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轻卡销量观察:7家企业跑赢大盘!福田领跑,江铃回归第四

9月轻卡销量观察:7家企业跑赢大盘!福田领跑,江铃回归第四,第1张

商用车新网原创

卡车行业“金九”来了!9月卡车销量再创新高,销售434万辆,同比增长438%。其中,重卡最猛、中卡次之、轻卡第三,唯一差点的只有微卡。据中汽协统计数据,9月轻卡销售21万辆,同比增长388%;1~9月轻卡累计销售1596万辆,同比增长178%。

在这金色的九月,TOP10轻卡企业里除了长安汽车和金杯汽车外,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有7家企业销量增速远超行业,跑赢大盘,分别是福田、长城、江淮、江铃、中国重汽、一汽和上汽大通。

接下来请看商用汽车新闻传媒为您带来的分析解读。

各地治超法规趋严、国三货车加快淘汰、一些地区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老旧车辆置换更新,同时物流业保持较高景气度运行,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0年8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61%,较上月回升39个百分点,这些使得轻卡市场依然保持高增长的态势。

从单月销量增速来看,前十轻卡企业里,中国重汽和一汽依旧亮眼。在连续几个月高增长之后,重汽和一汽势头不减,9月重汽增幅达到了1459%,一汽增速在636%。可以说,今年轻卡市场最令人刮目相看的就是重汽和一汽了。

上汽大通也表现抢眼。自8月第一次进入TOP10企业阵营后,9月旗下轻卡板块——上汽轻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单月销量达7000辆,同比增幅841%,排名再进一位。记者了解到,今年初,上汽轻卡进行了“三好轻卡”品牌形象焕新、新产品上市,产品重生、品牌重振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加之今年以来在新能源、军车、海外出口均有不错的表现,从而实现了销量的迅速上扬。

长城也保持了高速增长673%,并且销量跃升至第二。其长城炮皮卡自去年上市以来受到市场认可,今年又连续发布多款新车型,借着皮卡解禁的东风,实现销量快速增长,光皮卡月销22万辆,由于长城只做皮卡,故不在本文重点分析范围内。

轻卡头部企业依然保持强势地位。福田单月销售破4万辆,领头羊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相对于友商的优势在持续扩大;江淮9月销量增幅达491%,继续保持稳健、快速的增长;东风9月位次略有下滑,但同比仍然增长275%,其高端产品凯普特保持了高速增长。

还有一家企业的增幅在50%以上,那就是老牌轻卡企业江铃汽车,9月江铃实现了531%的增长,反超重汽和东风,位次升至第四。

从1~9月累计销量来看,位次变化则没有单月销量那么大。9月排名最大的亮点是长城、江铃和上汽大通位次上升,而1~9月变化的只有江铃和重汽,前五依然是福田、东风、江淮,紧随其后的是长城和长安,后五名则为江铃、重汽、一汽、金杯和庆铃。

从增长幅度来看,1~9月中国重汽同样增幅最大,市场份额也增长了3个百分点。一汽增速紧随其后,达416%,市场份额增长了0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福田,在销量基数如此大的情况下,市场份额仍实现了07个百分点的增长,达到1982%。金杯的市场份额也有所增长,比同期增加了04个百分点,这源于金杯的市场基础仍在,但需尽快止住单月销量下滑的势头,毕竟追赶者势头凶猛。

从变化来看,1~9月江铃和重汽两者位次对调,江铃第六、重汽第七。8月中国重汽销量首超江铃汽车,排名跃升第六,9月随着江铃汽车的发力,江铃反超重汽回归第六位,但两者销量相差不足5000辆,在四季度江铃能否保持住、重汽能否再发力仍是未知数,也是最大的看点。

金九已过,银十能否也“货真价实”?在余下的三个月里,轻卡市场是否会保持高速增长,记者对此持乐观态度,一是轻卡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将带动用户提前购车,国五和国六车销量将有一波增长;二是年底许多地方要彻底告别国三车,国三车辆即将谢幕,会带动一部分车辆更新需求;三是“双十一”“双十二”的到来,城配物流将保持高位运行。这些利好因素的叠加,使得四季度轻卡市场持续向好,商用汽车新闻传媒将继续关注轻卡市场的发展,继续带来最新、最细致的产销解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导 读

2020年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确定了国六PN限值延期实施的消息: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限值生产过渡期截止时间由2020年7月1日前调整为2021年1月1日前。而该项政策采纳的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正式提交并大力推动的建议。鉴于此,汽车纵横全媒体独家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获得了来自中汽协从汽车行业高度和持续发展视角的官方解读和点评。

