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法简介

滚法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滚法 1 拼音

gǔn fǎ

2 英文参考

Rolling massage

3 注解

滚法 推拿手法名。

①即(扌衮)法。见该条。

②即搓法。见该条。

滚法推拿是以滚法为主要手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是在一指禅推拿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病理变化和辨证施治理论,在体表适当部位施以滚、揉、按、拿、搓,捻的手法操作,并配合被动运动或指导患者进行自主性功能锻炼治疗疾病。滚法为本疗法的代表性手法,主要是依靠腕关节的伸屈运动来促使手掌背部在体表进行来回滚动。因其有一半以上的掌背直接作用于人体体表,并作腕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以它不但 力量强,而且作用面积较大,能使作用力深达病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濡润筋骨,可使肌肉痉挛、强直和粘连明显改善。如正确配合辅助手法及被动运动等,对某些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尤其对软组织损伤等疾病有相当明显的疗效。

古籍中的滚法 《眼科秘诀》:[卷之二注孙真人眼科秘诀后]杞实粥方

熟者大半茶钟,滚水淘洗四、五次听用)三味,今日如法制完,明日五更用砂锅一口,先将水烧滚,下芡实煮四

《得配本草》:[卷十人部]人乳

胃多湿,大便滑泄,二者禁用。取粉法∶用银瓢如碗大,倾乳汁少许,浮滚水上,以手急转其瓢,如做粉皮法一

《成方切用》:[卷二上补养门]参乳丸

人乳粉等分蜜丸。顿乳取粉法取无病年 人乳,用银瓢,或锡瓢,倾乳少许,浮滚水上顿,再浮冷水上,以人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五中寒门]药方

一方∶用黑豆二台,炒熟,以酒烹入,滚数沸,去豆取酒,服二碗即愈。一方∶以胡椒擂,用滚酒泡服,外用葱

《外科全生集》:[卷四煎剂类]桂姜汤

1、四正是:掤、捋、挤、按;四隅是:采、挒、肘、靠。

2、太极拳学派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最基本的手法,称之为“太极八法”。它是太极拳所有拳式的基础,这八法的劲别是各不相同的。太极拳以八法为基础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因为前人的技击实践证明,拳不在多,而在于习练纯熟。在实际竞技中,能常用的基本手法并不太多,若能纯熟,则八法也已用之不穷了。

3、太极八法以掤、捋、挤、按四法为正法,合称为“四正法”或“四正手”,简称为“四正”;以采、挒、肘、靠四法为奇法,习惯上合称为“四隅法”或“四隅手”,简称为“四隅”。八法以掤为首,以四正为主,以四隅为辅。杨式太极拳把“揽雀尾”列为起势后的第一式,目的就在于把四正当做全套太极拳的基础功夫来进行练习,先打下四正基础后,再学其他各种法式。

4、《八法决》概述了八法之精要,可做参考:八法须认真,四正为根本。一臂莫单行,上下紧相跟。掤撑圆而沉,捋抱顺且韧。挤排化在先,按推劲要整。采拿宜拔根,挒惊务相称。肘屈勿轻使,靠崩必贴身。称羡虽经年,功夫终难深。不若朝暮练,日久知屈伸。

篇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

 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6、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5.小结: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四、作品评价

 (一)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二)讨论: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忠”和“孝”或“义理”?

 (三)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教案点评: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因此,本设计便从思考“情”之内涵出发,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篇二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时数:3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委婉的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恳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屏幕隐去“出师”二字,仅留“表”字)“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投影显示“陈情”二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xiǎn)兄弟期功强(jī)近常在床蓐(rù)

 猥(wèi)以微贱岂敢盘桓(huán)庶刘侥(jiǎo)幸

 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

 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5.学生对照投影试背第一段。

 四、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二)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回答,教师分条投影)

 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学们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研究、讨论并作出解答。(投影问题,逐条解决)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提示: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5.教师范读第四段。

 6.教师串讲:(可以参照教学用书中黄岳洲先生的赏析文字,主要是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

