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对于癫痫作用是什么?

地龙对于癫痫作用是什么?,第1张

地龙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常炒制后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等症。主含多种氨基酸。由于生品腥味太重,故入药一般需经炒制。陶弘景谓:“若服干蚓,须熬作屑”。传统用地龙,制法很多,主要有药制、醋制、熬制、酒制、油制、蛤粉炒制、盐制等法,使其质地松泡酥脆、去毒性、矫正臭味及便于煎制服用。[2]

24张

地龙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在《本草纲目》虫部中有40多种药用作用。地龙可以生产多种中药、西药、人、畜用药品、地龙注射液、普恩复、溶栓、百奥、抗栓、步长胶囊。也可以作为各种家禽、家畜、渔业水产品、水族宠物食品、动物性活食饵料、饲料添剂诱食剂。干地龙可以作为各种鱼类、水产品高档开口饵料。鲜地龙——是高蛋白活饵料。畜禽动物,长吃地龙可以减少用药量,降低死亡率。冻地龙——是高效益药物饵料,各种畜禽动物长吃地龙可改善肉蛋奶品质,减少药物残留。冻干地龙——是高营养水产品漂浮饵料。鱼苗场,水产养殖场,长吃地龙苗壮,体强,颜色鲜艳。地龙——具有:利尿、镇痛、平喘、降压、解热、抗惊厥等作用。地龙——含有地龙素、地龙解热素、维生素B族复合体等成分。地龙——可以提取蛋白酶、蚓激酶、蚯蚓纤溶酶等生物药品。

功能主治

1.清热息风,用于高热惊痫、癫狂。地龙咸寒降泄,性走窜,既能息风止痉,又善清解高热,故适用于高热所致的狂躁,惊风抽搐,癫痫等症。治疗温病热极生风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可单用本品煎服取效,或与钩藤、牛黄、白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治疗小儿惊风,高热、惊抽,可以本品研烂,与朱砂共为丸服。治疗高热狂躁或癫痫,常单用鲜品,同盐化为水,饮服。

2.通经活络,用于痹证及半身不遂。地龙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证。因其性寒能清热,故适宜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亦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与川乌、天南星、乳香等配伍,如小活络丹。治疗气虚血滞,中风后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配伍,如补阳还五汤。

3.清肺平喘,用于肺热哮喘。本品又清肺热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

4.清热利尿,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肾,能清热结、利水道,用治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可用鲜品捣烂,浸水,滤取浓汁服,也可与车前子、木通、泽泻等利水渗湿药同用。

看了我以上的介绍,你应该对地龙有一个了解了,他对于癫痫确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需要配合其他的药物一起进行的。

可以去找当地的药材工厂和药材公司,或者药材批发处。每个地区都有这样的地方,网上也都会有一些****。

蚯蚓干没有统一的价格,每年都有波动,而且不同地区价格也是不一样的。

鲜活商品蚯蚓一般5~8元一斤,种蚯蚓在45元左右一斤。一般7~8斤鲜活商品蚯蚓可以晒干一斤干蚯蚓,干蚯蚓的价格关键是产地和是否剖开去泥沙,海南、广东的全开去泥沙70元/公斤左右,江苏、浙江、上海全开去泥沙50~60元/公斤左右。津地区蚯蚓批发价30元/公斤左右。

扩展资料:

干蚯蚓又叫地龙,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

1清热息风

用于高热惊痫、癫狂。地龙咸寒降泄,性走窜,既能熄风止痉,又善清解高热,故适用于高热所致的狂躁,惊风抽搐,癫痫等症。

治疗温病热极生风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可单用本品煎服取效,或与钩藤、牛黄、白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

治疗小儿惊风,高热、惊抽,可以本品研烂,与朱砂共为丸服。治疗高热狂躁或癫痫,常单用鲜品,同盐化为水,饮服。

2通经活络

用于痹症及半身不遂。地龙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证。

因其性寒能清热,故适宜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

亦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与川乌、天南星、乳香等配伍,如小活络丹。

治疗气虚血滞,中风后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配伍,如补阳还五汤。

3清肺平喘

用于肺热哮喘。本品又清肺热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

4清热利尿

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肾,能清热结、利水道,用治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可用鲜品捣烂,浸水,滤取浓汁服,也可与车前子、木通、泽泻等利水渗湿药同用。

-干蚯蚓

不要经常上网,因为在你上网的时候手臂需要屈伸抬高,这样压迫神经,长期如此不利于手臂休息,当然会如此,这跟现在出现的鼠标手病应该差不多原理

详见下文:

“鼠标手”通俗而狭义的讲就是“腕管综合症”,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以及进入手部的血管,在腕管处受到压迫所产生的症状,主要会导致食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与拇指肌肉无力感。现代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长时间的接触、使用电脑,这些上网族多数每天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手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导致腕部肌肉或关节麻痹、肿胀、疼痛、痉挛,使这种病症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有人将这种不同于传统手部损伤的症状群称为“鼠标手”。广义的来说,一切因为使用鼠标而导致的上肢(手臂、手腕、手掌、手指)不适,都应该称之为鼠标手或是鼠标伤害,除了上述手指手部的症状,更包括肩部甚至颈部的不适,手腕和前臂的疲劳酸涨,手腕的僵硬,手掌的酸浚。

[编辑本段]“鼠标手”的发生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鼠标手,我们现在使用的鼠标,依然保持了四十多年前发明之初的基本外型,鼠标‘趴’在桌面,左右按键与桌面平行,操作这种鼠标,手腕背伸一定角度,掌侧与桌面接触积压,使腕管处压力增大,长期反复的挤压摩擦,使通过的神经和血管受损伤,产生相应的症状。不单单是腕部,由于使用时肩部有一定外展角度,前臂旋转扭曲,长时间的操作会导致肩颈和手臂的疲劳不适。现在对鼠标的依赖程度和使用的频率是四十年前无法比拟的,以前的鼠标外型的弊端就显现无疑,你如果不能改变这个基本外型,鼠标手的防治从何谈起!!

