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比南山是什么意思?寿比南山成语造句和典故

寿比南山是什么意思?寿比南山成语造句和典故,第1张

成语名称: 寿比南山 shòu bǐ nán shā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寿比南山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寿比南山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寿比南山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南山:指秦岭终南山。旧时比喻长寿。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正音]  山;不能读作“sān”。

[辨形]  南;不能写作“难”。

[近义]   万寿无疆 长命百岁

[反义]   一命呜呼 命赴黄泉

[用法]  含褒义。用于祝寿。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①奶奶过生日那天;大家举杯说道:“祝您福如东海;~。"

  ②他祝愿自己的老师~;福如东海。

百科解释如下:

寿比南山

寿比南山 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寿比南山一词,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其文如下:“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南山:指秦岭终南山。寿比南山的解释是像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诗经》是先秦文学作品,产生于周代。“雅”是“正乐”,即 周王城乐,或王城附近的乐。“雅”是相对于“风’’(地方乐)而言的。周都为镐(今陕西西安),因此《诗经》南山特指西安城南的终南山(俗称“南山”)  

目录 • 成语

• 来历

• 菜谱

• 传说

• 寿比南山珠宝礼品

• 相关名称(水晶工艺)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英汉词典解释

&gt&gt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成语[回目录]

( shòu bǐ nán shān )

 解释: 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来历[回目录]

衡山 祝颂词“寿比南山”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南山”就是南岳衡山。

 

古献中“寿比南山”

古献中“寿比南山”

据了解,南岳之称定寿岳,由来远矣。据《周礼·职方氏》、《史记·天官书》以及《春秋》、《星经》等古籍的论述,南岳衡山上应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中的轸星,轸星司衡主寿,故南岳早就被世人尊之为“寿岳”了。汉之《天象赋》、费直《易传》、唐之《步天歌》、齐已《白莲集》等古籍或诗文,都有南岳即寿岳的类似记载。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其《天象赋》中写有“长沙明而献寿”的辞句,意思说是:多么明亮的长沙星啊,总是在将寿算献给世人。南岳古属长沙,长沙即因星得名,这正是“寿岳”一词来历的简明注脚。

 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岳”之名也渐彰于世。古今无数题咏南岳的诗文多对“寿”字情有独钟。诗如“南山寿比高”、“壮堪扶寿岳”、“玉坛相对寿山高”、“百代风流歌寿岳”等等名名,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送陈郎将归衡岳》诗中写道:“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南极老人星”者,即“寿星”也。他把南岳即寿岳这一铁定的史实说得明明白白。另一位唐代诗僧齐已游岳诗句“壮堪扶寿岳,灵合置仙坛”,也明指寿岳即南岳衡山。

 1105年,宋徽宗赵佶专程游历南岳。这位有名的诗画家兴这所至,在南岳金简峰下,留下“寿岳”两字刻石,每字四尺见方,大气磅礴。此后,寿岳之名大著。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寿岳”,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或形于图,或讴于歌,史不绝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宋徽宗留下“寿岳”石刻以后,步后尘摩崖刻石者代不乏人,但似乎一不愿雷同,二不敢僭越,于是就出现了众多的单独的“寿”字或题名中嵌入“寿”字的刻石。如兜率寺和广济寺侧巨石上的“寿”字镌刻,字大者四尺见方;“寿比兹岳”、“南维拱寿”等题刻中的“寿”字,或一尺或三尺见方不等;尤其是日前在祝融峰顶发掘的“寿比南山”之“南山”石刻,每字一米见方,颇有气势。这些单独的“寿”字或题句中的“寿”字,不管大小,不论书体,均苍劲雄浑,以示对寿岳的景仰之情。

清康熙四十七年,南岳庙重新修缮后,康熙皇帝亲撰《重修南岳庙碑记》,碑文首句即为:“南岳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亦名寿岳”、再度御定南岳为寿岳。纵观几千年来的历史,无论史学泰斗,抑或文坛耆宿,不但都把南岳衡山定为寿岳,且都视南岳衡山为“长寿、昌荣”的象征。1988年,当代权威辞典《辞源》一书,也明释“寿岳”即“南岳衡山”。

