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看来,赋予珠宝“灵魂”的珠宝设计师是一个神秘而又光鲜的职业,似乎只有“璀璨”这样的词汇才足以形容。珠宝设计师以下是我整理的珠宝首饰设计师的使命与差距,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珠宝首饰设计师的使命看似时尚的珠宝设计师工作,其实是一份非常古老的职业,无论现代科技如何发达,最初的工作一定是靠双手来完成的。在有着优良珠宝设计传统的法国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做珠宝是一个“连上帝都看不见的工作”,因为人们在欣赏和佩戴那些璀璨珠宝时,永远都无法想象设计师和工匠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劳动。
蒋喆是一位80后的美女珠宝设计师,她在2011年成为了首位获得HRD Awards金奖的中国珠宝设计师。HRD Awards,即HRD国际钻石首饰设计大赛,有“珠宝界奥斯卡”之称,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创造和创新性钻石首饰设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比赛,每两年举行一次。获奖时的蒋喆还只是北京服装学院首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师从国内知名珠宝设计大师、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邹宁馨教授,现如今,她已经在业界崭露头角。
和所有邹教授的学生一样,蒋喆在校学习时,也被要求一定要亲自下工作间,要能够独立掌握制作一件珠宝首饰的全过程。在邹教授看来,只有亲手参与制作过程,学生们才能更完整地理解一件珠宝。比如,你在图纸上画出一件很简单的首饰,但有可能无法实现;或者没有考虑到立体美和人体工程学,佩戴起来会完全没有感觉。
“中国珠宝行业里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就是设计师和起版师(即根据设计图纸制作版模的人)是割裂的,但是在国外,两者是一体的。”邹宁馨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的珠宝设计师大多不愿意动手,其实没有任何人会比你自己更能理解你的设计,并把它变为现实。起版师大多只是成熟的工匠,他们有时并不能完全领会设计师的理念。”
好的设计不一定非常繁复,往往是越简洁越有力。“现在有很多作品还是过于趋同了,虽然花样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但却没有大的跨度和创新。我们真正要的,是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充满自信、大胆的作品,最好是全世界都找不到的设计和尝试。”
中西珠宝设计师差距在“设计之外”2013年1月8日,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主办的“2012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及制作技能大赛”的获奖作品在北京揭晓,这是国内最权威的珠宝设计大赛,众多年轻的珠宝设计师借助这项赛事脱颖而出。
据介绍,珠宝设计主要需考虑“艺术性、创造性、适佩性、加工完美度”四个方面,“从设计的角度来说,中国的设计师已经与国际一流的设计师处在一个层次上了,特别是近两三年来,有多位中国设计师在国际珠宝设计大赛上屡获大奖。而且在工艺技术上,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比如微镶工艺,中国做得非常好了。”他说。
如果说前些年,华裔和华人设计师在国际时装领域异军突起,那么最近一两年,在国际珠宝设计领域,也刮起了一阵强劲的“中国风”。比利时、意大利、英国、香港等众多珠宝设计大赛和顶级珠宝展上都有华裔和华人设计师的身影,胡茵菲(Anna Hu)、赵心绮 (Cindy Chao)、翁狄森 (Dickson Yewn)、万宝宝、刘雯都是国际珠宝设计领域的闪亮新星。
但是邹宁馨认为,我们目前较国外的设计师队伍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可能不是表现在设计能力上,而是表现在执着和坚守精神上。
“目前,我们全国有40多个高校设有珠宝设计专业,每年会有近千名毕业生,但这里面能坚持做下去连百分之十都不到。”邹宁馨说,“珠宝设计其实是一个特别辛苦和枯燥的行业,并不像最终呈现出的作品那么光鲜亮丽,回报有时候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
