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天才还是迷人的魔术师?苏格兰古代迷失巫师的心理魔法

数学天才还是迷人的魔术师?苏格兰古代迷失巫师的心理魔法,第1张

“苏格兰第一位科学家”、“失落的天才”、“苏格兰巫师”、“白巫师”或“北方巫师”都是用来形容迈克尔·斯科特的一些术语

尽管如你所见,这位苏格兰巫师被称为13世纪最“著名和令人畏惧的”巫师和炼金术士,他的心理魔术不仅娱乐了欧洲的社会精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发展成为心理学和催眠学的现代学科

他于1175年出生于苏格兰邓弗里斯郡的邓弗里斯,是迈克尔·巴尔威里爵士和玛格丽特·巴尔威里的儿子

在参观欧洲各地的主要学习中心和皇家法庭之前,这个游荡的多面手在达勒姆和牛津的大教堂学校学习数学、哲学、神学和占星术

BBC成功的节目Shoebox Zoo的特色是一个巫师创造了“禁书知识,一个充满黑暗魔法和无数秘密的词汇

那是苏格兰人!,彼得·穆兰扮演巫师迈克尔·斯科特

(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人是如此传奇,以至于他在但丁的神曲中出现在位于第八个地狱圈的第四个宝库里,“为巫师、占星家和假先知保留,他们声称他们可以看到未来,而事实上,他们不能

”在《人民历史》中的故事、传说和神话记录了苏格兰人的魔法“能力”如劈山和玻璃化女巫,但很少关注魔术背后的“人”

在我成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亲自研究和实践过特写魔术和幻觉,这篇文章提供了对“魔术思维”艺术的洞察,并将分享一些魔术师为呈现明显的“毫不费力”效果而经历的古怪过程,现代魔术师如大卫布莱恩和克里斯洛克已经发展出了魔术品牌暗示他们有一只脚在“另一个世界”或“维度”,他们的表现是“超灵性”的行为

斯科特是这种形式的魔术的祖先,在科学推理之前,他陶醉于一个无止境的“信徒”队伍中

他研究了司法占星术(利用基于行星和恒星体及其与地球的关系的计算来预测未来事件的艺术)和神学,他走在宗教和科学之间的一条线上,这是成为“巫师”的关键决定因素,巫师卡

斯科特是一个未来主义者,他很小的时候就发现,在他能够反复表演幻觉之前,他必须先私下成为魔术师大师

在闭门的情况下,他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来学习人性科学、心灵的内部运作、磁性等无形宇宙力的力学以及冶金和人类相互作用中的吸引和排斥定律,苏格兰人游览了巴黎和博洛尼亚,设法抽出时间“建立”那不勒斯大学和萨勒诺医学院

1217年,他居住在西班牙托莱多镇,那里的大学以培养神秘科学而闻名

在巴黎,苏格兰人以其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而闻名,并被称为“迈克尔数学家”,但在到达托莱多后,他改名,并成为欧洲领先的炼金术巫师之一

在意大利,苏格兰人教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学生:列奥纳多斐波纳契,自由阿巴奇的作者算盘-1202),第一本使用符号/数字“0”表示零的欧洲书籍

这本书献给苏格兰人,包括著名的数字系列1,1,2,3,5,8,13,21,34,55

被称为斐波那契数列,其中每一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总和,这是一个发现于自然创造几何学中的公式,充满了强大的超自然品质,斐波那契数列(CC BY 3

0)和螺旋芦荟

(抄送SA 2

0)莱昂纳多·菲波纳奇是迈克尔·斯科特的学生之一

在学习了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和 语之后,斯科特翻译了亚里士多德,阿维森纳和阿维罗埃斯从 语到拉丁语

他还翻译了阿尔皮特拉吉乌斯的《自由天文学》,这是讨论亚里士多德天文学体系的第一部著作

史考特的译本被认为是将这位古希腊哲学家引入西方世界的重要原因

史考特大约50岁的时候,他的译本已经达到了社会的最高水平,并受到腓特烈二世皇帝的邀请,前往西西里王国的巴勒莫朝廷

13世纪的巴勒莫就像霍格沃茨,一个满是魔术师、魔术师、巫师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师的蜂巢,他们聚集在那里学习、发展和表演被视为奇迹的幻觉,通常是为了高额的费用

当苏格兰人来到皇帝的朝廷时,编年史者注意到了他不同寻常的衣着,因为他不是西班牙式的,而是 圣人的装束:飘逸的长袍,贴身的束腰,尖顶的帽子——一个典型的巫师

《 圣人》鲁道夫·恩斯特

(公共领域),斯科特不仅在翻译方面,而且在占星术、炼金术和医学方面(他成为一名医生)都享有盛誉

他治好了各种各样的病,以治病而闻名,并设法治好了皇帝的一些病

在测试苏格兰人时,皇帝曾著名地要求他“测量教堂塔顶与天堂之间的距离”

苏格兰人透露了测量结果后,皇帝下令从塔顶秘密移走几英寸,然后要求苏格兰人再测量一次

作为一个欺骗大师,斯科特一定是推断出了皇帝的诡计,并在他第二次测量后评论道:“要么是天堂离地球越来越远,要么是不知何故塔楼变小了

”,腓特烈对苏格兰人在天国的测量技巧印象深刻,他把皇家占星家的职位授予了他,他们建立了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导致许多学者认为他们是恋人

教皇曾两次将皇帝逐出教会,并指责他是反基督的,因此两人受到天主教黑人的宣传,这意味着苏格兰人被视为“控制极端异端势力的黑暗巫师”

从外表上看,苏格兰人对这种指责感到愤怒,但在他的私人房间里,他一定是一个表演魔术师,从梵蒂冈,腓特烈二世皇帝那里获得了宝贵的市场

(公共领域),苏格兰人和皇帝被指控进行“异端实验”,包括在酒桶里淹死人,但在死前和死后称重,试图测量逃离尸体的灵魂

然而,斯科特是一位公关大师,面对逆境,在被指控为异教徒并被杀害的边缘,他开始实践自己的“新品牌”心理魔术,呈现出占卜行为和深邃灵性的远见

从本质上讲,他开始把“幻觉当作奇迹”呈现出来,慢慢地说服公众,他的力量只用于慈善活动,巴勒莫魔法艺术的领导者是犹太卡巴利主义者,他们也是公共奇迹的主要表现者

斯科特将这些展览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据报道,他“因创造奇迹而享有公众声誉,这将使任何自尊心的奇迹工作拉比蒙羞”

据报道,他还擅长“通过光和暗示的结合来诱导幻觉”

这些早期关于催眠和精神控制的描述告诉我们,斯科特是现代心理学和催眠学科的奠基人

“卡巴尔主义者”由埃弗拉姆·莫斯赫·利林(Ephraim Moshe Lilien)撰写

(公共领域)巴勒莫的魔法艺术由犹太卡巴利主义者控制,直到苏格兰人出现,就是这样!,苏格兰人在与“其他世界”的实体和灵魂交流时享有半神秘、黑暗的神秘主义者的声誉,但不到一个世纪后,人们开始闻到老鼠的气味,这在但丁的著名作品中很明显,“那里的另一个,他的侧翼非常空闲,是迈克尔·斯科特,一个肯定知道魔法游戏的人这有点不公平,因为尽管苏格兰人研究占星术多年,但他对占星术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它“变数太多”

但他坚持自己的幻想是“真实的”,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在他辞去巴勒莫的职务之前,他向皇帝预言了时间、地点和他的死亡方式

根据一些人的说法,预言“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得到了准确的实现”,而不是成为任何一种信仰体系的奴隶,苏格兰人开创了新的神秘体系,如相术,古印度的悉达尔人,最早从外表,特别是面部,来评价一个人的性格和性格的学科