“鼠标手”有哪些症状

由于键盘和鼠标有一定的高度,手腕就必须背屈一定角度,腕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压迫了腕管中的神经血管,使神经传导被阻断同时血液供应受阻,从而造成手掌的感觉与运动发生障碍

主要表现为手部逐渐出现麻木、灼痛,夜间加剧,常会在梦中痛醒。不少患者还会伴有腕关节肿胀、手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

下述的症状的发生应高度怀疑鼠标手的发生:

1、手掌、手指、手腕、前臂和手肘僵直、酸痛,不适。

2、手部刺痛,麻木,冷。

3、握力和手部各部位协同工作能力降低。

4、夜间疼痛。

5、疼痛可以迁延到胳膊,上背,肩部和脖子。

[编辑本段]“鼠标手”与腕管综合征的区别

有某些共同的症状,比如鼠标手手腕部的疼痛的症状和腕管综合征相似,手指手部疼痛分布区的相似。但鼠标手与腕管综合征有本质区别

1 发病原因不同 鼠标手影响的关节远远不是一个手腕,鼠标手对手腕部神经的刺激是由于与桌面的挤压导致的。腕管综合征神经受刺激是由于病变、水肿、骨折等导致的腕管狭窄。

2发病的部位不同 腕管的体表位置在腕横纹远端手掌跟的位置,而大多数鼠标手 手腕部疼痛的部位是在腕横纹的位置。

3愈后和治疗效果不同 腕管综合征最彻底最有效的治疗就是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术,就是直接把腕横韧带切断,把压力释放! 鼠标手 手腕布即使切除了腕横韧带,手腕由于姿势与桌面发生的挤压,压力还是没有释放

[编辑本段]“鼠标手”的易发人群

鼠标手早期的表现为手指和手关节疲惫麻木,有的关节活动的时候还会发出轻微的响声,类似于平常所说的“缩窄性腱鞘炎”的症状,但其累及的关节却比腱鞘炎要多。腕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特指在腕关节处,掌侧由腕横韧带,背侧由桡尺关节远端,组成的一个近似管状的结构,通往手掌的血管神经大部分由此结构通过。手外科专家认为鼠标比键盘更容易造成手的伤害,因为人们使用鼠标时,总是反复集中机械地活动一两个手指,而配合这种单调轻微的活动,还会拉伤手腕的韧带。其他可能造成类似影响的职业,如音乐家、教师、编辑记者、建筑设计师、矿工等,都是和频繁使用双手有关。据来自新加坡的调查,女性是腕管综合症的最大受害者,其发病几率比男性高3倍,其中以30岁至60岁者居多,这是因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经容易受到压迫。此外,一些怀孕妇女、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失调的人,也可能患上腕管综合症。

[编辑本段]如何预防“鼠标手 ”

要使用多种不同的输入方法,不要连续在电脑前工作过长的时间,在连续使用鼠标一个小时之后就需要做一做放松手部的活动。一位手外科专家说,一个经常使用电脑的吉他手是不会患“鼠标手”。 腕管综合症属于“累积性创伤失调”症,病情较轻者可采用药物或使用腕背屈位夹板法治疗。病情较重者可施行腕管切开术。 医生发现,鼠标的位置越高,对手腕的损伤越大;鼠标的距离距身体越远,对肩的损伤越大。因此,鼠标应该放在一个稍低位置,这个位置相当于坐姿情况下,上臂与地面垂直时肘部的高度。键盘的位置也应该和这个差不多。很多电脑桌都没有鼠标的专用位置,这样把鼠标放在桌面上长期工作,对人的损害不言而喻。 鼠标和身体的距离也会因为鼠标放在桌上而拉大,这方面的受力长期由肩肘负担,这也是导致颈肩腕综合征的原因之一。上臂和前身夹角保持45度以下的时候,身体和鼠标的距离比较合适,如太远了,前臂将带着上臂和肩一同前倾,会造成关节、肌肉的持续紧张。 升高转椅也可防“鼠标手” 如果调节鼠标位置很困难,可以把键盘和鼠标都放到桌面上,然后把转椅升高。桌面相对降低,也就缩短了身体和桌面之间的距离。 用科学的方法放置鼠标,会大大降低“鼠标手”的发病几率,让每一名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轻松、愉快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日常简单的手部活动预防鼠标手

第一招:

腕伸动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右手握着左手四指,然后向后施力。保持呼吸,维持动作30秒。换右手做。重复2至3次。

腕屈动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内,手指向下。右手按在左手掌背,然后向内施力。保持呼吸,维持动作30秒。换右手做。重复2至3次。

第二招:直臂伸展

伸出双臂,与肩成水平,然后将左右手交叉紧扣,紧握十指。吸气,双臂向上伸展,维持姿势15秒至20秒。

功效:增强手腕的灵活,伸展上背及上胸,减少肩膊酸痛。

提示:向上伸展后,保持双臂贴耳,手肘蹬直。

第三招:手腕旋转

平伸双臂,握着拳头,以手臂为轴心,向内旋转拳头,连续转动15至20秒。完成后,反方向再做一遍。

功效:放松腕部肌肉,令手腕保持灵活和松弛手臂神经。

提示:肩膀和手臂保持稳定不动

[编辑本段]“鼠标手”的运动疗法

动作1 用手表做辅助器械,按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腕25次。 功效:缓解手腕肌肉酸痛感觉。

动作2 手握带有负重的水瓶,首先手掌向上握水瓶,做从自然下垂到向上抬起动作,然后是手掌向下握水瓶,做从下到上的运动,各25次,锻炼腕屈肌。 功效:防治腕关节骨刺增生,增强手腕力量。

动作3 舒展身体各部位时,也要用力展开双手的五指,每次20至30秒钟,做2至3次。 功效:增强关节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

动作4 吸足气用力握拳,用力吐气,同时急速依次伸开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做10次。 功效:锻炼手部骨节,舒缓僵硬状态。

动作5 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手指,从大拇指开始,每指各做10秒钟,平稳呼吸。 功效: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

动作6 双手持球(如网球),或持手掌可握住的事物(如水果等),上下翻动手腕各20次。球的重量可依自己力量而定。 功效:增强手腕力量,锻炼肢体协调能力。

动作7 双掌合十,前后运动摩擦致微热。 功效: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 肩部:左手臂向右拉伸时,颈部向左拉伸,注意手臂不要过高,和胸部有一定距离,不要有压迫感。每次保持30秒至45秒,换右手臂。

预防“鼠标手”,正确使用鼠标、键盘

预防“鼠标手”,关键是要尽量避免上肢长时间处于固定、机械而频繁活动的工作状态下,如握着鼠标或打字等,每工作一小时就要起身活动活动肢体,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指的动作。

使用电脑时,电脑桌上的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着时的肘部高度,这样有利于减少操作电脑时对腰背、颈部肌肉和手肌腱鞘等部位的损伤。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以减轻手腕的压力,移动鼠标时不要用腕力而尽量靠臂力做,减少手腕受力。不要过于用力敲打键盘及鼠标的按键,用力轻松适中为好。另外,鼠标最好选用弧度大、接触面宽的,有助力的分散。

“鼠标手”早期症状比较轻,比如只在使用鼠标时容易抽筋或手掌偶有发麻,这时需要休息。必要时可用木板等方法将手腕固定,使其伸直,通过让受压的神经放松,改善血液循环来改善症状。