 南岳即寿岳,史籍照彰;南岳即南山,亦历史悠远,在有“天下法院”之称的南岳六朝古刹福严寺,至今仍保存一幅“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的唐代石刻楹联。南宋学者胡宏,是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南岳隐居数十年,潜心研究学问,他的《南山即事》更多次将南岳称为南山,其中一诗云:“甘为稼圃南山下,长谢周公与孔丘”。是不但诗中称南岳为南山,就连集子的名称也将南岳定为了南山。清代名僧智犁法师,在《重修广济寺记》一文中写道:“南岳乃天下五岳之一,世称为寿比南山者,即此岳也。”

 南岳即寿岳,历史悠久;南岳即南山,史籍无盈。故“寿岳”也好,“南山”也罢,同义辞也,指的都是“南岳衡山”。

终南山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其大意是:犹如上弦的月,好比初升的日。恰似南山之寿,不会崩坍陷落。犹如松柏枝叶,长青不衰。由此可见,“寿比南山”指的当是西安城南之秦岭主脉终南山,亦称“周南山”“中南山”或“太乙山”,其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诗中的南山,可能是终南山。此诗后来演化了“寿比南山”成语,诗中的松柏,也演化成了“ 南山不老松”。 云门山 南山即今山东省青州市南侧十多里的云门山。云门山不很高,但风景优美,古迹较多,山顶有云窟和云门洞,洞穿南北,洞下崖壁陡峭,绝壁上刻有巨大的"寿"字。刻字是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衡望府的周全所书,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寿"字高达75米,宽37米,高大宏伟,气势磅礴,天下罕见。单是下面的"寸"字就高达3米多。从古到今,有"青州府里,人无寸高"之说,人站在"寿"字下面,昂首仰望,"寿"高入云,"寿比南山"或"南山之寿"之说便由此而来。

菜谱[回目录]

寿比南山

 原料: 香菇头2两。 A料:蛋4粒,味素,盐,全脂牛奶粉两大匙。 B料:味素,盐,姜丝,香油。

 制法:

 (1)香菇头洗净水净干,压扁加材料A拌匀置30分钟后再用蒸笼蒸30分钟备用。

 (2)锅放适量水加材料B,加作法1)放入蒸笼再蒸40分钟即可。

传说[回目录]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琼州在地突然间天昏地黑,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直下了七天七夜。第八天,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天崩地裂,琼州脱离了中国大陆,成了一个岛屿。琼州岛上的生灵死的死,伤的伤。所有的河流都改了道,所有的山脉都变了形,有的河流和山脉因此也就消失了。奇怪的是,只有南山(今三亚市的鳌山,也叫南山)安然无恙,一棵草一棵树也没有被损坏,住在南山上的人一个也没有受伤,更没有死亡的。传说经历了这次天崩地裂的南山人,都活了几百岁,最后都成了仙。

 公元七百四十八年,鉴真师徒等三十五人从扬州启航,第五次渡海时遇到飓风,漂流万里到振州(今三亚市)宁远河口(今海山奇观风景区一带),已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南山上的人们发现了他们,把他们救了起来。他们一着南山的地,就立即睁开了眼,精神也来了。他们在振州居住了一年多,修造大云寺,传播佛教文化。

 这些奇怪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因此人们都把南山叫做仙山。上南山来玩和居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传说到过南山的人有病去病,无病健身,个个长寿。因为南山在天崩地裂中完好无损。由于到过南山的人都长命百岁,所以人们常用寿比南山来祝福他人长寿。"寿比南山"这句话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寿比南山珠宝礼品[回目录]