一个发达的地貌理论的第一个迹象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在佐皮罗斯的作品中,他是“艺术专家”

到了公元前4世纪,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显然也接受了这些观点,面部表情显示了面相,拉瓦特,1806-1809年

(Welle Images/CC BY 4

0),斯科特在翻译托莱多大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一定是被介绍到了古代的相貌学中

他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后来写了一些关于肢体语言、人类手势和社会动力学的书,整个相术艺术符合当代伪科学的定义,并且,像所有深奥的学科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接受度也在波动,因为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它是有效的

成功的魔术需要魔术师表现得放松和控制,但正下方是社交网络上的蜘蛛,在“超观察”状态下,对哪怕是最细微的变化都很敏感,不仅在观众的视角上,在个人和群体的心态上都是如此

这个帮助魔术师在一个效果中控制观众情绪流动的基本数据只能从阅读观众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相貌中获得,我认为苏格兰人不一定相信古代相貌学家提出的所有观点,而是作为一个实践魔术师他知道,理解艺术可以帮助他判断人们何时“相信”他的魔术,或是“隐藏”惊喜,或是“说谎”,让他比其他演员有独特的优势

我认为,正是在翻译亚里士多德的相貌工作之后,Scot才成为一个巫师,艺术可能是他创造的“魔法基石”,爱德华·伯恩·琼斯的巫师(1896/1898)

(公共领域),今天,相貌学和其他观察程序被限制在一个称为“冷阅读”的技能 中,这门艺术被现代精神论者应用在真正令人费解的“娱乐”形式中

但它也被恶心的电视通灵者使用,他们声称在祈祷受尊敬和痛苦的同时与死者交流

斯科特两个都做了一点

没人说他不是个坏孩子,60多岁的时候,苏格兰人在德国学习了将近10年,取得了半神话般的地位,开始返回苏格兰

而在英格兰,他被任命为牧师,教皇霍诺里乌斯三世于1223/4年1月16日写信给斯蒂芬·兰顿,敦促他授予苏格兰人一个英国的受益人,并提名他担任爱尔兰卡塞尔大主教一职

苏格兰人拒绝了这一强有力的教会任命,声称他不会说爱尔兰盖尔语,但实际上,他的道路不需要教士或任何人的奖章或承认,卡舍尔教堂,高威公司,爱尔兰

斯科特是“左撇子之路”的孩子,晚年他继续创作以占星术、炼金术和神秘学实验研究为特色的深奥文本

其中包括:Super auctorem spherae,De sole et luna,其炼金术含量高于天文学,并通过使用金和银的颜色来表示太阳和月亮等元素,从而遵守经典的炼金术符号规则

德奇罗曼tia是他的手相研究(棕榈阅读)和三部曲的占卜书,统称为自由介绍人(“介绍书”)是应腓特烈皇帝的要求编制的苏格兰人写道:“每一个占星家都值得赞扬和尊敬,因为在占星术这样的学说中,他可能知道上帝的许多秘密,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在苏格兰,据说苏格兰人把瘟疫锁在格兰卢斯城堡下的一个秘密地窖里,并把一个女巫的小海湾变成了石头,石头成了一个站立的石头圈长梅格和她的女儿们

在沃尔特·斯科特的《最后一个吟游诗人的故事》中,他把苏格兰人归功于他成功地把艾尔登山分成三个不同的圆锥体,并挑战它用海盐编织绳索,从而征服了一个不知疲倦的恶魔

他还以与朋友们举行聚会而闻名,在聚会上,苏格兰人的皇家厨房提供了无尽的美味佳肴法国,西班牙,被精神上无形的实体运到苏格兰,显然,苏格兰人的魔法把艾尔登山分成了三个!13世纪末,一个流行的传说声称斯科特预见到了自己的死亡,一块石头掉在他头上,他甚至计算出了石头的重量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他做了一个小小的钢制头盖骨,但是,当他跪下时,在弥撒时,一块石头被“拉着一根钟绳”弄掉了,从塔里掉了下来,“在主人的提升过程中”,落在斯科特的头上,把他弄伤了

当然,人们只听说苏格兰人的成功预言,那些预言成真的暗示着他知道一些其他人不知道的占星术,苏格兰人死亡的确切日期仍然不确定,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他死于1232年,苏格兰法夫的柯克卡迪

在梅尔罗斯修道院,一个十字架是献给迈克尔·斯科特的,但这只是几个可能的埋葬地点之一

还有一些民间故事说苏格兰人“退休后死在苏格兰西海岸的格伦路克西多会修道院”,还有一些故事说他冒险去了坎伯兰的科尔特拉姆

1629年,一位游客在鲍内斯(Bowness)的教区教堂参观了一座陵墓,当地居民非常崇敬这座陵墓,认为它是苏格兰人的,苏格兰人传说中的“力量之书”应该是一本危险的亡灵咒书,但任何带有无法辨认的符号的书都可能被解读为魔法,这可能是一个简单的东西,就像斯科特的几何或三角学著作,一个人翻阅一个格里莫耶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欧洲最早的蒸馏酒精固态记录来自意大利南部萨勒诺的著名医学院和公元1150年左右的西班牙托莱多大学

苏格兰人手稿的残存副本称为“aqua ardens”,蒸馏酒最早的名字,比1494年的第一次记录早了250多年

苏格兰人在这两所学校学习和教书,他一定知道酿酒的秘密,如果他真的回到苏格兰,他的神奇魅力可能来自于他被认为是威士忌的精神祖父

,上图:一个隐藏着面孔的魔术师或巫师

1.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4.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罗伯特·弗肯·斯科特是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原先他既不是探险家,也不是航海家,而是一个研究鱼雷的军事专家。1901年8月,他受命率领探险队乘“发现”号船出发远航,深入到南极圈内的罗斯海,并在麦克默多海峡中罗斯岛的一个山谷里越冬,从而适应了南极的恶劣环境,为他后来正式向南极点进军打下了基础。斯科特攀登南极点的行动虽比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早约两个月,但他却是在阿蒙森摘取攀登南极点桂冠的第34天,才到达南极点,他的经历及后果与阿蒙森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虽然他到达南极点的时间比阿蒙森晚,但却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南极探险家。

1910年6月,斯科特率领的英国探险队乘“新大陆”号离开欧洲。1911年6月6日,斯科特在麦克默多海峡安营扎寨,等待南极夏季的到来。10月下旬,当阿蒙森已经从罗斯冰障的鲸湾向南极点冲刺时,斯科特一行却迟迟不能向目的地进军。因为天气太坏,虽值夏季但风暴不止,又几个队员病倒了,所以直到10月底,斯科特便决定向南极点进发。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探险队从营地出发。每天冒着呼啸的风雪,越过冰障,翻过冰川,登上冰原,历尽干辛万苦。当他们来到距极点250千米的地方时,斯科特决定留下他本人和37岁的海员埃文斯、32岁的奥茨陆军上校、28岁的鲍尔斯海军上尉,继续向南极点挺进。

1912年初,应该是南极夏季最高气温的时候了,可是意外的坏天气却不断困扰着斯科特一行,他们遇到了“平生见到的最大的暴风雪”,令人寸步难行,他们只得加长每天行军的时间,全力以赴向终点突击。

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他们忍着暴风雪、饥饿和冻伤的折磨,以惊人的毅力终于登临南极点。但正当他们欢庆胜利的时候,突然发现了阿蒙森留下的帐篷和给挪威国王哈康及斯科特本人的信。阿蒙森先于他们到达南极点,对斯科特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雷,一下子把他们从欢乐的极点推到了惨痛的极点。