预防鼠标手的九点注意事项

1键盘应放置在身体正前方中央位置,避免把键盘斜摆在一边,以与肘持平高度靠近键盘或使用鼠标,可以预防腕管受到过度牵拉;最好选用弧度较大、接触面较宽、有助于力分散的鼠标;

2手腕尽可能平放姿势操作键盘,既不弯曲又不下垂; 打字时要正对着键盘,否则容易引起手腕过度紧绷;

3肘部工作角度应大于90度,以避免肘内正中神经受压;

4前臂和肘部应尽量贴近身体,并尽可能放松,以免使用鼠标时身向前倾;

5确保使用鼠标时手腕伸直,手臂不要悬空,移动鼠标时尽量使用臂力,避免使用腕力。坐姿挺直并最好使用背垫,应坐硬椅后背紧靠椅背,双脚应平放地面或脚垫上;

6显示屏放置在身体前面的高度以不使头部上下移动为宜,当坐正之后,双眼应与屏幕处于平行直线上,确保显示屏的亮度适中;

7操作鼠标30分钟,即应该休息片刻。工作期间经常伸展和松弛操作手,可缓慢弯曲手腕,每小时反复做10秒钟;也可每小时持续做10秒钟的握拳活动;

8坐时要注意挺胸,不要含胸驼背,背部最好紧靠在椅背上。双腿不要交叉或跷二郎腿,以免使血液循环受阻,影响局部血液供应;

9使用快捷键等小技巧,左右手替换着使用鼠标,使用灵活轻快的鼠标,笔记本和台式机换着用等也是权宜之计。

已患“鼠标手”,则要积极治疗,充分休息,可作理疗、外抹消炎止痛的药物、局部封闭。正中神经是手部最重要的神经,因其支配最重要的大拇指,受压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必须及早作微型手术或直接切开腕横韧带减压,神经的损伤要及早采取措施,否则难以恢复

[编辑本段]“鼠标手”日常护理

“鼠标手”多是腕关节劳损,这是因工作性质所引起的慢性劳损,或因直接、间接暴力引起腕关节外伤的后遗症。表现为腕关节经常疼痛,用腕稍多则疼痛加重,甚至腕部肿胀、活动受限、关节无力、关节弹响、局部压痛等。

1、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捏揉腕关节

将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腕掌侧,其余四指放在背侧,适当对合用力捏揉腕关节0.5~1分钟。

功效: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3、合按大陵穴、阳池穴

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腕大陵穴,中指指腹放在阳池穴,适当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

功效:疏通经络,滑利关节。

4、按揉曲池穴

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肢曲池穴,其余四指放在肘后侧,拇指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调节脏腑,活血止痛。

5、按揉手三里穴

用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侧手三里穴,其余四指附在穴位对侧,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理气和胃,通络止痛。

6、摇腕关节

用健手握住患肢手指,适当用力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牵拉摇动0.5~1分钟。

功效:活血止痛,滑利关节。

7、捻牵手指

用健侧拇、食指捏住患指手指,从指根部捻动到指尖,每个手指依次进行,捻动后再适当用力牵拉手指。

功效:活血通络,滑利关节。

以上手法可每日做1~2次,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手腕用力和受寒,疼痛较甚时可做热敷,结合痛点封闭治疗,疗效会更好。

慈光中医基础背诵内容

五脏功能功效表 :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

生理功能

主血脉主神志;

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五行属金;

生理功能: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淤结);

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3.脾:脾为意之舍,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

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开窍于口,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4.肝:肝为魂之巢,血之库,筋之宗。主升主动,五行属木;

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5.肾:肾为志之所,先天之本,众骨之根,五行属水;

生理功能:肾藏精、主骨;主水主纳气;

在体为骨,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 阴器),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六腑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1.胆:主决断,贮存和排泄胆汁,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2.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3.小肠:主液,受盛化物 泌别清浊,为精华之都,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4.大肠:主津,传化糟粕,为守城之士;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5.膀胱:主贮尿排尿,依肾气化之功,妾妃之位;津液之腑,州都之官。

6.三焦:主气,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河运之道;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五行对应表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位 东 南 中 西 北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窍 目 舌 口 鼻 耳   

五华 爪 面 唇 肤 发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谷 麦 黍shu小米 稷ji高粱 稻 豆   

五病 筋 脉  肉 皮 骨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五音    角、徵、宫、商、羽

五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 泪 汗 涎 涕 唾   

五脉 弦 洪 缓 浮 沉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 风 署 湿 燥 寒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道 仁 义 信 礼 智   

五变 握 忧 哕 咳 栗 

将病机二十一条归纳整理如下:

在《素问·至真要大论》有病机十九条,是五脏、六气的病机举例。将临床常见病症,从五脏和六气的致病加以归纳总结,它虽不能也不可能包括病机学说的全部内容,但概括为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在临床辨证中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

在这十九条中,属于五脏的五条,属于上下病位的二条,属于六气的十二条。六气之中,尚缺燥气、暑气条。金元时代的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著名中医专家李积敏博士补充一条属暑气为病的条目:“诸温汗出,烦则喘喝,静则多言,皆属于暑。”故此称之为“病机二十一条”。

以下为背诵内容:

21 五脏 

  1. 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 心:诸热瞀瘛(mào chì眼蒙手挛),皆属于心。

 3. 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4. 肺:诸气膹(愤)郁,皆属于肺。

 5. 肾: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22 六气

6. 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7. 寒: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8. 暑:诸温汗出,烦则喘喝,静则多言,皆属于暑。

 9. 湿: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10.燥:诸涩枯涸,干劲皴(cūn)揭,皆属于燥。

 11.火⑴:诸痛痒疮,皆属于火。

12.火⑵: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3.火⑶: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14.火⑷: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15.火⑸:诸病浮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16.热⑴: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17.热⑵: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8.热⑶:诸转反戾(逆),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9.热⑷: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23 部位

 20.上: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21.下: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五行生克关系

生:木→火→土→金→水    克:肝→脾→肾→心→肺

情致相声疗法

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五劳七伤

一、五劳

久视伤血,劳於心也;心劳神损。

久卧伤气,老於肺也;肺劳气损。

久坐伤肉,劳於脾也;脾劳食损。

久立伤骨,劳於肾也;肾劳精损。

久行伤筋,劳於肝也;肝劳血损。

二、七伤

  大饱伤脾。

大怒气逆伤肝。

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

行寒饮冷伤肺。

忧愁思虑伤心。

风雨寒暑伤形。

恐惧不节伤志。

《黄帝内经气厥论》

黄帝问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寒则气收,炅则气泄,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对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肝胆主怒,怒则肝气下陷,胆气上逆,甚则肝木贼脾而为泄利,胆木刑胃而为呕吐。

