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被盗的宝物都有哪些?

清东陵被盗的宝物都有哪些?,第1张

1、康熙皇帝,景陵

在惊人动魄的1928年7月那场东陵大盗案期间,景陵地面建筑就已残缺不全,一些木件多有盗损。

据后来负责重殓的宗室载泽等记忆,景陵小碑亭周围柁云均失,天花板丢失3块,神厨库门窗均失,枋檩柱有失落,东西朝房门窗坎框枋全失,东西班房木架全失,墙坍塌,隆恩门匾额失,门扇上门钉全失,枋子天花板全无,隆恩殿石栏有毁,隔扇、坎框、窗棂、天花板全失,神龛全失,佛楼隔扇丢失4件,琉璃门坎全失,铜缸仅存有1件,宝城明楼的门窗隔扇天花板全失,枋子不全。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的民风还比较纯朴,景陵地宫还未发生像慈禧乾隆那样的掘棺扬尸大案。 可是,到1945年日本投降,国共正处在开战前夕,时局动荡,东陵一带沉寂了多年的盗匪便又开始活跃起来。这样,景陵地宫便遭到了灭顶之灾。

1945年8月,当地人某土匪带许多人来到景陵,在陵院内拆了一大堆砖,也未能进入,于是派出不少人站岗,让精明强干的人整整刨了一夜,才得以进入地宫之中。由于正处雨季,地宫内积水很多,当盗匪们来到金券中时,看到许多棺椁。盗贼急切地用斧劈棺时,棺内突然冒出火来,当场烧伤了2个人,吓得匪徒们四散而去。过了一会儿,看看没什么支静,盗匪才再次进入地宫之中。

从景陵盗走的珍宝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康熙帝的殉品“九龙玉杯”了。九龙玉杯为玉质,长方形,高3公分,宽4公分,长6公分,有盖。玉杯4角各有二龙戏珠,共8条龙,把手为1条龙,合计9条龙。这件名贵的酒杯,只要盛满洒,就可以从杯里看到9条翻转的蛟龙,似在翻腾的大海中追逐嬉闹。传说康熙年间,杨香武曾3盗九龙玉杯而未果。康熙帝死后,将这件名贵的酒杯带入棺中。

这件珍品后来落入当地一名田姓盗墓者手中此人盗墓前与同伙约定,只要这件宝物,经多方努力工作,这名盗墓者交出了九龙玉杯。可是,时光流转,九龙玉杯现已不知下落。

景陵这次被盗开后,由于一直未封住地宫入口,加之无人管理,以后又多次被“扫仓”,珍贵文物已荡然无存。 为了打击盗陵犯,震慑犯罪,政府极为重视这次盗陵事件,派出专门干部处理此案。那些盗陵案犯纷纷落网,其中,有6名重犯被游行于市之后,押往景陵大碑楼,执行枪决。 虽然这些犯罪分子被正法了,可那些珍贵的文物却流落各地

2、乾隆皇帝,裕陵

孙殿英在盗慈禧陵寑的同时,另一路士兵也在盗掘乾隆皇帝的裕陵。怪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谁挡门!

盗墓贼在顺利打开乾隆裕陵前面几道门后,最后一道门怎麽打也打不开,用粗树干撞门也无济於事。士兵情急之下,只好将其炸开。石门炸开后,士兵惊讶地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奇事,裕陵内葬有乾隆和孝贤纯皇后、哲敏皇贵妃等6人,其他五个棺椁都在石床上,唯独乾隆的"走"了下来,将石门死死的顶住,以致士兵无法将门打开。

让士兵无法理解的是,当年乾隆沉重的棺椁安置到地宫石床上后,为确定风水线,校准龙脉最旺的方位,在棺的四角放了四块很沉的龙山石。这四块龙山石牢牢的固定乾隆沉重的棺椁,为何乾隆的棺椁会独自"走"了下来。

有专家认为这是渗漏进地宫的地下水产生浮力作用,将乾隆棺椁漂起所致。但…其它五具为何不动? 裕陵被盗之后,重敛者描述了他进入乾隆地宫时所见到的悲惨情形……

「我持灯进入地宫,见有白骨数节浮於泥水之中,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状比西太后陵凄惨百倍。」 未腐化的女尸!

