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文言文《陈情表》课文解读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陈情表》课文解读,第1张

 作为高中语文课本中必修的经典篇目,《陈情表》以其情真意切、理情交融独放异彩。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文言文《陈情表》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文言文《陈情表》课文解读

 臣密言:臣以险衅①,夙②遭闵凶③。(臣李密说:我因为命运不济,年幼时就遭遇不幸。①险衅:灾难祸患,指命运坎坷。险,坎坷。衅,xìn,祸患。②夙:早,这里指幼年时。③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闵,病困,凶丧。)[“臣密言”,是奏表开头的一般格式。“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是第一段的综述,又是全文陈述苦情的总冒。“险衅”“闵凶”这两个词很快就把读者导入惨苦的境域。有什么“险衅”有什么“闵凶”激起读者的极大关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①;行年②四岁,舅夺母志③。(我生下来才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我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就强迫母亲改嫁。①见背:相弃,指丧亲。背,背弃。②行年:经历的年岁。③舅夺母志:舅父逼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这是作者借用典故对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毛诗序》:“卫世子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舅夺母志”典出于此。夺,丧失、改变。)[这是紧扣险衅、闵凶四字写出自己幼年的两大不幸,很能激发人们对一个失怙无恃的年幼孤儿的同情。]祖母刘悯①臣孤弱,躬亲②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③,零丁④孤苦,至于成立。(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弱小,亲自将我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到九岁还不能走路,伶仃孤苦,直到长大成人。①悯:悲痛、怜惜。②躬亲:亲自。③不行:不会走路,这里是说体质虚弱。④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从这里开始写自己苦难的成长经历,“孤弱”二字带起下文。这几句写“弱”。作者突出“多疾病”“九岁不行”这种特弱的体质,说明祖母把自己抚养成人,确实不易,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这句话张本。]既无叔伯,终鲜①兄弟,门衰祚②薄,晚有儿息③。(我既无叔叔伯伯,又无哥哥弟弟,门户衰微,福祚浅薄,很晚才有儿子。①鲜:xiǎn,少,这里是“无”的意思。②祚:zuò,福泽。③息:子。)外①无期功②强近③之亲,内无应门④五尺⑤之僮,茕茕孑立⑥,形影相吊⑦。(家外没有十分亲近的房族,家里还没有长大到可以出入正门的小孩,我孤苦无依地独立生活,只有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①外:指自己本房之外的亲族。②期功:丧服名。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九月称“大功”,五月称“小功”。期,jī。③强近:非常亲近。强,甚。④应门:即现在的正门或中门。古代门分类别,《周礼·秋官·朝士职》:“王五门:皋、库、雉、应、路也。”没有长大的“五尺之僮”不能入应门。教材释“应门”为“照应门户”,不确。⑤五尺:汉代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市尺多。⑥茕茕孑立:生活孤单无靠。茕茕,qiónɡqiónɡ,孤单的样子。孑,jié,孤单。⑦形影相吊:身形和身影互相慰问。吊,安慰。)[这几句着力写“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与上文“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句照应;“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与上文“晚有儿息”句照应。从上辈来看没有叔伯,从平辈来看没有兄弟,从晚辈来看只有尚不能走“应门”的年幼儿子,单苗独枝寡人一个,所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便暗示,当年自己长大成人,全靠祖母一个,而现在侍奉祖母,也只能全靠自身一个,别无旁人可以依傍,唯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为下文“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张本。]而刘夙①婴②疾病,常在床蓐③,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④。(而刘氏早就被疾病纠缠,经常卧床不起,我侍奉汤药,从未离开半步。①夙:早。②婴:纠缠。③蓐:rù,通“褥”,褥子。④废离:离去。废,即“离”。《诗·小雅·楚茨》:“废撤不迟。”郑笺:“废,去也。”教材释“废”为“废止”,欠妥。)[这几句写服事祖母。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褥,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唯一依靠的是自己一人,“臣侍汤药,未尝废离”。寥寥几句,概括而又具体地勾勒出作者对祖母的孝谨备至。]

