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1是Hudson J A等1971年发表的大理岩试样单轴压缩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7],岩样直径3/4英寸,2英寸和4英寸3种,长径比为1/2~3计4种,总计12个岩样。
图2-1 大理岩试样的单轴压缩应力-应变全程曲线
a—直径3/4英寸;b—直径2英寸;c—直径4英寸;曲线上数字为长径比
这组曲线为众多文献引用,是讨论岩样尺度效应和形状效应的经典实验结果,但通常仍局限于定性比较。如岩样直径一定时,长度增加强度减小等。由于岩石的非均质性,试验结果随岩样直径、长度的变化也会出现例外的情形。
为了更清楚地表明全程曲线的复杂性,将图中曲线放大读数,利用计算机将曲线绘于同一图中(图2-2)。显然即使不考虑长径比过小、端部效应显著的情形,岩样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也极为复杂,尤其是应力峰值之后承载能力的降低过程随岩样而变化,与应力峰值之前的线性变形过程成鲜明的对比。
图2-3是石灰岩、油母页岩两组试样的单轴压缩全程曲线[8]。岩样的直径相同,长度不等。随着岩样长度增加,强度降低,屈服过程中的轴向应变也减小。应力峰值之后岩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基本上是直线,但斜率不同。
图2-2 应力-应变全程曲线的复杂性
显然,对图2-1的大理岩和图2-3的油母页岩,杨氏模量表示的弹性变形特征与岩样的形状尺度无关,是材料特性参数;而峰值之后的软化曲线只是材料的特性(Physical property)在具体岩样的宏观表现(Mechanical behavior or performance),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材料本构关系。更为明确地说,特定尺度、形状的岩样如直径为50mm、长度为100mm的全程曲线,尚不能描述其他尺度岩样的变形过程,因而也不能希望它能作为材料的力学特性,用于岩体工程的各种分析计算。对全程曲线的作用必须有一个确切的认识。
图2-3 不同形状试样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
a—石灰岩,直径50mm;b—油母页岩,直径20mm;曲线上数字是岩样长度,单位:mm
应力
应变曲线
stress-strain
curve
在工程中,应力和应变是按下式计算的:
应力(
工程应力
或
名义应力
)σ=P/A。,应变(
工程应变
或
名义应变
)ε=(L-L。)/L。
式中,P为载荷;A。为试样的原始
截面积
;L。为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L为试样变形后的长度。
这种
应力-应变曲线
通常称为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它与载荷-变形曲线相似,只是坐标不同。从此曲线上,可以看出
低碳钢
的变形过程有如下特点:
当应力低于σe
时,应力与试样的应变成正比,应力去除,变形消失,即试样处于
弹性变形
阶段,σe
为材料的
弹性极限
,它表示材料保持完全弹性变形的
最大应力
。
当应力超过σe
后,应力与应变之间的
直线关系
被破坏,并出现屈服平台或屈服齿。如果卸载,试样的变形只能部分恢复,而保留一部分
残余变形
,即
塑性变形
,这说明钢的变形进入
弹塑性变形
阶段。σs称为材料的
屈服强度
或
屈服点
,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
屈服极限
。
当应力超过σs后,试样发生明显而均匀的塑性变形,若使试样的应变增大,则必须增加应力值,这种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大,塑性变形抗力不断增加的现象称为
加工硬化
或
形变强化
。当应力达到σb时试样的
均匀变形
阶段即告终止,此最大应力σb称为材料的
强度极限
或抗拉强度,它表示材料对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
在σb值之后,试样开始发生不均匀塑性变形并形成缩颈,应力下降,最后应力达到σk时试样断裂。σk为材料的条件
断裂强度
,它表示材料对塑性的极限抗力。
上述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应力和应变是以试样的初始尺寸进行计算的,事实上,在拉伸过程中试样的尺寸是在不断变化的,此时的
真实应力
S应该是瞬时载荷(P)除以试样的瞬时截面积(A),即:S=P/A;同样,
真实应变
e应该是瞬时伸长量除以瞬时长度de=dL/L。下图是
真应力
-真应变曲线,它不像应力-应变曲线那样在载荷达到最大值后转而下降,而是继续上升直至断裂,这说明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加工硬化,从而外加应力必须不断增高,才能使变形继续进行,即使在出现缩颈之后,缩颈处的真实应力仍在升高,这就排除了应力-应变曲线中应力下降的假象。
真应力-应变曲线
应力应变曲线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当应力低于σe 时,线弹性变形阶段 应力与试样的应变成正比,应力去除,变形消失。
σe和σs之间,非线弹性变形阶段,仍属于弹性变形,但应力与试样的应变不是正比关系。
σs时,屈服阶段(其实存在上下屈服极限的)应变变大,但是应力几乎没有变化。
当应力超过σs后,强化阶段,试样发生明显而均匀的塑性变形,若使试样的应变增大,则必须增加应力值。
在σb值之后,断裂阶段,试样开始发生不均匀塑性变形并形成缩颈,应力下降,最后应力达到σk时试样断裂。
指标:σe弹性极限
σs屈服强度
σb抗拉强度
σk断裂强度
拉伸曲线的四个阶段分别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1、弹性阶段
金属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符合胡克定律,即 σ= E·ε,其比例系数E称为弹性模量。
弹性极限σp与比例极限σe非常接近,工程实际中近似地用比例极限代替弹性极限。
2、屈服阶段
当金属材料呈现屈服现象时,在试验期间达到塑性变形发生而力不增加的应力点,应区分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通常把下屈服点对应的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
3、强化阶段
经过屈服阶段后,曲线从C点又开始逐渐上升,说明要使应变增加,必须增加应力,材料又恢复了抵抗变形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作强化,CD段称为强化阶段(加工硬化)。
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值记作,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或强度极限),它是衡量材料强度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强度极限是材料在整个拉伸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4、颈缩阶段
曲线到达D点,在试件比较薄弱的某一局部(材质不均匀或有缺陷处),变形显著增加,有效横截面急剧减小,出现了缩颈现象。此后,试件的轴向变形主要集中在颈缩处,试件最后在颈缩处被拉断。
拉伸曲线是描述构件应力与应变关系的曲线
纺织材料、纺织品在拉伸变形至断裂过程中,拉力(负荷)与伸长变形的关系曲线。由此曲线可得出断裂强力、伸长、断裂功等参数。在纤维强力试验机上,根据纤维拉伸至断裂的全过程,可作出负荷—伸长曲线。此曲线的坐标转换成相对强力和伸长率后绘制的曲线成为应力-应变曲线。负荷-伸长曲线(load-elongation curve)和应力-应变曲线(stress-strain curve)统称拉伸曲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