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是谁发明的?

电脑是谁发明的?,第1张

电脑是谁发明的?

电脑是谁发明的,严格说起来很难界定。

计算机(puter)的原来意义是“计算器”,也就是说,人类会发明计算机,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复杂的数字运算。而这种人工计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亲担任税务局长,当时的币制不是十进位制,在计算上非常麻烦。帕斯卡为了协助父亲,利用齿轮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可以执行加减运算计算器 。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之后虽然在计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与精进,但是,真正的电动计算器,却必须等到公元1944年才制造出来。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称得上计算机的机器,则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的,名字叫做ENIAC。这部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来处理讯号,所以体积庞大(占满一个房间)、耗电量高(使用时全镇的人都知道,因为家家户户的电灯都变暗了!),而且记忆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个字),但是,却已经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展。而我们通常把这种使用真空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第一代的电脑有2间教室大,跟现在我们一般用的个人电脑体积差很多吧。 当时的电脑零件是真空管(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而存档的东西是一种打孔卡片,若没有前人的设计概念,也没有计算机的发明,所以计算机是谁发明的还有点难界定。

电脑是怎样发明的啊(过程)

1672年1月,莱布尼兹搞出了一个木制的机器模型,向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们做了演示。但这个模型只能说明原理,不能正常执行。此后,为了加快研制计算机的程序,莱布尼兹在巴黎定居4年。在巴黎,他与一位著名钟表匠奥利韦合作。他只需对奥利韦作一些简单的说明,实际的制造工作就全部由这位钟表匠独自去完成。1974年,最后定型的那台机器,就是由奥利韦一人装配而成的。莱布尼兹的这台乘法机长约1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它由不动的计数器和可动的定位机构两部分组成。整个机器由一套齿轮系统来传动,它的重要部件是阶梯形轴,便于实现简单的乘除运算。

莱布尼兹设计的样机,先后在巴黎,伦敦展出。由于他在计算装置上的出色成就,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00年,他被选为巴黎科学院院士。

莱布尼兹也是第一个认识到二进位制记数法重要性的人,并系统地提出了二进位制数的运演算法则。二进位制对200多年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莱布尼兹在法国定居时,同在华的传教士白晋有密切联络。白晋曾为康熙皇帝讲过数学课,他对中国的易经很感兴趣,曾在1701年寄给莱布尼兹两张易经图,其中一张就是有名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圆图”。莱布尼兹惊奇地发现,这六十四卦正好与64个二进位制数相对应。莱布尼兹认为中国的八卦是世界上最早的二进位制记数法。为此,他于1716年发表了《论中国的哲学》一文,专门讨论八卦与二进位制,指出二进位制与八卦有共同之处。

莱布尼兹非常向往和崇尚中国的古代文明,他把自己研制的乘法机的复制品赠送给中国皇帝康熙,以表达他对中国的敬意。

最早的计算机是几几年发明的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这台计算机足有四个教室,也就是170平方米那么,体重大约有30吨。

用了近两万个电子管,它的耗电量惊人,相当于同时亮起3750支40瓦光管的用电量。但它功能不多,工作速度也不快!

电脑是怎么产生的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

·中国东汉发明的十进位计数法;宋朝发明了珠算盘。

·1617年,苏格兰发明家约翰·奈皮尔(JohnNapier)用骨制工具进行除法、减法以及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发明了计算尺。

·1622年英格兰的威廉·奥特雷得(WilliamOughtred)发明了滑动计算尺。

在开普勒的积极参与下,谢克哈特终于在1624年在海德堡大学开始研制第一台有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功能的计算器(计算钟),可惜在建造中样机模型毁于一场大火。

1642年,帕斯卡(BlaiscPascal,1623-1662,法国数学家)发明了一台手动计算机器。

1673年,莱布尼茨(GWLeibnitz,1646-1716,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建造了一台能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计算机器,轰动了整个欧洲。他的机器在进行乘法运算时采用进位-加(shift-add)的方法,这种方法后来演化为二进位制,也被现代电子计算机采用。

