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百官都举荐八王皇子,十四子说的话是不是说出了皇帝的心思是不是皇帝哑口无言。

雍正王朝里百官都举荐八王皇子,十四子说的话是不是说出了皇帝的心思是不是皇帝哑口无言。,第1张

不是。康熙本身就是瞧不起八阿哥,因为八阿哥他妈是辛者库看大门的,可能是康熙喝多了才睡的,这才生下了老八,就算选太子,也没有老八的份,出身就已经决定了一切。再者说,康熙让百官举荐太子人选,是想百官提出恢复胤礽的太子身份,没成想,百官举荐老八,这自然康熙很愤怒,最重要的一点,这么多人举荐老八,可见老八周围已形成了一个党,一个已经威胁到康熙皇权的党派。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由于封建社会的特殊性,存在着一个以世袭罔替的国家***的位子——皇位。

皇位一般由太子来继承,但出于自身的警惕性,皇帝通常会扶持其他皇子来平衡朝政,但这也很容易引起其他皇子的野心。

清朝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可以说是流传最广的一届国家***竞选,我国的历史正剧《雍正王朝》正是将这段传奇的九子夺嫡经过艺术加工呈现于大家面前,而雍正帝作为非嫡非长的皇子之一,在剧中又是如何夺得帝位的呢?

1、 始做孤臣

纵观历史,作为皇子极少有不向往皇位的,除非他已经有了附庸的对象。而雍正作为皇帝的第四子,排位靠前,且颇有能力,又为何不能搏上一搏?

可惜的是雍正身边并无其他助力,唯有十三弟胤祥与年羹尧在其左右,所以雍正最初是作为偏向正统太子胤礽的助力存在的,且同时与皇八子的关系和谐。

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初次被废是因为他与皇帝后妃偷情被发现,且同时皇十四子伪造太子调兵手书,惹龙颜大怒,太子之位丢失。

而在太子被废之后,康熙帝命百官推举新太子时,发现了皇八子胤禩与大臣结党营私,一时朝中大乱,众皇子眼见太子之位空悬,纷纷行动。

然而就在这样的乱象之下,雍正帝胤禛主动上奏,请求复立胤礽为太子。雍正帝的这一下与其他皇子高下立辨,宛如一株空谷幽兰立于朝堂之上,就像爱打小报告的班干部。

同学们或许讨厌他,但老师一定是喜欢他的。其他皇子或许还能觉察出雍正的用意,但康熙帝一定是属意这个向自己递话的儿子的。

因为胤礽毕竟是康熙帝亲自教养到大的爱子,否则也不会在刚满周岁时就被册封为皇太子。

康熙帝初废太子,其中存在着一部分的冲动,且后来皇长子与皇八子在朝廷中的争斗也让康熙帝觉察,原来皇太子并不是被所有人认可的,那么上次的事件又是否有猫腻呢?

皇帝的疑心一旦起复,就很难消失了,所以胤礽的复位也是必然。而雍正首先要做的不是争夺太子之位,而是先走进皇帝的视野。

太子的初次被废让他看到了希望,那么接下来就该让康熙帝的目光逐渐从胤礽转到自己身上来了。而作为太子的辅佐,以臣礼待之是最好的选择,既能步入皇帝视野,又能从其他皇子中脱颖而出。

2、 初听孤臣

其实早在康熙帝提起,雍正就已经走在孤臣的道路上了。当时皇太子尚未被废,雍正作为他的辅佐,为他背了不少的黑锅。

而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第一次对雍正说,"我要你做一个真正的孤臣。"是在雍正请旨追回户部欠款之时,当时最大的债主当属太子。

而讨债这一行为从古至今就不讨好,更不用说向自己的上司、兄长讨债。所以当时康熙帝对他说这句话时,也颇有些提点他的意思。

虽然康熙帝属意提点他追回欠款,但他却也从其中琢磨出些夺嫡的方法来。孤臣二字,先孤后臣。这又跟纯臣不一样。

纯臣作为只忠于皇帝的大臣,自然当全力追回户部欠款,且会有皇帝的支持。而孤臣,则是孤零零的独臣,单以国家社稷为重。

且当时国库空虚,急需雍正追回的这笔欠款填补,当时的雍正真正是毫无助力,且将朝廷上下得罪了遍。孤臣之路本就寂寞难走,更不用说意图将孤臣之路搭在通往皇位的独木桥上。

3、 先君臣后父子

这样看来,雍正像是被康熙帝摆了一道,得了这么个前后无援的结果。但其实,这都不过是因为康熙帝未以父亲的角度去看待雍正。

而是作为一个皇帝,一个上司给下属指派任务。作为皇帝,常常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多讲讲亲情,而他自己却总无视亲情,先君臣后父子往往就是皇室中人对待亲人的态度。

