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项羽争夺赛中,刘邦却能获胜,刘邦早年间被世人称为“流氓、无赖”。没想到刘邦能当上皇帝,估计项羽到死都还没弄明白。
其实刘邦能当上皇帝是有原因的,这里面不排除有运气的成分。也可以说是时势造就英雄,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造就这个“小人物”脱颖而出。
先来看看刘邦早年的经历。
刘邦出生于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和当地地主的儿子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幼时结交甚好。刘邦在幼时也算是小帅哥一枚,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这是他显著的特征。性格开朗,平时不拘小节。
他年龄稍长后,因不喜欢劳作,被父亲训斥。他父亲也觉得他没出息,可是后面让他父亲当上了太上皇。
虽然刘邦幼时混迹于市井当中,深谙世道,积累一些人脉,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一次偶然机会,当上了沛县泗水亭的亭长,从此开始他的帝国创业之梦。
起兵反秦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暴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起兵反秦。刘邦也加入到其中。沛县百姓也想起义,可是当时沛县的县令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出尔反尔,迟迟不肯开城门迎接刘邦。一怒之下鼓动城中百姓杀掉这个县令,从此刘邦带领大家起兵反秦,这时刘邦走上了领导岗位,被推举为“沛公”
此时,还有一股力量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梁和项羽,他们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兵很快兵力就达到近万人,可以与之相抗衡。
刘邦想方设法扩充兵力,礼贤下士,巧遇名将,身边也聚集了很多名将,包括萧何、樊哙、张良,郦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刘邦兵力及领导地位巩固很多。最终在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赛中,刘邦取得了胜利,后面建立了汉朝当上了皇帝。
有位著名教授王立群,曾在百家讲坛上讲过及分析刘邦当上皇帝的原因:会听、会用、会赏罚。
笔者也从中做些思考,粗略地总结这几点原因:
1刘邦性格开朗,不拘小节,宽厚待人。遇事沉着,冷静淡定。其中在鸿门宴当中就体现这点。
项羽在打败章邯时,想迫使刘邦投降,范增也想趁机除掉刘邦,于是献计给项羽除掉刘邦。由于项羽的优柔寡断错失良机,也为项羽以后埋下隐患。
但是这计策很快传到项羽的叔叔项伯的耳中,并连夜通知他昔日的好友张良,张良是刘邦的谋士,并把这消息告诉刘邦。刘邦惊慌失措,赶紧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要刘邦约见项伯,以表明自己没有野心与项羽争夺王位。
第二天,刘邦带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来到项羽军营当中,当面赔礼道歉。范增在宴会上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可是项羽犹豫不决,他就召项庄舞剑为宴会助兴,趁机杀掉刘邦,可是没成功,被项伯救下。这里面也有个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是这样来的。
在宴会上,刘邦表现出极高的沉着与冷静,刘邦能脱险与樊哙、项伯、张良的力保也分不开的。
2刘邦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身边聚集大批贤能之士,为他巩固政权提供智慧。他曾多次拜访韩信,想将他纳入自己的门下。最终被刘邦的这种礼遇所感动,成为刘邦的一名大将。
3知人善用,听取各方建议。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邦在军事上的才能远远不及他的部下,但他能领导他们。他会根据部下的才能,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刘邦也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当他打入咸阳夺取胜利时,刚开始被秦王宫殿的繁华,及美女所吸引,贪图享乐,但是被樊哙提醒建议,他马上能够改正过来,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士兵及城中老百姓。
4他赏罚分明。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和百姓。
刘邦在一次庆功宴上,也总结了自己成功的原因:他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而项羽优柔寡断,比较自负,自傲,容易猜疑,导致他失败的原因。
刘邦建立汉朝,当上帝王,在历史上也是一位明君,做出了很大贡献。放眼到现在,作为一个领导者也需这样的胸怀,知人善用,赏罚分明,礼遇部下。你们怎么看待刘邦的?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公元前207年9月,刘邦在沛县率众三千,正式起兵抗秦。7年之后,刘邦在汜水河畔举行登基大典,汉朝自此开始。
熟悉汉朝历史的朋友,对这段记载应该是耳熟能详了。不过,对于刘邦起义这段历史,很多朋友们却可能有一个疑问。
在刘邦沛县起义之前,明明是萧何比他官更大,为什么起义之后,萧何反倒也要追随刘邦呢?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萧何这个人。萧何是个文化水平极高,头脑极其聪明的人,性格很随和,也善于识才,樊哙,曹参,夏侯婴,还有西汉名将之一周亚夫的父亲周勃,都是萧何结识的朋友,加上萧何在沛县任职。虽然只是小小的文官,但是萧何还是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望。
再来说下刘邦,那时的刘邦,在秦朝时还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刘邦奉命押解劳役去骊山为秦始皇修建皇陵,因修皇陵工程巨大,身体劳累不说,修建完陵墓,皇帝为了保住皇陵秘密,一般都会杀人灭口。劳役们自然知道,有很多就是去往骊山的途中逃跑了。
刘邦是个明白人,他想着这样跑下去,等到骊山估计都跑光了,因此在走到芒砀山时,就停下来了。
趁着夜色,把剩下的劳役都放了,让他们逃命,自己也要逃命去了,在这其中有十几个劳役死心塌地的跟随刘邦去往各处。
秦朝末期,由于秦朝的权臣赵高和秦二世胡亥统治环境黑暗,导致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激起了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沛县令想响应陈胜,吴广的起义。萧何和曹参当时在沛县也是有官职之人,他们劝县令将本县逃往在外的人都召集回来,可以壮大起义军的力量,县令觉得有道理,便派人将刘邦请回来。
刘邦到了沛县城下,县令出尔反尔,下令关闭城门,捉拿萧何,曹参二人,二人得知消息后,逃往城外,刘邦听闻此消息,鼓动城中百姓一起杀掉县令。
县令因不体恤百姓,早已失去民心,百姓们杀了县令,开城迎接了刘邦,进了城中,萧何和曹参竭力推荐刘邦,大家推举刘邦为首领,领导大家。
以上是刘邦被推举首领的整个过程,刘邦是以什么优势赢了萧何呢?
