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这不是正史,老八有那个逼宫的想法但是确实没有那个能力,隆科多更是不仅没有那个能力连那个胆量估计都没有;历史上老八胤禩确实是“九王夺嫡”大战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对雍正在夺嫡斗争中确实制造了不少困难,但是也正是如此雍正继位后早在雍正四年就被收拾了 。
隆科多从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依靠其六叔佟国维,在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上演了一场苦肉计,最终获得康熙帝的信赖。后来又在紧要关头支持老四胤禛走上皇位,以九门提督的职位进入上书房,成为雍正一朝地位仅次于张廷玉的重臣,也是雍正帝十分信任的手下之一。
可是明明九子夺嫡的大局已定,雍正帝也早已坐稳了皇位,为什么隆科多偏偏放着好日子不过,跟老八胤禩他们搅合在一起,玩了一场逼宫大戏呢?要解释清楚他的这个荒唐行为,我们还得从他的六叔佟国维说起。
从对官场政治的态度来看,不仅是隆科多,甚至整个佟氏一门都奉行政治投机的赌徒策略。隆科多的刘叔佟国维曾言:“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靠的就是一条组训,那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凭着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政治智慧,明面上佟国维烧八阿哥的热灶,暗地里则有意保存隆科多这根枝条,适当的时候推出这个连康熙都中意的“后备干部”。果不其然,隆科多烧对了四阿哥这个冷灶,雍正在位的前中期,佟氏家族又是大清国枝繁叶茂的“佟半朝”。
如果《雍正王朝》按照历史这么写,怎么能显示出雍正伟大光辉的形象呢?所以必须编故事啊。所有皇子中,下场最惨的就是八阿哥,九阿哥,历史上基本没有翻什么错,就被雍正找个理由给除掉了,这怎么符合电视剧雍正伟大的影响呢?所以必须编一个故事。
1
胤禛能成为雍正帝,内靠隆科多,外倚年羹尧。“内外夹辅”是历史共识。
川陕总督年羹尧为西陲要员,而在其上为抚远大将军、贝子胤祯。康熙驾崩后,雍正让内阁迅速通知胤祯进京守孝,以年羹尧和管大将军印的延信同掌军务。
延信为太宗长子豪格之孙,与胤祯交好。而年羹尧因妹妹于康熙五十年给雍亲王做侧福晋而成了国戚。帝位换人,统帅调离,年羹尧迅速为妹夫掌握这一支打了不少胜仗的军队。这是雍正帝成功登基后的事情,年羹尧的重任就是夺权维稳。
而紫禁城的较量更惊心动魄。后来各种各样的传说和反清观念,将勤于政事、忙于改革的雍正帝,塑造成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君……连其头颅也被一个虚构的吕四娘砍走。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进行反驳:“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色、诛忠、好谀、奸佞的皇帝?”他要自证清白!
康熙晏驾时,诸多对皇位虎视眈眈的皇子,除胤祯统兵西北外,都在京城。但教康熙遗诏在,若无足够的无力保护,胤禛上位必然不会顺利。
理藩院尚书兼管步军统领隆科多,为胤禛即位提供了强大的武力支持。隆科多作为助其继位的第一功臣,雍正对他的回报,亦是一个有力的证明。雍正发出第一道任命谕旨:“命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
康熙弥留之际,宣谕曰:“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这是2013年辽宁档案馆新馆展示的康熙遗诏,与《清世宗实录》所载主旨相同。雍正没有篡位。隆科多是唯一的大臣承旨者,与允祉、允祐、允禩、允禟、允裪、允祥诸皇子为御榻前的见证人。电视剧《雍正王朝》安排出场的张廷玉、马齐,清室修史并不认可。
当时内阁,有文华殿大学士嵩祝、萧永藻,武英殿大学士马齐、王顼龄,文渊阁大学士王掞。隆科多虽是雍正帝嫡母兼养母孝懿仁皇后之弟,不在大学士与议政大臣之列,但被雍正定为与两亲王、一首相并列的总理事务王大臣,若无特殊的功劳是不可能受此大任的。
付出便得回报。雍正对隆科多的奖赏越来越多。隆科多父亲佟国维已死三年(隆科多是佟国维第三子,《雍正王朝》错为出卖他的侄儿),有司请示袭一等公的报告一直被康熙留中不批,雍正上台就命隆科多袭爵,第二月任命他掌六部之首的吏部,仍兼步军统领。朝廷人事权和京师卫戍权都交给了他。