 第一段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丧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因此“未曾废离”。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事实根据,写得凄楚尽情,感人肺腑,为下文“供养无主”做好铺垫。

 逮①奉②圣朝③,沐浴④清化④。(到了圣朝,蒙受清明政治教化的熏陶。①逮:及、至。②奉:侍奉。③圣朝:指晋朝。④沐浴:本指洗澡,这里是蒙受的意思。④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本段开头称颂朝廷清明教化,以此必不可少的阿谀之词博取晋武帝好感。“清化”二字在文中关涉重大,有领起下文的作用,“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是自己“沐浴清化”的表现,而“孝治天下”也是政治“清化”的内容,这便为全文的论说确定了一个晋武帝可以接受的前提。]前太守①臣逵察②臣孝廉③,后刺史④臣荣举臣秀才⑤。(以前太守名字叫逵的推举我做孝廉,后来刺史名字叫荣的推荐我做秀才。①太守:郡的地方长官。②察:考察。这里是推举的意思。③孝廉:当时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品行廉洁。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度。④刺史:州的地方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⑤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由州推举,与后来明、清朝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臣以供养无主①,辞②不赴命。(我因为供养祖母的事无人主持,就推辞没有接受任命。①主:主持、做。②辞:辞谢、推辞。)[追述自己因“供养无主”,对太守、刺史的“察”“举”,曾经“辞不受命”,对下文有铺垫的作用,一方面说明自己不能应召并非即兴之想,而是确有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的苦衷曾经为地方官吏所谅解,委婉地指斥朝廷催逼甚急有背情理,同时也为下文“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一句张本。]诏书特下,拜①臣郎中②,寻③蒙国恩,除④臣洗马⑤。(诏书特地下来,任命我做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我做洗马。①拜:授官。②郎中:官名,尚书省的属官。晋时各部有郎中。③寻:不久。④除:任命官职。⑤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洗,xiǎn。)猥①以微贱,当②侍东宫③,非臣陨首④所能上报。(以我这样微贱的人,来侍奉太子,我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皇上的恩情。①猥:wěi,辱、鄙,自谦之词。②当:任、充当。③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住东宫。④陨首:丧命。陨,yǔn。)臣具①以表闻②,辞不就职。(我把以上个人的苦衷和对朝廷的感激之情都详细地写在奏章里让皇上知道,辞谢不能就职。①具:详尽。②闻:使……闻。)[这里转入文章主题,申述自己对朝廷的征召曾经上呈奏表。作者在申述“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之前,极力陈说自己乃卑贱之人,一再蒙受“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用这些阿谀词语歌颂皇恩浩荡,表白自己深明皇上宠幸恩德,表达自己对皇上无限感敢之情。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目的是为了使皇上对自己的辞官不致产生反感和误解。]诏书切峻①,责臣逋慢②。(但是朝廷又下诏书,言辞急切严峻,责备我有意回避,怠慢上命。①切峻:急切严厉。②逋慢:回避怠慢。逋,bū,逃跑,这里有回避、拖延的意思。慢,怠慢、傲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①临门,急于星火②。(郡县的官员前来逼迫,催我启程上路;州官亲自登门,逼迫急于星火。①州司:州官。②星火:流星的光,这里形容催逼得十分紧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①;欲苟顺②私情,则告诉③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④。(我想奉了诏书奔驰上任,却因为刘氏的病情一天天加重;想苟且顺从私情,一再向长官请求、陈诉都得不到许可:我的进退,实在艰难。①笃:这里指病重。②苟顺:姑且迁就。③告诉:请求、诉说。④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尴尬。)[这里写“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之后,并未得到朝廷体谅,朝廷仍然“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州郡更加临门催逼,急如星火,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切峻”“责臣”、“逼迫”“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点染了十万火急的形势,描写了自己所蒙受的巨大压力。自己在万分惶惧中,“欲奉诏奔驰”,对皇上尽忠,奈何“刘病日笃”;“苟徇私情”,对祖母尽孝,奈何“告诉不许”。如此进不得,退不能,左右为难,处境尴尬,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置啊!表文就这样委婉地渲泄了忠孝两难的矛盾痛苦的思绪。]

