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是李密的文章,是我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陈情表原文和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陈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e第二声)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yīng)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ai第四声,通“待”,等到)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jīn)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翻译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陈情表赏析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阅读鉴赏时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能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加以体会;着重要注意鉴赏语言特色,节奏的抑扬顿挫和遣词用字的妙处;此外,要特别注意熟读和背诵,积累散文知识和鉴赏方法。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不是好讲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惨遭杀身大祸。因此,李密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以十分谨慎的言词书写表文。李密辞诏的目的就在于为祖母养老送终。,为此他寻找出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所以李密在结构全篇时,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他在文中还申明自己作为故旧遗老,现在不奉诏决非是忠于前朝,而是实属无奈,是为尽孝而难以远行的,因此反复强调“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特蒙“国恩”,“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等等,以表自己对当今的感情,同时表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愿望皇恩的诚心。如果不如此婉转陈辞,一味地辞不奉诏,那么作为表文的特殊读者----晋武帝在心理上就决难承受了。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儿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正因为此,作者才与祖母建立起深切的感情。同时,作者还怀着怜悯之情,倾述着祖母的年老多病孤单无依的境况。第一段写她“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写她病情“日笃”;第三段则写她“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凡此都充分地表明一位晚辈对长者的关切与怜爱。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当然他所摆给晋武帝的实情,均染上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引致晋武帝感到李密强调的孝是北孝,而不是不仕晋的托辞,这便是作者所拟想达到的写作效果。为了更深一层的打动晋武帝,李密还尽力渲染自己的处境与遭际。开篇便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o”然后就在这一悲调中泣诉自己早年失去父母,孤弱多病,家不盛,族不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惨状,诏书特下本是件好事,大可受宠若惊,然而他告诉晋武帝,正是由于诏书切峻,祖母病情加重,反使他处于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境地;接着勾画出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状况。由于李密所陈述的情况充满了感情色彩,果真使晋武帝为之动容。晋武帝阅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仅没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不满,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足见《陈情表》所体现出的“情”的力量。
《陈情表》的语言艺术也是大可称道的。作者采用了不少排比,对偶句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内容。如“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以长幼、内外皆无来显示自己的孤苦伶丁。又如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对句表明李密的孝名与才名并传。再如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则表示了作者誓报恩德的冰心诚意。《陈情表》的写作多用四字句,杂以参差句,语言练达,琅琅上口。由于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陈情表注释1“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下对君王指陈时事、直言规劝抑或使之改正错误的文体。
2以:因险衅(xiǎnxìn):凶险祸患(这里指命运不好)。险,艰难,祸患;衅,灾祸。
3夙:早时,这里指年幼的时候。
4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5凶:这里指他家中不幸的事。
6见背:背离我,离我而去。这是死的委婉说法。指弃我而死去。
7行年:经历的年岁。
8舅夺母志:舅舅强行改变母亲想要守节的志愿。这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9悯:怜悯。苏教版作“愍”。
10躬亲:亲自。
11至于:直到。
12于:介词,引出对象。
13成立:成人自立。
14终:又。
15鲜:少,这里指“无”的意思。
16门:家门。
17门衰祚薄:家门衰微,福分浅薄;祚(zuò):福分。
18儿息:同子息、生子;息:亲生子女。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19期:满一周年。
20功:服丧九月为大功,服丧五月为小功。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期功”意为“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21强近:勉强算是接近的。
22应门:照应门户。
23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小孩。僮:童仆。
24茕茕:孤单的样子。
25孑:孤单。孑立:苏教版作“独立”。
26吊:安慰。
27婴:缠绕,这里指疾病缠身。
28蓐:陈草复生。引申为草垫子、草席。