雍正也从这样的态度中,品出通往皇位的捷径。从1675年始,太子胤礽初次被废止,胤礽已经当了33年的太子,堪称太子钉子户,任谁看来太子的人选都不会再变了。

然而正是由于长时间的沾染皇权,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胤礽在初次被废,又复立后感觉自己将来皇位不稳,决定铤而走险,发起兵变,结果理所当然地被镇压,并二次被废。

在历史事实中,或许原因细节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胤礽的二次被废就决定了他从此与皇位无缘,更不用说是因为夺宫失败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

而之前在他身边一直疯狂打"孤臣"存在感的雍正胤禛自然而然地进入皇帝眼中继承人的顺位。

且由于"孤臣"的叠加效果,让康熙帝眼中的雍正有着顾全大局、舍身取义、宽容又顾念亲情的好品质,致使雍正名正言顺地得到了皇位。

常有野史说,雍正帝能登上皇位是因为篡改了康熙遗诏,把原本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且不说这本身的真实性,单看雍正帝做孤臣时的隐忍与气度,就当得这个皇位。

雍正帝做孤臣本身就有些投康熙帝所好的意思,一个皇帝最忌讳的就是结党营私。雍正在太子胤礽在位时勤勤恳恳地辅佐于他。

在太子被废时努力上奏,这样的行为本身就很博好感,更不用说他能力出众、顾全大局。作为一个职员。

我们首先要给上司看到我们具有完成工作的能力跟良好的工作态度与人品,争夺皇位虽然不同于求职,但它又以其特殊性跳脱于普通家庭关系之外。

父子之间以君臣为先,或许我们会觉得有些冷血,但也正是因为以君臣为先,雍正才能凭孤臣之路登上皇位,若是以亲情为凭,那被康熙帝亲自教养到大的皇太子胤礽早就登上皇

一废太子后,康熙以牺牲佟国维为代价,狠狠敲打八爷党。按说,经过康熙如此打击之后,老八胤禩应该知难而退,放弃夺嫡,做个闲散王爷,平安富贵一生,岂不是好?

为什么八爷胤禩始终没有放弃死不服输呢?难道因为他真也具备“许三多”精神?

要充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一废太子的时候,康熙启动推举新太子,到最终议举结果被康熙否决的这个过程,到底是康熙的胜利还是“八爷党”的胜利。

从明面上看,似乎是康熙取得了胜利,但是只要细细一想,未必见得。

要知道,康熙在启动推举新太子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唯公议是从,绝无偏私。”在与佟国维一唱一和的时候,康熙摆明了结果不是议举新太子,而是想复立胤礽,打击八爷党。不管佟国维是否居中联络,康熙要复立太子的心意昭然若揭。

但是推举结果一边倒的情形让他难以接受,所以,康熙实质上是在耍赖。身为皇帝的康熙为什么要耍赖,因为他启动的这个推举政策并不是说的那么简单,这是要记入到史册的,更重要的是,这个议举还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

什么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简单比喻就像西方国家的“国会”,主要议决国家重大事物,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从满清“八旗制度”演变而来,就是一定数量的诸王大臣坐在一起决定大事。但是到了康熙年间,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逐渐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皇权。这次康熙通过启动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决新太子这种形式也是逼得没有办法才实行的。

要知道,一旦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决形成结果之后,康熙除非有让人信服的理由,是不能变更结果的。换句话说,如果康熙从此不立遗诏,不另立继承人,或者没有合适理由说服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所有成员,那么这次推举结果八爷胤禩就会顺理成章的成为继承人。

因为康熙不喜欢老八,所以他要耍赖,他要否定老八,他要找到老八没有资格当继承人的铁证。但是,事与愿违,老八为人太好,支持他的人太多,康熙感到的只有压力。

这也成为老八胤禩始终不放弃夺嫡的最关键理由。下面,我们来看看议举新太子这场戏,到底是谁赢了。依我看,是八爷党赢了。为什么呢?

一是康熙的目的没有达到。康熙本来是想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复立太子胤礽,但是结果出乎人的意料,除了少数几个人举荐废太子之外,几乎一边倒的倒向了老八。所以,康熙实际上目的并没有达到,反而被议政王大臣会议所牵制,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

二是一边倒的情形,让八爷党的声望在中立派中起到了拉拢作用。在投票的过程中,实际上有一些人属于中立派,他们不过是像马齐一样走过场,但是结果一出,八爷党的声势显然对他们有所震动,从而坚定的倒向八爷党。史载李光地当时就处于中立派,经过这次投票,他打心眼儿里开始支持老八。

第三就是我前面所说,既然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实际上是给了老八胤禩将来继位的机会。要知道,康熙的这次议举,涉及到的推举人数多达上千人,堪称一次十分民主的选举,要不然,康熙也不会如此恼火。

一句话,这次议举实际上的意义远远大于你看到的结果,只要康熙死的时候没有留下明确的诏书,胤禩就有机会继位,这才是老八不愿服输的最根本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983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