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消费有哪些影响?

疫情对消费有哪些影响?,第1张

2019 年 12 月末,我国突然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这给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消费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居民线下消费水平,但外出受限却推动了“宅经济”的发展,居家办公、居家消费的生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居民消费状况的较大变化,线上消费占比增加,并在疫情冲击下对会回稳消费起到了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有助于理清疫情对我国消费状况的具体影响,并且对于将来我国如何在类似事件发生后,控制保持居民消费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0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理论分析

疫情期间,居民不再只满足于生活的温饱,而是在多出来的闲暇时间,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以及精神的满足。

因此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类和医疗健康类的消费也出现增加,这就会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餐饮业、旅游业开始恢复,居民的外出开始增多,食品类和交通通信类消费随着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复工也有所增加。

居民的消费结构相较于之前有了相当大的改变,并使得居民消费水平也会增加。

因此,疫情发生后,对消费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极可能抑制居民消费水平,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居民的消费水平增加和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这需要进一步分析。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从而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呈现出来。

新冠肺炎疫情会在不同方面分别抑制和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消费结构进一步转型。

02

疫情下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我国消费情况近年来一直呈现向好态势,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强烈冲击了我国的整体消费。

2020 年一季度居民消费多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125%,疫情对居民的商品和服务消费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只有居民的食品烟酒消费和居住消费实现增长,其他方面(如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与上年相比,减少超过 10%。

与此同时,线上消费和由于疫情开始的健康消费增长较快,居民开始适应因社会大环境变化而形成的新消费形态,且优势明显。

总体来说,一季度虽有明显冲击,但还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020 年二季度疫情防控取得成效之后,许多指标开始回升。但总体来说,疫情还是制约了消费的复苏,一些聚集性、接触性的消费活动仍然受到限制。

三季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居民消费增速有所回升,生活类和食品类支出继续增长,其他消费类别支出降幅继续收窄。

居民的线上消费热情持续走高,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整合,直播带货成为互联网购物的又一主要形式,实体店客流也有明显回升,线下消费复苏明显。

在四季度内,个别指标增速由负转正,消费市场呈现整体复苏态势。

“宅经济”带动线上消费持续增长,线下消费到了 2020 年下半年开始有明显改善,特别是接触式的服务业和旅游业。

2021 年上半年,经过 2020 年一年的波动,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都已经恢复至原有水平,且平均增速有所加快。

2021 年 1-4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明显。我国消费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同时我国的接触型消费仍然受到国内散发疫情的影响,恢复进程较为缓慢。

总体来看,消费市场复苏势头不断增强,新兴业态增长势头迅猛,下半年,随着扩大内需、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逐步实施。

居民的收入保持稳步提升,居民的消费潜力就能加快释放,消费市场将会实现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疫情虽然还是有零星的小爆发,但在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实施下已基本实现总体可控。

得益于我国居民自疫情爆发以来对疫苗研发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各项疫情防控政策的支持与配合。

我国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且依然在稳步进行,至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疫情防控最成功的的国家。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我国经济运行仍然好于预期计划。

2020 年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虽然比上年有所提高,但居民消费支出却同比下降。

其中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一二季度,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三季度开始,各项指标逐渐回升,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一二季度的下降开始回升。

可见,疫情对于短期的消费支出具有负面影响。随着各项防控举措的顺利实施及新冠疫苗的大力接种,我国消费需求将继续增加,拉动经济增长仍然要依靠扩大消费。

03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我国居民消费支出较之前略有减少。长期来看,疫情有促进我国各省市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催生了汽车人的觉醒,颠覆大潮来势汹涌。

车市雾霾天,汽车产业链全面告急

近日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乘用车销量1月同比下跌超过了30%,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31万辆,全国乘用车销量同比暴跌了80%。造成中国汽车销售最大的单月跌幅。

此次疫情对经销商渠道来说打击更是巨大,根据人和岛调研显示,34%的经销商现金流支撑不能超过3个月,能够维持半年时间的经销商占比29%,经销商现金流高度紧张。由于疫情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所处区域不同以及各店的硬性支出不同,对于整体年度盈利的影响也各不相同。50%的经销商表示,预计亏损幅度在100万以内;另有6%的经销商更为悲观,预计亏损幅度将超过500万。