 第二段抒写自己忠孝两难的矛盾痛苦。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八个字歌颂晋武帝的圣明,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虽然州郡朝廷多次征召,“优渥超擢”,但自己因“供养无主”,“辞不就职”的苦衷。然后叙述朝廷催逼甚急,使自己陷入忠孝难全、进退无据的两难境地。那末作者对这一人生难题,究竟如何决断呢怎么样才能进一步说服晋武帝呢这便为下文留下悬念。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陈情表》课文解读

第一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第二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第三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第四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第五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第六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第七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第八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第九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第十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第十一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第十二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第十三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第十四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第十五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第十六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第十七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第十八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第十九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第二十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第二十一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第二十二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第二十三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第二十四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快速升级的方法

1

每天加经验的任务都做了,固定的经验(定军山、运物资、答题、收集任务、国令)

2

资金充足的话买点经验吃(吃那些经验很快的,但是需要充足的钱)

意思就是买经验丸吃,有1星(30级吃)

2星(40级)

3星(50级)

4星(60级)

5星(70级)之分

3

要是你准备用QB玩的话,买委任发布任务(有铜30级,银40级金50级,白金60级之分),

使用神游丸,开百宝弄秘宝(皇宫密保可以多做一次定军山

高级皇宫密保可以再做一次定军山),经验多多

4

找个级别高的师傅带你

5

打怪练级的时候

找个好团最后是和师傅

情侣

兄弟在一起的团

然后和他们组队!全部开齐心

吃双倍经验丸

找一个理想的练级地图大家站好位置,就开始练级不浪费一分钟的双和齐心

因为师傅

情侣

兄弟在一起都有状态!这样你打怪就快的多!经验飞长呀!

6

最好每天坚持练

  割席断交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德行》,讲的是管宁和华歆原本是好友。刚开始,两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瞥见管宁的脸色,于是又扔了金子离开。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单看此故事很容易让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是一个清高、有心境的真名士,相较之下华歆耐不住寂寞、爱慕富贵就不可取了。然而在故事的背后,历史上的两人又是如何呢?

  实际上,华歆其人并非故事讲述的那样不堪,相反他是当时东汉末年著名的道德楷模。他在灵帝期间因为杰出的品行被举为孝廉,而后何进辅政期间,他被授以尚书令一职。

  而等到董卓入京,开始祸乱朝纲时,华歆又称病辞官。当时袁术在穰城,要留华歆帮他做事。华歆劝袁术发兵讨伐,他见袁术图谋不轨并无讨贼之心,于是又抛弃袁术另走他乡。这时恰逢汉献帝派遣太傅安抚关东,华歆的才华被献帝所看重,他被任命为豫章太守。在 太守 任上,他为政清静不烦扰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拥戴,以至于扬州刺史 刘繇 死了,整个扬州民众共推华歆为刺史。华歆因为没有缺乏皇帝的命令而谢绝了,但民众竟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几个月,最终还是被他婉言劝回。

  从这一部分我们不难看出华歆的高尚品德,他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舍弃了最有权势的董卓、袁术等人,而选择了近乎于傀儡的汉献帝。当然,华歆并不能说是汉室的忠良,在他看来曹操、孙策这样有能力统一天下的能臣志士是同样是值得效忠的,但董卓、袁术这样鱼肉百姓、心术不正之徒终不值得他卖命。这也是他自身的一种抉择,而无论选择如何,百姓的眼睛总是雪亮的。不过可惜的是当时的华歆并没有一人一票普选制的概念,他还是十分注重程序正义的,也因此没有接受民众的推举担任刺史,但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他并非是故事中表现的那种贪图名利之人。

