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的运动方法是什么

关节的运动方法是什么,第1张

关节的运动方法是什么

你知道关节的运动方法是什么吗?很多人知道关节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运动来让关节发育得更好。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关节的运动方法是什么的相关信息,一起来看看吧。

关节的运动方法是什么1

关节的运动形式与关节的形态结构有关。每一种运动都是围绕某个运动轴在一定的基本平面进行的。关节的基本运动有屈伸、外展与内收、回旋、环转和水平屈伸。

(1)屈伸: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做的运动。一般来说,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关节及其以下关节则相反。

(2)外展、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做的运动。运动环节末端远离正中面为外展,向身体正中面靠近为内收。

(3)回旋:运动环节绕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做的运动。由前向内旋转为内旋(或旋前),由前向外旋转为外旋(或旋后)。

(4)环转:运动环节以近侧端为支点,绕额状轴、矢状轴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轴做连续的圆周运动。此运动可描绘成一个圆锥体图形的运动,故又称圆锥运动。如上肢在肩关节处做向前或向后的绕环运动。

(5)水平屈伸: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做前后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运动形式,生活中少见,如上肢(或下肢)在肩关节(或髋关节)处,外展90度后再向前运动称水平屈,如向后运动则称水平伸。

平时注重这些关节运动对,于预防和解决一些关节疾病可以带来很好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尽可能地治疗一些关节疾病的发生,所以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应该更加注重这些常识的认识,帮助自己减少他造成的更多不利伤害。

关节的运动方法是什么2

1、揉膝:

用双手的手掌放在两腿的膝关节上,然后同时揉搓左右膝关节,每次大约揉搓100次,力度不宜过大。

2、转踝:

坐在椅子上,抬起两腿,两只脚同时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转动30次。然后再伸直两腿,将两脚分别绕在踝关节上,上、下摆动各30次。

3、蹲坐: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贴在身体两侧。然后从站立位置缓慢下蹲,蹲至两大腿与小腿相接触时再慢慢站直身体,反复活动10次。锻炼时两眼要平视前方,不要低头或仰头。身体肥胖或体弱多病的人下蹲时尽量手扶稳定的物体,再逐渐增加下蹲的次数。

4、踏步:

原地踏步时,将大腿抬高,尽量让脚前部着地,左右两脚轮流踏步50次。

每天坚持活动身体各关节,首先从双手指关节开始,然后再从腕、肘、肩关节入手。其次是颈椎、胸椎和腰椎关节的活动。紧接着是胯、膝、踝关节活动。最后是各脚趾关节的活动。活动这些部位时,站着坐着都可以,但活动的动作要缓慢,每个关节的活动次数最好从3-5次开始,然后再根据身体需要适度增加。

  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

  问诊是“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问诊时应首先抓住患者自诉的主要症状,然后围绕主要症状和体征,详细分析有关的病情资料,找出主要矛盾,为判定病位、掌握病性及辨证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骨伤科问诊除按诊断学的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外,还需结合骨伤科的特点,重点询问下列情况:

  1一般情况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民族、籍贯、住址、就诊日期、病历陈述者等。

  2.发病情况 包括主诉、发病过程、伤情(疼痛、肿胀、肢体功能、畸形、创口)。

  3.全身情况 包括问寒热、问汗、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

  4.其他情况 包括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

  二、望诊

  望诊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采取适当的体位,并显露足够的范围。

  1望全身 包括望神色、望姿态、望舌(舌质、舌苔)、望眼、望耳廓等。

  2.望局部 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劝能等。

  三、闻诊

  1.一般闻诊 包括听声音、嗅气味。

  2.局部闻诊

  (1)听骨擦音:骨擦音是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音响或摩擦感,称骨擦音(感)。

  (2)听骨传导音:主要用于检查某些不易发现的长骨骨折。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说明骨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注意与健侧对比,伤肢应不附有外固定物,与健侧位置对称,叩诊时用力大小相同等。

  (3)听入臼声:关节脱位在整复成功时,常能听到“格得”一声,称入臼声。

  (4)听伤筋或关节声:部分伤筋或关节病在检查时可有特殊的摩擦音或弹响声,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关节摩擦音、肌腱弹跳声与捻发音、关节弹响声

  (5)听啼哭声:检查患儿时,若摸到患肢某一部位,小儿啼哭或哭声加剧,则提示该处有损伤。

  (6)听创伤皮下气肿音:当有皮下气肿存在时,轻轻按揉患部,就有一种特殊的捻发音或捻发感。

  四、切诊

  伤科的切诊包括脉诊和摸诊两个方面。切脉主要是掌握内部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摸诊主要是鉴别外伤轻重深浅和性质的不同。

