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从小到大应该采取的技术措施

仔猪从小到大应该采取的技术措施,第1张

第一节 哺乳仔猪的养育

哺乳仔猪是指初生断奶(5周龄未)这一时期仔猪。这一阶段仔猪主要从母乳中获取营养物,哺乳期又分哺生期和哺乳期。从初生到2日龄为哺生期。哺生期的仔猪经受从水生到陆生、恒温到变温,从不呼吸到喘气,血液供应养分到靠吃奶,消化吸收,无菌到有菌等;应激丛生。据统计,仔猪生后第一天死亡占生后21天死亡的14%第二天高达22%,哺生期是仔猪找奶头、抢奶头,固定奶头,建立稳定母仔之间,同胞之间的关系阶段。哺乳期从3~35日龄,这一阶段以常奶为主食,在生理上是渐变过程。养好哺乳仔猪首先需了解哺乳期仔猪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能力差,行动不灵活。表现为怕冷,容易冻僵冻死,易被压死、踩死。

2、没有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仔猪只有通过吃初乳才能获得抗体,又受时间的限制,生后2小时内吸收初乳抗体的能力最高,以后吸收能力减弱。所以仔猪要早吃初乳,吃足初乳

3、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初生仔猪消化道和重量都很小。胃重仅4~5克,胃容积才25~40毫升。初生的20天内,胃内仅有凝乳酶,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含量少,无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奶中蛋白质的消化主要是靠小肠。胃分泌盐酸的能力要得35~40日龄才不断增加,哺乳期缺乏盐酸是仔猪容易下痢的根本原因。

4、生长发育快,10日龄时体重达出生时的2倍以上,30日龄达5~6倍,60日龄增长10~13倍或更多。

二、初生仔猪的护理措施

仔猪出生是它生活史上的一次骤然变化,又由于生理机能的不完善,形成了十分突出的矛盾,稍微饲养管理不当,护理不周,就极易出现死亡。据统计:仔猪死亡的时期有93%以上在头一个月,而近56%死亡的仔猪是死在初生期内。死亡的情因是冻死、压死、饿死、肺炎和下痢。因此,搞好初生仔猪的护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

1、早吃初乳,固定奶头。早吃初乳仔猪可以及早地获得免疫力,获得丰富营养,尽快产生体热增加抗寒抗病能力,同时能促进胎的排出,对消化器官的活动也有良好的作用。也是提高体重均匀度的措施。仔猪生下后尽量让其早吃初乳、吃足初乳。在吃初乳的同时固定奶头,弱小的吃前部奶头、强壮的吃后部奶头,仔猪有抢占奶头的习惯,在这短暂的放奶时间里,如果不固定奶头,仔猪必须互相抢占奶头,咬架、强夺弱食、咬破奶头、乳房的皮肤,干扰母猪正常放奶或拒绝哺乳。奶头一经固定直到断奶都不会改变。

2、保温防压:保温对初生仔猪极为重要,过去一直没有引起重视,仔猪出生后遇到第一个不良刺激就是温度,由于仔猪7日龄以前的体温调节能力很差,受不了低温寒冷的不良刺激,变得怕冷懒动,互相挤成一堆,身体卷曲,食欲减少,不愿去吃初乳。少吃初乳的结果是仔猪从母乳中获得免疫抗体不足,难以抵抗疾病的侵袭,低温寒冷环境会破坏仔猪的免疫机能,使仔猪接受母猪移行抗体减少,降低或失去抗病毒和病菌的能力。在荔浦,一年中约有12月、元月、2月既要给仔猪加热保温的其他几个月虽不需加热,但也需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给仔猪保温的方法是修设保温栏。因为母猪与仔猪所要求的环境温度条件是矛盾的,初生第一天的仔猪的适宜温度是35℃,而母猪要求在15~20℃间。解决的办法就是给仔猪提供局部保温环境。保温栏可建在母猪栏内或栏外,栏的大小为048~056平方米,三块水泥砖高即可。保温栏与母猪栏设一个高15公分宽8公分的口子供仔猪进出,保温栏地面铺上禾稿,栏内上面用木板或麻袋加盖以提高栏内温度,严寒时用电灯,红外线灯加热保温。保温时间一般7天左右,冬天气温枢可酌情延至15~20日龄,以后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完善,不需再保温,7天后清扫保温栏。在保温栏内给仔猪补料。给仔在猪养成在保温栏内休息的习惯。这样,仔猪不会被母猪压死、踩死。

3、补窝:有时母猪产仔头数较少,需从产仔多的补进同龄仔猪。补窝时应注意:①两窝仔猪产期应当相近,最好不超过3~4天,体重相近的仔猪。②补窝的仔猪在补窝前一定要吃到初乳。③为防止母猪追咬补窝仔猪,补窝时可用母猪的胎衣,乳汁涂擦补窝仔猪,也可将两窝仔猪混在一起,互相接触一般时间或喷酒精、喷醋,干扰母猪的嗅觉,使其辨别不出补窝仔猪。补窝时间最好是夜间进行。开始补窝时要加强看护,避免发生意外。

4、补铁:铁是合成血红蛋白、肌肛蛋白及多种氧化酶的重要原料,猪体内缺少铁就发生缺铁性贫血。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只有50毫克左右,由于哺乳仔猪生长每天约需7毫克的铁,而每天从母乳中得到的铁不足1毫克,体内储铁仅够1星期,不及时补铁就会造成仔猪缺铁性贫血出现食欲减少,消化不良、下痢。因此,给仔猪及时补铁是促进仔猪生长,增强抗病力的一项重要措施。给仔猪补铁的方法有口服硫酸亚铁,肌肉注射铁钴针、富来血、牲血素恃,但最有效、最简便、最便宜的还是首推牲血素。牲血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补铁剂。每毫升含有150毫克的铁,用于预防和治疗仔猪缺铁性贫血。牲血素的用法,仔猪生后2~3日内,用7号针在大腿内侧肌肉注射1毫升,千万注意不要随意加大用量,否则,过量会抑制肠内其它微量元素如锌、镁的吸收,造成缺锌,不但会降低仔猪的免疫功能,增加仔猪对细菌的易感性,而且会导致维生素E和硒的缺乏,同时也引起其仔猪消化不良。最近,广西化工研究院研制成功一种口服的“富血精”补铁剂,据试验报告称,用该补铁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但对防止仔猪缺铁性贫血,防止黄、白痢有显效,而且能促进生长,平均日增重提高591%,与性血素和用有协同作用。该补铁剂的用法从5日龄开始每日2毫升连续喂到30日龄。也可用“富铁力”,该药补铁补硒,用法仔猪生后3~4日在大腿内侧深部肌肉注射1毫升。

5、喂足饮水,初生仔猪3日龄开始有饮水行为,这时要喂给饮水,以免口渴,乱饮脏水,尿液而发病。

三、哺乳期仔猪的饲养管理措施

1、提早诱食补料:哺乳期的仔猪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的需要量大,而母猪泌乳量在21日龄左右达到高峰后,就逐渐下降,单靠母乳已经不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了,若不及早补料,就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及早补料还可以锻炼仔猪的消化器官及机能,促进胃肠发育,防止下痢,缩短过渡到成年猪饲料的适应期,为断奶奠定基础。通过早期补料的仔猪,60日龄断奶窝重,窝均采食量,饲料利用率,经济效率均有明显的提高。