血藏于肝,其上行而不吐衄者,肺金敛之也,大怒伤肝,不能藏血,而甲木上冲,双刑肺胃,甲木化气相火,甲木邢胃,相火刑金。肺胃上逆,收敛失政,是以呕血。胆木逆升,故气上矣。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

心主脉,其志为喜,喜则心气和调,志意畅达,经脉流行,营卫通利,故气缓矣。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脾主思,思则心有存注,神有所归者,正气停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肺主悲,悲则心系迫急,肺布叶举,气道壅阻,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以胸中宗气,卫气之本,所以布呼吸而行营血者也。肺布叶举,上焦不通,宗气壅遏,不能四达,则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是以肺气消烁也。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肾主恐,恐则精不交神,后却而陷流。却则神气离根,奔逆阻格,而上焦不通。上焦闭塞,则下无升路,而气还于下,还则下焦胀满,故气不行矣。

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胆主惊,惊则胆木上逆,累及心君。胆为相火,心为君火,君相同气。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五行说病

  西医论病,甚重解剖,病变之所,力求明确,既已明确,更求精确。中医论病,虽异于西医,不唯解剖之精确定位,然未尝不求病位也,第中西所论病位各不同耳。盖五脏各有分属,病证各有部区,此实不可不予深究。故病为某证,脏腑之病位,意在其中矣。试思《内经》中所论: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膝者,筋之府;诸筋者,皆属于节;腰者,肾之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无非在论病位。昔张圣仲景之《金匮要略》,实首开脏腑定位之先河,如呕吐哕下利病之篇,脾土湿邪之证也;肺痿咳嗽上气之篇,肺金之证也。类列疾病于篇首,其病位之意昭著者也。病位、病因既明,病机了然于胸,病之进退在于指掌,辨证论治自可无差。奈何后人不敏,忽不加察,竟弃纲领而趋歧路,渺渺茫茫,陷于迷途,良可叹也。余今所选病案,愿效仲圣,以脏腑分类,力求使读者一目了然,心若明镜。然疾病千变万化:有病本在上,竟害于下;有疹见于皮,源乃中戾;有病初或发一脏,终可及五行,举凡此类,若必求使每病分类精详准确,不亦难乎故所分未当者,还求高明之人厘而正之,是所盼焉。

