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疑心病有哪些症状

老年性疑心病有哪些症状,第1张

有些老人总怀疑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吃了大亏,让别人占尽了便宜,这些老人有可能患上了疑心病。这类患者的基本特征是,对个人利益具有坚决维护的意识,有些人还比较好斗,或者认为自己格外重要。

  从心理学上讲,此类人在人际关系中,常常表现得郁郁寡欢,别人看来是琐碎、无辜的行为,他们却往往从中发现对方“不怀好意”。其实,他们对别人的猜疑,就是将自身的某些想法投射到对方身上了。

  对于这样的老年患者,在他们嚷嚷怀疑别人占了便宜时,家人最好不要急于跟他们解释,也不要“硬碰硬”地否定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早将他们送到精神科检查,并根据病情接受对症治疗。

  老怀疑自己身患绝症一有点儿头疼脑热,就吓得反复去医院检查,总担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或重病,这是疑病的典型表现。可以说,在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有过疑病的体验。但专家指出,这都属于疑病观念,疑病观念与疑病症不同。

  疑病观念常见于老年人。进入老年期,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明显衰退,这其中也包括大脑某些功能的衰退,这是疑病观念出现的生物学基础。而从心理社会因素来看,老人意识到自己已走入了生命的深秋,离死亡越来越近,于是就容易对死亡感到恐惧、焦虑。这都会导致老人格外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有的人甚至一感到某部位有异样,就害怕发生了癌变,于是容易造成思虑过重,疑病重重。

  如果怀有疑病观念的人在多种躯体检查和医生诊断后,仍不能打消错误想法,仍然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之中,并因此影响了其参与社会活动,就可能患上了疑病症。疑病症是以患者一心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心某些器官患有想象中的难以治愈的疾病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

  有资料显示,疼痛是疑病症最常见的症状,大约2/3的患者有疼痛症状,常见部位是头部、下腰部和右髂窝。但这种疼痛通常查无实据,患者会四处辗转于内外各科,毫无结果后,才会主动或被转到精神科就诊。因此,提醒读者,如果身边有这样的老人,千万别以为他们是装病,最好带他们去精神科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对于患疑病的老人,首先,家人要理解患者所经受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不要觉得他们是没病装病,就故意冷淡他们。其次,家人也不要将他们当成重病人,这样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病人角色”,最好跟他们商量,看看是否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可以告诉老人,这也是一种病,但不是身体上的疾病。这是你所不能控制的大脑出了问题,让病人渐渐懂得自己的病根在哪,也能缓解疑病症。

关于心理小报的内容可以写什么介绍如下:

关于心理小报的内容可以写与心理有关的疾病介绍。例如:

一、抑郁症

抑郁症的具体表现:

情绪低落,对平时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特别容易疲劳,休息也不能缓解;头痛、背痛等各种躯体疼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失眠、早醒

引起抑郁症的原因:

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家庭婚姻问题等

中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饮酒用药成瘾

抑郁症的治疗:

目前治疗抑郁症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战胜抑郁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焦虑症

焦虑症分为慢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症。

慢性焦虑症——又称广泛性焦虑症。无明确原因下对现实问题过分担心烦恼,将百分之一可能发生的事当成百分发生。

常见症状有心悸、失眠、疲乏、神经过敏、胸闷、气急、烦躁。

急性焦虑症——也叫惊恐发作。在无诱因或有急性精神创伤后突然发病,感到莫名其妙的惊恐、心慌、出汗、面色苍白、心脏剧烈跳动、呼吸困难。

发作时间短,一般为5—20分钟,就可自行缓解患者一切恢复如常。但可突然发作,有些人担心不知何时会发作,不敢一个人在家及外出。

焦虑症的治疗:与抑郁症一样,要双管齐下: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三、疑病症

疑病症是患者对自身的健康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疾病,但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能消除患者对自身健康固有的成见。

患者的性格特征是: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对自身的健康情况特别关心,要求十全十美,好反复思索。

疑病症的起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格缺陷有一定的关系。错误的传统观念,既往的经历,如亲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以及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对疑病观念的形成都可产生不良的影响。

疑病症的治疗:在排除躯体疾病,诊断确定之后,应停止各种不必要的检查。在此基础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战胜疑病症的最好方法。

四、失眠

失眠分入睡困难,或浅睡多梦,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伴有心烦、畏光、怕声,头昏、乏力、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有:

引起失眠最常见的原因是心理疾病,也就是说失眠是心理疾病最普遍的症状,比如焦虑时常难以入睡,抑郁则容易早醒。

某些食物如咖啡和茶;某些减肥药、降压药(如:利血平)、消炎止痛药。

太冷或太热、噪音等。

失眠的治疗

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抑郁症引起的抗抑郁治疗,焦虑症的抗焦虑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

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疑病症是指患者怀疑或确信自己患有某种疾病的心理,因而反复求医,不论医学检查和医生解释均未患病,也不能打消病人的心理顾虑,并且还伴有焦虑和抑郁。

  1、紫河车,洗净后煮汤服用。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病久体虚、神志恍惚者。

  2、猪肝,洗净,腔内放入金戒指,用线缝好,加水适量,煮沸出汤,重新加水炖烂,取出戒指,喝汤吃肚,分次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躁扰不安、恼怒多言者。