邹宁馨说,他认识一个叫尼古拉的法国年轻珠宝设计师,他来到中国后,在京郊租了一间8平米的农民房,买了设备后开始做自己的珠宝品牌,现在已经在三里屯有了一家不错的店面,在业界也已经小有名气。“但我们的设计师能吃苦的太少了,开拓精神也比较差。”他说。
珠宝设计师们的就业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进入大型珠宝品牌或时尚企业,二是作为独立设计师创立自己的品牌。前一个方向虽然工作稳定收益丰厚,但设计师相对被动,自主的想法会被抹杀很多。而后一个方向注定是一条荆棘之路,大部分中国的年轻人常常会望而却步。
珠宝设计行业本应“小而美”在国外,珠宝常常被定位为艺术品,而不是简单的工业品或商品。“已有的发达国家的模式,都是更多地出现走独立发展道路的设计师,而不是单纯依附于品牌和企业。”认为,新生代设计师未来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区别化、个性化和品牌化发展。从珠宝行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上来讲,这个行业并不适合大型的企业,而是适合中小型甚至微小型企业,从几十人到两三百人是比较合适的规模。这样,设计师会有更多的施展的空间,可以专门做区别化的设计。
预计,未来中国可能会涌现很多小型工作室形式的珠宝微型企业和微创企业。“珠宝业最发达的地区,比如瑞士、意大利、法国、荷兰,这些地方都是以小微企业和工作室形式为主的。这也是珠宝行业的发展规律,行业不断成熟后自然而然形成这样的行业格局。”
就像服装分为高级定制和成衣一样,珠宝也分为高级定制珠宝和普通珠宝,前者是完全量身定制,独一无二,纯手工完成,后者则可以在店里直接买到,其中附加值的区别不言自明。
中国珠宝产业真正成型发展仅仅二十几年,但目前中国已是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钻石切割王国和全球第二大钻饰品消费国,中国珠宝业需要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这其中珠宝设计师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谢瑞麟珠宝物美价廉,珠宝样式新颖,值得购买。
TSL 谢瑞麟(谢瑞麟珠宝)亚洲区著名珠宝集团,主要从事珠宝首饰设计、零售、出口及制造业务。创办人最初于小型工场制造珠宝,至1971年正式成立谢瑞麟珠宝,并在1987年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截至2017年2月28日,谢瑞麟在中国内地共设330家店铺。
于2002年分别在北京、吉隆坡及香港开设具时代感的品牌旗舰店。自2003年起,陆续在各大城市之主要据点设立新形象店铺。该集团于2004年5月,再次荣 获"香港超级品牌" 美誉,更于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举办的 "神秘顾客计划" 季度比赛中,夺得"组别服务领袖"奖及"行业服务领袖奖"。
同时,该集团的首席设计师于 DTC 所举办的国际设计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香港得奖者之一。时至今日,TSL 谢瑞麟已成为享誉亚洲的优质珠宝零售集团及制造商。
2009年,打造钻石重量共计207克拉的史努比收藏品——“永恒闪耀的明星The Ever-Shining Star”,并创造“世上最昂贵史努比收藏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1年,集团与全球知名微雕艺术家Willard Wigan跨界合作,展出微雕钻石艺术品——星之恋人。
作为卓有远见的艺术先驱,卡地亚自创始至今,一直密切关注社会风尚与文化思潮的更迭演化,并以其精巧灵思和创新工艺,在珠宝史上引领了一股股不可复制的艺术潮流。纵观“卡地亚珍宝艺术展”的款款臻品,这些传世之作生动再现了时代艺术风格的非凡变迁,俨然一部世界珠宝百年风尚的光辉史册。
对世界文化的兼收并蓄,对艺术潮流的超越互动,成就了“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在珠宝艺术领域无可撼动的先锋地位……
初创伊始与华贵的古典艺术风格
1847年,路易·弗朗索瓦·卡地亚(Louis-Fran·oisCartier,1819-1904)从其师傅阿道夫·皮卡(AdolphePicard)手中接管位于巴黎圣厄斯塔什区(Saint-Eustache)蒙特吉尔街29号(29RueMontorgueuil)的珠宝店,卡地亚的经典故事就此展开。
1860年由卡地亚打造的一套珠宝首饰,包括梳子、项链、耳环和胸针。闪烁着灵动光芒的椭圆形和梨形紫水晶在黄金的衬托下,尽显雍容华贵的气质。