其实,刘邦最大的优势,在于刘邦会笼络人心和出色的领导才能。之前在押运劳役去修皇陵,放他们逃走,换来十几个人的誓死忠心,以及鼓动百姓杀掉县令,百姓出城迎接。这两点也直接说明了刘邦的笼络人心和领导才能还是有过人之处。
而萧何这个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野心。虽然想一举推翻秦朝的统治,但是没有想要当首领的野心,不然也不会推荐刘邦去做这个首领,一个有太大野心的人,是不会甘愿受人领导的。
反观刘邦,刘邦是有野心,不然也不会当这个起义军首领,要知道起义风险很大,如果失败可是要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但是刘邦想要通过起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旦成功,自己就可以享尽荣华富贵,功成名就。
萧何虽然擅长谋略,善于识人,学富五车,但是萧何并没有特别强的领导才能。
这样的人只适合当军师进行谋略,并不适合去领导起义军。领导起义军的人不光有领导才能还要有胆气,萧何虽然不是胆小之人,但是要是和刘邦在一些事情上相比的话,还是差了一些。
综上所述,虽然萧何在名望上胜于刘邦,但是没有刘邦有领导才能,毕竟再有名望没有领导才能也是不行的,一个好的军队,有一个好的领导,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这样的军队才不容易被轻易攻破。
一个农民出身,又不爱干活的二流子,能在江苏沛县被人称为“公”本身就很说明问题。秦末,天下大乱,刘邦一个“街道办主任”,没后台没背景,振臂一呼,随随便便就号召了三千人打进县城,今天就算换作任何一个普通人,别说打县城了,就是叫3000个人来吃饭估计你都叫不来,所以我们的刘邦哥哥,能耐不小。
再仔细看看,跟他一起鬼混的创业团队,什么萧何、张良、陈平、韩信、曹参等等,哪个不是胸有韬略,武能安邦的大才,为什么甘愿推举刘邦当大哥呢?还不是因为刘邦情商高,会做人。刚开始创业,大家跟着你,脑袋别裤腰带上,吃了上顿没下顿时,会做人是极为重要的,至少你得让大家对你心服口服吧,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起步。
刘邦这人表面看,毛病一堆,什么贪生怕死为人下流啥的,但他的优点远比这些缺点多。首先,苦出身,听人劝,关键时候,敢放手一搏,有“赌徒”胆量,该出手时绝不犹豫,比如,一开始就懂得找靠山投奔项梁。有实力但实力不那么强时,也不会打肿脸充胖子,鸿门宴该跑就跑绝不犹豫。吕雉捉住韩信,要杀韩信,刘邦也没有婆婆妈妈。这叫啥?这叫果敢、勇决、韬光养晦,这比普通人强多了吧。
还有,楚汉之争时,刘邦从四川陕西刚出来就被项羽打的四处乱窜,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刘邦坚持了四年。更让人佩服的是,不管他被打成光杆司令还是输成啥样,刘邦依然能东山再起,牛皮~这样一个无论走到哪,都有一堆猛人马仔相助的大哥,能叫没能耐么?
在那个年代,哪个军阀不会滥杀无辜呢?刘邦不会。他虽然带兵打进了咸阳城,但是对咸阳的老百姓秋毫无犯,如此行径跟隔壁的项羽简直完全相反。项羽打败了章邯以后,居然坑杀了人家二十万的降卒,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那些人才们发现刘邦才是仁义之君的时候,在选择君主时,自然主动向刘邦靠拢。刘邦如此仁慈是有原因的,他出身贫寒,体会的到老百姓过着多么苦的日子,所以他不会对老百姓下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