北京宝海伟星寿比南山珠宝礼品 

寿比南山珠宝礼品

寿比南山珠宝礼品

北京宝海伟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专业珠宝礼品设计、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专营"宝海伟星"品牌,以Office直营与网络销售相结合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为销售平台。自创立以来一直以独特的产品诉求、完美的制造工艺、完善的售后服务立足市场。公司拥有多年的市场运作经验,实力雄厚,创意新颖,将传统中国风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体现独特诉求的珠宝礼品。设计创意从自然生活中萃取灵感,使珠宝与独特需求相融,为各阶层珠宝礼品需求的人群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珠宝将不再是奢侈品,而珠宝礼品将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寿比南山珠宝礼品寓意 宝海伟星寿比南山系列是专为福禄双全的寿星打造的寿辰专用珠宝。设计新颖,款式独特,深受长者的喜爱!寓意深刻:祝老人精神矍铄如东海云鹤,身体健康似南山劲松。古朴雅致的外观设计,表达了亲朋好友对寿星美好的祝福,让老寿星时刻都能感受到来自送礼人的美好祝愿,福如东海、多福多寿的美好寓意伴随在老寿星的身边。 寿比南山珠宝礼品特点 1、“寿比南山”代表着对老寿星的祝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2、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典雅尊贵。

 3、极具观赏收藏价值,是最佳时尚大寿礼物!

 4、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寓意吉祥,喜庆,富贵,健康,长寿。

 5、精美包装盒(袋)印有“寿比南山”四字,表达了对老寿星的尊敬和祝贺。

 6、“寿比南山”珠宝礼品祝福老人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7、“寿比南山”珠宝礼品不但体现对老寿星的祝福,更体现晚辈对寿星的爱戴。

 8、“寿比南山”珠宝礼品是最令老寿星惊喜、满意的礼物,也是最能体现孝心,最能代表晚辈心意的礼物。

相关名称(水晶工艺)[回目录]

此水晶工艺目前是晶界最大的绿发晶水晶工艺,有绿发晶之王之称。由水晶收藏第一人,石来运好水晶工艺

寿比南山

寿比南山

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景强与2006年收藏,现存放于中国水晶之都东海水晶城内。

 此原料产于辽宁,属大型发晶体。主体为寿星,辅以桃子、童子、仙鹿和葫芦,整体给人以幸福长寿之感,朱老师赐名(绿发晶-寿星)。

 发晶适合精神不振,毫无活力之人,甚至睡眠始终无法感到饱足,精神不集中,是相当需要发晶补足磁场能量;发晶加强个人信念、自信心、果断力,足以给予勇气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发晶是极具权势象征,对于胆小、懦弱、缺乏自信者可让发晶之强劲能量,补足缺憾,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地址:baikebaiducom/view/213043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周到逐渐将自己的研究由汉画、戏曲文物而涉及到古代艺术的诸名方面。如佛教艺术、石刻艺术等等。如前所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他就首先关注浚县大佛,他提出了开凿于北齐、完成于初唐之说。虽然关于浚县大佛的初创年代至今还在争论之中,但作为一个学者,周到是认真的,他虚心听取别人的观点,当然也不轻易放弃自己有理有据的论说。1991年,他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看法,写出了《河南浚县大石佛的年代问题》一文。对巩义的石窟寺,他也多次考察,他对石窟寺的名称演变、寺院的兴衰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造像的艺术风格和大同云岗进行了对比,认为“巩县石窟既保留着北魏时期浓郁的艺术特点,又孕育着北齐、隋代雕刻艺术的萌芽,形成一种由北朝向唐朝过度的艺术风格”。指出了石窟寺在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中的独特地位。他综合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特色,写出了《抚慰心灵的艺术》一文,说明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中国化、世俗化、神秘化,佛教艺术也以其鲜明的精神显示而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或民族精神,“虔诚的造像艺术,已成为中华民族艺术遗产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由于对佛教艺术研究的深入,他对铜佛像的鉴别也有了较为系统的认知。他撰写的《古代铜佛像鉴赏》一文,系统介绍了历代铜佛像的制造工艺和艺术特色,并介绍了伪品的制造和流传,是对铜佛像鉴赏和鉴别真伪是很实用的教材。

