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夺嫡失败的原因,是因未掌握兵权吗?为何不举荐十阿哥领兵?

八阿哥夺嫡失败的原因,是因未掌握兵权吗?为何不举荐十阿哥领兵?,第1张

说起夺嫡,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什么叫夺嫡?夺嫡并不是指争夺皇位,更不是指篡位!所谓嫡者,嫡子也,清圣祖康熙帝的嫡子只有一位,那就是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所谓夺嫡,实际上指的是争夺胤礽的储位,而不是皇位。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下面很多东西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皇八子胤禩夺嫡是在何时失败的?

众所周知,雍正四年清世宗雍正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幽禁了胤禩,不久之后胤禩在幽禁地离奇暴毙。据后来溥仪、溥杰兄弟回忆,他们儿时玩耍时曾经无意中翻出了雍正帝下令处决胤禩、胤禟的密诏。雍正帝是二人的先人,他们似乎没有理由去刻意栽赃自己的先人。可见,胤禩、胤禟是被雍正帝秘密处决应该没有太大疑问。很多人也就此将胤禩夺嫡失败的终点定在了雍正四年。

其实不然,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正式即位,次年改元雍正。换言之,从康熙六十一年起,皇位都已经确定了,胤禩还夺什么嫡?实际上,胤禩夺嫡失败还要往前推更多年!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废。紧接着皇长子胤禔因为被皇三子胤祉告发以巫蛊之法魇镇胤礽以及暗示父亲清圣祖康熙帝杀掉胤礽,被康熙帝革爵幽禁终生。就在这个时候,胤禩似乎也有些急不可耐了。适逢康熙帝为了试探群臣态度玩出了“举荐”新太子人选的阴招儿,在胤禩的暗中串联下,不少大臣纷纷上书举荐胤禩,其中不乏康熙帝亲娘舅佟国维这样的重要角色。而这,恰恰犯了康熙帝的大忌!

首先是皇子与朝臣结党,这是任何一位帝王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此举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帝本身,亲儿子也不行!其次,胤禩短期内能够号召那么多人为自己站台,足见其觊觎储位已非一日两日,甚至胤礽许多罪责难保背后没有胤禩的阴谋。此举更是深深刺痛了康熙帝作为父亲的那颗爱子之心!其三,胤禩的举动也让康熙帝认识到了儿子们之间早已斗得你死我活、无法调和了……为了避免儿子之间骨肉相残、祸起萧墙,康熙帝最终决定拿胤禩“明正典刑、杀一儆百”!不仅严厉斥责了胤禩、革去了他的贝勒爵位,而且公开否决了胤禩的皇位继承资格。不久之后,康熙帝复立废太子胤礽。实际上,这个时候,胤禩就已经被康熙帝打入另册了。

康熙五十一年,胤礽第二次被废。就在胤礽被废两年之后,发生了著名的“毙鹰事件”。胤禩上贡给康熙帝的两只海东青最后变成了奄奄一息的死鹰……此事让康熙帝大发雷霆,认为是胤禩在诅咒自己。一怒之下连“辛者库贱妇所生”以及断绝父子关系的话都说了出来。自此,胤禩彻底丧失了皇位继承资格。而彼时,康熙帝仍然在位,皇十四子允禵也该没有出任抚远大将军,所有皇子手里都没有兵权。因此,说胤禩夺嫡失败与兵权有关,显然是牵强附会了。

为何不举荐十阿哥带兵?

这个问题本人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康熙五十三年胤禩在康熙帝面前就已经彻底失势了。康熙五十七年允禵才出任抚远大将军,彼时胤禩还有资格举荐谁来带兵吗?更何况,兵者国之大事,康熙帝作为实权皇帝,让谁带兵,他不可能听别人的,亲儿子也不行!选择允禵出任抚远大将军完全是康熙帝自己的主意,谁也无法左右,潜邸时期的雍正帝亦然。提问者想必是小说和电视路看多了……

再说一说这位十阿哥。谁举荐他,康熙帝也不可能同意!康熙帝之所以选择允禵,一个最大的前提就是,允禵是所有皇子中军事素养最高的。这是大前提,作为皇帝,康熙帝首先必须从国家层面考虑问题,对外用兵可不是喝酒,多喝一杯少喝一杯无所谓。如果允禵真不行,康熙帝是不可能将那么多军队交到他手里的。而这位十阿哥是真不行!