后人随后重敛尸骨,发现墓中6具尸骨只剩4个头骨,尸骸全碎。而一具压在石门下的棺椁里,重敛者找出一具头骨,因为骨骼较大,判断是乾隆头骨。找到乾隆头骨后,只剩一人头骨没找到。棺椁里众人找遍了也不见踪影,人们猜测可能被盗墓者带出了地宫。就在人们快要放弃寻找时,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

在地宫西北角的深水里浮现出一具完整的女尸,面目如生,令人惊异。根据推断,这具女尸应该是孝仪皇后。死后被追封为孝仪皇后的她,是嘉庆皇帝的生母。这位孝仪皇后死于乾隆之前,同处一个地宫,为何唯独她的尸骨保持如此完好?遗老们心中大惑不解。

遗老心中疑惑尚未解开,又一个问题让他们困扰不已,那就是如何区分那些散乱骨骸的身份呢?讨论了数日,最终决定合葬一棺,此举开创了有清以来帝后妃同葬一棺的惟一特例。重新葬完慈禧、乾隆帝后妃遗骨后,人们盖上残缺的棺盖,掩闭石门,再将隧道完全填封。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两座地宫才再次被打开清理。

不过同样的"鬼挡门"怪事在1975年又发生了一次!考古专家清理乾隆裕陵地宫时,乾隆的棺椁这次又"走"了下来,它顶着了石门,起到了自来石的作用,让人无法顺利进入裕陵地宫。

1984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乾隆和慈禧两陵进行了整理。开棺结果验证了当年清遗族重殓时的记载。

3、咸丰皇帝,定陵

上次盗景陵不同,这次盗陵由黄金仲独自一人指挥。按事先的分工,由王绍义等人指挥盗掘惠陵、定东陵

,由于自己不太懂古陵的建筑结构,指挥失误,故此进度迟缓,心中焦灼。

经过几天的挖掘,他们终于将定陵的地宫打开,然而就在打的同时,就听见有人大叫:“天呐,不好了,地宫里有毒气!”随着一声惊叫,刚打开地宫入口的人们潮水般退下。霉气逐渐散尽后,人们渐渐安静下来。这时,黄金仲命令下属要不惜一切代价,进入地宫,炸开石门!就在这时,参与盗定陵的一个小头目来向黄金仲汇报一个非常不妙的消息:定陵的地宫有积水!

听到这个,黄金仲十分吃惊与懊恼,他本以为炸开石门后,劈开棺材,就能将宝物轻而易举拿到手,谁知在地宫里又发现滔滔大水。

然而,所谓魔有魔法,贼有贼招,地宫的积水并没阻止了盗贼的步伐,为了能够顺利地得到地宫的宝物,这伙盗贼转身到隆恩殿香案顶上拿下大匾,再加上两扇紫檀门板,稍一捆绑,竟然做成一个竹伐,一个小时后,这伙亡命之徒坐着“船”划进咸丰和萨克达氏的棺椁前,跳上棺椁,挥动利斧、劈棺扬尸,将随葬物品洗劫一空。

4、同治皇帝,惠陵

土匪王绍义率匪众打开同治帝后惠陵的地宫大门,将尸体从劈开的棺椁中拖出来时,只见那位倒了一辈子

霉的同治皇帝只剩一把枯骨。匪众们将金银珠宝抢夺一空,扬长而去。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共捕获匪众300多人,其中有6名罪大恶极的匪首,被押赴景陵大碑楼前枪决示众。遗憾的是,这次盗陵的最大匪首王绍义却逃之夭夭,直到5年后,才被当地公安部门捕获并枪决。

据民国三十五年(1946)四月二十二日《世界日报》略载:“三十四年十二月清三陵被盗,一、同治惠陵,棺两口。一同治,一陪妃,尸体俱面目如生。金棺前供桌上同治翠印一、金表一。棺内外珠宝、玉翠、金属等品,用麻袋装出,再用香炉量分,金子约二十余斤。”