仔猪开始诱食以7~10天开始,12~14天能采食补料为宜。因为这时仔猪已长大牙。喜欢啃咬硬东西,具有明显的采食行为,诱食的方法较多,有的给以炒得焦黄酥脆的玉米、大米或高粱粒,引逗开食,有的用面粉煮成糊状或少许食盐或食糖或味精等调味品,糊在仔猪口里。有的用颗粒状乳猪料撒在保温栏内和母猪栏内,随母猪学吃,25日龄前的诱食料蛋白质水平可以不要太高,因为诱食阶段的仔猪消化吸收饲料蛋白质的能力很弱。

诱食时间,上午九时到下午三时是仔猪最活跃的时间,在这段时间诱食效益最好,特别是早上9~10时最为适宜,仔猪经过5~7天诱食阶段,就吃上瘾了,大约到15日龄就会自觉上糟吃料了。

2、补给全价乳猪料:仔猪经过早期诱食训练后,20日龄前后能较好的采食饲料。这时若仍用一般的诱食料,已不能满足仔猪对蛋白质及其它营养了,从仔猪能很好认料开始要逐渐向全价乳猪料过渡,自配混合料的要求是高能量、高蛋白、营养全价,适口性好,容易消化,每公斤饲料消化能应在32兆卡以上,粗蛋白质19~22%,赖氨酸08~1%,钙1%,磷06%,仔猪最好补干湿料,喂干湿料比喂稀粥料日增至提高209%,因为稀料和熟料的干物质相对减少,冲淡了消化液,影响消化。

3、精心护理仔猪,及时防治疾病:仔猪出生后,由于本身生理机能的不完善和环境方面的应激双重作用下,仔猪承受不了而发病、死亡。只有精心护理,及时预防和治疗各类疾病,才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个体重。

(1)对弱小仔猪,全身震颤打抖的仔猪,在第一天每头腹腔注射10毫升10%的葡萄糖加5万单位的链霉素以增强仔猪体质,预防白痢。注射部位:请人抓好两脚倒提起来,以便使肠子下沉。进针部位在趾骨前缘之下3~5厘米处,腹中线侧面,把连有注射器的针头垂直剌入腹腔。注意做好注射部位的消毒。

(2)防制仔猪黄白痢的措施,仔猪黄白痢是哺乳仔猪的多发病和常发病,仔猪生后1~3日龄发生黄痢。3~10日龄发生白痢。仔猪黄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诱因有:①气候突变致仔猪受寒感冒引起;②环境卫生较脏;③母猪喂得过好,饲料脂肪含量过多,造成母乳脂肪含量过多,乳汁过浓,又因仔猪喝水不足或喝脏水造成;④母猪过瘦,泌乳量少,仔猪受饿;等等。

预防仔猪下痢的措施:

A、母猪产前注射菌苗。有大肠杆菌腹泻三价(K88,K99,987P)灭活菌苗。广西兽医生物制品厂生产,在母猪预产期前40天和15天各肌肉注射一次,每头母猪2毫升;仔猪黄白痢遗传工程活菌冻干苗,江西生物药品生产,在母猪产前20~25天每头喂1头份,用冷开水稀释加2克小苏打混合拌少量料喂给;

B、药物预防。常用的药物和用法主要有:①在仔猪5日龄时可在饮水投入土霉素,痢特灵供母猪和仔猪饮用。②仔猪10日龄以后,在仔猪饲料中加001%的土霉素或者001%喹乙醇,既可防治仔猪下痢,又能促进仔猪生长。③将烤得焦黄的酒药研碎拌入仔猪料中,同时加一定量的磺胺脒或痢特灵,预防效果也很好。

C、复方氟呱酸混悬液,每毫升含3毫克氟呱酸在仔猪吃初乳前每头用注射器经口腔注入药液05毫升。

D、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保健,搞好环境卫生和栏舍内外的消毒。

(3)防疫注射。已注射猪瘟弱毒苗的母猪其仔猪生后可从母乳中获得抗猪瘟的免疫抗体,这些抗体能保护仔猪21日龄内不受猪瘟毒的危害。21日龄后由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仔猪就没有抵抗猪瘟病毒的能力了。因此,在仔猪生后20~25日龄就一定要给仔猪打猪瘟预防针。打了这一针后,免疫力可维持到仔猪60~70日龄时,以后抗体水平又逐渐下降消失,仔猪60~70日龄时必需再打第二次猪瘟预防针,打完两次预防针后,仔猪一直养到大猪出栏就不须再打猪瘟预防针了,猪也不会再得猪瘟病。

第二节 断奶仔猪的育成技术

从断奶到体重50斤是断奶仔猪的育成阶段。断奶在猪的一生中是生活条件的第二个大转变,由依靠母猪生活过渡苔完全独立生活。这时的仔猪仍处在强烈生长发育时期,是骨骼和肌肉加速生分的阶段,消化机能和抵抗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引起仔猪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形成僵猪或患病、死亡。因此,这是养好仔猪的又一个关键性的时期。

一、提早断奶

仔猪应在35日龄断奶,传统法在50~60日龄断奶是很不科学。断奶过晚既延长了母猪哺乳期,降低了母猪的繁殖率,又干扰仔猪胰脂肪酶的分泌,影响仔猪对脂肪的消化吸收,从而阻碍仔猪的生长,提早到35日龄断奶,于母猪,于仔猪都有利。在众多的实际工作中,搞好了仔猪早期的补料,35日龄断奶的效果是最好的。

二、阉割

在15~20日龄阉割仔公猪,仔母猪在30~40天阉割较为适宜。

三、断奶仔猪的喂养技术

仔猪断奶后的15天左右,会由于生活条件的突然改变往往不安,食欲不振,增重缓慢,甚至体重减轻或患病,为拉稀腹泻,消化不良,尤其是哺乳期开食晚,吃料少的仔猪`更明显,养好断奶仔猪,过断奶关,要做到饲料,饲料制度及生活环境的“两维持,三过度”:即维持在原栏管理和维持原饲料饲养,并逐渐做好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过渡。

1、维持原栏饲养:就是猪仔断奶时,把母猪赶走,把仔猪留在原栏饲养,可以减少环境条件造成的不安。

2、维持原用饲料饲养:就是在猪仔断奶后,仍然保持哺乳期的饲料,不会因为断奶造成营养条件改变和不足。

3、饲料过渡:仔猪断奶后,维持原料饲养半个月后,可逐步增加一些饲料,从乳猪逐步过渡到小猪料。

4、饲喂制度的过渡:在断奶半个月内,尽量采用原哺乳仔猪的喂养制度,日喂4~5餐,晚间加一餐,在补料间内自由采食,自由活动,部分饲养进行炒香等调剂,处理,逐步过渡苔日喂3餐。饲料干湿喂。

5、生活条件过渡:仔猪断奶后一个月内,仍然保持哺乳期良好的生活条件,栏内清洁干燥,夏季注意通风降温,冬季抓好防寒保温,逐步训练仔猪在运动场排粪尿。

四、促进断奶仔猪生长发育的措施

猪有很大的生长潜力,由于饲养管理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充分发挥,有的甚至形成僵猪。为充分挖掘断奶仔猪的生长潜力,可采用综合技术措施。

1、喂给全价的小猪料和配合饲料。

2、增加抗生素及化学物质:如土霉素,杆菌肽锌、喹乙醇等用量,每1000公斤饲料加5~6克,治疗量加倍。拌匀入饲料中喂给。

3、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每100公斤饲料添加(硫酸亚铁40克、硫酸锌35克、硫酸锰1克、硫酸铜2克、碘化钾0018克,加骨粉或石粉92198克,共1公斤)微量元素1%,均匀混合加入乳料中喂给。猪用复合维生素照产品说明使用。

