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第1张

  简历

  197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曾在苏联克格勃系统工作15年 1985年至1990年在民主德国工作 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圣彼得堡市市长顾问、市政府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和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 1996年8月起任俄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1997年3月任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监察局局长 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7月任俄联邦安全总局局长。 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8月9日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代总理,8月16日就任总理。 1999年12月31日,普京出任代总统。 2000年3月26日,他当选总统,2004年3月14日再次赢得总统选举。 2008年5月8日,普京出任政府总理。 2011年9月24日,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提议普京参加明年3月的总统选举。 家庭:妻子柳德米拉、两个女儿卡佳和玛莎

  早年生涯

  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政治院士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现俄罗斯圣彼得堡)。他的传记《第一人称》(俄文:От Первого Лица,英文版名为From the first person,在普京的竞选团队支持下于 普京的童年

  2000年出版)描述了他卑微的出身。根据这本传记,普京早年生活在社团公寓中,不断学习以期拥有像苏联**中的官员们一样的智慧。 普京的母亲玛丽亚·伊凡诺夫娜·普京娜是一名工厂女工,而他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则在苏联海军服役。20世纪30年代,普京的父亲在一支潜艇部队中服役,其后他在二战中担任苏联内务部的爆破手。普京的两个哥哥均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其中一个早夭,另一个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死于白喉。他的祖父斯皮里东·普京曾为列宁和斯大林担任私人厨师。 普京小时候很顽皮,六年级才当上少先队员。1975年,普京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拥有经济学副博士学位,随后他加入了克格勃,并在列宁格勒区工作。这段时间他熟悉了其后担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的谢尔盖·伊万诺夫。他在大学时期加入了苏联***,且至今没有正式宣布过退党。1976年,普京完成了克格勃的训练,两年后他进入了列宁格勒情报机关机要部门。他在此部门工作到1983年,随后在莫斯科的克格勃学校学习一年。1985-1990年,克格勃将普京派遣到东德,普京在当地得到一个次要工作。不过资料显示,所谓的次要工作其实是间谍任务,普京于东德收集当时西德的经济谍报。两德统一后,普京被召回列宁格勒,此后,普京又在列宁格勒大学国际事务系得到一个职位。1991年8月20日,他在克格勃策划推翻苏联主席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期间辞去他在情报机构的职位。 两德统一后,普京于1990年返回列宁格勒,担任列宁格勒大学主管外办 少年普京

  的副校长助理。索布恰克当选列宁格勒市长后,普京成为市长助理。索布恰克因此受到同事的批评:为什么把克格勃的官员选为自己的助理?索布恰克淡然一笑:“他是我的学生。” 1991年普京担任列宁格勒市国际联络委员会主席,主管市政府的对外经济关系。他在工作中所表现的才干,受到同事好评。1994年3月,普京晋升为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兼任国际联络委员会主席。他是索布恰克的左膀右臂,深受重用。索布恰克不论去哪里,都把他带在身边,普京因此获得“灰色大主教”之雅号。 1996年索布恰克在市长选举中落选,副市长雅科夫列夫当选市长。普京不愿留在圣彼得堡工作,通过自己的同乡、当时担任叶利钦总统办公厅主任的丘拜斯来到莫斯科任职。1997年初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主管法律和对外经济联系问题。3个月后调任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不久又晋升为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分管地方经济,与各地方***打交道,检查地方对外经济关系状况,特别是监查他们如何使用中央提供的贷款。 1998年3月29日,叶利钦解除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博尔久扎的职务,任命普京接任。4个月后,7月25日,叶利钦又任命普京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前身克格勃)主席。当基里延科总理在克格勃总部为普京上任举行简短仪式时,普京满怀激情地说:“我回到了娘家。”8年前他离开克格勃开始从政,现在政治又把他送回到克格勃总部。