 7.经过李密的一番委婉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评语)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投影逐条显示)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五、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委婉,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词类活用:夙遭闵凶:名,忧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动,作孝廉,为孝廉臣之进退: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举臣秀才:动,作秀才,为秀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远离

 猥以微贱: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

 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则刘病日笃:状,一天天地

 2.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修辞方式:比喻,对偶,婉曲(“舅夺母志”讳母亲改嫁)

 8.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讨论:

 结合课后练习五,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

 板书设计

  健美操

  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 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

  健美操竞赛项目包括男子单人、女子单人.混合双人、三人(男 三;女三;混合三人)、混合六人(男三、女三)。比赛按性质分锦标赛和冠军赛两类。

  健美操起源于1968年。 1983年美国举行了首届健美操比赛, 1984年首届远东区健美操大赛在日本举行。由于两次大赛的成功, 1984年起健美操运动在世界各地全面兴起。每年国际上举办的活动有:健美操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世界冠军赛、世界巡回赛。国际健美操委员会力争在2004年将健美操项目带入奥运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美操所特有的保健、医疗、 健身、健美、娱乐的实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吸引了不同年龄的爱好者参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各级电视台纷纷制作以健美操竞赛、普及为内容的专题节目,其收视频率远远超过其他节目。

  由于健美操比赛可在体育馆和舞台上举行,加之健美操运动时场地运用集中的特点,给企业结合比赛进行广告宣传创造了机会。健美操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青睐。

  1987年,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健美操邀请赛,随后88、 89、 90、 91年先后在北京、贵阳、昆明、北京举办了四届邀请赛。1992年 起改名为全国锦标赛,成为每年举办的传统赛事。另外,92、95年在北京举办了两届全国健美操冠军赛。98年,举办了全国锦标赛暨全国健美操运动会。

  <一>健美操的内容和分类

  一、健美操的内容

  成套健美操的动作是由单个动作所组成的,它来源于徒手体操、艺术体操和舞蹈等的动作。

  (一)徒手体操动作

  徒手体操动作是健美操动作最基本的内容,它是由头颈、上肢、胸部、腰部、下肢等部位的屈、伸、转、绕、举、摆、振等基本动作构成的。只有正确地掌握徒手体操动作,才有可能协调、准确地完成健美操动作。

  徒手体操与健美操在完成的方法上有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动作节奏、运动方向、路线以及造型等方面。由于健美操中增加了新颖、独特的手型和步型,特别是髋部动作,所以,健美操动作更加丰富多彩。

  (二)艺术体操徒手动作

  波浪动作是艺术体操的典型动作。此外,摆动、绕环、屈伸、平衡、转体、跳步、舞步及近似技巧动作等也是健美操动作的内容。艺术体操的徒手练习不仅能培养人们对动作的美感,而且能有效地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协调性,增加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

  (三)现代舞中的简单动作

  健美操中大量吸收了迪斯科舞、爵士舞、霹雷舞中的上下肢、躯干、头颈和足踩动作,特别是髋部动作,这给健美操增添了活力,同时,也有利于减少臀部和腹部脂肪的堆积,有利于改善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此外民间舞中的许多动作,基本体操中的队列、队形变化也是健美操的内容之一。

  二、健美操的分类

  健美操可分竞技健美操和健身健美操两大类。竞技健美操根据竞技健美操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制、训练、比赛。健身健美操是普及性的,没有统一要求。

  (一)竞技健美操

  竞技健美操目前大致分三种比赛:(1)全国健美操比赛;(2)全国职工健美操比赛;(3)全国大学生健美操比赛。竞技健美操在练习场地的大小、练习人数的多少、特定动作、动作节奏快慢等方面有严格统一的标准,必须按规则进行,不得擅自更改。

  (二)健身健美操

  健身健美操的目的在于增进健康,可为社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所采用。它根据练习对象的需求进行创编,动作简单易学,节奏稍慢,时间长短不等,可编排5分钟到l小时。例如,美国著名健美操明星简·方达所编的初级健美操,一套有27分钟。在日本,一般的健美操约1小时左右。目前我国健身健美操运动开展非常广泛,各种成套健美操动作的练习时间、场地、人数、内容、动作名称、节奏快慢等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根据练习者的需要进行编排。