事实上,早在2月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就在与企业紧密沟通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代表汽车行业向政府部门提交了《新冠肺炎疫情对轻型车国六标准实施的影响及建议》,建议对国六PN限值新标准给予适当延缓实施。

此前,根据中汽协对行业主要整车生产企业的调研结果表明,虽然目前国六库存车数量约在300万辆左右,但其中相当部分车型PN限值为60×1012个/km,而原计划将于2020年7月1日实施的国六PN限值则要求达到60×1011个/km,在疫情影响下,这将导致大部分企业库存难以按期消化。

此外,受疫情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节奏、销售计划已被打乱,一些认证和实验无法按计划完成,若7月实施新标准,企业产销均面临极大困难。所以中汽协建议给予库存销售过渡期,将PN限值新标准的实施时间适当延缓。

如今,在国家稳经济、促消费的主基调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关于此项国六切换的建议最终被政府部门所采纳。在发改委消息发布当日,汽车纵横全媒体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希望获得中汽协对此的解读。

以下是叶盛基从行业组织的站位,从5个方面对该政策的出台背景、中汽协的观点以及该政策对汽车行业发展的意义进行的点评。

1、汽车行业坚持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一直是国家环保升级的积极践行者。

中国汽车行业用了较短的时间周期不断提升产品清洁化水平,大大缩短了与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汽车环保排放水平上的差距。在这一点,不管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企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成效有目共睹。

2、汽车行业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法规。

2019年的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是在原本就技术难度大、时间紧的排放升级基础上,又提前了一年实施。汽车行业顶住压力,积极支持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工作部署。行业企业纷纷调整原有产品升级计划,加快产品的研发、生产准备,有的两步并成一步走(直接开发国六b产品)。

3、受国内外宏观形势、消费信心不足影响,2019年汽车市场再度大幅下滑。汽车行业2018年下半年,汽车市场出现了严重的负增长,给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带来了巨大影响。原有的营销和生产计划被打乱,产品积压的问题在行业普遍存在,而2019年7月1日实施的重点地区,实际执行的市场覆盖面大。两方面影响的叠加让企业在市场端一时应接不暇。2019年上半年,为了完成标准切换行业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成本,也证明了用停止市场销售的方式执行法规是不科学的做法,应当是规定停止生产的时间,剩下的交给市场、企业去消化库存。

4、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六PN限值实施适应性调整。

今年国六PN限值升级(由PN12升级PN11,颗粒排放物指标降低10倍)又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一季度行业运行处于停摆状态。通过分析去年的经验、教训,协会提前调研分析,加紧与政府部门沟通,客观反映了当前汽车行业发展态势和企业关于国六PN限值实施的具体情况,共同研究措施应对疫情带来的突发状况,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理解和认可。

如今,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轻型汽车(总质量不超过35吨)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限值生产过渡期截止时间,由2020年7月1日前调整为2021年1月1日前;2020年7月1日前生产、进口的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2021年1月1日前允许在目前尚未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销售和注册登记。未经批准,各地不得提前实施国家确定的汽车排放标准。

汽车行业欣慰地看到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有助于排放治理的综合配套措施的出台,包括全国范围促进国三排放水平以下的老旧车淘汰等政策的陆续实施。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在行业治理水平上的明显提升。

5、汽车强国建设更加需要科学的治理体系。

重要体现之一在于政府部门科学出台政策,引领产业科学发展。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持续践行了科技的进步,承担了社会的责任,也稳定了经济增长。在环保治理等国家战略执行过程中,既要只争朝夕,提高法规、标准的水平,又要科学、有序的稳步推进。只有产业健康发展,政策执行少走弯路,才能保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附: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相关知识介绍

一、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时间

为防治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2016年1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国家质监总局发布了《轻型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83526—2016)标准,并且根据不同的标准限值要求,制定国6a和国6b两个阶段依次实施轻型车国六标准。要求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标准国6a阶段要求,2023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标准国6b阶段要求。

二、标准的有关要求

1、执行国6a和国6b阶段标准要求的主要区别在于车辆常温下冷启动后的各项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有所不同,其中国6b大幅严于国6a。标准中定义的车辆排放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物(THC、NMHC)、颗粒物(PM)以及粒子直径超过23nm的粒子数量(PN)、氧化亚氮(Nz0,俗称笑气)等。