  编辑本段政治生活

  1999年9月9日,普京被委任为三位俄罗斯总理候补之一。在此之后,

  前一届总理领导的政府倒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指定普京出任总理。叶利钦同时宣布,他希望普京能够继承他的衣钵。普京也宣布,他接受叶利钦的委任。8月16日,国家杜马以233票通过普京出任总理(84票反对,17票弃权)。由于他之前的四任总理在任时间均不长,公众并不对当时默默无闻的普京有所期待。普京的主要对手尤里·米哈伊洛维奇·卢日科夫等人当时已经开始了竞选活动,且致力打击普京,避免他成为叶利钦的继承人。然而,普京坚持法律与秩序的公众形象以及他对车臣事件的坚决态度最终使他成为了很受欢迎的总统候选人。普京对车臣事件自始至终都持强硬态度。1999年,车臣分离主义分子入侵邻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普京马上下令还击。1999年12月31日,普京访问了车臣的俄罗斯官兵,这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公众的形象。近年来,普京已刻意淡化了车臣事件的重要性。2003年,车臣新宪法规定车臣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此事方才缓和。后来,车臣建立了选举制度与地方政府,车臣事件几乎已经顺利解决。 当时,普京并没有与任何党派建立正式关系,但他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在1999年国家杜马大选中赢得了2332%的票数,在所有党派中位列第二名。至此,普京已成为2000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中胜算最高的候选人。 1999年,普京被叶利钦总统委任为俄罗斯总理。同年12月31日晚,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普京根据俄罗斯宪法规定出任代总统。因为此事,原定于2000年6月举行的俄罗斯总统大选提前到3月26日。大选的提前使反对党派无法充分做好准备,而普京实际掌权也削弱了反对党派的力量,因此在随后的大选上,普京获胜并出任总统。不过根据叶利钦女儿塔季扬娜事后的说法,普京当时并不希望即时继任总统,而是叶利钦能继续总统一职直至任期完结。 2000年10月,普京通过了俄罗斯国歌修改法案,将国歌曲调修改为1991年前苏联国歌的曲调,但配上了不同的歌词。 2001年2月12日,普京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国家保护前总统与他们的家庭。这主要是因为1999年前总统叶利钦与家人被怀疑参与洗钱等贪污行为。 2004年3月14日,普京成功连任总统,并得到71%的绝对多数票。在他的第二届总统任期中,西方人士广泛抨击他对新闻自由的打压。与此同时,2005年一项调查显示,82%的俄罗斯人同意新闻审查。对这一调查,社会学家们认为俄罗斯人所同意的是对伦理方面有争议的内容进行限制,而非对政治内容的限制。 2004年9月13日,在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普京建议成立一个公开立法机构,且用这一形式取代了原本俄罗斯直接指定地方官员的制度。普京亦加大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尤其是加重了对政府官员包庇恐怖分子的惩罚。普京说,俄罗斯有权力“从恐怖分子的藏身所中逮捕并消灭他们,且若有必要,可以在国外逮捕。” 主要由普京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在普京任期内亦多次表达对普京及其思想的认同。

  2008年记者招待会(16张)2006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纲领我们选择的俄罗斯,归纳并声明了普京思想为该党的指导思想。这一声明中的主要战略均与普京的政策一致,且与普京的“国情咨文”内容基本思想相同。 由于目前俄罗斯宪法对总统任期的限制,普京无法继续参与2008年的总统大选。2007年,普京在接受八国集团记者采访时认为,“5到7年的总统任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暗示他可能通过修改宪法延长总统任期。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一直反对普京修宪,在2007年国家杜马选举上大胜的统一俄罗斯党主席也发表意见说,普京不会修改宪法。 然而,宪法并没有限制一人当选总统的次数,因此普京可能会在2012年继续角逐总统位置。普京亦可在大选前宣布辞职,然后参与竞选。一些媒体还认为,普京可能选择指定接班人后离开,并在幕后操纵俄罗斯政治局势,然而,2007年2月1日,普京公开否认这一可能。他说:“我不会指定继承人。俄罗斯联邦的总统将会通过大选公正生成。”此外还有人认为,普京可能选择加入统一俄罗斯党并出任党魁,这样他就会在国家杜马中占据高位,进而掌握实权。 2007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等党派推举迪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为下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同意。这样,普京修宪并继续出任总统的机率就变得很小了。 2008年5月,普京卸任总统后正式成为统一俄罗斯党主席。5月7日,俄罗斯新总统梅德韦杰夫宣誓就职后提名普京为新一届政府总理。普京此前已表示同意出任总理一职。8日,普京就任总理。 2011年4月13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对媒体记者说,他和梅德韦杰夫都不排除自己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的可能。他俩将根据选举前的国内经济、社会和政治形势作出是否参选的决定。现在离总统选举还有一年时间,如果急于作出参选的决定将影响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 2011年6月1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日前暗示,他不希望和普京(Vladimir Putin)成为2012年总统大选中的竞争对手。梅德韦杰夫希望能参加2012年总统连任选举,但如果普京确定参选,他将有可能退出。

