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十二位皇帝,分别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太宗皇太极的父亲和儿子甚至是孙子的庙号都是“祖”,他自己却是“宗”,这是为何呢?
古代给皇帝上庙号一般遵从“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规矩。只有拥有开创之功的皇帝才配得上“祖”的庙号,后世皇帝都是守成之君,就算功劳再大也只能称“宗”,强如李世民也没有得到“祖”的庙号。然而清朝却破了这规矩,努尔哈赤作为后金的开国之君,为大清奠定基础,得到“太祖”庙号理所当然。福临作为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使得清朝从地方政权转为中央政权,也有开创之功,称“祖”也说得过去。然而作为满清第四位皇帝、入关以后第二位皇帝的康熙怎么看都该是个守成之君的角色,却也得到了“圣祖”的庙号,清朝实际的开国之君皇太极却只是个“太宗”,这就非常奇怪了。
首先说说为何皇太极是清朝实际上的开国之君。以我们现在的角度看,清朝承袭明制,实行中央集权,皇帝统摄六部。然而努尔哈赤时期却不是这样的,后金只是个汗国,努尔哈赤是后金大汗,并没有称帝,他认为一家集权的制度并不好,因此其执政理念是“八王议政”,这是一种集体议政的制度。所以汗位的继承也不是努尔哈赤一人说了算,需要王公贵族、各旗旗主共同商议。皇太极为了继承汗位也对此作了妥协,在位前期是四大贝勒共同治国,“ 按月分直 ”。所以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制度与清朝完全不同,其只能算是清朝的奠基人,绝不是清朝的开创之君。
皇太极是个野心极大的人,他不会甘心与其他三位贝勒分享权利,因此他即位后就开始极力打击三大贝勒,改推举制为皇位继承制,并模仿明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到了天聪十年,时机成熟,皇太极正式称帝,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皇太极开创了一个与后金完全不同的帝国,只可惜他的地位有些尴尬,前有太祖努尔哈赤这个奠基人,后脚自己又猝死于入关前夕,说是开创之君吧功劳好像又没那么大,只能上“太宗”庙号了。
那么康熙凭什么能得到“圣祖”的庙号呢?实际上这是雍正帝坚持的。雍正帝对于他父亲的庙号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就是说康熙帝虽然名义上是守成之君,但是他一生在做的都是开创之举,有资格称“祖”。雍正帝即位之初皇位并不稳固,此举也是想要借着给父亲上“祖”的庙号来彰显孝心,达到稳固皇位的作用。可见清朝君权集中程度之高,历朝罕见。这要是在明朝,怕是要被文臣骂死。
当然到了清朝的时候庙号已经不值钱了,现在我们称呼清朝皇帝一般都用年号,比如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而不会去想他们的庙号,毕竟一朝三祖,多少有点奇葩了。
汉朝官吏制度是推举制,到了魏晋才是九品中正制。所以当时想做官必须得到名士认可,比如曹操就得到了徐邵很高的评价。许子将就是一个名士,就是评价别人的人物。刘繇是地方官,他用的人应该是得到许子将首肯的才行。而太史慈虽然有能力,但年轻有没多少文化,肯定得不到许子将的认可。所以刘繇有这番言论。
1中原皇室,总是长子即位,而按照蛮族的旧制,却是幼子承国,而年长的诸位公子都得到一块封地,成为一方郡王。这一是因为蛮族崇尚勇武,家族中兄弟相残的事情动辄发展为部落的分裂。幼子可以养在父母身边,诸王分封在边疆,也是鼓励诸位郡王锐意进取,去博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蒙古也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家中正妻所生幼子称为“斡赤斤”,意为“守炉灶者”,可以继承大部分家产。
2也有正相反的说法,即守灶幼子不可过问汗位。
如在《成吉思汗》第十三章《逐鹿中原》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人都知道大汗最喜拖雷;若非限于幼子守灶的风俗,将来嗣位必然是他。”
但《历代帝王传》又不如此认为。它在评论鄂嫩忽里台最终选窝阔台为大汗,是“打破守灶幼子继位的旧传统。”于是守灶幼子似乎必定是当大汗。
而《忽必烈传》显得模棱两可,好象习俗并不规定幼子是否要或不可当大汗。而是由库里台选出。
其余则没有提及这个问题。
3但也有资料说蒙古和元朝的统治者由忽里勒台选举,没有固定的嫡长、嫡幼继承制。
忽里勒台 蒙古和元朝的诸王大会、大朝会。又作“忽邻勒塔”或“忽里台”,蒙古语。最初,蒙古人的忽里台是部落和各部联盟的议事会,用于推举首领,决定征战等大事。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建蒙古国,召开忽里台,即大汗位。此后,历朝大汗即位,都由忽里台推戴。蒙古没有固定的嫡长继承制,汗位继承权或由先朝大汗生前指定,或通过明争暗斗强取,但形式上总要召开忽里台,由诸王、贵戚推举,才能即汗位。新大汗在忽里台召开期间,照例向诸王大臣颁发大量赏赐,笼络人心,因而忽里台也成了蒙古显贵瓜分帑藏的一种形式。入元以后,忽里台即大朝会的形式依旧保存下来,历朝皇帝即位都要召开忽里台,举行仪式,颁发赏赐。但忽里台远非决定帝位继承的具有实权的议事会,元朝大多数皇帝都是通过权臣拥立、武力争位或流血政变即位的。忽里台又是决定和宣布重大军事行动,分派征伐任务,宣布新定制度的会议。如1235年窝阔台汗召开忽里台,决定遣以拔都为首的诸王、将领远征钦察草原和斡罗思等国,开始了著名的西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