  孙策占领江东后,派遣 虞翻 前去劝说华歆,华歆知道 孙策 善于用兵,于是欣然前往。孙策知道华歆有德有才且年长于自己,因此十分尊敬他。孙策死后,曹操在官渡上书献帝请召华歆至许昌任职。孙权虽然很不舍但还是放华歆离开了,听说华歆度进京赴任,他的宾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都赶来相送,并赠送了“数百金”的巨额钱物。华歆表面上来者不拒,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临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摆出来,对送行者说道:“本来没有拒绝诸位馈赠之心,所以收受的礼品很多。想着我这次是孤零零地单车远行,原本我孤身一个十分安全,但限制有了这些珍宝路途就要变得危险了。望宾朋好友为我想一个万全计策。”因为谁也没有保证他带着沉重的金银珍宝上路,而又十分安全的计策,众人只好收回原来的赠予,并对他十分佩服。

  关于这类清正廉洁的故事历史上还有许多,但华歆这种拒绝方式还是很少见的:并不特意标榜自身的清高,而是选择提出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来婉言谢绝,这种智慧值得我们参考学习。

  华歆到京师后,被委以重任,一直做到尚书令的位置(相当于副丞相)。在曹操受封魏王,魏国建立后又升任为御史大夫。

  后来曹丕登基,又封华歆为司徒,此时的华歆位列三公,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

  虽然身居高位,但华歆历来都很清廉, 禄米 及皇帝赏赐都振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斤,更没有十斗粮食的储存。朝廷每每将罚没为奴的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留,而是将她们嫁人,曹丕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说:“华司徒是国家难得的长者,其作为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众之心呀。今天大官们都有丰盛佳肴,只有他是简单的蔬菜佐饭,而很不计较。”故此,特别拿自己衣服赏赐华歆,并为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

  当时, 三府 共同向皇帝提出建议:“推举孝廉,原是以品德为标准的,不需要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进行考试。”而华歆以为“自丧乱以来,六经就没有人再读了,道德亦随之沦丧,当务之急是重新提倡儒家学说,推崇以仁为核心的王道。制定官吏的选任标准,决定着国家的盛衰。今天举孝廉不进行六经考试,恐怕读书之风从此衰亡。假如有特别优秀或特别专长而六经知识短缺之人,可以作为特殊加以任用。所忧虑的是缺少这样的特殊人才,不用担心选不上来。”曹丕听从了他的意见。

  华歆虽然自己也是被孝廉为官,但他深知这一制度的弊端。事实上举孝廉虽然可以选拔出华歆这样优秀的人才,但亦不乏沽名钓誉之徒,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可见当时察举制的深刻弊端。而在华歆的建议下,察举制度开始重新重视起对六经知识的考察,既提升了官员质量,对儒学的振兴也有很大作用。

  曹丕即位初期,下诏要求宫廷大臣向他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当初割席断交的好友关宁。他向曹丕推举了 管宁 ,曹丕派车专门去迎接,可惜的是管宁并未赴任。

  公元226年五月,魏明帝曹睿即位。曹睿于同年改任华歆为 太尉 ,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华歆因为年事已高,原本打算因病还乡,但曹睿十分重视他,曹睿表示要命文武百官在筵席前与自己一同站着,只有等华歆来了众人才能落座。面对这样的挽留,华歆不好推辞,只得赴会。曹睿考虑到华歆身体患病,特地允许华歆上朝进见时都让他们乘车坐轿,由卫士抬着上殿就坐。此后三公如果有疾病,就把这种做法当成了旧例。

  公元232年,华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纵观华歆的一生,用为世作则、朝臣楷模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那当初与他割席断交的好友,管宁的人生又是怎样呢?

