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训练八个动作介绍如下:
1、俯卧撑。动作方法是俯身向前,手掌撑地,手指向前,两臂伸直,两手撑距同肩宽,两腿向后伸直,两脚并拢以脚尖着地。
2、仰卧起坐。动作方式是印卧在地板上或体操垫上,使身体处于水平位置,腿伸直,两手一般抱头,然后向上抬上体至垂直部位,再慢慢后倒成原来姿势。多次重复该动作,能发展腹肌、骼腰肌等力量。
3、收腹举腿。动作方法是印卧在地板上或体操垫子上,身体伸直处于水平位置上,两臂伸直自然置于体侧,然后女腹向上举起双腿至垂直部位,再慢慢放下成原来姿势。
4、连续跳跃。动作方法可用单腿跳跃和双腿跳跃进行水平跳,向前跳和向上跳。主要发展大腿前后群肌、小腿群肌及踝关节力量。
5、提踵运动。动作方法是在两腿底下放一块约5~6厘米厚的木板,前脚掌踏于木板上,脚后跟着地,然后尽量提高脚后跟再进行放下,连续进行。
6、高抬腿。动作方法是两手握双杠,左膝结橡皮筋,另一端固定在杠柱上,上体前倾,做抬大腿动作,另一腿积极蹬直,连续练习,两腿轮换做。
7、仰卧届伸。动作方法是仰卧,两脚结橡皮筋,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助木上,连续交替做屈伸大腿动作。
8、坐蹲起。动作方法是两人面相对坐在地板上,对抗者压住练习者的脚,让练习者连续做蹲起。
健身的好处:
1、减少脂肪增加肌肉。力量训练专家对数千名女性做过大量的力量训练研究,没有发现任何女性会因适度的肌力训练而使肌肉发达隆起。
2、增加肌肉有助于减肥。随着肌力训练带来的肌肉增多,肌体在静态下的新陈代谢率也会逐步增加,所以每天你都会消耗更多的热量。
3、强壮体格。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力量训练能使人体的肌力提高30~50%。力量的增强不但会使人们更容易完成一些日常劳动,而且还能使人变得精神饱满,精力旺盛,由里到外散发着勃勃生机。
4、强壮骨骼。当我们中学毕业时,骨骼中的矿物质密度就已经定型了,除非经常从事肌力训练。经过6个月的力量训练,能使练习者脊柱骨骼中矿物质的密度增加13%。这对于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减少糖尿病危险 从事力量训练4个月后,能使肌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提高23%,这对防治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6、健身的好处。防治心脏病 肌力训练能降低胆固醇与血压水平,对于维护心血管正常功能及防治心脏病作用重大。当然,在练习过程中增加一些有氧运动及柔韧训练项目,收效会更加明显。
—健身气功�6�1易筋经教学体会一得
河南省信阳市彩虹桥健身气功辅导站辅导胡雁萍 我们知道,在健身气功�6�1易筋经教学中难点之一,就是如何向学员传授 “伸筋拔骨”和“脊柱骨的旋转与屈伸”动作原理和方法。这是因为“伸筋拔骨”和“脊柱骨的旋转与屈伸”是健身气功�6�1易筋经功法特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二者的完美组合,充分体现了健身气功�6�1易筋经的功法特点,准确表达出这套功法的的健身理念。这一点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向学员讲清楚,学员就很难解决为什么这样做和怎样做的问题。
“伸筋拔骨”和“脊柱骨的旋转与屈伸”作为健身气功�6�1易筋经的两个主要特点,它们各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伸筋拔骨”为例,要避免走过场式地告诉学员“伸开手臂,向外撑,就是伸筋拔骨”,这样做只是教了它的“形”,而不是它的“神”,达不到伸筋拔骨的习练要求。教好“伸筋拔骨”,就要在教学前认真备课,反复揣摩,体会“伸筋拔骨”的内涵和运动路线,力求找到动作与动作间的结合点,归纳出教学的最佳方案和方法。
对于“伸筋拔骨”,我们从它的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出一股穿透出来、令人跃跃欲试的张力。事实上,“伸筋拔骨”中的这个张力,始终贯穿在健身气功�6�1易筋经全套十二个动作中。习练时,在张力的引导下,练习者的身体随着动作的节奏,将自己的上下肢体与躯干进行充分的屈伸,外展内收,旋转,使人体运动部位的大小肌群和筋膜,以及大小关节处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缔组织,进行牵拉、屈伸、外展 。在牵拉伸拔的动作中,伸筋与拔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拔骨中达到充分地伸筋,而伸筋中又促使拔骨,周而复始。张驰之间,有效地促进活动部位软组织的血液循环,进而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代谢过程,提高肌肉、肌健、韧带等软组织的柔韧性、灵活性和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的活动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股张力就是“伸”与“拔”。抓住这点,也就找到了健身气功�6�1易筋经教学难点的一个突破口。