  (一)切脉

  常见的脉象有浮、沉、迟、数、滑、涩、弦,濡、洪、细、芤、结、代脉等。

  (二)摸诊(触诊)

  1意义 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摸肿块等,可帮助了解损伤的性质,有无骨折、脱位,以及骨折、脱位的移位方向等。

  2常用手法

  (1)触摸法:仔细体验指下感觉,检查时常最先使用。

  (2)挤压法:有助于鉴别是骨折还是挫伤。

  (3)叩击法:检查有无骨折或骨折是否愈合,常采用纵向叩击法。

  (4)旋转法:常与屈伸关节的手法配合应用。

  (5)屈伸法:作为测量关节活动功能的依据,常以主动与被动活动进行对比。

  (6)摇晃法:判断是否有骨与关节损伤。

  临床运用摸诊时非常重视对比,并注意“望、比、摸”的综合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分析通过摸诊所获资料的临床意义。

  四诊歌诀(引自《医学三字经》)

  望色

  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

  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又有辨舌之法。舌上无苔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主无苔言,非谓苔之淡白也。)

  若有白苔为半表半里,黄苔为在里,黑苔病入少阴,多死。苔润有液为寒,苔燥无液为火,舌上无苔如去油腰子为亡液,不治。

  闻声

  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

  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神昏,狂言怒骂者实热,痰声漉漉者死,久病闻呃为胃绝。大抵语言声音以不异于平时者吉,反者为凶。

  问症

  (出《景岳全书》。张心在增润之)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短语告儿科,天花麻疹虔占验。

  切脉

  微茫指下最难知,条绪寻来悟治丝(旧诀以浮、芤、滑、实、弦、紧、洪为七表,以沉、微、迟、缓、濡、伏、弱、涩为八里,以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为九道,李濒湖、李士材加入数、革、散三脉,共二十七字,实难摸索。必得其头绪如治丝者,始有条不紊)。三部分持成定法(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腹者,大小二肠、膀胱俱在其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胫中事也。此照《内经》分发之法),八纲易见是良规(浮主表,沉主里,二脉于指下轻重辨之,易见也。迟主寒,数主热,二脉以息之至数分之,易见也。大主邪实,细主正虚,二脉以形之阔窄分之,易见也。长主素盛,短主素弱,二脉以部之长短分之,易见也。以此八脉为纲。其余诸脉,辨其兼见可也,置而弗辨亦可也。起四句,总提切脉之大法也)。胃资水谷人根本(脉属肺而肺受气于胃),土具冲和脉委蛇(不坚直而和缓也,脉得中土之生气如此,此以察胃气为第一要)。脏气全凭生克验(审脏气之生克为第二要。如脾病畏弦,木克土也。肺病畏洪,火克金也。反是,则与脏气无害)。天时且向逆从窥(推天运之顺逆为第三要。如春气属木脉宜弦,夏气属火脉宜洪之类。反是,则与天气不应)。阳为浮数形偏亢(仲景以浮、大、动、滑、数为阳,凡脉之有力者俱是,阴则沉迟势更卑(仲景以沉、涩、弱、弦、迟为阴,凡脉之无力者皆是。此又提出阴阳二字,以起下四句辨脉病之宜忌,为第四要)。外感阴来非吉兆(外感之证,脉宜浮洪,而反细弱,则正不胜邪矣),内虚阳现实堪悲(脱血之后,脉宜静细,而反洪大,则气亦外脱矣)。诸凡偏胜皆成病(偏阳而洪大,偏阴而细弱,皆病脉也),忽变非常即弗医(旧诀有雀啄、屋漏、鱼翔、虾游、弹石、解索、釜沸七怪之说,总因阴阳离决,忽现出反常之象)。只此数言占必应,《脉经》铺叙总支离(病之名有万,而脉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而即知为何病耶脉书欺人之语,最不可听)。

  其他相关资料请参阅四诊发展史

  http://wwwhudongcom/versionview/ZBgNW,X1leUUdVVXgBA1Zd,UQ

  篆刻的章法布局,是根据印文和印面进行构图的。前人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许多固定俗成的章法程式。纵观历代印学典籍,归纳起来,共有三十法,基本概括了前人已经尝试并获得很好艺术效果的章法程式。当然,随着印学的发展,也会有新的章法产生。

  一、比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印文在疏密和朱白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扩大印文所占的空间矛盾,使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朱者更红,白者更白,产生较强烈的对比感觉效果。如吴让之的“攘之”白文印,作者就利用这种布局方法。“攘”字本来笔画多而密,却将其所占的位置略作缩小,“之”本来笔画简单,所占的空间位置却比“攘”字大,这就形成了强烈的疏密对比,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对称法