  试图复兴超级大国地位

  在外交方面,普京试图恢复俄罗斯在苏联时代的超级大国地位,并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2007年慕尼黑会议上,普京指责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专横,并声称美国在国际事务上“毫不遮掩地使用强权”。此外普京还说:“没有人会感到安全。没有人会认为国际法是一堵能保护他们的 普京和乔治·布什

  墙。美国的政策正在激发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普京指出,理想的世界秩序应是“一个公正、民主的世界秩序,它能保证所有人的安全与财富,而非独少数人的。”他在铀开发控制和防止太空军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月,普京在采访中说,俄罗斯主张民主与多极化的世界秩序,且支持巩固国际法系统。 与此同时,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也和欧盟、美国等西方国家缔结战略关系。因此,俄罗斯已成为八国集团的成员,且于2006年出任主席国(2007年交由德国担任)。普京也关注亚洲事务,尤其关注中国与印度的动向。 一些西方政治家长期指责普京的极权主义倾向。尽管普京与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人保持友好关系,但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普京的关系并不理想。2005年,普京与德国总理格哈特·施罗德对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一条天然气管线的建筑事宜进行了磋商,同年,施罗德参加了普京在圣彼得堡举办的53岁生日宴会。然而,俄罗斯与英国的关系却不容乐观:2006年底,逃亡英国的前俄罗斯特工利特维年科中毒身亡一事,极大地恶化了 普京与国家主席胡锦涛合影

  俄英关系。此外,普京也多次试图与独联体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普京与欧盟、北约等西方组织都把拉近与中、东欧各国(尤其是波罗的海各国)的关系。 在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前,普京两次访问乌克兰以表示他对乌克兰总理维克多·费奥多罗维奇·亚努科维奇的支持。在选举结果揭晓前,普京还特地为亚努科维奇“几乎可以确信的胜利”致贺信。普京对于亲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的支持被广泛批评为干涉乌克兰内政。此外,同属前苏联的格鲁吉亚与摩尔多瓦还批评了俄罗斯政府对两国分离主义分子的支持。俄罗斯与波罗的海诸国的外交关系亦处于紧张的状态中,而爱沙尼亚对俄罗斯的批评也使两国外交关系进一步僵化。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的父亲曾在二战一次爆破任务中险些于爱沙尼亚被杀害,有学者认为这是普京对爱沙尼亚态度冷淡的一个原因。

  对外军事政策

  2001年,当九一一事件发生时,普京同意在中亚成立合作军事基地。这一决定不仅使俄罗斯民族主义人士感到吃惊,亦使俄国国防部长感到惊讶。2003年,普京反对美国在未取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入侵伊拉克。开战后,美国总统布什要求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普京支持取消制裁,并认为联合国应该先完成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调查。 普京(中)在2006年APEC会议上