周到由于接触研究了大量的古代石刻造像,他还带头组织过河南省石刻艺术馆,所以对石刻艺术又情有所钟。在石刻研究中,他特别注意石刻的线刻艺术。过去对石刻线画艺术,王子云先生曾有所研究,并提出“石刻线画”这一艺术概念,但研究者寥寥。周到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独特的艺术眼光,在上世纪末近七十岁时着力研究,他为《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画像石全集·石刻线画》一书写了导论《中国石刻线画艺术概论》,就石刻线画的学术概念、起源、历代变化进行了概述,提出石刻线画的研究应该建立独立的研究体系,体现了周到长远的学术见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周到就以他的博学和对考古的热爱而闻名,由于他对河南文物的全面了解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加上他勤奋好学,不停顿地写作也使他练就了活泼、生动、简明的文笔,所以当《河南省志》开始编纂时,《文物志》的主编就众望所归地落在了他的肩上。从1983年开始,河南省文物局就成立了以他为牵头人的编写小组,从《河南文物志选稿》编纂开始,梳理全省文物,整理全省各地编写人员的图文资料,一共9集,加上《河南省碑志叙录》共近二百万字,为《河南省志·文物志》的编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3年底,《河南省志·文物志》出版,这是我省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全省文物的全面志书,应该说是会集了全省文物工作者数十年发掘、研究的心血,而作为主编的周到,也不负使命做出了值得一书的贡献。

1993年,他还主编了七十多万字的《河南文物名胜史迹》一书。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出发,河南省很需要这样一部书。该书全面地介绍了河南省文物价值较高、可看可读性较强、知识性趣味性较浓的1043处,是一部宣传河南古代文明的优秀读物。作为一个专家,不仅注重自己的研究领域,而且积极参与普及读物的编写,这种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周到在他的学术专著之外,晚年又与人合作撰写了《中国古玩珠宝鉴定大全》,全面总结了他的鉴赏经验,其中包括铜镜、铜佛、宣德炉、古币、远古玉器、鼻烟壶、古砚、紫砂壶和碑帖等。周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出任河南省古代艺术研究会会长。河南省人民政府组建河南省文物鉴赏委员会时,他当然是专家成员,全省各地出土的一、二级文物,都要经他们鉴别定级。上世纪九十年代,河南省组建文物鉴赏家协会,他出任会长。在河南省收藏协会中,他又是古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的会长。作为一个知名专家,他从不保守,谁找他鉴定,他都乐呵呵地接待,还要给后辈讲很多知识。在同行中,他又是兄长式的人物,善待朋友,从不以己见压人。作为学者专家,他不断笔耕,不断有新著闻世。2005年《周到艺术考古文集》出版之后,紧接着,他的《文史随笔》也即将面世。

1杭州西湖潮州西湖,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修。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苏公堤》: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明代张宁《苏堤春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赞同。

2杭州西湖潮州西湖,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修。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苏公堤》: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明代张宁《苏堤春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赞同

3有关潮州西湖的传说、故事

西湖自唐代开辟以来,一直是潮州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这里峰岩石刻自成一体,亭台楼阁千姿百态,四时花卉争妍斗艳,古迹传说丰富多彩。潮州西湖曾被称为全国三十六处西湖之一,又是潮州一处有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

全省三大著名摩崖石刻群之一——葫芦山摩崖石刻便在西湖公园内。西湖的葫芦山主峰上,有以飞凤伫立为造型的新塑建筑物——凤座。

西湖湖水清澈,波平如镜。春日里,春光明媚,岸柳飘舞,湖中游鱼,忽聚忽散;如遇春雨霏霏,空朦一片,湖中之鱼,若隐若现,渔翁乘筏,抛网捕鱼,甚有诗意。

因此,“西湖渔筏”向来被列为潮州八景之一。山倚湖苍翠,湖傍山青黛。

昔时是潮州古城的护城濠,俗称“城壕池”。今天随着城市建设重心的西移,这里已成为古城区与新城区绿色的分水岭,也是名城腾辉一脉相承的纽带。

在贯彻实施“保护古城区,建设新城区” 的城建方针中,两者当互相兼顾、齐驱并进。假若潮州的城建规划已定位在山水园林式之中,那么,西湖便是古城区一片碧绿的园林肺叶,堪称新世纪环保城市的绿色明珠。

西湖古昔是韩江的支流,也是崩堤冲成的瘦大湖。据《方舆纪要》载:“绵亘十余里。”