此刻,斯科特清楚地意识到,队伍必须立刻回返。他们在南极点待了两天,便于1月18日踏上回程。半路上,两位队员在严寒、疲劳、饥饿和疾病的折磨下,先后死去。剩下的队员为死者举行完葬礼,又匆匆上路了。在距离下一个补给营地只有17千米时,遇到连续不停的暴风雪,饥饿和寒冷最后战胜了这些勇敢的南极探险家。3月29日,斯科特写下最后一篇日记,他说:“我现在已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们将坚持到底,但我们越来越虚弱,结局已不远了。说来很可惜,但恐怕我已不能再记日记了。”斯科特用僵硬不听使唤的手签了名,并作了最后一句补充:“看在上帝的面上,务请照顾我们的家人。”

过了不到一年,后方搜索队在斯科特蒙难处找到了保存在睡袋中的3具完好的尸体,并就地掩埋,墓上矗立着用滑雪杖作的十字架。

斯科特领导的英国探险队的勇敢顽强精神和悲壮业绩,在南极探险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历经艰辛,艰苦跋涉,却没有将所采集的17千克重的植物化石和矿物标本丢弃,为后来的南极地质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们探险的日记、照片,也都是南极科学研究的宝贵史料,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为了让人们永远地纪念他们,美国把1957年建在南极点的科学考察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斯科特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

斯科特虽然成功地到达南极点,却没能够平安归来,最后全军覆没,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条。首先,斯科特非常迷信人拉雪橇的优越性,但对使用爱斯基摩狗有偏见,因而他选择攀登南极点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西伯利亚矮种马和3辆履带式拖拉机。拖拉机只走了几天注油系统就坏了,只得作为一堆废铁,扔在雪地里。由于马西伯利亚矮种马不能适应南极高原恶劣的环境,体力不支,斯科特他们只好在崎呕的冰原上用人力拖着笨重的雪橇步行前进,消耗了队员大量体力,也影响了行进速度。其次,他们返回在罗斯冰架上预设的补给仓库时发现,装在油桶里的煤油神秘地流光了。后来人们才知道,焊锡在低温下会变成粉末状,煤油流失是焊锡变性所致。第三,坏天气不断困扰着斯科特一行,原本应该是相对较好的天气却变成少见的狂风暴雪,使斯科特他们无法前进,最后,尽管离补给营地只有17千米了,但这居然成为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阿蒙森

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1872年7月16日生于奥斯陆附近的博尔格。曾在挪威海军服役。1901年到格陵兰东北进行海洋学研究。1903~1906年乘单桅帆船第一次通过西北航道(从大西洋西北经北冰洋到太平洋),并发现北磁极。在获悉RE彼利成功到达北极后,积极准备探测南极。1910年6月乘“前进”号(Fram)从挪威出发,1911年1月3日到南极大陆的鲸湾,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与4个同伴乘狗拉雪橇向南极进发,12月14日到达。阿蒙森在南极进行了观测研究,于12月17日离开。1926年5月11日至13日,阿蒙森和美国探险家L埃尔斯沃思、意大利航空工程师U诺比莱从挪威乘飞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飞越了北极上空。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在一次前往北极的飞行中失事亡故。主要著作有《南极》(1912)、《我作为探险家的一生》(1927)等。

一、整体把握

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则凭推理设想来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但作者茨威格却对这些科学问题忽略不计,而是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奋。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理清故事情节。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接着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最后,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把握了以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课文的内容也就基本了解了。

2.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比如,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再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又如,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而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这样的情节,相信会感动所有的人!

3.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有时作者直接站出来议论:

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些直截了当的议论,是作者行文时实在无法压制自己感情的表现,使人想起报告文学的表达手法。

二、问题研究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在删节部分,对斯科特的这一性格特点有充分的交代:

从照片上看,他的脸同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一样,冷峻、刚毅。脸部没有表情,仿佛肌肉被内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闭得紧紧的嘴巴。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虑世界实际的思想。

他出征到过印度,征服过许多星罗棋布的岛屿,他随同殖民者到过非洲,参加过无数次世界性的战役。但不论到哪里,他都是一副同样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带着同样刚强的毅力和集体意识。

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向同学复述这个故事,并说说其中的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

设题意图有二,一是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练习口语表达;二是抓住课文精华,反复咀嚼,品味其中含义。

解题思路:可分小组,让同学相互复述故事,再各自推举一人到讲台前复述。不一定推举最活跃的、口才最好的同学,而是推举最需要锻炼的同学上台复述。课文中哪些是最令人激动难忘的细节,不同的学生也许有不同的答案,要让他们自己去找,并说出理由。

二、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关注课文中那些意味深长的语句,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要能抓住关键语句。

参考答案:

1.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4.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三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下了一封绝命书。下面摘录的是这封信的一部分。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有条件的,可以在课外查找有关斯科特的其他资料),写一篇阅读笔记。

(短文略)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探险家斯科特的崇高献身精神,加强课外语文活动,练习片段写作。

处理建议:有条件的,尽量让学生接触一些课外资料,或者教师发给一些阅读材料;没有条件的,可就在阅读课文和练习中所附材料基础上,写一点阅读笔记。

教学建议

一、教师不要先入为主,而要让学生先读课文,说出自己阅读的第一感觉。教师再通过深入讲解,来提升学生的第一感觉,上升为一种理性的思考。

二、可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让学生有感情地复述故事。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重要片段。这是一篇贯注了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佳作,可以有选择地朗读一些重要段落,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这些段落包括第2、6、7、9、10、11、12、13、14段等。

四、有条件的可播放一些关于南极恶劣天气的或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进入预设的情境。

五、斯科特和他的伙伴的精神令人感动,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学生学习。教学时可重点突出他们的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用来教育学生,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但这种教育应该是感染、引导,从课文中自然引出来的,而不要进行空洞的说教、灌输。

六、加强字词句的积累。本课生词较多,“读一读,写一写”中那些词,要把它们放在具体语境中来理解、掌握。因为茨威格是个文学大家,很有思想,许多句子的深刻含义,学生可能不太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黄文华)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1917),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早期诗集《银弦》(1901)和《往日的花环》(1906)深受法国印象主义和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等人的影响。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1920),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1925),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和尼采作传;《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为托尔斯泰、斯汤达和卡萨诺瓦作传;《约瑟夫·福煦》(1929);《精神疗法》(1931),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传;《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败》(1935)。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1911)、《马来狂人》(1922)、《恐惧》(1925)、《感觉的混乱》(1927)、《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1927)、《象棋的故事》(1941)。惟一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1938),描写一个瘫痪少女的恋爱和自杀悲剧。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大多描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他笔下的人物常被某种神秘的命运和不可名状的力量所捉弄,最终毁于某种热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个不相识的女人的来信》,运用细腻的心理分析手法,刻画中产阶级妇女的思想感情。茨威格的戏剧作品有诗剧《耶雷米亚》(1917)、悲剧《伏勒波尼》(1927)和歌剧《沉默的女人》(1935)等。

茨威格去世后,他的遗作《昨日的世界》(1942)和《巴尔扎克》(1946)先后出版。前者为长篇回忆录,记录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奥地利和欧洲的生活风貌,后者是历时十余年而未完成的传记作品。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

二、关于斯科特临死前的书信(茨威格)

那些书信写得非常感人。死亡在即,信中却没有丝毫悲哀绝望的情意,仿佛信中也渗透着那没有生命的天空下清澈的空气。那些信是写给他认识的人的,也是说给全人类听的;那些信是写给那个时代的,但说的话却是千古永垂的。