  管宁的人生经历十分简单而单纯,他长期居住在山中,谈论儒家经典而不问世事。曹操、公孙康等人曾多次征召他,而他也始终没有接受。

  后来在华歆的推荐下,曹丕、曹睿也多次请他出山任职,但他依旧没有答应。终其一生都是一位高风亮节的隐士。

  华歆与管宁两人都是十分了不起的人,他们都具有高尚的情操,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今天的我们仅凭割席断交的故事来断定孰优孰劣是不科学的。

  另一方面,如果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华歆是优于管宁的。他在为官之路上为百姓做了许多的贡献,给百姓带来的好处是管宁无法做到的。而他从对复兴儒学的作用同样巨大,华歆在中央进行考察体制变革的影响也远大于管宁在深山中谈论儒家经典。所以我认为,两人都十分难得,但华歆总的来说更胜管宁一步,慕虚名不弱求实绩。

十大孝子的故事详情, 中国十大孝子?

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十大孝子

姜昆、陶虹、刘金山、魏积安、黄宏、何庆魁、汪洋、腾格尔、刘全和刘全利兄弟、刘一祯当选为“十大孝子”。

2010十大孝子的人名

杜淳、郭晓冬、侯勇、林永健、刘莉莉、莫少聪、苏岩、翟小兴、张光北、张少华

2010年只是中国演艺界的十大孝子,而2011年则开始将评选范围扩大到了各行各业。

2009陕西十大孝子

刘薇、王高永、盛兴德、白智中、胡文涛、张福生、杜菊花、代小婷、王广凤、刘博。

十多年来无微不至照顾外婆的刘薇;为父母分忧、替父母解难的王高永;双目失明却默默照顾养母的盛兴德;孝顺母亲和继父、致富不忘乡亲的白智中;竭尽全力伺候瘫痪父亲的18岁男孩胡文涛;对痴呆父亲不离不弃呵护有加的张福生;以残疾之躯支撑家庭侍奉婆婆的好儿媳杜菊花;9岁开始就用稚嫩的双手照顾身患重病的父亲的15岁女孩代小婷;忠诚守护着一群智障老人的王广凤;节假日做挑夫、与父亲一道分担家庭重任的大学生刘博。

伊能静十大孝子?

是啊。

昨天刚颁得奖 在济南

我见到她了。还唱了萤火虫

很漂亮呢。

中国文艺界十大孝子 中国文艺界十大孝子

第一届

• 刘一祯 • 魏积安

• 姜昆 • 腾格尔

• 汪洋 • 刘金山

• 黄宏 • 陶虹

• 刘德华(特别奖) • 翟俊杰(特别奖)

• 刘全利、刘全和 • 何庆魁

第二届

• 徐沛东(特别奖) • 张建国

• 王文杰 • 于文华

• 谭晶 • 斯琴高娃

• 吕丽萍 • 李双江

• 金巧巧 • 陈小春

• 陈好

第三届

唐国强、潘长江、王姬、黄薇、牛莉、萨日娜、李丹阳、印小天、朱媛媛、汤镇宗。

十大孝子杨沛锦作文

杨沛锦,踏实沉稳,品学兼优,在家里,他是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一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在社会,他是一位诚实守信、文明友善、热心公益的好公民。

“入则孝”

常言道: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杨沛锦的父母在他三岁时就离异了。2011年,他的父亲杨柳患了罕见的肝内胆管扩张并伴随肝硬化,除了换肝别无他法,但换肝的费用至少需要百来万,所有的亲人将注意力放到了他父亲身上,有时很难顾及杨沛锦的生活与学习。或许就是父亲的突然病倒,让当时才五岁的小沛锦迅速成长起来,突然间就懂事了许多,俨然成为了家中的小小男子汉。

