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禩为何得到那么多大臣和兄弟的支持?怎么做到的?

八阿哥胤禩为何得到那么多大臣和兄弟的支持?怎么做到的?,第1张

康熙晚年皇位竞争非常激烈,其中除了太子之外,八阿哥胤禩得到了很多大臣和兄弟的支持,在第一次废太子之后,很多大臣都举荐了八阿哥胤禩当太子,这让康熙非常不满,但是因为八阿哥势力太大也没有办法一下子打压,只能慢慢分解他的力量。那么为什么八阿哥胤禩能够得到这么多的大臣和兄弟的支持,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个人认为八阿哥胤禩对人宽厚,大臣和兄弟喜欢他这一点,八阿哥胤禩非常有钱,经常接济贫困官员,让这些人对他很感激。

一、八阿哥胤禩为人宽厚性格很好,让很多大臣和兄弟喜欢。

八阿哥胤禩生母地位非常低,康熙皇帝也不是很喜欢她,因此八阿哥从小懂得察言观色,待人及物很有眼力见,对人完全没有皇子的傲慢,并且为人热情好客,受到比他小的兄弟的喜欢。他对官员还有自己的兄弟能够体谅他们的缺点,对待他们非常宽容,这让很多大臣觉得八阿哥胤禩非常贤能,是个贤王。

二、八阿哥有钱经常接济官员,得到了很多官员拥戴。

八阿哥和其一党掌握户部,并且在江南有自己的生意,因此他非常有钱,他对自己的兄弟非常大方,只要开口就会满足他们的需求。当时朝廷官员俸禄也不高,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胤禩知道之后都会帮助他们,给他们钱让他们度过难关,但是八阿哥又不让他们这些官员做什么,这就让这些大臣觉得八阿哥给他们钱,纯粹是看他们穷帮他们,而不是想笼络人心,因此这些官员对八阿哥胤禩交口称赞,都称他为八贤王。

三、许多阿哥不喜欢太子,因此他们支持八阿哥争取皇位。

太子从小就被封为储君,和其他皇子不一样,这让很多皇子心里面很不服气,因此他们聚在一起反抗太子,八阿哥就是他们推荐出来争夺皇位的人选。因此八阿哥得到了这些兄弟的拥戴,形成了八阿哥党。

康熙废太子后,大阿哥首先跳出来,在康熙面前表达了自己想当储君的意思,他要替康熙把太子整死,康熙虽然废了太子,但太子是他和最亲爱的皇后赫舍里氏的爱情结晶,为了培养太子他付出了很大心血,他和太子的父子情分还是很深的。大阿哥的话很伤康熙,兄弟之间怎么可以这么无情无意。

伤心的康熙还发现,不光大阿哥,其他阿哥也明争暗斗,争起储位来。这是康熙没料到的。

康熙还不算老,身体也很好,原本想,废了太子,省得他闹腾,自己好安安心心当几年皇帝。至于让谁当储君他根本没想。

皇子们争储位让康熙心力交瘁,他后悔了,后悔当初草率废了太子。于是产生复立太子的想法。

康熙废了太子,现在又要复立太子,出尔反尔,这哪是皇帝该做的。皇帝应该说一不二,吐口吐沫是颗钉。这行为有损皇帝形象。

再者,皇帝是不能错的,废太子说明太子有错,现在人还是那个人,又回来当太子,说明什么?说明康熙废太子的做法错了。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和面子,复立太子之事是不便由康熙说出来的。于是康熙把他最信任的大臣李光地叫来,侧面透漏了复立太子的想法。康熙的意思是让李光地私下里向大臣们透漏皇帝有复立太子的意思。康熙认为大臣们知道了他的意思,都会按照他的意图行事,这样复立太子就没问题了。

过了一段时间,康熙觉得李光地应该把他的意思透漏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启了公推太子行动。

可是,李光地并没有把康熙的意思透漏出去,不是李光地没听出康熙的意思,而是李光地对复立太子不认可。李光地做过太子的老师,非常了解太子,他觉得这个太子不是当皇帝的好苗子。

当然,为了防止万一,康熙还做了另一手准备。行动之初,他说,公推太子,大阿哥胤禔除外,大学士马奇不须参加。马奇是支持八阿哥的带头人,康熙不让马奇参会,意思是通过掐掉马奇,排除八阿哥胤禩。当时最有竞争力的就是大阿哥和八阿哥,把这两个人去掉,废太子就自然显露出来。到这时,康熙觉得复立太子,万无一失。

大臣们不知道康熙想复立太子,只知道康熙要公推太子。公推太子那天,马奇装作不知道照样来到会场,而且在手心里写个八字,挨个给人看,相当于公开为八阿哥拉票,结果八阿哥全票被推举为太子。

当康熙看到推举结果时,先是吃惊,后是气愤,当即宣布,投票结果无效,重新投!