他给自己的妻子写信。他提醒她要照看好他的最宝贵的遗产——儿子,他关照她最主要的是不要让儿子懒散。他在完成世界历史上最崇高的业绩之一的最后竟作了这样的自白:“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是喜欢懒散。”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他仍然为自己的这次决定感到光荣而不是感到遗憾。“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他怀着最诚挚的友情给那几个同他自己一起罹难的伙伴们的妻子和母亲写信,为他们的英勇精神作证。尽管他自己即将死去,他却以坚强的、超人的感情——因为他觉得这样死去是值得纪念的,这样的时刻是伟大的——去安慰那几个伙伴的遗属。

他给他的朋友写信。他谈到自己时非常谦逊,但谈到整个民族时却充满无比的自豪,他说,在这样的时刻,他为自己是这个民族的儿子——一个称得上儿子的人而感到欢欣鼓舞。他写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在临死时还对朋友作了友好的表白,这是他在一生中由于男性的倔强而没有说出口的话。他在给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一生中,我还从未遇到过一个像您这样令我钦佩和爱戴的人,可是我却从未向您表示过,您的友谊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您有许多可以给我,而我却没有什么可以给您。”

他最后的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写给他的祖国的。他认为有必要说明,在这场争取英国荣誉的搏斗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却无个人的过错。他一一列举了使他遭到失败的种种意外事件,同时用那种死者特有的无比悲怆的声音,恳切地呼吁所有的英国人不要抛弃他的遗属。他最后想到的仍然不是他的命运。他写的最后一句话讲的不是关于自己的死,而是关于活着的他人:“看在上帝面上,务请照顾我们的家人!”以下便是几页空白的信纸

锻炼三角肌让臂膀更威猛力量

锻炼三角肌让臂膀更威猛力量,所谓的三角肌俗称虎头肌,由于它的形状凸出上臂,酷似虎头,而且发达的三角肌体积较大,显得很威猛,所以它也是力量的象征。锻炼三角肌让臂膀更威猛力量

锻炼三角肌让臂膀更威猛力量1

如何锻炼三角肌呢?锻炼三角肌千万不要忽视关节,否则会导致受伤。肩关节是训练伤害事故的危险区域之一。即使用正确的姿势做动作,如果重量太重,也会有受伤的风险。所以在正式训练前做两组20,25次的暖身推举是不可少的。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锻炼三角肌的话,那么我告诉您恢复调整是相当重要的。经常一周训练各部位2次。如果肩膀很强大,可试着一周两次刺激这个部位。如果肩膀要努力去发展,那么一周练一次三角肌就够了。

在锻炼三角肌之前,请弄清楚它们的构造。三角肌由前中后三束组成,练肩时不可只练某一肌束,不要集中精力去做前、侧、后肩的不同练习动作。

如何锻炼三角肌呢?锻炼时不要忽视斜方肌与三角肌后束。匀称在健美训练中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建立一个协调匀称的体格,不能有身体某个部位比其它部位更重要的想法。

在三角肌训练中,要求斜方肌与三角肌后束能与三角肌前束和中束相配。因此建议将俯身飞鸟与直立划船列入肩部训练计划。

如何锻炼三角肌并不难,建议可以用金字塔训练法则去刺激三角肌侧束。用30磅哑铃做25次侧平举,40磅做15次,50磅做10次,60磅做8次。然后再按此顺序倒着做,直到30磅25次。此外,欲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阅读虎头肌之称三角肌的结构

锻炼三角肌让臂膀更威猛力量2

如何锻炼才能让我们的三角肌肉更丰满

1、交替哑铃肩举法

正坐平凳,双脚分开,目视前方,在准备动作时,双铃位于与耳水平处,交替向正上方推举。此动作做4组,每组10-12次,组间休息不超过1分钟。

2、哑铃上斜举法

尽量紧贴斜凳椅背,保持趴伏,不参与训练的手臂保持平衡,训练臂保持平直,肩肌带动手臂发力举至与头部位于一条水平线上为止。此动作做2组,每组 10个动作,组间休息不超过3分钟。

3、侧卧哑铃平举法

侧躺在运动垫子上,双脚分开保持平衡,手臂微弯,动作过程中不要转动哑铃,注意手和手腕的稳定性。故此动作不适合大重量训练。此动作要完成4组,每组10个动作,组间休息不超过3分钟。

4、提铃耸肩法

双手持铃,双脚开立,目视前方,用肩部肌群发力拉动哑铃,使它们的垂直位移尽量提高。这个动作不是非常美观,但它是强壮颈部肌肉的首选。完成2组,每组15个,组间休息不超过2分钟。

5、单臂俯身哑铃侧平举法

双脚分开与髋同宽,背部微微弓起,双膝微弯,让参与训练的手臂垂直于肩部正下方,垂直向上举起负重。动作中尽量避免把负重转移到腰背部。此动作要完成3组,每组8个,组间休息不超过3分钟

如上所述希望给予大家一点帮助,三角肌肉的锻炼方式很简单的,我们生活中的动作行走都是要牵扯到这个地方的,所以这个地方要多运动才能防止劳损老化,运动是增加肌肉的途径之一,要想拥有肌肉还要在饮食上多下工夫,这个时候要吃的饱才能更好的投入运动。

锻炼三角肌让臂膀更威猛力量3

1、三角肌前束

前平举:自然站立,两手哑铃垂于腿前,握距与肩同宽;把哑铃向前上方举起(肘部稍屈),直至高于视线平行高度;然后,慢慢放下还原。这个动作可以双手,也可以单手,用的多的还有交替前平举。

阿诺德推举:因阿诺德施瓦辛格而得名,这个练习兼有推举和侧平举两个练习的作用,可同时刺激三角肌前束、中束。

立正划船:和杠铃直立划船差不多。

斯科特举:拉里·斯科特独创动作,双手持哑铃于胸前,掌心相对,然后肘部向侧后方摆动,使掌心向前,再向前夹肘至胸前。

2、三角肌中束

侧平举:两手持哑铃垂于腿前,身体稍前倾,双肘微屈,向两侧举起哑铃至肩高,使三角肌处于“顶峰收缩”位,稍停,然后肩肌控制缓慢还原。也可单臂做,两臂轮换。

肩上推举:主要练三角肌中束,但前束和后束也能参与锻炼,是一个较为综合性的动作。

坐姿,两手持哑铃于体侧,两肘外展,掌心朝前,以弧线推哑铃至最高点,稍停,缓慢控制哑铃按原路线(弧线)还原。亦可站姿做,双臂同时做,也可单臂轮换做。

3、三角肌后束

俯身侧平举:两手持哑铃,掌心相对,俯身屈膝,身体稳定,两臂向两侧后上举,然后控制缓慢还原。可以站姿,也可以坐姿。

俯卧侧平举:俯卧于平凳(也可斜度约20~30度)上,下巴伸出凳外,双脚撑踏地面,保持胸贴凳,以防借力,两臂向两侧后上举,然后控制缓慢还原。

4、锻炼三角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重量

其实,没有最大的训练重量,只有最适合的重量。所以常见的错误就是使用的重量,超过三角肌所承受的重量,这样的重量也许很快就给你带来泵感,但是肩部承受的压力,随着训练过程中慢慢增加,肩关节受伤的风险就加大了。

三角肌属于小肌肉群,需要多组数多次数的去刺激,显然大重量并不能满足多组数的要求。所以,应该多去尝试,直到找到自己的合适重量

直接刺激

做各种形式的侧举,全部用很孤立的形式做 原则上不允许借力 全部是靠肩先发力 ,再借助手臂作为工具来移动重量。这就要求选择重量要准确 ,动作控制要到位。注意在做的时候 要尽量避免斜方肌和上背肌肉的参与。