1822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比伦(CharlesBabbage,1791-1871)设计了一台差分机的模型,可以执行算术运算。具有六位数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计算到二次方的任何函式。

1854年,乔治·舒尔茨(GeorgeScheutz)和他学机械工程的儿子爱德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操作性的差分机。

1884年,美国工程师赫尔曼·霍勒雷斯(HermanHollerith,1860-1929)制造了第一台电动计算机。在1890年,他用电磁继电器代替一部分机械元件来控制穿孔卡片,在美国人口普查时大显身手,是人类第一台机电式自动计算机。

1937年,德国的康拉德·朱斯(KonradZuse,1910-1995)建造了Z-1机电式计算机;1941年11月5日,Z-3研制成功,这是完全由程式控制的机电式计算机,全部使用继电器,所有材料耗资25000马克(当时合6500美元)。

从1939年4月开始,于1940年1月8日建成,这台名为复数计算机器(plesNumberCalculator)像一台高阶的桌面计算器。

1944年5月,美国哈佛大学的应用数学教授霍华德·阿肯建成了"哈佛IBM自动序列控制计算机",后来称为"马克1号",它的元件还是继电器。

1942年,爱荷华州立学院数学系教授文森特·阿特纳索夫(VincentAtanasoff,美籍保加利亚人)和他的学生贝利设计的机器模型诞生。它有300个电子管,能做加法和减法运算,以鼓状电容器来储存300个数字。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台用电子管为元件的有再生储存功能的数字计算机。后来他们设计的模型就以他们俩的名字命名,叫"阿特纳索夫-贝利计算机"(Atanasoff-Berryputer),简称ABC。在数字时代门槛上的ABC,真有点象征意义。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2月10日,美国陆军军机械部和摩尔学院共同举行新闻释出会,宣布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爱尼亚克"研制成功的讯息。它有5种功能:1、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2、每秒50次乘法运算;3、平方和立方计算;4、sin和cos函式数值运算;5、其他更复杂的计算。2月15日,又在学校休斯敦大会堂举行盛大的庆典,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F·朱维特博士宣布"爱尼亚克"。然后一同去摩尔学院参观那台神奇的"电子脑袋"。

出现在人们面前的"爱尼亚克"不是一台机器,而是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谁发明的?

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谁发明的?中国的教科书、绝大多数学术著作和科学普及著作所说的电子计算机发明人都不是真正的发明人。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人约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数书上说,美国籍匈牙利裔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他历来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但是,冯·诺依曼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是“电子计算机之父”。美国物理学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担任过冯·诺依曼助手的弗兰克尔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许多人都推举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然而我确信他本人从来不会促成这个错误。或许,他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助产士。但是他曾向我,并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别人坚决强调:如果不考虑巴贝奇、阿达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属于图灵。按照我的看法,冯·诺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认识了由图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冯·诺依曼本人,亲手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转戴在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Alan M Turing ,1912-1954)头上。但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既不是冯·诺依曼,也不是阿兰·图灵。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数美国计算机界人士认为,电子计算机发明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为他们是第一台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的研制者。

现在国际计算机界公认的事实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的约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国际计算机界被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遗憾的是,中国计算机界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是谁,美国的有关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经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法院开庭审讯135次。最后由美国的一个地方法院作出判决。1973年10月19日,法院当众宣布判决书:“莫奇利和埃科特没有发明第一台计算机,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发明中的构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对电子计算机的思想告诉过ENIAC的发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爱阿华大学物理学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帮助下发明电子计算机的。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试验样机于1939年10月开始运转。这台计算机帮助爱阿华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们解算了若干复杂的数学方程。阿塔那索夫把这台机器命名为ABC(Atanasoff- Berry-puter),其中,A、B分别取俩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C即“计算机”的首字母。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阿塔那索夫和贝瑞却没有获得发明者的花环。

