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绳手工编织收纳筐教程

麻绳手工编织收纳筐教程,第1张

1、剪下12段每段65cm长的麻绳,其余的待用。

2、取11段麻绳构成一个十字——5段水平、6段竖直方向,互相垂直交叉于中点位置,这些绳子将构成篮子的经线。

剩余的1段麻绳,一端缠绕在十字的交叉点并打结,将两股绳子固定住,这段绳子剩余的部分,也加入前面的11段绳子行列,作为一条篮子的经线。

3、取剩余麻绳的尾端,塞进十字交叉点并且打结固定在中间,然后开始编篮子的过程,将剩余的绳子在经线之间一上一下绕着中心十字交叉点环绕编织,直到形成你期望的大小的篮底。

4、要将绳子编的均匀而有篮子的样子,是有点困难的,所以,你可以尝试找一个比较大的盆子——这里使用平时捣面粉的一个玻璃盆。把前面编织到一半的篮子倒扣过来覆盖在玻璃盆上,将绳子放在其底面上编织就比较容易成型啦。

继续耐着心编啊编啊,一直编到你认为差不多的时候,把多余的麻绳从篮子边上剪去。

5、将边上那些剩余的经线,沿着篮子的边缘“纬线绳”缠绕起来,并最终将它们都塞在篮子边的绳子里面固定起来。

6、这样一个diy编织篮就成型了,完全不需要再加入其他的辅助制作材料。

前几天我去健身房练胸等龙门架时,看到一位老兄在做绳索面拉的动作,当时第一反应就是:真的好久没看到有人做这个动作了,那场面既温馨又动人,但那位老哥似乎做错了……

绳索面拉这个动作的确练的人并不多,但这确确实实是一个超级给力的动作,所以我必须安利给大家!

绳索面拉的优势在哪里?

先说我们为什么要做绳索面拉这个动作?毕竟龙门架如此抢手,我总得知道为什么去排队吧?

很多人可能听过这个动作,但没怎么去实践过,而且也知道这是一个可以加强三角肌后束的动作。但我想说,绳索面拉绝不仅仅是一个练后束的动作。在练绳索面拉时,你的三角肌后束,斜方肌,肩袖外旋肌,菱形肌,还有背阔肌都会有所参与,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绳索的高度来实现某块肌肉参与最大化。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采取与眼睛平齐的高度进行,这时候我们的三角肌后束能够较多参与发力。当然也有很多人会采用低位或高位进行,并不是不可以,只是训练的肌群不同罢了。

当绳索的滑轮处在较低位置时,肩袖发力会更多,背部发力会大大减小,而且这时候本质上几乎和招财猫动作相同。

当绳索的滑轮处在较高位置时,背部发力会更多参与其中,看起来有点像站姿版本的划船动作。

所以,如果你的目的是加强三角肌后束和上背部,请把绳索的高度调整至与眼睛齐平的高度范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绳索面拉的常见错误有哪些?

学动作第一步,避错少走弯路。

1为什么练绳索面拉时小臂先酸了?

这是因为手腕没有保持在中立位置造成的,可以试着回顾一下自己练哑铃弯举时的样子,手腕如果向内弯曲那么小臂很快就会酸胀,所以正确的解决方法就是保持你的手腕处于中立位。

2为什么我练绳索面拉时感觉站不稳?

这和在练龙门架夹胸一样,你可以保持双脚并拢,或者双脚一前一后站立。总之双脚不要打开过宽,否则就会出现很难站稳的状态。

3为什么练完绳索面拉,脖子酸了?

做绳索面拉动作时,一定要保持我们的身体和头部处于稳定状态。即让绳索去向面部靠拢,而不是让面部主动去靠近绳索,不要去做假动作,因为毫无意义。

4拉动过程中没有让肘关节和肩部平行。

绳索面拉这个动作其实就是一个负重肩外展的姿势,如果拉动绳索过程中肘关节处于身体的前方,那么这就成了一个弯举的动作,也就无法实现刺激三角肌和背部肌群的效果。

5不要耸肩,不要耸肩,不要耸肩!

和做大部分动作一样,请安放好你的肩膀,不要去做耸肩的小动作。

下 面我们来看一遍,正确的绳索面拉如何做?

首先调整龙门架滑轮的高度至眼睛处,然后选择合适的重量(12-15RM即可)。对握双头绳,双手握紧绳索两头,保持站姿稳定,腰背挺直,双脚并拢上身向前倾斜或略微后仰均可。保持收紧腰腹,然后外展肩部使其带动肘部向外将绳索往面部方向拉,拉到底端时上臂平行于地面,顶峰时感受收缩,然后缓缓收回。

如果你所在的健身房太过火爆,实在抢不到器械时,我们可以找到一根立柱,用弹力带进行这个动作也是可以的。(弹力带的磅数不同,负重也不同)

只是了解到这个动作远远不够,还需要无数次实践,才能更加灵活地掌握这个动作。

好了,这一期的分享就是这样了,如果你有想要了解的方法,可以在文末给我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

我是波普董,每日分享健身知识,让你我更有型。

绑嘎拉哈的吊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准备材料:嘎拉哈、一根长约50cm的麻绳或者丝绸线。