  健美操除上述分类法外,按一定的特征,还可归为以下几类:

  (1)根据练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可分为大众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

  (2)根据练习形式,可分为徒手健美操、持轻器械健美操和利用专门健美器械进行练习的健美操;

  (3)根据练习者的性别特征,可分为女子健美操和男子健美操;

  (4)根据练习者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可分为幼儿健美操、儿童健美操、少年健美操、青年健美操、中年健美操和老年人健美操;

  (5)根据人体解剖结构特征,按身体部位常可分为颈部健美操、肩部健美操、臂部健美操、胸部健美操、腰腹健美操、髋部健美操、腿部健美操和足踩健美操;

  (6)根据动作的内容特征,可分为形体健美操、姿态健美操、跑跳健美操和垫面健美操等。

  <二>健美操常用的几种手型

  健美操中的手型有多种,是从芭蕾舞、现代舞、迪斯科、武术中吸收和发展的。手型是手臂动作的延伸和表现,运用得好,会使健美操动作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更具有感染力。

  (1)并拢式:五指伸直,相互并拢。大拇指微屈,指关节贴于食指旁。

  (2)分开式:五指用力伸直,充分张开。

  (3)芭蕾手式:五指微屈,后三指并拢、稍内收,拇指内扣。

  (4)拳式:握拳,拇指在外,指关节弯曲,紧贴于食指和中指。

  (5)立掌式:五指伸直,手掌用力上翘。

  (6)西班牙舞手式:五指用力,小指、无名指、中指自掌指关节处依次屈,拇指稍内扣。

  <三>健美操的练习常识

  做健美操要想取得理想的锻炼效果,必须科学地安排练习时间与次数,并注意运动卫生。

  一、合理安排练习时间与次数

  进行健美操练习,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及生活习惯,安排在早上、白天或晚上。其中以下午3时至晚上8时这段时间为最好,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体力比较旺盛,另外工作之后进行锻炼也可以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每星期安排2—3次,每次1—2小时,如在饭前练习要休息半小时才能用餐,饭后练习则要休息1小时以上才能进行;晚上练习,要在临睡前两小时结束,以免因过度兴奋影响入睡。

  二、注意运动卫生

  做健美操前应先进行准备活动,使身体发热,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因为,人体从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需要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开始运动应逐渐加强,这样,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才能逐渐得到改善;新陈代谢才能逐渐旺盛,使关节、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增强,既可以防止损伤,又可以使肌体作好机能上的准备。练习完毕,要做整理活动,使运动时流入肌肉中的血液慢慢流回心脏,机体逐渐恢复平静状态,紧张的肌肉得到舒展放松。运动后洗热水澡,能使全身感到舒适、精神焕发,精力更加充沛。

刘知几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年~707年)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714年)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四年与吴兢撰成《睿宗实录》二十卷,重修《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 3篇诗文

家学渊源

刘知几出生于一个世代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他的曾祖刘珉为北齐唯阳太守,祖父刘务本为隋留县长。知几的从祖父刘胤之“少有学业”,在隋时即与信都丞孙万寿、宗正卿李百药为“忘年之友”。唐高祖武德年间为信都令,曾与国子祭酒令狐德棻、着作郎杨仁卿等,一同撰成国史和实录,并因之授封阳城县男。

刘知几的从父刘延佑进士及第,颇有文名。刘知几的父亲刘藏器在高宗时为侍御史。监察御史魏元忠很称赞刘藏器贤能,高宗也打算提升他为吏部侍郎,因遭魏玄同的反对,便放他出为宋州司马。其执法如山,无所阿私,言词抗直,不畏权贵,甚至敢于批评当朝天子“用舍由情”、“失信”。

求实精神

李秋沅的《〈史通〉的求实精神》(《史学史研究》1988年第2期)一文认为,刘知几的求实精神表现有三:一是从史书的体裁、史书的体例和史书的语言三个方面,论述了史书的编纂必须“因俗”、“随时”,才能忠实地反映出历史面貌。二是贵直书,斥曲笔。三是信灾祥,重人事。

