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京举行记者会事件的介绍

关于普京举行记者会事件的介绍,第1张

  2016年1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2016年大型年度新闻发布会在莫斯科举行。面对1400多名记者,普京在近4个小时的记者会上,回答了48名记者提出的67个问题。

  俄罗斯国防和军事发展、自己是否参选2018总统选举、俄大使遇刺后的俄土关系、特朗普当选后的俄美关系走向……记者会上,普京不避敏感问题,犀利回应,在年末再度给国际媒体送上一份“新闻大餐”。

回应俄大使遇刺:调查所有细节查出所有凶手

  此前,俄罗斯专家们认为,本次普京记者会的主要议题将是内部议事日程,包括社会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生活。不过,本次记者会前夕,俄驻土耳其大使被刺身亡事件,震动世界舆论。这次普京的记者会上,俄土关系等俄罗斯的外交话题频频被记者问及。

  对于驻土耳其大使遭刺杀,普京在记者会上表示,俄罗斯将密切关注俄驻土耳其大使卡尔洛夫遇刺案调查期间查明的所有细节。

  “我们将进一步调查事件发生的所有细节,并查出所有凶手”。普京指出,他本人密切关注所有大案和要案,包括政治家涅姆佐夫遇害案。

  对于这一事件是否会再度破坏刚刚修复不久的俄土关系,普京明确表示“不会”,他说,因为俄罗斯明白俄土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将尽一切努力发展两国关系。

谈俄美关系走向:愿与特朗普建立建设性关系

  每年的俄总统记者会,俄美关系都是几乎是俄总统的必答题。下个月,被舆论视为有可能改善俄美关系的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即将正式就职,未来俄美关系能否会破冰前进,这一问题备受国际关注。

  在应记者请求评论特朗普时,普京表示,此前没人看好特朗普能当总统,“除了我们”。

  “我希望我们能够与美国当选总统,以及民主党未来的领袖建立事务性的和建设性的关系,以便俄美两国和两国人民都能获益。”普京表示。

  普京指出,在俄美两国人民相互有好感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坚固的国家关系。他说:“美国共和党人对俄罗斯总统有好感,我觉得,这是我们世界关系构造和价值观看法相吻合,这是构建良好关系的好前提。”

  普京回忆,特朗普之前曾表示,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已经触底,不会变得更糟了,而他对此表示赞同。

  普京表示,如果特朗普请他访美,他当然会应邀前往,他还表示,在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第一次会面中,计划将讨论俄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

谈与西方关系:对俄制裁情况下很难谈及打击恐怖主义

  记者会上,普京也针对当前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在谈到欧洲时,普京称,我们需要强大的伙伴,欧洲人需要自己解决诸如移民危机等问题。

  普京说,俄罗斯会寻求发展和欧洲的关系。如果俄罗斯和欧盟无法达成总体共识,那么我们将与欧盟一些国家发展关系。

  反恐方面,普京呼吁国际联合起来打击恐怖主义。他指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自己放弃合作,这种情况下,很难谈及有效打击恐怖主义,他本人对欧洲“不进行打击”表示遗憾。

  有记者问普京如何看待2017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普京表示,俄罗斯不是关系恶化的倡议方,莫斯科没有推出任何制裁,只是对针对俄罗斯经济的制裁做出反应。如果欧盟取消制裁,俄罗斯愿意取消反制裁措施。

谈中俄关系:珍惜并希望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

  除了俄美关系,记者会上,普京还重点谈到了中俄关系,并称中国在经济层面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珍惜俄中关系并希望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

  “我们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就很多问题持有相同的立场。当然,我深信,现在和将来这都是一切国际事务的稳定因素。我们珍惜与中国建立的关系,我们希望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普京说。

  普京指出:“众所周知,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我们已经习惯使用战略协作伙伴这一词组,但俄中两国近年来建立的协作关系,超过一般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范畴”。

  此外,他还对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储备货币篮子向中国表示祝贺。

谈俄国防发展:俄军实力超过任何潜在侵略国

  俄罗斯的国防和军事问题,一直是吸引国际媒体的焦点话题之一,在谈及俄罗斯的国防问题时,普京在这次年度记者会上表示,俄正在全面落实国防领域计划。

  普京称,“我们已经采取了必要措施,以便走上现代化的道路,2021年前我们的新式武器比例应达到70%,现在有的方面快到50%了,有些领域快到60%,核力量方面已经达到90%。

  普京还表示,俄方并不否认美国军强大,但他认为俄军实力要超过任何潜在侵略国。

谈2018年总统选举:将审视国内外局势再决定是否参选

  在此次记者之前,俄罗斯政治学家们认为,发布会上可能会提出普京参加2018年总统选举的问题。

  如专家所料,记者会上,当《华尔街日报》首席记者问到2017年是否可能提前举行总统选举时,普京问:“哪个国家”记者解释说问的是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回答说:“可能,但不合宜。”

  普京称,关于是否参加下届总统选举,他将会审视国内和世界局势,在此基础上做出决定。

  “我的回答是标准答案。时机成熟的时候,我将看一下国内和国外的情况,基于我们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我们能够和应当采取的措施,将决定是否参加未来的总统选举。”普京说。

语气冷冷地说,让这个记者闭嘴吧。

美国的记者总是在国际上肆意妄为,曾经制造过很多令人愤怒的事件。那些比较弱小的国家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经常被美国的记者奚落甚至是刁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美国记者越来越嚣张。有一次,美国采访普京时嘲讽中国,直接被普京霸气回怼!

普京是俄罗斯的***,他在俄罗斯境内完全是说一不二。有不少人认为,在俄罗斯境内,没有人可以挑衅普京,只能服从他的指挥和管理。被称为铁腕总统。因此可见普京在国际上的霸气地位。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普京的时候,频繁地打断了普京的几次讲话。最后,普京生气了,他板着一张脸,冷冷地对这个记者说,你赶紧闭嘴吧。

美国记者的嘲讽根本没有任何依据,只是在随意地说一些俄罗斯友好国家的坏话,试图给普京找麻烦。普京特别重视俄罗斯与友好国家的的合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非常重视与其它国家的合作。他愤怒地指责美国记者后,直接让对方哑口无言,不敢再继续说话。普京这一正确举动可见他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展现了大国风范。展现了大国***的风度。

这个美国记者的表现,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前倨后恭,不仅丢了自己的脸面,而且还引起了很多美国百姓的不满。美国有不少人反映说,他们不需要这种记者代表他们在国际上活跃。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希望国家的有关部门能够出手,将这个美国记者的身份直接取消,让他没有办法在这个圈子里继续工作。

由此可看,在国际舞台,没有实力,就不要乱说话。这样势必会增加人们的反感。

我们不可否认普京在政治上有非常大的成就,普京个人的魅力也是十分足,但这并不能说明普京在一个家庭里就能够充当好一个好丈夫、好爸爸的角色。一个家庭里并不是看你在外有多大成就就能证明你在这家庭里也付出绝大部分。夫妻感情更是如此,女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男人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更需要他能够对家庭、对孩子、对自己多上点心,不然这就跟守活寡没什么区别。普京夫人会选择离婚,就我个人看来有以下几点原因吧。