综合刺激

做各种推举能刺激到整个三角肌 。比方说杠铃和哑铃还有器械。推的时候最好找有靠背的椅子。人坐直,只用肩发力,背不参与。同时对准肩部的位置,双肘尽量外展,匀速运动。

优先训练弱部肌肉

三角肌,相信很多人的后束都是很弱的,因为后束的感知,和刺激基本上很难感觉到,因为没有后束的肌肉量较少,也没有大量的训练量累计。

所以我们训练的时候应该优先训练自己较弱的肌肉群,我们不止要把最好的训练状态留给弱肌肉群,以此来让弱部肌肉群得到最大化的效果,还要把高强度大密度的动作疲劳轰炸才会有效果。

如何用哑铃锻炼三角肌,宽阔的肩膀是男性健美的主要标志之一,肩部的三角肌有三束:前束、中束、后束,而哑铃无疑是锻炼三角肌这三束最佳选择。

5、练三角肌吃什么好

饮用大量的水

水的作用除了对于肌纤维的修复外,还会为下一次的训练储备,更多的液体以满足使用另外,肌肉的健壮除了肌纤维变粗以外,还有一部分是糖原和水分,他们的存在让你的肌肉看上去很饱满否则就像解剖图一样,而在训练的过程中肌纤维需要糖分氧化并有水的参与来提供能量才能工作。

吃大量的复合碳水化和物

比如米饭、面条、土豆、麦片、玉米、红薯等,因为,你想要举起杠铃或哑铃,你就得有能量,能量的来源和存储就很重要,而碳水化合物是产生能量与储存能量的物质。

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多吃营养好并且含脂肪低的高蛋白质肉类,比如牛肉、鸡胸肉、虾、鱼肉等,因为,肌肉的生长需要正氮平衡,为了达到正氮平衡,人体必须有足够的蛋白质,肌肉长得越多需要的蛋白质就越多。

多吃蔬菜和水果

它们能够提供许多,日常饮食中所缺乏的营养成分,如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成分,这些都能够帮助和促进肌肉的增长。

斯科特等历经艰险终于到达南极点,实现了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成功的,但悲哀的是他们不是第一个,也就失去了行动原本所追求的意义;特别是在沮丧心情下不断走向归途时,绝望心理笼罩着整个集体,实为一起悲剧。

但是,斯科特等人顽强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受失败的屈辱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而甘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的,是“悲剧”之外的“伟大”体现。

这也是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斯科特等人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这是事件的伟大之处。

斯科特决策失误的证明

《纽约时报》登载的有关所罗门研究结果的文章引发了读者的来信,该报后来发表了其中几封。信中指出,阿蒙森和他的队友面临的是同样寒冷的天气,他们成功的原因只不过是准备更加充分,因而成为登上南极大陆的第一人。

他们此次 去南极极点被称为"伟大的悲剧"他们的精神很伟大他们充分表现出一名敢于为人类献身的英雄的精神与对事业的执著和伟大的集体主义

95年前,英国海军上校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带领探险队向南极点发起挑战。遗憾的是,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壮志,并在返回途中因供给不足在饥寒交迫中全军覆没。95年后,剑桥大学首次向世人公开了斯科特在走向死亡前写给家人的书信,以纪念这位英国探险家。

21 伟大的悲剧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则凭推理设想来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但作者茨威格却对这些科学问题忽略不计,而是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奋。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理清故事情节。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接着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最后,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把握了以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课文的内容也就基本了解了。

2.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比如,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再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又如,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而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这样的情节,相信会感动所有的人!

3.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有时作者直接站出来议论:

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些直截了当的议论,是作者行文时实在无法压制自己感情的表现,使人想起报告文学的表达手法。

二、问题研究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在删节部分,对斯科特的这一性格特点有充分的交代:

从照片上看,他的脸同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一样,冷峻、刚毅。脸部没有表情,仿佛肌肉被内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闭得紧紧的嘴巴。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虑世界实际的思想。

他出征到过印度,征服过许多星罗棋布的岛屿,他随同殖民者到过非洲,参加过无数次世界性的战役。但不论到哪里,他都是一副同样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带着同样刚强的毅力和集体意识。

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向同学复述这个故事,并说说其中的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

设题意图有二,一是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练习口语表达;二是抓住课文精华,反复咀嚼,品味其中含义。

解题思路:可分小组,让同学相互复述故事,再各自推举一人到讲台前复述。不一定推举最活跃的、口才最好的同学,而是推举最需要锻炼的同学上台复述。课文中哪些是最令人激动难忘的细节,不同的学生也许有不同的答案,要让他们自己去找,并说出理由。

二、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关注课文中那些意味深长的语句,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要能抓住关键语句。

参考答案:

1.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4.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三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下了一封绝命书。下面摘录的是这封信的一部分。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有条件的,可以在课外查找有关斯科特的其他资料),写一篇阅读笔记。

(短文略)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探险家斯科特的崇高献身精神,加强课外语文活动,练习片段写作。

处理建议:有条件的,尽量让学生接触一些课外资料,或者教师发给一些阅读材料;没有条件的,可就在阅读课文和练习中所附材料基础上,写一点阅读笔记。

他给他的朋友写信。他谈到自己时非常谦逊,但谈到整个民族时却充满无比的自豪,他说,在这样的时刻,他为自己是这个民族的儿子——一个称得上儿子的人而感到欢欣鼓舞。他写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在临死时还对朋友作了友好的表白,这是他在一生中由于男性的倔强而没有说出口的话。他在给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一生中,我还从未遇到过一个像您这样令我钦佩和爱戴的人,可是我却从未向您表示过,您的友谊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您有许多可以给我,而我却没有什么可以给您。”

他最后的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写给他的祖国的。他认为有必要说明,在这场争取英国荣誉的搏斗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却无个人的过错。他一一列举了使他遭到失败的种种意外事件,同时用那种死者特有的无比悲怆的声音,恳切地呼吁所有的英国人不要抛弃他的遗属。他最后想到的仍然不是他的命运。他写的最后一句话讲的不是关于自己的死,而是关于活着的他人:“看在上帝面上,务请照顾我们的家人!”以下便是几页空白的信纸。

(摘自《夺取南极的斗争》,舒善昌译)

三、天上有星光(赵延)

斯蒂芬·茨威格因小说而名扬四海,我却热爱他写的传记。我们的心灵正日复一日地被沙尘包裹起来,变得坚硬结实,变得世俗功利,反省自心的空闲与心境是越来越少了。我怀着崇敬的目光看着茨威格,看他如何把人心最本原的东西捧出来托到高处,令它璀璨放光。原来人竟可以坚强如斯、无畏如斯、慷慨如斯、高贵如斯。中国的南禅有“明心见性,直指人心”之说,茨威格的传记也可称是直指人心了,当然,南禅是讲求不立文字的。

一向以来,我们的记忆中便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历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纵然偶尔有几个特例,如项羽、李自成,也是因为他们曾经威风八面风光无限过。中国有句古语叫“成者为王败者寇”,说的就是我们这种劣根性。其实在今天,莫说是失败者,就算在某方面名噪一时,百年后就湮没无闻,从人们的脑海中退缩到某类专业书籍中去了,这并非危言耸听。其实这也怪不得大家,这个社会是现实的,我们必须直面生活,脑袋里要装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能记住成功者已实属不易,哪有空暇去关心失败者?我便是如此,虽然我也知道,那些失败者也是应该有他们的位置的,然而奈何,这世间本就是不公平的。可毕竟,还是有人和我们不一样的,比如茨威格。