皇十子胤䄉,遏必隆的亲外孙、孝昭仁皇后的姨外甥,生母是遏必隆庶出的女儿——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无论是生母的地位还是母家的背景,胤䄉都是皇子中数一数二的,仅次于废太子胤礽!在胤礽被废之后,胤䄉是所有皇子中出身最高、背景最深的。换言之,胤䄉才是最有实力夺嫡的皇子。可偏偏就是这位,却甘心屈居胤禩之下,跟着胤禩起哄架秧子!可见,胤䄉是真不行。但凡他真有些许能耐,根本用不着依附胤禩。这一点从后来雍正帝处决胤禩、胤禟却独独留下了他也能看得出,雍正帝也认为他不足为惧。就这样一个人,康熙帝除非脑子被驴踢了,否则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让他带兵的。更何况,他是胤禩的铁杆,又有郡王爵位,让他带兵无异于是在给胤禩加码,在已经决定放弃胤禩之后,康熙帝有怎么可能让胤䄉带兵呢?

允禵之所以能够出任抚远大将军,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和胤禩一直若即若离,胤禩因为雍正帝的原因对他也是且拉且防。他俩是一路人,却不是穿一条裤子的……否则,野心勃勃的胤禩手里握着军队,康熙想善终恐怕都很难。即便善终了,皇位也基本上不可能落到雍正帝手里了。如此一来,继承皇位的只能是胤禩,而他恰恰是康熙帝最不想传位的皇子!

在雍正王朝中,因为隆科多明白,只有弘继承王位,他才会安全,朝廷纷争何时休,多是有谋略的人才能掌握天下。

在雍正登基时,隆科多已经是“居功至伟”,数了邬思道,十三爷,就要数隆科多的重要性了。更何况十三爷被囚禁,负责京师防卫的隆科多自然显得尤为重要。隆科多最后为什么配合八爷党逼宫呢?他要扶植三皇子弘时上位,因为弘时最符合隆科多自身的利益。佟国维也说过,佟家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就是因为善于在多位阿哥上押宝。九子夺嫡的时候,佟国维推举八阿哥失败,甚至不惜让亲侄儿隆科多出卖自己来博得康熙信任。显然隆科多这次是没有眼光,押错了。

隆科多自己也觉得自己很委屈,隆科多扶植雍正登基以后,军机大臣里可说自己功劳最大,可是最有话语权的确是康熙托付给雍正的张廷玉。雍正也说过一个十三爷一个衡臣,他的天下才牢固。雍正打心底就没把隆科多当自己人。隆科多推荐的诺敏“天下第一巡抚”活活打了雍正的脸,家里还有一个不成器,老是惹是生非的儿子。

隆科多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富贵都是因为对雍正有拥立之功。可是“夺嫡当夜”,隆科多更相信自己的多手准备。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之下,不要做任何决定,不见兔子不撒鹰。看不到宫外进来的谁,自己是不会轻易拿出诏书的。但如果当时进来的不是十三爷,而是程文运,那么他手中的诏书就极有可能是传位于胤禵。那么历史就得发生改变了。

其实这只死鹰恰恰就是"九子夺嫡"的关键一环。我们知道这只鹰绝不可能是十四阿哥送的,因为这个简直就是"自己杀自己",所以这一定是在不途中被人做了手脚,以此来嫁祸十四阿哥。

而且,作为久经斗争的康熙皇帝,这种把戏自然会被他识破,所以在之后,他并未因此事而怪罪十四阿哥,而令康熙愤怒的,是有意掉包者用这种卑劣手段,来挑拨自己和十四子之间的关系。

因为作为封疆大吏,十四阿哥手中握有重兵,一旦康熙因此事怪罪十四阿哥,那么很可能会将十四阿哥逼反,到时候挥师东进只会令清朝陷入动乱。而此时躲在暗处的八阿哥,肯定会趁机叛乱,利用党羽的支持一举夺得皇位。而八阿哥之所以要在十四阿哥寿礼中动手脚,其很大动机便是以此让康熙一蹶不振,使其对政局的把控力进一步向削弱,这样他成功的几率也就更大了。

