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苗冬天一个月不喂要紧吗?

螃蟹苗冬天一个月不喂要紧吗?,第1张

在螃蟹的整个养殖周期中,螃蟹有时一次摄食可达体重10%左右,也可10天半月不摄食而食腐殖质泥。为保证螃蟹苗的健康成长,建议按照螃蟹苗的生长周期进行按需喂食。

螃蟹苗的饵料氛围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有桡足类、枝角类、杂鱼、杂虾、熟猪血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各种适口水草、土豆、薯类、各种蔬菜及豆饼;配合饵料可选用河蟹专用配合饵料;蟹苗入大田后1个月为促长阶段,可适当投喂,饵料要求动物性饵料比重在40%以上,或投喂配合饵料。日投喂量按仔蟹总重量的20%~25%计算,18:00投喂。要细心观察,饵料投在蟹田四周水中,投喂不够时适量增加,有剩余时则减少投饵,河蟹脱壳时不摄食,减少投喂。9月初以后为蟹种生长的催肥阶段,需增加动物性饲料、配合饵料及植物性饲料中豆饼等精饲料的投喂量,投喂量约占蟹种总重量的10%。此时稻田中已无绿色植物,河蟹极易缺乏维生素,注重提供绿色类植物型饵料,满足营养需求。因此养殖河蟹的生活水平要高,加强投喂驯化,投喂的营养要均衡。

扩展资料:

河蟹,俗称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江河、湖泊淡水中生长,海中繁殖。在我国分南北两个生态系,南方长江水系称为大闸蟹,北方辽河水系称辽蟹、河蟹、螃蟹。只是因温差环境不同,而分化成适应不同环境的生态系。

河蟹是外骨骼,外骨骼决定其必须脱壳才能生长,必须脱去骨质外壳对身体的束缚,促进河蟹多脱壳是生产追求的目标。河蟹一生要脱壳28~35次。脱壳次数的多少与营养、环境等因素有关,脱壳由体内激素控制,北方地区成蟹脱壳一般在3~5 次,每脱次壳河蟹增重40%~80%,最多可达120%。增重的多少与脱壳前营养积累多少呈正比。河蟹脱壳要求水深一般在20cm左右,水过深,因水压力大

不利脱壳,因此,养殖时,尤其是池塘养殖要为河蟹创造部分浅水区域或浅水环境以利脱壳。河蟹脱壳后叫软壳蟹,脱壳是脱胎换骨,是河蟹生命力最弱最危险阶段,对外无抵抗能力,脱壳前河蟹一般要选择隐蔽场所,驱离其他危害种类。河蟹脱壳后硬化需24小时以上,硬化需水中含钙充足。软壳蟹放在纯净水中永远不硬。生产中此时要适时补充钙质,以利河蟹快速硬化。

不同地区的大闸蟹换壳的次数不一样,具体请看以下详情。

大闸蟹究竟一生蜕多少次壳。当前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然而因为当前大闸蟹个体生长的试验设施尚未突破,主要依靠群体生长进行分析。因为受环境和营养等因子的影响,就是在同一流域的大闸蟹,其生长与蜕壳的统计结果也有一定差异。

然而已形成以下几点共识:

(1)大闸蟹溞状幼体经5次蜕壳变态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再蜕1次壳变为1期仔蟹。

(2)大闸蟹的性腺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进入生殖前的生殖蜕壳,此次蜕壳是大闸蟹一生最后一次蜕壳。

(3)大闸蟹生长蜕壳的年龄与营养、水温、水质有密切关系。在长江流域,第一年,当生活环境不利于生长,则大闸蟹生殖蜕壳提前,形成小绿蟹。在第二年,如生长阶段营养过剩,则比正常大闸蟹提早进入生殖蜕壳,起商品规格小。

在长江流域,如营养条件差,大闸蟹会延长到第三年成熟。在成蟹阶段,要是夏季高温时间长,大闸蟹仅蜕4次壳,就开始生殖洄游。在北方高寒地区,大闸蟹生殖蜕壳则推迟到第三年秋季,少数大闸蟹要到第四年。

(4)成蟹阶段,在当地自然生长条件下,北方辽河水系的大闸蟹要比南方长江流域少蜕1次壳。如将辽蟹蟹种移植到长江流域生长,则它们还是少蜕1次壳即达性成熟。在正常情况下,长江流域的中华绒螯蟹一次蜕几次壳,说法不一:王武(1996)按大闸蟹在不同的养殖阶段,结婚起蜕壳和生长,建立了太湖流域大闸蟹生长模式,根据统计,大闸蟹一生要蜕18次壳。