又据民国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华北日报》略载:“惠陵盗犯供词略称:三十四年十一月间,奉司令命,征集民夫挖掘惠陵,用炸药把石门炸开,第一层有四个架子,分列两旁。一边是皇帝翠印一颗、皇后翠印一颗,一边是书籍及印刷板之类。第二、三层没有东西。第四层有棺两个,用斧锤等将棺劈开,由皇棺内取出半斤重金墨匣一方、重四两金八卦一个、美国赠品四边镶白珠可走半年之金表一个、朝珠白缂各两串、二十四颗的白珠子两串、翠扳指一个、金火盆一个、翠烟袋一支。在后棺内取出凤冠一顶,白玉镯、金镯各一对,翡翠、珍珠、玛瑙及木质朝珠各一串,重三两金九连环一件,凤凰簪子一件,玛瑙扳指、金镶白珠戒指、翠牌各一个,长翠簪一件,其他零星物品无法统计。”

惠陵被盗后,由于东陵当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盗口一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时才堵砌上。由于洞口长期未堵,当地许多百姓都到地宫里看过。当地流传说:惠陵地宫里那位娘娘指皇后阿鲁特氏的尸体一点儿未烂,面目如生。她浑身被扒得一丝不挂,肚子被剖开,肠子流了一地。社会上盛传这位娘娘是吞金死的,他们为了取金子,把娘娘的肠子从头到尾撸了一遍。

任过当年蓟县公安局局长、调查、处理过“1945年事件”的云光,就专门撰文记述过当年几座清陵被盗后的情况,这里摘抄一段其在惠陵内的所见:

“······当时景陵、惠陵均已被盗,先去景陵,发现洞口里有水和乱条石,就没下去,又去惠陵地宫,手执着火把,一道钻进地宫的有唐建中、李和民、赵蔚(均为警员)等,地宫过道里空空荡荡,几道石门前一无所有,进到最里面,看到两具棺椁。同治皇帝居右,只剩一把骨头了,也没有什么衣物,皇后居左边,皇后尸体没烂,有长发,衣服被扒光,俯身躺在棺内,棺前还有一些**的丝织碎片。我们出来时,让当地民兵、干部将洞口堵上。时过两三天,又有民兵、干部来报告,说娘娘(皇后阿鲁氏)从棺中被拉出来,腹部也被剖开了,从肠子里把金子取走了,传说皇后生前是吞金死的。”

5、光绪皇帝,崇陵

崇陵是清朝第九代皇帝光绪的坟墓。它是我国最后一座帝陵墓,也是西陵四座帝陵中惟一打开地宫并对外开放的一座。

1938年秋季,一伙不明身份的军人盗掘了崇陵地宫。传说,崇陵被盗是当年参加过修建工程的人所为。还有的说是当地一股匪徒所为。崇陵地宫究竟被谁盗劫?我们访问了当地一位了解内情的高龄老人。他说1938年秋,正是兵荒马乱之际,日本军已占领了易县城。西陵作为皇陵,已没有了过去那威严的八旗护陵兵,成立了皇室后裔和日本人组成的警备大队,名义上是护陵,实际上是为日本人办事,专与***作对。当时西陵附近有一位青年人,抱定抗日救国心,但对***没有认识,不愿投奔***,也不愿投奔国民党,自己找了邻村几个亲戚朋友,准备成立一支队伍打日本,但手中又没有枪支,怎么办?几个人一合计,决定盗掘珍妃墓。当他们去珍妃墓的第二个晚上,看见大约有一个营的军人奔向崇陵,第二天早晨就看见从崇陵出来的路上有盗墓者留下的痕迹--绫子布等琐碎的东西。崇陵被盗了,那批队伍究竟是何人,至今仍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据发掘资料记载,当年盗墓者从方城月牙城内罩壁前撬开墁地砖石,凿开地下油灰浇铸的城砖,掘一深洞。盗洞高99厘米,宽146厘米,洞深到墓道底墙礤以下23厘米,穿过了封门墙最底层,再向上翻挖便进入地宫隧道券,而后又用杉杆木片拨开各道石门的顶门石,进入金券。

至1980年挖掘时,发现在地宫石门上留下了盗墓人用工具撬门的痕迹,四道石门均为东扇门被打开。墓室内光绪皇帝的棺椁正面被锤斧凿开一个大圆洞,光绪皇帝的脚被拖到棺外,遗体已腐烂,骨骼尚连为一体,贴身穿的衣服腐烂不堪,残留两节发辫,脚上没有鞋,头上没有冠,随身佩带的装饰以及棺内的所有随葬品全部被盗掘一空,只有左手握有一件翡翠套环和两件玉石。