一、长时间的聚少离多导致夫妻感情有了矛盾。

一段感情里最重要的是彼此的陪伴,如果连基本的陪伴都做不到,更别说夫妻感情能有多和睦了。一旦有了这个隔阂,除非真的有一方愿意迁就另一方,否则这问题根本无解。普京作为国家主要***,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而普京夫人也是一个事业女强人,两者都无法迁就。

二、选择离婚也许是保护妻儿的另一种方法。

我们不要看普京作为国家***好像有很大权力一样,但其实他也是有很多麻烦事。最麻烦的一件事就是要时刻担心自己的安危,免不了会遭到来自敌方的各种暗算,更有可能会涉及到妻儿子女。离婚了对于她们来说,也算是一种保障。

三、夫妻感情出现了问题。

这也是很多夫妻会遇到的问题,普京人格魅力多强啊,身份地位多高啊,肯定有无数美女贴上来献身。普京夫人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并没有多大度能看着自己的丈夫跟别的女人恩恩爱爱的。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他们彼此心照不宣的一个大问题。

不管怎么说,他们会选择离婚,肯定是因为离婚了会比在一起更要好。

  2007年6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德国出席8国集团首脑会议期间出人意料地提出,建议美国把计划部署在东欧的反导系统转移到阿塞拜疆,由俄美共同使用这里的雷达站。并承诺如果美国表示同意,俄将不会将导弹瞄准欧洲。这一建议给自2006年夏季以来美俄僵持的东欧反导问题带来了新的变数,世界舆论为之大哗。那么,普京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是俄罗斯面对美在东欧计划部署反导系统剑指偏锋还是真实的谎言?

普京所指的雷达站地处阿塞拜疆加巴拉,在苏联时代是战略反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雷达站始建于1978年,1988年正式投入使用。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的预警雷达散布在了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拉脱维亚等加盟共和国领土上。

根据阿塞拜疆总统1991年12月16日的总统令(1992年4月8日批准),阿宣布包括该雷达站在内的所有军事设施和装备都归阿塞拜疆所有。但俄罗斯军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仍在使用这些雷达站,虽然通过1997年的《反导条约》(ABM)谅解备忘录解决了设在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的雷达站的使用问题,但设在阿塞拜疆、拉脱维亚的雷达站则需经所在国政府同意方可继续使用。

1992年5月,阿塞拜疆建立了一个专家组研究雷达站对环境的影响。1997年双方就该雷达站问题进行谈判,阿塞拜疆要求俄罗斯支付使用费用,并威胁取消雷达站。2002年1月25日,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规定雷达站归阿塞拜疆所有,但租给俄罗斯使用,每年租金700万美元,租期10年。协议还规定该雷达站仅作为情报分析中心使用。并与阿塞拜疆共享部分信息。

加巴拉雷达站位于阿塞拜疆耶夫拉赫市东北约60千米处,占地210公顷。该站装备“达里娅尔”雷达1部,西方称为“伯朝拉”雷达。该雷达为相控阵雷达,最远探测距离可达5 500千米,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工作,能同时处理50个高轨道目标,跟踪20个复杂目标。它主要用于探测包括伊朗、伊拉克在内的印度洋方向的导弹发射。该雷达主要将信号发送到莫斯科附近的科瓦德拉特和什沃波特的信息处理中心,对来袭导弹的最长预警时间可达10~25分钟。雷达站现有士兵900名,专家200多名,隶属俄航天兵。

加巴拉雷达站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海外基地之一,在俄罗斯战略防御系统和海外军事存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俄反导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战略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卫星、超视距警戒雷达和远程预警雷达组成。其中远程预警雷达主要对再入大气层的导弹实施探测,提供弹道导弹飞行的精确参数。目前俄罗斯的远程预警雷达由9座大型相控阵雷达站组成,其中6座位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2座位于俄亚洲部分。加巴拉雷达站位于俄罗斯翼侧,不但紧邻欧洲。而且对伊拉克、伊朗和印度洋方向,甚至非洲地区的导弹发射均有预警作用。

二是俄在周边军事存在的具体体现。目前美国在海外有超过800个军事基地,俄罗斯只有25个。加巴拉雷达站是俄罗斯在其周边为数不多的几个军事基地之一,而且该雷达站负责的探测方向是其它雷达站目前无法替代的。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维持该雷达站的存在不但花费巨资,而且作出了巨大的外交努力,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对中、南亚的导弹预警的同时,保持在该方向的军事存在,以对抗北约对该地区的势力蚕食。

三是美俄战略角逐的突出着力点。阿塞拜疆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在苏联解体后总体上保持了与俄罗斯的良好外交关系,但随着北约东扩,和美军进入中亚,这一地区已经成为美国觊觎的对象。该地区对于俄罗斯而言,不但是其对中亚及中东不稳定局势的缓冲地带,而且是其能源输出的重要屏障。因此,进入新世纪后,阿塞拜疆已经成为美俄势力的交叉点,而作为军事存在象征的加巴拉雷达站首当其冲成为美国和俄罗斯战略角逐的新的着力点。

正因为加巴拉雷达站战略地位突出,它也就成了俄罗斯、美国和阿塞拜疆争夺的目标。

1999年9月,美国为了让俄罗斯同意其发展反导系统,克林顿政府承诺帮助俄罗斯维持加巴拉雷达站的使用,并与俄罗斯联合使用该雷达站,但俄罗斯并未理睬。此后,美国利用阿塞拜疆政府对俄罗斯的不满,与阿塞拜疆共同计划在附近部署2个同类雷达站,以干扰该雷达站的工作。俄罗斯就此向阿塞拜疆施加了压力,并最终达成了租借协议。

2007年2月,阿塞拜疆部分议员在美国鼓动下,以雷达站会带来环境污染为由,提出修订俄使用阿塞拜疆雷达站的协议。但普京2007年6月7日却建议美国把计划部署在东欧的反导系统转移到阿塞拜疆,由俄美共同使用这里的加巴拉雷达站。阿塞拜疆政府也表示同意这一建议的意向。至此,俄罗斯与阿塞拜疆加巴拉雷达站的问题演变成了美国、俄罗斯和阿塞拜疆政府之间的政治分歧。

普京在俄阿雷达站租借问题和美俄东欧反导对峙的关键时刻,“惹火烧身”地提出与美合用阿雷达站的建议,这既是俄对抗美国反导部署计划的主动出击,也是面对周边形势恶化的无奈之举。