4、添加氨基酸,可添加赖氨酸01~03%或赖酸005~015%或蛋氨酸005~015%,均匀拌入饲料中喂给。

五、仔猪断奶综合症的防制措施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断奶仔猪出现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下痢、腹泻,生长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精神欠佳等特征的断奶综合症。断奶综合症的发生与仔猪受断奶应激免疫和消化酶等的影响,预防仔猪断奶综合症的措施:

1、适当减少断奶仔猪料中蛋白质的用量注意氨基酸的补足与平衡。如用商品的乳猪料、小猪料可在其饲料中加入10~20%的玉米粉,一般35日龄断奶的从断奶这天起用20%的仔猪料喂10~15天,若45日龄断奶则加10%玉米粉喂10天左右,如果自配料的,断奶体重在20斤以上,断奶日龄39天以上的,饲料粗蛋白在18%即可,断奶10天后粗蛋白可略至20%左右,但要计算氨基酸的含量,若氨基酸平衡16%的粗蛋白可起到20%的功效。

2、尽量少用碱性饲料,不要用小苏打喂断奶仔猪,用磷酸二氢钙替代石粉作为钙源,用花生麸替代部分鱼粉。

3、在仔猪料中加1%柠檬酸或猪仔猪饮水中加1%柠檬酸或在饲料中加15%延胡索酸。

六、防止僵猪的产生

僵猪只吃不长,给养猪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僵猪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胎僵:是由于母猪怀孕期营养不足,公母猪老龄衰老或配种过早,致使仔猪在胚胎期生长发育不良,初生体重轻,生活力低。②奶僵:哺乳期母猪饲料不足,蛋白质缺乏,饲料营养水平不能满足泌乳需要,导致母猪泌乳量很低,乳质差。仔猪因没能吃好初乳、吃足常乳,加之补料不及时,仔猪在哺乳阶段的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缓慢造成。③病僵:仔猪在哺乳阶段发生下痢、喘气病,急性、慢性胃肠炎,流感等疾病,治疗不力,长期未能康复,严重影响了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④虫僵:仔猪长期受到蛔虫,姜片吸虫,疥癣、虱子等体内外寄生虫的侵袭,消耗了营养而致僵。

形成僵猪的原因是互相联系的。要防止僵猪的产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1、加强母猪怀孕、哺乳期饲养管理,保证各类营养物质的供给,使仔猪先天发育良好,后天能吃到充足的乳汁。

2、做好仔猪接产、擦身、保温等的护理和提早诱食、补料、保证仔猪料的质量,以满足仔猪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使仔猪活泼健壮。

3、搞好栏舍卫生,做到栏舍干暖、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仔猪尽可能多晒太阳,多到运动场活动。

4、及时驱除仔猪体内外寄生虫和防止仔猪白痢等疾病的发生。对发病的猪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重复感染。尽量缩短病程。

治疗僵猪,必须对症治疗,根除病因。治疗措施有:

1、体弱者用维生素B1100毫克,加维生素B12500微克注射,每隔7天肌肉注射两次。也可取苍术,松针叶,侧柏叶各25克,晒干粉碎,拌料喂猪。还可用针管取健康猪的血100~500毫升,然后静脉输入僵猪体内,3~5天即出现精神好转、食量增加,增重加快。

2、驱虫除癞:体内驱虫药可选用左旋咪唑,敌百虫、驱蛔灵等,用量按每公斤计分别8~10毫克,01~013克和029克,用温水溶解,拌入少量精料中喂给,一小时后才喂料喂水。体外寄生虫则选用1~15%敌百虫溶液擦洗或喷洒猪体,每天一次,治疗2~3次即愈。也可用消灭清,按说明使用。

3、健胃:僵猪多数消化机能差,应经常喂一些大黄苏打片,人工盐等健胃剂。用量:每10公斤体重用1~05克,每周一次,连喂3~4次。

4、增加营养:对僵猪应喂给优质,易消化的饲料,每公斤混合料的消化能不低于31兆卡,粗蛋白18%,可用下列日粮配方:玉米30%、碎米12%、稻谷粉15%、麦麸15%、花生饼15%、黄豆5%、淡鱼粉68%,骨粉1%、食盐01%。每日补充土霉素25~30毫克,赖氨酸2~3克,及少量幼嫩青绿饲料。

5、添加生长促进剂:①抗菌剂:可用土霉素、金霉微、喹乙醇、杆菌肽锌等,每吨饲料添加50克、②矿物质微量元素添加剂:10~20公斤的仔猪添加矿物质微量元素添加剂为日粮的1%。添加剂配方为10公斤添加剂含硫酸亚铁1096克、硫酸锌9796克、硫酸锰345克、硫酸镁9169克、硫酸铜654克、碳酸钙〈作载体〉976公斤,拌搅均匀后添加量占日粮用量的1%。

一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要采用低妊娠(妊娠期营养喂量要低)、高泌乳(泌乳期营养要高)的饲养方式。

哺乳母猪的饲养目标,一是提高仔猪断奶头数及断奶窝重;二是保持泌乳期正常种用体况,即母猪28天断奶时,失重不超过12公斤(失重量应为产后体重的12~15%为度,)。过度的失重会延长离乳后发情期,还可引起下胎产仔数减少,其后果是严重的。因此,必须围绕上述目标采取饲喂策略。

合理提高采食量:为使母猪达到采食量最大化,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种是实行自由采食,不限量饲喂。即从分娩3天后,逐渐增加采食量的办法,到7天后实现自由采食;第二种是做到少喂勤添,实行多餐制,每天喂4~8次,第三种是实行时段式饲喂,利用早、晚凉爽时段喂料,充分刺激母猪食欲,增加其采食量。不管是哪种饲喂方式都要注意确保饲料的新鲜、卫生,切忌饲料发霉、变质(酸败)。为了增加适口性可采取湿拌料的方法。

供给充足清洁水:夏季哺乳母猪的饮水需求量很大高。因此,母猪的饮水应保证敞开供应。如果是水槽式饮水则应一直装满清水,如果是自动饮水器则要勤观察检查,保证畅通无阻,而且要求水流速、流量达到一定程度。饮水应清洁,符合卫生标准。饮水不足或不洁可影响母猪采食量及消化泌乳功能。

加强温度的调控:可以通过安装雨帘、换气扇、遮阳布、饲喂西瓜皮、清热中药等方式防暑降温。

母猪产后前5天应给予稀料,2~3天后喂量逐渐增多5~7天后改喂拌湿料,按正常量喂。一般在妊娠期给料基础上,每带一头仔猪,外加04kg左右料。一日三餐。

断奶前3~5天逐渐减少饲料量,并注意乳房膨胀情况,膨胀大了要多减料,以防发生乳房炎。

在管理上:作好冬季防寒,夏季防署。要注意乳头均匀利用,在仔猪数少于乳头数时,应训练仔猪吃几个乳头,特别要训练吃后部的乳头,否则会引起后部乳头萎缩,以后失去作用。

配方:玉米606%、小麦51%、稻谷30%、细糠20%、豆粕17%、鱼粉54%、麸皮30%、磷酸氢钙10%、石灰岩粉06%、盐03%、添加剂顽预混料(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两类物质)2%。本方含DE323兆卡/kg、 CP1751%、CF42%、钙075%、磷062%、赖氨酸086%、蛋+胱056%。

仔猪的培育

在猪的一生中,仔猪阶段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效率最高。如仔猪养得好,成活头数多,母猪的年生产量就高。仔猪断奶时体重大,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就快,育肥期就会缩短,出拦率就会得到提高,商品猪的生产成本就低。

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哺乳仔猪具有①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②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③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患病;④调节体温能力差,帕冷。