雍正的谕旨提及隆科多,皆前署“舅舅”,以示尊崇。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者,唯隆科多一人耳。像其父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佟国维为康熙的亲舅舅,并有二女嫁给康熙帝做皇后和皇贵妃,而康熙对佟国维也是直呼其名。
《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元年三月,“加吏部尚书兼步军统领、舅舅隆科多,保和殿大学士马齐,川陕总督年羹尧俱为太保”。隆科多位列首席,尊崇显贵。
隆科多兼管理藩院事,主持纂修《圣祖实录》和《大清会典》,为《明史》监修总裁官。雍正同康熙一样,都是喜欢修史争正统的主。他首重隆科多,就是要将制定新的意识形态的大权交给腹心重臣。
青海战事成功平定,雍正帝破格恩赏年羹尧,也给了隆科多一份同样的赏赐:双眼孔雀空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此等赏赐,让他们一等公享受到亲王的待遇。这样的待遇,马齐等内阁大学士望尘莫及。即便当时张廷玉“日侍内值,自朝至暮,不敢退,间有待至一二鼓”(《清史稿·张廷玉传》),也只是一个非阁臣的户部尚书兼四朝国史总裁官,更不能同隆科多所受尊荣同日而语。
2
雍正初期最为显赫的隆科多,在雍正三年正月开始了他的滑铁卢之变。
雍正帝首先将其步军统领解任,即解除兵权,避免他存在武力威胁皇权的可能。
隆科多是康熙五十年由被贬在一等侍卫行走的前正蓝旗蒙古副都统、銮仪使,被表哥兼姐夫授任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康熙多次警告表弟兼小舅子“不实心任事”,导致部属“违法妄行”(《清史列传·隆科多传》),但对他仍很是照顾,擢其理藩院尚书,仍掌京师警卫武力,让他监视报告废太子胤礽和皇长子胤褆的举动。
清朝没有抄袭前明的锦衣卫、东厂西厂,赏高级侍卫黄马褂取代了飞鱼服和绣春刀。步军统领兼领皇家密探职事,秘密监视京师内的宗室王公和部院重臣的动向。尤其康熙晚年,已被九子夺嫡折腾得身心疲惫,更加懊恼,他更需要隆科多的绝对忠诚。孰料,忠诚的隆科多同以静制动的胤禛暗自缔结了政治同盟。
利益没有永久的共同体,盟友分利不均而分道扬镳。当隆科多和年羹尧一样操控人事任命权,不断侵害皇帝的绝对权威时,雍正帝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必然向无人臣之礼的重臣砍去。
即便曾经的左膀右臂,也会被强势的他无情地斩去。年羹尧如此,隆科多亦如此。
雍正三年六月,有人举报隆科多次子玉柱品行恶劣。这是八旗子弟入关后的通病,但雍正抓住机会,将子凭父贵的玉柱所得銮仪使革了,下谕隆科多严加看管。
雍正帝将已由抚远大将军贬为杭州将军的年羹尧,解押至京会审,给他弄了大大小小的九十二款罪。同时,他进一步敲打隆科多,给内阁大学士下谕:“前以隆科多、年羹尧颇著勤劳,予以异数,乃交结专擅,诸事欺隐。”(《清史稿·隆科多传》)他下令,收缴所赐的四团龙补服,命不得复用双眼花翎、黄带、紫辔。
此招一出,明示朝野,皇帝的舅舅隆科多恩宠不再。
隆科多有意扰乱处理年羹尧案,雍正下令交都察院严加处理。皇帝要处理隆科多,政敌们越来越忙,隆科多的罪行就越来越多。隆科多收取总督赵世显、满保和巡抚甘国璧、苏克济等的金银。就连嚣张跋扈的年羹尧,也被查处向他行过贿。
隆科多与年羹尧结成了新的攻守同盟,大有架空雍正帝之势。
雍正下谕曰:“朕御极之初,隆科多、年羹尧皆寄以心腹,毫无猜防。孰知朕视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欺罔悖负,朕岂能姑息养奸耶?向日明珠、索额图结党行私,圣祖解其要职,置之闲散,何尝更加信用?隆科多、年羹尧若不知恐惧,痛改前非,欲如明珠等,万不能也!殊典不可再邀,覆辙不可屡蹈,各宜警惧,毋自干诛灭。”(《清史稿·隆科多传》)
在隆科多与年羹尧的罪行中,计入了家奴的妄为。隆科多第二条大罪就是“纵容家人,勒索招摇,肆行无忌”,即牛伦挟势强索他人财物。年羹尧“纵容家仆魏之耀等,朝服蟒衣,与司道、提督官同座”,“家产数十万金,羹尧妄奏毫无受贿”。
罪行坐实,恶奴罪责难逃,纵主更是首罪。法司会审的结果是,请继续将已削太保的隆科多革去尚书职务和一等公爵,并同牛伦一起斩立决。
雍正帝只是将牛伦正法,革去隆科多的尚书,令他料理与俄罗斯边疆事务。
3
隆科多看似躲过了一劫,但雍正帝要处理他的决心并未解除。
早在一年前,他已查实隆科多参与了康熙四十七年,理藩院尚书阿灵阿与左都御史揆叙、王鸿绪等密议举允禩为皇太子一事。他对已死多年的阿灵阿与揆叙,夺官,削谥,将他们的墓碑改镌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雍正帝说:“本朝大臣中,居心奸险,结党营私,惟阿灵阿、揆叙为甚。”(《清史稿·阿灵阿传》)
