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第1张

九品中正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以魏晋之制为例,其主要内容为:

①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长官推选,晋时改由州中正荐举,中正的任命权掌握在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称为“访问”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②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家世又称“簿阀”、“簿世”,指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如曹魏时中正王嘉“状”吉茂为“德优能少”西晋时,中正王济“状”孙楚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类别却只有二,即上品和下品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为卑品(下品)

③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又称“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④中正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由于中正品第皆用黄纸写定并藏于司徒府,称“黄籍”,故降品或复品都须去司徒府改正黄纸为了提高中正的权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儒家的道德行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具体途径是察举、征辟)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汉末大乱造成人士流移,给乡闾评议带来困难,用人不可能一一核之乡闾曹操当政的二十多年中,用人“决于胸臆”、“各引其类”的情况大量存在然乡闾评议并未完全废弃,史称曹操平定荆州时,托当地大名士韩嵩“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又称替曹操主持选举的崔琰、毛■“总齐清议,十有余年”,所谓“总齐清议”就是掌握和平衡各地的清议曹操对乡闾评议并未笼统否定,反对的只是汉末乡闾评议中产生的弊病他纠正的办法一是提倡“唯才是举”,以反对虚伪道德和名实不符;二是压制朋党浮华和私人操纵选举,力图将选举之权控制在政府手中如韩嵩之条品荆州人士,就不同于汉末名士私人操纵的乡闾评议,而与后来中正由政府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情况更为近似九品中正制的许多特点在曹操当政时期已有萌芽,曹丕、陈群进一步加以制度化(见魏武帝曹操)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甚至父祖官爵的高低也无关重要,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姓族只须查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由于各政权具有少数民族统治的性质,九品中正制的作用不能与两晋南朝相提并论后赵主石勒曾清定九品,石虎亦恢复雍秦二州望族免役特权,但似乎并未设中正之职北魏初、中期,未行九品中正制崔浩曾欲恢复分别族姓的做法,因而被杀孝文帝改制,班定族姓,始立九品中正制但自河阴之变后,此制亦流于形式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984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