破而后立,在不断突破自我中寻求蜕变

疫情来临,既有挑战,同样也孕育着机会。背负着车市下行、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型的压力,这也成为倒逼汽车流通行业加速转型升级的一个契机点。

经销商纷纷开始启动新的思维,寻求蜕变。从打通用户看车、试驾、选车、购车等线上线下环节,到开展线上营销,花式带货,无一不体现着经销商们的焦虑和转变。

据资料显示,疫情期间:

东风日产推出24小时线上看车及线上金融服务;

上汽荣威推出在线VR智能展厅看车服务等线上服务;

一汽奔腾开通VR展厅和VR看车服务等;

比亚迪推出VR线上看车、讲车服务直播车型销售卖点等;

宝马开设专场直播,设立“在线展厅”,视频实时在线看车、赏车;

蔚来、威马、小鹏等新势力也开展直播活动和线上看车服务

消费增长,“在线车市”成为主阵地

据益普索Ipsos调研发现,疫情发生后,私家车需求增长明显,66%的消费者期望使用私家车出行,并考虑在6个月内购买。娱乐场所的关闭以及线下活动的取消,催生了线上浏览量的增加;与此同时,消费者在线上获取汽车相关信息的频次显著提升。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疫情期间在家“禁闭”,访问线上4S店也成为其看车的主流方式。各种在线购车的解决方案及上门服务也受到消费者,特别是是疫情严重区域消费者的青睐。

根据汽车之家大数据显示,在用户行为变化上,疫情期间人均PV持续增长,三端人均PV平均增长25%,且人均停留时长提升了35%,在线向专属顾问咨询车辆信息和店内活动信息成为首选的沟通手段。从用户浏览的栏目看,春节后增长最多的主要是汽车产品相关内容,产品相关内容对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5%。用户对汽车的关注更聚焦到产品本身。

拥抱变革,全场景数字化服务,助力汽车经销商实现数字化转型

谈及数字化变革,汽车之家再次成为经销商转型升级的一道助力。针对主机厂的困境,汽车之家提出“先知、先觉、先行”的战略方法,并启动了一系列数字化线上服务。

此次疫情中,汽车之家与车企共同携手进行数十场线上直播,并通过线上3D超级车型库进行车型全方位展示,提升用户的关注度及产品认知度。通过线上虚拟店铺为用户提供线上看车、选车、订车、买车服务,并加强了品牌旗舰店运营能力,引导锁定客户订单。与此同时,车智云产品为车企提供了智能预警、智能诊断、智能建议三大服务,为车企提供市场策略指导。

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战“疫”中催生中国汽车行业新格局。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2月9日,已有超过15万家经销商开通汽车之家智能展厅服务,总访问人数增长迅速,较春节前增幅高达568%,为用户和经销商搭建了线下之外的另一座沟通桥梁。通过多种互动玩法,影响用户购车决策,促进意向客户留资。同时分配、接待、跟进业务链条都打通,形成对进店客户的标签化,然后基于标签化进行购买力评价提醒和预测,赋能一线销售。

汽车之家通过移动端首页两大电商顶级流量入口,帮助商家获取更多线上成交订单;通过打造商家专属店铺、直播、小视频、一口价买车等方式,吸引用户下单,促进商品交易,为商家完成引流。

如果说过去还有企业对线上营销存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数字化转型成了所有人必须快速完成的任务。只有顺应趋势及时转型、全面拥抱变革,方能在寒冬中转危为机。

值得庆幸的是,近日来各地出台落地政策,为破除汽车消费限制发声。

商务部2月20日曾表态,鼓励各地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

2月24日,工信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

各方政策提振之下,中国车市或将陆续迎来利好。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相信车市回暖、拨云见日指日可待。

关注人和岛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renhedao-club),了解更多汽车行业前沿信息,4S店管理经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人均GDP超世界平均,疫情下,我国的产业彰显了哪些优势?