在阿塔那索夫和贝瑞离开之前,已有两台改进后的ABC计算机能够执行。这两台ABC计算机被存放在爱阿华大学物理楼的储存室里,逐渐被人遗忘。1946年,由于物质短缺,两台机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储存器部件。爱阿华大学没有为ABC计算机申请专利,这就给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权问题带来了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美国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确的,因为ENIAC的发明者莫契利确实到衣阿华大学参观过ABC计算机,并听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绍,由此得到启发。

阿塔那索夫于1903年10月4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哈密尔敦出生。他在佛罗里达州渡过了童年。他的父亲是保加利亚侨民,在保加利亚得过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到

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计算机(puter)的原来意义是“计算器”,也就是说,人类会发明计算机,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复杂的数字运算。而这种人工计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亲担任税务局长,当时的币制不是十进位制,在计算上非常麻烦。帕斯卡为了协助父亲,利用齿轮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可以执行加减运算计算器 。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之后虽然在计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与精进,但是,真正的电动计算器,却必须等到公元1944年才制造出来。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称得上计算机的机器,则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的,名字叫做ENIAC。这部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来处理讯号,所以体积庞大(占满一个房间)、耗电量高(使用时全镇的人都知道,因为家家户户的电灯都变暗了!),而且记忆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个字),但是,却已经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展。而我们通常把这种使用真空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电脑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谁发明的?中国的教科书、绝大多数学术著作和科学普及著作所说的电子计算机发明人都不是真正的发明人。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人约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数书上说,美国籍匈牙利裔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他历来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但是,冯·诺依曼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是“电子计算机之父”。美国物理学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担任过冯·诺依曼助手的弗兰克尔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许多人都推举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然而我确信他本人从来不会促成这个错误。或许,他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助产士。但是他曾向我,并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别人坚决强调:如果不考虑巴贝奇、阿达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属于图灵。按照我的看法,冯·诺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认识了由图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冯·诺依曼本人,亲手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转戴在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Alan M Turing ,1912-1954)头上。但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既不是冯·诺依曼,也不是阿兰·图灵。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数美国计算机界人士认为,电子计算机发明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为他们是第一台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的研制者。

现在国际计算机界公认的事实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的约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国际计算机界被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遗憾的是,中国计算机界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是谁,美国的有关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经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法院开庭审讯135次。最后由美国的一个地方法院作出判决。1973年10月19日,法院当众宣布判决书:“莫奇利和埃科特没有发明第一台计算机,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发明中的构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对电子计算机的思想告诉过ENIAC的发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爱阿华大学物理学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帮助下发明电子计算机的。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试验样机于1939年10月开始运转。这台计算机帮助爱阿华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们解算了若干复杂的数学方程。阿塔那索夫把这台机器命名为ABC(Atanasoff- Berry-puter),其中,A、B分别取俩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C即“计算机”的首字母。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阿塔那索夫和贝瑞却没有获得发明者的花环。

在阿塔那索夫和贝瑞离开之前,已有两台改进后的ABC计算机能够执行。这两台ABC计算机被存放在爱阿华大学物理楼的储存室里,逐渐被人遗忘。1946年,由于处质短缺,两台机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储存器部件。爱阿华大学没有为ABC计算机申请专利,这就给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权问题带来了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美国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确的,因为ENIAC的发明者莫契利确实到衣阿华大学参观过ABC计算机,并听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绍,由此得到启发。

阿塔那索夫于1903年10月4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哈密尔敦出生。他在佛罗里达州渡过了童年。他的父亲是保加利亚侨民,在保加利亚得过最高级别的科学奖,

电脑是谁发明的

确切的说 现在的电脑网路不是某人 发明的 因为他们发明的初衷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电脑 是美国国防网路的复制版 电脑不强大,强大的是 网际网路。第一个个人计算机 是美国 ibm公司生产,电脑的产生,当然有电脑是不管用的 能让电脑运转的最重要的就是作业系统 从ibm开始和 比尔盖茨合作 到现在 全球99以上的使用者使用微软系统 现在的电脑是 硬体+软体+网际网路 的结合体 缺一就是废物。