2、把麻绳或丝绸线折成一半,形成一个U形,把嘎拉哈放在折好的麻绳或丝绸线的中间位置。

3、把两端的麻绳或丝绸线拉到嘎拉哈的两侧,使嘎拉哈垂直。把两端的麻绳或丝绸线穿过嘎拉哈底部,向上通过其两侧,形成一个环状。

4、把两端的麻绳或丝绸线拉紧,使嘎拉哈固定在中间位置。把两端的麻绳或丝绸线绑在一起,可以系成一个结或者打一个蝴蝶结,这样嘎拉哈的吊坠就完成了。

如何训练前臂肌群:

  1,硬拉:硬拉需要极其强大的握力,如果没有握力,那么再强大的腿部力量,腰背部力量,在没有镁粉的帮助下,便无法拉起最大的力量。故硬拉是非常好的训练握力的方法之一。但是因为硬拉的特点,即很难让腰背部在短时间内恢复,所以硬拉从综合方面考虑,不是好的训练握力,前臂肌群的方法。

  2,哑铃农夫走/哑铃/杠铃耸肩:农夫走或者耸肩都需要强大的握力,否则不仅无法完成耸肩,更无法完成农夫走。此外,因为耸肩或者农夫走都需要斜方肌的巨大贡献,故农夫走,耸肩不只可以训练前臂肌群,更可以很好地训练斜方肌,而且不需要长时间的恢复,故是非常好的握力和前臂肌群的训练方法。训练农夫走,一般来讲主要是以距离为主,即走多少米。

  3,引体向上:很多人反映引体向上做不了,归根结底往往都是因为握力的缘故。因为握力不是说你握住就是有握力,而是要靠前臂肌群的力量带动身体上升,所以握力对于引体向上便非常关键。当然这并不是说决定人攀爬能力的背阔肌等背部肌肉群就不重要,而是相比之下引体向上在初始阶段对于握力的考验更大(不考虑甩动身体的情况下)。引体向上的训练方法主要是总次数,而不是具体组数,比如规定我必须完成50次或者100次的引体向上,而不用分具体的组数,即多少组完成,只要拉完50个或者100个等规定次数即可。

  4,毛巾/绳索引体向上:虽然不再是宽握标准的正手引体向上,但因为绳索,毛巾等特殊工具的加入,改变了动作姿势和发力方式,故虽然对于背部肌肉刺激不再强烈,但是对于前臂肌群却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说毛巾引体向上,或者绳索引体向上是几个最好的训练握力,前臂肌群的方法之一。毛巾或者绳索引体向上因为非常困难,故这里不是规定具体的次数,而是选择自己可以做的一日训练的最大次数。这不同简单的引体向上,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休息再次完成几次引体向上,但是毛巾或者绳索引体向上则不是单纯的靠休息就可以再次完成的。

  5,单臂引体向上:与单臂俯卧撑一样,都是单臂的动作,但是效果却迥异。单臂俯卧撑因为动作姿势的缘故,即双腿必须要分开一定距离,主要考验的是人的平衡能力,而非单纯的前臂力量。但是单臂引体向上则不同,虽然平衡性依旧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前臂力量即使再平衡也无法拉起身体。握力高强,或者手指手腕前臂力量强大的训练者,应该至少可以完成一只手的引体向上。训练中,如果我们无法完成单臂的引体向上,可以选择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来做变形的单臂引体向上。具体训练安排与毛巾,绳索引体向上的方法一样。

  6,哑铃腕弯举:这是很多腕力运动员都训练的一个动作,因为手腕腕关节屈伸的缘故,所以腕弯举直接决定着最基本的前臂肌群的训练效果。但是在训练中,不仅仅是腕弯举,所有的针对手指手腕前臂的肌群都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腕关节的健康问题。因为他们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训练手腕的屈伸,故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特别是腕弯举这种直接给手腕压力的动作,一定要注意训练安全。腕弯举的训练同样是要注意以肌肉为主的训练,而非单纯的以力量为主的训练,即一定要建立在4X12这种经典模式的基础上。很多顶级的腕力高手,东欧或者俄罗斯的运动员,也无法单纯的靠低次数,大重量的腕弯举来获得前臂肌群的力量。强大的肌肉群总是力量的基础保证。

  7,绳索杠铃旋转:这不是单独的器械,而是自己组装的,方法非常简单:用一根杠铃杆,麻绳,和杠铃片就能组合完成一个悬垂的训练手腕的器械,把麻绳一段拴在杠铃杆的中间,另一端绕过杠铃片中心,打一个死结。然后把手臂向前伸直,与地面平行后,在手臂不动的情况下,通过手腕的弯曲,利用前臂肌群的力量,旋转,让绳索带动杠铃片上升。这种训练也可以通过边扎马步的方法,边训练,我记得我小时候学武术的时候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这个动作不要练太多,一次旋转为一组,一次训练控制在10组以内即可。

  8,锤式弯举/哑铃肱肌弯举:这两种方法主要训练的其实是肱肌,肱肌属于前臂肌群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的大臂肌群的连接部位,故肱肌的强大与否也是前臂肌群能否发挥一定力量的关键之所在。很多我们日常所做的哑铃弯举,本来是以训练肱二头肌为目的,但因为动作姿势不注意,我们很容易练成锤式弯举,故训练目标也就不再是肱二头肌,而变成了肱肌。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对于肱二头肌的训练,姿势标准是多么的重要。