一、木家病概说

    1木合于肝胆,肝脏、胆腑之初型基于肝脏、胆囊,故肝脏、胆囊之病位在木家。如西医之肝炎、胆囊炎之类皆是,至于何邪伤肝胆、何脏之病累及肝胆,临床须详辨。

  2风合于木,故病生仓猝、变化迅速、动摇不定、抽搐瞤动之类,主责肝胆木。

3肝合于颠,风性上扰,诸般气逆、颠顶诸疾,多涉于肝风。

4木苦急、主怒,诸凡拘急、紧张、暴躁、易怒之类,病在木家。

5肝主筋,筋合于节,故关节之病,职属木家,如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之类皆是。

6肝木主藏血、主筋,故血络满张、青筋暴露、静脉曲张、慢性失血、血瘀青斑,病在肝木。

  7肝主两腋,破下之病,责于肝木。

  8 肝主谋虑,为将军之官;胆主决断,为中精之府,故刚暴怯懦、优柔寡断、昏沉不清、是非不明,判断迟缓,病在肝胆。

  9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诸凡目视诸疾、爪甲类病,病在肝胆。

  10肝主疏泄,凡调畅不及、疏泄失度,责于肝胆,如抑郁寡欢、便秘、癃闭、泄泻、静脉曲张、低压升高诸疾,病在肝胆。

  二、火家病概说

1火合于心、小肠,心脏、小肠腑之初型基于心脏、小肠,故心脏、小肠之病,位在火家,如西医之冠心病、心力衰竭之类皆是,至于何邪伤之,何脏之病累及,临床须详辨。

2暑热合于火,故发热、伤暑、畏寒、身冷之类,责在火家。

  3火性烈张,诸凡膨胀、暴张之病,责在心火,如局部猝胀之类皆是。

4、火性上炎,诸凡头脑、口齿、耳目之疾,病在上者,多涉于心火。

5火色赤,诸凡红赤之色,病涉心火,如斑疹鲜红,面颧色红、局部红赤、出血势急且色鲜红者、多属心火之病。

6火性盛壮、热烈,诸凡高声、势猛烈、青壮年人多为火病。

7汗为心液,诸凡汗证多涉于心火。

8心主脉,主喜,开窍于舌,凡舌病、脉动失常、喜笑不休,多因心火。

9心主神明,凡两目无神、气色枯悴,责在心火。

  三、土家病概说

1士合于脾胃,牌脏、胃腑之解剖初型基于胰腺、胃,故胰腺、胃之病,位在土家,如西医之胰腺炎、胃炎之类皆是,至于何邪伤脾胃、何脏之病累及脾胃,临床须详辨。

2.湿浊(湿热)合于土,故病见污浊、黏滞,如面色油污、头发油污、大便黏浊、头昏蒙如裹,主资脾胃。

3土性主静,故凡体沉头重、怠惰欲卧,主责脾胃。

4土居中焦,大凡胃脘满闷、大腹便便、上腹干瘪、皮薄肉少,责于士家。

  5肉合于土,土主奉养四脏,诸凡肉少骨立、肉多体臃、血中养分过多、过少,责在土家。

  6 脾主四肢,开窍于口,诸凡四肢疾患、唇口之病,责在脾胃。

7土主思、主化,凡思虑纷纭、食入不化,责在中土。

8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疲劳、乏力之症多责诸脾。

四、金家病概说

1金合于肺、大肠,肺脏、大肠腑之初型基于肺脏、大肠,故肺脏、大肠之病,位在金家,如西医之肺炎、结肠炎之类皆是,至于何邪伤之、何脏之病累及,临床须详辨。

2凉燥合于金,故口鼻干燥、皮肤干、洒淅身凉之类,责在金家。

3金性收,诸凡脉见收降或肺脉不收之病,责在肺之失职,如喘息抬肩、食则如厕之类皆是。

4金性下降,诸凡悲观、冷漠、降下之疾,如悲哭、水泻等多关肺、大肠。

5金色白,诸凡白淡之色,病涉于金,如面色淡白之类,多属肺、大肠之病。

6金性衰减,诸凡虚乏、不足、中年以后之人多为金病。

7涕为肺液,诸凡多涕,多涉于肺金。

8肺主皮,开窍于鼻,诸凡鼻病、皮肤诸疾,求之肺金。

9肺主气,凡咳嗽、喷嚏,属气之失常,责于肺金。

五、水家病概说

1水合于肾、膀胱,肾脏、膀胱腑之初型基于肾脏、膀胱,故肾脏、膀胱之病,位在水家,如西医之肾炎、肾衰之类皆是,至于何邪伤之、何脏之病累及,临床须详辨。

2寒冷合于水,故身寒、小便清长、肿而凉之病,责在水家。

3水性下趋,诸凡腰脚,二阴、足部之病,责在肾水,如下肢水肿之类皆是。

4水性闭藏,诸凡封藏禁闭之疾,如汗不出,尿不出等多涉于肾水。

5水色黑,诸凡晦暗之色,病涉肾水,如面色黑暗、皮肿而色暗者,多属肾水之病。

  6水性潜藏,诸凡声微、息微,在暮年之人多为水病。

7肾主骨,主生殖发育,开窍于耳,诸凡骨病、生殖之病、发育失常、耳聋、耳背,多因肾水。

8肾藏志,凡健忘失志,责在肾水。

五行论药

一、  木家药概说

  1东方色青,入通于肝,故色青之品,木家药也,青黛、茵陈色皆青。

2其味酸,先走肝,故味酸之品,木家药也,山楂、山萸肉皆酸也。

  3肝、胆属木,于时合春,故春生、春采之物,木家药也,麦芽、茵陈是也。或谓:草木之类,多生于春,当作何解曰:草木之品,故多木药也;金石之品,故多金药也,此何疑焉然草木之品亦非独生、独采于春,白菜生于秋,荞麦生于秋,菊花采于霜降,是此等草木,人金之品也。

  二、火家药概说

1南方色赤,入通于心,故色赤之品,心家药也,桂枝、丹参、朱砂色皆赤。

2其味苦,先走心,故味苦之品,火家药也,黄连、桃仁味皆苦。

3心、小肠属火,火性蓬勃开张,于时合夏,故夏开之花属火,红花之类是也。

  三、土家药概说

1中央色黄,人通于脾,故色黄之品,土家药也,藿香、白术、大**皆黄。

2其味甘,先走脾,故味甘之品,土家药也,甘草、大枣味皆甘。

3 脾胃属土,时合长夏,故长夏生、采、制之品,土家药也,神曲、砂仁是也。

四、金家药概说

1西方色白,人通于肺,故色白之品,金家药也,石膏、银杏皆白。

2其味辛,先走肺,故味辛之品,金家药也,葱白、苏叶皆辛。

3肺、大肠属金,时合于秋,故秋生、秋采之品,金家药也,菊花、大白菜是也。

五、水家药概说

  1北方色黑,人通于肾,故色黑之品,水家药也,补骨脂、干地黄皆黑。

2其味咸,先走肾,故味咸之品,水家药也,玄参、龟板皆咸。

3肾、膀胱属水,时合于冬,水性下潜闭藏,故闭藏沉潜之品属水,牡蛎、籽类多为水药。

六、药多兼行概说

  哲人有言:“人得五行之全,物得五行之偏,故以物之偏,纠人之偏,乃能已病。”此理诚确。人难五行平均,物鲜单禀一行,故人人皆有五行失常之疾,而物多为数行皆具,但五行不均,气有偏胜耳。是故紫苏不单入脾,亦可人肺;干地黄不独入肾,亦可滋脾。学者苟能格物之性,尽知物之优劣短长,则临床妙用,效如桴鼓者必矣。

您好:类风湿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型疾病,是由风,寒,湿热侵入肌体加之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气血水湿等新陈代谢紊乱兼受外邪侵袭,致使气血,水湿运行不畅经络受限,瘀化热,热集生毒,侵入关节破坏组织。类风湿属中医痹症,所谓“痹症“就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之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持,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乃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在《素问•痹论》篇中对“痹“的认定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意思是说,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寒冷或涉水,淋雨等风寒湿邪气,侵入人体,注入经络,储留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症。这是说的外因。内因是指:“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就是说,都因为人体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劳累过度,肌肤毛孔疏松,营卫不固,流注经络、关节肌肉,致使气血凝滞阻塞不通。这就是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从总体上说,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因素促发的一类疾病,现无根治的方法。所谓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愈疾病,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更谈不上去除了。目前的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类风湿关节炎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异常的抗原抗体反应相关,免疫抑制剂只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它们维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有些病人看到一些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因关节畸形、强直,生活不能自理,顾虑很重,这是不必要的。只要医患之间积极配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持之以恒,一般都能控制病情进展,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部分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如雷公藤可控制关节炎症,缓解疼痛,但并不能阻止关节病变的进展,有些人因害怕抗风湿药的副作用,仅服用中药治疗,最终出现关节破坏、畸形就是例证。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不要因服中药而停用疗效已肯定的抗风湿药,切忌乱投医,以免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常见的食疗品种:

⑴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气补血,食之使人健壮,尤以葡萄干补力为甚,宜与桂圆肉同煎服。能益肝肾、强筋骨,用于气血两虚之心悸、失眠、神疲、盗汗等。还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无力。取葡萄干 500 克 ,人参 10 克 ,浸酒 800 毫升,密封 10 天,每次 30 毫升 ~50 毫升,每日饮服 1~2 次;鲜食或取汁加蜂蜜少许,温开水送服。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小便短赤涩痛。取葡萄汁、藕汁、生地黄汁、蜂蜜、木瓜各等份,煎为稀汤,于食前服用,每次 60 毫升 ~100 毫升。

⑵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可作为零食或炖汤食用。常用于类风湿病人的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⑶核桃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2~3 个核桃。

⑷松子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3 克 ~ 5 克 。

⑸栗子:具有补肾壮腰、养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肾虚、腰膝酸软者。

⑹新鲜桑葚:为平补肝肾之品。用鲜桑葚 500 克 ,鲜桑枝 2 厘米 长段,浸酒密封 30 天。摇匀,每日饮 20 毫升 ~50 毫升。有祛风湿、补肝肾、利血脉等作用。

⑺山楂树根(皮):用山楂树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煎汤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络的作用。治疗类风湿痹症。

⑻橄榄:取鲜橄榄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洗净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治疗类风湿痹症,手足麻木等。

⑼桂圆:又称龙眼、桂圆肉。味甘,性平,入脾、心经。是补血益心、长智益脾之要药,入脾经功胜大枣。单用具有益气补血功效。用于类风湿之后期血细胞减少、体质虚弱、贫血等。

⑽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肾、脾、肺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

⑾黑豆: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除痹功效。适用于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⑿枸杞子:适用于类风湿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身乏无力者,久服可强筋骨、耐寒暑、益精养血,令人长寿。可鲜食,配白菊花泡水代茶,还可与米煮粥食用。