代继华的《刘知几论实录》(《史学史研究》1995年第3期),把唐初政治、史馆修史制度与刘知几的“实录”史学主张结合起来考察,认为刘知几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从理论上对“实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总结,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实录史学原则。他把史学同现实生活的关系、史学的社会功用、史料学和历史编

公元661年,刘知几出生。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授怀州获嘉主簿,曾多次上书言事。

圣历二年(699年),任定王府仓曹,并奉命与李峤、徐彦伯、徐坚、张说等共同编写《三教珠英》。

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着作郎、左史、凤阁舍人、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

长安三年(704年)),与李峤等撰修唐史,成《唐书》80卷。曾探究本族历史,撰《刘氏家史》及《刘氏谱考》。

神龙二年(706年),与徐坚、吴兢等修成《则天实隶》。

景龙二年(708年

刘知几认为史学家须兼备才、学、识三长,尤重史识。强调直笔,提倡“不掩恶、不虚美”,“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刘尚实用,反浮词,抨击六朝骈文的颓靡之风,反对华而不实的辞赋,主张运用当代通用的语言,反对依仿古语,反对形式模拟。这些论点,都给后代散文家以启发和影响,乃是中唐古文运动之先声。

许冠三以为:“刘知几师承遍及四部。……但其中以《左传》、《论衡》、《文心》三书尤具决定性作用。”“《左传》是刘知几史学入门师,仰慕的‘述者之冠冕’刘知几简介,创建实录史学原理之实存典范,影响于《史通》字里行间。”“从《史通》所言史之大用与要务看,更显得知几是《左传》学派之传人。”(《刘知几实

刘知几的诗文

读《汉书》作

唐代:刘知几

汉王有天下,欻起布衣中。奋飞出草泽,啸咤驭群雄。

淮阴既附凤,黥彭亦攀龙。一朝逢运会,南面皆王公。

鱼得自忘筌,鸟尽必藏弓。咄嗟罹鼎俎,赤族无遗踪。

智哉张子房,处世独为工。功成薄受赏,高举追赤松。

知止信无辱,身安道亦隆。悠悠千载后,击抃仰遗风。

次河神庙虞参军船先发余阻风不进寒夜旅泊

唐代:刘知几

朝谒冯夷祠,夕投孟津渚。风长川淼漫,河阔舟容与。

回首望归途,连山暧相拒。落帆遵迥岸,辍榜依孤屿。

复值惊波息,戒徒候前侣。川路虽未遥,心期顿为阻。

沉沉落日暮,切切凉飙举。白露湿寒葭,苍烟晦平楚。

啼猿响岩谷,泪鹤闻河溆。此时怀故人,依然怆行旅。

何当欣既觏,郁陶共君叙。

咏史

唐代:刘知几

泛泛水中蓱,离离岸傍草。逐浪高复下,从风起还倒。

人生不若兹,处世安可保?遽瑗仕卫国,屈伸随世道。

方朔隐汉朝,易农以为宝。饮啄得其性刘知几简介,从容成寿考。

南国有狂生,形容独枯槁。作赋刺椒兰,投江溺流潦。

达人无不可,委运推苍昊。何为明自销,取讥于楚老?

查看更多刘知几的诗文>>

“刮骨疗毒”来自于《三国演义》,讲的是:关羽攻打曹操樊城,水淹七军以后,曹操大将曹仁命令众多弓弩手,对着关羽乱箭齐发。关羽右臂中了毒箭,臂膀青肿,不能活动。

这只箭贯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

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盘子了,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扩展资料

有关“刮骨疗毒”的史实对比

对照一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记载,发现有几处不同:

一是关羽中箭的部位。《三国演义》说是右臂,而《三国志》说是左臂,《三国演义》借用了这段史料却把一个重要的细节弄错了,也许不是无心之错,而是有意为之。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使刀,右臂如果不能动,比左臂受伤情况更严重,把右臂改为左臂增加了情节的紧张度。