首先,变被动为主动,化解美东欧反导计划的咄咄攻势。近半年来,俄罗斯针对美国在东欧的反导部署计划,采取了发展新型战略武器、威胁退出多项军控条约的对策,但却招来了外界对俄罗斯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的种种指责。例如,美国国务卿赖斯在2007年5月31日就指责俄罗斯的行为是冷战时代的“导弹外交”,“俄罗斯的思维和行动就像生活在一个零和时代”。针对6月初俄罗斯为报复美国反导系统而准备把导弹重新瞄准欧洲的警告,北约方面说普京的讲话“无助于解决问题”,也“令人不快”。而普京的这个建议无疑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赢得了舆论,把可能挑起军备竞赛的责任推给了美国。

其次,提出第三条路,激化美与东欧在部署计划上的分歧。在普京提出新建议之时,正是美国东欧反导部署计划在波兰和捷克引发争议的关键时刻。2007年6月1日,波兰国防部长什奇格沃表示,如果美国方面的条件难以接受,波兰将拒绝在本国境内建立美国导弹防御基地。他指出,有关无论谈判结果如何导弹防御基地都将建在波兰的观点是不对的。波兰《共和国报》也透露,由于美方要求波兰承担反导基地建设及使用的部分费用,波方对美国的反导建设提议感到十分失望。而在另一个部署地捷克的民调也显示,超过七成的捷克人民都反对。在这种形势下,普京的提议无疑给美国和这两个东欧国家提出了部署与否的第三条道路,使反对派的理由更加充分,势必激化美与东欧在部署计划上的分歧。

第三、对美将计就计,遏制其对俄周边的进一步蚕食。由于美国突出强调东欧反导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伊朗的远程导弹对欧洲的威胁,而且一再试探将势力范围扩大到阿塞拜疆。普京的提议正顺应了这些要求。一方面在阿塞拜疆部署雷达比东欧部署计划更合理。实际上,早在2003年,美国物理协会在对俄罗斯和中东导弹威胁的海外防御系统部署的研究中就认为,在里海或阿塞拜疆部署拦截发射平台是可行的。2006年5月,美国在考察后提出,在欧洲建立新导弹防御基地所考虑的国家包括波兰、捷克、匈牙利、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甚至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等俄罗斯周边国家。另一方面,美国在阿塞拜疆雷达站问题上一再施加影响,使俄罗斯感到了政治上的被动。如果普京的提议变成现实,俄罗斯不但能保住在阿塞拜疆的雷达站,而且美国还必须分担该雷达站的费用,同时部分丧失在东欧部署雷达的理由,而美国也只能通过俄罗斯操作这些雷达,俄罗斯并不会失去在这里的军事存在,从而遏制了美国对俄周边势力范围的进一步蚕食。

最后,转移舆论视线,试探美东欧反导部署计划的真实意图。近来,俄罗斯试射导弹、退出《欧洲常规力量条约》等一系列举措,使国际舆论均集中到了俄罗斯身上,而美国反而以不变应万变,泰然处之,这使外界无法对美国的真实意图作出判断。普京的提议却将美国推到了前台。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就表示,如果美不采纳俄方的建议,执意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就意味着这个系统是针对俄罗斯的。这将使布什利用两国首脑会晤的机会“强化立场”的算盘落空,不仅将美方真正企图公之于众,也使俄方在舆论上处于主动。

普京的提议是俄罗斯对美国东欧反导部署计划的最新表态。那么,这个建议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谎言呢

2007年6月9日的《华盛顿邮报》在《丑恶的、未完结的冷战事业》的社论中说,很难搞清普京的建议是认真的呢,还是意在阻止反导部署。作为对普京的回应,美国防部长盖茨终于在2007年6月15日声明:“虽然美国愿意与俄罗斯合作,但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并不会改变。”但最终没有对反导系统是否转移到阿塞拜疆作出明确表态。

无论普京的建议是真是假,都不可能通过美俄在加巴拉的合作检验了。也许普京正是预测到了美国的这一态度,才提出了不会有任何结果的真实的谎言。

编辑/李海峰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分裂为15个国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要遗产,但一大堆外债和没有活力的企业让当时的***叶利钦十分焦虑,他认为,这次的改革必须深刻,不能再做小脚老太太,应该大刀阔斧进行变革。这时,盖达尔投其所好,炮制出了 “休克疗法” 模式的经济改革,但结果却让俄罗斯经济越发糟糕几近崩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然而,在俄罗斯私有化的过程中,却有人 通过包括非法在内的各种手段聚敛亿万钱财实现一夜暴富的美梦 。1996年3月的某一天,叶利钦突然秘密召见了7个金融寡头,并与他们达成一项协议: 银行家提供财政支持,确保叶利钦连任,而叶利钦则承诺将维护寡头的经济权益 。自此, “七大寡头” 这个新名词正式诞生。

之后,在支持叶利钦成功获得总统选举后,七大寡头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当时俄罗斯国内的整个经济命脉如石油、天然气等都由他们掌控,在国民经济领域,七大寡头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可以说是君主般的存在。

叶利钦承诺的好处让七大寡头更深刻地认识到: 只有一种办法能让财富永不枯竭,即捆绑政治 。不过,这也需要满足两个特点: 被捆绑的政治要足够可控且长久

叶利钦足够“听话”,容易妥协,原本是七大寡头最看好的人物,但他却在执政8年后选择主动退位,并将普京推上总统的位子。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政治选择:退位并亲手将普京送上俄罗斯的政坛中心,之后,叶利钦便向普京移交了总统管理权和代表国家最高机密的战略核力量的“核钥匙”,并交代普京: 照顾好我们的俄罗斯

从叶利钦手中接过的俄罗斯,用千疮百孔来形容丝毫不为过,这对刚刚上台根基还不稳的普京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首先,糟糕的经济形势让俄罗斯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其次,俄罗斯深陷车臣战争的泥潭,最后,国民经济由七大寡头把持,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迟迟难有成效。

针对这三大考验,普京先是出兵干净利落地解决了车臣战争。

第一次车臣战争发生在苏联解体前后,当时的俄联邦一再坚持对车臣的主权,但却屡屡在具体行动上示弱,最终,让车臣获得了实际意义上的独立国家性质。

1992年,俄罗斯政局逐渐稳定,经济恢复成为主要问题,石油出口在这时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车臣特殊的地理位置终于让俄罗斯开始重视起来,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预,车臣境内的非法武装活动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支持。处于国内外发展的考量,1994年12月,俄罗斯军队兵分三路出兵车臣,当时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下海口,称 “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拿下格罗兹尼(车臣的首府)。” 但现实却狠狠让他打脸,空袭行动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大量基础设施被毁坏殆尽,国内反战的声音越发高涨,最终,俄军以严重的伤亡为代价,在苦战一年后无功而返。此后 车臣虽然名义上没有脱离俄联邦,但它享有非正式的独立。

1999年,车臣武装分子不断挑衅俄罗斯底线,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而俄军也一直疲于应对,深陷在和车臣的武装冲突中。普京上台后,当机立断决定彻底解决和车臣的武装冲突,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