2、“粒子数量(PN)限值”是首次出现在我国车辆排放标准中的考核指标,因此无论是在国6a还是国6b阶段,这项指标的要求是相同的,即标准均要求车辆PN的排放限值为60×1011个/km。同时,考虑到国六标准提前实施情况,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对2020年7月1日前,提前实施国六标准地区车辆的PN限值实施过渡期要求(PN过渡期限值为60×1012个/km)。

三、轻型车国六标准所要求的车型

轻型车国六标准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M2类及N1类车辆。主要包括乘用车(汽油)、轻客(汽油、柴油)、轻卡(汽油、柴油)、微卡(汽油、柴油)、皮卡(汽油、柴油)等。

1、M1类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汽车;

2、M2类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座的载客汽车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Kg的载客汽车;

3、N1类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汽车;

四、轻型车国六标准和国五标准比较

1、增加了部分试验项目。主要包括:增加了行驶污染物排放(RDE)要求;增加了加油过程污染物排放要求;增加低温冷起动排放要求等,标准对车辆的排放要求大大强化。

2、国六号称最严标准,主要体现在相对国五排放限值要求更为严格,项目增多,指标加严幅度大。

——国6a阶段的排放标准与国五标准相比主要增加、加严项目包括:增加氧化亚氮(Nz0,俗称笑气)、粒子数量(PN)的限值要求;CO加严30%;

——国6b与国五标准相比更为严格,包括:氮氧化物排放下降42%,颗粒物下降3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蒸发排放限值下降65%,总碳氢化合物(THC)和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分别下降50%。

五、重点区域等标准提前实施情况

2018年6月27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文件发布之后,各地也出台了地方提前实施国六标准的政策文件。

按照国家及地方文件要求,2019年7月1日,重点区域、珠三角、成渝地区(整车销量占全国销量70%左右)轻型车已经如期提前实施国六标准。

六、国六产品PN限值实施情况

2019年7月1日,重点区域等省市提前实施国六标准,上述区域在售国六产品实施过渡期PN限值为60×1012个/km。按照标准要求,2020年7月1日后PN限值执行60×1011个/km。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为中汽协)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于9月产销量分别完成2524万辆和2565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91%和174%,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8%。截至本月,今年来汽车产销已连续6个月呈现增长,其中销量已连续五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究其原因,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介绍道,9月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日益显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供需循环逐步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叠加各地促进消费的相关改策、活动以及双节效应,汽车市场恢复形势继续向好,当月产销保持增长,展现了“金九”的实力。

基于9月的优异表现,今年前三季度中,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957万辆和17116万辆,累计汽车产销降幅已收窄至7%以内,同比分别下降67%和69%,降幅较1-8月分别继续收窄29和28个百分点。

从1-9月分车型的销量来看,乘用车完成13376万辆,同比下降124%,降幅比1-8月收窄3个百分点;商用车完成3741万辆,同比增长198%,增幅较1-8月继续扩大25个百分点。从数量上看,乘用车占有近4/5的市场份额;从增速上看,乘用车累计增速目前仍为负值,商用车累计增速已实现个月同比正增长,且增幅持续扩大。

乘用车结构变化,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同比微降

数据显示,9月我国乘用车销量达2088万辆,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81%,创年内新高。1-9月,乘用车共销售13376万辆,同比下降124%,降幅比1-8月收窄30个百分点。

具体到细分车型,与上月相比,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增速略低,其他三大类乘用车品种均呈两位数较快增长,SUV增速更为明显;前三季度来看,SUV和交叉型乘用车降幅均收窄至10%以下,总体表现好于其他乘用车品种。

从乘用车分排量的销量变化来看,今年16升及以上排量乘用车的表视明最好于16L以下乘用车,同时,豪华车从4月以来一直保持大幅僧长。仅9月,豪华车销量达29万辆,同比增长316%,占乘用车市场份额为139%。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分析认为,一是得益于当前乘用车市场增换购人群扩大,从而推动了一部分消费升级;二是豪华车市场降价幅度较大;三是可能与海外疫情有关,即海外疫情的蔓延导致很多人回国发展,进而带来了一部分中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