隆裕皇后的棺椁被破坏得非常严重,隆裕的遗体和服饰全部腐烂,只有局部的骨头露在外面,装饰品和随葬品几乎被盗光。清理地宫时,发现隆裕的右肋下有小荷包一枚,内装各种珍珠二百余件,手中握有玉石一块。

光绪棺内围五色织金梵文陀罗尼缎和各色织金龙彩缎共十三层,围帐上的梵文有的保留较完整,经专家鉴定,所书文字为藏文咒语。隆裕棺内围帐三层,紫色织金梵文。两具棺椁均为珍贵的楠木所做,外椁内棺,棺置于椁之中,棺四壁书梵文经咒。

光绪皇帝的椁和棺是被盗墓者用锤斧凿开的,死者头向北,盗洞是在死者脚部的棺椁档板上,棺椁上的洞东西长110米,高85公分。

6最后是慈禧的墓被盗。

东陵都被盗了,西陵中泰昌穆三陵保存完好,其他也被盗了。清初三陵官方上说没有被盗。如果清初三陵没被到,那就是清朝留下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陵墓群了

原因如下:

1、顺治并未葬入孝陵的民间传说

管是清朝编纂的正史《世祖实录》,还是《玉林国师年谱》等文献都一致证实,顺治帝死于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尸体在他死后的一百天火化,骨灰盛于坛内,称为宝宫,于康熙二年葬入孝陵地宫。

与顺治一同入葬的还有孝康、孝献两位皇后的骨灰。所以地宫中并不是空的,而是有三个宝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灰坛子。

其实孝陵之所以成为清东陵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寝,倒是应该感谢民间传说,就是前面提到的顺治并没有葬入地宫的传说。既然是空的,自然没有什么珍宝,这就使大部分盗贼对它失去了兴趣。

2、孝陵里没有棺椁

皇家随葬物品,一般为金银制品、珠宝玉器之类,是用来填补棺缝儿的。而孝陵的地宫里根本就没有棺椁,只不过就是三个骨灰坛子,坛子是不需要填缝儿的,哪里来的珍宝?

因而,盗墓者很难有收获,就不会花费大量精力去**孝陵。

3、功德碑的影响

孝陵的功德碑上的的确确写着“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不管是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些真真假假的传闻,的确起到了保护孝陵的作用。

当然,仍有盗贼几次偷挖孝陵,抱着试试看的侥幸心理。幸好当时已经是新中国成立的前后,东陵各村的民兵都加强了戒备,盗匪没能得手,只留下一个不足两米深的大洞。

参考资料:

人民网-清东陵未解之谜:孝陵是空的?为何从未被盗?

众所周知,慈禧是我国历史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之一。如今对慈禧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的支持慈禧的认为慈禧政治手段极为干练,尤其是在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十分拿手,慈禧在位之时得到了她的绝对权威,甚至清朝都因慈禧得以续命十年。而那些反对慈禧的人则说慈禧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的手法残忍。慈禧在中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富婆”,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置之不管,还是一心一意的建造她的陵墓。死后她的墓地也是相当的奢华,口中那颗夜明珠就很值钱,现在估价应该有八亿人民币之多,可是,这颗夜明珠如今却不在中国。

都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是慈禧就不一样了,她的陵墓中有无数的金银珠宝,看来她对金钱的欲望可不是一般的大。

据说,慈禧棺内最珍贵的陪葬品要属用白玉雕成、号称可以“烟云流动”的九玲珑宝塔了。传说慈禧棺内还有4个翡翠西瓜,两个白皮黄籽粉瓤,两个绿皮白籽黄瓤,价值600万两白银。据悉,慈禧陵中被盗的珍宝或被孙殿英等人用来行贿,或被变卖,或遭毁坏,甚至被走私到国外,绝大多数至今下落不明。据传,为了逃脱罪责,孙殿英曾把慈禧口中所含的夜明珠送给宋美龄。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着一棵翡翠白菜,是其镇馆之宝,很可能就是慈禧陵中流失之物。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被盗珍宝到底去了哪里,谁也说不清了。打探消息后决定挖开乾隆慈禧陵1928年,驻在河北遵化清东陵附近的国民革命军第12军军长孙殿英打上了东陵的主意,并派师长潭温江去查明情况。通过一名曾侍奉过慈禧的太监之口,潭温江得知定东陵的慈禧墓中随葬有大量稀世珍宝。

在慈禧这个埋藏巨大宝藏的陵墓之中,最为值钱的宝贝还是要数夜明珠了!