29废:废止,停止服侍。
30离:离开。
31逮:及,到。
32奉:承奉。
33圣朝:指晋朝。
34沐浴清化:恭维之辞,指蒙受清平的政治教化。
35察:考察和推举。
36孝廉: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的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人出来做官。
37举:推举。
38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39辞:辞谢。
40赴:接受。
41命:任命。
42拜:授予官职。
43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44寻:不久。
45除:拜官受职。
46洗马:即太子冼马(xiǎn),太子的侍从官。
47猥:自谦之词,犹“鄙”。
48微贱:卑微低贱。
49当:担任。
50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住在东宫,这里是借代。
51陨首:头落地,指杀身。陨,落。
52切峻:急切而严厉。
53逋慢:有意回避,怠慢上命。逋:逃脱。慢:怠慢,轻慢。
54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于:比。星火:流星的光。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指催逼的十分紧迫。
55笃:病重,沉重。
56日:一天比一天。
57苟:姑且。
58告诉不许:申诉不被允许,告诉:申诉。(苦衷)
59实为:总结上文。
60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情形。
61伏惟:俯状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词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62故老:年老而德高的旧臣。
63蒙:受。
64矜育:怜惜养育。
65伪朝:蔑称,指被灭亡蜀朝。
66历职:连续任职。
67郎署:郎官的衙署。李密在蜀国曾任郎中和尚书郎。署:官署,衙门。
68图:希图。
69宦达:官职显达。宦,做官;达,显贵。
70不矜:不看重。矜,自夸。
71拔擢(zhuó):提拔。
72宠命:恩命。
73优渥(wò):优厚。
74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指拖延不就职。
75希冀:企图,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76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薄,迫近。
77危浅:活不长,指生命垂危。危:微弱。浅:指不长。
78更(gēng)相:交互。
79是以:因此。
80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古今异义);另一说指“我”,自称的谦词。
81废远:废止远离。
82乌鸟私情:乌鸦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
83终养:养老至终。
84辛苦:辛酸悲苦,这里指辛酸苦楚的处境(古今异义)
85二州:指梁州(在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益州(在今四川省)
86牧:古代称州的长管;伯:长。
87皇天后土:文中指天地神明。
88鉴:审察,识别。
89矜悯:怜恤。
90听:任,这里是准许、成全。
91庶:庶几,或许,表示希望或推测。
92保:安;卒:终。
93结草:指报恩。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见成语“结草衔环”,说春秋时,晋大夫魏武子有爱妾,武子病时,嘱咐其子魏夥说,自己死后,令妾改嫁。到了病危时,又说令妾殉葬。武子死后,魏夥把父妾嫁出,说是遵守父亲神志清醒时的遗命。传说后来魏夥和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老人结草绊倒了杜回,夜间魏夥梦见老人说是魏武子妾的父亲,帮助他是为了报答不令女儿殉葬的恩德。现在表示死后也会像结草老人一样来报答恩情。
94不胜:禁不住。胜(shēng),承受,承担。
95犬马怖惧之情:这是臣子谦卑的话,用犬马自比。
96拜表:拜上表章。
97闻:使动用法,使…知道。与上文“具以表闻”的“闻”用法相同。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反董卓,有实力的无非那么几个:袁绍、孙坚、刘表、曹操等,其他的实力不强,但也有一颗称霸的心。
其实,无论有多少诸侯,在打乱的年代,根据“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原则,都会或被消灭,或被合并,最后是大鱼吃小鱼的过程。因此最后,这些小诸侯都会根据形势依附于大诸侯。
孙坚当然就是东吴的前身,但从他本身的实力来说,他并不是最强的,之所以后来能三分天下,成为一方霸主,主要依靠的有三点:
1、得到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一个国家正统的标志。孙坚得到玉玺后偷偷潜回东吴,在诸侯中天然地拥有了号召力。
2、本身实力强悍。在长江以南这一亩三分地上,吴国本就是一方诸侯,拥有自己的幕僚及军队,实力强大。
3、长江天险阻隔。
在东汉末年,南方北方的分界线长江,对当时的人来说是一条天然的屏障。诸侯大部分都在长江以北。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彼时,长江以南基本被认为蛮荒之地。
北方士兵不善水战,这是南方兵能以长江天险为靠山,以弱势兵力胜曹魏北方兵的关键。
在北方,袁绍、刘表实力不可谓不强大,但因为有曹操这个大boss的存在,这两大诸侯很快被曹操兼并。
曹操虽然在十八路诸侯中不是最强大的,甚至根基也没有刘表等强大,但曹操本身具有王者的智慧和气度,谋略比袁绍、刘表等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在这样的实力对比中,曹操胜出基本毫无疑问。
在汉朝的历史上有两位皇帝人生经历都差不多,都是被大臣拥戴,并且受到权臣的控制,但是结局却大不相同,一位是汉宣帝,朝政被霍光把持,但最终却夺回权力。另一位是汉献帝,朝政被曹操把持,但最终只能把皇位交出去,为什么同样的经历却造成不同的结局呢?
第一点原因是两人虽然经历类似但是当时所处的境况不同,汉宣帝时期虽然国力锐减,但是整体来说汉朝的江山还是非常稳固的,基本没有出现农民起义或者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所以对于霍光来说,即使他有心但是也无胆去夺取权力,因为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是认为这是刘家的天下,自然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夺权。汉献帝时期就不一样了,那个时候属于汉朝末年,到处都是农民起义,天下呈现一种大乱的趋势,汉朝的江山已经风雨飘摇了,即便是曹操要夺权,人们也会觉得正常。
第二点原因就是两个人的行事风格不同,汉宣帝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善于韬光养晦,遇事情比较沉稳,即便是被霍光架空权力也不会直接采取措施,而是选择隐忍。汉献帝就不一样了,千方百计想除掉曹操,但是又都被曹操识破,所以人们对他的做法并不认同。
总的来说虽然两人的经历差不多,但是因为为人处世和所遇到的时机不一样,最终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各方面原因决定的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