  9,棍,棒类运动:比如羽毛球,网球,棒球,曲棍球等运动都会训练到前臂肌群。可能网球,棒球,曲棍球我们打的不是很多,但是羽毛球只要用心打一场,基本在隔天就会感觉到前臂肌群的强大酸痛感。

  10,特殊日常活动:握力,前臂肌群都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随时用到的,故训练前臂肌群也可以通过日常活动来做到,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活动,职业,比如厨师,骨科医生,大客车,货车司机等职业,都是需要强大的前臂肌群和握力。我好几次与骨科大夫掰手腕都是悲剧而归,原因就是因为前臂肌群的强弱。

自缚、解缚及其器具(1)

自缚解缚例案

例案1

四马倒躜蹄悬吊缚

环境布置:

2m高人字梯放在距窗台15m处;长2m、Φ≥60mm木棍或竹棍1根,一头搭在钢窗的上透气窗上,一头固定在人字梯上;取1块宽约600mm、长约900mm、厚些的木板,木板宽头的一侧两边各拧进一个羊眼圈穿过麻绳,并将麻绳固定在钢窗的下挂钩上(此时要能使木板侧挂在窗台下);将电热松脱器设定好(开关和上既通电,通电5分钟停电)固定挂在木棍某适当处(千万不能脱落),拉线开关接通电源,此时开关在断电位置;将一指粗麻绳系在木棍上,在一股麻绳近木棍处挽个活结,把电热松脱器烙铁头穿过活结绷紧后,双股垂下(麻绳垂直落下后其水平距离距窗台沿700 mm);把木板水平放在窗台上(搭接100 mm)另一头用垂下的双股麻绳吊稳(麻绳呈△状),保持木板大致水平(麻绳吊起头略高100 mm);将备好的鲤鱼钳松脱器挂在木板中心上方的木棍上,钳口下挂单绳收紧环,在人字梯适当处挂一铁环,鲤鱼钳松脱器塑料瓶口细绳(长绳)穿过铁环,在穿过铁环的细绳上栓一哑铃(近距铁环、远离地面);拉好窗帘,吊好的木板下铺一席梦斯单人床垫。窗台高要在900 mm以上。

自缚:

跪在木板上,将做好的2个手腕脚踝套首先套在脚踝上,把电热松脱器拉线开关的拉线和收紧环的收紧绳分别夹在左右脚趾上,拉下收紧环的牵拉绳套并挽成绳圈,一并圈住2个手腕脚踝套,然后双手背在背后,左手伸进左脚踝上的手腕脚踝套里、右手伸进右脚踝上的手腕脚踝套里(反向进,即手在脚踝方向伸向腿肚方向),双手拉拽收紧环的收紧绳使牵拉绳被拉拽到拽不动为止(牵拉绳就是吊绳,此时收紧环牵拉绳的绳圈已将2个手腕脚踝套在两手腕脚踝中间部位圈在一起),拉下电热松脱器拉线开关的拉线(通电),吊木板的麻绳被烧断,木板一头脱落到窗台侧,人随木板脱落而坠落,吊绳彻底收紧,双绳圈的作用下使两个已套住手腕脚踝的手腕脚踝套在8字中间部位被拢合在一起,形成双手双脚被反绑在一起倒吊起来的姿势,即四马倒躜蹄。如嫌简单,可提前将上身龟甲缚或提前自缚跨四(双)绳丁字裤及8字捆乳乳罩(跨绳丁字裤和8字捆乳乳罩配套使用时,可在跨绳丁字裤前绳结处留有余绳,余绳穿过8字捆乳乳罩勒紧乳房再交叉分开到腰两侧的麻绳,勒紧后在脐上部位连接打结)。

解缚:

待设定的时间到,塑料瓶内冰融化,哑铃下坠拉动细绳,钳口铁环脱落,人也跌落在席梦斯床垫上,既可解缚。

例案2

屈膝直体半悬吊缚

环境布置:

在床头中间竖立一高2m、Φ≥60mm木棍或竹棍(下头抵地面)固定住,将鲤鱼钳松脱器装备好悬挂在棍的上端;同样在床头的一侧再立一略细些的等高木棍或竹棍固定住,上端系一铁环,鲤鱼钳松脱器塑料瓶口细绳(长绳)沿水平方向穿过铁环,然后在穿过铁环的细绳上栓一哑铃(近距铁环、远离地面);取3米长小指粗麻绳一根穿过鲤鱼钳松脱器钳口的铁环,麻绳两头系在一起(绳结近距铁环、远离床头)。

自缚:

先缚好跨绳丁字裤(最好选跨四绳丁字裤,丁字裤前面打结后的两绳头要各留1m余量),乳房缚8字捆乳乳罩(以上也可采用龟甲缚);双腿采用屈膝并缚或屈膝分缚,然后挪到床头中间木棍下背部能贴到竖棍位置;拿床头边提前放好的小指粗麻绳(长约10m),取中搭在背后,经左右腋下绕上臂上部返到背后,交叉后再过左右腋下顺肩窝上抹到脖颈后,麻绳还顺肩窝返回抹下,过腋下绕上臂两周到背后,麻绳再度在背后交叉,自上臂下部外侧返到前面系紧打死结;丁字裤前面打结后的两绳头分别穿过前面8字捆乳乳罩腰侧绳,左右交叉后穿过上臂下部内侧所有绑绳,再自上臂下部内侧返到前面打结系死;将鲤鱼钳松脱器钳口铁环垂下的绳套贴背后自上而下穿过背后的绳索(不包括脖颈后的绳索,此动作很困难),双手转到背后,将穿过来的绳套缠绕在右肘腕上(松旷些),左手搭在右肘腕上,左手以右肘腕为中心、反右肘腕靠左的绳绕方向环绕,每环绕一周左手别过右肘靠右的绳一次,一直到靠右的绳别完,此时双腕被缠绕的绳套绑在一起;身体全力前倾,被捆绑的双腿努力的挪向床头(较困难);因重力鲤鱼钳松脱器钳口铁环垂下的绳套收紧,致使双肘腕被绑紧,同时背后的绳索收紧致使双臂向后收拢,也使丁字裤跨下绳和8字捆乳乳罩收紧。此姿势形成半吊绑,松脱器钳口不开解缚无望。