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究竟是怎样一件珍宝据记载,慈禧太后含于嘴中随葬的夜明珠,是一块近似球体形态、秤重为清代四两二钱七分、相当于现在78728克拉的金刚石原石。其估价在1908年时值1080万两白银,相当于现时81亿元人民币。那么这个价值连城的夜明珠现在究竟在何处呢?

当时孙殿英挖坟之后引起国内舆论的轩然大波,他就把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后来宋美龄去美国拉外援的时候,把夜明珠栓在了鞋上,让美国人开了眼界。后来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孙殿英盗慈禧陵墓这件事就这样平息了,孙殿英没有受到处罚,反而是加官进爵,提任安徽省主席、暂编第五军军长。至于送给宋美龄的那颗夜明珠,宋美龄竟然将这件稀世珍宝拿来做了鞋饰。据说后来此夜明珠被美国大亨洛克菲勒买下,将其展览在自己的家族博物馆之中。现在这颗夜明珠在哪估计没有人很清楚吧!

在现在的清东陵地宫里,乾隆的尸骨已经不存在了,但据说慈禧的尸骨还是在清东陵的地宫里面储存着。自从发现清东陵帝宫墓后,清东陵地宫被专家修缮了两次,主要是因为盗墓者太过于猖獗,把乾隆和慈禧的地宫弄得非常破乱不堪。

乾隆的尸骨之所以不存在,主要是因为乾隆死的时间比较长,乾隆当时已经死亡200多年了,所以地宫中的尸体已经腐烂到只剩了骨架。而当时慈禧死亡的时间距离现在时间并不是特别的遥远,所以发现慈禧尸骨的时候,还是比较完好的。

现在慈禧棺木的外面还照了一个大玻璃罩子,而慈禧的尸体也放在了棺木里,所以慈禧的尸骨还是在清东陵地宫里面的。

当时慈禧驾崩的时候,带了大量的随葬品,棺材还有地宫里面都有大量的金银珠宝。而乾隆的地宫也是,除了乾隆之外,还有乾隆的6位妃子也跟着乾隆一起葬在了地宫当中。但是乾隆地宫比慈禧的还要雄伟华丽,地宫里面也藏有大量的金银珠宝,比慈禧的还要多。毕竟乾隆时期清朝很富庶,所以这也很正常。

当时盗墓者就是清朝末年的孙殿英,他知道慈禧随葬品中有大量的金银珠宝,所以为了得到这些西式的金银珠宝,他就用炸药把慈禧的地宫给炸开了。慈禧的地宫被炸开之后,猖獗的盗墓者进到地宫就把所有的金银珠宝都给搬走。慌忙中把慈禧的尸体都搬出了地宫外,流落在了外面。后来还是溥仪派人去把慈禧的尸体给找回来的,重新放在了地宫里面。

孙殿英不仅炸开了慈禧的地宫,还炸开了乾隆的地宫,并且把乾隆地宫里的金银珠宝也都给搬走了。慌乱中把乾隆的尸骨和其他妃子也弄混了,因为乾隆的尸体都已经腐烂到只剩骨架了,所以跟其他妃子们的尸骨混在一起分不出来了。

清朝康熙年间,准噶尔部叛乱,一直到了乾隆年间,叛乱才被评定,天朝上国的神威于是便传了出去,附近的阿富汗趁机向清朝纳贡称臣,期间阿富汗也向清朝进贡了很多奇珍异宝,其中就包括这颗夜明珠。那为什么阿富汗为什么会得到这颗夜明珠呢原来是在阿富汗与莫卧儿王朝的斗争中,莫卧儿王朝战败,于是夜明珠便被阿富汗夺了去。此次阿富汗向清朝称臣,夜明珠就被作为贡品送给了清朝。

