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剖学标准姿式前提下,肘关节弯曲时叫“屈”,肘关节伸直时叫“伸”。屈伸运动发生在冠状轴上,运动时两骨相互靠近。冠状轴是从左右方向上贯穿人体的假想轴线。
解剖专业术语屈和伸指关节绕冠状轴运动时,相关节的骨之间夹角变小为屈,反之为伸。最典型的是肘关节的运动,肘关节伸,人的手臂就摆直了,肘关节屈,人的前臂和上臂就折叠起来了。
扩展资料
解剖术语
(1)轴axis:以解剖学姿势为准,可将人体设三个典型的互相垂直的轴。
矢状轴一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
冠状(额状)轴一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
垂直轴一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
轴多用于表达关节运动时骨的位移轨迹所沿的轴线。
(2)面plane:按照轴线可将人体或器官切成不同的切面,以便从不同角度观察某些结构。
矢状面sagittalplane,是沿矢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如该切面恰通过人体的正中线,则叫做正中矢状面mediansigittalplane。
冠状面或额状面coronalplaneorfrontalplane,是沿冠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水平面或横切面horizontalplaneortransverseplane,为沿水平线所做的横切面,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与上述两个纵切面相垂直。
须要注意的是,器官的切面一般不以人体的长轴为准而以其本身的长轴为准,即沿其长轴所做的切面叫纵切面longitudinalsection而与长轴垂直的切面叫横切面transversesection。
-解剖
1、一般护理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去枕平卧、禁食水6h,心电监测及中心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远端运动、感觉、末梢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持续24小时冰敷,膝后用一软枕将患肢垫高20~30°,腘窝悬空,膝关节屈曲5°左右,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充血。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如出现敷料少量渗血,可给予加厚棉垫包扎即可,若出现周围大量渗血,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2、关节镜手术后患者常有轻微疼痛,常规已在手术室置镇痛泵,一般可忍受,无需服用镇痛药,但如疼痛剧烈,可根据疼痛性质、部位等,遵医嘱适量给予镇痛剂止痛。
3、膝关节镜手术后提倡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功能恢复、缩短病程的特点,可防止关节软骨及软组织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利于水肿和积液的消退。
4、踝关节及足趾屈伸运动,患者术后麻醉消失后,即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每个动作保持数秒,重复15~20次,每日3~4次,促使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和疼痛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5、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及直腿抬高练习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及直腿抬高练习,具体做法如下:平卧,足尖朝上,用力绷紧腿部肌肉,维持5~10s,如此反复进行,以手掌感到髌骨上下滑动有效;患者仰卧、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伸直,抬高患肢,离开床面20~30cm,维持5~10s后缓慢放松,每次10~20min,每天2~3次。
术后第2天开始被动屈膝,每日2~3次,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以防粘连。术后第3天,在医生指导下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一般从屈膝30°开始,每天2次,每次60min。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天增加10~15°,直至被动屈膝达110°左右。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注意关节是否肿胀,注意包扎物松紧度,观察引流的引流量、颜色,一般于术后24小时拔管。如果术后颜色较深、引流液较多,说明关节内有出血,此时要严密观察;如果术后2~3h颜色逐渐变淡,引流量逐渐变少,说明出血已停止,可不必处理;如果仍然引流量较多,颜色未变淡,可自引流管内注入适量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局部略加压包扎,出血会逐渐减少。
22 患肢体位 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常规膝后垫软枕,保持膝屈曲15~20°。此种体位可使前交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移植后的异体韧带处于张力最小状态,有利于韧带与骨接合口的愈合。不可将软枕垫于膝后以远小腿处,此种体位相当于膝关节的前抽屉试验,会使交叉韧带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韧带愈合[1]。
23 镇痛和功能锻炼 因为膝关节镜手术本身创伤较小,故有些病人术后仅服用一般止痛药物1~2d。或行中频脉冲电治疗,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来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的目的。但大多数病人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因而明显限制了膝关节的活动,对这类病人我们常规给予自控镇痛(PCA)方法。使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限度,从而可使病人较从容地达到膝关节功能锻炼的要求。对于膝十字韧带重建,取髌韧带作置换物的病人,因为一端取一块髌骨另一端取一块胫骨为蒂,术后都有较严重的疼痛,这类病人是应用PCA的最佳适应症,对于其术后功能锻炼的恢复有较大的帮助,与常规的止痛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24 康复训练 术后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制定功能康复锻炼计划。术后24h后,即可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并进行踝关节的背伸屈运动,足趾的屈伸运动,同时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主动练习,每日锻炼10~15次,每次5 min,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宜。①术后第3d起,白天将患肢固定支架解除,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患肢平放于床上,主动使股四头肌完全收缩并停顿5s,然后完全放松,再停顿5s,这样一收缩一放松过程算1次,按此方法进行。循序渐进,刚开始20次/组,20组/d,第4d起增加至30组/d,以后每3d增加10组,直至50组/d为止。如病情允许,还可以做髌骨被动活动,即一日两次可持髌骨向左右两侧推动几次,以防止髌骨关节粘连,嘱患者座起时自己推动髌骨。利用CPM机进行膝关节活动,膝关节活动范围在30~60°被动锻炼,起始角度从30°开始,每天增加10°,每日2次,每次2h,每天鼓励患者与CPM机交替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每次练后局部冷敷,以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减轻疼痛。一般在1周内达到90°,3周内避免负重。本组有1例患者,因对疼痛较敏感,3周后屈膝达60°,给予心理疏导后,延长1周CPM机进行被动锻炼,第4周可达90°。本组患者中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侧副韧带修复,则需支架固定6周。②进行直腿抬高训练,2周后在保证膝关节伸直的前提下抬高下肢,维持5~10 s。再放下。10~20遍/次,4次/d,根据肌力情况逐渐增加抬起角度和和维持时间,可以在仰卧、俯卧和侧卧下进行该项训练,但应避免健侧卧位的直腿抬高及髋外展,以免加剧股内、外侧肌的失衡。负重训练承担重量是膝关节的重要功能。待肿胀消退以后就可以逐渐开始负重训练。术后第3d即可扶双拐下地行走,从拇趾着地开始,逐渐负重。如果不伴有半月板和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损伤,对完全负重并无具体的时间要求,只要患者能够进行负重行走,就可鼓励其早期训练,以尽快恢复运动。一般从3~4周开始用双拐依据耐受情况部分负重,逐渐至完全负重,3~8周后弃拐负重步行。在患者锻炼过程中应经常观察、督促、检查功能康复计划实施情况,及时解决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其功能锻炼的毅力和信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