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弯曲应力?

什么是弯曲应力?,第1张

弯曲应力(bending stress)系指法向应力的变化,分量沿厚度上的变化可以是线性的,也可是非线性的。其最大值发生在壁厚的表面处,设计时一般取最大值进行强度校核。壁厚的表面达到屈服后,仍能继续提高承载能力,但表面应力不再增加,屈服层由表面向中间扩展。所以在压力容器中,弯曲应力的危害性要小于相同数值的薄瞋应力(应力沿壁厚均布)。

在载荷作用下,梁横截面上一般同时存在剪力和弯矩。由切应力τ构成剪力,由正应力σ构成弯矩,如图1所示。由正应力与切应力引起的弯矩分别称为弯曲正应力与弯曲切应力。

推导纯弯曲梁横截面的正应力公式,与推导扭转切应力公式相似,也需要从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静力学三方面来考虑。 [2]

变形几何关系

纯弯曲时梁的纵向“纤维”由直线变为圆弧,相距 的两横截面1'-1'和2'-2'绕中性轴发生相对转动,如图2所示。横截面1'-1'和2'-2'延长相交于O点,O点即为中性层的曲率中心。设中性层的曲率半径为ρ,此两横截面夹角为 ,则距中性层为y处纵向“纤维”ab的正应变为

图2

图2

实际上,由于距中性层等远各纵向“纤维”的变形相同,所以,上述正应变ε即代表距中性层为y的任一纵向“纤维”的正应变。

物理关系

根据纵向纤维假设,各纵向”纤维”处于单向拉伸或压缩状态,因此,当正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胡克定律成立,由此得横截面上距中性层y处的正应力为

该式就是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由此式可知,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正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距中性轴等远的同一横线上的各点处的正应力相等,中性轴各点处的正应力均为零。

静力学关系

图3

图3

上面虽已得到正应力分布规律,但还不能用所给公式直接计算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至此有两个问题尚未解决:一是中性层的曲率半径ρ仍未知;二是中性轴位置未知,故式中之y还无从确定。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借助于静力学关系。

令横截面纵向对称轴为y轴,中性轴为x轴,梁轴线为x轴,在坐标(y,a)处取一微面积dA,法向微内力为ρdA(图3),横截面各微面积上的法向微内力ρdA组成一空间平行力系,而且横截面上不存在轴力,仅存在位于x-y平面内的弯矩M,因此

得:

由于 ≠0,故

式中左边的积分代表横截面对z轴的静矩 。只有当z轴通过横截面形心时,静矩 才为零。由此可见,中性轴通过横截面形心。

可得:

此式为用曲率表示的弯曲变形公式。公式中 代表横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

由推出的公式易得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此式为弯曲正应力的一般公式。

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范围编辑

弯曲正应力公式是在纯弯曲情况下推导的。当梁受到横向力作用时,在横截面上,一般既有弯矩又有剪力,这种弯曲称为横力弯曲。由于剪力的存在,在横截面上将存在切应力τ,从而存在切应变γ=τ/G。由于切应力沿梁截面高度变化,故切应变γ沿梁截面高度也是非均匀的。因此,横力弯曲时,变形后的梁截面不再保持平面而发生翘曲,如图4中的1-1截面变形后成为1'-1'截面。既然如此,以平面假设为基础推导的弯曲正应力公式,在横力弯曲时就不能适用。但是,如果两截面间没有载荷作用时,则两截面的剪力相同,其翘曲程度也相同,由弯矩所引起的纵向纤维的线应变将不受剪力的影响,所以弯曲正应力公式仍然适用。当梁承受分布载荷作用时,两截面上的剪力不同,因而翘曲程度也不相同,而且,此时纵向纤维还受到分布载荷的挤压或拉伸作用,但精确分析表明,如果梁长l与梁高h相比足够大时,这种翘曲对弯曲正应力的影响很小,应用公式计算弯曲正应力仍然是相当精确的。

综上所述,对于各横截面剪力相同的梁和各横截面剪力不相同的细长梁,在纯弯曲情况下推导的弯曲正应力公式仍然适用。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沿梁高呈线性分布,上下最大,如果是两端向下弯曲,则中间截面的应力分布为:最上面是最大拉应力,最下面是最大压应力,中性层处为0(注意中性层不一定在“中间”,其位置与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相关,当两都相等时,中性层在“中间”),没有剪应力。

弯矩是构件截面上产生的荷载效应。

当构件受到弯曲时,凸边曲线长,凹边曲线短,说明凸边被拉伸而凹边被压缩,证明在正截面的法向上,凸边受到了拉伸的正应力;而凹边受到了压缩的正应力。正是这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正应力组成了力偶矩来抵抗弯曲外力(即弯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673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