但是八阿哥明显低估了四阿哥的实力,以及康熙的谋略。这场事件,其实很有可能是康熙自导自演的戏码,其主要目的便是找借口打压八阿哥势力,毕竟在此事发生之后,康熙一直都在强调:乱不了。但是对于此次事件,还有一部分人说,这其实是四阿哥动的手脚,毕竟在这件事发生之后,四阿哥已经大概率被确定为下一任皇帝,而八阿哥则离皇位越来越远。

由于在确立新太子时,朝中有许多大臣推举八阿哥为最佳人选,这一举措被康熙视为结党营私,于是便遭到了康熙严厉打压,自觉无望继承皇位的八阿哥,于是才想出调换寿礼的计策,将朝野上下搅得天翻地覆,这样他才有可乘之机,毕竟此时康熙已经垂垂老矣,只要天下大乱他就能篡夺皇位,所以八阿哥这是想"乱"中取胜,所以他才要逼十四阿哥起兵造反。

毕竟此次手法还是很缜密的:寿礼是十四亲自差人送的,而且寿礼上的封条都还完好无损。

即便康熙不认为这是十四所为,但也会对其心生疑虑,毕竟在历经多年的"九子夺嫡"乱局中,康熙已经被折腾的受不了了。所以只要康熙出现问题,越早驾崩,那么八阿哥的胜算也就越大,毕竟八阿哥有朝中众多大臣鼎力支持,而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又没成气候,他也不能等十四阿哥严重威胁到自己,所以八阿哥只能尽早在精神上击垮康熙,这样他才有机会夺权。

康熙53年年末,为了“太子”之位,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已经是非常明显,以争夺大将军王为分水岭,八阿哥胤禩让眼线处处给十四阿哥设置阻碍,双方开始了激烈的明争暗斗。

首先,是在康熙大寿的时候,八阿哥胤禩让人在康熙的寿宴上,把十四阿哥的寿礼换成一只“死鹰”,气的康熙差点当场就昏死过去——这样的“老八”不可谓不歹毒。

寿宴上送一只“死鹰”,是啥意思呢?

其实,意思再明白不过——将康熙比喻老鹰,说老鹰再厉害,也是死的人,意思是康熙再厉害也是一只快死的老人了;让十四哥送过去,即意在挑拨老十四与康熙之间的关系,使其失宠

那么,八阿哥胤禩号称“八贤王”,可就是这个八贤王怎么会做了这一件如此歹毒的事情呢?其实,这时所谓“八贤王”,“贤”名已经失效,并且在康熙面前也已失宠。

这事还得从“平叛西北战乱”的事情说起——当闻听尔丹兵败的消息后,康熙皇帝勃然大怒,便决心从皇子中挑选一个最有能力的前去平定叛乱。这时,邬思道给四阿哥的建议“举荐十四阿哥担任大将军王”;但是,这时的八阿哥也非常想去担任大将军王,但却苦于自己却没有从军的经历,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十四阿哥去了。这时他便知道十四阿哥的势力已经强过自己,便对此怀恨在心,便想尽一切办法去陷害对方。终于,做出了“死鹰事件”!

那么,在康熙大寿的时候,八阿哥送“死鹰”究竟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至少有以下3个利益:

1、八阿哥胤禩知道康熙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所以,他要在康熙死前掀起一场大乱。因此,他送死鹰的目的,就是要造成朝局的动荡与一切不安因素,自己好从乱中取利。

2、其实,经过当年推举太子的风波之后,八阿哥胤禩已经康熙眼里失宠了,这一点八阿哥自己心中非常清楚——因为,当时很多大臣推举八阿哥为新太子,而被康熙视为“结党营私”,从而进行了无情地打压。八阿哥对此早就怀恨在心,因此就使用了这个非常的手段。