这篇传记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今天,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极点,并顺利班师,斯科特等五人却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茨威格并未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这篇文章与其他11篇分别记述拿破仑、列宁、托尔斯泰、歌德、韩德尔等人的传记共同收录在一本集子里,这本集子叫《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书页一张张翻过去,斯科特的形象渐渐在眼前丰满起来,这位英国皇家海军的上校与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一样,冷峻、刚毅、不苟言笑,正如茨威格所说,没有任何特殊的迹象能暗示出他是一位英雄。他没有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没有周公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亦没有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然而和这些名垂青史的人一样的是,他有一个梦想。人人都曾有自己的梦想,只不过大多数人在通晓了所谓的“世故”之后,在估算了自己的能力(而非潜力)之后,乖乖地退缩了,于是我们的一生就化作一朵浮云几缕青烟,不知散向哪儿去了,看一看天空吧,群星闪耀。智者说,英雄与凡夫的区别,只在于“要”和“想要”之间,斯科特要、并且一定要征服南极,他要第一个站在地球最南端的脊梁上宣讲这无上的光荣,这将不仅是他自己,并且是他的祖国乃至全人类的骄傲。他义无反顾地行动起来了,他开始组织一支探险队,然而资金缺乏,但这难不倒他,他献出了自己的财产,还借了债,因为他自信有成功的把握。他年轻的妻子替他生了一个儿子,可是他毫不犹豫,像赫克托耳似的离开了自己的安德洛玛刻,不久朋友和伙伴们也找到了,世间再也没有什么能动摇他的意志,他向着心目中的圣地进发了。

……

1月18日,斯科特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还是有不寻常的东西的,那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里面有一封信留给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却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我们该怎样称呼这一行为呢?典型的英国绅士风度?把这轻佻地与给女士拉车门之类的行为等同起来吗?亦或有饱经世故之士会把这称为愚蠢。不是吗?只要他把阿蒙森的痕迹抹去,再动些手脚,那么谁先踏足极点这个问题就将变成一宗悬疑了,为达目的需不择手段,更何况这是一生的梦想。无论如何我们被那高尚的心灵深深感动了,这就是人性之光。也许斯科特明白,自己所付出的艰辛代价,阿蒙森也同样付出了,那面飘扬的挪威国旗背后,也凝聚了阿蒙森和他的伙伴们数年的心血、一生的梦想,这是他们应得的荣耀,贬低他们,同样也贬低了自己。

……

看看斯科特在给妻子的绝笔书中都写了些什么吧:“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是喜欢懒散。”看哪,这就是完成了世界历史上最崇高业绩之一的人的最后自白,言语谦卑得如同我们平时轻易所说出的。然后他写道:“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11月12日,英雄们的尸体被找到了,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他们的底片和**胶卷被带了回来,事迹传遍世界,看来徒劳的事竟再次结出果实。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四、美科学家为英南极探险家正名

新华网2001年9月14日电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署的一位科学家日前推出一本新书。这本新书提出的观点是,近90年前英国人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进行的南极探险活动之所以失败,罪魁祸首并不是斯科特决策的失误,而是变幻无常的寒冷天气。

以前的评论总是说,是斯科特的决策失误导致他和他的4位队友用雪橇拉着设备,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公里之后,最终走上黄泉路。但是在本月新书《最寒冷的三月》中,作者苏珊·所罗门说,1911~1912年的冬天,长达几周最低温度为-37°C的天气要比往常的天气寒冷得多,正是这严寒的天气打乱了斯科特经过周密研究的探险计划。

身为大气研究化学家的所罗门分析了寒冷天气对斯科特一行人的设备所产生的影响,并检查了她从世界各地找到的书籍和日记对当时的天气状况的记载。所罗门本人1999年因发现南极洲上空臭氧层减少的原因而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她在首次前往南极洲进行臭氧层研究之前,就开始阅读斯科特和他的队友写下的日记。

所罗门把这些信息与南极洲自动气象站过去17年内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其中一些数据收集的地点距斯科特的探险路线仅几公里。自动气象站显示的数据表明,这些年里,只有1988年的气温下降到了和斯科特前往南极探险时一样低的温度,而且持续的时间一样长。所罗门对斯科特一行采取的正确决策和失误之处进行了客观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这并不是在为他(斯科特)贴金”。

所罗门说,斯科特一行在研究了规模较小的探险活动和历史记录的基础上,估计到了南极洲的天气会十分糟糕。

他们因此计划在雪橇上使用帆来增速,以便能够“一路飞奔回家”。所罗门称,这个计划很不错。在斯科特南极之行的几周前,由罗阿尔·阿蒙森率领的挪威探险队已登上南极大陆,他们用的是狗拉雪橇;而斯科特一行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斯科特一行人在抵达南极后,才意识到他们为此行要付出的代价。

在返程中,斯科特和他的两名队友在距大本营只有275公里的地方倒下了,而另外两名队友也在此前“先行一步”了。

然而,《纽约时报》登载的有关所罗门研究结果的文章引发了读者的来信,该报后来发表了其中几封。信中指出,阿蒙森和他的队友面临的是同样寒冷的天气,他们成功的原因只不过是准备更加充分,因而成为登上南极大陆的第一人。

五、最后的跋涉——斯科特海军上校日记片断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该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汹涌的大海。威尔逊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的人步行。寻找路径是一件艰巨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我们渐渐感到越来越饿,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那将会很有好处。要想尽快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不到60英里,我们还有整整一星期的粮食。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地饱餐一顿。要走很长的路,然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艰苦跋涉。用4小时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点我们还在走。我们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过一次午饭,当时离开补给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顿计算,我们手里还有8天的粮食,到达下一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埃文斯的手指头现在情况很糟,掉了两个指甲。是冻伤……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坏。埃文斯睡足一觉以后显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他还是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离开雪橇。路面情况极为恶劣。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后来又扎下帐篷吃午饭。饭后埃文斯还是没露面,我们四处张望,看见他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这下我们警觉起来,四个人一齐往回滑去。我第一个来到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被他的样子惊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装不整,手套没了,手上结满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疯狂的目光。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冻僵了。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说,我们命定要经历归途中最严峻的时刻了。今天出发以后不久,东南风变得异常猛烈,风狂扫着地面。我们马上失去了本来就模糊难辨的路标。午饭时根本没见到期望中的圆锥形石头路标。……但这些倒霉事并没让我们心灰意懒,这的确应该记录下来。晚上,我们喝了一顿马肉做的浓汤,美味可口,真叫人气力倍增、精神振奋……

2月26日,星期日

现在是夜间,冷极了。我们双脚冰凉地出发了,因为白天穿的鞋袜根本没有晾干。我们谨慎地消耗着食粮,但我们的食物还应当再多一点才够用。我巴望着下一个补给站,现在离我们只有50英里。到了那里,我们就能够带足补给,继续前边的路程了。

分离:1971年7月30日,18:13:16 UTC

对接:1971年8月2日,19:10:25 UTC 斯科特——站立舱外活动——登月舱上舱门

开始:1971年7月31日,00:16:49 UTC

全长:33分钟7秒

斯科特和艾尔文——月表行走1

开始:1971年7月31日,13:12:17 UTC

全长:6小时32分钟42秒

斯科特和艾尔文——月表行走2

开始:1971年8月1日,11:48:48 UTC

结束:8月1日,19:01:02 UTC

全长:7小时12分钟14秒

斯科特和艾尔文——月表行走3

开始:1971年8月2日,08:52:14 UTC

结束:8月2日,13:42:04 UTC

全长:4小时49分钟50秒

沃尔登——返回地球舱外活动4

开始:1971年8月5日,15:31:12 UTC

全长:39分钟7秒 阿波罗15号的三位宇航员此前曾担任阿波罗12号的替补团队。成为宇航员之前都是空军飞行员的斯科特、沃尔登和艾尔文在阿波罗12号任务的准备过程中曾与都来自海军的三位主力成员进行了友好的竞争。