⒀生姜:亦称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驱风散寒、温中止呕解毒之功效。生姜中含有一种姜辣素,对心脏、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使全身感觉温热、出汗等。类风湿病人可以蔬菜食用,或菜中作料。还可配以生姜 60 克 ,陈醋 100 毫升,煎汤洗浸患肢。或用鲜姜捣烂外敷或取汁外搽等。也可用生姜、鲜葱、芫荽各 30 克 ,石菖蒲 15 克 ,共切碎捣烂,加白酒 50 毫升,调匀敷患处。

⒁辣椒: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防治类风湿有一定疗效。

⒂莲子:味甘涩,性平,具有清心养神益肾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莲子有“交心肾、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厚肠胃、利耳目、除寒湿”等功效。可鲜食,也可干果去皮、内心煮粥等食用。

⒃骨头汤:可用猪、牛、羊、狗等关节骨或脊椎骨熬汤、熬前放入几滴食醋,对类风湿病的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骨关节脱钙、骨质疏松有交好的补偿与调节作用。

以上的果品与蔬菜,可经常食用,量适中,不受更多的限制,对身体和疾病的恢复均大有裨益。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⑴合理膳食。要注意过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中脂肪、中热能、低糖、低盐,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烹调

食物要色、香、味均佳,且易消化。膳食中糖类、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 3 : 2 : 1 为合适。多用植物油,

如色拉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豆油、菜子油等。植、动物油比例 2 : 1 为宜。饮食热能分配以早

餐 30% 、午餐 40% 、下午餐 10% 、晚餐 20% 为合适。水果应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病情决定。

⑵以素食为主,饭后宜食用水果 100 克 左右。蔬菜选用绿叶菜、西红柿、萝卜、芹菜、韭菜、香菜、木瓜

、黄瓜、豆芽、土豆、紫菜、海带、黑木耳、洋葱等。动物肉类选用蛇肉、狗肉、羊肉、牛肉、鱼肉等。适量

多食动物血、蛋、鱼、虾等。

⑶膳食营养要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应限量,但不是忌食,如牛奶、羊奶、奶糖、干酪、巧克力

、花生、小米等,少食肥肉、高动作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少食用甜食,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

类风湿关节炎最新生物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 (RA) 的治疗热点是生物制剂的应用。目前临床使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 (TNF) 抑制剂、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融合蛋白 (CTLA-4Ig) 、 CD20 人鼠嵌合性单抗利妥昔单抗 (RTX) 和阿那白滞素 (anakinra) 。

利妥昔单抗

第 1 天大会安排的几乎全是最受关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新领域——抗 CD20+ 单抗与其他抗风湿药物联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础和临床研究。我院 报告了 RTX 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结果 , 在该Ⅲ期临床试验中 ,RTX 剂量为每次 1000mg, 静脉输注 , 间隔 14 天再次输注 , 共 2 次 , 同时合用甲氨蝶呤。在 24 周 ,RTX 组达到 ACR20 、 50 、 70 比例分别为 51% 、 27% 、 12%, 而安慰剂组为 18% 、 5% 、 1%, 治疗组健康评价调查表 HAQ 指数、 SF-36 值改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报告 , 随着 RTX 疗程的延长 , 疗效相应增加 , 副作用没有明显增加。 Paul 报告血清类风湿因子或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对 RTX 治疗的反应 , 发现血清抗体阳性者效果优于阴性者。 Ceara 观察了 RTX 治疗前后滑膜组织改变 ,3 例中 2 例 CD20+B 细胞减少 , 认为疗效和滑膜组织 CD20+B 细胞减少有关。

Aabatacept

abatacept 是 CTLA-4 细胞外功能区和人 IgG 组成的融合蛋白 , 它与 T 细胞表面的 B7 分子结合后可以抑制 T 细胞的进一步活化 , 抑制抗体产生。

在 ATTIN 、 AIM 、 ASSURE 等临床验证中 ,abatacept 用于治疗对缓解疾病的抗风湿性药物 (DMARDs) 或 TNF 抑制剂无效或疗效不佳的 RA 患者 , 使用方法 : 第 1 、 15 、 29 天分别静脉注射 1 次 , 此后每 4 周给药 1 次 , 每次剂量 10mg/kg 体重。

结果显示 , 与安慰剂相比 ,abatacept 治疗组达到 ACR20 、 50 、 70 比例明显增多 ,HAQ 指数明显提高 ; 患者耐受性良好。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36% 和 123%; 严重感染分别为 30% 和 19%; 肺癌发生率分别为 02% 和 0% 。目前不推荐 abatacept 与 TNF 抑制剂合用 , 因为合用使感染 (63%) 和严重感染 (44%) 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用 TNF 抑制剂 ( 分别为 43% 和 08%), 而疗效并没有提高。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使用 abatacept 应严密监测。

TNF 抑制剂

TNF 抑制剂在临床应用多年 , 特点是在多数患者中起效迅速 , 疗效明显 , 能延缓骨质侵蚀。适应证不断扩大 , 已被批准的适应证有 RA 、幼年型 RA 、克罗恩病、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关节炎等。

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 , 发现 1/3 的患者治疗失败 , 合并感染者增多 , 有严重感染甚至死亡的病例。淋巴瘤发病率也有所升高 , 但不能肯定淋巴瘤增多是疾病本身所致还是受药物影响。此外生物制剂治疗与乙肝活动

DimitriosVassilopoulos 作了有关生物制剂与乙肝病毒活动的报告。他指出感染了乙肝病毒的风湿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导致乙肝活动、肝炎甚至肝功能失代偿。我们 提出下列情况需要接受筛查 ,1 高危患者 : 来自乙肝高发地区、高危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接受血液透析、有 HBV 接触史 ;2 接受高危治疗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来氟米特、 TNF 抑制剂及 RTX 等。

评估策略 : 测定 HBsAg 、抗 HBc 抗体、抗 HBs 抗体。如 HBsAg+, 抗病毒治疗 , 并推荐给肝病专家 ; 如 HBsAg-, 抗 HBc+ 、抗 HBs ±密切监测 , 个体化治疗 ; 如 HBsAg-, 抗 HBs- 、抗 HBs- 建议接种疫苗。

风湿性疾病合并乙肝活动的治疗策略 : 如接受短期免疫抑制治疗 , 在开始治疗前 1 周开始拉米夫定 100mg/d 治疗 , 直到停止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继续服用 3~6 个月。如接受长期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 在治疗前 1 周开始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 10mg/d 治疗。不论是否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 须密切监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HBVDNA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和关节周围非感染性炎症为主,能引起关节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近代医贤名曰尫痹、顽痹等病名。其因证机治与一般“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痹证不同,在研究探讨古今医贤治疗痹症论述的基础上,结含临床实践,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提出如下见解。