第一个发明计算机的人是谁

电脑是谁发明的,严格说起来很难界定。 计算机(puter)的原来意义是“计算器”,也就是说,人类会发明计算机,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复杂的数字运算。而这种人工计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亲担任税务局长,当时的币制不是十进位制,在计算上非常麻烦。帕斯卡为了协助父亲,利用齿轮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可以执行加减运算计算器。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之后虽然在计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与精进,但是,真正的电动计算器,却必须等到公元 1944年才制造出来。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称得上计算机的机器,则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的,名字叫做ENIAC。这部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来处理讯号,所以体积庞大(占满一个房间)、耗电量高(使用时全镇的人都知道,因为家家户户的电灯都变暗了!),而且记忆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个字),但是,却已经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展。而我们通常把这种使用真空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第一代的电脑有2间教室大,跟现在我们一般用的个人电脑体积差很多吧。 当时的电脑零件是真空管(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而存档的东西是一种打孔卡片,若没有前人的设计概念,也没有计算机的发明,所以计算机是谁发明的还有点难界定。

记得采纳啊

电脑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于二战之中。因为它是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用的。它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含有500英里的电线,是用电磁讯号移动机械部件。它的执行速度很慢,3——5秒执行一次,适应性也很差,只适用于专门的领域。他只是一台普通用途的计算机。

短短几十年里,计算机已经奇迹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电子管执行的计算机。十一年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代电晶体计算器。七年后,又更新产生了第三代积体电路计算机。十年后,又发明了现在较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进,一次比一次用途广泛。以至于成为现代社会的天之骄子。

火箭最早出现于中国。

公元240 年,诸葛亮率兵攻打郝昭军营,架起云梯衡车以临城下。郝昭将捆绑有火把的箭射向云梯,把云梯点燃,将爬上云梯的将士全都活活烧死。这是火箭一词最早出现。此时的火箭实际上就是带火的箭,即在弓箭上绑上柴草,浇上油,点燃后用弓射出,只是火和箭的机械结合。

火和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黑火药发明并得到广泛应用以后的事。这之前,所谓的火箭均为“燃烧箭”,只是在箭杆前部绑有易燃物,点燃后用弓或弩射出的普通箭。黑火药发明之后的火箭,则是靠火药燃烧时喷发燃气的反作用力推进而运动的火箭。实际是“向后喷火的箭”。

最早的“向后喷火的火箭”是我国宋朝的冯继升、岳义方以及唐福等人发明的。这种火箭是一种原始火箭,箭上有一个纸筒,里面装满火药,纸筒的尾部有一根引火线,通过引火线将火药点燃,变成一股猛烈的气流从尾部喷射出去,利用喷射气流的反作用力,火箭就能飞快地前进。从靠人力用弓发射出去的火箭到直接利用火药的力量来推进火箭,显然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

这种原始火箭虽然仍依靠箭头杀伤敌人,也没有专门的发射设备,但它的射击距离要比弓射远得多,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很先进的武器了。与传统火箭相比,近代火箭已不再是“向后喷火的箭”了,而是“向后喷火的弹体或飞行体”,实际上“箭”的特征已不存在,所继承的只是火箭的基本原理。火箭的研制技术已经被广泛创新,但“火箭”这一名称却一直被沿用下来。今天,火箭的外形早已远离了早先火箭的模样,但人们仍将其亲切地称为火箭。

1920年元月12日,《纽约时报》在显著的位置刊出这样一条在当时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多级火箭可以到达月球”,副标题是“史密森学院授权宣布克拉克大学物理系罗伯特·哥达德教授探索高空大气的新发明——多级火箭能把探测仪器送到200 英里高度,更大的火箭可以在月球上着陆。”