二是关羽所中之毒。《三国演义》说是“乌头之药”,而《三国志》没有具体指出。乌头是一种主要产于南方的中药,可散经络之寒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的治疗。

但其毒性很大,必须经过炮制才可使用,未经炮制少量即可使人中毒,轻者四肢麻木,重者躁动不安、肢体发硬、肌肉强直、抽搐,直到意识不清而昏迷。

三是关羽中毒的时间。《三国演义》说是在攻打樊城时,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下半年,当时关羽率大军北上,攻击曹魏在荆州的两个重要据点襄阳和樊城,与曹仁、于禁、庞德等人率领的曹军展开激战,双方展开了多次攻防战,关羽在此战中曾经中过箭,倒也有可能,但正史并未有过记载。

四是关羽中毒的地点。《三国演义》说关羽中箭是在樊城的城外,《三国志》等史书没有记载。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樊城之战打得很激烈,关羽虽然俘虏了曹魏名将于禁,又杀了庞德,但始终未能攻克樊城,后来徐晃援军开到,在樊城外连破关羽的围头、四冢等营垒,关羽退走。

五是为关羽“刮骨疗毒”的医生。《三国演义》说是华佗,《三国志》没有具体记载。华佗是汉末名医,在当时很有名,为陈登、周泰、曹操等人都看过病,史书均有记载。

-刮骨疗毒

弹力带26个训练方法是侧平举、前平举、划船、外旋、后伸、臂屈伸、阻力俯卧撑、深蹲推举、单膝跪姿推举、扩胸、夹胸、下压、内旋、弯举、挺髋、站姿体侧屈、站姿提膝、俯卧腿弯举、坐姿腿屈伸、俯卧腿屈伸,站姿髋外展跪姿后蹬腿,跪姿髋外展、坐姿直腿上抬、站姿髋后伸、坐姿髋外展。

很多小伙伴家里应该都有弹力带,可以过把弹力绳固定在一个和自己肩差不多高的位置,双手握住弹力绳两侧,双腿自然分开,腹部收紧,挺胸,下颚微收,向两侧打开,往后延伸,保持弹力成一直有张力,注意不要耸肩。

也可以把弹力绳固定到一个点,双手握住弹力绳的两侧,屈膝保持上半身稳定,腹部收紧,手肘贴住身体往后拉,保持躯干不要晃动,往后拉的时候吐气。

弹力带简介

弹力带是由天然乳胶制成的,它可以有效改善肌力、身体活动能力和灵活性,有效提高运动成绩。

弹力带是一种易于携带,使用简单方便且十分有效的小型体能训练工具,也被叫做弹力圈。在100多年前,弹力带阻力训练工具便被应用在健身领域,主要用于男士的力量训练及女士的修身方案。并且广泛应用在康复训练领域。

弹力带常常作为在家或出差时健身训练工具。可配合音乐节奏,变成一种能快速修身的有氧训练。训练者如果参照专业的弹力带训练视频进行训练,训练效果更加显著。

弹力带阻力来源主要是以其伸长量为基础而变化的。弹力带弹性阻力训练是一种十分特殊的阻力训练,在运用弹力带训练时,使用者基本在任何位置及姿态都能训练全身大部分肌肉,训练时更方便,也更加有效。

—弹力带

屈只有一种读音:qū。

1、表达意思:基本含义是使弯曲,与伸相对,也有竭,穷尽的意思,也可作姓氏。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用法。

2、出处: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翻译: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组词:屈驾、屈才、委屈

4、用法:通常在句中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

”屈“组词介绍:委屈

1、读音:wěi qu

2、表达意思:意思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难过。

3、出处:出自曹雪芹的清代长篇人情小说《红楼梦》第六一回,“这五儿心内又气又委屈,竟无处可诉。”

翻译:这五儿心里面是又生气又委屈,竟然没有地方可以去鱼人倾诉委屈。

4、例句:她生性宽和,即使在夫家受了不少委屈,但总是隐恶扬善,绝对不在人前批评公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037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