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是被李自成所灭,公元1629年,李自成发动兵变起义,而后成为了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
2、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继续带兵征战。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兵向北京发起攻击,明军一路溃败,不久便攻克北京,大明王朝灭亡。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年仅26岁的孙传庭与当时35岁的袁崇焕同时考取进士,这两个人后来在不同时期都成为明朝的支柱性人物,所不同的是,袁崇焕效力于辽东战场对抗后金,而孙传庭则在西线对抗农民军。
孙传庭作为农民军克星,曾经吊打李自成,最后为何会被李自成击败
本文就来讲讲孙传庭作为农民军克星,为何会被李自成击败。
明朝官职,科举取士都是从地方知县开始做起,孙传庭被授予永城知县,天启初年被调到北京,孙传庭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官员,从其写的文章来看,在明末应该是很有影响力的文人,清流在朝堂都是很受欢迎的,所以孙传庭在京不久就升了两级,后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了。
从这份履历来看,孙传庭不过是一个意气用事的文人,怎么也跟镇压农民军挨不上边啊!
这也能看出明朝军政方面的弊病,袁崇焕、孙传庭都是科举进士出身,标准的读书人,最后却成为作战的将领,拿笔的要是都会打仗,哪里还用得着武将。
孙传庭作为农民军克星,曾经吊打李自成,最后为何会被李自成击败
明朝初期采取重文轻武的体制,使得军队缺乏生机和火力,像孙传庭、袁崇焕这样的好歹还能打仗,但是真正要作战的话,还是需要武将的。
大部分的文人治军无异于是明军的灾难,在孙传庭中进士的那样,明廷派遣杨镐以十万大军讨伐后金,结果杨镐采取四路大军“分进合击”这策,被人数只有六万人左右的后金各个击破,造成五万士兵的伤亡。
此战标志明军在辽东战场由主动变为被动。
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同样是进士出身的孙传庭和袁崇焕等人都能够带兵打仗。
孙传庭蛰伏八年后,被重新启用,这个时候的明廷已经是内忧外患,一方面是辽东局势逐渐紧张,而另一方面西北的农民军运动发展越来越壮大,李自成崇祯二年参加农民军,追随闯王高迎祥将农民起义搞得是轰轰烈烈。
孙传庭作为农民军克星,曾经吊打李自成,最后为何会被李自成击败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九年孙传庭请缨担任陕西巡抚,巡抚这个官员正常情况下的军事职能比较少,孙传庭开始镇压农民军。
孙传庭自己筹钱招募士兵,打造出了明廷可以支撑的又一支军队,孙传庭从崇祯九年担任陕西巡抚到崇祯十一年,也是农民军在陕西被打得最惨的几年。
崇祯十年杨嗣昌采取“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开始大范围内围剿农民军,给予农民军很大的打击,当时闯王高迎祥决定从湖北窜入陕西,然后由子午谷直取西安,(跟三国时期魏延子午谷奇谋是一个路线),孙传庭在黑水峪以逸待劳,不仅击败农民军,还俘虏了高迎祥。
孙传庭俘虏高迎祥可以说是明军在对抗农民军运动中取得的一次重大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当时明军镇压农民军的积极性。高迎祥死后,农民运动陷入低谷,尽管李自成被推举为新闯王,以图壮大声势,然而在崇祯十一年孙传庭联合洪承畴再次击败李自成,打得李自成和刘宗敏率领残部17人逃入深山老林中。
李自成少年喜好枪马棍棒。父亲死后他去了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同年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 征战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 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 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 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 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 。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 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张献忠与李自成不合,乃分军东走。 1636年后金改清。清军第三次入塞。高迎祥进攻西安时兵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杀。李自成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起义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迂安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急调洪承畴等人东去勤王,李自成竟大难不死。
李自成(1606~1645)字鸿基,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童年时为地主牧羊,20岁充银川驿卒,崇祯三年(1630)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先投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高迎祥战死后被推举为起义军首领,号称“闯王”。他提出了“均田免粮”、“五年不征”、“平买平卖”等口号,同时实行“劫富济贫”的政策,并打开官府的粮食、金库,开仓放赈,救济饥民,使得农民军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农民军迅速壮大,不久打到西安。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农民政权,称大顺王,年号永昌。他采纳谋士顾君恩的建议,先取关中,以关中为基地,进而攻取山西,经山西攻打北京,并于同年攻克北京,推翻朱明王朝。后来清兵入关,李自成战败,退至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当地地主武装杀害。
李自成,原名李鸿基,生于1606年至1645年。李自成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在1644年建立了大顺政权。