放学回来的小沛锦总是陪在爸爸的身边,用他稚嫩的小手给爸爸做 ,给爸爸换毛巾、倒水,为了让爸爸高兴,有时他在病床前给爸爸跳段拉丁舞,想尽办法转移爸爸的注意力,看到爸爸不再那么痛苦,脸上逐渐露出笑容,然后就背着书包到护士办公室认真地做作业,预习第二天的功课。晚上到家,小沛锦把爸爸一天换下来的毛巾和汗湿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清早起来,买了早点送到医院,看着爸爸吃完,才赶到学校上课。每天他这样坚持着,与爸爸相互激励,相互加油。在小沛锦的影响下,妈妈又回到了爸爸的身边,和他一起照顾爸爸,多难的家庭又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

“泛爱众”

杨沛锦在爸爸的带领下坚持做志愿者已有四年,两年前正式成为湘潭市莲城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周末,若爸爸病情稍微稳定一点,他俩便跟随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到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们,小沛锦用学到的才艺和父亲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向老人们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

前年在湘潭市的一次大型才艺比赛中,他和搭档以一段拉丁舞夺得大赛冠军,获得4500元奖金,当主持人问小沛锦准备怎样支配这笔钱时,他在台上大声说:“我和搭档要把这笔奖金捐给湘乡的贫困孩子,让他们能无忧无虑地读书”。

课外,他积极参加长沙星城义工协会、仁乐义工协会、大爱义工协会等的各种爱心义演活动,被星城义工授予“爱心小艺人”称号。他用行动和爱心把对父亲的孝顺变为对社会的大孝。杨沛锦还被团区委授予2013年度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退缩,有的人选择拼搏,杨沛锦和他的家人无疑选择了后者,在逆境中勇于挑战生命的极限,艰辛的生活既磨砺着他的意志,锤炼着他的情操,也使他的人生道路处处充满着阳光。