解缚:

待设定的时间到,塑料瓶内冰融化,哑铃下坠拉动细绳,钳口铁环脱落可解缚。

例案3

屈膝直体反悬吊缚

环境布置:

同例案1的环境布置,所不同的是单绳收紧环改为分绳收紧环,收紧环的牵拉绳端系一100mm绳套,并使其落到临近木板高度。另准备一个塞口球和一个圆钥匙环及一段医用输氧胶管。

自缚:

先缚好跨绳丁字裤(最好选跨四绳丁字裤,丁字裤前面打结后的两绳头要各留1m余量),乳房缚8字捆乳乳罩(以上也可采用龟甲缚);跪在木板上;双腿采用屈膝并缚或屈膝分并缚;取木板上提前放好的两根小指粗麻绳中短的一根(长约2m),麻绳合双股,双绳头端系在被屈膝捆绑着的双腿前两临膝盖处第二道麻绳圈的两小腿中间,再将绳套(此时已为绳套,下称吊缚绳套)穿过第一道麻绳圈,并将吊缚绳套别在臀侧绳上待用;再拿床头边提前放好的小指粗麻绳(长约

10m),取中搭在背后,经左右腋下绕上臂上部返到背后,交叉后再过左右腋下顺肩窝上抹到脖颈后,麻绳还顺肩窝返回抹下,过腋下绕上臂两周到背后,麻绳再度在背后交叉,自上臂下部外侧返到前面系紧打死结;丁字裤前面打结后的两绳头分别穿过前面8字捆乳乳罩腰侧绳,左右交叉后穿过上臂下部内侧所有绑绳,再自上臂下部内侧返到前面打结系死;用塞口球把嘴堵上并把塞口球固定带系在脑后,将医用输氧胶管穿在圆钥匙环上(双股),医用输氧胶管另一端穿过系在脑后塞口球固定带(圆钥匙环到塞口球固定带的距离为300mm左右),收紧绳穿过圆钥匙环;俯卧在木板上;将电热松脱器拉线开关的拉线和收紧环的收紧绳分别别在背后的绑绳上;将臀侧别着的吊缚绳套拿下先穿过牵拉绳绳套,再贴背后自上而下穿过背后的绳索(不包括脖颈后的绳索,此动作很困难),双手转到背后,将穿过来的吊缚绳套松旷的缠绕在右肘腕上,左手搭在右肘腕上,左手以右肘腕为中心、反靠左的绳绕方向环绕,每环绕一周左手别过靠右的绳一次,一直到靠右的绳别完,双腕被缠绕的吊缚绳套绑在一起;拉拽收紧环的收紧绳使牵拉绳被拉拽到拽不动为止(牵拉绳就是吊绳);拉下电热松脱器拉线开关的拉线(通电),吊木板的麻绳被烧断,木板一头脱落到窗台侧,人随木板脱落而坠落,吊绳拉动吊缚绳套收紧,致使双肘腕被绑紧,同时背后的绳索收紧致使双臂向后收拢,也使丁字裤跨下绳和8字捆乳乳罩收紧,尤其是吊绳拉动吊缚绳套收紧使悬吊人呈“〉”状、吊缚绳套呈“^”状,堵嘴的塞口球在医用输氧胶管的作用下使头部向后扬起,状态十分惨烈。

解缚:

待设定的时间到,塑料瓶内冰融化,哑铃下坠拉动细绳,钳口铁环脱落,人也跌落在席梦斯床垫上,既可解缚。

自缚、脱缚及其器具(续:直体卧缚)

例案4

直体卧缚1

环境布置:

备高2m、Φ≥60mm木棍或竹棍一根,30-40公分高木凳1把

自缚:

先缚好跨绳丁字裤(最好选跨四绳丁字裤,丁字裤前面打结后的两绳头要各留1m余量),乳房缚8字捆乳乳罩;双腿直式并缚〖略有变化:①“在绳一头15米处打折,在打折10公分处用一细绳环绕数匝系紧(使粗麻绳打折处形成一绳套)”,变为:在绳一头16米处打折,在打折15公分处用一细绳环绕数匝系紧(使粗麻绳打折处形成第一个绳套),再在该绳套上边10公分处再次用细绳环绕数匝系紧,形成第二个绳套;②“双腿并拢把绳套套进双脚脚姆趾”变为:双腿并拢把第二个绳套套进双脚脚姆趾,第一个绳套在脚底面〗;在脚踝略上处另系一指粗绳索;将木棍一头穿过脚底面双脚脚姆趾下的第一个绳套约20-30公分,木棍别往腿后,人坐在木棍上,此时双脚以尽量伸直贴近木棍;取在脚踝略上处另系的绳索把双腿至腰臀(脚踝略上、膝盖上下、大腿中部、腹股沟部位及小腹部五个部位)紧紧捆在木棍上,绳索在脐部打结;另取一指粗绳索,绳短头穿过打结的绳索、跨绳丁字裤的脐部丁字绳结,再穿过8字捆乳乳罩腰侧绳后,返到脐部打结的绳索处系牢;俯卧,绳长头经左腰侧到后背在经右颈侧返胸前,再过胸前斜抹到腰左侧经后背到腰右侧,经前绕一圈再到腰右侧,绳索再在胸前斜抹经左颈侧到后背,绳索再从后背到右腰侧前返到短绳头处打结(经颈后、背后的绳索都要走木棍外,);此时整个躯干已全部牢牢地捆在木棍上,人翻身都很困难,坚持着用双臂支撑起被捆绑的躯干,把木凳垫在头顶的木棍下;用塞口球把嘴堵上并把塞口球固定带系在脑后,同时和木棍紧紧系在一起;取一根小手指粗的麻绳做一手腕套,其长度要求是:手腕套套在右肘腕后,右手贴背后腰部与木棍之间穿过,手腕套再在木棍外部过木棍套在右手腕上,左手在背后穿右手腕部手腕套,亦贴背后腰部与木棍之间穿过,再穿过右肘处的手腕套且有一定余量为限;取单绳收紧环将系双环的麻绳系在冰锁绳套上,再将冰锁固定在臀部的木棍处;再取一根小手指粗的麻绳,取中搭在背后(木棍外),麻绳经两腋下到前顺两肩上抹到颈后,取一Ф50mm钢环,麻绳俩头交叉穿过钢环(木棍外操作)后,自颈两侧返到前面交叉,再经两腋下到后,在左右上臂各缠绕3圈系死;将收紧环牵拉绳套穿过颈后钢环后松别到背后腰部麻绳上,收紧绳别在腰后侧麻绳上(不能脱落);上臂系死后的麻绳在两上臂有活动余量前提下在背后穿过牵拉绳套后系在一起(下称连臂绳);手腕套套在右肘腕,右手贴背后腰部与木棍之间穿过后,手腕套穿过牵拉绳和连臂绳之间,再把手腕套在木棍外部过木棍套在右手腕上,左手在背后穿过右手腕部手腕套,亦贴背后腰部与木棍之间穿过,再穿过右肘处的手腕套;最后是用手拉拽收紧绳,要一直拉拽到收紧绳拉拽不动为止,此时,牵拉绳的收紧使两臂向后收拢,同时手腕套也收紧;如此,自缚人已经牢牢的捆绑在木棍上,躯干及四肢(包括肩部)每个关节都已经固定,想稍微的扭动一下都是妄想。

解缚:

待设定的时间到,冰锁内的冰融化后,冰锁绳套脱出,收紧环失去作用实时解缚。

其它变种:

① 如躯干采取龟甲缚的变种。先进行龟甲缚的前一小部分,即:绳子由前向后从两腿间穿过,让胯下绳紧紧地嵌入阴唇内,再顺臀沟拉胯下绳到背后,暂停;再按直体卧缚1,从双腿直式并缚起到把双腿至腰臀(脚踝略上、膝盖上下、大腿中部、腹股沟部位及小腹部五个部位)紧紧捆在木棍上,绳索在脐部打结止,都与直体卧缚1同。接着进行龟甲缚的后一部分,此时木棍与躯干都要缚在龟甲缚内;此时,整个躯干已全部牢牢地捆在木棍上,后面的自缚同直体卧缚1。此变种也可称直体卧缚2。

② 如自缚环境中的床是高钢架床的变种。高钢架床床头、床尾系上麻绳,当木棍穿过脚底面绳套后,木棍的脚端系在床尾麻绳上,待躯干捆绑完毕,躯体旋转,使脚端木棍上的麻绳缠绕于木棍上,同时脚端逐渐离开床面,一直旋转到你满意的高度位置为止;而后,坚持着用双臂支撑起被捆绑的躯干,把木凳垫在头顶的木棍下,将床头端的麻绳也缠绕于木棍上(一定要与脚端麻绳缠绕反向),系牢;将木凳撤出,自缚人此时已经水平悬起;其它不变。此变种也可称直体卧缚3。

自缚、脱缚及其器具(续2:直体立缚)

例案5

直体立缚

环境布置:

备高度≥身高+300mm、Φ≥60mm木棍或竹棍一根,办公桌一个;门框上框水平钻一Φ11mm透孔并穿过一根Φ10mm钢棍,麻绳绕钢棍两端,在门框上框形成一个麻绳套;约3米长的指粗麻绳穿过绳套,在一端挽个活套;办公桌移到距门约半米处,将麻绳两端及木棍放于办公桌上备用。

自缚:

直体立缚与直体卧缚相象,应为直体卧缚的变种,因体态的变化而单列。全部自缚方法都与直体卧缚同,只是自缚是在办公桌上进行,自缚时脚向门方。当自缚到把双腿至腰臀紧紧捆在木棍上后,取穿过门框的麻绳的绳两端,将有活套的绳端牢牢套在木棍顶部下约70公分处,拉拽麻绳另一端,使木棍逐渐竖起到与地面垂直,将麻绳系牢固,此时自缚人身体自腰部以下随着木棍竖起成直立状,上身仍伏在桌面上;努力将上身抬起,另取一指粗绳索继续按直体卧缚方法自缚。