我们国家拥有着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全工业链非常完整什么东西都能制造,而且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即便新冠疫情的到来依然让我国的经济水平保持良好状态。对此我还有以下观点:

一、什么是GDP?

GDP又叫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按照国家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者某地区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结果,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GDP反映的是一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实力。

二、GDP有哪些特征?

其实GDP的特征是有局限性的,GDP没有包括环境质量。设想政府废除了所有环境管制,那么企业就可以不考虑他们所引起的污染而生产物品与劳务,在这种情况下,GDP会增加,但福利很可能会下降,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要大于更多生产所带来的福利利益。GDP也没有涉及收入与分配,人均GDP告诉我们平均每个人的情况,但平均量的背后是个人收入的巨大差异,由此可见,就大多数情况,但不是对所有情况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

三、人均GDP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有何重大意义? 

1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

2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3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我每天早晨起床后,有称体重的习惯,用来验证每天跑步减肥的效果。最近,意外发现体重悄悄地增加了两公斤,原来,居家隔离抗击疫情,还有增重的功效呢。

为了减肥和保持健康,我每天坚持夜跑5公里,已经有一年了,跑步给我带来自信和喜悦。但最近体重小幅上升,开始让我变得焦虑起来。

我清楚地记得,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1米65的个子,体重已经增长到76公斤,正常坐下来,腹部就会有胀胀得压迫感,每晚躺床上也不能很好的休息,肚子挺的难受,呼吸总是上气不接下气。更别说穿裤子了,腰围上的扣子已经很久没有扣过了。

这种不健康的身体状态促使我改变,一年下来,我坚持跑步。通过自律的坚持,体重稳定保持在67公斤左右。

这一切,毁于一场疫情,我的体重开始悄悄发生了变化,徘徊在69公斤。没想到,这个疫情,还有意外收获,不禁让我有些焦虑,要知道,我现在夜跑已经增加到7公里了。

为了找出原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是疫情期间,居家的日子多了,吃饭的饭量和次数没有节制。哪里都不能去,只能在家狂吃狂吃糟蹋粮食了。家人也总是变着花样做美食,一不小心,难免吃多,有时候深夜饿了,还控制不住吃消夜,我总认为现在一直在坚持跑步,想吃吃,想喝喝,不会受影响的,松懈了。

二是爬山和郊游的次数少了。每周末,这是我们带孩子消遣的主要方式,大人和孩子们忙碌了一周的工作和学习,放松一下心情,短距离郊游是非常好的方式。因为疫情,这样的活动取消了。

济南的山多、水丰,城市这几年的大力建设和美化,郊野公园星罗棋布,不同的季节,呈现出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景色,很适合放松心情。

三是心态发生很大的变化。我想重新拾起写作的爱好,所以每天会坚持创作,分享创业心得和生活感悟,抒发情感。越写,内心就越通透;越写,内心就越平静。这样下来,每天内心过得非常充实,享受那种与世无争、平平淡淡和悠然自得的生活。

但实际上,这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就应该是波澜壮阔、起伏不定和内忧外困的,疫情之下,公司没有生意,进账减少,钱包瘪了,钱变少了,分分钟就会有关门大吉的忧虑和仿徨。

当然,我也一直在竭尽全力,把握一切机会。不管是公司的研发规划、项目申报,还是业务订单、税务筹划和日常管理,我都会亲力亲为,掌握要领,把握节奏。

因为任何一家持续稳健经营的公司,一定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只有把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和沟通成本等各方面的成本优化到极致,才能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微利时代,这是公司可以唯一活下来的生存法宝。

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把身体搞好了,才能把革命推向成功。对于很多人来说,做生意就要一夜暴富。而对于我来说,我应该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但我可以让身体更健康一点儿,这样我就可以活得久一点儿,就是富得慢一点儿,也没有关系。

所以,要想过得更好,就要坚持自律。健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践行六字诀: 管住嘴,迈开腿。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也曾建议,要想健康,就不要吃得太饱,并坚持多运动。他老人家都能保持健康的体魄投入到工作中,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由原来的“7+3”改成了“5+3”