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784万辆,同比增长75%,占乘用车销量总量的376%,占有率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微降02个百分点;1-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4873万辆,同比下降177%,市场份额为364%,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对于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回暖乏力,陈士华分析认为大致可分为两大主要原因,一是近两年汽车产业处于波动调整期,市场同样进行结构调整,合资品牌产品不断下探,挤压、抢占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中国品牌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影响;二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剧了主要由中国品牌组成的中低端市场压力,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低端市场的潜在消费人群对经济波动更为敏感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导致中国品牌销量下滑幅度高于整个行业水平。

但他进一步指出,6月、7月期间中国品牌乘用车已出现明显回升,此次同比微降,仅是金九银十阶段性抢购中出现的微幅波动,整体仍在稳步提升中。同时,中国品牌内部也在呈现分化,据中汽协统计,1-8月,超过85个中国品牌中,有近20个品牌累计销量同比增长,如长安、红旗等品牌。这意味着,只要产品力足够强大,中国品牌乘用车仍能在逆势中吸引消费者。

新能源汽车表现突出,产销量双双刷新9月历史记录

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0%和677%。“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及国内车企促进销售的有力举措,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稳中有升,本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刷新了9月历史记录。”陈士华表示。

从细分能源类型来看,纯电动汽车9月份产销量分别为107万辆和11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0%和71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9月产销量分别为29万辆和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95%和539%;燃料电池汽车9月产销分别完成3辆和1辆,同比分别下降976%和992%。

从数据可以看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产品,当月产销量都有大幅增长,增幅超过整个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相反,今年热度高居不下的燃料电池汽车于市场中,整体表现仍较低迷。

今年1-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分别完成738万辆和73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7%和17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68万辆和57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9%和18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7万辆和15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04%和139%;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70辆和579辆,同比分别下降567%和537%。

从目前趋势来看,随着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回升,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降幅已经有明显收窄。如果能继续保持近几个月的增长势头,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全年的表现有望与去年持平。

四季度或延续销量增速,疫情危机仍不容忽视

对于接下来国内汽车市场走向,陈士华表示,四季度,商用车受政策、投资的拉动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乘用车方面,9月下旬开幕的北京国际车展推动了企业新品的全面投放,叠加各地促进消费政策的延续,都将对市场产生利好影响。基于此,中汽协相关负责人预测,全年汽车整体销量跌幅将小于此前10%的预期。

左起: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陈士华,副总工程师许海东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亦认为,基于目前国内经济强复苏,推动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大幅回升,同时,为了弥补上半年疫情带来的损失,车企下半年会加大营销力度,四季度国内车市仍将保持三季度的高昂热情。对于全年销量预期,他表示,轻型车(乘用车、微货、轻客、轻卡、皮卡)降幅将达62%,中重型载荷商用车涨幅预计25%-30%,优于此前预期。

但陈士华进一步指出,当前稳就业稳企业保民生压力仍较大,国内消费信心还未完全恢复,进而低端产品需求的完全释放尚需一段时间;同时,近期局部地区突发的疫情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车市产生影响。

众所周知,进入10月,海外疫情再次爆发,进而国内包括云南瑞丽、山东青岛等地区也已出现疫情。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10月1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综合多方面因素,新冠疫情秋冬季反弹已经开始,第二波疫情的发作已拉开序幕。

对于第二波疫情发作对车市带来的影响,陈士华分析指出,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来看,当前疫情影响已逐步减弱,企业也基本建立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机制;针对秋冬季可能发生的疫情以及局部偶发性疫情,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展了应对准备,具体集中在四方面:做好防疫物资的储备、完善防疫应急预案、预测市场需求并提前做好重要生产原材料及配件的储备、加强人员防疫知识培训。基于以上,他认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生产经营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产经营工作稳定,但不代表潜在隐患不会存在。今年初,疫情的爆发,上游供应链企业停工停产,无论是洲际、国际还是省际物流全面停摆,全球汽车产业链面临零部件断供危机。目前国内疫情影响逐渐减弱,“断供”风险已基本消除,但对于个别需要进口的核心零部件仍有该方面风险,“尤其是受地缘政治影响,SM电子物料,特别是芯片类零部件依然存在潜在的断供风险。”陈士华指出。

正是经历了疫情,我国汽车产业上下更加明白,唯有将关键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汽车产业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极大程度降低因地缘政治、经济、技术甚至于疫情等因素才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此,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突出加大关键技术攻关。”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同时,要推动建立新能源汽车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陈士华亦呼吁,扩大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及国产化,不断完善产业链,以建立较为稳固且强大的汽车产业。