十九世纪的法国处于不断的政权更迭和动荡之中。50年代,拿破仑三世统治法国之后,巴黎经过长期的骚乱获得了暂时的稳定,社会恢复了往日的浮华,庆典和舞会等社交活动频繁在上流社会与皇宫贵族中举行。意大利大道上身着蓬裙的淑女们来来往往,到处显现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熙攘繁华的社会风貌从这些名媛的着装中便可窥一斑,而在珠宝领域则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在古典风潮的影响下,19世纪末卡地亚创作了一款带有浓厚文艺复兴风格的吊坠,如同一场宝石的盛会,色彩艳丽,闪现璀璨光泽。
1852年,路易·弗朗索瓦·卡地亚将珠宝店迁至小场街5号(5RueNeuve-des-Petits-Champs),位于时尚的皇宫区后街及富丽堂皇的奥尔良宫殿附近。这次重要的迁址,开启了卡地亚与皇室贵族的深厚渊源。他的第一位贵宾即是拿破仑三世时期的一位重要艺术人物——乌韦克尔克伯爵夫人(ComtessedeNieuwerkerke)。伯爵夫人在卡地亚的第一份订单,是一条复古式宝石浮雕项链,将当时的古典品味彰显无遗。在伯爵夫人的引荐下,玛蒂尔德公主(PrincessMathilde)、奥日妮皇后(EmpressEugnie)都纷纷成为卡地亚的客户,卡地亚因其创新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开始在皇室贵族中风靡。
七月王朝时期,宝石或贝壳浮雕风行一时。卡地亚于1860年创作的贝雕胸针,设计精美,工艺细腻。
在古典风潮的影响下,1860年,卡地亚打造出一套黄金镶紫水晶珠宝首饰,包括梳子、项链、耳环和胸针。闪烁着灵动光芒的椭圆形和梨形紫水晶在黄金的衬托下,尽显古典风范和雍容华贵的气质。这件作品也成为了卡地亚初期的代表之作。
新兴的富裕阶层与花环风格的鼎盛
世纪末,皇室贵族依然是珠宝的主要消费者,他们的品味代表了珠宝工艺的时尚潮流。同时,一个新兴的富裕阶层也开始在社会中显现出力量:随着殖民地财富的大量涌入欧洲,工业巨子和银行家以冒险精神和机缘巧合迅速积累了大量资产。尽管缺乏贵族血统,他们的财富却足以将他们带入最顶级的社交圈。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均以皇室和贵族为楷模,甚至开始订购比皇室珠宝更为璀璨的珠宝饰品。
卡地亚敏锐地捕捉到社会需求的信号。1899年,卡地亚将店铺迁至巴黎的高级商品中心和平街13号,也开启了卡地亚全新的创作时代。在路易卡地亚敏锐的艺术洞察之下,一种闪现绚烂光芒的花环风格新型铂金珠宝悄然出现。
比利时皇后伊丽莎白(QueenElizabeth)佩戴着卡地亚1910年定制的由铂金镶嵌着钻石的花环风格冠冕
卡地亚革命性地以璀璨闪亮的铂金丝取代沉重的金银基座,为珠宝赋予了一种自然流畅的褶皱造型。其超乎寻常的强度和柔韧性,更使各种大胆的设计化为可能:运用铂金材质打造的珠宝作品与当时所流行的低胸线形成绝佳的搭配,完美帖伏于身体的每一个动作。
玛丽波拿巴(MarieBonaparte),嫁给希腊国王乔治一世次子。图为其佩戴着由希腊乔治王子委托卡地亚为她制作的花环风格铂金钻石橄榄叶冠冕
除此以外,铂金的使用还推动了宝石镶嵌工艺的变革:应运而生的“珠齿式”镶嵌法将钻石精致地镶嵌于铂金基座之中,呈现出形似小珠的规则锯齿,为珠宝赋予了极致柔美的触感。1906年的百合花三角胸针就是一件最精美华丽的代表作。
在当时社会,拥有一件卡地亚珠宝,即意味着进入了一个特殊的社交领域。而从皇室新娘纷纷从卡地亚订制的“结婚礼物”中,便可窥见上流社会对花环风格的一致喜好。从玛丽波拿巴(MarieBonaparte)奢华铺张的婚礼花篮,各大工坊为新娘所制作的花环风格妆奁,到吕西安波拿巴传承拿破仑家族精神的胸饰、肩饰和橄榄叶冠饰,都明显看到同样的品味。“花环风格”为卡地亚赢得了络绎不绝的皇室委任状以及“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之美誉,更为卡地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来了其发展所需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
工业革命与装饰艺术风格的盛行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整个欧洲社会都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全新风貌。在艺术界,受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的影响,装饰艺术风格开始在建筑、美术、应用艺术等领域悄然盛行。装饰艺术风格的显著特色是以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来进行创作,并用明亮且对比的色彩来进行描绘,显露出严谨、稳重、充满现代感的风貌,一扫之前繁复富丽的风格。
卡地亚创作于1906年的胸针。在铂金与钻石的单色世界中,引入了缤纷的蓝宝石作为装饰