关于伸筋中的“伸”和拔骨中的“拔”的这股张力,由于学员的文化程度不同,理解的深度也不同,所以在向学员传授时,多数习练者虽然都会跟随辅导员的动作做简单的形体模仿,但不能真正体验到习练健身气功�6�1易筋经的妙处,所以,健身效果并不明显。如何解决这个教学难题呢?我在教学中经过反复摸索,总结出几种方法,教授效果还不错。
我的做法是:
一、动作示范法。根据教学的需要又可分为:主体的形体示范(辅导员的形体示范)和客体形体示范(除辅导员之外的形体示范)。
在健身气功�6�1易筋经的教学中,辅导员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学员模仿的标准,而形体语言则是“伸筋拔骨”和“脊柱骨的旋转与屈伸”的启蒙语言。所以,辅导员在教学前要认真备课,力求形体语言的准确性,让学员在你每一个动作里都能感受到“伸”与“拔”的信息。如在韦驮献杵的平担降魔杵和上举降魔杵的动作中,在对九牛尾势的前拉、后拽的动作中,在出爪亮翅式的双手前伸、亮爪、收回后的展肩扩胸动作中,还有打躬势、卧虎扑食势、青龙探爪势等动作中,都要透出“伸”与“拔”的力度。学员从模仿你的动作中得到启示,初步获得“伸”与“拔”的有关信息。在辅导员的示范指点下由学员做形体示范,辅导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就会进一步加深学员对“伸”与“拔”的理解。如做掉尾势动作时,辅导员做示范时很难讲清尾椎和头部颈椎是如何相向运动的。让别人做示范,辅导员就可在学员的背部上,点明脊柱是如何在“伸”与“拔”的力度下,产生变形成为“C”字形的,以及运动的路线。简明直观的教学方法和形象的“C”字形,可以加深学员们对“伸”与“拔”的感性认识。另外,韦驮献杵时的平担与上举降魔杵外展,上下肢体的反向伸拔,掉尾势中的脊柱尾骨与颈椎骨的相向伸拔,打躬式中的脊柱在伸拔中节节卷屈,等等,都可以借助客体的形体示范进行教学。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还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地纠正与点评。主体和客体形体示范相结合,直观性和互动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员感受颇深。要注意的问题是:做形体模仿时,年纪较大的学员模仿形体动作,可能会不到位,如三盘落地势、打躬势、卧虎扑食势、青龙探爪势等动作。在辅导时就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针对不同体质、不同年纪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方法,年纪大的体质较差的要求基本到位即可。对年纪较轻、体质好点的学员则经过鼓励要求到位。
二、肢体触摸法。让学员感受到“伸”与“拔”动感,这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简单地模仿形体动作只能观其表不能显其质,如做韦驮献杵三势、倒拽九牛尾势、打躬势、九鬼拔马刀势等动作时,学员只能观察辅导员的形体是如何做的,而不知道“伸”与“拔”在动作中是如何动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触摸局部肢体的方法,来完成“伸”与“拔”的动感教学。具体做法是:先由辅导员示范指导,再让学员互相触摸对方的运动部位,感受“伸”与“拔”在肢体运动部位中的运动过程,以此体验“伸”与“拔”的动感。如做韦驮献杵第二势、出爪亮翅势、打躬势、九鬼拔马刀势时,学员通过触摸手臂、脊柱,明显地觉察到“伸”与“拔”在双臂上的伸展路线,脊柱的节节拔伸逐节弯曲的旋转路线。要注意的问题是:触模时动作要轻,要慢慢地感觉。我体会,采用视觉和触觉交错进行教学的效果很好,它对学员感觉器官的冲击力很大,能使学员快速地掌握习练要点,体会出“伸”与“拔”的内涵。同时,也间接传授给了学员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员自己练习和辅导别人都很有借鉴作用。