对于手握重兵、险酿巨变的隆科多,雍正帝早已恨得更深刻。虽然没有及时发作,但他不露声色地在有恃无恐的隆科多的前路上挖了万丈深渊。
坐稳龙椅的雍正不再需要隆科多了。他可以将拱卫京师的步军交给沉溺声色、生活奢华的高度近视患者鄂尔奇,而不愿与自己曾有过蜜月期的隆科多继续显摆。
雍正帝派人到隆科多与沙俄使者的谈判桌上,将他以结党营私、私藏玉牒的严重问题,拘押回京。
隆科多被曾亲热喊他做舅舅的雍正帝整出了“大不敬之罪五,欺罔之罪四,紊乱朝政之罪三,党奸之罪六,不法之罪七,贪婪之罪十六”(《清史稿·隆科多传》)。
雍正帝说:隆科多所犯四十一款重罪,实不容赦!
隆科多被关在他见证康熙驾崩的畅春园,“外筑屋三楹,永远禁锢”,一年后死于幽所。其妻子险被弄进辛者库为奴。他好不容易得来的一等公,被给了其弟庆复。
对于隆科多盛极而衰,《清史稿》说得很实在:“当其贵盛侈汰,隆科多恃元舅之亲,受顾命之重……方且凭藉权势,无复顾忌,即于覆灭而不自怵。”恃宠而骄,权逼皇帝,显耀之际,亦是覆灭之时。“臣罔作威福,古圣所诫,可不谨欤!”
《雍正王朝》这部历史剧,通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阴谋与阳谋、利用与被利用、投靠与背叛等情节,把人性的弱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剧中,隆科多是佟氏家族的成员,开始仅一小角色,因康熙与佟国维在饭局上达成政治交易而升任九门提督。在雍正继位的过程中隆科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时位极人臣,既是皇亲国戚,又是朝廷重臣。后期投靠八爷,身败名裂。关于他协助八爷逼宫的原因:
第一、贪得无厌
人总是贪心不足,吃饱穿暖就会想着锦衣玉食,进士及第就想着裂士封侯,隆科多也不例外。拥戴雍正,他表面上加官进爵了,实际上没有拿到预期的效益。雍正朝的灰色收入和福利,比起康熙朝同级别的职位,那差远了。
尤其是“山西亏空案件”出现后,隆科多由于举荐诺敏,虽没被处理,但收到很大压力,雍正也对他疏远起来。于是,隆科多就协助八爷逼宫,期待更上一层楼,最好各方面待遇都有所改善。
第二、利益受损
雍正推行“新政”(摊丁入亩、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触动到传统守旧的既得利益群体,隆科多代表的佟氏家族是典型的守旧势力。原来躺着就能挣钱,突然要到地里去干活;原来不用纳税,现在突然要交钱,隆科多肯定不爽啊,内心深处对“新政”也会颇有微词。
八爷不甘心夺嫡失败,隆科多不愿执行新政,于是两股势力沆瀣一气。
隆科多在政治上是一机会主义分子,又因“投机倒把、倒卖田产”而被八爷抓住“小辫子”。只顾眼前利益,忘却长远利益,没有权衡利弊得失,没有把控好风险隆科多就贸然进行政治赌博,失败后免不了牢狱之灾。
胤禛刚登基,对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
但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已经对他有所责难,并开始有步骤地打击隆科多。为什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雍正的态度就转了一个大弯呢?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权结党,已对雍正的皇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比如,自比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一语,又称康熙死日他曾身带匕首以防不测。这虽是在他快倒台的时候说的,但难保在平日不会有此类话语流露。还有,隆科多曾自夸九门提督(步军统领)权力很大,一声令下就可以聚集两万兵马。这些话语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拥立胤禛的真相,自然为雍正所忌讳。实际上,当日畅春园的气氛必然是非常紧张的,步军统领所统辖的兵力也确实约有两万名官兵,而隆科多说他带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但这些话语后来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状。在罪状中,胤禛认为康熙去世当日隆科多并不在康熙身边,也没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时重提这些话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没有顾及此前不久他还因为隆科多的拥戴之功而感恩戴德。臣子有功,主上高兴的话可以恩赏,但不允许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挟,就是说明主上无能或者无德,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逻辑。