然而有人认为,蟹种阶段还要增加2次,即蜕20次壳;还有人认为,在成蟹阶段还应增加1次,即长江流域大闸蟹一生要蜕21次壳。要正确地确定大闸蟹的蜕壳次数和每次蜕壳后体长、体重增长率,一定要建立大闸蟹个体生长的试验装置:从蟹苗到生殖蜕壳,在每一小区内只饲养1只大闸蟹,并为其提供合适的生长、生活条件,促进其正常生长蜕壳。通过大闸蟹个体生产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自然界受精卵要经过4个月才能出苗,孵化率可达90%左右。刚孵出的幼体很小,形状像水蚤,称蚤状幼体。

蚤状幼体经过五次蜕皮,大约35天就长成蟹苗(大眼幼体),蟹苗再蜕一次皮,成幼蟹。刚脱壳的蟹称软壳蟹,它无力摄食和防敌,1-2天后壳才渐硬,这时才渐渐活动,脱壳后蟹体显著增大。

成熟的河蟹在秋末冬初开始到海淡水混合的近海区产卵,这就是生殖洄游。交配后的雌蟹不久便可产卵,卵一串串贴附在雌解的腹肢毛上,堆积在腹部,直到孵出幼体。这类蟹称“抱卵蟹”。

扩展资料:

养殖管理:

螃蟹的饲喂管理,河蟹喜食新鲜的食材。为此,日常的喂料管理,禁用那些存放时间长而变质的饲料。现阶段,仍然要以投放肉类饲料为主,适量搭配用一些营养素食,尤其多用些植物性饲料,这样能确保池塘好的水质。

用料的次数,应根据气候温度的变化而定。炎热的夏季,喂食在1~2次即可。具体的数量,根据河蟹的体重情况而定。如果有未吃完的残渣,应立即打捞干净,避免变质影响水质。螃蟹的养殖管理,加强日常饲喂管理,落实好每天的巡查工作。

每天至少巡查1~2次,早晚各一次,留意河蟹的觅食情况。有不正常情况出现时,应立即检查是否有病害存在,能做到积极对症用药,避免传染病流传而影响养殖效益。随养殖数量的增加,水体缺氧的情况时有发生,应及时做好换水增氧工作,减少缺氧造成的高致死率。

螃蟹的外壳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扩大,因此克服难题的方法就是脱壳。在脱壳之前,螃蟹先将硬壳中的碳酸钙吸收到体液中,当壳里长出一层柔软的皱折后,旧壳裂开脱落,身体再将皱折撑开成新壳,注入碳酸钙以使其硬化。 

螃蟹一生中脱壳约18次,大眼幼体到蟹苗脱壳5次;蟹苗到仔蟹脱壳3次;仔蟹到幼蟹脱壳5次;幼蟹到成蟹脱壳5次。而每一次脱壳都是螃蟹生长发育的结果,当机体组织生长及营养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要进行蜕壳(皮)。

正常情况下,每蜕壳(皮)一次,螃蟹明显增长,但是脱壳不一定都会生长,比如说营养不足时,蟹脱壳反而会出现负增长。脱壳的同时还可以脱掉附着在甲壳上的寄生虫和附着物,并且可以使残肢再生。 

螃蟹的脱壳对于蟹本身来说是极其重要,从蟹本身来讲,螃蟹脱壳不好,轻则蟹生长不良,拉脚蟹多,重则会因脱壳不遂死亡;从经济成本考虑,脱壳不好会影响蟹规格和上市时间。

扩展资料:

螃蟹脱壳的过程:

脱壳间期:在脱壳间期,蟹壳钙化,吸收钙质和微量元素,河蟹会大量摄食,进行能量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积累,为脱壳进行物质准备。(此时饵料中应添加营养物质,另外,钙不足、微量元素不足也会影响河蟹脱壳效率) 

脱壳前期:脱壳前期真皮层会和表皮层分离,旧壳之上的表皮开始被吸收,钙质和微量元素被吸收进入血液,新表皮开始形成,摄食减少,就是二层壳的形成。

当旧壳被吸收完成,新表皮与旧壳分离明显,摄食停止。新外表皮分泌完成,河蟹开始吸水,准备脱壳。(此时水源新鲜程度会影响河蟹脱壳) 

脱壳期:身体大量吸水后,河蟹头胸甲和腹部会出现裂缝,河蟹弹动身体自旧壳中脱出,此过程只有几秒或数分钟。

(前期积累营养是关键所在) 脱壳后期:刚脱出时,河蟹新壳柔软有弹性,河蟹开始大量吸水使新壳充分伸展至最大尺度,此时活力弱,不摄食。此过程也较短。(这个时候是河蟹最脆弱的时候,安静的环境是必要的) 

后续期:河蟹甲壳开始钙化,开始大量吸收钙质和微量元素,此过程决定于水体中钙质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缺乏会使河蟹软壳。

硬壳时间增长或不能完全硬壳,加大脱壳期河蟹死亡的风险。等壳硬化后,能够支撑身体时,河蟹会排出身体吸收的过多水分,开始摄食,完成一次脱壳周期。

-螃蟹

-河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693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