4月5号到5月5号期间,我们在全国7个城市对九版的雏形进行了试点。密切接触者的阳性感染者末次暴露后,5天内检出阳性的比例是891%,7天是973%。所以九版是“7+3”。

7月份和8月份又进行了方案的评估,密切接触者3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达到901%,5天达到945%,7天达到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5+3”。

这个过程听起来少了2天集中隔离,这2天可以给我们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同时,因为奥密克戎的最长潜伏期是8天,所以我们采用的是“5+3”。

为什么不再判定次密接

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我们出台公共政策,就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

为什么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经过第九版的实践应用以及7、8月份的评估,发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3/10万。有风险,但是不大。同时,中风险区划了以后,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调成“7天居家隔离”

外溢人员的风险经评估以后大概是49/10万,这些人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把高风险区外溢的人员7天集中隔离改为7天居家隔离,外溢人员到社区以后好管控,同时节省集中隔离资源。

为什么闭环管理的高风险人员可以调整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

闭环管理作业的高风险人员从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7天,改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这也是我们经过实践和评估以后有了调整,这次发现在闭环管理的高风险人员,如果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措施,这些人的阳性感染率很低,只有16/10万,比中风险和次密还要低。

如何纠正部分地区货车司机遇到的过度通行管控问题

一是加强统筹部署,明确科学精准管控要求。切实做到“五个严禁”:严禁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限制运输服务;严禁以车籍地、户籍地为依据,或有涉疫地区行程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禁“一刀切”限制封闭区域末端配送,切实打通配送“最后一米”;严禁实施“静默”或封控管理的城市一律限制货车进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重要物流枢纽集疏运等货车车辆顺畅通行;严禁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格落实“即采即走即追”要求。

二是加强督办转办,推动问题立行立改。针对部分地方出现的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擅自阻断交通、随意限制货车通行等过度管控问题,立即启动督办转办,强化跟踪调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于过度通行管控问题反复出现、督办转办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货车司机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的,将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强化警示震慑效应,坚决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问题反弹,确保交通物流运行顺畅。

三是加强值班值守,一事一协调切实解决问题。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畅通各级应急运输保障电话,做到即报即查、即接即办,提高办理时效,确保问题迅速妥善解决,确保重点物资安全高效运输。

提示两点:一是请广大货车司机朋友及时关注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二是在运输途中如遇到过度通行管控和交通物流不通不畅问题,请拨打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292831,或各省应急运输保障电话,将一事一协调及时解决。

对入境人员的管控和核酸检测进行哪些调整

一是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以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是随着境外疫情的广泛传播,人群感染率普遍较高,在评估中发现,导致入境以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Ct值大于等于35的人群,既往感染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调整了入境人员阳性检出的判定标准。

三是参照北京奥运会和成都世乒赛疫情防控的经验,对于入境从事商务的人员和体育团组特定的入境人员设立了免隔离闭环管理区,也就是“闭环泡泡”。对于免隔离闭环管理区内的中方和外方人员,要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以及核酸检测等防护要求,严防“破环”。

四是根据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进一步缩短,同时也是为了防范在集中隔离点的交叉感染风险,调整了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期限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新的措施发布之后是不是意味着第九版的防控方案就不再执行了

考虑到全球疫情仍然处于高流行和冬季季节影响等因素,结合今年7、8月份我国对第九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实际评估和近4个月的实战经验,经过研究论证,对第九版方案的部分措施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二十条措施。除了优化这些措施,其他的措施仍然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措施执行。比如,风险区原来是高、中、低,现在是高和低,高风险区的防控措施仍然是“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在二十条里面没有具体写,是因为九版方案有明确规定。优化措施未提及的都是按照九版来执行的。我国的防控实践证明,第九版防控方案是科学、有效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九版方案的优化完善,除了二十条优化措施以外,其他九版方案的要求都要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好。