在这场战役中,俄军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经验教训,采用多种战术配合作战,并利用自己的空中优势对敌方的重要军事设施实施远程精准打击,不断歼灭敌军,让车臣难以招架。2001年1月22日,俄军全面从车臣撤军,并派遣由6000到7000人左右的部队长期驻守在此。

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一扫第一次车臣战争失败的阴霾,解决了俄罗斯长期流血的伤口,也成为 普京的立威之战 ,并为他赢得了大量支持。在这场战役中,普京充分对外展示了自己 果断、狠辣的硬汉形象 ,这也和他日后在国内经济改革中的强硬作风如出一辙。

在解决掉困扰俄罗斯多年的伤口后,普京开始把精力集中到国内的经济改革上。这场“经济战争”丝毫不比刚刚结束的第二次车臣战争的压力小,甚至可以说更胜一筹。

当年,七大寡头掌控俄罗斯经济命脉,别列佐夫斯基甚至曾嚣张放话 “只要我愿意,我能让一只猴子当总统” ,当然,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正因为有七大寡头的支持,叶利钦才能在1996年的选举中成功连任。据说,当年叶利钦推普京上台,还曾经过了别列佐夫斯基的同意,换句话说,在别列佐夫斯基看来,普京和叶利钦一样,很容易被掌控,要么是当初的普京太低调,隐忍伪装自己,要么就是别列佐夫斯基看走了眼,错把老虎当成了绵羊。

为帮助俄罗斯发展经济,普京曾警告七大寡头: 不要干政,老老实实赚钱 。换言之,只要七大寡头不再企图掌控政坛,普京便会既往不咎,否则,他们将为此付出代价。

但是,普京的警告并没有引起这些寡头的重视,他们继续为非作歹。别列佐夫斯基甚至公开表达了自己要介入政治的态度:

原本,政商勾结算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一个公开的秘密,但即便是美欧等西方国家,也不曾有人这样公开表态,但在俄罗斯,寡头们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表示要利用政治守住自己的权益,足以看到当时俄罗斯的寡头们已经嚣张到了何种地步。

最终,在普京的强势出击下,这些寡头或流亡国外,或被关进监狱,就这样,当初嚣张至极的“七大寡头”成为了俄罗斯的 历史 。

作为掌控俄罗斯经济命脉,还控制国内大部分新闻媒体的舆论口径的寡头,为何在面对普京的铁拳重击时,却一个个毫无招架之力,最终只能走向覆灭?

首先,这跟普京个人的政治魄力和人格魅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位期间,普京赢得了大量俄罗斯民众的支持,而且,他也没有把柄被七大寡头把控,因此,寡头们对普京的政治手段无可奈何。

其次,普京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统,是 国家机器最权威的总指挥 ,是三军总司令,手中握有俄罗斯的国家资源,涉及军队、行政等,不同于西方欧美国家总统的权限,尽管七大寡头在国家层面掌控了全国经济命脉和舆论话语权,但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最后,七大寡头是抓住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漏洞一夜之间暴富的,没有稳固的根基, 远没有控制整个美国华尔街和庞大军工集团的寡头那样的老道和成熟 ,更没有政治远见,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也没有应对能力,且他们各行其是,独立作战,没有成系统的举措,因此,普京主动出击,逐个击破。

在俄罗斯七大寡头中,他曾放下一句狂妄至极的话: 俄罗斯的未来,我说了算 。连普京都不敢说的话,他究竟有何底气说出这番话呢?

他是前俄罗斯首富,个人财富多到数不清,几乎垄断了整个俄罗斯的石油产业,他光明正大窃取国家资源,随意调控价格,借此威胁政府和百姓,即使在面对普京时,他也照样嚣张,曾当众让普京难堪。他就是 七大寡头之首——霍多尔科夫斯基

1963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犹太人,在一家高压机器工具车间当工程师,从小,霍多尔科夫斯基就想成为苏联企业中的CEO。长大后,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当起了乖孩子,一心顺应 社会 规则,在出色完成学业后,霍多尔科夫斯基请求将自己分配至一家重点军工企业中,但这遭到了有关部门的拒绝,尽管没有人向他解释过原因,但他始终认为,是因为自己的犹太人血统。

遭到拒绝的他只好选择另谋出路,作为共青团的宠儿,他获得了一个开办“青年咖啡馆”的机会,但是,最终结果并不太顺利,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自己的回忆中,曾将这段经历称为是 “不令人愉快的”

接连两份工作全都以失败告终,这让霍多尔科夫斯基十分受挫,此前的乖孩子形象逐渐在他身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择手段谋取利益。在自己积累的共青团关系网的保护下,他创办了一家“青年科学技术创新中心”,表面上是让青年科学家通过解决工厂难题赚钱,但实际上,背后却是 将非现金信用兑换成现金 。在这一过程中,霍多尔科夫斯基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给参与者和自己的保护伞——共青团,就这样,霍多尔科夫斯基不仅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还赢得了参与者们的感激。此外,他还找到掌握有大量外汇的公司,将非现金信用兑换成外汇,此时的他才二十五岁不到。

之后,尝到甜头的他野心更加膨胀,将目标瞄准了自己梦寐已久的银行。1998年,霍多尔科夫斯基正式注册了一家名为 梅纳特帕 的银行,整个过程没有遭到过任何国家机关方面的障碍,这是他的人际关系带来的优势。之后,电视上便出现了关于梅纳特帕银行的广告:

之后,在政治权利的帮助下,梅纳特帕银行成为政府贷给企业的中介商业银行,霍多尔科夫斯基获利颇丰。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叶利钦在国内实施“休克疗法”,利用政策和改革漏洞,霍多尔科夫斯基又迅速收敛了大量财富:

1995年,在对尤科斯的拍卖中,霍多尔科夫斯基最终 “用尤科斯的钱拍走了尤科斯” ,成功拍得尤科斯后,霍多尔科夫斯基成功把控了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并成为了真正的寡头。

拥有了巨额财富的霍多尔科夫斯基仍然不满足于现状,他开始将自己的触角伸向政坛:

就连叶利钦的连任和普京上台也都是寡头们操作的结果。比起别列佐夫斯基高调的“克里姆林宫教父”角色来说,霍多尔科夫斯基则显得更加低调。因此,在普京发起对寡头的“战争”的同时,霍多尔科夫斯基开始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对因梅纳特帕银行破产导致利益受损的储户们给予补偿,同时,对尤科斯的运营进行大胆改革,大量启用外籍高管。

2003年开始,霍多尔科夫斯基对政坛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加之当时拥有的财富足够为自己的竞选活动提供支持,因此,他开始公开挑战普京的地位。对于国内寡头们的嚣张行为,普京再次亮明自己的强硬态度: 要么死,要么滚

2003年2月19日,普京同俄罗斯的一些有影响力的商人们一起开会,讨论关于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这次会议以电视直播的形式面向全国人民。起初,会议进行十分顺利,一些原定的议题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讨论中,但没想到的是,会议进行到一半时,霍多尔科夫斯基突然拿出事先精心准备好的PPT文件,PPT中直白指出了对普京政府现存问题的不满,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这份文件言辞之犀利,瞬间让会议现场的气氛冻结了起来。

很显然,普京对此也是没有料到的,不过,见惯大风大浪的他冷笑一声,随即正面回应了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挑衅: “像尤科斯这样的公司,拥有惊人的石油存储量。问题是,这些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你不要忘记你逃税的问题!”