(二)主要措施

1定乳头,过好初生关:固定奶头要在生后2~3天内完成。并保证每头吃好初乳。仔猪每天吃奶次数为第一周26次, 第二周20次,第三周19次,,第四周26次;每隔20—40分钟哺乳一次。母猪每次放乳时间最初约15-20秒,到2—3周为5—6秒。

初生仔猪胃容积30—40ml,到60日龄扩大近20倍,平均每天约增10ml多。乳猪胃的排空速度,3-15日龄为15h,30日龄为3-5h,60日龄为16-19h。

2加强保温,防冻防压:最佳适宜哺乳仔猪温度1-3日龄30-320C,4--7日龄28-300C,15-30日龄22-250C,2-3月龄220C,防压坏仔猪:根据母猪母性优劣,如母性差,不会带仔,可以在产后3~4天内把全窝仔猪放在箱或篮内,隔05-1小时放出喂乳一次,再行捉入箱内。如有防护拦(防压架)就可不捉走了。

3 加强对母猪的饲养:买仔猪料喂母猪,尽量争取使母猪多产奶。

4如母猪产后缺乳、不足,或母猪产仔后患病、死亡、或母猪产仔过多时,一是可采用人工哺乳的方法:

人工哺乳的前提是先要保证初生仔猪吃上初乳。初乳是母猪分娩后5天~7天内分泌的淡**乳汁,对初生仔猪有特别重要的生理作用。

人工哺乳原料可用婴儿奶粉,也可用牛奶,农村养山羊多的地方常使用羊奶。用具可使用婴儿奶瓶。饲喂次数应视仔猪的实际需求而定,不可机械呆板。每次饲喂量,以仔猪不主动吸吮为度。

①人工乳的营养成分 人工乳的营养成分应与母乳相似。猪乳中,一般脂肪丰富而蛋白质相对较少,是一种高能低蛋白的营养品。配制的人工乳中,粗蛋白质含量不宜过多,一般为16%~20%,考虑到仔猪对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要。

② 人工乳的配制 现介绍辽宁省凤城市农牧业局草原站董兆胜配制的人工乳配方:

配方1:牛乳或羊乳1000毫升(如用奶粉可按1:9加水配成乳汁),矿物质混合液(硫酸铜39克,氯化锰39克,碘化钾026克,硫酸亚铁50克,水1000毫升)5毫升,鸡蛋1个,鱼肝油适量,葡萄糖20克,复合维生素B适量,猪油20克,抗生素适量如喹乙醇50mg。。

配方2:牛乳或羊乳(如用奶粉可按1:9加水配成乳汁),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适量,鸡蛋50克,葡萄糖20克,琼脂5克,食盐15克,维生素适量,抗生素适量如喹乙醇50mg。

以上两种人工乳配方,适用于出生10~15日龄的仔猪。配制时先将鸡蛋加入少量牛乳中充分搅拌,并同时加入其他成分,搅匀后,分别装瓶加塞,隔水加温至60~65℃约经1小时,待凉至40℃时饲喂。

③人工乳的饲喂 给仔猪喂饲人工乳,首先要教会仔猪吸吮乳头,以后该为浅盆或槽盆自食。每日饲喂6~8次,10~15日龄后,人工乳可逐步加入米汤、面粉、鱼粉、豆饼粉、酵母粉等,20日龄后,即可全部喂饲植物性饲料,30日龄即可断奶,供给断奶仔猪的饲料。喂时应定时定量,少喂勤喂,注意清洁卫生。

也可用牛奶加点婴幼儿吃的配方奶粉,再兑1/3温开水(过浓消化不了),再加二片人吃的多酶片,每天1_2小时一次。要注意粪便与食欲消化情况,不拉稀稠一点,量多一点,否则少一点;再喂点柠檬酸糖水或糖醋水(乳猪缺少胃酸)。

附:猪奶含干物质196%、蛋白质58%、脂肪85%,乳糖48%,灰分085%,钙0252%,磷0171% 。

二是尽量找保姆猪代哺。

三是 防仔猪贫血:如生后7天能每头注射铁钴针2-3毫升最好,或生后7天,利用长牙牙床发痒,喜啃硬物特性,买点乳猪料喂,当时不吃,13天后一定会学会吃的,提早补料,这是养好仔猪关键。乳猪料内除有铁铜防贫血外,还有防治仔猪白痢药物。贫血和白痢是引起仔猪不长和病死的主要原因。注射铁剂:如英国的血多素、加拿大的富血来、广西的牲血素、上海的右旋糖酐铁和温州的右旋糖酐铁钴合剂等。生后第一天注100--150mg,2周龄时再注射1次。

四是防拉稀。要温暖,讲卫生,注猪痢停等。

五是无母奶的乳猪难喂活的原因:–是未吃到母猪的初奶,初奶中有抗病物质,故要尽量都能吃到点初奶;二是容易缺铁,故要注铁剂;三是喂人工奶消化不了,故要加多酶片和酸制剂,否则易患黄痢,白痢,故要打两针防痢疾。

六是 抓开食,过好补饲关:7~10天开始学吃乳猪料,过了二周就无问题了

三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时间:有3-8周和60日龄。

断奶仔猪通常会减少采食量。近期的研究表明,断奶仔猪若正常采食,在断奶后1周内增重1kg,那么就可比因采食不足而只能在断奶后1周内保持体重的猪提前15天达到屠宰体重。而采食量低原因,仍然是断奶应激造成的生理异常。因此,早期断奶的仔猪,对饲料有特殊的要求。

早期断奶仔猪的饲料,应该容易消化,具有高的消化率。断奶后7~10天内采食高消化率日粮可使每日总采食量保持较低,从而既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又不致使仔猪的胃肠道负担过重而引发下痢。因此,首先要尽量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和赖氨酸水平。同时,由于豆粕中含有抗原性物质,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日粮粗蛋白水平的办法来缓解腹泻的发生率。在原料的选择上,可选用玉米、鱼粉、喷雾干燥的血粉以及一部分豆粕。有条件的也可以用一些乳制品,使用柠檬酸等酸化剂也对帮助仔猪消化有好处。

断奶仔猪的饲养:仔猪断奶后往往由于生活条件的突然改变,表现出食欲不振,增重缓慢甚至减重,尤其是补料晚的仔猪更为明显。为了过好断奶关,要做到饲料、饲养制度及生活环境的两维持和三过渡。即维持在原圈培育并维持原来的饲料,做到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条件的逐渐过渡。

饲料过渡:仔猪断奶后,要保持原来的饲料半个月内不变,以免影响食欲和引起疾病,从场外引进的断奶仔猪,最好购回点原场饲料,以后逐渐改变饲料,断奶仔猪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的生长阶段,需要高蛋白、高能量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的日粮,应限制含粗纤维过多的饲料,注意添加剂的补充。

饲养制度的过渡:仔猪断奶后半个月内,每天饲喂的次数比哺乳期多1~2次。这主要是加喂夜餐,以免仔猪因饥饿而不安。每次喂量不宜过多,以七八成为度,使仔猪保持旺盛的食欲。

仔猪采食大量饲料后,应供给清洁饮水,以免仔猪饮用污水或尿液而造成下痢。

环境过渡: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常表现出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为了减轻仔猪的不安,最好将仔猪留在原圈,也不要混群并窝。到断奶半个月后,仔猪的表现基本稳定时,再调圈并窝。在调圈分群时,要根据性别、个体大小、吃食快慢等进行分群。应让断奶仔猪在圈外保持比较充分的运动时间,圈内也应清洁、干燥、冬暖夏凉,并进行固定地点排泄的调教。