三、语言引导法。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语言的运用。无论哪一套健身功法,都是靠语言为媒介的。要把一套群众喜爱的健身功法准确地传授给大家,语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来自各行业的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如在讲授韦驮献杵第二势中平担降魔杵两掌外撑时 “伸”与“拔”力的强度问题,学员们能够理解外撑就是两掌向两侧用力外推,但在外撑时“伸”与“拔”的力度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合适呢?这一点仅靠形体示范是不行的,要依靠语言的描述。教学时,我告诉大家:掌根向两侧伸展的强度如同推开两座大山,力度就好似将自己的肘和肩部的关节拔开一寸,同时会感觉着双臂有热感和麻胀感。用“推开两座大山”、“拔开一寸”、“热”、“麻”这些通俗的语言,可以准确说明“伸”与“拔”的强度、力度和自已的感受。通过语言的引导,学员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在健身气功�6�1易筋经的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用“手抓篮球”、“排山倒海”、“海浪拍岸”,来形容“出爪亮翅势”中手型为荷叶掌时,手掌十指的伸展程度及收回时的要求;用“咬尾巴”、“将脊柱骨旋转屈伸成C形”,来形容“掉尾势”中脊柱拔伸时,头与脊柱旋转相向运动达的弧度;用“反弓形”、“洋洋得意”、“昂首挺胸”,来形容“卧虎扑食势”中对脊柱屈伸后要求抬头、瞪目的定势神态,等等。
四、有机一体法。无论是形体示范法,还是触摸肢体法,还是语言引导法,在教学中都要注意的是,“脊柱旋转与屈伸”和“伸筋拔骨”二者是互相渗透、互为因果有机联系体。也就是说,无论是对伸筋拔骨的教学,还是对脊柱旋转和屈伸的教学,都要把二者统一到一个基本点,不能人为地将二者特点分割开,在伸筋中拔骨,在拔骨中伸展,在伸筋拔骨中进行脊柱的旋转和屈伸,在脊柱旋转和屈伸中进行伸筋拔骨。如“九鬼拔马刀势”中脊柱“麻花式”的旋转与双臂外展内合的过程,就是伸、拔、旋转、屈伸合力的运动过程。还有打躬势、倒拽九牛尾势、卧虎扑食势、掉尾势等式中都有这个合力的存在。所以,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偏一。
健身气功�6�1易筋经在教学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作为一名教学辅导员,我要在今后教学中多思考,多体会,多实践,寻找更多更好的方法。
久坐是发生脊柱变形的原因,做什么运动可缓解脊柱疲劳呢?
工薪族平常就应当留意优良的工作方式,那样才可以提高效率,可是长期在高压的减轻下工作中,坚信很多人通常会忽略自己的身心健康,例如长期的久坐不动会致使颈椎骨归属于焦虑不安的情况下,尤其是长期维持一个动作的人就非常容易得了颈椎病。因而可以适度的起来健身运动,那样也是可以减轻解脊柱疲惫发生。
“石拱桥”健身运动动作要点是脸朝上,用四肢扛起身体,拉高臂部,能具有松散颈椎骨椎间盘的功效。爬行运动双手和两脚掌碰地,像宝宝一样在地面上爬取,间距和速率可量力而为,每日坚持不懈1~2次,每一次10~15分钟。
翻滚健身运动每日歇息时可平躺在硬床上,让身体彻底释放压力,躺在床上打好多个滚。太极太极拳随处规定以腰为轴推动四肢,使腹部持续保持当然舒服直竖情况,虽对脊柱形变没有立即的治疗的方法,但能有效地改进脊柱疲惫。
抬头挺胸屈体当然站起,双手叉腰,昂首挺胸,身体不断往左边、往右边用劲旋转。工薪族可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做一做这一动作。仿猫弓腰跪于木地板,两手支撑点身体。呼吸,脊柱向下屈伸,仰头,引颈往上,与此同时臂部往上翘。呼吸,弓腰,低垂引颈向下,腰部肌肉缩紧,使全部后背尽可能往上拱起。常常做这一动作,会使脊柱及周边肌肉群更具有延展性,头颈和肩背阔肌更融洽。
以上这好多个动作是可以合理的减轻解脊柱疲惫,因而在工作全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做这一好多个动作,那样也是可以有效的解脊柱疲惫感,因而平常就应当注意了,那样才算是有益于身体的身心健康。期待经过上面的讲解后,让大量的人掌握到平常应当怎样做才算是对建康有优势的吧。
现代舞的训练,目的是让人们的身体及思维能够同时运用动觉理论和解剖理论去完成动作,例如在舞蹈中寻找最恰当的速度、力度、弹性及精确度。注重关节的灵活性、平衡性和协调性的训练,以达到提升动作质感的目的。让学生能够重新认识身体和解放自己的身体。在现代舞课堂训练中,学生多数来自于不同的舞蹈教育背景下,有的是古典舞出身,有的是芭蕾舞出身,等等,他们的身体已经习惯于某种特定的训练模式。现代舞的训练方法与传统舞的训练方法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在运动模式上也是采用不同的用力方式和发力点来进行动作运动和训练的。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些错误的或者是混淆的运动方式进行动作运动。