尽管“装饰艺术风格”一词源于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装饰艺术和工业设计国际博览会”,但早在1904年卡地亚和平街设计师的草图中,就已经出现了颇具现代感和抽象性的装饰艺术风格设计。从那时起,卡地亚工作室开始创作几何线条(方形、圆形、菱形)的胸针,并在铂金和钻石的单色世界中,引入了缤纷的红宝石和蓝宝石作为装饰。
在卡地亚1914年创作的这顶冠冕中,卡地亚采用了黑钢,与铂金、红宝石和钻石相搭配,赋予珠宝前所未有的现代质感
1909年,艺术界经历了颠覆性的变革:由舞蹈明星瓦斯拉夫尼任斯基(VaslavNijinsky)和塔玛拉卡莎维娜(TamaraKarsavina)担纲主演的《戏梦芭蕾》(BalletsRusses)在夏特莱剧院(Theatreduchatelet)大获成功。舞台布景中所使用的绚烂色彩令路易卡地亚及其设计师查尔斯雅克(CharlesJacqueau)深深为之震撼。橙色与**,绿色与蓝色,蓝色与天蓝色,红色、粉色和紫色——如此明丽的色彩组合,印证了卡地亚将祖母绿与蓝宝石、紫水晶与红宝石组合在一起,甚至尝试其他更为大胆的色彩搭配的可能性。
Patiala的邦主YadavindraSingh佩戴着卡地亚1928年为其父亲BhupindraSingh爵士制作的项链。一枚重达23469克拉的DeBeers钻石镶嵌在项链坠的中心位置
于是,卡地亚在开创珠宝装饰艺术风格的同时,更大胆打破了传统色彩搭配的思想禁锢。黑玛瑙、珊瑚、彩色宝石成为了卡地亚最为青睐的素材,现代主义的清新气息无处不在。在1914年创作的一顶冠冕中,卡地亚甚至采用了黑钢,与铂金、红宝石和钻石相搭配,赋予珠宝前所未有的现代质感。
然而,当时最受青睐的色彩组合无疑是蓝色和绿色。1923年,卡地亚创作了一件名贵华丽的项坠,以一颗重达121克拉的凸圆蓝宝石搭配雕花祖母绿。这组蓝色与绿色的组合,色彩轻快和谐,在抛光与雕花表面呈现出微妙的肌理变化。
这一时期卡地亚还广泛汲取世界多元文化的精髓,用创新的设计使异域的文化印记得到了永恒的新生。古埃及的神明与植物图案、波斯中世纪的细密画以及印度传统的宝石雕琢工艺,都赋予了卡地亚延绵不绝的灵感源泉。一件件洋溢着异域色彩的珍品,表达着卡地亚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诠释。
自然主义思潮的涌现与卡地亚动植物系列
1944年,巴黎解放之后,卡地亚创作的“自由鸟”胸针,表达法国人民对自由和独立的赞颂
二十世纪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激烈而残酷的战争震撼了整个社会,给人们带来流离失所和丧失至亲的悲痛。人们无力改变生灵涂炭的现实,只能寻求精神世界的慰藉。一股自然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将大自然视为逃离人类自相残杀的终极避难所,动物和植物的世界超然一切,显映于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
时值富有传奇色彩的贞杜桑(JeanneToussaint)女士担任卡地亚高级珠宝部门总监,她拥有非凡的品味、丰富的想象力和智慧,对社会风潮有着敏锐的触觉。在她的细致关注下,卡地亚所有的设计都呈现出一种亲近自然的全新感觉,与ArtDeco装饰风格相去甚远。动物和植物成为了卡地亚奇妙幻想世界的重要部分。
卡地亚的动物图谱在二战期间大放异彩。在法国被德军占领的黑暗环境下,卡地亚仍不失勇气,在和平街的橱窗内展示出了一只名为“笼中鸟”的小胸针,以蓝色、白色和红色制成,象征被剥夺了自由的法国人民。1944年,在巴黎解放之后,卡地亚又创作了一枚新的胸针,这一次鸟的翅膀完全舒展开来,在敞开的鸟笼内快乐地歌唱,表达法国人民对自由和独立的赞颂。
在二战结束后的岁月中,卡地亚的动物王国更进一步壮大。战争后的女性向往着更广阔的自由,立志寻求表现女性气质的全新形式。这些女性呈现出了一种野性生物的气息,卡地亚用猎豹的魅惑与鳄鱼的不羁完美地诠释了这一切。在独创的仿生式铰接镶嵌手法下,卡地亚为这些立体动物造型赋予了无可比拟的活力与动感。
在植物方面,卡地亚设计了大量精致的镶钻花卉,其中两枚成为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及其妹妹玛格丽特公主殿下的最爱。1953年,女王将一颗重236克拉的威廉姆森粉钻镶嵌在一枚卡地亚伦敦创作的花束胸针中,并佩戴这枚胸针出席了包括长子查尔斯王储婚礼在内的众多人生重要时刻。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则非常珍爱另一款由卡地亚伦敦工作室创作的白色镶钻玫瑰胸针。
在艺术之路的不断求索中,卡地亚延续了其创始者的开拓精神,用灵魂去体悟时代,用作品去诠释变迁,成就了令人惊叹的艺术轨迹。9月,北京故宫,盛大的“卡地亚珍宝艺术展”上,346件见证东方与西方、历史与文化变迁的古董珍品,必将带给人们一场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