可惜乾隆皇帝喜欢的是一些名人字画,对这些金银珠宝丝毫不感兴趣,所以夜明珠就被收了起来。直到慈禧太后掌权,作为女人,当然关心的就是一些金银首饰之类的东西,所以夜明珠才再次出现在众人眼前。由于听说口中含着夜明珠可以保证尸体不腐,于是慈禧便命人在自己去世后,把夜明珠放在了自己的嘴里。

1928年,孙殿英用大炮炸开了埋葬慈禧的清东陵,然后对墓室内的珠宝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据说光是拉走的大车就有20多辆,这里面当然就包括这颗夜明珠。而孙殿英在打开慈禧棺椁的时候,虽然时距二十多年,但慈禧的尸身却真的没有腐烂,在孙殿英从慈禧嘴里拿出夜明珠后,慈禧的尸身才开始发生变化。

不过虽然慈禧被众多人讨伐,但是盗墓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所以在国民听说了孙殿英的所作所为之后,就开始对其进行严厉的指责,蒋介石也发电声称要严格查办,不能放过。孙殿英在听说后,慌忙从自己挖到了珠宝中捡了几样比较值钱的宝贝,送给了当时在国民政府中当权的人物,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则被孙殿英托人送给了宋美龄。

最近听说有关夜明珠的事情,就是在一次宋美龄参加的舞会上,由于突然断电,大家都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候,宋美龄鞋子上所镶嵌的一颗珠子却大放光华,照亮了舞会的现场。这件事情被传出后,众人就猜测这就是慈禧当年口中所含的那颗夜明珠。不过这都是猜测,并没有实际的依据。

清东陵有15座陵寝,其中有两座孙殿英盗的。而剩下的则是被张尽忠,王绍义,还有杨芝草等人带头挖掘的,但是后来这些人都被处决了。

第一,孙殿英因清东陵而出名,但其实他只光顾了清东陵的两座陵墓。

每次说起清朝的陵墓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孙殿英,当初孙殿英因为挖盗了清东陵而扬名天下,人们都说他是“东陵大盗”,但实际上呢,其实孙殿英只不过是挖盗了清东陵的其中两座陵墓,而清东陵一共有15座陵墓,但是关于清东陵,人们只记住了孙殿英,至于其他13座陵墓到底是谁挖的,很多人都不怎么知道。

第二,清东陵的其他陵墓是被以张尽忠为首的盗墓团队挖盗的。

可能是因为孙殿英是第1个挖盗清东陵的人,再加上那个时候,清朝刚刚结束,而孙殿英挖盗清东陵的事情引起的轰动也不小,所以孙殿英的名气很大,还有了“东陵大盗”的名声。后来在1945年的时候,清东陵再次被盗,这一次挖盗清东陵的人就是张尽忠,还有王绍义,杨芝草等人,他们的团队将近上千人,而他们的盗墓过程也是效仿了当初孙殿英盗墓的手法,直接用炸药把墓门炸开。虽然说张尽忠等人挖盗了剩下的十三座陵墓,但实际上他们挖盗的宝物还没有孙殿英挖了两座陵墓得到的宝物多。

第三,清东陵再次被盗,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并且成立了专案组,最后这些盗墓贼一一被处决。

张尽忠等人挖盗清东陵的事情被政府知晓以后,就成立了专案组,专门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后来这起盗墓贼团队中的好几个主要人物都被抓起来处决了,而张尽忠后来也被捕入狱,死在了监狱里。清东陵的被盗导致了我国的很多文物还有珠宝下落不明,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雍正的泰陵属于清西陵,之所以保护的较好,除了有利的地势地形之外,就是盗墓贼还没来得及下手,清西陵的所有陵墓中,只有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曾被盗墓贼光顾,其余都保存完好,当然就包括雍正的泰陵。

至于更加具体的清东陵与清西陵的相关知识,我继续分析如下。

一、清东陵的悲惨命运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是清朝乃至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总共217座宫殿牌楼,15座陵园。

清东陵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慈禧等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计161人。

乾隆皇帝与慈禧太后是清朝特别奢靡的两个人,生前就挥金如土,死后对自己陵墓的陪葬要求也很高,比如慈禧去世之前就花费上千万两银子历时二十年将自己的定东陵建好,死后更是金银珠宝以及各种无价之宝数不胜数,悉数拿去给自己陪葬。