解缚:

同直体卧缚。

自缚、脱缚及其器具(续3:直体立吊屈膝缚)

例案6

直体立吊屈膝缚

环境布置:

10个小钥匙环分别栓上一根长约15公分的细麻绳,长约40-50公分半指粗麻绳一根,两绳头分别栓牢一个钥匙环;高度略高于门框、Φ≥60mm木棍或竹棍一根,办公桌一张;想办法将木棍牢固的垂直固定在门框中央(下称:木柱),木柱顶端挂指甲刀松脱器(刀口向上)两个,下分别连轻型单绳收紧环,办公桌移到距门约半米处,一应自缚用具、麻绳等都放于办公桌上。

自缚:

先缚好跨绳丁字裤(最好选跨四绳丁字裤,丁字裤前面打结后的两绳头要各留1m余量),乳房缚8字捆乳乳罩;取两根约15米长的指粗麻绳,在两脚踝各系一根(脚踝要多缠绕几圈),另一头分别别挂在跨绳丁字裤腰间的麻绳上;把10个栓上小钥匙环的细麻绳紧紧缚在10个脚趾上(小钥匙环在脚底面);取两头栓钥匙环的短绳,用一细麻绳穿过短绳的钥匙环再穿过大脚趾底小钥匙环后,再穿回短绳的钥匙环,然后再穿过二脚趾底小钥匙环,并再穿回短绳的钥匙环,依此渐进,五个脚趾的小钥匙环经细麻绳的穿绕分别和短绳的钥匙环连在一起(将细麻绳的两绳头也系在一起);背贴木柱跪好,木柱在两小腿之间,先将一轻型单绳收紧环(下称B收紧环、另一个称A收紧环,连接B收紧环的指甲刀松脱器不带拉拽铁丝环的细绳)的牵拉绳套拽下,将两头栓钥匙环的短绳穿过该套;再按上述方法将短绳另一端钥匙环与另一脚的五个脚趾的小钥匙环系好,站起(背靠木柱);再取指粗麻绳一根,取中,在木柱外侧、臀部腿根分叉高度由两侧贴大腿上部缠绕两周到木柱外,左绳经木柱右侧、右绳经木柱左侧自腿叉到腿前;两麻绳合并顺腿根穿过腿根处缠绕的麻绳圈后,再顺原路返回木柱后,勒紧;麻绳再分木柱两侧穿过臀部腿根处缠绕的麻绳圈后,再次自腿叉到腿前,穿过腿根处缠绕的麻绳圈勒紧系死;再按此办法将膝盖上部捆绑好;在捆绑固定大腿时要注意,不要把贴腿两侧别在跨绳丁字裤腰间的麻绳捆绑上;上身俯卧在桌面上,拉拽B收紧环的收紧绳,双脚脚趾受到B收紧环牵拉绳套向上的牵拉,使小腿、脚掌向后弯回大腿后,到拉拽不动为止;取别在跨绳丁字裤腰间的麻绳在脚踝外侧交叉,左绳经右脚踝外侧、右绳经左脚踝外侧返到大腿前,再分别环绕臀腰部一圈(同时把B收紧环牵拉绳套圈在绳圈内)勒紧系死;把上身按直体卧缚方法捆绑固定在木柱上(此步很困难,暂不捆绑上臂);将冰锁固定在肩后与木柱之间,把连着A收紧环指甲刀松脱器的拉绳系在冰锁绳套上(冰锁到指甲刀松脱器之间的拉绳稍松旷即可),另一端别在腰侧捆绑后手能够到处;还是按直体卧缚方法捆绑上臂及塞口球(头发如长应把头发绑上细绳后捆绑在木柱上),以完成最后捆绑。如此,人整个悬挂捆绑在木柱上,一动不能动。

解缚:

待设定的时间到,冰锁内的冰融化后,手拉拽别在腰侧的指甲刀松脱器的拉绳,拉绳连同冰锁绳套脱出冰锁,指甲刀松脱器刀口张开,A收紧环脱落,实时解缚。

其它:

躯干也可采取龟甲缚,其自缚方法参考直体卧缚2。

自缚中如何把自己的双手绑在背后(自缚、脱缚及其器具 续4)

自缚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紧紧捆绑自己的双手在背后。捆绑双手在背后一般是自缚中的最后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即能捆紧自己的双手又要能自己松绑,松绑要相当困难,松绑即要费时又要费力,但是在吃尽苦头后千万要能自我松绑。这里有两个方法:

1.利用收紧环或重力自缚双手。其使用前面已有例案,不再累叙;

2.无助自缚双手。不论怎么自缚,捆绑双手是自缚中的最后环节,要利用绳套把双手缚住。以五花大绑为例:

① 预留绳套法:麻绳折中,在近1米处打结,形成长约1米的绳套,折中打的绳结连绳套搭在脖颈后,麻绳顺两肩窝抹下,经左右腋下绕上臂两圈返到背后,交叉右绳挂左臂、左绳挂右臂,麻绳再度在背后交叉,自上臂下部外侧返到前面系紧打死结;将绳套紧贴脊梁沟穿过后背所有的麻绳,双手转到背后,将穿过来的绳套缠绕在右肘腕上(不要太松),左手搭在右肘腕上,左手以右肘腕为中心、反右肘腕靠左的绳绕方向环绕,每环绕一周左手别过右肘靠右的绳一次,一直到靠右的绳别完,此时双腕被缠绕的绳套绑在一起。在双腕被缠绕时,最后一、两圈要求左手相当难别过右肘靠右的绳,此时两臂要极力后收,同时两手肘下压绳套,绳套有余量后即可使左手别过右肘靠右的绳,两臂放松双手就被紧紧的捆绑在背后。松绑时很困难,必要时可预备好割麻绳的小刀。

② 后做绳套法:麻绳折中搭在脖颈后,顺两肩窝抹下,经左右腋下绕上臂两圈返到背后,交叉右绳挂左臂、左绳挂右臂,麻绳再度在背后交叉,自上臂下部内侧返到前面,两绳在胸前交叉(此时两麻绳头应各有1米左右的余量),并将两麻绳头系在一起形成绳套,绳套自颈两侧到背后,紧贴脊梁沟穿过后背所有的麻绳,双手转到背后,将穿过来的绳套缠绕在右肘腕上(不要太松),左手搭在右肘腕上,左手以右肘腕为中心、反右肘腕靠左的绳绕方向环绕,每环绕一周左手别过右肘靠右的绳一次,一直到靠右的绳别完,此时双腕被缠绕的绳套绑在一起。在双腕被缠绕时,最后一、两圈要求左手相当难别过右肘靠右的绳,此时两臂要极力后收,同时两手肘下压绳套,绳套有余量后即可使左手别过右肘靠右的绳,两臂放松双手就被紧紧的捆绑在背后。松绑时很困难,必要时可预备好割麻绳的小刀。

两个最简单的自缚小知识:

1备Φ10-15mm(Φ视要烧断的绳索而定)长200-300mm长瓷管一根(下称A管),在一端20mm处对钻两孔(能过电线);Φ能套上A管、长略小于A管的瓷管一根(下称B管);100mm长一段电阻丝(电炉丝)折成U形弯;双股电源线长度适量;石棉布适量。将双股电源线的一端剥去绝缘层(长20mm),从A管未有孔端穿入、两线头分别从A管另一端两孔穿出(剥去绝缘层部分都要穿出)分别与U形电阻丝的两头连接,U形电阻丝弯头朝A管外端(露在A管外15-20mm)、电源线朝A管里端理顺好,将B管套入A管(A、B两管要牢固固定);在将石棉布包在B管外(尤其是露出电阻丝一端)以隔热,电源线另一端接电源插座,一个电脱缚器做好了。使用方法:与电计时器配套使用。电脱缚器电源插座插入电计时器,停电时间自定,通电时间要小于30秒,电计时器设定顺序是先停电后通电。麻绳穿过电阻丝,设定时间到,电阻丝烧断麻绳。此方法要注意安全。

2取近1米长一段麻绳,两绳头分别系在两手腕上(要系牢,不能在手腕上转动),系牢后将麻绳缠绕在一手腕(要特松旷),将另一手腕穿过缠绕的麻绳圈(穿过一股麻绳圈,近双手腕的那一股),两手相互环绕,双手就会牢牢捆绑在一起。

参考资料:

难得糊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最早的说起来可以追溯到5万年前的周口店古人,但是实物证据上来说还是战国时期。

麻绳是取各种麻类植物的纤维。麻绳,常规直径为05mm-60mm。麻绳(包括黄麻/剑麻),二股三股四股麻线球,直径15厘-45厘,仿麻外表类似麻线。麻纱从08支纱到6支纱,麻线直径:1mm-5mm可做单股、二股、三股、四股及多股纱线,采用圆筒形、锥形有纸筒,无纸简包装。

麻是草本植物。因中麻、亚麻、罗布麻的纤维胞壁不木质化,其纤维粗细长短同棉相似,可作为比较柔软的绳带类产品的原料。

椅始源于魏晋和隋朝,初名为胡床或马扎,直至唐明宗时期开始形成有靠背的椅子,到宋代出现交椅,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成语正襟危坐也是源于历代皇帝在交椅上的坐姿。 纵观吾国古今坐俗,可以大概为二,即自古至隋为跪坐时期,唐宋以后为椅坐时期。盖汉代有榻与胡床传人,但榻乃供跪坐,胡床虽为垂足坐,顾仅用于特别场合,此时社会仍普遍通行跪坐,故不能以一般状况论。兀子(凳)本可垂足,此坐始于唐,盛于宋。唐之椅子、绳床垂足而且倚坐,宋代承习,当然无异。所以唐宋时代,完全同为椅坐,传之今日矣。自古至唐,席地而坐,唐始为椅坐,此不独文献上,足为明证,即汉代山东孝堂山石刻及武梁祠之画像石,以及古传名画,今出土文物,亦可见之。(参考黄现璠著 《古书解读初探》)

  即桌子。古代桌亦写做“卓”。也有作“槕”的,但今都谓“桌”。桌子的早期形象可见唐代敦煌壁画85窟屠房中的方桌,仅方形木板下置四根方形柱腿。我国桌子究竟始于何时,至今说法不一,未见定论。

  早在4000年前古埃及就有木桌。公元 1世纪古罗马出现大理石和青铜制的桌。在中国战国时就有几和案,如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了战国漆案和漆几。其中漆案造型端庄稳重,案腿呈栅状,主柱雕成禽形,外表漆绘花纹图案;漆几为板状几腿,榫卯结构油漆黑地朱纹。隋、唐时期出现了高桌。

  桌椅的来历   现在,我们家中的桌、椅、凳等家具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们的来历是怎样呢?