  慕尼黑讲话后,大西洋两岸爆发了对普京的讨论。在卫国战争胜利62周年纪念日上,普京说:“我们的威胁并未减退。相反,它们正在慢慢转变,披上一层面纱──而新形成的威胁要在世界建立一个与纳粹德国无异:草菅人命、刚愎自用、集权独裁的政权。”有评论认为,这是将美国与纳粹德国相比较。在第33届八国峰会前夕,波兰政治家的妻子、美国记者安妮·爱普巴姆写道:“不管是威胁与爱沙尼亚打信息战、威胁断绝立陶宛的资源供给,还是禁运格鲁吉亚酒和波兰肉资源,这一切都有力地证明了,他(普京)近年来准备将俄罗斯的影响力扩大到前苏联诸加盟国──而完全不顾这些国家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一个事实也越来越清楚:与其将西方国家视作贸易与政治的伙伴,他更倾向于以冷战的老思维将它们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 普京从始至终一直反对美国在欧洲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为警示美国总统小布什,普京于2007年6月7日与捷克签署协议,允许捷克使用阿塞拜疆的苏联雷达,以免去另行修缮的费用。普京亦声称已准备好重修1985年的前苏联导弹预警系统。尽管各国预计俄罗斯会在波兰建立拦截系统,普京却指出在必要情况下会寻求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与伊拉克的援助。此外,普京还声称,俄罗斯会接受其他欧洲国家的参与请求。 2011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理普京抨击联合国授权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决议就像是“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号令”,并严厉批评美国动不动就诉诸武力。 普京表示,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没有“道理”,而且也违背“良知”。 普京在视察一家生产导弹的工厂时对工人们说:“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无疑是有缺陷和不足的。”这是普京多年来针对西方最尖刻言论之一。他说:“它让我想起了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 他的话标志着俄罗斯在西方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问题上的言辞变得急剧强硬起来。上周联合国安理会对利比亚决议表决时,俄罗斯投了弃权票,没有使用否决权。 普京还猛烈抨击美国不断在全球进行军事干预的“趋势”,指责美国昧着良心行事。 据报道,普京在谈及目前国际联军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时说:“我担心它们太容易作出这种使用武力的决定。” 他指出,美国对前南联盟、阿富汗和伊拉克都采取了军事干预行动。他说: “现在轮到了利比亚。” 国内新闻机构援引普京的话说:“所有这些行动都是打着保护平民的幌子。哪有什么道理?哪有什么良心?既没道理,又没良心。” 普京还说,利比亚的情况表明,俄罗斯作出加强自己军力的决定是正确的。他可能是指俄罗斯投入6500亿美元大规模更新武器装备的计划。 他说: “利比亚如今的情况证明,我们在加强俄罗斯军力方面所做的一切是对的。”

  核问题政策

  作为唯一一个曾与伊朗就核研究问题合作的国家,俄罗斯被认为是伊朗问题中的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决定性地位。尽管俄罗斯曾与伊朗关系密切,并试图利用伊朗牵制美国等西方国家,但普京并不支持伊朗核计划。虽然俄罗斯帮助伊朗建设布什尔核电站,但伊朗在核研究方面却主要依赖巴基斯坦。普京不仅多次表态不支持核扩散,且在八国集团会议上也签字反对。 而至于朝鲜,俄罗斯在建国后便对其冷淡,转而支持韩国。普京上任以来,不仅多次访朝,且化解了朝韩之间潜在的战争危机。此外,普京曾对朝鲜表态,愿意帮助朝鲜缓解经济问题。2002年朝核问题再度浮现以来,俄罗斯多次寻求加入会谈,并最终如愿以偿。2006年,朝鲜进行核试爆。普京在获悉后,当即表示谴责朝鲜核试验,并召集了六国会议中的五国,讨论朝核问题。总的来讲,可以说普京对核扩散问题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俄日领土问题

  2000年1月,普京方才上任俄罗斯总统,便致电日本首相森喜朗,希望双方进行会谈。陷入政治危机的森喜朗当场同意,希望依靠会谈解决两国领土问题,获得政治资本。然而,普京态度坚决,在同年9月访问日本时拒绝了森喜朗执行川奈提案的要求。而普京提出先行缔结中间性条约,亦被森喜朗拒绝。双方经过谈判后,于2001年3月共同宣布通过1956年日苏联合声明。然而,森喜朗内阁当时的支持率已下降到9%,且已有要求其下台的呼声。同年4月,由于依靠俄罗斯反戈一击的希望已破灭,森喜朗下台,小泉纯一郎接任首相。 北方四岛是日俄谈判中的关键点

  2003年,日本因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与中国、北朝鲜、韩国外交均不顺利,小泉纯一郎决定访问俄罗斯寻求支持。在这次访问中,普京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在领土问题上,两国仍未达成一致共识。2004年,在日本自民党情况不利的背景下,小泉决定再提领土问题作为主要问题讨论。同年9月2日,小泉访问北方四岛,遭俄罗斯强烈抗议,两国外交陷入僵局。11月,为打破外交僵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愿遵守日苏联合声明,归还四岛中的齿舞群岛及色丹岛。普京表示赞许,以为访日造势。然而,俄罗斯右翼人士表示反对。萨哈林岛民众甚至组织民兵,阻止日本得到四岛。极端者声称,若俄罗斯要归还领土,将集会要求普京下台。日本对于俄罗斯仅还两岛亦极为不满,指称普京的话全是“苏联时期的陈词滥调”。普京回应说,在日苏联合声明中仅有归还二岛的条款,直到现在俄日领土问题仍未解决。