隆科多同年羹尧一样,都对其他官员的任命予以干涉,称“佟选”和“年选”。虽然隆科多是正常的途径,他任吏部尚书,但选官这种事情一向是皇权所为,你一个臣子居然选起官来了,不仅是擅权,而且有结党之罪。
隆科多对雍正的疑忌不是不知,也想自留退路,于1725年底主动提出辞去步军统领一职。这一招正中雍正下怀,他早就不想把这个要职留在隆科多手里,而且准备让与隆科多不甚亲密的巩泰来接手这个职位。以准许隆科多辞去步军统领一职为契机,雍正开始公开打击隆科多。
1727年夏,隆科多、图理琛等人被派往边境代表清朝政府就边境问题同俄罗斯举行谈判。当时,尽管他的地位摇摇欲坠,但他恪尽职守,仔细进行实地调查,态度坚决地要求俄国归还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许他有讨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可惜,那时雍正已经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为其他问题把他逮捕回京受审。七月,隆科多被逮捕回京后,其他谈判代表不再坚持强硬立场,对俄国做了许多让步,当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时,俄国的代表认为俄国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隆科多的被召回”是原因之一。而此时的隆科多已经身陷囹圄,被冠以四十一项大罪定为死刑。
1727年,诸王大臣会议定隆科多四十一条大罪。以上这些都列其中。四十一条中有一些奇怪的罪行。比如,交结、庇护年羹尧之罪。其实说起来,要说交接年羹尧之罪,是首倡于胤禛自己。当初,年大将军以雍正皇帝藩邸旧人,是很瞧不上隆科多的,认为“舅舅”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而已。但雍正皇帝出于稳固自身统治的考虑,不愿自己的左膀右臂闹僵,竭力表明隆科多对年羹尧的尊重,说舅舅隆科多说有些事必须要等你进京一起商量(年羹尧在西北),又表示自己以前也不知道隆科多的才能,后来才明白自己大错,隆科多真正是父亲康熙皇帝的忠臣、朕的功臣和国家的良臣,真正是“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有大臣”。雍正希望年羹尧跟隆科多要好好共事。雍正皇帝甚至自作主张把年羹尧的长子过继给隆科多做儿子,以此来糅合两人为自己效命。隆科多本来就对年羹尧无恶意,又经过这样的拉皮条,他能不跟年羹尧交结吗?雍正在这里不惜自相矛盾,原因在于此时年羹尧已经倒台,雍正正是要让隆科多背上“奸党”恶名,为年羹尧陪葬。
还有一条罪状,说隆科多交结阿灵阿、揆叙。阿灵阿卒于1716年,揆叙卒于1717年,他们都不是雍正一朝的人,这条罪状从何说起?原来,雍正这是在算旧账。早在1708年,群臣推举皇太子时,阿灵阿和揆叙是推举皇八子的核心人物。但隆科多那时似乎并没有什么能量,他只是一个一等侍卫而已。早在1705年,他的副都统、銮仪使之职已被康熙罢去。他是大阿哥的人,虽然大阿哥积极参与谋立八弟,但隆科多毕竟跟胤禩隔了一层。事实的隐情还在于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佟国维在1708年大臣推举之前抢先上奏,提醒康熙对立储之事要谨慎考虑。当时,佟国维已经退休了,但这个上奏的意味还是很明显,等于告诉众臣国舅兼国丈佟国维不赞成复立废太子胤礽,而是意图支持皇八子。当后来康熙追究主谋时,众臣举出大学士马齐,但康熙表示肯定是佟国维,予以斥责,只是没有重罚。毕竟佟国维是皇亲国戚,父皇都没有加罪,雍正也不好说什么。但对阿灵阿和揆叙,雍正在他们死后也不放过,斥之为不忠不孝暴戾阴险之人,俨然是本朝最无耻的大臣。雍正借此张开了清除胤禩集团的大幕。
陈年旧账,嫉恨如此之深,说明雍正是一个多么刻薄阴险的人。雍正为了避免给人滥杀功臣的讥刺,所以没有将隆科多处以死刑,而是在畅春园附近建房圈禁。圈禁隆科多的地点颇富意味:隆科多位极人臣以此始,身败名裂以此终。一年后,失势的“舅舅”死于禁所。