1926年3 月26日,哥达德在大雪中的沃德农场发射了全球第一枚液体火箭。哥达德的飞行试验报告上这样记录道:“火箭试验在下午2 点30分进行,经2 .5 秒之后,火箭上升高度达41英尺,飞行距离184 英尺,落地点是农场菜园。”这枚火箭的研制成功,打开了液体火箭技术的大门,开辟了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人类在通往空际空间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这以后,哥达德在成功的喜悦中继续研究各种更大功率的火箭。1927年,哥达德制造了一具燃烧室比以前大20倍的火箭,不过,这个大家伙不能像过去的小火箭那样把自己推举到高空,它飞不起来。哥达德夫人幽默地说:“这次不是会飞的小把戏了,他居然造出个坐着不动的大笨蛋来了厂又经过两年的艰苦试验,哥达德终于制造出能够飞离地面的较大液体火箭了。1929年7 月17日,他在农场发射了一枚载有气压计、温度计和照相器材的气象火箭,这是全球第一枚装载有测量工具的气象火箭,仪器由降落伞回收。

白宫 美国华盛顿纪念碑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国家艺术馆雕刻园 美国国会大厦 格兰特将军纪念碑 美国国家植物园 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 航空航天博物馆 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 艺术与工业大楼 史密森尼博物院 弗利尔艺术馆 赛克勒艺术馆 国立非洲艺术博物馆 华盛顿纪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地标,为纪念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石碑建筑物的内部中空,是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筑,原本米尔斯的最初设计是在底部有开国英雄柱廊围绕着华盛顿纪念碑,但在美国工兵处陆军上校凯西被托付重新设计地基与塔身之后,他放弃了柱廊的构想,专注于方尖碑的建造,并将地基挖深、以古埃及的比例重新设计主塔。

1833年美国国会通过建案,建费用由全民乐捐,每人捐款上限为一美元,蓝图由米尔斯(Robert Mills)设计。其间因南北战争爆发,停摆了22年,1876年又重新复工,由美国陆军负责,经费由政府负担。整个工程于1884年12月6日竣工,并四年后开放观光。石碑是以白色大理石建成方尖型,高度是1693米,东面是国会大厦,西部是林肯纪念堂,北面是白宫,南面是杰佛逊纪念馆,内墙镶嵌著188块由全球各地捐赠的纪念石。登上169米高的华盛顿纪念碑,可俯瞰波托马克盆地全貌。美国政府于1899年宣布:“华盛顿特区任何建筑物的高度都不可以超过华盛顿纪念碑”[1]。

1853年美北长老会驻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曾赠一碑文予美国华盛顿纪念馆,由福建巡抚徐继畲撰碑文文字:“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建筑物构造 纪念碑高度 地上最高观光高度 纪念碑尖顶高度 纪念碑顶部柱身幅 169294米 152米 1675米 105米 土台部的壁厚度 顶部观光区墙壁厚度 纪念碑总重量 纪念碑石块总数 46米 46米 82421公吨 36491个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于1964年对公众免费开放,是一座长方形的五层楼高白色大理石建筑,里面收藏了许多美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物,如: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用过的书桌、贝尔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电话机等,至20世纪90年代,这个馆的藏品已达1600万件。

游览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从大草坪进入历史博物馆,直接进入的是第二层大厅。大厅中央,有一个悬自天花板的链球状大钟摆,是1851年美国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的展品复制件。在主厅正面墙壁上,是一面巨大的国旗绘画。

参观者最先步入的是一个小型放映厅,在这里可以观看一个介绍1780年至1800年美国东海岸原英国殖民地,即“新英格兰”农村生活的短片。从华盛顿雕像附近上至三楼,那里是武装力量、钱币、纺织品展览,还有珍贵的邮票展品纸币约75000枚。