添加抗菌素:每公斤饲料中加入黄霉素25mg和土霉素50mg,用于防病促长

应用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能明显促长。每公斤料中加入硫酸铜540mg、硫酸亚铁564mg、硫酸锌570mg、硫酸锰80mg、碘化钾066mg、亚硒酸钠115mg、氯化钴12mg。

断奶仔猪的管理

创造舒适的小环境 断奶仔猪必须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清洁干燥。仔猪进入猪圈前应彻底打扫干净,全面消毒,铺上垫料,为断奶仔猪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

有足够的占地面积和饲槽 如果仔猪群体过大或每头仔猪占地面积太小,若饲槽不多,较容易引起仔猪间的互相争斗,造成休息不足,采食量不够,从而影响仔猪的发育。断奶仔猪每头平均占地面积05~08m2 较好,每群一般以10m2左右为宜。

防寒保温 北方冬季与早春气候寒冷,仔猪又特别怕冷,常堆积在一起睡卧,互相挤压,容易压死、压伤仔猪,而且易患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必须注意圈舍的防寒措施,有条件的可修建暖圈和塑料大棚来饲养断奶仔猪。

  断奶仔猪的饲养与管理

  仔猪在离乳前虽然学会采食少许饲料,但仍以母乳为主要食物。离乳后,仔猪的营养来源主要由母乳完全转为饲料,这已是一个很大的改变,若将离乳后小猪所采食的饲料更换为不同于哺乳期采食的饲料,仔猪的应激将更大,往往还会出现仔猪不吃料现象,所以,断奶仔潴的饲养管理核心就是减少应激反应对仔猪的危害。

  -断奶仔猪的饲养:

  (一) 抓好断奶

  1选择合适的断奶日龄

  断奶时间:有4-8周和60日龄。即最短21天,最长60天,根据乳猪健康状况、母猪奶量等情况决定。

  由于仔猪自身的生理特点,若断奶日龄过小,应激反应大,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腹泻、消瘦、抗病力下降、死亡率高;但也不是断奶日龄越大越好,日龄过大不但会降低母猪的利用率,延迟母猪发情,而且还会抑制仔猪的迅速生长。仔猪到了一定的日龄,其采食量日益加大,光靠母乳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日龄断乳,饲喂适口性好的饲料,充分满足其食量大增的需要。这样不仅提高了饲料报酬率,而且增强了仔猪的免疫力。临床经验表明,在饲养水平较好条件下,宜选择35天断奶较合适,此时,母猪奶量一般减少,仔猪的消化器官更完善、免疫力稍强,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或母猪瘦弱 时也宜提前断奶。但如母猪奶多,为防止发生乳房炎,断奶时间应适当延后。

  2断奶方法

  可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采取一次性地全窝断奶、分批断奶或逐渐断奶(逐渐减少每天哺乳次数,经3~5天后完全断开,较费工费时)。若同一窝仔猪个体差异不大,体重相差不大,则可以采取全窝断奶;若同一窝仔猪个体参差不齐,则可考虑分批断奶,先断膘肥体壮的,有利于仔猪均衡发展,缺点是常引起母猪延迟发情;由于各有利弊,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如为了减少仔猪断奶后产生的应激,一般选择逐渐断奶法。

  刚断奶后的仔猪往往由于生活条件的突然改变,表现出食欲不振,通常会减少采食量,增重缓慢,甚至减重,尤其是补料晚的仔猪更为明显。近期的研究表明,断奶仔猪若正常采食,在断奶后1周内能增重1kg,那么就可比因采食不足而只能保持体重的猪,提前15天达到屠宰体重。而采食量低原因,仍然是突然断奶变为完全自行采食即断奶应激造成的生理异常。因此,早期断奶的仔猪,对饲料有特殊的要求。首先是应该容易消化,具有高的消化率。一定要限制含粗纤维过多的饲料。断奶后7~10天内采食高消化率日粮,可使每日总采食量虽然较低,但可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而又不致使仔猪的胃肠道负担过重引发下痢。因此,首先要尽量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和赖氨酸水平。最初一周内可以通过降低日粮粗蛋白水平的办法来缓解腹泻的发生率。在原料的选择上,可选用玉米、鱼粉以及一部分炒熟的豆粕。有条件的也可以用一些乳制品。

  (二)断奶仔猪料配方:玉米7015%、炒豆粕220%、鱼粉50%、磷酸氢钙1%、石粉055%、食盐03%、预混料1%。预混料包括每公斤饲料中加入黄霉素25mg和土霉素50mg,用于防病促长。同时添加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能明显促长。包括每公斤料中加入硫酸铜540mg、硫酸亚铁564mg、硫酸锌570mg、硫酸锰80mg、碘化钾066mg、亚硒酸钠115mg、氯化钴12mg。预混料自已备不齐,可买市售的。自己配料省钱多了。如在饲料中添加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有助于消化;添加柠檬酸酸化剂可降低胃肠pH值,仔猪胃肠在酸性环境下,消化酶活力更强,可促进饲料的消化。

  断奶仔猪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的生长阶段,配合料最好一直喂到底,使猪长快点,很快出售,比不喂配合料而延长时间出栏,反而省料。但喂量应根据生长发育情况灵活掌握。

  (三) 为了过好断奶关,要做到饲料、饲养制度两维持。

  饲料过渡:为了降低仔猪断奶后的饲料应激,断奶2周内,最好用原哺乳期饲料饲养,以免影响食欲和引起疾病。乳猪料的投喂时间长短,可根据小猪的离乳日龄、生长发育和健康情况来决定。一般断奶日龄愈小,饲喂乳猪料时间愈长。从乳猪料转换为小猪料时也不要突然转换,应采取逐渐转换过渡法:即每天逐渐增加一至两成小猪料,同时减少相应乳猪料量,两料混合后投喂。在转换过程中,若发现小猪下痢严重,可适当减缓转换速度,减少仔猪料的比例。如从场外引进的断奶仔猪,最好购回点原场饲料,以后逐渐改变饲料。

  饲养制度的过渡:断奶后1周内最好限量饲喂,少喂多餐,最初2—3天,每天投料4次左右,每次投料量以小猪在2小时内吃完为度,以防采食过量引起腹泻。当小猪排粪正常时(约离乳后5—7天) ,再实行自由采食,并逐渐增加每天投料次数和投料量。在仔猪断奶后半个月内,每天饲喂的次数可比哺乳期多1~2次。这主要是在晚9~10时加喂夜餐1次,以免仔猪因饥饿而不安。但每次喂量不宜过多,以七八成为度,使仔猪保持旺盛的食欲。以后再逐步改为3--4次。给小猪添加饲料时,要待小猪将前次所投的饲料吃完后再投放,防止食箱底部及角落地方残留陈旧饲料而导致发霉变质。当发现饲槽中有陈旧结块、发霉变质和受粪快活污染的饲料时,要及时清除,防止小猪食后出现下痢或中毒。如果精料不充足,则应逐渐由少到多添加青料使其吃饱。开始喂青料的头几天内,可能出现拉稀现象,这是小猪的适应过程,经2-3天后便会正常。此外,采取熟料生料结合饲喂的方式,也能增进仔猪的食欲。仔猪采食大量精饲料后,应供给清洁饮水,以免仔猪饮用污水或尿液而造成下痢。

  二断奶仔猪的管理

  (一)降低环境应激

  1在调圈分群前3~5天,使仔猪同槽吃食,一起运动,彼此熟悉。再根据性别、个体大小、吃食快慢等进行分群。科学试验表明,断奶当天转栏的仔猪1周平均增重仅002g,而留在原圈饲养1周的仔猪平均增重008~020g,而且死亡率明显低于当天转栏的仔猪。