  利特维年科事件

  2007年7月20日,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宣布将四名俄罗斯外交官驱逐出境,理由是俄罗斯拒绝交出被控谋杀另一名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的前克格勃特工安德烈·卢戈沃伊。尽管俄罗斯宪法规定禁止将俄罗斯公民遣送至其他国家,但英国外交大臣大卫·米利班德说:“为全欧洲通缉令修改宪法并非史无前例,有一些国家已经做过。”这一言论后被俄罗斯媒体指为“英国试图要求俄国修宪”。根据一项民调,62%的俄罗斯人反对修宪。对此,英国驻俄罗斯大使托尼·布兰顿回应说,英国并未强迫俄罗斯修改宪法,而只是为了描述遣送卢格沃伊的可能性。普京随后要求英国官员“修理一下自己的脑子”,又说英国的要求是“殖民时期旧思想的遗毒”。利特维年科的一个朋友曾称,利特维年科死前指责普京操纵谋杀案。俄媒体后指责这一言论不实,而普京则说:“死人说的话不配被评论。”这一事件被视作俄英关系自1996年间谍事件后最大的冲突。普京后又说:“我们会度过这个小危机。俄英关系仍将平稳前进,无论是俄国人还是英国人都希望两国关系尽早正常化。”尽管如此,托尼·布兰顿仍被俄罗斯外交部限期10天做出回应,俄罗斯政府还停止为英国官员颁发签证。俄罗斯也停止了与英国在反恐上的合作。俄罗斯工会主席亚利山大·索金亦称,在俄投资的英商将会面临“税务和条例上的限制,而且他们还会失去政府采购的机会。”有人认为,谋杀案的根源是2003年英国宣布对曾试图推翻普京政权的俄罗斯富豪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提供的政治庇护,而别列佐夫斯基是利特维年科的赞助商。

  编辑本段支持与反对

  所获支持

  一项民调显示,截止到2007年11月,普京的支持率高达84%,在各国***支持率中位列世界第一。他的支持率在1999年8月只有31%,但11月时已达80%,从那以后再没有跌过65%。分析人士认为,普京的高支持率主要来源于他任期内民生的显著提高和俄罗斯重获世界发言权的事实。普京获高支持 2000年,独联体国家***聚集于克里姆林宫

  率的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经历了苏联解体后,对西方国家感到极大的失望,因此他们不再相信亲西方的民主派政治家,而这些人在普京任内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压。在俄国主要电视台内很少能看到普京反对者。然而,在独立媒体中还是会有反对意见和西方媒体的评论,大多数俄罗斯独立媒体在大城市内都有广泛读者。但是在偏僻地区,很多人无法收看独立媒体,因此他们只能看到官方口调。俄罗斯著名评论家格雷布·帕维洛夫斯基说,他的电台不会有批评普京的言论,因为他喜欢普京。 2005年初,一个名为“纳什”(Наши,意为“我们的国家”)的青年组织在普京政府一些官员的促进下于俄罗斯成立,它的自我定位是一个民主反法西斯组织。该组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避免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于俄罗斯重演。该组织领袖瓦西里·雅克门科表示,“(普京政府的)敌人不能发动违宪政变。”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赛吉·马尔科夫说:“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种一切为总统和他的目标献身的意识形态。”对于“纳什”组织,他评论说:“他们希望俄罗斯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大而自由的国家……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让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保存它的政治制度。”

叶利钦退出了苏联***,靠的是他背后有一个支持他的势力,他和普京当选总统时都是无党派,普京任期结束后出任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现在都在统一俄罗斯党

参加总统大选共有四名候选人:******久加诺夫、自由民主党***日里诺夫斯基、由统俄党和统一俄罗斯党等四个党派联合推举的候选人梅德韦杰夫及俄罗斯民主党***波格丹诺夫。