到了唐代筑了北堤,才把它与韩江切断,成了宽阔长形的大湖。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59年),皇帝下诏,天下临池带郭处设置放生池八十一处,这西湖便是其中一处(过去西湖山麓尚刻“放生”二字,现在湖心亭南侧有一池,称为放生池)。

因与西湖依傍的葫芦山,对护卫古城有天然屏障的作用,历代官府均重视对它的修筑、浚疏。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知军州事林骠及知州林光世,他们对西湖和葫芦山都有不少建设。

林光世还写了篇《浚湖铭》留世。到了元代,潮州战乱把西湖景物毁了不少。

在洪武初年又因潮州大修城墙,采用去大批石块,还把湖填了一半,称作城壕。后来曾陆续重建一些景观。

到了清朝,因屡遭兵燹,西湖景物,又多数被毁。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还在西湖山筑腰城,防御“三藩” 之乱。

刘进忠的反清,又使西湖变成挖壕沟、围栅栏、设炮台的兵家要塞。到了民国时更被军阀洪兆麟占为私家园——“洪园”。

故有人把西湖的简史概括为:始于唐、著于宋、毁于元、盛于明、芜于清,民国不清不明,于今湖绿波平。 这里除了极富有诗情画意的“西湖渔筏” 的景致之外,沿湖滨至山下,名胜古迹,楼台亭榭,比比皆是,有的天然成趣,有的人工雕琢,总要把西湖妆扮成“秀色可餐” 的园林。

且每个景均有一个雅称,如“古洞佛灯”、“水仙夜月”。“梅庄新雪”、“紫竹钟声”、“钓台秋色”等等。

现已多数无踪迹可寻,但那些动人的传说仍为人们津津乐道。颇具传奇色彩的是“活人洞”和寿安岩下的仙客留题。

在北岩的“李公亭”后,有一个狭长的石洞,高不及3米,洞内却可容十多人。从靠“李公亭”一端进去,沿着狭长的洞道向北到另一出口,洞壁上还镌刻有逸史诗,这个洞便叫“活人洞”。

据说明万历年间(1592年),有人到此游玩,正为拟这个洞名而三思,忽见有一个孩子掉人湖中,赶快下去把他救起,于是便把此洞命名为“活人洞”。洞内还有记叙当时事件的石刻题记:“万历壬辰九月三日,郡人林乔松、张志可,刘兴学、陈明登此,午见苍童渡溺湖中,拯活书。”

这也许是小孩的亲属为鸣谢这四个“英雄”而刻的。 寿安岩在活人洞东北边,结构奇特,怪石重叠,古树浓荫,似一座大型园林盆景。

岩上刻有“寿安岩”三字和一些记事石刻。最有趣的是岩前石壁平直,有如刀切。

在这石壁上刻有两行诗:“有客重来山柏翠,何人不及洞湖清”。岩前一块大石横倒,上面刻了明朝十二个举人的名字,也有人称“举子石”,这些名字也是横卧着,粗看是自然的倒斜,实际上却隐含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

据说这块横倒的大石,原是连在寿安岩上的。由于这里风景十分优美,明末有十二个举子看中了这风水宝地,便把自己的功名刻在岩前平石上,想因此留芳千古。

可是后来清兵人关,明朝亡国,这些举子中大多数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之时,为了功名利禄,投靠清廷,做清朝的官吏。当时,潮州还处于不清不明的时期,潮人每过此地,便指着石中降清者痛骂。

久了,连岩石也感到同这些人连在一起十分羞耻。相传在康熙年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雷鸣电闪,“轰隆”一声,把岩石崩裂了,那刻着十二举子的石头,就像遭刀劈一样,从高处跌落在岩脚,半截埋进泥土里,这些名字也就需横看才行。

在石块裂开后的切口,潮人看到前述的两句诗。粗读好像一般的咏景诗,但仔细品味,却别有寓意:“山柏翠”与“山破碎”音相近,“洞湖清”与“痛胡清”又谐音。

看看字迹,又仿似在岩石崩裂前就刻在里面的。究竟清代谁敢刻这首藏有“反骨” 的诗,谁也说不清,故大家只能称之为“仙客留题”罢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附会的传说,十二举子里有明万历年间壬午举人林熙春,他是癸未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户部左侍郎,荣归乡里后造福地方,兴修水利,倡建江东急水塔等,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到80岁去世,并没有为清廷效力。 畅游西湖,不妨到芙蓉池走一走,这里曲径通幽,。