正是因为人们对慈禧以及乾隆两人的了解,慕名而去盗墓,想要发大财,其中第一个就是1928年前往清东陵盗墓的军阀孙殿英,他以筹集军费之名前往清东陵,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都打开,里边金银财宝几乎洗劫一空,还把乾隆的棺木打开,骨头丢得到处是。

不过这次盗墓并没有对康熙的景陵下手,原因是他们已经在乾隆和慈禧那里收获颇丰,并且康熙的景陵当时没能打开,所以孙殿英就匆匆离去。当然这次盗墓让孙殿英发了一笔横财,可是因此也惹怒了社会各界人士,各种报纸媒体纷纷指责孙殿英的可耻行为,迫于舆论压力,孙殿英没有继续去盗康熙的景陵和清西陵。

由于后来长时间依旧处于战乱,对清东陵与清西陵等陵墓一直疏于保护,1945年,张尽忠伙同王绍义等人再次光顾清东陵,不仅把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再次洗劫,还将康熙的景陵也用炸药炸开门进去洗劫一空,最后门也不关就离开。

这次洗劫,清东陵除了顺治的孝陵没有被盗,其余的13座陵墓都被洗劫一空,可以说惨不忍睹,经过这次盗墓之后,又过了一些年,1952年国家才引起重视,成立清东陵文物保护所,对清东陵进行保护。

后来对乾隆的裕陵进行清理开放,供游客观赏,但是裕陵里边积水十分严重,每到雨季都要专门进行抽水清理才行。与裕陵对应的康熙景陵,一直没有清理开放,虽然当时派工作人员前往查看,但是里边积水过多,而且多为**液体,无法进行清理,最终也就一直没有清理开放,让其保持原貌。

二、清西陵情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其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民国四年(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4座帝陵,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

清西陵的规模没有清东陵大,到目前为止除了光绪的崇陵被盗过之外,其余都保存很完好,为什么清西陵就能保存如此完好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雍正选址选的好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雍正当时为何不去清东陵,偏偏要自己选址弄出一个清西陵呢?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就叫弟弟允祥去帮他选一个好地方,本来雍正按照规定也是应该葬在清东陵,可是他觉得:

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

经过几年的选址,最终于雍正八年确定好地址为易县永宁山,当时选址之人是这样跟雍正说的:

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雍正听完十分喜悦,连忙批复:

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

当时允祥因为选址有功,雍正还要将这个地址旁六十里左右的一个中吉之地赐给允祥,可是允祥不敢接受,最后在几百里外的乡里选了一个地方。

从整个选址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清西陵的地理优势,位置较高,土质较好,与清东陵的低洼位置和沙土疏松土质相比,清西陵的好处很明显,一个是不容易因为土质疏松而坍塌,另外就是地势较高不容易进水和汪水。

雍正的选择,从后来的事实来看,确实如此,清东陵目前就是积水严重,前边也说到乾隆裕陵和康熙景陵积水很深,导致需要大量经费清理积水,景陵甚至积水有两三米深,根本无法进行清理。

而且清东陵的土质太差,经常会倒塌,引起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但是清西陵则没有这些问题,所以相对保存就要好很多。

2、雍正做人低调

雍正与乾隆和慈禧相比,完全显得太低调,乾隆、慈禧经常炫富,大家都知道他们有钱,也知道他们的陵墓肯定有很多宝藏,所以对于盗墓者而言,这样的肥肉当然是首要选择之地。

我们会发现,不管是1928年孙殿英盗墓还是1945年张尽忠盗墓,首先选择的都是清东陵,因为大家都知道清东陵有钱,可以得到的更多,所以在清东陵存在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会去对清西陵下手。

3、来不及下手

经过两次洗劫,清东陵已经没有什么财富,盗墓者还是将手伸向清西陵,比如光绪的崇陵就被不知名盗墓者盗窃,并且这伙人当时还想对雍正的泰陵下手,只是动了一下就停止,后来国家引起重视,有专人看守,盗墓贼再也没有机会对清西陵下手。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清西陵的陵墓不进行清理开放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目前技术还达不到那样的水平,所以我们只能遵循不轻易主动开发帝王陵墓的保护准则,对其进行保护即可,不打扰何尝不是一种最大的温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695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