此外,中汽协对于未来中国中国汽车市场相关政策提出相关建议,包括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持续刺激消费活力;加强对汽车企业的支持力度;科学评估新能源乘用车双积分政策的实施预期,并以市场导向为核心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良心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等等。“从经济、政策、市场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来看,2020年或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峰底年份,2021年将有望实现恢复性正增长。”陈士华如是说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6个交易日录得5个涨停后,东风汽车向投资者提示股票交易风险,强调东风集团股份回A股上市对公司并未产生重大影响。

12月21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汽车”,证券代码:600006)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性公告》,称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行业继续行走在新的增长周期,销量和业绩弹性均存在超预期空间。

东风汽车波动幅度大

公告内容显示,东风汽车的股票价格短期波动幅度较大。12月17日、18日、21日连续三个交易日的股票换手率分别为1348%、918%、1222%,存在换手率较高的风险。

另据万得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公司市净率为252倍,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申万载货车行业平均值为180倍),存在较大的估值风险。东风汽车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东风汽车强调,持有该公司控股股东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有限”)50%股份的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风集团股份”)A股发行上市的申请已获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审核通过。但该事项对本公司的生产经营不构成重大影响,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未发生显著变化。

在12月16日和12月19日,东风汽车已两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强调东风集团股份回归A股上市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不构成重大影响。

东风集团股份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957亿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预计融资金额为210亿元,有望创下创业板史上最高的募资纪录。

不过相关公告并未影响市场投资热情。截至12月22日收盘,东风汽车股价报收于1019元,涨幅为409%,相比12月10日时已上涨约80%。

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认为,目前来看,东风汽车股票波动是“热钱去炒作东风集团股份回创业板上市”。汽车股热度持续加上东风汽车市值不高,比较适合炒作。他建议理性投资者应该更多去关注真正的价值洼地,关注东风集团上市主体,规避炒作风险。

同时,财经网汽车通过查询东风汽车股吧了解到,不乏投资者将东风汽车与东风集团混淆、不明东风汽车主营业务的情况。

股权关系方面,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东风汽车有限公司50%股权,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

其中,即将在创业板上市的东风集团股份的主要经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与乘用车的整车及零部件业务、汽车金融业务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其他业务。

东风汽车的主营业务为全系列轻型商用车整车和动力总成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事业单元涉及轻卡事业、工程车事业、客车事业、新能源事业和发动机事业。

数据显示,东风汽车1-11月累计销量为1556万辆,同比增长656%。其中,轻型货车1-11月累计销量为1362万辆,同比上涨2081%,占销量总比近九成。

汽车板块投资热度强

今年下半年以来,汽车板块、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热度持续高涨,比亚迪、长安汽车多家行业龙头估值达到历史新高,东风汽车、江铃汽车等个股也因此受益。

国信证券表示,11月汽车板块强于大盘表现,尤其乘用车板块行情自9月以来大幅走强,三月内涨幅69%。此外新能源车板块也持续走强。 

与此同时,多家汽车个股因投资者涌入而出现股价大幅波动。12月2日,长安汽车就因此发布了《关于公司股价异动的风险提示报告》。该公司核查后表示,基于公司2019年与华为签订的《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和2020年与宁德时代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三方正在联合开发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平台和产品,未来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适时发布相关信息。

产销数据反映了行业的高景气度。

据中汽协统计,2020年11月新车产销量分别为2847万辆和277万辆,同比增长97%和126%;1-11月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2372万辆和2247万辆,同比下降3%和29%,降幅均比上半年收窄14个百分点左右。新能源汽车11月销量为20万辆,同比增长1049%;1-11月累计销量1109万辆,同比增长39%,首次由负转正。

进入12月,市场情绪不减。21日,比亚迪、宁德时代两大龙头股价双双大幅拉升:前者午后涨停,报1936元/股,总市值达到5282亿元;后者股价上涨1207%,报325元,总市值突破7000亿元。

中金公司认为,汽车行业继续行走在新的增长周期,销量和业绩弹性均存在超预期空间,后续向上确定性也得到了增强。汽车板块调整或跑输是短期事件,中期继续维持对该板块的推荐。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近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提出到2025年使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这是一个很大的增量市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此外,特斯拉等美股个股具有示范效果,使A股投资者重新评估新能源汽车的估值。整体而言,行业增长的确定性较强。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汽车板块中部分个股的估值偏离合理范围,需警惕投资风险。一名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投资过度高涨,不仅对投资者构成了短期估值极速拉升后大幅波动的风险,对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也不是很有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782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