4一道有关写潮州诗句的题目

①示例: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们应该胸怀理想,不断努力,永不放弃。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依依惜别的深情。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美好的祝愿。……评分说明:答案符合情景,表达清晰完整即可。

但以下答案不符合要求,不给分。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⑵“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②示例:⑴西湖莲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⑵西湖湖边柳荫——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⑶龙湫宝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⑷春天凤凰洲公园观赏桃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竹外挑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⑸游凤凰山——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⑹黄昏时游滨江长廊——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潮州西湖的有关资料

潮州西湖,山倚湖苍翠,湖傍山青黛。

昔时是潮州古城的护城濠,俗称“城壕池”。今天随着城市建设重心的西移,这里已成为古城区与新城区绿色的分水岭,也是名城腾辉一脉相承的纽带。

在贯彻实施“保护古城区,建设新城区”的城建方针中,两者当互相兼顾、齐驱并进。假若潮州的城建规划已定位在山水园林式之中,那么,西湖便是古城区一片碧绿的园林肺叶,堪称新世纪环保城市的绿色明珠。

西湖古昔是韩江的支流,也是崩堤冲成的瘦大湖。据《方舆纪要》载:“绵亘十余里。”

到了唐代筑了北堤,才把它与韩江切断,成了宽阔长形的大湖。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59年),皇帝下诏,天下临池带郭处设置放生池八十一处,这西湖便是其中一处(过去西湖山麓尚刻“放生”二字,现在湖心亭南侧有一池,称为放生池)。

因与西湖依傍的葫芦山,对护卫古城有天然屏障的作用,历代官府均重视对它的修筑、浚疏。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知军州事林骠及知州林光世,他们对西湖和葫芦山都有不少建设。

林光世还写了篇《浚湖铭》留世。到了元代,潮州战乱把西湖景物毁了不少。

在洪武初年又因潮州大修城墙,采用去大批石块,还把湖填了一半,称作城壕。后来曾陆续重建一些景观。

到了清朝,因屡遭兵燹,西湖景物,又多数被毁。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还在西湖山筑腰城,防御“三藩”之乱。

刘进忠的反清,又使西湖变成挖壕沟、围栅栏、设炮台的兵家要塞。到了民国时更被军阀洪兆麟占为私家园——“洪园”。

故有人把西湖的简史概括为:始于唐、著于宋、毁于元、盛于明、芜于清,民国不清不明,于今湖绿波平。这里除了极富有诗情画意的“西湖渔筏”的景致之外,沿湖滨至山下,名胜古迹,楼台亭榭,比比皆是,有的天然成趣,有的人工雕琢,总要把西湖妆扮成“秀色可餐”的园林。

且每个景均有一个雅称,如“古洞佛灯”、“水仙夜月”。“梅庄新雪”、“紫竹钟声”、“钓台秋色”等等。

现已多数无踪迹可寻,但那些动人的传说仍为人们津津乐道。颇具传奇色彩的是“活人洞”和寿安岩下的仙客留题。

在北岩的“李公亭”后,有一个狭长的石洞,高不及3米,洞内却可容十多人。从靠“李公亭”一端进去,沿着狭长的洞道向北到另一出口,洞壁上还镌刻有逸史诗,这个洞便叫“活人洞”。

据说明万历年间(1592年),有人到此游玩,正为拟这个洞名而三思,忽见有一个孩子掉人湖中,赶快下去把他救起,于是便把此洞命名为“活人洞”。洞内还有记叙当时事件的石刻题记:“万历壬辰九月三日,郡人林乔松、张志可,刘兴学、陈明登此,午见苍童渡溺湖中,拯活书。”