指令长大卫·斯科特于1971年3月19日在新墨西哥州进行地质学训练。

原计划中,阿波罗15号会与阿波罗12号、13号以及14号一样,是一次H任务。但1970年9月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宣布阿波罗15号的任务会被修改,阿波罗18号之后的任务都会被取消。为了最大化接下来阿波罗任务的科学成果,阿波罗15号被改为J任务,并会首次使用月球车。

阿波罗15号的训练中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地质学训练。尽管在之前的任务中宇航员们也接受了野外地质学训练,但地质学项目在阿波罗15号的训练过程中首次变得尤其重要。斯科特和艾尔文跟随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地质学家李·席尔沃(Lee Silver)学习地质学。席尔沃是由哈里森·施密特推荐的,以替代之前航空航天局为宇航员们准备的地质学教师。五十年代末,席尔沃曾对使用铀和铅衰变测年的方法做出重大贡献。

起初席尔沃带领主力和替补团队去各种地质景点,就像大学里真正的野外地质学课一样;但当发射日期逐渐开始逼近时,席尔沃开始逐渐模拟登月之后的真实情况。斯科特和艾尔文会背着宇航服的背包模型,使用无线对讲机向不远处帐篷中的“指令舱宇航通讯员”(Capsule Communicator,CapCom)讲述周围的地质结构(真实的任务中,只有指令舱宇航通讯员和宇航员们保持正常通讯)。真实任务重,指令舱宇航通讯员身边往往会坐着一组地质学家;由于他们对于球上的地形不了解,宇航员们必须要对月球表面做出准确的描述。

登月点选择委员会(Site Selection Committees)于1970年9月选择了哈得利溪(Hadley Rille)作为阿波罗15号的登月点。当时两个最终的候选是:哈得利溪或者马里尤斯环形山。尽管最终选择权并不在他,但指令长的意见一直都很被看重。斯科特的选择很明确:哈得利溪会是“最佳探索地点”(exploration at its finest)。

当斯科特和艾尔文进行着描述地形和采集标本的训练时,指令舱驾驶员沃尔登在进行着不同的地质学训练。他跟随埃及地质学家法鲁克·埃尔-巴兹(Farouk El-Baz),驾驶能购模拟月球地形对于指令舱的移动速度得的飞机观测地球地形,练习从空中准确描述下方的地形结构。 月球探险车,或称月球车的研制从1969年5月开始,承包商是波音(同时也是土星5号S-II第二级的承包商)。月球车能够被折入一个15米乘05米的空间。空车质量为209千克,在装载两名宇航员及设备时质量约为700千克。月球车为四轮驱动,每个轮子都有独立的四分之一马力(200瓦)的电动马达。尽管两个宇航员都可以驾驶,月球车每次被使用都是那次任务的指令长担任司机。月球车的最大速度为每小时10至12千米,意味着宇航员们会有时间驶离登月舱很远而仍然有时间进行长时间的科学实验。

阿波罗15号使用的土星5号的序列号为SA-510,是该系列中的第十艘可发射火箭。阿波罗15号的指令/服务舱的序列号为CSM-112,呼号是“奋进”(Endeavour),以詹姆斯·库克18世纪第一次远征时所统帅的帆舰皇家奋进号(HM Bark Endeavour)命名。序列号为LM-10的登月舱的呼号是“猎鹰”(Falcon),以美国空军学院的吉祥物命名。如果阿波罗15号是一次H任务,则会使用CSM-111号指令/服务舱和LM-9号登月舱。CSM-111号指令/服务舱后来在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中使用,而LM-9号登月舱则未被使用,如今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展出。

任务的修改导致火箭载荷有所增加,土星5号本身的发射轨道也因此进行了调整。火箭的发射角度更加偏南(80到100°方位角),地球停泊轨道(Earth parking orbit)高度也降低到了166千米。这两项调整使有效载荷增加了500千克。备用推进剂被减少以减轻火箭质量,S-IC第一级的制动火箭系统数量也从八台降到了四台。S-IC五台主火箭都需要比原计划燃烧更久以获得足够的推力。S-II第二级也进行了调整以避免纵向藕合振动(pogo oscillation)。

登月舱降落部分和起飞部分的燃料和氧化剂罐都被加大,降落部分的底部的钟形喷管(engine bell)也被加长。登月舱上还增加了普通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以增加电力。这些修改使登月舱的质量于之前的型号相比增加了1800千克,达到了16,330千克。宇航员们的宇航服也与之前任务有所不同。之前的任务中,包括没有去月球的阿波罗7号和9号,指令长和登月舱驾驶员穿的宇航服带有生命支持系统、液体冷却系统以及两排胸前连接口,每排三个。阿波罗15号任务中使用的新式A7L-B型宇航服胸前的连接口位置有改变,形成两个三角形。此外,宇航服的拉链也从之前的上下开口改为斜拉——从右肩到左臀部。这两个调整使宇航员们可以在穿着宇航服时完全弯腰,甚至坐在月球车上;更新的宇航服背包还可以使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停留更久。从阿波罗15号起,不进行登月的指令舱驾驶员需要在返回地球途中进行一次舱外活动以取得指令/服务舱外部摄像机中的胶片,所以其宇航服也从三个连接口改为五个以增加液体冷却系统。

科学仪器模块(SIM)给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技术人员制造了很多问题。阿波罗15号是科学仪器模块首次被使用,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各种仪器都是设计在零重力下使用,却不得不在地球表面的1g状态中测试。比如质谱和加玛射线光分计只能在模拟的太空环境中测试,效果很不理想。当技术人员尝试将整个科学仪器模块安装在航天器上时,几个系统的数据流做不到同步,使得技术人员反复进行调试,直到发射前不久。测试加玛射线光分计时,测试点周围16千米内的一切机器都必须被暂时关闭。

当所有航天器部件都被安装到土星5号中后,土星5号从火箭组装大楼移动到了39A号发射台准备发射。六月末七月初期间,火箭和发射架至少被闪电击中了四次。好在损坏并不严重,仍然可以按时发射。 三位宇航员于凌晨4点19分(EST,当地时间)被叫醒。在简单的身体检查后,他们与替补团队和支持团队一起吃了早餐。然后,他们6点45分时被基地车辆送到发射地点。此时离发射还有两个半小时。发射时斯科特坐在指令舱的左边,沃尔登坐在中间,艾尔文坐在右边。

阿波罗15号于1971年7月26日早晨9点34分0秒(EST)发射。在S-IC第一级和S-II第二级火箭分离时,第一级火箭的熄火过程拖延较长,从百分之二到零推力的时间超过四秒钟。这意味着第二级火箭点火时与第一级之间的距离比预计短,使得第二级火箭的点火损害了第一级的遥感勘测系统。

发射11分钟34秒后,航天器进入地球停泊轨道(Earth parking orbit),轨道长轴为1713千米,短轴为1695千米。在这个高度,由于地球大气层的阻力,太空飞行非常不舒服。由于一个排放口未被关闭以及在S-IVB第三级火箭关闭后火箭倾斜速度过快导致约220千克的液态氧燃料被损失。

阿波罗15号上有一扇窗户经过特殊设计只传播紫外线,让宇航员们拍摄地球和月球的紫外线照片。从进入地球轨道起,三位宇航员们就开始通过这扇窗户拍摄照片。当窗户不再使用时,指挥中心指挥宇航员们盖住窗户以降低紫外线辐射。