1肝脾肾气血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病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缠绵反复,其病程长,其病理因素初起主要为禀赋素虚,肝肾亏虚,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关节,阻碍气血运行而发病。《素问·痹论》所述,“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主骨,肝主筋,筋骨关节皆赖肝肾精血濡养。邪客筋骨,筋损伤肝,骨损伤肾,肝肾损伤则筋骨失养,肌肉不充,而致关节拘急掣痛,屈伸不利,甚则导致肌萎、筋缩、骨损、关节畸形僵硬、行动艰难等功能严重障碍。脾主肌肉,运化水湿,脾虚则痰湿内生,湿痰互结,肆虐作祟,流*肌肉经脉可见体重节肿、关节积液等,所以肝肾脾气血亏虚是本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又因为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必有外邪为之引动,风寒湿热之邪的反复侵袭,深入经隧、骨骱,经脉不利而成瘀血,湿浊粘滞而成痰饮,痰瘀交阻则留著关节,瘀阻经络,形成骨节僵硬肿胀、畸形,日久难复。故曰本病以肝脾肾亏虚为其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机制,病变机制可归纳为“虚、邪、瘀”三者。

2滋补肝肾、调补脾胃气血为治本大法

由于本病顽固,病程长久,病因以肝脾肾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故治疗上以滋补肝肾、补气益血、调补脾胃为主,佐以清热毒、祛湿浊、祛瘀血、化痰浊、搜风剔邪、宣痹定痛的治疗大法。补肾以仙茅、仙灵脾、蚂蚁、杜仲、菟丝子、牛膝为主,同时辨阴阳之亏虚而分别选加,偏阴虚加女贞子、龟板,偏阳虚加附片、肉桂、补骨脂;养肝宜用熟地、当归、白芍、木瓜、鸡血藤、桑寄生;健脾益气选黄芪、白术、党参、山药。肝脾肾同健,则痹病自歼;祛风用威灵仙、全虫、乌梢蛇、桂枝等;清热毒祛湿浊宜用防已、薏苡仁、石膏、知母、苍术、黄柏等;祛瘀生新化痰通络用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白芥子、僵蚕等;活络止痛用络石藤、海风藤、清风藤,甚者用麝香、马钱子、蜈蚣、全蝎、细辛等。

经多年临证筛选,自拟扶正蠲痹汤,疗效满意。处方:黄芪30克,人参10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仙茅10克,菟丝子30克,仙灵脾10克,白芍15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15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方中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配合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补气,脾旺则湿自去;菟丝子、二仙温补肾阳壮督;桂枝温经散寒,运行气血,开闭达郁,促进邪毒速去;白芍和营敛阴,润养筋脉;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止痛;灵仙为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要药;防己除湿通络定痛;姜枣调和营卫,以利血脉;炙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还可缓和药性,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补肝肾,健脾益气,散寒祛风除湿,祛瘀通络定痛之功。

加减:疼痛甚者加蜈蚣二条、全蝎3克(为末冲服);偏风盛加防风、乌蛇、羌活、独活各10克;偏寒盛加熟附片10克、细辛6克,甚则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偏湿盛加苍术12克,苡仁30克,海桐皮、木瓜各10克;偏热盛加石膏30克、知母、秦艽、地龙、络石藤各10克;肾虚症明显加破故纸30克、鹿角霜15克;顽痹日久酌加水蛭、露蜂房、穿山甲、土鳖虫、千年健各10克;屈伸不利者酌加伸筋草15克,路路通、木瓜各12克;麻木者酌加僵蚕、半夏、南星、白芥子各10克;红斑、结节者酌加丹皮10克、丹参20克、皂角刺、甲珠各10克;下肢痛加川牛膝、独活;肩臂痛酌加天仙藤、片姜黄;颈项痛酌加葛根、羌活;背脊部痛加狗脊、鹿角霜以引经。

最后祝福母亲身体健康!

  三焦的作用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如雾”。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沤”。“沤”即饮食水谷腐熟时的泡沫浮游状态。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

 三焦,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整个体腔的通道。古人把心、肺归于上焦,脾、胃、肝、胆、小肠归于中焦,肾、大肠、膀胱归于下焦。《难经?三十八难》云:“三焦者,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灵枢》上说三焦经“主气所生病者”,这种“气”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讲的内分泌的功能。

 去医院看病,很多症状查不出病因,往往会被诊断为“内分泌失调”。但很多时候,也很难确定是哪个内分泌系统出现了问题,这时大夫常常会给您一些谷维素或维生素B12这些比较安全平和的药物,但治疗作用实在有限。当您焦虑不安、不知所措的时候,不妨揉揉自己的三焦经,效果通常会让您喜出望外。

 三焦经从手走头,起于无名指指甲角的关冲穴,止于眉毛外端的丝竹空,左右各23个穴。三焦经属火,焦字本身就是“火烧”的意思。看来此经“火气”不小。三焦经与胆经是同名经,二者都是少阳经,上下相通,所以肝胆郁结的“火气”也常常会由三焦经而出,于是三焦经便成了身体的“出气筒”。三焦经直通头面,所以此经的症状多表现在头部和面部,如头痛、耳鸣、耳聋、咽肿、喉痛、眼睛红赤、面部肿痛。三焦经的症状多与情志有关,且多发于脾气暴躁之人,打通此经,可以疏泄“火气”,因此可以说三焦经是“暴脾气”人群的保护神。及早打通此经,还可预防“更年期综合症”的困扰。此经穴位多在腕、臂、肘、肩,“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对风湿性关节炎也有特效。

 三焦经是十二经脉之一,简称三焦经,统属于上、中、下三焦。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三焦经眼角痛,汗出,腮肿,耳后、肩、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本经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由手走头,起始于关冲穴,结束于丝竹空穴。可散发肝火。(多按摩右侧较好)对妇女的更年期症状缓解作用很大。简单的可以用按摩锤经常敲打,或循经按摩重点穴位点按,或用刮痧板循经刮痧……

 主治:五官病的耳鸣耳聋耳痛、偏头痛、面神经炎。其他病的便秘、中风后遗症、感冒、肘关节屈伸不利,肩周炎,颈部淋巴结炎、甲状腺肿、网球肘、腱鞘炎。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经络一般不会全部不通,大多只是某一段不通或是某一点瘀阻。顺着三焦经按摩一遍,最痛的地方就是不通之处,重点按摩此处就可以了。

太极拳的理论思想

 引导语: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以下是我整理的太极拳的理论思想,欢迎参考阅读!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势动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