  这种方法就是使印在疏密、虚实上作对称处理。它可以有斜角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交叉疏密对称等。如郭尚先的“兰石石简”一印,就是把笔画多的“简”与“兰”二字和笔画少的“白”与“石”二字,分别作斜角对称处理,并以笔画代替边框,形成了“密不容针,宽能走马”的构图意境。

  三、借用法

  这是使印文中上下两字相同部分的形体相同部分不重复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以把下一个字或上一个字形体相同的部分写成“=”或“:”,以避免印文的形体重复造成印面单调、呆板。如“叶路渊quot;日日新又日新”一印,就采用了几处借用方法。

  四、挪让法

  这是打破印文笔画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笔画多的字,使之宽,笔画少的字,使之窄,使印文顾盼有情,向背相对,于平板中见生机。如汉印“颍川太守”,即是左右挪让。其它还有上下挪让、斜角挪让等。

  五、穿插法

  这也是打破印文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可根据字的笔画特点,空白多少,互相穿插,以达到整体的紧凑、生动、美观。如蒋仁的“小蓬莱”一印。

  六、欹正法

  这是以不平正来求得平正的处理方法,可以让字形东歪西扭、上俯下仰而达到“柔中带刚,活而不quot”的艺术效果。如宁斧成的“阳刚”一印。

  七、夸张法

  这是故意夸大或缩小印文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以将印字的某些笔画或构件伸长或缩短,加粗或缩细,字体放大或缩小,给印面带来不板不滞的艺术效果。如齐白石的"澹容轩"一印。此法多用于单数字的印文处理。

  八、连字法

  连字法又称文字嵌合法,这也是对单数印文的处理方法。可将印文中的两个相邻近的笔画少的字连在一起,占据一个字的地位,以取得整齐的效果。如吴昌硕的“泰山残石楼”一印,将“泰山”二字嵌在一个字的位置上。

  九、并画法

  这是对多笔画印文的一种处理方法。一些笔画较多的印文,可将某些笔画作适当的合并,合并后应仍然使人看得出原来的笔意,又叫并笔。这种处理,即克服印面的繁杂呆板,又可获得含蓄的艺术效果。

  十、移位法

  这是对文字偏旁部首的处理方法。对某些印文,可以根据异体字的写法,将一些偏旁部首适当移位,左右结构的字可以左右对调位置或变为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可以上下对调位置或变成左右结构,使印面新鲜、活泼、均衡。但一定要合乎“六书”,不能随心所欲,凭空臆造。

  十一、变体法

  这是对重复印文的处理方法。印文中有重复的字,可以将其中的一个改用不同写法的字,以打破印文的重复雷同。但不能随心所欲地杜撰,应不超出法度为准则。如叶路渊的“日日新又日新”一印,中有三个“日”字,采用了借用和变体两种方法进行处理这三个“日”字和两个“新”。

  十二、留空法

  这既是对单数印文的处理方法,又是对笔画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一些单数的印文如果不采用夸张手法来处理,就可采用此法,留出空白。一些笔画少的字,如果不宜采用挪让法,也可任其留出空白,以取得印面的虚实对比效果。

  十三、借边法

  这是对笔画较多而且多为包围结构的字的处理方法。可以借用边框来作为印文的靠边的笔画。

  十四、代边法

  这也是对笔画较多且多为包围结构的印文的处理方法。可以用印文的靠边的笔画代替边框,这些笔画即是边框,又是印文的笔画,身兼二职。

  十五、增减法

  这是对笔画多或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对笔画过多的印文可以适当减少笔画,又能使人看得懂原来的字。对笔画过少的字,亦可增加笔画。但增减应有根据,不能凭空臆造。

  十六、粗细法

  这也是对笔画多或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一些笔画较多的字,笔画可以略细一些,笔画过少的字,笔画可以略粗一些,但差别不宜过大。这种构图可以增加印面起伏,富有节奏感。

  十七、朱白法

  也称朱白相间法或阴阳相间法。这是处理印文笔画繁简的一种方法。有些印文笔画繁简悬殊过大,为了获得均衡匀的效果,将笔画繁的刻成白文,笔画简的刻成朱文。朱白相同的印文一般是对称的,或左朱右白,或上朱下白,或对角交叉朱白。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使印面朱白均衡,造成一种和谐感。

  十八、边界法

  这是对印面进行疏密、虚实对比和造成整体统一的处理方法。朱文印一般要加边框界格,白文印一般不加边框界格。白文印字形方正、印面饱满的一般不加边框界格;字形不方正的,印面不饱满的可加边框界格,与笔画平行的边框界格可以是残缺的,与笔画不平行的边框界格不宜残缺。