发射2小时50分钟26秒后,第三级火箭重新点火,进行月球转移轨道射入(Trans-Lunar Injection,TLI‎)。燃烧时间为5分钟49秒。这次点火使航天器的速度从7,809米/秒增加到10,827米/秒,飞行高度增加到3100千米;航天器离开地球轨道,开始向月球飞行。 离开地球轨道后的下一个重要步骤是指令舱掉头,与登月舱对接并将其从S-IVB第三级火箭中抽出。登月舱发射时位于指令舱下方,头尾相接。指令/服务舱从第三级火箭分离后,飞出一段距离,用十分钟作180度转弯,与登月舱对接并将其取出。半小时后,在给登月舱加压并确定对接完全锁牢后,三名宇航员从S-IVB中抽出了“猎鹰号”。第三级火箭按照计划将在月球上南纬3度39分,西经7度35分处撞毁。

在掉头与对接时,控制面板中输入监视系统(Entry Monitor System)上的服务推进系统推进器(SPS Thrust)信号灯突然亮了。服务推进系统(Service Propulsion System,SPS)是指令/服务舱上的主推进器,突然亮的那盏信号灯是用来显示推进器阀门是否开启的。如果阀门被开启,服务推进系统将点火,而此时阀门应该处于关闭状态。为了安全起见,三位宇航员关闭了控制阀门的电路使阀门关闭,确保服务推进系统不会点火。

经过分析,问题的起因被认为是来自于Delta-V推进器(Delta-V Thrust)开关的短路,阀门是由它开启的。问题出在开关表示推进器本身一切正常,但是需要有防止其突然点火的办法。

阿波罗计划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关键系统上的冗余措施——比如在服务推进系统中,推进器有两个各自独立的阀门系统。短路只会影响一个阀门系统,使在关闭一个系统后推进器仍然可以点火。每次点火时并不开启全部阀门而只使用正常工作的那一组;被短路影响的阀门在点火后十秒才开启,在燃烧结束前就会关闭。

指挥中心决定取消第一次中期轨道纠正(mid-course correction‎),意味着服务推进系统的点火只能留到计划中的第二次中期轨道纠正了。轨道纠正的取消使宇航员的睡眠时间得以提前。在宇航员们可以开始休息前,他们还需要向太空排除一些舱内废水,并将航天器调整为被动热控制(Passive Thermal Control,PTC‎)模式,也称为烧烤模式。这个模式使航天器大约每小时沿着长轴旋转一圈,保证航天器上平均的热分布 (在阳光直射时,航天器表面温度高达200摄氏度,而阴暗面只有零下100摄氏度)。高温差会使隔热板裂开或者燃料舱爆炸。发射十五小时后,三位宇航员熄灯睡觉。 阿波罗15号的第二天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计划中的第二次中期轨道纠正和对登月舱“猎鹰号”进行一次检查。指挥中心首先要求三位宇航员让服务推进系统在第二次中期轨道纠正开始前点火07秒,以孤立Delta-V推进器开关短路的位置。这次点火使指挥中心确认服务推进系统只可能因为故障开关而突然点火。任务结束后的调查显示一段14毫米长的电线掉入了开关中并导致短路。检查性质的点火本身使航天器速度增加了162米/秒,使挥中心决定取消计划中的第二次和第三次中期轨道纠正。

在排出了登月舱中的空气(以防止有可能的毒气)并从指令舱补充了足够的空气后,三位宇航员打开了奋进号和猎鹰号之间的舱门,进入了登月舱。斯科特和艾尔文检查了登月舱所有的开关、电力系统、建成环境以及通讯系统。他们发现某个长条状仪表的玻璃盖破了,登月舱中飘浮着玻璃碎片。虽然这对仪器没有太大影响,但三位宇航员担心玻璃碎片可能会被吸入鼻腔。返回指令舱并关闭舱门后,他们在进食后在太空已经度过第一个整天并开始睡觉。 第三天的“早晨”的主要任务是眼睛闪光实验(eye flash experiment)。之前的一些任务中,一些宇航员在合眼之后仍然能看到亮光,艾尔文在前两次睡眠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实验中,三位宇航员戴着眼罩面对同一个方向,背对窗户。他们报告了所看到光斑的颜色、位置和闪烁时间,整个试验进行了一小时。光斑被认为是高能宇宙辐射造成的。

实验结束后,三位宇航员第二次进入了猎鹰号。按照指挥中心的安排,他们对登月舱进行了吸尘,吸完之后进行其他清理工作时吸尘器不关,以尽可能清除舱内标浮的玻璃碎片。这时阿波罗15号已经进入月球重力影响,换句话说,月球的重力对航天器的影响比地球的大。

非常平静的一天后,舱内出现了水泄漏。在零重力情况下,水呈球型;尽管整个航天器内部都防水,但水球要是变得过大最终破裂的话,湿漉漉的环境会变得很不舒服。水的泄漏来自某个松动的氯注射口:飞行过程中,宇航员们需要向水中注射氯,起到杀菌的作用,泄漏是因为注射口出现了松动。 大卫·斯科特的宇航服在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

在一次非常成功的任务之后,三位宇航员的与商人瓦尔特·埃尔曼(H Walter Eiermann)之间协议的曝光对他们的名声多少有些不利。斯科特在他的宇航服中携带了398枚未经许可的首日封。埃尔曼答应在事成之后给每个宇航员七千美元的活期存款以换取一百枚首日封。他还告诉宇航员们他在阿波罗计划结束之前不会将首日封出售。

斯科特在任务结束后将一百枚首日封寄给了德国斯图加特的埃尔曼。埃尔曼又将首日封给了最早想出这笔生意的德国Lorch的邮票商人贺尔曼·塞格(Herman E Sieger)。塞格公开将这些首日封以平均一千五百美元的单价在德国卖出。得知消息后,斯科特通知埃尔曼停止销售活动。三位宇航员还决定不接受来自埃尔曼的任何钱财。航空航天局没收了剩余的298枚首日封。

三位宇航员都被正式警告,他们的正式军队勤务评定报告中也包括了这个事件,以反省其“缺乏判断”(参见阿波罗15号邮票丑闻)。

另外一个小争议与两个计时器有关。斯科特的一个朋友希望他能将一块手表和一块秒表在执行阿波罗15号任务时带在身边以测试性能。斯科特考虑到两块表在任务中也许能派上用场,尤其是任务中需要人工计时的点火,就在没有得到航空航天局允许的情况下将两块表带到了月球。

最后一个争议发生在任务之后。三位宇航员希望比利时艺术家保罗·范·霍伊东克(Paul Van Hoeydonck)能制作一个小雕塑,以个人名义纪念那些在航天事业中牺牲的美国和苏联的宇航员们。这件85厘米高的铝制雕塑被叫作《倒下的宇航员》。《倒下的宇航员》被斯科特和艾尔文放在了月球上,旁边还有一块刻着十四位在航天飞行或训练过程中牺牲的美国和苏联的宇航员的名字的纪念牌。他们与范·霍伊东克达成协议,不制作任何复制品。任务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三位宇航员提到了《倒下的宇航员》。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要求得到复制品作展品之用。宇航员们答应了,要求展览要“有品味并且不要宣传”(with good taste and without publicity)。1972年5月,斯科特发现范·霍伊东克计划制作更多的复制品以谋取利益。斯科特感觉这样会违反两人的协议,劝说范·霍伊东克停止销售《倒下的宇航员》复制品的活动,但范·霍伊东克还是在纽约的瓦德尔美术馆(Waddell Gallery)以每件750美元的价格售卖了950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20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