3、死鹰是经过十四阿哥的府上才送给康熙的,如果要查,肯定先从十四阿哥查起。

这样一来,八阿哥胤禩就会趁机诬陷十四阿哥,载脏一些早已准备好的事件。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六十年,康熙大寿,皇子们纷纷为皇阿玛献上寿礼。远在边疆刚打了胜仗的十四阿哥,为康熙献上一份很有排面的大理:一块从天而降的陨石,石头上还有个天然的寿字。

这份寿礼先被送到了八阿哥的府上,八阿哥对这份寿礼十分眼红,于是使了个掉包计,用一只死鹰换去了这块陨石。

在寿宴上,康熙兴致勃勃地打开盒子,一只死鹰赫然出现在他眼前,康熙立刻被气病了,然而他却并没有追查此事。

那么康熙是否知道死鹰是八阿哥换的呢?他为何不下旨彻查此事呢?

康熙当然知道死鹰是八阿哥换的,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是最聪明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是邬先生),他对一切都洞若观火,八阿哥换死鹰之事,绝对瞒不过他的眼睛。

为什么康熙知道死鹰是八阿哥换的呢?因为十四阿哥没有送死鹰的动机,而八阿哥却有换死鹰的动机!这要从康熙封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说起。

在经历种种事件后,康熙终于看清,自己这几个儿子里面,肯实心办事的,只有一个四阿哥胤禛。所以康熙早已认定胤禛做自己的继承人。

但是,康熙的几个儿子都对皇位虎视眈眈,特别是八阿哥素有贤名,深得人望。虽然在推举太子风波中八阿哥遭到了极大的打击,但是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围绕在八阿哥身边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其势力不容小觑。特别是十四阿哥精明能干,又曾带兵打仗,在军队中有一定威望。

为了让胤禛顺利继承皇位,康熙开始了分化八阿哥集团的行动,具体而言就是让十四阿哥做大将军王,领兵打仗。

这下十四阿哥暗自认为康熙有意传位给自己,于是与八阿哥一党拉开了距离。比如他伪造书信,拉拢八阿哥派到他身边的鄂伦岱。十四阿哥还执意不听八阿哥的话,在康熙大寿前打了一个打胜仗,还为康熙献上一块陨石。

见到十四阿哥屡建功勋,八阿哥一党一下子就眼红了,比如九阿哥曾恨恨地说:

“原来不是老四想当皇上,现在看起来老十四才想当皇上!”

此时十四阿哥对皇位可谓是志在必得,他又何必作出“送死鹰”的忤逆举动呢?在他心中,只要自己按部就班地打胜仗,就可以赢得康熙的欢心,顺利当上继承人了。

对于十四阿哥的想法,康熙怎么会不知道呢?所以他必然明白,是有人用死鹰换了陨石。这个人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八阿哥

那么八阿哥为何要调换陨石呢?他是想栽赃十四阿哥吗?其实并非如此。十四阿哥没有动机送死鹰,这件事一眼便知,康熙知道,八阿哥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八阿哥用死鹰调换陨石,就是想让康熙彻查此事。八阿哥的如意算盘是:康熙既然想让十四阿哥登上皇位,就必须彻查此事,还他一个清白。而自己用死鹰调换陨石,简直是人神共愤的不孝之举,康熙也必会彻查自己的嫌疑。

八阿哥经营多年,懂得笼络人心,党羽遍布朝野。而康熙此时已是风烛残年,随时可能撒手人寰,他对朝局的控制能力岌岌可危。在康熙逝世时,八阿哥曾联络了北京周边几处大营,准备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幸好十三阿哥及时出现,化解了八阿哥的阴谋。这件事可以看出八阿哥的力量有多大。

只要康熙一查死鹰,立刻天下大乱,八阿哥便可浑水摸鱼、火中取栗,乘乱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此时十三阿哥被关在宗人府中,四阿哥独木难支,十四阿哥远在边疆,都无力与自己竞争。于是八阿哥就稳了。

八阿哥没有想到,康熙道高一丈,并没有调查死鹰的事情。康熙不是不想查这件事,但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与“送死鹰”比起来,朝局的稳定更为重要,只有朝局稳定,皇位才能传到四阿哥胤禛手中。

