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中这个题的剪力为什么是这么算,而不是F

材料力学中这个题的剪力为什么是这么算,而不是F,第1张

注意题问的是要求对底板的剪力!

地基反作用均布荷载(向上)作用在直径D的底板上,其值为总力F÷底板面积,底板积=π/4·D²,所以,反作用均布荷载,设为q=F÷π/4·D²=4F/πD²(单位是面荷载的单位),大圆减小圆剩下的圆环板的面积就是π/4·(D²-d²),这个面积乘上这个面积上的面荷载当然就是对圆环底板的总反力Fs, 这个Fs就成为d圆柱周长一圈的柱筒面上的总剪力!(厚度δ就是柱筒的高)

不是F的全部,也可以用F减去π/4·d²×q来计算,结果一样。就因为π/4·d²×q这部分不是对底板的剪力,是对底板的压力。

轴向应力=经向应力(这个说法较少) 是沿着筒体轴线方向的力。

环向应力=周向应力 是环绕着筒体方向,圆周切线方向的力。

径向应力 是沿着壁厚方向的力,薄壁容器计算不予考虑的力。

以上就是微元体三向力。

扩展资料:

薄壁圆筒承受内压时,其环向应力是轴向应力的两倍。故圆筒状容器炸开时,一般都是纵向开裂成几瓣而不是横向开列成几截。

在忽略径向应力的情况下,以此为基础,考虑到薄壁容器由韧性材料制成,可以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进行强度设计。由此得出壁厚的设计公式:δ≥PD/2[σ]+C,其中C为考虑加工,腐蚀等影响的附加壁厚量。

-环向应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2个F力,构成力矩作用在C点,使C点发生弯曲,同时BC弧CD弧上各点也产生挠变,C点切线方向发生微小变化 alpha,

B点D点的位置根据挠度积分求得,同时考虑C点发生弯曲,导致A上下点各向A中点发生一定的偏转。

2者综合后,根据许用应力最值X 求出alpha的最值,就可以得到H的最值。

具体的弯矩公式忘记了,只有思路供参考。

你好!我也是学力学的。

材力中基本知识包括:

1前言:材力中几个问题:强度,刚度,稳定性。 几种变形:拉压,剪切,扭转,弯曲。 四个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小变形假设(原始尺寸原理)。

2拉压变形:轴力图,轴向变形公式,应力应变关系,应变能公式,拉压超静定问题,用能量守恒解沿力方向的变形。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低碳钢受拉实验的曲线及各参数。

3扭转变形:平面假设,扭转变形的公式,扭转切应力公式,扭矩图。一般本章是在弯扭组合变形中出题。

4弯曲内力:这章非常重要,贯穿于材力的始终,一定要掌握弯矩图和剪力图的画法。还有弯矩,剪力与分布荷载的关系。弯矩与剪力的正负判断也很重要。

5弯曲应力:这张主要掌握正应力与切应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常见截面(矩形,圆形)惯性矩的求法,并会校核强度。

6弯曲变形:这章要会两种计算挠度和转角的方法,积分法和叠加法。积分法要会边界条件以便求积分常数,叠加法要会书上那几个常见公式,如集中力作用的简支梁和悬臂梁,分布荷载作用的简支梁和悬臂梁的公式。

下面就是材料力学考试大题重点了:

7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要掌握一角度下应力的计算公式,并会借助应力圆法来检验正误。三个主应力也要会算,再就是掌握几个强度理论和它们解决的问题。

8组合变形:主要是弯扭组合变形,记住它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前面的知识校核强度。

9压杆稳定:记住欧拉公式以及其使用条件,并掌握强度,稳定性的校核。

10动荷载:就那两个Kd的公式,从h处下落和以v的速度冲击,基本上没有问题。

11能量方法:掌握卡氏第二定理,莫尔积分,虚功原理,用来求解一些变形问题。如果是考研的话,还要会图乘法。

12力法:掌握力法正则方程,解一些简单的超静定问题。对称性的应用也有必要。

再结合你们老师给的范围,考试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祝你好运!!!

圆环形状的梁的钢筋距离圆心的距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因为这个参数可以决定钢筋产生的抵抗弯曲矩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梁的承载力和安全性。

如果梁的截面图中上下的受力筋只给了根数和直径,没有给钢筋距离圆心的距离,那么我们不能直接计算出梁的承载力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一定的假设和推算。

通常情况下,钢筋离圆心的距离是均匀分布的,因此可以基于圆环的几何形状,假设钢筋距离圆心的距离为圆环的平均直径的一半,即05D(其中D为圆环的内径和外径的平均值)。

假设出的钢筋距离圆心的距离之后,可以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力学的相关原理进行计算,得到梁在受力时的内力和应力分布情况,从而判断梁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只是近似值,真正的计算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尤其是需要考虑梁的实际材料参数和受力情况等多种因素,才能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

抗扭截面系数:Wt=Ip/r(Wt为抗扭截面系数,Ip为横截面的极惯性矩,r为截面半径)

抗弯截面系数:Wz=Iz/y(Wz为抗弯截面系数,Iz为横截面对z轴惯性矩,y为截面离圆心最大值)

在横截面距圆心为ρ处取一微面积dA,该微面积上的内力为τdA,对圆心的力矩为ρτdA,在整个横截面积分得横截面上的内力系对圆心之矩,这就是横截面上的扭矩T。T=∫ρτdA

又有τp=Gρdφ/dx,将T代入其中的T=Gdφ/dx∫ρ²dA,令Ip=∫ρ²dA,代入化简得τmax=Tr/Ip

令Wt=Ip/r,即为抗扭截面系数的来由。

对于中性轴为横截面的对称轴,最大拉、压应力相等,都为σ=My/Iz。令Wz=Iz/y即得抗弯截面系数。

扩展资料:

以上公式都为在平面假设的基础上导出的。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对等直圆轴,平面假设才成立,所以这些公式只适用于等直圆轴。对于圆截面沿周线缓慢变化的小锥度圆锥周,也可以近似的应用这些公式。

实心轴:Ip=πd⁴/32,Wt=Ip2/d=πd³/16,Iz=πd⁴/64,Wz=πd³/32

空心轴:α=d/D,Wt=πD⁴(1-α⁴)/32,Wz=πD³(1-α⁴)/3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705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