元素会逐渐达到7000万摄氏度,进而引发氦聚变反应,氦可以聚变成碳元素,并且反应速度比氢聚变快非常多。使得恒星剧烈地喷发能量,这一过程会破坏恒星整体的结构。因为引力无法控制内核喷发的能量,使得外层的结构被完全瓦解。而氦聚变成的碳元素逐渐沉积在恒星的内核,但由于恒星本身的引力无法引发比氦元素更重的碳元素的核聚变,所以恒星的能量源泉就戛然而止。碳元素失去了核聚变能量向外的支撑力,被引力压缩成一个致密、浓缩的内核球体,这一由纯碳构成的球体就被称作白矮星,它的体积通常和地球一样大,但是密度却是地球的100万倍。

如果有另一颗恒星靠近白矮星时,白矮星的引力会吸走另一颗恒星表面的气体,使得白矮星自身变得更重,密度更大。当白矮星的质量累积到太阳的约14倍时,逐渐加大的引力就会引发碳元素的核聚变,白矮星因此发生核爆,并完全解体。成为一颗“1a型”超新星。

为什么白矮星密度超大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根据白矮星的半径和质量,可以算出它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00万-10亿倍。在这样高的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连原子都被压碎了:电子脱离了原子轨道变为自由电子。

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

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

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现在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和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

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这样大呢?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比如氢原子的半径为一亿分之一厘米,而氢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假如核的大小象一颗玻璃球,则电子轨道将在两公里以外。

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自由电子。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也将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说,这时原子核是“沉浸于”电子中。

一般把物质的这种状态叫做“简并态”。简并电子气体压力与白矮星强大的重力平衡,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顺便提一下,当白矮星质量进一步增大,简并电子气体压力就有可能抵抗不住自身的引力收缩,白矮星还会坍缩成密度更高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

对单星系统而言,由于没有热核反应来提供能量,白矮星在发出光热的同时,也以同样的速度冷却着。经过一百亿年的漫长岁月,年老的白矮星将渐渐停止辐射而死去。它的躯体变成一个比钻石还硬的巨大晶体——黑矮星而永存。

太阳,地球,中子星,白矮星中,谁的密度最大?

中子星是一种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恒星,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一亿吨之巨!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个中子星,而质量小于十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

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电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

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在形成的过程方面,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缩,核在巨大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最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内核。

而整个恒星将以一次极为壮观的爆炸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文学中著名的“超新星爆发”。

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刚好在固体(原子密度)和中子星(原子核密度)

三者之间的密度差别是由其物质的构成形态决定的。

原子中心是原子核,电子高速围绕原子核运行。在电子和原子之间还有很大的间隙,原子密度是指整个原子的平均密度,由于有间隙的存在,原子密度远远小于原子核密度。

地球上的固体中,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是原子密度。白矮星物质中,电子和原子核紧密地挨在一起,因此密度比固体大大地增加了。

白矮星密度虽然大,但还在正常物质结构能达到的最大密度范围内,电子还是电子,原子核还是原子核。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中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

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中子)的密度。从这三者结构的不同就可以推断出三者的密度,固体

“在原子和原子核的100000之间的300倍空间是否还有什么被人类忽略?”应当指出的是,现在的科学界认为,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称为核子模型。即原子核是原子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您的提法似乎不太准确。如果您想问的是不是“在电子和原子核的100000之间的300倍空间是否还有什么被人类忽略”?值得一提的是,核子模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现在还没有实验与之抵触,所以暂时没有证据证明除了电子和原子核之外,原子还有其他的组成结构。

红巨星,白矮星,超新星,中子星哪个密度最高?哪个最亮?

中子星密度最大一立方厘米的物质便可重达十亿吨

超新星最亮,红巨星也很亮

红巨星是恒星接近灭亡时因不能维持支撑自己重量的稳定,变大,变成红巨星。

有时红巨星会变到原来的几亿倍大,

我们见到夜空中的星星,许多就是红巨星

恒星死亡时,它再也无法维持自身的稳定,大量气体等被以5%的光速抛出

当恒星爆发时的绝对光度超过太阳光度的100亿倍、中心温度可达100亿摄氏度,新星爆发时光度的10万倍时,就被天文学家称为超新星爆发了。

爆炸的同时,内核坍塌成为一个小天体,有时还不如地球大,一般这个小天体会是白矮星,少数情况会是中子星,中子星密度大些。

白矮星被压缩成中子星的过程中恒星遭受剧烈的压缩使其组成物质中的电子并入质子转化成中子

有时恒星还会变成黑洞的,那个密度比宇宙里任何一个天体都大,但是最暗:不仅不发光还吸别的恒星发出的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227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