  家具中最早出现的是床,甲骨文里就有“床“字。在河南信阳楚墓中曾出土一张战国时期的床。战国时已从外域输入胡床。据说,胡床是用两根木棍相叉,床面以绳索编成。它可以收拢起,也可以张开来,携带很方便,很有点像现今人们所说的“行军床“。

  古代没有桌椅。桌子的前身是几和案,也是古代最早使用的家具,它出现在汉代以前,到西汉已经普遍使用。《西京杂记》中说:“汉制天子玉几,冬则加绨锦其上。公侯以竹木为几,冬则以细zhi(细毛织的毯子)为囊,凭之。“这说明,“几“在古代不是供人坐的,而是供人依倚用的。

  案分为书案和食案两种。这说明古代读书、写字、吃饭就要用案。这种案的尺寸比较小。《后汉书·梁鸿传》记载:“妻为具室,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吴志》中说:“孙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复有言迎曹者,与此案同。“这里提到的“案“是书案。

  “桌子“这个名称出现得却很晚,宋朝杨亿著的《谈苑》里第一次提到它时,写成“卓“字,以后演变成“桌“。据尚秉和的《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说,我国正式出现“桌子“这个名称,是在宋朝。“桌子“之名,始见于杨亿《谈苑》。《谈苑》云:“咸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方卓然而高可倚也。《五灯会元》张九成传,公子推翻桌子。观《谈苑》顾其名兼施其义,可见宋以前无物,为主家所创新也。故其字《谈苑》从卓,《五灯会元》作桌。《五灯会元》为宋沙门齐川作,用卓既久,遂以意告为桌字。“

  凳子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还不太清楚,1959年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墓中,出土两件我国最早的瓷凳模型证明,长方形凳面的凳子至少在隋朝就有了,从凳腿与凳面宽度一致来推断,它可能是由几演变而来的。

  椅子起初称“倚“,《唐语林》讲到颜真卿出使时最早提到“倚“。从形象资料看,最早要数敦煌莫高窟285窟中的西魏壁画《山林仙人》。

  桌椅产生以后,开始只供贵人享用,而且等级也非常严格。如《宋史·后妃传》中记载着这样一段史实:刘贵妃与孟后朝见太后,孟后坐金漆椅,刘贵妃也坐这种椅子,左右见了都不服气。真正椅子、桌子普及到民间,成为大多数人享用的生活用品,大约是在北宋中期和南宋时期。到了金、元以后,古人度地而坐的风俗就逐渐被废除了。

  宋代在前代家具的基础上,家具新品种不断出现,除了床、桌、椅、凳、高几、屏风外,还有长案、柜、衣架、巾架、曲足盆、镜台等,家具制作上也有不少进步,如在家具上面雕刻花饰。明代,出现了选料严格、造型美观、雕镶精巧的家具,使家具除了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外,还成了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魔术是一种以不断的变化让人捉摸不透从而带给观众惊奇体验为核心的一种表演技术,它是一种制造奇妙的艺术,但同时它又是一种违背客观规律的表演。魔术是依据科学的原理,利用特殊的道具,在加上视觉传达、心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结合起来的表演艺术,抓住人们的心里,制造出各种让人不可思议的现象,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给的表演艺术。我们都知道水箱逃生、人体分割等都已经被破解了,但印度的“通天术“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众所周知,地表是存在重力的,而我们正是因为有了重力才能站在地球上,但是印度的通天绳却违背了这个原理。当魔术师念了几句咒语之后,箩筐中的绳子就自己升入了空中,而随后有一个小孩就顺着这个绳子一直往上爬,直到这个孩子消失不见。关于印度“通天术“的说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版本就是苦行僧的版本。苦行僧先将一根绳子升上天空,而绳索自始至终都保持笔直状态,一个男孩沿着这根绳子向上爬,直到他消失不见。

接下来苦行僧会念一段咒语,让本消失不见的小男孩的胳膊和腿掉在箩筐中,当绳子也掉落下来的时候,小男孩又安然无恙的从箩筐中站起来,这一现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叹为观止,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可能都会说它一定存在某种机关,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可再仔细一想这个魔术表演的场所是不固定的,所以它即使有机关我们也一定能有所察觉。而且”通天术“除了表演者自己的儿子外,他们不会向任何人透露其中的原理。

除了印度的“通天绳“之外,我国也有类似的绳技。明朝的《渊鉴类涵》写了一件关于唐代的垂直绳技的事件,据说是一个囚犯为了脱身而想出来的一种表演,只看到他把绳子向空中抛出,这根绳子竟然笔直的向上升,随后他就沿着这根绳子往上爬,然后就消失不见了。等到县令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那个囚犯已经不见了,而他脱身的过程被数千人看在眼里,后来都传到了唐明皇的耳中,他对这个人感到非常的惋惜。而这件事后来也被引用到了《聊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568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