费用:免费。

开放时间:每天10:00-17:30,圣诞节不开馆。 美国自然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上西区(Upper West Side),是专注于人类学、古生物学、生物学等的博物馆。建馆于1869年,现有馆员超过1200人,每年承办超过100场特别展览。该馆的特色是其对于各大洲哺乳动物的收集,以及人类学的馆藏。其人类起源馆(Hall of Human Origin)是全美唯一此领域的专项展览,展示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美国自然史博物馆2006年获得纽约州教育理事会授权,下设里查德·吉尔德研究生院(Richard Gilder Graduate School),开办了比较生物学专业。这是博物馆目前唯一提供的学术项目。2009年11月,州政府核准馆方颁发博士学位。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因而正式成为美国第一个、也是唯一授与博士学位的美国博物馆。 国家艺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是一座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艺术博物馆,常缩写为NGA,隶属于美国政府,由史密森尼学会管理。建筑物本身分为东西两栋,靠地下通道相通。

国家艺术馆由美国国会创建于1937年,一开始是为了管理安德鲁·威廉·美隆(Andrew W Mellon)和山缪·卡瑞斯两人捐献出的收藏(主要是意大利艺术)。1941年3月17日国家艺术馆的西栋建筑正式开放给民众参观,西栋建筑由建筑师约 翰·卢梭·派普(John Russell Pope)所设计,东栋建筑由建筑师贝聿铭所设计,于1978年开放。此外,国家艺术馆在1999年增设了一个雕塑公园。

一九七八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一九七八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白宫。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颇难处理的不规则四边形。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78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动馆的开放,标志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这座建筑得到了评论界的高度赞赏,也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贝聿铭的初衷是想设计一个大家都愿意光顾的场所。他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美国国会大厦(英语:United States Capitol),别称国会山庄,是美国国会所在地,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山,坐落在华盛顿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东端。

在地理上,美国国会大厦位于华盛顿偏东处,但常被看作华盛顿市区的中心。华盛顿特区建筑物地址的东西南北都是以国会大厦作为基准。

由于电视报道华府作出决定时多出现的是国会大厦,加之经常配合有“白宫方面宣布”的言辞,且其风格巍峨挺拔,导致不了解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国会大厦认为是白宫——美国总统官邸暨办公室。

公众可免费参观国会大厦,但每天的名额有限;也可旁听参议院或众议院议事。

沿革

国会山第一次被议会占领的时候, 1800

现在的国会大厦实际上是美国的第四个国会大厦。在1783年到1784年间,美国国会的开会地点是位于马里兰州安那波利斯的马里兰州议会大厦。1789年到1790年期间,使用纽约的联邦国家纪念堂作为开会地点。1790年到1800年期间,开会地点是费城的美国独立纪念馆。

现在的国会大厦始建于1793年9月18日。乔治·华盛顿为它安放了基石,但是确切的安放地点现在却已经无法考证。其早期的建造由本杰明·亨利·拉特孟彼和查尔斯·布尔芬奇等人监制。当政府于1800年将其临时总部从费城迁到华盛顿特区时,等待他们的国会大厦仍是尚未完成的砖石结构。上院一侧在1800年完工,下院一侧在1811年完工。在1812年战争中,建筑曾被破坏,后修复。后来随着美国州数与议员数的增加,国会大厦也大幅扩建,并且建设了位于中央的巨型穹顶。

国会大厦是美国民主政治的象征,1800年以来就是国会会议的召开地。国会议员聚集在此制定法律,美国总统亦在此宣誓就职、并且宣讲每年的国情咨文。 美国国家植物园(US Botanic Garden)建于1820年,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大厦旁,马萨诸塞大道50号。美国国家植物园是一座收集了美国及世界上4000多种不同植物的活博物馆。同时也是美国唯一由农业部管理的一家植物园。

景点特色:

美国国家植物园占地180公顷,在华盛顿特区东北边的一片大绿地上。这里最著名的就是各式各样美丽的花朵,高挺的树木和其它植物。这里有大约9000种植物。植物园专门栽种科研或者教学用的植物。国家植物园是依据1927年国会的一项法案设立的。植物园的目标是开展研究和教育,进而改善环境。这个目标还包括保护树木、花草和植物,并欢迎公众参观。 国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位于首都华盛顿,于2004年开馆,是一个专门介绍美洲印第安人生活、语言、文学、历史以及艺术的博物馆,每年约有400多万人次造访。