  2降低精神应激:仔猪断奶后最初几天,常表现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为了减轻仔猪的不安,降低精神应激,可以采取间断性断奶,让仔猪多采食、少吃奶,慢慢过渡到完全断奶,逐渐适应离开母猪后独立生活。

  3创造舒适的小环境:断奶仔猪必须有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清洁干燥、冬暖、夏凉的圈舍。仔猪进入猪圈前应彻底打扫干净,全面消毒,铺上垫料,为断奶仔猪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

  (二)合理并窝编群 仔猪进栏前,要切实做好栏舍的清洗和消毒工作。 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常表现出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为了降低仔猪断奶后的环境应激,断奶时可将母猪赶出栏,仔猪不离栏、不并栏,仍留在原圈饲养。也不要混群并窝。到断奶半个月后,仔猪的表现基本稳定时,再调圈并窝。并窝时最好采用原窝仔猪合住一起,以避免合群的干扰。如果多窝相并编群,要注意每群大小、体重、体质、习性大体均等的原则,以防以强欺弱、相互咬斗的发生。如果仔猪群体过大或每头仔猪占地面积太小,若饲槽不多,较容易引起仔猪间的互相争斗,造成休息不足,采食量不够,从而影响仔猪的发育。断奶仔猪以15~20头一群为宜,宁少勿多。否则,会因争夺群体位次排定而引起剧烈打斗,影响弱小仔猪的生长发育,造成以后同栏的个体体重差异越来越大,落后弱小猪增多。每头平均占地面积05~08m2 较好,每群一般面积以10m2左右为宜。仔猪培育舍的栏内地板如能采用全漏缝地板或网上饲养(用金属条焊接的网底缝隙为1•5厘米,离地约40—60厘米的网笼上饲养) 更好。此外,抓小猪时不可抓住耳朵乱抛,要小心抓住后脚或抱起放落地上。仔猪养至25千克左右(约70日龄)时,即可转到生长舍饲养。

  (三) 注意防寒保温 小猪在离乳初期特别怕冷,所以在离乳的头两周要特别注意保温,第一周的温度要求28℃,比哺乳期末高2℃—3℃,以后每周下降2℃,至22℃时保持恒定。还要注意昼夜温差不要太大,一般夜间气温要比日间低,应控制温差在5℃—6℃以内为宜,同时要杜绝舍内穿堂风的出现。特别是北方冬季与早春气候寒冷,常堆积在一起睡卧,互相挤压,容易压死、压伤仔猪,而且易患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必须注意圈舍的防寒措施,有条件的可修建暖圈和塑料大棚来饲养断奶仔猪。

  (四)加强调教 主要是训练采食、排粪尿与睡觉。猪的嗅觉灵敏, 模仿性强,且喜欢在有水的地方排粪尿。为此可利用这些特性,在分群前彻底清扫消毒仔猪舍, 然后在规定睡觉处铺些垫草, 水槽内放水, 在预定让它排粪尿的地方,残留少量粪尿。当合群进圈后,饲养员要在舍内走动观察, 防止仔猪相互咬架。并且在早晚和每攴吃食前后, 驱赶仔猪到规定地点排粪尿。在睡觉的地方铺些垫草。-般经3~5天训练,便能合群,形成排粪尿习惯。

  (五)搞好环境卫生 和疾病预防:

  1 搞好环境卫生:实行空栏消毒和带猪消毒制度,减少病原微生物。交替使用消毒液将产房和保育舍进行空栏消毒,空栏时间要有10~15天。空栏时先把其彻底洗刷干净,然后用2%~3%的烧碱溶液彻底消毒,空栏5~7天后再换1种消毒液消毒1次,再空栏2~3天后用净水冲刷干净备用。日常工作中还要实行带猪消毒制度,带猪消毒时应注意圈舍死角及网床下面的彻底消毒。此外,圈舍内要保暖、通风、干燥、卫生,给仔猪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这样可大大降低发病率,提高仔猪成活率。

  2 抓好疾病防疫及治疗:

  在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保育猪(断奶到65~70日龄)的生产是整个养猪过程中十分敏感且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仔猪断奶后即保育期,最易患应激综合征病及腹泻病,因此抓好这2种疾病的防疫及治疗非常重要。

  21应激综合征的防疫及治疗

  目前保育仔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断奶后产生的应激综合征,表现为仔猪精神状态不佳,呼吸不畅,腹泻,食欲不旺或拒食,生长发育不良或停滞(甚至负增长),出现僵猪,甚至死亡,使得保育仔猪的育成率降低。因此,在保育猪群的生产管理中,除供给合理的配方饲料,提供适温,做好通风、清洁卫生、疫苗注射等必需工作外,还应在其饲料里添加适当的抗应激综合征的药物。如可添加抗病毒1号粉和水溶性阿莫西林,提高仔猪育成率。在保育猪阶段添加抗应激综合征药物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猪群生长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2腹泻病的防疫及治疗

  仔猪断奶后腹泻是瘦肉型猪饲养中的一个难题,病因繁杂,要想彻底根除非常困难,但通过综合性技术措施,耐心细致地做好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控制仔猪断奶后腹泻在实践中是完全可能的。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还有其他细菌、病毒引起的腹泻是很常见的。主要原因有舍内温度过低、湿度过大、栏舍消毒不严、大肠杆菌感染、腹泻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由外界环境造成的腹泻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如做好保暖措施、消毒工作来解决。母猪产前20~30天注射疫苗,使母乳中达到一定的抗体水平,仔猪吃奶后对大肠杆菌感染、腹泻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寄生虫感染大多是由母猪垂直感染给仔猪的,可在母猪产前3周进行驱虫,在母猪饲料中添加抗虫药,如虫蝇净2kg/t或肯维灭700g/t;也可肌注血虫净、通灭等药。

  对已发生腹泻的仔猪,可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抗菌药对症治疗。一般有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痢菌净、阿莫西林、磺胺类药、卡那霉素、氟哌酸等药。对腹泻严重的病猪用腹泻药治疗的同时用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等进行辅助治疗,以增强体质;对已发生腹泻的仔猪饲喂补液盐,可降低其脱水程度,从而降低死亡率。

  23彄虫灭虱:在哺乳期中仔猪所感染的体内寄生虫如蛔虫、肺丝虫等己发育成熟,皮肤不卫生所感染的虱癞也有蔓延可能,此时应及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在50~60日龄左右,选择温暖的晴天,用1%—2%敌百虫喷洒猪身,注意药液要均匀喷洒全身体表,特别是腹下、腋下等隐蔽位置。必要时在90~120日龄,每kg体重皮下注射1%的伊维菌素03mg。

  24打预防针:如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冻干苗(活)、口蹄疫苗、兰耳病苗等。2~4月龄,用猪伪狂犬病活苗或灭活苗。对疫区或受危胁区用引进的K61弱毒冻干苗,仔猪笫一次肌注05ml; 断奶后再注1ml;3个月以上的架子猪1ml;免疫期1年。

  -育成母猪与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育成母猪(又叫青年母猪)指断奶至配种前的母猪。饲养管理

  1 6月龄以前小母猪采用自由采食,6月龄后采用限制采食,采食量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八成左右,以防过胖。

  2 配种前10~14天实行短期优饲。在原来的低能量基础上增供消化能2554~3391兆焦/天(约18~239kg玉米),能增加排卵数215个。(玉米1kg含339兆卡=14184兆焦);(1兆卡=4184兆焦)。

  (二)经产母猪配种前(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1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哺乳母猪,仔猪断奶时母猪的膘情在七八成瞟,断奶后7~10天就能发情配种,饲粮粗蛋白水平在13%~15%,如同时能满足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就能获得较好的配种效果。