大臣们觉得,感情这皇帝说话也不算数啊!没办法,人家是皇帝。

康熙本来要维护自己的面子,但最终失了面子。至于公推太子是荒唐还是阴谋,您来判断。

一、为什么九龙夺嫡胜出的是四阿哥?

康熙晚年的储君之争有个很响亮的名字,九龙夺嫡。

九龙分别是:胤禔(长子直郡王)、胤礽(太子)、胤祉、胤禛(四阿哥)、胤禩(八阿哥)、胤禟、胤䄉、胤祥(老十三)、胤祯(十四爷)

以上皇子中,只有大阿哥、太子、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实际参与了夺嫡,其他阿哥都只是陪跑。

在早期,康熙心中的接班人只有太子胤礽而已,由于自幼受封太子,在宫中一直享有储君待遇,胤礽难免有些骄纵,但平心而论,太子也是有才学且精于弓马的,康熙更授予他监国重任。

在外人看来,继位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胤礽却没有看懂康熙心中最看重的两件事。

一、康熙需要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即是皇帝不喜欢大臣结党营私,因为一旦大臣结党,一人做不成的事情,一帮人却能做成,这就使得皇权存在潜在的威胁。

而康熙最不安全的因素来自赫舍里家,准确的说,就是赫舍里•索额图。索额图自幼陪伴康熙,参与了康熙王朝的绝大多数事情,家族显赫、兄弟均居高位,朝中遍布党羽,太子又是他家女儿所生,索额图若有反心,天下难安。

于是康熙有计划地削弱索额图的权柄,以致索额图被迫辞去相位。若事情就此打住也就算了,但索额图却“人身朝外,手在朝内”,依然干涉朝政,康熙四十一年,甚至“妄议国事”、与太子“图谋不轨”,遂被康熙处死。

索额图死后,太子多为不平,加上索额图被认为是太子死党,太子遂感不安,为求自保,他的行为渐渐狂悖起来,甚至将索额图的党羽招入麾下,结党自保,这就让康熙失去了安全感。

二、康熙看重孝悌

康熙看重的不仅是才学,还有孝悌,这个孝悌包括的不只是子对父的孝,还有兄弟友爱。

康熙四十七年,十八皇子身染疾病,康熙很是心疼,明眼人都能看出康熙有多焦虑,但太子却无所谓,并没有关心弟弟的举动,放在寻常人家其实也能理解,一个家庭兄弟姊妹那么多,又平常各居深宫、疏于来往,自然没有感情。

然而,康熙却不会谅解太子,他认为这是不“孝悌”的表现,于是怒而训斥太子,太子一气之下竟然与康熙争吵起来,这就更加“不孝悌”了。

综上两点,康熙两废又两立太子。太子胤礽的失败,其实已经为诸皇子指明了道路,那就是“不结党、守孝悌”,这才是康熙所看重的事情。

其他八龙是不是都看明白了呢?答案是没有。

大阿哥的倒台

太子一倒台,大阿哥也跟着倒了。大阿哥之所以倒,同样犯了与太子相同的错误,他首先竟奏请杀掉胤礽,说:“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儿愿代行此事。”

哥哥请求杀弟弟,这就是典型的“不孝悌”,别说普通人听了害怕,康熙听了也害怕。如此不念兄弟情义的人,如果继位为帝,其他阿哥还能活命吗?

于是大阿哥就这么出局了。他出局也就罢了,接着又愚蠢的支持八阿哥,甚至搞了一个“相面”的说八阿哥可以富贵,结果康熙派人一查,轻易就查出是大阿哥的搞得鬼,而且还查出他用巫蛊之术诅咒太子,这下马蜂窝捅得更大了,因为大阿哥不仅不孝悌,还结党帮助老八。于是他的结局就算是彻底锁死了。

八阿哥失宠,十四阿哥疏远

从大阿哥的倒台就可以看出,他私下为八阿哥相面等于是踢了八阿哥一脚,不仅让康熙觉得老八“妄蓄大志”,而且还是有谋害太子的嫌疑。

当康熙询问何人可以立为太子时,大多数大臣都赞誉八阿哥,这更让康熙怀疑八阿哥“结党”谋夺大位。虽说八阿哥可能没有谋害过太子,但大阿哥突然加入“八爷党”,不仅没有给八爷加分,反而让他背上了诅咒太子的黑锅,再加上他结党的事实,八爷其实已经被康熙放弃了。