这也许是小孩的亲属为鸣谢这四个“英雄”而刻的。寿安岩在活人洞东北边,结构奇特,怪石重叠,古树浓荫,似一座大型园林盆景。

岩上刻有“寿安岩”三字和一些记事石刻。最有趣的是岩前石壁平直,有如刀切。

在这石壁上刻有两行诗:“有客重来山柏翠,何人不及洞湖清”。岩前一块大石横倒,上面刻了明朝十二个举人的名字,也有人称“举子石”,这些名字也是横卧着,粗看是自然的倒斜,实际上却隐含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

据说这块横倒的大石,原是连在寿安岩上的。由于这里风景十分优美,明末有十二个举子看中了这风水宝地,便把自己的功名刻在岩前平石上,想因此留芳千古。

可是后来清兵人关,明朝亡国,这些举子中大多数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之时,为了功名利禄,投靠清廷,做清朝的官吏。当时,潮州还处于不清不明的时期,潮人每过此地,便指着石中降清者痛骂。

久了,连岩石也感到同这些人连在一起十分羞耻。相传在康熙年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雷鸣电闪,“轰隆”一声,把岩石崩裂了,那刻着十二举子的石头,就像遭刀劈一样,从高处跌落在岩脚,半截埋进泥土里,这些名字也就需横看才行。

在石块裂开后的切口,潮人看到前述的两句诗。粗读好像一般的咏景诗,但仔细品味,却别有寓意:“山柏翠”与“山破碎”音相近,“洞湖清”与“痛胡清”又谐音。

看看字迹,又仿似在岩石崩裂前就刻在里面的。究竟清代谁敢刻这首藏有“反骨”的诗,谁也说不清,故大家只能称之为“仙客留题”罢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附会的传说,十二举子里有明万历年间壬午举人林熙春,他是癸未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户部左侍郎,荣归乡里后造福地方,兴修水利,倡建江东急水塔等,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到80岁去世,并没有为清廷效力。畅游西湖,不妨到芙蓉池走一走,这里曲径通幽,荷花溢香,颇具苏州园林的韵味。

在芙蓉亭北端有“奇石馆”,展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趣。亭桥西侧现为西湖园林管理处,旁边小屋的左墙壁特别厚,壁上有蓝色嵌瓷的“寿安古墙”四大字,这古墙足有360多年的沧桑史迹,也隐含着一段传奇的故事。

宋初,这地方原是州学地址,后州学搬进府城的金山,此处便成了“净慧寺”。元朝净慧寺被兵毁,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重建,改名寿安寺。

有一年海阳知县高某怀疑自己的妾与寺中和尚私通,怀恨在心,便暗中把妾毒死,寄棺于寺中,并扬言棺木中有陪葬的珠宝。后又请一个死囚伏于寺中,把珠宝盗出置。

6描写潮州西湖公园作文

春天的潮州西湖公园刚下了一场春雨,第二天,我们就去了潮州西湖公园。

春天的潮州西湖公园见者就像一片叶的海洋,树的世界……走过西湖公园正门的拱形虹桥,俯视着脚下平静的湖水,听诊不远处传来的声声鸟儿婉转的啼叫声,问到头顶花儿飘逸而来的淡淡的香气,心中有说不出的悠静。 因为下了一夜的雨,地上洒满了腐烂的鲜花和枯黄的落叶。

但是,此时,书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树精神抖擞的站着,宛如一位位皇家士兵,树上,嫩绿的叶子正在努力的生长,期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片“成熟”的叶子,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我们在一处空地歇脚。

在空地边沿着栏杆一直走过去,能看见西湖的一边,那儿饲养了许多品种不一,形态各异的鱼群。所有的鱼儿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享受着春天赐予他们的清新空气。

西湖的每一处景点,每一块空地,每一条小桥……无一不显露出大自然特有的朝气,无一不显露出自己的生机,无一不显露出大自然的风味…… 啊!春天的潮州西湖公园真美丽。

7作文 春天的潮州西湖

刚下了一场春雨,第二天,我们就去了潮州西湖公园。

春天的潮州西湖公园见者就像一片叶的海洋,树的世界……走过西湖公园正门的拱形虹桥,俯视着脚下平静的湖水,听诊不远处传来的声声鸟儿婉转的啼叫声,问到头顶花儿飘逸而来的淡淡的香气,心中有说不出的悠静。