对于隔离封控人员的正常就医应该如何保障

已经发生疫情的地方,比如小区、村庄,有高风险疫情的地方,一定要建立在应急处置状态下的医疗服务运行相应的安排机制,要了解在高风险地区的居民,有哪些特殊的就医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在了解底数的情况下,要及时对他们在疫情处置过程当中的就诊做出相应的安排。比如在已经发生疫情的地方,可以通过安排黄码医院,对风险人员就诊有相应的保障和渠道。另外,对健康敏感人群要建立台账,对他们的需求要随时做出响应,特别是看病就诊方面,要有绿色通道,既能够让他们第一时间到医疗机构就诊,也能够在完成医疗处置之后顺利返回社区。

在这里也特别强调一下,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针对所有情况的,所以对于这部分的急诊需求,应该保证相应的工作力量和服务资源。

以后是否会逐步取消集中隔离这一做法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种新发传染病,从它的危害角度,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这个措施是对于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近三年的抗疫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高风险区溢出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者由之前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者健康监测,这样的调整是基于我们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的实践,在基于数据、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未来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也不排除再对我国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二十条措施中对于全员核酸的调整,这些调整是否和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冲突

一旦发生本土疫情,什么时候开展区域核酸检测,第九版防控方案里也明确提出,当发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调研判,明确传播链清晰,没有发生社区传播,这时候是无须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只需要对风险区域和重点有感染风险的人员,根据流调研判,对这些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开展快速的疫情处置。如果疫情发现得比较晚,经流调研判,存在源头比较多、传播链比较复杂、涉及的风险流动人员比较多、存在广泛的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这时候再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也具体明晰了对于特大城市和省会级城市、一般城市和农村在什么情形下启动核酸检测,怎么样开展区域人员核酸检测,以及如何终止,都进行了明确具体的指导。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中的第6条专门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于风险岗位和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不得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要求。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进一步的重申和强调。

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

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转交给有关地方来予以推动解决。当然,今后工作当中,我们还要及时收集整理各方面群众和有关媒体的反映,来进一步保证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举措能够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和执行落实。另外,我们对于在整治“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当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也要及时总结和交流。另外,对于一些典型事件,也要进行曝光,所以在这里也请媒体朋友们继续关心关注这方面的进展,我们形成合力,形成更多的共识,来推动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能够平衡好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保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机构副代表玛哈·艾哈迈德6日表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今年将有7000万到1亿人陷入赤贫。

而来自粮农组织的预测,在疫情影响下,南亚地区饥饿人口的数量在未来十年有可能增加近三分之一,达到33亿人。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机构副代表玛哈·艾哈迈德6日表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今年将有7000万到1亿人陷入赤贫。

而来自粮农组织的预测,在疫情影响下,南亚地区饥饿人口的数量在未来十年有可能增加近三分之一,达到33亿人。

据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在其设有办公室的79个国家中,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的人数可能增长80%,即从疫情前的149亿人增加到2020年底的27亿人,每一个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都将面临威胁。

“解决日益严重的饥饿问题需要世界粮食计划署作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响应,以满足逾亿人口的粮食需求。

”玛哈·艾哈迈德表示,世界粮食计划署正积极调动资源,以期通过社会保障、提高营养服务及支持粮食体系等干预措施,帮助、增强弱势群体的抵御能力。

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日前,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

今年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发布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出现这种的原因主要是以下这几方面:原因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因二、蝗灾影响;原因三、极端气候影响。

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如何?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是能守住的。

事实上,从各项指标来看,我国都处于粮食安全无虞状态。

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人均占有量是472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特别是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超过200公斤。

除了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之外,粮食库存消费比是国际上衡量粮食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库存消费比在17%-18%,低于17%是不安全的,低于14%被认为是紧急状态。

目前我国粮食库存量充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远高于国际指标。

总的来说,粮食安全和贫困二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此次新冠疫情卫生危机使普通民众再度意识到农民生产的本地健康食物十分重要,同时也使政府认识到依靠国内农业生产提高自给率的宝贵价值。

因此,我们必须为今后出现更大的风险做好准备,并确保粮食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993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