  2对因带仔多、泌乳力高、产前膘情差的母猪,是哺乳期营养未跟上的表现,配种前应加强饲养,保证恢复到七成膘的体况;

  3母猪断乳后宜群饲,4~6头一圈要设有运动场。

  4饲料配方:玉米6521%、次粉13%、麦麸 3%、稻谷5%、鱼粉1%、豆饼9%、磷酸氢钙17%、石粉08%、食盐03%、添加剂1%。本方含消化能322兆卡/kg、粗蛋白1282%、钙075%、总磷06%。与标准比较,消化能低018兆卡/kg。

  附:标准的妊娠母猪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添加量:每kg料中需加硫酸铜21mg、碘酸钾024mg,、硫酸亚铁410mg,、硫酸锰63mg、亚硒酸钠051mg、硫酸锌230mg,。维生素A 4000IU, 维生素D 200 IU, 维生素E 44 IU, 维生素K 05mg,生物素02mg, 胆碱125克,叶酸13mg, 可利用尼克酸10mg,泛酸12mg,维生素B2 375mg,维生素B1 10mg,维生素B61mg,,维生素B12 15微克。

  二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一)妊娠期一般是“三三三” 。即三个月(每个月按30天计算)、三个星期和三天。共114天。范围108—120天。因妊娠期受品种、年龄、体质健康状态、营养好坏和菅理好坏(如是否滑跌、挤压)等多种因素影响。也有提前或延后产仔10天的。如超过天数太长,有可能为死胎(死胎诊断方法为手按抚母猪腹部摸不到胎动,听诊也无胎音及跳动声,即可确诊)。如逾期不产,可注射前列腺素诱产,而不能注射催产素催产。

  1妊娠前期(从配种到21天):同空怀母猪一样,要加强饲养,让断奶的母猪尽快恢复体况,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减少胚胎早期死亡。饲料品质必需要好,不能喂犮霉变质料,否则易引起胚胎死亡或停止犮育。

  2妊娠中期(21到80天):以青料为主。如青料不足,往往是母猪流产、胎儿被吸收,死产及弱胎的重要原因;推荐日采食18~27kg青料,根据体格大小、膘度、健康等灵活掌握。

  3妊娠后期(从妊娠80天到产前3天)要加强营养,有利于提高仔猪初生重,但临产前1~2天,要根据母猪膘情肥瘦,乳房表现,决定增减饲料。如膘情肥胖,乳房红肿异常,要减料减草;母猪出现分娩动作当天,宜停止喂食。

  4研究表明:妊娠90天以前,胎儿重量仅占出生重的418%,应以青饲料为主,不要喂好了;90天以后到出生,胎儿生长快,应减少粗料,根据膘情增喂精料,并最好每天放牧运动一次;特别对初胎母猪最好进行乳房按摩,刷拭猪体,达到人畜亲和,以利分娩接产时不致惊恐,待产仔后,也便于顺利固定乳头。在最后1~2周,可增加料量1~15kg。有利于提高初生重。总之,使妊娠母猪既不肥也不瘦,膘情中等而健康是饲养好坏的主要标志。第一次配种的母猪在妊娠期增重应控制在36~50kg为宜。经产母猪,本身不长了,只有胎盘和胎儿,只须净增25~35kg左右。妊娠母猪过于肥胖,不仅造成饲料浪费,且会造成难产、产后易出现食欲不振、仔猪生后体弱、泌乳量少等不良后果。

  5精料配方(%):玉米645%、稻谷142%、米糠5%、豆粕10%、鱼粉15%、磷酸氢钙21%、石粉(石灰岩粉)04%、盐03%、添加剂预混料(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两类物质)2%。

  也可分成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分别用不同的配方

  ①妊娠前期(体重90~150kg):要求消化能28兆卡/kg,粗蛋白11%;

  配方:玉米32%、大麦10%、高梁12%、小麦麸30%、米糠7%、豆粕5%、骨粉2%、碘盐05%、复合添加剂1%

  ②妊娠后期(体重90~150kg):要求消化能28兆卡/kg,粗蛋白12%;

  配方:玉米31%、小麦麸24%、米糠14%、豆粕8%、碎米18%、鱼粉2%、骨粉16%、碘盐04%、复合添加剂1%。

  复合添加剂成分:每公斤料中加硫酸铜21毫克、硫酸亚铁410毫克、硫酸锌230亳克、硫酸锰63亳克、碘化钾018亳克、亚硒酸钠051亳克、氯化钴013毫克、维生素A 4000 IU维生素、维生素D200IU、E 44IU 维生素K05 μg、生物素02mg、胆碱125g、叶酸13mg、尼克酸10mg。上述量相加,如不足配方中要求的1%时,加上点米糠或其它料补足并拌匀即成。拌时最好将微量元素铜等放在一起拌,维生素放在一起拌,因微量元素原料对维生素有破坏作用,故分开拌。如自已买不到上述原料,则买已配好的市售猪用添加剂。

  6妊娠期特别是前期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否则胚胎易死亡。要适当运动。环境要安静,态度要温合。进入猪舍要先打招呼,防止母猪受惊。不要随意折群组群,以防斗架流产。

  7每天观察母猪吃食、饮水、粪尿和精神状态,做好防病治病;特别要注意消灭体内外寄生虫病,以防传染给仔猪。

  8为防止难产:

  ①配种年龄不可过早:土种不可早于6月龄,体重不低于70~80kg;我国培育猪种及其杂种猪在7月龄左右,体重不低于90~100kg;引入的国外良种在7~9月龄,体重不低于110~120kg;体重过小易发生难产。

  ②妊娠母猪不能过于肥胖,在妊娠期末,初产母猪体重的增加量约为配种时体重的30~40%;经产母猪约为20~30%。

  ③妊娠母猪要有运动,每天1小时,行程3~4公里。

  (二)妊娠母猪临产诊断

  一看乳房: 俗话说“奶头炸,不久下”。母猪产前15~20天,乳房开始从后向前逐渐膨大下垂,其基部在腹部隆起,呈两条带状,乳房皮肤发紧而红亮,两侧乳头呈八字形向外张开。产前6小时左右,可挤出黏稠、黄白色乳汁。俗话说“奶水穿箭杆,产子离不远”。一般情况下,到产前2~3天,可挤出清亮乳汁,母猪前面的乳头出现浓乳汁后24小时左右可能分娩,中间乳头出现浓乳汁后3~6小时可能分娩。如用手轻轻挤压每个乳头均能挤出乳汁,或最后 1 对乳房能挤出乳汁时则马上就要分娩了。但也有个别母猪产后才分泌乳汁的。

  二看外阴部。母猪临产前3~5天,外阴部开始红肿下垂,尾根两侧下凹,这是骨盆开张的标志。同时排泄粪尿次数增加。如阴门松弛红肿,有黏液流出,则是快产的预兆。当阴部流出稀薄的带血黏液时,说明母猪已“破水”,将在30分钟内产仔,即俗话说的“母猪频频尿,产仔就要到”。

  三看呼吸次数。产前1天每分钟呼吸54次,产前4小时每分钟呼吸90次。

  四看行为表现。母猪临产前6~12小时,神经敏感,常表现起卧不安,紧张不安,食欲减退,在舍内来回走动,有的叼草做窝;无草可叼时,也会用嘴拱地,前蹄扒地呈做窝状。护仔性强的母猪变得性情粗暴,不让人接近,有的还咬人。此时生人不要接近,不要随便换人饲养。

