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的婚姻制度规定多少岁结婚?

    明代,有专门关于男女婚配的法令,并严格规定男女双方的结婚年龄,若达不到结婚年龄,是禁止结婚的,且连娃娃亲都禁止,《大明令•户令》就载:“凡男女婚姻,各有其时,或有指腹割衫襟为亲者,并行禁止”,意思就是男女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年龄,年龄不合格者不

    7月前
    2000
  • 关于羊的谚语

    1、走尽羊肠小道,必然遇上阳关大道。2、猫三月,狗半年,猪五羊六马一年(怀孕期)。3、离群的绵羊是送上狼嘴的美味。4、羊子养羊子,三年一房子。5、要想吃肉先养羊;要想吃饭先种田。6、离水的金鱼难生存,离群的绵羊要喂狼。7、羊怕寒霜,霜怕太阳

    7月前
    2800
  • 汉代选拔官吏的方式有哪些

      征辟制——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前者多为名望高、品学兼优的社会名流,被征召者多为以要职,称为“征君“辟除制在汉武帝以

    7月前
    2100
  • 汉代中央官员选拔主要来自

    1, 荐举制,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选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7月前
    1700
  • 我国古代时期有一种民主制度是?

    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这就是古代的民主思想中国古代是否有民主主义思想,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我认为,“中国古代有民主主义思想”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其一,“中国古代曾经有过民主制度”这一判断很牵强。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经有过民主制度

    7月前
    2200
  • 汉代的选举人才制度是?

      汉代的选举制度,历史上称之为乡举里选。当时各地方时时可以选举人才到中央。他们的选举,大体可分为两种,也可说是三种:一种是无定期的,譬如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即位,往往就下一道诏书,希望全国各地选举人才到朝廷;或是碰着大荒年,大水灾,或是大瘟

    7月前
    1700
  • 推选与推荐的区别

    区别一、释义不同:推选:口头提名选举。推荐: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区别二、出处不同:推选:刘白羽 《火光在前》第七章:“队上就把他推选做游击队的政治委员。”推荐: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即使是大学毕业生或者

    7月前
    1800
  • 九品中正制和推举制的区别

    察举制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汉高祖开察举制度的先河,而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制度是从文帝开始的,汉武帝则进一步把察举发展为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它不同于先秦的世袭制和隋唐时

    7月前
    1400
  • 汉朝到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述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影响

    从察举制变为了科举制,隋唐时期在官吏选拔上的最大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与察举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察举制是由他人推荐,考试为辅;而科举制为自我推荐,以考试定取舍。科举制度在唐代起了重要作用。他改变了前代选官制度中权力下移之弊,适应了加强中央

    7月前
    2200
  • 东汉光武帝提出的选拔人才的标准?

    到了东汉光武帝(公元25-57年在位)时,开始对选拔与提拔的对象,施行「授试以职」,即进行文字方面的测试,内容有策、经、笺奏(章奏文体)等。初在部分科目,后向所有科目渗透,说明考试这一环节变得愈来愈重要。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诏辟四

    7月前
    1700
  • 中国古代如何选拔任用官员

    秦以前主要是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的国君服务。 选拔制主要有察举制、征辟制、九

    7月前
    1600
  • 古代选用官吏和人才在实行科举前,有哪些方式和招法?

    “科举”渊源于汉朝,从隋朝大业元年起步,成型于唐代,兴盛于明清,直至1905年取消,有着一千四百多年的厚重历史。现今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并非一回事。古代的“科举”,是考取“功名”,直接当官入吏。与现今进行的公务员考试或“公选”领导岗

    7月前
    2000
  • 元朝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元朝实行的政治制度:  元朝政治制度与金朝一样承袭宋朝制度,采取文武分权的制度,以中书省总理政务,枢密院掌管兵权。然而元朝的中书省已成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元朝不设置门下省,尚书省时设时不设,仅元世祖时期与元武宗时期有设置,所以门下省与尚书省

    7月前
    2300
  • 汉代选拔和任用官吏的方法有( )

    答案:A、B、C、D汉代选拔和任用官吏以荐举和考试为主要方法。具体包括:察举,察举制度始于西汉而盛行于东汉,由皇帝下诏责成中央和地方各级长官每年向朝廷推荐贤能之士为官。征召,征召有两种:一种是皇帝诏令各郡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经过皇

    7月前
    2200
  • 科举制与汉代选官有何不同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在唐代开始正式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朝被废除。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论贫富、门第,只要能通过考试就可以进入官场。而汉代选官则有以下不同:1选拔方式:汉代选官主要是通过举荐和推荐的方式选拔官员,而

    7月前
    1800
  • 为什么说科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也是士子跻身官场的主要阶梯。它自隋开皇年间创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它在不同阶段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早期的科举制度对

    7月前
    2900
  • 说明汉代和唐选官制官的异同

    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 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

    7月前
    2600
  • 古代如何考察人才

    古代考察人才的尝试;1分类比较法这种方法通常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人分成不同的类别,并分别列举出不同类型的显著特征,通过特征的匹配进行区别,以达到对人才的鉴别和任用。如,刘劭在《人物志·流业篇》中,将人才划分为12种,包括法家、术家、国体、器能、

    7月前
    1600
  • 选举和推举有什么区别?

    选举和推举区别为:候选人范围不同、方式不同、参与不同。一、候选人范围不同1、选举:选举的候选人范围有限定,选举者是一批人,而非一个人。2、推举:推举的候选人范围没有限定,可以是一批人,也可以是一个人。二、方式方式不同1、选举:选举的方式为通

    7月前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