普京这句话,直接把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经济问题摊到了桌面上,让原本想挑衅普京的他最终却只能尴尬地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个问题。

2003年10月25日凌晨,就在霍多尔科夫斯基公开叫板普京的8个多月时间后,他就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人逮捕了,俄罗斯总检察院指控他犯有7项罪行:

此后,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关押在临近芬兰边界的一所监狱里,这里是臭名昭著的巴特罗斯卡亚-蒂什纳监狱,后转到特4号牢房,而尤科斯公司最终也被一家不知名公司贝加尔湖金融集团拍得,曾盛极一时的尤科斯就这样日薄西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狱中,霍多尔科夫斯基也曾向身边人表示:

2005年5月16日,霍多尔科夫斯基四项罪名成立,就在外界一致认为他会把牢底坐穿时,2013年12月30日, 普京正式签署大赦令,释放霍多尔科夫斯基 ,出狱后,霍多尔科夫斯基移居瑞士,2014年,他发起“开放俄罗斯”运动,支持俄罗斯融入欧洲。

十年牢狱生活中,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床头、工作台等处处装有监控摄像头,与律师会面时也时时被监视着。当初,如果他能把普京的警告当回事,或许人生会没有这十年的牢狱之灾吧。

普京通过逮捕霍多尔科夫斯基向外传达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 不干涉政治,就能好好赚钱 。这一做法也彻底改变了寡头对待政治的态度,尽管现在俄罗斯有新的寡头冒出来,但与七大寡头时期不同的是, 他们的权力和财富都是脆弱的。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苏联列宁格勒(现俄罗斯圣彼得堡)人,前任俄罗斯总统。普京2000年至2008年任总统期间,使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有相当的提升,但他在民主方面遭到很多争议,可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铁腕总统”。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2007年普京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普京在当选总统前曾经短暂担任过俄罗斯总理(1999年—2000年),2008年普京卸任总统后马上被继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名,第二度出任总理。

  中文名: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外文名: 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

  别名: 瓦洛佳

  国籍: 俄罗斯

  民族: 俄罗斯族

  出生地: 苏联列宁格勒市

  出生日期: 1952年10月7日

  职业: 前俄罗斯总统,现任俄罗斯总理

  毕业院校: 列宁格勒大学

  信仰: 东正教

  代表作品: 《论国际法中的最惠国原则》(毕业论文)

  政党: 统一俄罗斯党

  早年生涯

  1952年10月7日,普京出生于列宁格勒(现名圣彼得堡)。他的传记《第一人称》(俄文:От Первого Лица,英文版名为From the first person,在普京的竞选团队支持下于2000年出版)描述了他卑微的出身。根据这本传记,普京早年生活在社团公寓中,不断学习以期拥有像苏联**中的官员们一样的智慧。

  普京的母亲玛丽亚·伊凡诺夫娜·普京娜是一名工厂女工,而他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则在苏联海军服役。20世纪30年代,普京的父亲在一支潜艇部队中服役,其后他在二战中担任苏联内务部的爆破手。普京的两个哥哥均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其中一个早夭,另一个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死于白喉。他的祖父斯皮里东·普京曾为列宁和斯大林担任私人厨师。

  普京小时候很顽皮,六年级才当上少先队员。1975年,普京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国际法学系,拥有经济学副博士学位,随后他加入了克格勃,并在列宁格勒区工作。这段时间他熟悉了其后担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的谢尔盖·伊万诺夫。他在大学时期加入了苏联***,且至今没有正式宣布过退党。1976年,普京完成了克格勃的训练,两年后他进入了列宁格勒情报机关机要部门。他在此部门工作到1983年,随后在莫斯科的克格勃学校学习一年。1985-1990年,克格勃将普京派遣到东德,普京在当地得到一个次要工作。不过资料显示,所谓的次要工作其实是间谍任务,普京于东德收集当时西德的经济谍报。两德统一后,普京被召回列宁格勒,此后,普京又在列宁格勒大学国际事务系得到一个职位。1991年8月20日,他在克格勃策划推翻苏联主席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期间辞去他在情报机构的职位。

  出任总理

  1999年8月9日,普京被委任为三位俄罗斯总理候补之一。在此之后,前一届总理领导的政府倒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指定普京出任总理。叶利钦同时宣布,他希望普京能够继承他的衣钵。普京也宣布,他接受叶利钦的委任。8月16日,国家杜马以233票通过普京出任总理(84票反对,17票弃权)。由于他之前的四任总理在任时间均不长,公众并不对当时默默无闻的普京有所期待。普京的主要对手尤里·米哈伊洛维奇·卢日科夫等人当时已经开始了竞选活动,且致力打击普京,避免他成为叶利钦的继承人。然而,普京坚持法律与秩序的公众形象以及他对车臣事件的坚决态度最终使他成为了很受欢迎的总统候选人。一名普京的支持者

  普京对车臣事件自始至终都持强硬态度。1999年,车臣分离主义分子入侵邻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普京马上下令还击。1999年12月31日,普京访问了车臣的俄罗斯官兵,这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公众的形象。近年来,普京已刻意淡化了车臣事件的重要性。2003年,车臣新宪法规定车臣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此事方才缓和。后来,车臣建立了选举制度与地方政府,车臣事件几乎已经顺利解决。

  当时,普京并没有与任何党派建立正式关系,但他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在1999年国家杜马大选中赢得了2332%的票数,在所有党派中位列第二名。至此,普京已成为2000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中胜算最高的候选人。

  成为总统

  1999年,普京被叶利钦总统委任为俄罗斯总理。同年12月31日晚,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普京根据俄罗斯宪法规定出任代总统。因为此事,原定于2000年6月举行的俄罗斯总统大选提前到3月26日。大选的提前使反对党派无法充分做好准备,而普京实际掌权也削弱了反对党派的力量,因此在随后的大选上,普京获胜并出任总统。不过根据叶利钦女儿塔季扬娜事后的说法,普京当时并不希望即时继任总统,而是叶利钦能继续总统一职直至任期完结。普京的形象遍及俄罗斯街巷

  2000年10月,普京通过了俄罗斯国歌修改法案,将国歌曲调修改为1991年前苏联国歌的曲调,但配上了不同的歌词。

  2001年2月12日,普京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国家保护前总统与他们的家庭。这主要是因为1999年前总统叶利钦与家人被怀疑参与洗钱等贪污行为。