博物馆的外形像是**的大岩石,让人想起夕阳下的西部绝壁,分为五层,展览面积23000平方米,收藏品可达80万件,此外,还有125万张。馆内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我们的宇宙:我们世界中的传统知识形态”、“我们的人民:表达我们的历史”以及“我们的生命:当代生活和身份”,对于非印第安人的参 观者来说,博物馆的80万件藏品将向游客揭示一个全新的世界,从中不但可以看到羽毛头饰、战斧、枪支、挂珠项链、编织篮、毛毯和陶罐等熟悉的印第安人传统 服饰和生活用品,也有他们现在的民族发展和生活状况。

在博物馆的四周种植了各种具有特色的植物,花团锦簇,争奇斗艳。在草坪上还散布着超过40块古代印第安人建筑中常用的岩石,它们象征着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的延续。 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座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东南方,成立于1976年7月,是史密森氏学会创建的众多博物馆之一,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有关飞行的专题博物馆。

平均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在成立的第一年参观人数曾超过1000多万人次,创美国各博物馆最高纪录。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博物馆,是由玻璃、大理石和钢材 构成的现代化建筑。

博物馆的24个展厅共有18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各展厅陈列飞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类飞机、火箭、导弹、宇宙 飞船、及著名飞行员、宇航员用过的器物。除体积过于庞大的采用模型外,展品绝大多数都是珍贵的原物或备用的实物。馆内陈列品没有“请勿动 手”的标牌,观众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观众和记者可以随意拍摄展品。

博物馆的正厅命名为“飞行里程碑”,形形色色的飞行器或悬吊在大厅天花板下,或停放在宽敞大厅的地面上。这里有最原 始的飞行器:中国古代的风筝和火箭的模型;蒙特哥菲尔兄弟飞越巴黎上空的热气球复制品;以及莱特兄弟的“飞行者”1号飞机。在莱特兄弟飞机的近旁,陈列着 “阿波罗”11号登月舱。

在空间飞行器展行里,除美国展品外,还展出世界各国发射的卫星及航天器的复制品。有美国“阿波罗”和苏联“联盟”号 飞船实现对接的模型。能深入其中看个究竟的美国天空实验室吸引了无数观众人内参观。这个空间轨道站高,呈圆筒状15米,内径7米,分为上下两层。观众沿舷 梯进舱,可以看到装有各种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及贮存水、食品和器材的库房。

全馆有各种类型的真正飞机共265架,从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到创下时速7296千米的X-15火箭飞机。这 265架中相当一部分陈列在反映二次世界大战的展厅里。该厅陈列了美国的“野马”、日本的“零式”、德国的“梅塞施密特”、英国的“喷火”等驰名于世的各 种战机。被缴获的希特勒的秘密武器—V-2飞弹实物,也矗立在展厅中的显赫位置。展厅中还站立着许多与真人同样大小栩栩如生的战时王牌飞行员的蜡像,墙壁 上则挂满了激烈空战的照片和绘画。

飞机发动机、火箭和导弹、卫星和飞船等,都有专馆陈列。博物馆的**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宽银幕立体场**场,它有一幅5层楼高、33米宽的银幕。走进以爱因斯坦命名的宇宙空间馆,新型的天象仪显现的9000颗各种星球、星系、星云、则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地进入了无穷尽的灿 烂苍穹。

华盛顿赫希洪博物馆

华盛顿赫希洪博物馆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东北方,是美国唯一以环形投影建筑设计的博物馆,360度投影屏幕将照亮建筑外观,不断变化的图像和声音,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体验。11个高清晰度视频投影仪,影像将无缝交融在一起。

重要特色:馆内外和雕塑园中藏有罗丹、穆尔、穆尼奥斯和列肯斯坦的大型雕塑作品;室内陈列德·库宁、沃霍尔、里希特的画作;考尔德的活动雕塑作品;胶片系列

史密森尼博物院的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在华盛顿纪念碑和国会大厦之间。另有六座博物馆和国家动物园设在华盛顿的其他地方。库珀·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以及国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乔治·古斯塔夫·海伊中心设在纽约市。