八爷自知被康熙放弃后,又转而推举“八爷党”中的十四阿哥。八阿哥的思路其实和大阿哥相同,“既然自己不能当太子,就让本党成员上位,将来也不失富贵”。

结果,十四阿哥也成了结党的一员,虽然被授予了“大将军王”的特殊封号,但长期远派外地,并没有让他参与中枢。

名虽未定,但心已所属,四阿哥

这么一看,九龙中老大、老二、老八、老十四都有结党的嫌疑,只有四阿哥是最符合康熙“标准”的人选。因为四阿哥平时的朋友最少,除了老十三外没有皇子挺他,而且朝中大臣支持他的也很少,显然是没有结党威胁皇权。

而且四阿哥还做出一副不关心朝中政事,并寄情山水的姿态,平时也对康熙问候有加,对弟弟们也关怀备至,康熙这么一看,自然在心中认定了四阿哥是“孝悌”的。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康熙不希望再发生诅咒太子的巫蛊之术,刻意没有再立四阿哥为太子,这其实是在保护他,但同时他又故意为四阿哥添加翅膀,让隆科多接近四阿哥,等于是为将来登位做铺垫。

所以“不结党,守孝悌”的四阿哥虽然没有被立为太子,但康熙早就认定了老四才是接班人。

二、为什么“八爷党”人不谋反?

笔者以为,八爷等人不敢谋反,是有“三忌”。

一忌九门提督

康熙驾崩后,雍正继位。

雍正继位前,康熙就已经让隆科多“辅佐”雍正,虽然隆科多的级别不高,但他的位置却至关重要,因为他是“九门提督”,专门负责京城的治安,他的手里握有一支戍守京畿的军队,人数虽然不多,但关键时刻可以出兵控制京城,甚至能将“八爷党”就地弹压在京城内。

有了九门提督保驾护航,“八爷党”自然无法行动,这是八爷的第一忌。

二忌丰台大营

雍正继位的第一要务就是安抚“八爷党”,所以当时雍正授予了八爷等人实打实的政权,看似虽然没有失势,实则没有军权。

那军权给谁呢?当然是给“四爷党”的成员,十三阿哥。

雍正立刻将十三阿哥解除了圈禁,并让他去接管丰台大营。当时的丰台大营正握在成文运的手中,十三阿哥久经沙场,对军务非常熟悉,以雷霆手段控制了丰台大营。

而丰台大营到底有多重要呢?

首先,丰台大营有军力3-4万人。而且兵种齐全,既有骑兵、步兵,也有火器部队,全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

其次,丰台大营是当时距离京城最近的一支野战部队。也就是说,如果要发动政变,丰台大营可以立刻进京勤王,想必“八爷党”不会不忌惮丰台大营的威胁。

故而,当雍正夺取了丰台大营后,八爷党就只能坐以待毙了,此乃八爷的第二忌。

三忌十四失权

相信从“八爷党”的名单就不难发现,八爷一方也是握有兵权的,握兵之人正是十四阿哥,大将军王。

当时康熙派十四阿哥出征边疆,交给了他整整10万大军,有了这支人马,“八爷党”还是可以与雍正一搏的。

然而,十四阿哥这支军队离京城太远,在康熙驾崩的时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压根儿就来不及发动政变。

而且如果十四阿哥带兵进京夺位,他也没有这个实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雍正继位后,他的名分就正了,他可以昭告天下,为自己正名,如果十四阿哥此时谋反,就是叛逆,自然被天下所不容,但是后勤王的军队一起讨伐十四阿哥,就不只是10万人那么少了。

其二,雍正掐住了十四阿哥的命脉。因为时任川陕总督的正是四爷党成员,年羹尧。年羹尧不仅挡在十四爷进京的陆上,而且他专门负责10万大军的补给和后勤,如果十四在这个时候起兵,年羹尧自然断水断粮,这使得老十四不敢轻举妄动。

其三,十四虽然久经战事,但他还是个顾全大局的皇子,他虽然不甘心,但不会,也不敢为了争夺皇位而发动战争,他的这种心态决定了“八爷党”不可能起兵,这也是康熙敢于把军队交给他的原因。

基于以上三忌,当雍正派人夺取十四阿哥兵权后,“八爷党”也只能俯首听命。

小结

综上所述,康熙生前最看重的是“不结党,守孝悌”,凡是参与结党或者谋害兄弟的,都被康熙放弃了,大阿哥、太子、八爷、十四爷都是如此,只有四阿哥摒弃群朋,让康熙最有安全感,所以他的继位并不悬疑,而是康熙早已内定的接班人。

至于“八爷党”,他们不是不想起兵夺位,而是雍正早已掌握了兵权,不但拥有九门提督、川陕总督的支持,而且还及时夺取了丰台大营。八爷等人虽然都居于高位,但没有兵权在手的他们,如何才能逼宫成功呢?所以这场九龙夺嫡最终以四阿哥获胜而结束。

不难发现,四阿哥是所有皇子中城府最深的,也是最懂帝王之术的,这是其他几龙远不能及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996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