  2004年3月14日,普京成功连任总统,并得到71%的绝对多数票。在他的第二届总统任期中,西方人士广泛抨击他对新闻自由的打压。与此同时,2005年一项调查显示,82%的俄罗斯人同意新闻审查。对这一调查,社会学家们认为俄罗斯人所同意的是对伦理方面有争议的内容进行限制,而非对政治内容的限制。

  2004年9月13日,在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普京建议成立一个公开立法机构,且用这一形式取代了原本俄罗斯直接指定地方官员的制度。普京亦加大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尤其是加重了对政府官员包庇恐怖分子的惩罚。普京说,俄罗斯有权力“从恐怖分子的藏身所中逮捕并消灭他们,且若有必要,可以在国外逮捕。”

  主要由普京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在普京任期内亦多次表达对普京及其思想的认同。2006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纲领我们选择的俄罗斯,归纳并声明了普京思想为该党的指导思想。这一声明中的主要战略均与普京的政策一致,且与普京的“国情咨文”内容基本思想相同。

  由于目前俄罗斯宪法对总统任期的限制,普京无法继续参与2008年的总统大选。2007年,普京在接受八国集团记者采访时认为,“5到7年的总统任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暗示他可能通过修改宪法延长总统任期。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一直反对普京修宪,在2007年国家杜马选举上大胜的统一俄罗斯党主席也发表意见说,普京不会修改宪法。

  然而,宪法并没有限制一人当选总统的次数,因此普京可能会在2012年继续角逐总统位置。普京亦可在大选前宣布辞职,然后参与竞选。一些媒体还认为,普京可能选择指定接班人后离开,并在幕后操纵俄罗斯政治局势,然而,2007年2月1日,普京公开否认这一可能。他说:“我不会指定继承人。俄罗斯联邦的总统将会通过大选公正生成。”此外还有人认为,普京可能选择加入统一俄罗斯党并出任党魁,这样他就会在国家杜马中占据高位,进而掌握实权。

  2007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等党派推举迪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为下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同意。这样,普京修宪并继续出任总统的机率就变得很小了。

  外交政策

  在外交方面,普京试图恢复俄罗斯在苏联时代的超级大国地位,并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2007年慕尼黑会议上,普京指责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专横,并声称美国在国际事务上“毫不遮掩地使用强权”。此外普京还说:“没有人会感到安全。没有人会认为国际法是一堵能保护他们的墙。美国的政策正在激发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普京与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普京指出,理想的世界秩序应是“一个公正、民主的世界秩序,它能保证所有人的安全与财富,而非独少数人的。”他在铀开发控制和防止太空军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月,普京在采访中说,俄罗斯主张民主与多极化的世界秩序,且支持巩固国际法系统。

  与此同时,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也和欧盟、美国等西方国家缔结战略关系。因此,俄罗斯已成为八国集团的成员,且于2006年出任主席国(2007年交由德国担任)。普京也关注亚洲事务,尤其关注中国与印度的动向。

  一些西方政治家长期指责普京的极权主义倾向。尽管普京与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人保持友好关系,但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普京的关系并不理想。2005年,普京与德国总理格哈特·施罗德对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一条天然气管线的建筑事宜进行了磋商,同年,施罗德参加了普京在圣彼得堡举办的53岁生日宴会。然而,俄罗斯与英国的关系却不容乐观:2006年底,逃亡英国的前俄罗斯特工利特维年科中毒身亡一事,极大地恶化了俄英关系。此外,普京也多次试图与独联体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普京与欧盟、北约等西方组织都把拉近与中、东欧各国(尤其是波罗的海各国)的关系。

  在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前,普京两次访问乌克兰以表示他对乌克兰总理维克多·费奥多罗维奇·亚努科维奇的支持。在选举结果揭晓前,普京还特地为亚努科维奇“几乎可以确信的胜利”致贺信。普京对于亲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的支持被广泛批评为干涉乌克兰内政。此外,同属前苏联的格鲁吉亚与摩尔多瓦还批评了俄罗斯政府对两国分离主义分子的支持。俄罗斯与波罗的海诸国的外交关系亦处于紧张的状态中,而爱沙尼亚对俄罗斯的批评也使两国外交关系进一步僵化。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的父亲曾在二战一次爆破任务中险些于爱沙尼亚被杀害,有学者认为这是普京对爱沙尼亚态度冷淡的一个原因。

  对外军事政策

  2001年,当九一一事件发生时,普京同意在中亚成立合作军事基地。这一决定不仅使俄罗斯民族主义人士感到吃惊,亦使俄国国防部长感到惊讶。2003年,普京反对美国在未取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入侵伊拉克。开战后,美国总统布什要求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普京支持取消制裁,并认为联合国应该先完成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调查。普京(中)在2006年APEC会议上

  慕尼黑讲话后,大西洋两岸爆发了对普京的讨论。在卫国战争胜利62周年纪念日上,普京说:“我们的威胁并未减退。相反,它们正在慢慢转变,披上一层面纱——而新形成的威胁要在世界建立一个与纳粹德国无异:草菅人命、刚愎自用、集权独裁的政权。”有评论认为,这是将美国与纳粹德国相比较。在第33届八国峰会前夕,波兰政治家的妻子、美国记者安妮·爱普巴姆写道:“不管是威胁与爱沙尼亚打信息战、威胁断绝立陶宛的资源供给,还是禁运格鲁吉亚酒和波兰肉资源,这一切都有力地证明了,他(普京)近年来准备将俄罗斯的影响力扩大到前苏联诸加盟国——而完全不顾这些国家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一个事实也越来越清楚:与其将西方国家视作贸易与政治的伙伴,他更倾向于以冷战的老思维将它们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

  普京从始至终一直反对美国在欧洲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为警示美国总统小布什,普京于2007年6月7日与捷克签署协议,允许捷克使用阿塞拜疆的苏联雷达,以免去另行修缮的费用。普京亦声称已准备好重修1985年的前苏联导弹预警系统。尽管各国预计俄罗斯会在波兰建立拦截系统,普京却指出在必要情况下会寻求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与伊拉克的援助。此外,普京还声称,俄罗斯会接受其他欧洲国家的参与请求。

  核问题政策

  作为唯一一个曾与伊朗就核研究问题合作的国家,俄罗斯被认为是伊朗问题中的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决定性地位。尽管俄罗斯曾与伊朗关系密切,并试图利用伊朗牵制美国等西方国家,但普京并不支持伊朗核计划。虽然俄罗斯帮助伊朗建设布什尔核电站,但伊朗在核研究方面却主要依赖巴基斯坦。普京不仅多次表态不支持核扩散,且在八国集团会议上也签字反对。

  而至于朝鲜,俄罗斯在建国后便对其冷淡,转而支持韩国。普京上任以来,不仅多次访朝,且化解了朝韩之间潜在的战争危机。此外,普京曾对朝鲜表态,愿意帮助朝鲜缓解经济问题。2002年朝核问题再度浮现以来,俄罗斯多次寻求加入会谈,并最终如愿以偿。2006年,朝鲜进行核试爆。普京在获悉后,当即表示谴责朝鲜核试验,并召集了六国会议中的五国,讨论朝核问题。总的来讲,可以说普京对核扩散问题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俄日领土问题