在史密森尼内待建的最新博物馆是国立非裔美国人历史和文化博物馆,它将建于华盛顿市的国家广场中。艺术和工业大楼已关闭,迄待修缮。 弗利尔美术馆以珍贵稀有的东亚文物闻名于世,其中,属中国和日本的收藏最多。美术馆的创始人弗利尔醉心于迷人悠远的中国文化,因此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很多中国古代珍宝。这里收藏了近3万件的文物,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更是达到了1200多件,属全美国之最。

馆内最值得一看的是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物以及良渚文化时期的绝世玉器。商周的青铜和良渚的玉都是中国古代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文化财产之一。此外,这里还收藏着一副相当完整的南宋时期《洛神赋图》白描本,它是《洛神赋图》存世的9卷中的一款,其他几款散落在北京故宫、大英博物馆和辽宁博物馆。这些千年的宝贝如今被妥善的放置在弗利尔美术馆里,等着亲切的中国参观者的来此拜访。 赛克勒艺术馆位于华盛顿国家大草坪中段的南边,于1987年9月正式开放,赛克勒艺术馆是一座古典主义风格的坐北朝南四层小楼。

赛克勒美术馆藏有种类繁多的中国玉器,既有璧、琮、璋、璜、圭等形态规整的玉礼器,也有戈、钺、刀等威风凛凛的玉武器,更有猛琥、苍珑、凤鸟、飞鹿、神人等生动活泼的像生玉,还有玉剑具、玉杯、玉带钩、玉镯、玉洗等实用器,其中不乏精品、珍品。玉器绝大部分是赛克勒博士的生前收藏,其中商代铜卣与玉串饰,特别引人注目,可以说是赛克勒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不仅因为是其精美,更在于组合及其所含的意义。正如展览说明所云,青铜卣呈现出典型的商代风格,形体规矩,大小适中,制作精细,装饰精美,盖、身外壁装饰形象生动的夔龙纹,并以四齿牙形突棱将纹饰分为四组,前后、左右呈对称状分布。铜卣提梁缺失,美中不足。铜卣内藏有15件玉管,原可能为一串饰,玉管大小、形状略有差别,质地、色泽、工艺基本一致,少数玉管外壁饰阴纹,为商代玉器上常见纹样。据说铜卣发现时,玉管就藏在铜卣里面。为何玉管放在铜卣内?有何含义?有学者认为是为了祭祀需要,也有学者认为是长江流域商代方国的风俗。但从铜卣与玉串饰看,都是实用器,铜卣是酒器,玉串饰是装饰用品,因此也不排除是物主的生前藏品,因某种特殊原因窖藏,或是用于陪葬。 国立非洲艺术馆位于国家广场独立大道西南950号,1964年开放,是美国唯一的纯粹以非洲艺术为对象的博物馆。

艺术由Warren M Robbins于1964年创建,从来未去过非洲,也并没有在博物馆或艺术领域内工作。他对于创立非洲艺术馆的想法源于60年代早起的一次旅行。当时他是美国驻伯恩的文化随从。某日他参观汉堡一家古董店,那里收藏的非洲雕塑吸引了他。他买下了32件。从最初的购买开始,在家里形成一个小博物馆,在当时人权运动遭遇混乱时期,这也是他所做的一份文化交流。六年后,当听说19世纪废奴运动领Frederick Douglass在国会山的房子要出售,便买下了这座房子,他将那里视作非洲艺术馆,将自己的收藏进行展出。他购买了同一个区的九家房产,个人收藏也日益扩大。当博物馆扩大到拥有五千作品时候,他开始请求国会,要求其成为史密森机构的一部分。1987年,搬迁到国家广场,被重新命名为国立非洲艺术博物馆。1983年前,Robbins一直担任那里的馆长。1987年,Cole成为亚特兰大Spelman学院首位美籍非裔女性领导者,该学院也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黑人女性大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694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