隆科多并非一无是处。1727年,隆科多被派往边境主持同俄国的划界谈判。当时,尽管他的地位摇摇欲坠,但他恪尽职守,仔细进行实地调查,态度坚决地要求俄国归还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许他有讨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可惜,那时雍正已经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为其他问题把他逮捕回京受审。
最终,“隆科多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其赃款数十万两,于家产中追补。长子岳兴阿被革职,次子玉柱被发往黑龙江当差。1728年夏,隆科多于幽愤中死去。而电视剧《雍正王朝》所演,在雍正末年隆科多联合皇八子等人逼宫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作为领导,用人是一门艺术,既要考虑到人的才能,也要考虑到人的背景以及对局面的影响。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看上去确实很潦倒,但是他也具备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种种条件。康熙虽为一国之主,却也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隆科多没有犯下大的过错,反而有功,工作履历与专业技能都没问题隆科多早年追随康熙饮马蒙古大草原,曾立下汗马功劳,康熙赏赐他一把宝刀。后来做过顺天府尹(负责京城的治安),也在关在带过兵。隆科多耐不住关外的寂寞,惦记着京城的繁华,所以私自跑回京城。佟国维对小多子感到很失望,将他凉在一边好反思一下自己。小多子一直从事军事专业,有带兵的才能,也经历过磨练,在能力上是可以胜任更高阶层的工作。
隆科多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还欠国库三千两银子。为了还债,不得不将宝刀当掉。康熙时代,官员不找国库借款就不合时宜,欠款都是普通现象。小多子生活拮据,借了点钱,还及时配合还款了,这算不上污点。
隆科多的家庭背景足够强大,达到康熙没法不用康熙的母亲孝康皇后、老婆懿仁皇后全部出自佟家,尚书房首辅佟国维也是佟家人,可以试想一下佟家的影响力。隆科多是佟家的所有资源。对于这样的大家族,康熙为了笼络也会给安排隆科多工作。
小多子的爸爸佟国纲,为了大清朝战死沙场。重用隆科多,也算是抚恤烈士。
隆科多的六叔佟国维,在一次饭局上与康熙达成了一桩买卖,用佟国维的退休换取隆科多的上位。朝廷上要新陈代谢,家族门前也要后浪推前浪。
关键时刻,只有隆科多这把刀出鞘,才能顺利完成权利交接隆科多是九门提督,掌管着两万人马,负责京城的安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所有阿哥都想拉拢隆科多。他是最厉害的杀手锏,他的立场与态度直接决定了这次传位的顺利与否。康熙为了保证朝局的稳定,为了防止八爷党搞破坏,只能重用隆科多。
康熙为了降伏隆科多,准备的两份奏折,一份让他生,一份让他死,然后康熙将十几年前他卖掉的宝刀还给了他。老爷子恩威并施,隆科多就找到存在感、自豪感(皇帝御赐宝刀),也受到了敲打与钳制(刀可以助你杀敌,也能让你人头落地),精神上受到洗礼,行为上彻底被收编。
小多子在观望之中,勉强完成了康熙交代的任务。凭借拥戴之功,隆科多跻身尚书房。
康熙用隆科多,与其说是隆科多自己的能力,不如说是他的背景契合了康熙的需求。康熙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忠于自己,并且平衡各方势力的人。
在雍正王朝中,面对大家推举新太子之争,关键时刻,隆科多向康熙帝举报自己的六叔佟国维与八爷党结党忤逆,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这件事发生的背景谈起!
在佟国维保举八阿哥之前,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那就是康熙帝在八大山庄的时候,有人伪造太子手谕调兵围困,作为睿智的康熙帝,一看到手谕就明白了,可是怎么查出这个伪造者,是一个难题。
所以,在八大山庄,康熙帝把所有的皇子都叫到了一起,就是为了查出到底是谁在陷害太子,但是并没有发现异常。
但是康熙帝怎么可能善罢甘休,他自然会想,如果太子被废,到底对谁最有利,那么这个最有利的人,他伪造太子手谕的可能性就最大,所以他才联合张廷玉演了一场废太子的闹剧!