  2000年1月,普京方才上任俄罗斯总统,便致电日本首相森喜朗,希望双方进行会谈。陷入政治危机的森喜朗当场同意,希望依靠会谈解决两国领土问题,获得政治资本。然而,普京态度坚决,在同年9月访问日本时拒绝了森喜朗执行川奈提案的要求。而普京提出先行缔结中间性条约,亦被森喜朗拒绝。双方经过谈判后,于2001年3月共同宣布通过1956年日苏联合声明。然而,森喜朗内阁当时的支持率已下降到9%,且已有要求其下台的呼声。同年4月,由于依靠俄罗斯反戈一击的希望已破灭,森喜朗下台,小泉纯一郎接任首相。北方四岛是日俄谈判中的关键点

  2003年,日本因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与中国、北朝鲜、韩国外交均不顺利,小泉纯一郎决定访问俄罗斯寻求支持。在这次访问中,普京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在领土问题上,两国仍未达成一致共识。2004年,在日本自民党情况不利的背景下,小泉决定再提领土问题作为主要问题讨论。同年9月2日,小泉访问北方四岛,遭俄罗斯强烈抗议,两国外交陷入僵局。11月,为打破外交僵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愿遵守日苏联合声明,归还四岛中的齿舞群岛及色丹岛。普京表示赞许,以为访日造势。然而,俄罗斯右翼人士表示反对。萨哈林岛民众甚至组织民兵,阻止日本得到四岛。极端者声称,若俄罗斯要归还领土,将集会要求普京下台。日本对于俄罗斯仅还两岛亦极为不满,指称普京的话全是“苏联时期的陈词滥调”。普京回应说,在日苏联合声明中仅有归还二岛的条款,直到现在俄日领土问题仍未解决。

  利特维年科事件

  2007年7月20日,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宣布将四名俄罗斯外交官驱逐出境,理由是俄罗斯拒绝交出被控谋杀另一名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的前克格勃特工安德烈·卢戈沃伊。尽管俄罗斯宪法规定禁止将俄罗斯公民遣送至其他国家,但英国外相大卫·米利班德说:“为全欧洲通缉令修改宪法并非史无前例,有一些国家已经做过。”这一言论后被俄罗斯媒体指为“英国试图要求俄国修宪”。根据一项民调,62%的俄罗斯人反对修宪。对此,英国驻俄罗斯大使托尼·布兰顿回应说,英国并未强迫俄罗斯修改宪法,而只是为了描述遣送卢格沃伊的可能性。普京随后要求英国官员“修理一下自己的脑子”,又说英国的要求是“殖民时期旧思想的遗毒”。利特维年科的一个朋友曾称,利特维年科死前指责普京操纵谋杀案。俄媒体后指责这一言论不实,而普京则说:“死人说的话不配被评论。”这一事件被视作俄英关系自1996年间谍事件后最大的冲突。普京后又说:“我们会度过这个小危机。俄英关系仍将平稳前进,无论是俄国人还是英国人都希望两国关系尽早正常化。”尽管如此,托尼·布兰顿仍被俄罗斯外交部限期10天做出回应,俄罗斯政府还停止为英国官员颁发签证。俄罗斯也停止了与英国在反恐上的合作。俄罗斯工会主席亚利山大·索金亦称,在俄投资的英商将会面临“税务和条例上的限制,而且他们还会失去政府采购的机会。”有人认为,谋杀案的根源是2003年英国宣布对曾试图推翻普京政权的俄罗斯富豪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提供的政治庇护,而别列佐夫斯基是利特维年科的赞助商。

  支持

  一项民调显示,截止到2007年11月,普京的支持率高达84%,位列世界第一。他的支持率在1999年8月只有31%,但11月时已达80%,从那以后再没有跌过65%。分析人士认为,普京的高支持率主要来源于他任期内民生的显著提高和俄罗斯重获世界发言权的事实。普京获高支持2000年,独联体国家***聚集于克里姆林宫率的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经历了苏联解体后,对西方国家感到极大的失望,因此他们不再相信亲西方的民主派政治家,而这些人在普京任内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压。在俄国主要电视台内很少能看到普京反对者。然而,在独立媒体中还是会有反对意见和西方媒体的评论,大多数俄罗斯独立媒体在大城市内都有广泛读者。但是在偏僻地区,很多人无法收看独立媒体,因此他们只能看到官方口调。俄罗斯著名评论家格雷布·帕维洛夫斯基说,他的电台不会有批评普京的言论,因为他喜欢普京。

  2005年初,一个名为“纳什”(Наши,意为“我们的国家”)的青年组织在普京政府一些官员的促进下于俄罗斯成立,它的自我定位是一个民主反法西斯组织。该组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避免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于俄罗斯重演。该组织领袖瓦西里·雅克门科表示,“(普京政府的)敌人不能发动违宪政变。”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赛吉·马尔科夫说:“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种一切为总统和他的目标献身的意识形态。”对于“纳什”组织,他评论说:“他们希望俄罗斯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大而自由的国家……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让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保存它的政治制度。”

  批评

  尽管俄罗斯人大多支持普京,但反对的声音仍然愈响愈厉。亲美派的媒体经常指责普京的政策有反民主的嫌疑,另外,普京的个人崇拜政策也遭到广泛的批评。亦有报道指出普京操纵媒体镇压支持者,如棋王卡斯帕罗夫多次因抗议政府被捕。对此,普京回应说:“在这个国家,有些像走狗一样向外国使馆乞食,指望得到外国基金会和政府的支持,而不是依靠自己的人。”

  普京与统一俄罗斯党在民调与选举中均遥遥领先于反对党派,然而这些党派经常指出普京进行暗箱操作、修改民意。2007年国家杜马大选时,尽管普京声称选举是“广泛透明和诚实”的,但俄罗斯***主席久加诺夫仍然对结果评论说:“这是一出可耻的闹剧,它不符合国家利益和民主体制。”“你们今天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民主危机。一个没有主张的政党,没有参加辩论的多名候选人和30天前就计算出的舞弊结果,现在跃入你面前的电视屏幕上。”普京通过修改宪法,将除俄罗斯***外所有反对党派排除出国家杜马的行为亦广受争论。

  普京试图在两届总统任期满后,继续保持其权力,这一举动亦招致不满。曾有消息指出,普京可能修改宪法,延长总统任期。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在西方人士看来,普京的政策严重阻碍了俄罗斯民主的发展。有学者指出,普京的政策“使得俄罗斯的民主前景变得更加不确定”。此外,还有学者批评俄罗斯对车臣政策,认为普京借口战争侵犯车臣人民人权,且在国内给反对派施加压力。俄罗斯在普京上台后显现出的政府干预市场倾向,亦屡次被自由经济主义者指责。在西方人士看来,就算普京没有授意阻止俄民主进步,他也没有积极打击这些阻碍。