因为下了一夜的雨,地上洒满了腐烂的鲜花和枯黄的落叶。但是,此时,书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树精神抖擞的站着,宛如一位位皇家士兵,树上,嫩绿的叶子正在努力的生长,期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片“成熟”的叶子,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我们在一处空地歇脚。在空地边沿着栏杆一直走过去,能看见西湖的一边,那儿饲养了许多品种不一,形态各异的鱼群。所有的鱼儿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享受着春天赐予他们的清新空气。

西湖的每一处景点,每一块空地,每一条小桥……无一不显露出大自然特有的朝气,无一不显露出自己的生机,无一不显露出大自然的风味……

啊!春天的潮州西湖公园真美丽!

8描写潮州风景美丽的词语

潮州古城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内,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曾经是“十相留声”之地,素有“海滨邹鲁”和“岭海名邦”之美誉!

满怀对潮汕文化的景仰和向往,也为着追溯唐代学者韩愈先生的足迹,我们特地将潮州作为这次在岁末自驾出行粤东和福建停留的首站。

潮州西湖,山倚湖苍翠,湖傍山青黛。昔时是潮州古城的护城濠,俗称“城壕池”。今天随着城市建设重心的西移,这里已成为古城区与新城区绿色的分水岭,也是名城腾辉一脉相承的纽带。这里除了极富有诗情画意的“西湖渔筏”的景致之外,沿湖滨至山下,名胜古迹,楼台亭榭,比比皆是,有的天然成趣,有的人工雕琢,总要把西湖妆扮成“秀色可餐”的园林。

昔日西湖的每个景均有一个雅称,如“古洞佛灯”、“水仙夜月”。“梅庄新雪”、“紫竹钟声”、“钓台秋色”等等。这些景点现在虽然多数无迹可寻,但那些动人的传说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这座位于西湖公园湖畔上的“涵碧楼”,建于1922年,是一座临湖的双层小楼房。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64年重建,郭沫若题额“涵碧楼”。国民军第一次东征时此楼曾是黄埔军校(学生军)办事处。南昌起义军入潮时,贺龙部第三师司令部也设在这里。周恩来、贺龙、彭湃、周逸群等均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现为《潮州七日红》陈列室和潮州市革命纪念馆。

潮州西湖渔筏是秀丽妩媚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诗意和惹人欲醉的绝妙景致,因渔筏出没于潋滟空 、变幻无穷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邑人郑兰枝触景生情赋诗云:

芳塘扣鉴正清兮,渔筏随风看不迷。

几朵芦花浮永净,半竿山日落湖低。

鹭飞矶上霜千点,鱼织波心缉一溪。

自有钓台堪寄兴,载将秋色过城西。

潮州美食闻名遐迩,位于西湖景区马路另一侧的这家牛杂店,尽管门面简陋场地狭窄,但由于这里的牛杂和牛丸口味纯正,爽滑嫩脆,所以每日从早到晚食客盈门,据说但凡到了节假日,专程寻味而来的食客们,还要站在马路边轮候个把小时才有机会一解口馋。

9四年作文写潮州西湖

前几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潮州西湖游玩。

那天早上,我们步行来到西湖。西湖的湖边到处是绿树绿草,美丽极了!湖的右边,绿树成阴,我们从左边一眼望去,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湖的左边,有许多的“小叶榕”。那的“小叶榕”,最小也有一百多岁大。“小叶榕”长得非常茂盛,绿叶密的没有一点儿缝隙!

西湖的湖很平静,静得像一面碧绿的镜子。那湖的颜色碧绿,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绿得犹如成千上万片碧绿的叶子,漂浮在水面,漂亮极了!湖水很清,清得能看见湖底的石头:清得能看见“小叶榕”美丽的倒影。湖里还有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鲤鱼,有金色的、红色的、**的。最可惜的是:没有看见那一朵朵姿态不一的美丽的荷花,那一片片圆圆的翠绿色的荷叶,那一个个绿绿的莲蓬!

西湖可真美啊!下次,我还要去那儿玩!你觉得潮州西湖美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736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