近几年陕西十大孝子事例

2012年陕西孝子张大山父亲病倒,他在床前无微不至地照顾。送走父亲,忍受着悲痛的他开导母亲积极面对生活。母亲再婚,他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照顾继父。他就是新中街社区的居民张大山。父亲患脑梗 日夜悉心照料2010年6月16日,新中街社区居民张大山来到母亲家中,和母亲、继父一起过端午节。这是母亲再婚后,他和母亲、继父一起过的第6个端午节。粽子是母亲亲手包的肉粽子,个儿大、味儿美。张大山给两位老人把粽子剥开,看着他们开始吃后,他自己才剥开一个粽子,享受这份美味。看着两位老人高兴地边吃边聊,张大山感到十分满足。1996年,张大山的亲生父亲得了脑梗,说话口齿不清,走路也成了难题,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张大山和弟弟还有母亲,就开始照顾病倒的父亲。老人得病初期,需要每天去针灸,因为父亲不能走路,张大山就背着父亲上楼下楼,连续一个多月,一天都没有间歇过。医生建议,老人得了脑梗,经常活动对身体恢复是有好处的,张大山就想方设法让父亲锻炼。父亲行走不便,张大山就每天扶着父亲在家里练习走路,但是每走十几分钟,老人就得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张大山就耐心地一次次地扶起老人走路,再扶着老人躺下休息,一天要反复练习好多次。为了帮助父亲身体恢复,张大山还给父亲 ,捏捏手,捏捏脚,还要帮助父亲练习抬腿。张大山非常耐心,一遍遍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那个时候,张大山还在上班,母亲和弟弟也会轮流照顾父亲。张大山的工作时间不固定,他就经常调整工作时间,照顾老人,并一直坚持了五年,直到父亲去世。父亲去世后 开导母亲坚强面对父亲生病期间,张大山和弟弟还有自己的母亲都非常细心地照顾他,母亲更是寸步不离地守在自己老伴的身边,然而张大山却希望母亲除了照顾父亲外,能够有一些业余生活。“业余生活能保持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对于老人来说,精神好更重要。母亲喜欢拉手风琴,之前在好几个社区给合唱队伴奏。父亲病后,母亲就很少参加活动了,精神状态也大不如从前了。所以,我希望母亲在照顾父亲的同时,也能够有自己的业余生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张大山说。张大山鼓励母亲继续出去拉手风琴,而自己就要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父亲。张大山既要照顾好父亲的身体,还得顾及到母亲的精神状况,这种悉心的呵护,这样的理解、鼓励和支持让两位老人都十分欣慰。尽管家人细心照顾老人,但最终病魔还是无情地夺去了父亲的生命。2001年,张大山的父亲去世了。这个事实带给家庭无尽的悲痛,对母亲更是沉重的打击,本来性格开朗的母亲,顿时变得郁郁寡欢,这更是让张大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母亲一直都没有和我生活在一起,那段时间我就经常去看望母亲,帮母亲干活,但还是明显感到母亲的闷闷不乐。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让母亲继续参加活动,才能暂时忘记这些悲伤的事情,我就鼓励母亲勇敢面对事实,积极地生活下去。\”张大山回忆说。做母亲的后盾 支持母亲再婚张大山的母亲从1965年就开始拉手风琴,这是她最喜爱的活动。2002年,母亲加入到首都老兵艺术团,在团里伴奏,参加各种活动。母亲开朗的性格结交了很多朋友,同时还参加了社区晨练队、舞蹈队等团队,精神状态逐渐好了起来。在活动中,母亲的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位年龄相仿的老人。这位老人的情况和母亲的经历颇为相似,忠厚老实。经过较长时间的接触和朋友的劝说,两位老人有了再婚的念头。然而母亲的顾虑却非常多。“老人再婚最大的阻力就是孩子,我的孩子已经五十多岁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张大山不同意。\”张大山的母亲说。然而,当母亲把顾虑告诉张大山时,张大山却毫不反对,非常支持母亲再婚。“我当时想的就是老人就应该有个伴,相互之间有个依靠,老人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做子女的不能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就破坏了老人的幸福生活。\”张大山说。张大山的理解和支持让母亲很是欣慰。2004年,两位老人在儿女的支持和鼓励下,举办了一场婚礼,在亲戚朋友的祝福中,开启了晚年的幸福生活。“儿子长久以来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幸福生活的源泉,也让我有了敢于面对生活、积极生活的动力。\”张大山的母亲说。默默无言付出 用行动感动双亲母亲再婚后,张大山依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两位老人,非常勤快,无微不至。张大山的住处距离母亲的住处开车有20分钟的车程,无论什么时候,两位老人遇到什么情况,张大山都是随叫随到。两年前,继父得了肾囊肿住院,母亲把情况告诉了张大山,张大山就赶来照顾继父,在病床前陪护,送水、送饭。老人不能下床,张大山就照顾老人大小便,端屎端尿,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无微不至。老人十分感动,也十分心疼,舍不得张大山日夜守护,但张大山坚持照顾,直至老人出院。“儿子平时话非常少,但是给我们干起活来却非常仔细,非常认真,考虑得非常周到。\”张大山的母亲说。平常生活中,老两口家的水管堵了、门把手坏了、电灯不亮了,母亲一个电话,张大山立刻来修。除此之外,张大山还经常检查母亲家的线路是不是安全,厨房里抽油烟机是不是该清洗了,时刻注意着老人家生活中有什么不方便的,就连收拾衣橱这样的活,张大山都是亲力亲为。张大山的无微不至感动了继父,每次张大山去老两口家中,继父就总做几道自己最拿手的饭菜让张大山吃。看着他吃得开心,老人也非常开心。张大山和继父的女儿一家也相处得非常融洽,两家人经常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大山是个忠厚老实的孩子,他的一言一行体现出他的孝顺,我特别感动。因为有了张大山的理解、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的晚年生活非常幸福\”张大山继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022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