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真菌感染怎么办

耳朵真菌感染怎么办,第1张

耳朵是我们人身上很重要的器官之一,有的人耳朵会很敏感,其实这种原因是由于耳朵真菌感染所导致的。那么耳朵出现感染的情况后,一定要进行积极的治疗,这样才能早日康复,避免继续恶化。

首先我们要知道耳朵发生真菌感染的话,是因为耳朵外面环境潮湿所引起的真菌感染,像这种情况的话,可能会导致耳朵出现不适感,比如说出现胀痛,甚至会觉得耳朵很痒,这种感觉非常难受。治疗方法通常就是直接用生理盐水或者是双氧水清洗一下外面的痂皮或者是有真菌部位的地方,这样能起到一个杀毒消菌的作用,并且在清洗干净以后用干棉签轻轻擦拭,然后在局部涂上一些抗真菌的药物,比如说达克宁。那么如果像外耳道的皮肤已经出现肿胀或者是有脓液的情况下,就一定要在外耳道植入醋酸铅溶液的小棉条,每日可以更换一两次,这样的话能够让耳朵患有真菌的部位保持干燥,同时也不要每天用手去挖耳朵,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

另外一点就是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因为耳朵可能会因为慢性或者是经常流脓的情况引起真菌感染,并且真菌感染了以后,耳朵局部肌肤的状态和正常的肌肤状态是有所不同的,去医院可以通过电子耳镜检查确认自己是否感染了真菌。并且像得了慢性耳道炎以后,耳朵会经常感觉到很痒,并且会有很明显的肿胀感,甚至还会出现听力减退的情况,这就是因为炎症所导致的。

而且像念珠菌以及曲菌或者酵母菌都会导致耳朵发生感染,并且每种症状都有所不同,不过像普通的真菌感染其实是可以直接进行局部物理治疗的,如果说有必要的话也可以服用抗真菌药物。

 据外媒报道称,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日前报告,该国发现首例疑似耐药性危险真菌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感染病例,该真菌是在巴伊亚州医院成人重症监护室一名病人的导管末端样本中检测而出,专家担心这种罕见真菌可能导致耐药性感染,从而引发并发症造成死亡。

  据了解,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2009年日本发现的一种新病原真菌物种,也被称为“超级真菌”。因为该真菌属于侵袭性真菌,可侵入血液,感染心脏、脑等人体重要脏器,具有多种抗真菌药耐药性特征,其次,耳念珠菌常常被误报为其他念珠菌种。并且,此疾病容易导致很高的致死率。

  耳念珠菌对正常健康人群没有生命影响,因为在普通环境或空气中几乎从未检测出该真菌。但是它黏附能力很强,会顽固地黏附在环境表面,因此,医疗器械,血透留置导管等接口处的清洁十分重要,必须做好充分消毒和灭菌。耳念珠菌感染取决于感染部位在哪,比如血流感染、伤口感染和耳部感染等,其中血流感染的病死率可达30%-40%。该疾病主要出现在住院病人和老人护理机构等地方,容易集中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常见于有严重慢性基础病或免疫抑制的病人,比如糖尿病、慢性肾病、HIV感染、肿瘤等容易感染。还有新生儿、插管或留置导管的病人和手术病人,或者耳道经常用消炎的滴耳液者也可能感染,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抗真菌药全身用药病人。从而引起暴发性流行,导致重症患者死亡。

 因此,和耳念珠菌感染患者接触或者是高危人群接触后,必须用消毒液或者肥皂水彻底清洗干净双手,以及彻底清洁医院内物品是阻断此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1、母猪: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呼吸困难,少部分母猪双耳、外阴、尾部、腹部、口腔等部位发紫,妊娠后期时,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等情况频繁出现。2、仔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以上,厌食,呼吸困难,腹泻,少数仔猪耳朵、体表发绀。3、生长猪、育肥猪:体温升高至41℃,厌食,呼吸速度加快,咳嗽症状明显,身体发红,少数病猪双耳背面、腹部及尾部皮肤变紫。

一、猪蓝耳病是什么症状

猪蓝耳病的潜伏期为3-37天,可以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诊型。

1、急性型

(1)母猪主要表现为进食欲望下降或废绝,发热,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少部分母猪的双耳、外阴、尾部、腹部、口腔等部位发紫(只存在数小时或数天)。妊娠后期时,出现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等情况。

(2)1月龄仔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以上,厌食,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眼睑水肿,少数病猪的耳部以及体表皮肤发绀。

(3)生长猪和育肥猪体温升高至41℃左右,厌食,大多身体发红,呼吸速度加快,咳嗽症状明显,少数病猪的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变成深紫色。

(4)种公猪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但是会导致精液质量下降,精子畸形、死精情况增多,同时精液可带毒。

2、慢性型

主要发生在规模化猪场中,猪群主要表现为生产性能、生长速度、繁殖性能、免疫功能下降,同时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发病概率大幅上升。

3、亚临诊型

猪只感染后通常不发病,主要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血清学抗体呈阳性。

二、猪蓝耳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病原体

猪蓝耳病的病原体为PRRSV,即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2、传播途径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猪以及带毒猪,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感染、空气传播、精液传播、胎盘垂直传播,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内仔猪的患病概率较高。

3、原因

(1)PRRSV基因组变异,使得该病难以控制。

(2)养殖场的猪种来源混乱,在购买猪种时,没有进行隔离观察,从而导致疫情发生。

(3)猪舍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流通性差容易导致该病发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已研制出猪蓝耳病油乳剂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采取下列综合性措施可以限制该病的发展。

(1)暂停引进新的种猪,可以遏制病毒感染新的易感猪而形成病毒循环,在本场集中发病时期过去之后,情况会稳定下来。据报道,有些猪体内携带病毒长达50天,并认为阳性猪的隔离期至少应达60天,因此,发病猪场暂停进猪的时限最少不能低于2个月。由场外引进猪的隔离观察期应达2个月。

(2)产仔舍、仔猪培育舍与其他猪舍应隔离开,产仔舍及仔猪培育舍应在上风向,包括自然风的上风向和本场人工排风的上风向。

(3)认真执行产仔舍与仔猪培育舍的全进全出制度,进行严密的空舍消毒工作。清群之后,空舍14天,第1~2天进行彻底清扫,用热水(>95℃)冲洗,先后用甲醛和酚类消毒剂进行消毒,在第12天再次用甲醛进行消毒。

(4)加强进出场消毒制度和隔离制度,经常进行带猪消毒和灭鼠工作。

(5)仔猪注意保温,加强营养,注意喂食维生素与电解质,及时应用抗菌药物防治继发感染。

(6)母猪怀孕70天以前流产的,可尽快配种;怀孕70天以后流产的,应间隔至少21天以上再混群配种。

对症用药治疗。

这种情况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例如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等中成药物治疗,其新型冠状病毒不会通过母乳进行传播,但会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因此如果没有做好个人防护,婴儿也很可能受到感染,所以并不建议此时继续哺乳,可以暂时改为奶粉喂养,建议发生感染后一定要做好隔离措施,同时室内要定时进行消毒,还要保持空气的流通。

月子中心一般为生产母亲提供专业产后恢复(即坐月子)服务的场所,也称为月子会所,有专业营养师负责给产妇提供月子餐,帮助产妇能够尽快恢复身体,提供喂养知识,另有专业护士照顾宝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834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