  对于西方人士来说,俄罗斯的民主问题最突出的体现即是国家杜马大选。2003年大选中,统一俄罗斯党控制了半数议席,而俄共则遭受大败。到了2007年,俄共更是成为国家杜马中唯一的反对党。许多西方人士指称普京利用媒体宣传统一俄罗斯党思想,且授意成立俄罗斯祖国党,抢走俄共的选票。此外,俄罗斯总统大选也被作为俄罗斯民主现状的缩影。在俄总统大选前,往往出现无人准备选举的怪现象,甚至有反对党呼吁拒绝投票。

  2004年1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访俄时指出,普京压制反对党派媒体,逮捕支持反对党派的财阀,这是“民主倒退”的体现。美国大多数高官亦持此态度。因此,尽管俄美关系表面上蓬勃发展,但很多学者认为若普京进一步推行权威主义政策,俄美关系最终会破裂。

  异见者游行

  2006至2007年,另一种俄罗斯组织发起了由卡斯帕罗夫和利蒙诺夫领导的游行。游行遭到多方面阻碍:在一些城市,游行者遭到警方干预,至少150人被捕;而且据公众投票,大多俄罗斯民众并不支持游行。同时,真正参加游行的人也不多,2007年5月欧盟峰会时的游行中,前来采访的记者甚至比游行人群还要多。后来,有记者问普京他对游行有什么看法。普京回答说,这些游行举动“不应干扰俄罗斯人的正常生活”。2007年3月3日,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游行堵住了街道,令当地司机大为头痛。圣彼得堡市长评论说:“人人有权批评当局,但批评也要注意文明。”在问到卡斯帕罗夫被捕事件时,普京称卡斯帕罗夫当天的发言大多是英语,并认为他的话是说给西方人听的。借此,普京指一些当地支持者受外国操纵,他说:“反对我们的人其实并不希望我们制定改革计划……他们希望俄罗斯越弱小越好,他们想让俄罗斯无组织无目标,这样他们才能在幕后动手脚,坐享其成。”

  接班人

  2007年12月,德米特里·阿纳托里耶维奇·梅德韦杰夫被统一俄罗斯党等政党推举为普京的接班人,普京对此表示同意。普京说:“我完全支持这一提名。”大多数普京的支持者随后表达将接受普京的选择。在被普京指定为接班人后,梅德韦杰夫任董事会主席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股价当天上涨27%。普京的接班人梅德韦杰夫

  在得到总统提名后,梅德韦杰夫表示要提名普京为总理。梅德韦杰夫说:“保持现任总统组建班子的工作能力同样重要。我认为,普京继续留在执政权力机关最重要的总理位置上,对我们的国家非常重要。”公正俄罗斯党中央理事会主席团秘书亚历山大·巴巴科夫则说:“当然,首先应该等待总统对梅德韦杰夫的建议做出回应。但是我认为,普京当总理对国家有利。”普京对于担任总理一事亦曾说,如果政党能够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自己也找到了名副其实的接班人,就同意未来出任政府总理。

  一位俄罗斯政治家认为,普京试图以梅德韦杰夫作出妥协与让步,在这之后,他便可以空出一段时间休整。不用说,假使普京愿意出任下届总统,梅德韦杰夫将会二话不说将机会给他。俄共领袖久加诺夫则认为,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之间关系日益密切,假若某天两国合并,普京有可能继续出任总统,使宪法成为一纸空文。久加诺夫说:“梅德韦杰夫,这位普京自己选定的接班人出任总统一年后,俄罗斯便有可能与白俄罗斯合并,届时普京仍有可能出任总统,那将是俄罗斯的大不幸。”

  [编辑本段]个人生活

  1983年7月28日,普京与柳德米拉·普京娜结婚。普京娜1958年1月6日生于加里宁格勒,曾任空姐,当时是列宁格勒大学语言系西班牙语的本科生。普京夫妇的大女儿玛丽亚·普京娜生于1985年,小女儿叶卡捷琳娜·普京娜生于1986年。在普京出任总理前,他的两个女儿均在莫斯科德文大学学习。金发黄衣者为柳德米拉·普京娜,普京夫人

  普京的父亲是一名“模范***员,他坚信共产主义并试图将它应用于日常生活。”由于他的贡献,他成为了核心党员的秘书,并在学习了共产主义课程后加入了工厂的党支部。尽管普京的父亲是一名无神论者,但是他的母亲是一名坚定的东正教信徒(东正教当时正在被苏联政府打压)。普京的母亲并不在家中进行宗教活动,但她经常参与教堂活动。她在普京小时便教导他东正教思想,普京的父亲尽管对此事心知肚明,却没有进行干涉。1993年,普京的妻子遭遇了一次车祸,且一场大火烧毁了他们的房屋。这一事件使得普京成为了一名东正教徒。在他一次访问以色列前,他的母亲给了他一个十字架并嘱咐他戴上。后来普京回忆说:“我遵照她说的做了,将十字架戴在了脖子上。从那以后,我再没摘掉过它。”

  普京最喜爱的运动是柔道。他在14岁时开始练习桑搏,尔后转为柔道,并一直练习至今。普京在列宁格勒的柔道竞赛中曾获得过冠军。普京曾与他人合著一本名为《与弗拉基米尔·普京练习柔道》的书,英译版名为《柔道:历史、理论与练习》(Judo: History, Theory, Practice)。普京并非第一个练习柔道的国家***,但他在柔道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其他国际***难以相比的。他目前是黑带六段,且很擅长扫腰摔。普京也是柔道与桑搏的“体育大师”(Master of Sports,苏联体育头衔之一)。

  根据报道,普京很喜爱食鱼。此外,他对煎烤类食品亦有特别爱好。

  [编辑本段]轶事

  1988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访问苏联,在莫斯科红场被拍下一张照片。在照片中有里根一行与一大一少两名男游客,里根正与少年游客握手。拍照的美国总统专职摄影师皮特声称,脖子上挂着相机,站在少年背后的男子正是当时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的要员、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

  在美国副总统切尼指责普京后,普京回答说:“你们副总统的言论似乎可以和失败的游猎相比。”(切尼曾在打猎时误伤他人,此处被普京拿来取笑。)

  对于小布什在第32届八国峰会后记者招待会上批评俄罗斯民主问题,普京说:“让我跟你老实说吧,俄罗斯人压根就不想要伊拉克那种民主。”

  普京在批评美国进攻伊拉克后,又说:“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美国就此拍屁股走人,而不在伊拉克建立一个有秩序的政府机关,那它就又犯下一个错误了。”

  普京曾乘坐或驾驶过战斗机。2000年曾乘坐苏-27战斗机访问车臣,2005年还坐上了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机长位置去北方视察军事演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892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