  十九、图衬法

  这是对印文较少而印面充足的处理方法,一般用于斋馆、别号或闲章印,也有用于姓名印的。图案衬托文字,图文并施。图案与内容的意义应尽量吻合。可将图案安排在印文的一侧、两侧或四周。这种章法处理,能使屯面含义携永,生动美观,别具一格,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

  二十、均布法

  这是按印文笔画的多少而平均分布笔画间距的方法。平正一路的印章常用此法,其特点是笔画多为横平竖直,笔画的间距与宜细基本相同,转弯处多作九十度角,斜笔多作四十五度角。用此类方法刻出的印有多种不同的风格。或平实朴持,平中得韵;或方圆相济,较为流畅;或方圆适中,较为工整;或方正平均,较为板滞。

  二十一、呼应法

  也是空白布局的一种方法,就是留出一定的空间,互相呼应,从而产生节奏韵律感的一种方法。处理好印章的呼应,能使印章的虚实、疏密对比更明显。呼应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对称,而应富于变化,又能统一,富于动势,又能平衡,天然浑成。呼应可分为左右呼应、上下呼应、对角呼应、交叉呼应、错落呼应等几种。

  二十二、独秀法

  即在某处独自留在空间,与布局的印文作虚实强烈的对比。与呼应法的纯粹的留空法是有区别的。不同之处是呼应法即虚对虚、实对实,留空是单独留空,不需要呼应。独秀法是虚与实相对比。此法运用得当,可产生不对称的平衡和富有动势的章法。其艺术效果犹如一花独放,挺秀于绿叶丛中。如齐白石的“惭愧世人知”印。

  二十三、方圆法

  运用方圆线条的形式美来对印方作方中寓圆,圆中含方的处理方法,并使方、圆对比相衬,又呼应得法。可增加章法上的生趣,以救板滞之失。如古印“赵太子丞”印、“阳青已”印及“良菟”印等。

  二十四、俯仰法

  一字中笔画与笔画或一印中印文与印文,作成向下俯与向上仰相呼应之势,从而求得文字结构或章法布局的生动紧凑。如汉印“牙门将印”。

  二十五、屈伸法

  这是根据章法上的需要,而将带弧势圆转处的印文作“屈”法或“伸”法处理,屈者带方折屈曲势,伸者取直势,以求全印章法上的变化统一。作屈伸法处理印文要符合“六书”,不可随意取巧,多加屈伸,以免造成错字,弄巧成拙。如"尹未央印"中的"尹"字作屈法处理;“郝巳”印中的“巳”字作伸法处理。

  二十六、大小法

  这是指印文字体大小的一种处理方法,即将印文作大、小的对比处理,求得章法上的虚实疏密呼应,从而产生节奏韵律感。如吴昌硕的“陶文冲五十以后书”一印的大、小字对比,和留空错落呼应的处理,十分成功,富于节奏和韵律。

  二十七、向背法

  印文分别作笔势和重心作向左、背右的移动,使之产生明显的节奏和韵律感。如战国官印"都左司quot;一印中的“”字,笔势和重心偏右,“都”字偏左,“左”字偏右。这样,右边一行印文就产生"右-左-右"作向背对比,与左边的“司马”一行印文的“右-左”作向背对应,从而产生力量的抗争和节奏感的效果。

  二十八、纵横法

  是根据印文结构的特点,而分别作结字上的纵向拉长和横向拉宽的夸张处理。也就是说,结字长形的多作纵向拉长,长者越长;结字扁形的多作横向拉宽,扁者越扁,使之成为“纵横交错"的"纵-横-纵"式的强烈对比。如赵之谦作的"朱志复字子泽之印信"一印。

  二十九、离合法

  为求得印章的疏密合意,天机别启,将章法某处作分“离”,使之结构宽展,某处作quot;合”,使之结构团结、紧凑,从而使全印彼此制伏而统一协调。或将印文结字作离合处理,或将印文与边框作离合处理,或将印文与印文之间作离合处理。

  三十、残缺法

  就是为弥补章法上的疏密、轻重、肥瘦、虚实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而作残缺印面使之变化统一的方法。印章残缺的处理巧妙,运用得当,可增加章法艺术的朦胧美和古拙美。包括印文的残缺、边框的残缺。印文的残缺是指多个平行笔画并列在一起和笔画太密集时可以用残缺法补之;边框的残缺是指圆形和椭圆形的边框需作适当残缺,或指边框粗者可作残缺,或指印文靠边的平行笔画多或长者,印框可作残缺。如吴昌硕"新陶书屋"一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342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