康熙当场说:“有罪的,没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他以不变应万变,将此事轻轻放下,并在暗中做了周密布置,为胤禛登基做好了万全准备。八阿哥想好的一套组合拳,全部落空。

在《雍正王朝》这部影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雍正帝推行新政,损害到了八旗的利益,八旗贵族纷纷不满。作为雍正帝的死对头,八爷党看到了希望,老八廉亲王胤禩联合关外的旗主王爷及掌管京城兵权的隆科多发动八王政变,企图架空雍正、然后逼雍正退位,进而使自己掌握大权或者清君侧,扶立弘时上位,自己当"周公"。说出了"天若助我,我学周公;天若灭我,我也绝不会自绝于列祖列宗。"最后十三爷带兵及时赶到,雍正的帝位才得以保住,八王议政逼宫最终失败。

再补述一下:廉亲王胤禩是康熙皇帝的第八子,也是康熙后期"九子夺嫡"八爷党的党魁,理性的说,既然八爷能成为一党的党魁,手下聚集了数位皇子和朝廷内外几十位大臣,说明八爷还是有一定能力。据史料记载,八爷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能,他精通汉、满、蒙三种语言,弓马骑射也很不错,十分聪明,而且为人亲和,精通事故,这种圆润、亲和的性格使八爷身边围绕了很多皇子与大臣,他们称八爷为八贤王。

书归正传,这里八爷说的"我学周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说说"周公辅政"的典故了。

周公,原名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姓姬,名旦,亦称叔旦。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简单点说,姬旦的哥哥叫姬发,姬发就是周武王。在武王建立周王朝两年病死后,辅佐周成王,从成王十三岁到二十岁,代理天子职权,一心朝政,忠心不二。排内忧,征外患,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史称"周公辅政"。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周公辅佐成王,竭忠尽智。成王即位时,年纪太小,周又刚平定天下。周公担忧诸侯会叛周,就代成王主持国政。管叔和蔡叔等兄弟怀疑周公篡位,就联合武庚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征讨他们,经过三年才彻底平定了叛乱,处决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用微子开作殷的后人,在宋建都。又将殷的遗民封给武王的小弟弟封,让他做了卫康叔。晋唐叔得到一种二苗同穗的禾谷,献给成王,而成王又把它赠给远在军营的周公。周公就在东方接受这些禾穗,宣布成王的命令。说明周公辅政竭心尽力,深受成王信任。

国家被周公治理得非常好。那时的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诸侯们都心悦诚服地前来朝拜周朝王室。天下经济也迅速繁荣起来。周公总结教训,认为两个叔叔之所以敢于叛乱,是因为周王朝的国都镐京太偏向西部了,不便于王室对东部诸侯的约束。于是周公决定把国都往东迁移。经过考察和占卜,他认为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个好地方,他开始着手准备在洛阳营建东都。建东都过程中,周公也是事必躬亲,办事节俭。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十几年后,成王长大,能够独立处理国家大事了,周公就把政权交给成王。以前周公摄政,背对着屏风,面向南而立,发号施令;现在把政权交给成王了,周公就回到臣子的位子上,面向着北,态度恭恭敬敬。

品读君曰:

八阿哥廉亲王胤禩,从康熙末年的九龙夺嫡时代就是夺嫡大热门,是八王议政逼宫案的策划者,但是偏偏输给了冷面王四阿哥胤禛。在八王议政逼宫大戏中,若不是十三爷带兵及时赶到,雍正的帝位恐怕不保。我们在这里不妨做一个假设,廉亲王胤禩如果通过八王政变登上帝位或掌握国家大权,廉亲王胤禩治理国家会比雍正好吗?

《雍正王朝》里的八爷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没有妥协,更从来没有放弃,他愿做周公,可历史却没能放过他。九龙夺嫡的惨烈今时今朝的我们无法想象,只能靠着胜利人书写的那点史书自己脑补。在权力圈里沉浮没有人干净,只不过风骨不同罢了。

回到剧中那一幕,以剧中的设定,他所取的"周公"含义,就仅指"叔父摄政"这一项了,至于什么时候还政于成王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801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