 陈庆源——黄河-太极采气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周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是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脉,肺藏气,脾藏营,肝藏血,肾藏精;五神脏论中以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肝藏魂,肾藏志。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因此,陈王廷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拳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吸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

 太极拳把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招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所谓宗气,也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宗气主要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第三,通过拳术招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

 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3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

 中国古代中医经络学说主要是论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肺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称,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其中,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有网络之意,是人体脉络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几个部分,起着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重大作用,所以决不可不通。

 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陈王廷创造太极拳术把拳术与经络学说相结合,主要取决于人体经络系统所具备的四大功能。

 其一,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人体是一个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成的整体。它维护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十二正经及十二经别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于脏腑和官窍之间;奇经八脉联系与调节正经;十二经筋与十二皮部联络筋脉皮肉。陈王廷将人体经络学说中的联络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就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其二,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相结合。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濡润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畅通无阻,通达于周身,营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必须得依靠经络系统的传输。陈王廷将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通过经脉运行血气而营养阴阳,以养丹田刚中柔表之气,溢发于体外,助于技击施展;濡筋骨,使自己体格健壮,表里筋骨坚实,内气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来之击;利关节,使演练者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灵,以己不动化彼之动,后趁势出击,克敌制胜。

 其三,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相结合。所谓感应传导,就是经络系统对于外界的刺激的感觉,有传递通导作用,即为人体的触觉系统。陈王廷将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保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顺利完成。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四,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相结合。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还能够保持人体各部位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陈王廷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依靠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的各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克敌制胜。

 拳术与经络学说的结合,使太极拳术独创了顺应经络变化的缠绕螺旋运动方式而滋生的缠丝劲,旋转发力,增大出拳发劲的威力,令人难以提防。

 4综合百家拳术之长,独树一帜

 明代嘉靖年间,中国有一名扬海外的武将,姓戚名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系山东省蓬莱人。戚继光练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拳术变化无穷,神秘莫测。

 陈王廷创造太极拳时,从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当头炮等。

 由于陈式太极拳既广纳诸家拳术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神奇之处,所以每战必胜,拳理上包容万家,独树一帜,不断发扬光大。:

;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①,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②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帝曰:间气何谓?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帝曰:善。岁主奈何?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③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④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脏化。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风化之行也,何如?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⑤分而万物化生矣。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⑥,此之谓也。

帝曰:其主病⑦何如?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帝曰:先岁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专精⑧也。帝曰:司气者何如?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帝曰:岁主脏害何谓?岐伯曰: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上*于下,所胜平之⑨,外*于内,所胜治之。

帝曰:善。平气何如?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视岁南北⑩,可知之矣。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帝曰: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帝曰:善。天地之气,内*而病何如?岐伯曰:岁厥阴在泉,风*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岁少阴在泉,热*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腘如结,腨如别。

岁少阳在泉,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

岁阳明在泉,燥*所胜,则霿雾清瞑。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大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岁太阳在泉,寒*所胜,则凝肃惨栗。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诸气在泉,风*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于内,治以苦温,佐以苦辛,以苦下之。寒*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帝曰:善。天气之变何如?岐伯曰:厥阴司天,风*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泻,瘕水闭,蛰虫不去,病本于脾。冲阳绝,死不治。

少阴司天,热*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巾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

太阴司天,湿*所胜,则沉阴儿布,雨变枯槁。附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

少阳司天,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阳明司天,燥*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泻鹜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疝,妇人少腹痛,目眜眦,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司天,寒*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脏也。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热*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同。燥*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帝曰:善。邪气反胜,治之奈何?岐伯曰: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成平之。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帝曰:其司天邪胜何如?岐伯曰:风化于天,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甘苦;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寒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帝曰:六气相胜奈何?岐伯曰: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大风数举,倮虫不滋,胠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鬲咽不通。

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腹痛,溏泄,传为赤沃。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独胜则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胃满,雨数至,燥化乃见,少腹满,腰脽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下温,头重足胫胕肿,饮发于中,胕肿于上。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泻,内为嗌塞,外发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太阳之胜,凝凓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囟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泻。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

帝曰:六气之复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倮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少腹绞痛,火见燔焫,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瘖心痛,郁冒不知人,乃洒浙恶寒,振栗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病疿胗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天府绝,死不治。

太阴之复,温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大雨时行,鳞见于陆,头顶痛重,而掉瘛尤甚,呕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则入肾,窍泻无度。太溪绝,死不治。

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爇,介虫乃耗,惊瘛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瘛,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尺泽绝,死不治。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病生胠胁,气归于左,善太息,甚则心痛痞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鬲中头痛,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头痛善悲,时眩仆,食减,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坚,阳光不治,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神门绝,死不治。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软之。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湿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

帝曰:善。气之上下,何谓也?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帝曰: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岐伯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岐伯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帝曰:善。复已而胜何如?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帝曰:复而反病何也?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所谓火燥热也。

帝曰:治之何如?岐伯曰: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

帝曰:善。客主之胜复奈何?岐伯曰:客主之气,胜而无复也。帝曰:其逆从何如?岐伯曰: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

帝曰:其生病何如?岐伯曰: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甚则胕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满。太阴司天,客胜则首面胕肿,呼吸气喘;主胜则胸腹满,食已而瞀。少阳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熛疮疡,呕逆喉痹,头痛嗌肿,耳聋血溢,内为瘛疭;主胜则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热。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则咳衄嗌塞,心鬲中热,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太阳司天,客胜则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则咳;主胜则喉嗌中鸣。

厥阴在泉,客胜则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瘛,外为不便;主胜则筋骨繇并,腰腹时痛。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尻股膝髀腨胻足病,瞀热以酸,胕肿不能久立,溲便变;主胜则厥气上行,心痛发热,鬲中众痹皆作,发于胠胁,魄汗不藏,四逆而起。太阴在泉,客胜则足痿下重,便溲不时,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主胜则寒气逆满,食饮不下,甚则为疝。少阳在泉,客胜则腰腹痛而反恶寒,甚则下白溺白;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发热,格中而呕。少阴同候。阳明在泉,客胜则清气动下,少腹坚满而数便泻;主胜则腰重腹痛,少腹生寒,下为鹜溏,则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

帝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余以知之矣。其于正味何如?岐伯曰: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收之。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帝曰:善。病生于本,余知之矣。生于标者,治之奈何?岐伯曰:病及其本,得标之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

帝曰:善。六气之胜,何以候之?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帝曰:其脉至何如?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

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如?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

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岐伯曰:夫气之生化,与其衰盛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

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

帝曰:幽明何如?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帝曰:分至何如?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岐伯曰:上下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

帝曰:请言其制。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家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帝曰: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帝曰: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43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