李自成从少年起就喜好舞枪弄棒,曾在驿站当过驿卒,负责照看马匹,后因弄丢公文被撤职。因还不起举人艾诏的债款,被艾诏告到衙门。被亲友救出后杀了债主艾诏。其后,发现妻子韩金儿和村中的盖虎通奸,李自成杀死了妻子韩金儿。李自成开始逃亡。在1629年二月,李自成与侄儿李过到甘肃甘州投军。不久后李自成被甘州参将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1629年李自成因欠饷问题在榆中县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的县令,发动兵变。
李自成自因榆中起事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佐挂的农民起义军。王佐挂被朝廷招降后,他投奔张存孟。崇祯五年四月张存孟战败降明。崇祯六年到山西投奔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其被称为“闯将”。1635年,十三家七十二营的起义军在河南荥阳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战略方案,受到各部的赞同。1636年,高迎祥兵败被新任的陕西巡抚张传庭所杀。高迎祥的残部投奔李自成,李自成便被推选为新一任“闯王”,他带领部将继续在陕西、甘肃、四川一带征战。
1641年,李自成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洵。1643年,即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尊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后,李自成自己改名自晟,改西安为西京。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采取了“任命官员,开科取士,选拔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一律受权将军节制;立即释放明朝锦衣卫狱中的犯人”等主要措施加强大顺政权的建设。在经济上,李自成零却提出“贵贱均田”制,下令铸造钱币“永昌通宝”,平抑物价以利于商品交易。下令保护农田生产,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在文化上,李自成废除陈腐的八股对偶文体,改为散文形式。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李自成的起义最终失败了。因为其早期不重视根据地的建设,后期又治军不严,军部纪律松弛,战斗力渐弱,大顺政权很快被倾覆。
一说起闯王就不得不提起高迎祥
高迎祥(~1636)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又名如岳。延安安塞县人。崇祯元年(1628)在安塞聚众起义。初转战延庆府,入据黄龙山,后又与王嘉胤、王自用联合东渡入晋,攻战河曲。崇祯四年(1631)六月王嘉胤遇难,众推王自用为首,联合陕晋各路义军结成36营。高为领袖之一,称闯王
所以说,闯王这个称号,最原先是属于高迎祥的
李自成字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射。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他作战勇敢,很有胆略,深受高迎祥的器重
后来,高迎祥被俘就义气,李自成就继承了闯王的成号,并将这个称号发扬光大
群众中流传的歌谣说:“吃汝娘,着汝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可见,李自成得以建立大顺政权,是以广大群众的拥护为基础的。
李自成牺牲后,起义军由李过、李来亨领导继续战斗。这是“夔东十三家”中最后的一家了。
李来亨是李自成父亲的侄孙李过的儿子。他十多岁就参加了李自成义军,南征北战,艰苦磨炼,在斗争中成长为名望颇高的青年将领。李自成牺牲后,他跟随父亲李过率众转战广西,不久李过不幸阵亡,他义不容辞地接过“闯”字大旗,自称“小闯王”。
李来亨不仅勇猛,还善于思考,他认识到“流寇式”的作战方法不可取,于是就选择了三峡中段的兴山县境内的茅麓山这块易守难攻的根据地并且发展了自己的力量但是,由于清军实力太过强大,李来亨最后还是失败了最后李来亨点燃了帅府,带领全家老小跳人熊熊烈火之中。李来亨的事迹在湖北兴山一带家喻户晓,人们深深怀念他。
所以称过“闯王” 的共有三个人,高迎祥、李自成、李来亨。
闯王李自成的故事相信对很多人而言都十分熟悉,明朝末年是时候,国力衰微,因为大权旁落,皇帝无心管理政事,也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以至于农民起义频繁爆发。但是熟读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农民想要通过起义获得胜利简直难如登天,就拿唐朝安史之乱来看,虽然拥有重兵还折腾了好几年,但是最终还是被朝廷平定,另一个例子,李自成其实也和胜利差了一步。
如果从其拿下的结果来看,他领导的起义算得上是农民起义当中较为成功的一次。李自成在幼年的时候,就拥有着悲惨的童年。小时候吃不饱饭,甚至被家人卖到了寺庙内才得以饱腹。在长大之后命运仍旧没有放过他,他好不容易谋到了驿卒这件差事,但是因为崇祯皇帝精简驿站,李自成再度失去了饭碗。
走投无路的李自成只得寻求他人的帮助,他选择了投靠舅舅高迎祥,彼时高迎祥正是农民领袖,但是好景不长,舅舅被杀害,而李自成迎来了生命的转机,因为他被推举为新一任的闯王。李自成因为是贫苦人出身,因此深谙农民起义的目的,其实就是想要一块良田维持生计,也因此他以均田免税的口号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得到众多拥趸的李自成率领旗下人马一路过关斩将,打进了紫禁城。但是还没拿到真正的胜利,李自成就暴露出了性格上的短板——小富即安,他并未整肃心境,没有选择短时间内快速整顿人心,而是在城区大肆敛财,导致他失去了民心。没有民众的支持,李自成已经不可和此前的他同日而语,不多久就被多尔衮和吴三桂打败。
但是李自成的死亡却成为了历史中的谜题,好在专家们通过调查考证找到了真相——李自成死因被揭开,专家称:不是战死沙场,真实死因很丢脸,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据悉李自成在逃到大别山之后遇到了一众村民,因为村民们见识少,加上离京城很远,因此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反而是将李自成一行人认成了山贼,拿起农耕工具就开始了反抗。
不仅刀剑不长眼,农耕工具也有着十足的危险性,李自成在混乱中被村民手中的铁铲打到头,而他闯王的生命也因此而陨落,和他闯王的身份对比的话,这样的死法确实非常丢脸。毕竟李自成和很多农民起义造成的结果不同,他离胜利已经很近,如果格局能够大一点,他或许能够创造出历史,也可能让后续的历史改变,但如今他的选择已成定势。
从李自成的选择中不难看到,他失去了对于未来的精准判断,如果能够有着更长远的目光,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那么便能够有着更高的胜算。我们应该从他的经历中总结经验,为自己的未来铺路,找到更合理的方式去推动发展,不能够被眼前小利所吸引,不然很难让自己收获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