有些学习现代舞的学生在动作外形上已经完成了动作,但看起来就是不像那么回事。问题就出在学生只是单一地去模仿老师的动作,并没有真正理解动作的要求和运动方式的要领。现代舞的训练,不单只是去模仿老师,而是通过老师设定的动作练习,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并掌握自己的身体,了解每个动作组合、每种风格的训练要求和要达到的训练目的。好的现代舞训练,必须学习不同风格的组合练习,在不同的动作中思考,多问问题,对自己的身体和动作关系上在不同的层面角度上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老师所提供的动作练习并不是被模仿标准的唯一模式,而是一种方式方法去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对于刚刚接触现代舞的学生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教师应在最基本的环节上多下工夫,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运动方式进行现代舞的学习。
在现代舞训练中,脊椎的练习是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脊椎是支撑我们整个身体的重要支柱,也是贯穿舞蹈动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舞蹈动作都离不开脊椎的运动。从认识脊椎结构到运用脊椎进行舞蹈动作始终都是现代舞训练目的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体大约有200块骨头,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5块、尾椎3—5块(因人而异),脊椎是支撑着身体的大柱,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各椎骨间有称为椎间盘的组织(又名软骨),负担着缓冲的功能,有很大的弹性和伸展性,当我们表现各种姿势时,脊椎做出相应的动作。脊椎从后面看是笔直的,但是从侧面看是有两个S型连接的弧度,其弯度可以缓解外来的冲击,也可以传达脑指令到全身各个部位,因为有了此弯度,人们才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脊椎的两个椎体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固,运动范围比较小,但各个椎骨之间微小的运动相加起来,就使脊柱的运动范围扩大很多。脊柱的运动产生于关节的突关节面之间的滑动和椎间盘的被动挤压。椎间盘的存在加大了脊椎的运动幅度。脊椎的运动在颈、腰部较为灵活,故损伤也多易见于颈腰部。脊椎可做屈伸、侧屈及旋转运动,通过对脊柱前屈、后屈、侧屈及旋转等全面的训练,整个脊椎的活动度会明显增大。对脊椎的训练分为很多种,在现代舞训练中有在地面上的、直立的和在运动中的,等等;在程度上也是从简到难,从单一到复合分很多阶段的练习。
一、地面上的脊椎练习
首先,人平躺在地面,以颈椎和尾椎作为两个撑点,尝试把中间所有的椎关节与地面全面接触。人在自然状态下,脊椎呈S型。当有意识地把脊椎放平时,人的身体自然会舒展拉长,关节与关节之间距离拉大。保持此状态一定时间后,骨关节会变得非常的松弛灵活,有助于加大动作的活动范围和灵敏程度。
其次,在保持此状态的情况下,将头转向一侧,把同一侧的胯关节、膝盖向相反方向伸展,此时的脊椎成“麻花”状;两个关节点仍是颈椎和尾椎作为撑点;加大两个相反方向的伸展作用力,把椎关节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拉到最大限度。此练习有利于动作的舒展放松,也是训练前很好的准备活动。之后可以做相反方向的训练。
再次,脊椎在地面的`旋转练习。同样保持身体平躺地面,将各椎关节之间距离拉到最大。一侧脚向相反方向斜下方45度角延伸,带动膝关节通过尾椎向上一节一节旋动,注意每个关节的动力都是来自于上一个关节的旋转带动产生的。以此类推慢慢旋转到脊椎的最上端。人也因脊椎旋转的带动旋转过来,变成面朝下。此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脊椎运动的动力点带动人产生运动的动作原理是从哪里来。通过脊椎的运动如何产生动作的基本原理。