  (三)加强临产母猪的饲养管理

  治好体外寄生虫 如发现母猪身上有虱或疥癣,要用2%敌百虫溶液喷雾灭除,以免分娩后传给仔猪。

  变换饲料: 母猪产前10—15天,逐渐改喂哺乳期饲粮,防止产后突然变料引起消化不良和仔猪下痢。如果母猪膘情好,乳房膨大明显,则产前1周应逐渐减少精料喂量,至产前1—2天减去日粮的一半;并要减少粗料、糟渣等大容积饲料,以免压迫胎儿,或引起产前母猪便秘影响分娩 。但如母猪膘情较差,乳房干瘪,则不但不应减料,还要加喂豆饼等蛋白质催乳饲料,防止母猪产后无奶。

  发现临产症状时停止喂料,只喂豆饼麸皮汤。 

  适量运动: 产前1周应停止远距离运动,改为在猪舍附近或运动场逍遥活动,避免激烈追赶、挤撞而引起流产或死胎。

  迁入产房: 临产前3—5天将母猪迁入产房,使它熟悉和习惯新环境,避免临产前激烈折腾造成胎儿临产窒息死亡,但也不要过早地将母猪迁入产房,以免污染产圈和降低母猪体力。

  注意观察 :母猪分娩前1周即应随时注意观察母猪动态,加强护理,防止提前产仔、无人接产等意外事故。

  三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要采用低妊娠(除早期和后期注意适当加强营养外,妊娠中期营养喂量要适当低点,按空怀母猪饲喂)、高泌乳(泌乳期营养要高)的饲养方式。

  哺乳母猪的饲养目标,一是提高仔猪断奶头数及断奶窝重;二是保持泌乳期正常种用体况,即母猪28~35天断奶时(为早期断奶法。传统的为56~60日龄,太长了),失重不超过12公斤(失重量应为产后体重的12~15%为度)。过度的失重会延长离乳后发情期,还可引起下胎产仔数减少,其后果是严重的。因此,必须围绕上述目标采取饲喂策略。

  泌乳母猪饲料配方:玉米606%、小麦51%、稻谷30%、细糠20%、豆粕17%、鱼粉54%、麸皮30%、磷酸氢钙10%、石灰岩粉06%、盐03%、添加剂预混料(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两类物质)2%。本方含DE 323兆卡/kg、 CP1751%、CF42%、钙075%、磷062%、赖氨酸086%、蛋+胱056%。

  母猪产后前5天应给予稀料,2~3天后喂量逐渐增多5~7天后改喂拌湿料,7天按正常量喂。喂量一般为每带一头仔猪, 补加04kg左右料。或母猪体重在120kg以下的,饲喂总量为每日采食风干料(含水分12%左右)量48kg;120~150kg的,每日采食风干料50kg;150~180kg的,每日采食风干料52kg。180kg以上的,每日采食风干料量53kg。一日三餐喂给。

  哺乳母猪前期(1~10)天的饲养管理。合理提高采食量:为使母猪达到采食量最大化,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种是实行自由采食,不限量饲喂。即从分娩3天后,逐渐增加采食量的办法,到7天后实现自由采食;第二种是做到少喂勤添,实行多餐制,每天喂4~8次;第三种是实行时段式饲喂,利用早、晚凉爽时段喂料,充分刺激母猪食欲,增加其采食量。不管是哪种饲喂方式都要注意确保饲料的新鲜、卫生,切忌饲料发霉、变质(酸败)。为了增加适口性可采取湿拌料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3~5天逐渐减少饲料量,并注意乳房膨胀情况,膨胀大了要多减料,以防母猪发生乳房炎。

  供给充足清洁水:夏季哺乳母猪的饮水需求量很大。因此,母猪的饮水应保证敞开供应。如果是水槽式饮水则应一直装满清水,如果是自动饮水器则要勤观察检查,保证畅通无阻,而且要求水流速、流量达到一定程度。饮水应清洁,符合卫生标准。饮水不足或不洁可影响母猪采食量及消化泌乳功能。

  在管理上:要注意乳头均匀利用,特别是头胎母猪,一定要使所有乳头都能均匀利用,以免引起未被吸吮的乳房发育不良。在仔猪数少于乳头数时,应训练仔猪吃几个乳头,特别要训练吃后部的乳头,否则会引起后部乳头萎缩,以后失去作用。

  圈舍要清洁、干燥。产床不能有突出的尖物,防止剐伤乳房。作好冬季防寒,夏季防署。对夏季加强温度的调控:可以通过安装雨帘、换气扇、遮阳布、饲喂西瓜皮、清热中药等方式防暑降温。

  要及时观察母猪吃食、粪便、精神状态以及仔猪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则

猪有群居生活的习性,合群性较强,这样加强了它们的模仿反射,不会吃料的仔猪跟随会吃料的仔猪吃料。同时,群体互促作用明显。例如,群饲猪比单饲的猪吃得快、吃得多,增重也较高。因此,猪宜群饲而不宜单饲。在组群时,群内个体体重差异不宜悬殊,更不宜把不同品种的猪混合编群管理,以免拒食或采食时不均匀,造成生长发育不整齐。当一头陌生的猪进入另一群中,这头猪便成为全群猪攻击的对象,攻击往往是严厉的,轻则致伤,重则致死。猪的争斗行为多受饲养密度的影响,当猪群密度过大,每猪所占空间下降时,群内咬斗次数和强度增加,从而影响采食量和增重。新合群的猪群主要是为了争夺群居位次而争斗。

在人们的传统想法中,猪是“污物”。事实并非如此,猪是所有家畜中最爱清洁的动物,通常要保持其睡窝清洁、干燥,并避免被粪尿污染。猪的排粪和排尿都有一定的地点,决不会在吃、睡的地方排泄粪便。猪在宽敞的圈舍里时,经常选定一个角落排泄,并在靠近水源、低湿的地方排泄。

(二)猪的营养需求基因型和饲养环境、生理阶段等不同,猪的营养需要有别。猪的营养需求在生产过程中,可分为仔猪、生长猪(包括生长肥育猪和后备猪)、母猪(包括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种公猪。

小猪患有低糖血症。

1、仔猪低糖血症是仔猪在出生后最初几天内因饥饿致体内贮备的糖原耗竭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又称乳猪病或憔悴猪病。本病的特征是血糖显著降低,血液非蛋白氮含量明显增多。

2、临床症状表现为:病初精神沉郁,吮乳停止,四肢无力或卧地不起,肌肉震颤,步态不稳,体躯摇摆,运动失调,颈下、胸腹下及后肢等处浮肿。病猪尖叫,痉挛抽畜,头向后仰或扭向一侧,四肢僵直,或做游泳状运动,磨牙空嚼,口吐白沫,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感觉机能减退,皮肤苍白,被毛蓬乱,皮温降低,后期昏迷不醒,意识丧失,很快死亡。病程不超过36h。

扩展资料:

仔猪低糖血症的病因:

1、仔猪出生后吮乳不足;仔猪患有先天性糖原不足,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消化不良等是发病的次要原因;低温、寒冷或空气湿度过高使机体受寒是发病的诱因。

2、仔猪在出生后第1周内缺少糖异生作用所需的酶类,糖异生能力差,不能进行糖异生作用,血糖主要来源于母乳和胚胎期贮存肝糖原的分解,如吮乳不足或缺乏时,则肝糖原迅速耗尽,血糖降低至28mmol/L(50mg/lOOdl)即可发病。血糖降低时,影响大脑皮质,出现神经症状。

3、有的因仔猪患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时,哺乳减少,并有糖吸收障碍,导致发病。

参考资料:

:仔猪低血糖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307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