其实从康熙帝此时的本意来讲,根本就不希望废太子,最后的结局也说明了这个结论,因为这一次废太子以后,很快又恢复了二阿哥的太子身份,而在这场闹剧中,最受伤害的,一个是八阿哥,一个就是佟国维。
那么佟国维作为康熙王朝的老臣,他到底有没有猜透康熙帝的心思呢?
这就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我们来慢慢的分析:
八大山庄这一场暗战之后,佟国维敏锐的捕捉到,二阿哥的太子估计是保不住了,那么剩余的皇子中谁只有实力竞争太子呢?
只剩下了四爷为代表的一派和八爷为代表的一派,其余的大爷和三爷在这之后基本无望了。
而佟国维一直就是八爷的支持者,此时康熙帝给了一个推举太子的任务,他作为上书房首府大臣,即使他明白皇帝不想推八阿哥,他又能怎样做?
其他大臣们暗中或者明着推举八阿哥,他如果视而不见,那么他就得罪了八阿哥,万一八阿哥真的成为太子,他第一个被干掉,即使八阿哥做不了太子,得罪了八阿哥,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
如果他选择同样推举八阿哥,万一此人并不是皇帝的心中人选,那么皇帝这边他是逃不了了,但以他对康熙帝的理解,他还不至于有性命之忧。
后来的一切说明他选择了第三条方案,那就是在皇帝跟他吃饭谈话的时候,他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自己保八阿哥可能站错了队,于是马上向皇帝提议启用他的侄子隆科多……
但是一切事情不能明说,毕竟这是关系到佟氏家族的命运,就看隆科多这个小子能不能体会到六叔的无奈了:
所谓事出异常必有妖,隆科多作为一个长期向六叔要官当的进步青年,这点敏感度还是有的:
1、佟国维主动找了隆科多,又是倒茶又是看座的,这在《雍正王朝》中很少见,隆科多自然就敏锐的捕捉到,要有大事发生。
2、佟国维给隆科多显摆康熙帝送给他的老花镜,这是最有深意的地方。在这之前康熙帝见了佟国维跟他说了一句:
“你要退下去,你的后人可以上位,作为你家族继续兴荣的代价。”
而佟国维见到隆科多又跟他说了这么一句: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赴科场……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这两句话结合到一起分析,就是告诉隆科多,自己老眼昏花,走错了路,而这条路已经走到头了,能保住性命辞官就是最好的结局,但是佟氏家族不能就此衰落,需要你星夜赴科场啊。
3、佟国维当机立断,让隆科多支持四爷和十三爷,如果他判断的不错,八爷和四爷中至少有一个要当太子,自己压中了,佟氏家族继续辉煌,自己压错了,隆科多继续支撑佟氏家族的辉煌。
当天晚上隆科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也能看出他内心的纠结。
而隆科多再细细一思考,自己是康熙帝提名的九门提督,这还是佟国维向康熙帝要来的,说明康熙帝还是非常信任佟国维的。
其实佟国维的意思比较含糊,他肯定已经知道了康熙帝的意思,是打算牺牲佟国维,打击八爷党,但是他还在支持八爷,弄得康熙帝以为他老眼昏花了,其实他并不昏,也不花,他要配合皇帝演完最后一场戏。
所以当康熙帝问:
“没有举荐太子的奏章吗?”
佟国维硬着头皮继续推举八阿哥,而隆科多站了出来,“大义灭亲”了一把!
这场戏演完以后,八阿哥内心还是非常感激佟国维的,而隆科多又顺利的站位到了四阿哥身边,即使皇子最后重新立二阿哥为太子,但是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康熙帝的缓兵之计,也是在保护未来继任者,毕竟继续拿二阿哥当挡箭牌,总比过早的把四阿哥推出来挨箭要稳妥的多!
而隆科多的做法,我猜并不一定是佟国维教的,因为当时康熙和佟国维都是大吃一惊的,虽然目的是一致的,但是方式有点过于偏激,从后来佟国维大骂张廷玉为奸臣也可以看出来。
可以说隆科多很能把握局势,他的做法就是康熙帝的想法,也是向康熙帝表忠心的一种方式,从后来让他宣读诏书也可以看出来,康熙帝对他非常信任的。如果没有他后来误判形势,低估了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实力,我想隆科多能够让佟氏家族继续兴旺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