注:俄罗斯的政党制度就十分特殊,从原则上是多党制。像叶利钦和普京都是无党派的,而且没有某个党派来支持。俄罗斯联邦议会,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是俄联邦国家权力机关的独立组成部分,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但没有组成内阁的权力。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有些是有党派的,有些是没党派的。(总统提名的总理要议会通过)

“俄罗斯下届总统竞选活动18日正式启动。”根据俄联邦委员会通过的决议,从本月18日起各党派候选人和自荐候选人开始正式提名程序,并向中央选举委员会提交必要的文件。目前已有23人表达了参选的意愿,其中包括现任总统普京。俄专家称,在俄大选中,目前没有一位候选人能够与普京总统进行竞争。但俄罗斯担心美国将干涉此次大选,因此,将拒绝邀请美国外交人员作为大选观察员。

俄罗斯18日报道称,俄联邦委员会15日通过了关于举行俄罗斯总统选举的决议,投票日为2018年3月18日,这个日子恰逢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4周年。竞选活动启动离正式投票日还有3个月,在此期间,各位候选人可以进行各种竞选宣传活动。俄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帕姆菲洛娃宣布,从18日起将开始向该委员会划拨用于组织和实施总统选举的预算经费,筹备和实施明年总统竞选活动计划开支为14807亿卢布(1卢布为01128元人民币)。目前已有23人表达了参选的意愿,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所有人都会在中央选举委员会成功注册。这将取决于他们的竞选纲领是否引起选民的关注,及是否能征集到30万选民的签名支持。

报道称,俄总统普京本月6日宣布参加2018年总统选举。14日,他在年度大型记者会上表示,将以自荐候选人身份参加选举,并称已经有了竞选纲领,将侧重于基础设施发展、卫生医疗、教育和提高国民收入。

除了普京外,俄自由民主党***日里诺夫斯基和俄“亚博卢”党创始人之一亚夫林斯基也表示参选。俄共主席久加诺夫称,自己作为该党主席,已被推举参选,将在近日举行的党代会作出最终决定。俄成长党也决定推举该党主席季托夫参选。俄电视节目女主持人索布恰克也宣布参选。另外,俄反对派博主纳瓦利内多次表示准备参选,并公布了自己竞选计划。但中央选举委员会称,由于其有犯罪记录,在2028年前他无权参加总统竞选。

根据全俄社会舆论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在俄罗斯公民最信任的国内政治家排名中,有53%的人对普京表示信任,日里诺夫斯基为112%,久加诺夫为63%,纳瓦利内为12%,而索布恰克只有02%。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俄罗斯24”电视台直播中曾表示,尽管够参加竞选资格的人不少,但克里姆林宫尚未看到在即将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普京总统有任何竞争对手。俄公民社会发展基金会会长柯西金也称,在此次总统大选中,没有人能够与总统普京进行竞争。此次将是俄罗斯人的一次全民公决,以表明他们对在俄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普京总统个人的信任。

在美俄关系恶化的背景下,俄罗斯担心美国将干涉俄总统大选。俄罗斯《生意人报》16日报道称,15日,在俄联邦委员会通过总统大选日期会议上,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的选举经常遭到外部干涉,其中包括美国的干涉。美国外交官甚至参加俄反对派举行的集会,但俄罗斯的选举结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由某些外国伙伴来决定的,而是由俄罗斯人民决定的。

对于俄外长的这一言论,美国驻俄大使馆新闻处负责人玛利亚·奥尔森随后表示,莫斯科指责美国干涉俄罗斯选举是完全错误的,这对恢复两国关系的努力不利。“这是一个危险的行为,破坏了我们两国总统支持建立更加稳定的双边关系工作。”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在会上也称,在俄总统大选期间,俄将不允许美国外交人员作为观察员前往各投票点,因为在美大选期间,美方也曾拒绝接受俄外交代表作为观察员,但美方外交人员可以加入国际观察组织监督俄大选。

俄议员扎巴罗夫称,美国一直试图分裂俄罗斯社会,期望通过制裁让俄罗斯公民改变对普京总统的支持。美国人只是不明白一点:每当外界试图对俄施压时,俄罗斯人反而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国家***周围。普京总统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他会在大选中赢得绝对的胜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818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