在地面上对脊椎的训练还有很多,主要是以放松、延伸、拉长等为目的,为直立运动做准备。在此训练上可以加强动作的灵活性、舒展性。教师可以通过地面上对脊椎的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关注自己的身体,清楚动作的运动方式,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直立的脊椎训练主要是通过重量的带动使脊椎产生变化。人垂直站立,两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朝下。头部放松到颈椎位置。颈椎作为此动作重量的起始点。头的自然重量带动颈椎第一关节慢慢向下移动。人保持放松状态,所有的动力完全来自于头的重量。以此类推至第二、第三关节……直到最后尾椎。此时人的上半身完全与下肢折叠。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不需要外力来控制身体,尽可能地保持放松状态。这时的脊椎在不需要用力的情况下因重力和地心引力的关系被完全拉长。在行进的过程中注意感受关节牵引和被牵引的关系。每一节的关节都是通过上一个关节的重力带动进行移动的。做相反训练时,从尾椎开始带动,一节一节往上类推。没到的关节保持放松状态,当到了时再做相应的反应直到脊椎最上面的一节颈椎。此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由自然力带动的脊椎变化,使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在自己的身体上,而不是只有外力才能产生动作变化。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节奏、速度、空间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复合性的训练。
二、综合性的脊椎练习
所谓综合性的脊椎练习是指在运动中脊椎产生的变化。上面提过所有的舞蹈动作都离不开脊椎的运动,所有的动作都会使脊椎产生变化。脊椎的训练也是最难掌握的核心部分。当在做动作时,脊椎会根据动作的走向、动作幅度、动作的发力点等因素产生不同的变化。作为人体最大的支柱,脊椎的运动空间是非常受限制的,这就要求在做动作时尽可能地去探索最大的空间范围。教师在安排训练组合时更多地去考虑如何加大脊椎的运动幅度,强调脊椎在运动中的作用。这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地方。芭蕾舞常常需要上身的垂直挺拔,时刻保持着脊椎的伸展拉长。所有的把上把下动作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完成的。而现代舞的训练并不需要学生时刻收紧自己的身体,而是需要一个松弛的状态来进行现代舞训练。并且现代舞的训练组合也是多种多样,这样对脊椎的强调就不像芭蕾舞要求的那样高。但我们对脊椎的单独训练需要格外的重视。在完成动作时需要学生时刻注意脊椎的运动走向和脊椎在动作中产生的变化。尽可能地利用脊椎完成更多的舞蹈动作。
此外,脊椎在舞蹈训练中是一个特别容易损伤的部位。其中腰部又是训练里用的最多的地方。腰部的超常活动往往导致腰部的损伤过多,除一些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外,还会引起腰椎体的病变。由于舞蹈动作幅度大、强度高、训练的运动量往往超负荷,尤其在现代舞的训练中更需要较高的灵敏性和技术性,就常常使脊椎产生关节或肌肉的损伤。这样就需要更科学地进行训练和加强对脊椎的保护,避免在运动中给脊椎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总之,科学地对脊椎进行训练在现代舞课堂中非常重要。脊椎是一个在运动中比较容易忽略的部位,但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去关注脊椎在运动中所产生的作用,使现代舞的训练更加科学、完善。
腰段损伤。体操类运动中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是不清楚动作要领而盲目练习,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体操运动项目中大量动作是依靠脊柱腰段超常幅度的屈伸或扭转来完成的,运动员脊柱屈伸旋转姿势不当会对脊椎产生影响,长期的局部负荷导致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的发生。
脊柱侧弯拉的肌肉有很多,如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外侧,为全身最大的阔肌,呈三角形,上内侧被斜方肌覆盖,另外还有肱骨小拮肌,功能是收缩肱骨后伸旋内内收,还有小菱形肌,起于下两位脊柱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的下半部,还有大菱形肌,起于上四位胸椎棘突的部分,止于肩胛骨内侧缘的下半部,大小菱形肌之间隔一层薄膜结缔组织,功能是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内上方,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