  3、黑木耳,用水浸泡发开,加豆腐,核桃 (去皮),用水炖熟,连汤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形瘦面红、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者。

  4、百合,加水,煎至2碗,然后取鸡蛋2个,去蛋白,取蛋黄搅烂,倒入百合汤中拌匀,文火煮,再加白糖或冰糖适量调味,分2次一天内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绪焦虑、多言善惊、烦躁不眠者。

  5、枸杞子,猪心,洗净,切成小块,同放入油锅内炒熟,加食盐、味精调味。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烦躁不眠、心悸易惊者。

  6、莲心,研末,大枣10枚煎汤送服,每日1次,饭后服。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绪焦虑、时而躁狂者。

  以上的这些食物对疑病症的时候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疑病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也是常见的心理疾患,主要特点为一个人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经常担心自己是否会生病,甚至怀疑自己已经患上了某种疾病,为此非常忧虑。而经常担心或忧虑,会使人唾液里面的抗体比率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说,如果你过度担心或忧虑,你将自动破坏自身免疫系统的防卫网。对此种病心理治疗的重点,在于先满足病人的需要,尽量使病人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依赖感。避免与病人争论他所诉说的身体症状,但应帮助病人如何处理面对存在的问题。首先利用解释性心理治疗。用亲切、关怀、同情而又通俗易懂的言语说明身体根本没有器质性病变,而他现在所有这些症状,是由于在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使自身对内脏的感知敏感起来,从而使原来并不注意、也感觉不到的一些内脏活动被注意和感觉到了,而心理上的过分紧张又使这些信号的感知扩大化,从而出现精神紧张、两腿软弱无力等症状。如此心理上的恶性循环反映使他自觉症状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不能自拔。在他接受了医生解释的基础上,再指导他进行行为操作技术,最终使他感觉自己“痊愈”了,恢复正常的生活。

患疑病症的人,一般来说性格追求十全十美,因此对事物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怜和孤独,常以自我为中心,外界或自身的细小变化都会引起注意,甚至导致心理疑病。故预防疑病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富于理智,意志坚强,切不可“无病自忧”。二要生活在人群中,把已经集中于自我的兴趣,转移到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他人身上。三要多了解自己的环境,不管是什么理想和计划,一切得紧贴着日常的现实生活,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四要建立自信心。除了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外,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总之,理智地纠正自己的生活,正确地对待人生,事事持乐观的态度,是预防疑病症的关键所在。

疑病症概述

疑病性神经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is)简称疑病症(Hypochondriasis),又名疾病臆想症。这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这是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据国外报道,本病约占各种疾病的1%。一般都发生在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我国尚无全国流行学调查资料,天津地区报告其患病率为001‰,男多于女。一般认为文化落后的地区较多见,但从Gopla的研究发现,在城市白领也是一个密集人群。这有时需要和亚健康状态进行区别。

[病因与发病机理]

疑病症是由于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由于曲解了医生的言语和医学知识,或由于误信了不正确的科普宣传,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和担心,误以为自已生了重病,如担心自已生“癌”、“心脏病”、“艾滋病”等,以致把轻度的身体不适、正常的血管跳动和骨骼隆起以及含糊的检查资料作为患病证据,虽多次检查结果正常和医生的一再解释都不能使病人解脱。这是一种心理疾患。

病因未明。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执、吝啬、谨慎等性格特征,男患者常有强迫性特点,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较多。约1/3患者是由躯体疾病所诱发,当数患者可能是医源性。心理社会因素的强化作用在疾病持久方面起一定作用。

患者病前个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我中心、自怜和孤僻,可因躯体疾病后衰弱状态而促发,也可由于环境的变迁、个体生理心理条件的改变,如月经初潮、绝经期等的疑虑或由于医务人员言语不当造成。自我暗示或条件联想,如见友人死于心肌梗塞,使患者对自身轻微胸痛过分关注,或婚外性交后染上性病而产生焦虑与恐惧等。

正常人在某一时期过分重视自己的健康,对不严重的普通疾病或不适感的疑惧,可出现疑病观念,但经检查证实无病,给予适当解释后可放弃疑病观念。这类表现则不属于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症患者通常以身体的某个部位、某系统、某脏器有某种不适或疼痛证明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并不断加以强化,企图用各种办法以获得别人的同情。根据其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认为自己受了“风”、“寒”、“病毒”等侵袭,患了“痹证”、“肝炎”、“肺病”、“癌症”、“心脏病”等,主诉喉部有异物阻塞,肠子被扭曲,血液在皮下流动,小虫在体内行走,或为部位不恒定的疼痛。某些病人则诉述闻到某种难闻的怪味,自身形态发生了奇异的变化等。病人可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惶惶不安,反复要求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对检查结果的细微差异十分重视,认为这种差异“证实”了自己疾病的存在。对于别人的劝说和鼓励不是从正面理解,常认为是对自己的安慰,更证明自己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受疑病观念的驱使,东奔西走,到处求医,寻求“最新”诊断。作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是重复的检查,对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常感到不满,而对于偶然出现的“阳性”结果虽认为抓住了“证据”,但也常感到怀疑。

病人除表现有日趋严重的疑病症状外,其他认识良好,主动求医,无任何精神衰退,体检或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一般诊断较易明确。

疑病症的治疗

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病人应携带全部病史和检查资料到医学心理咨询门诊就医。采取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讨论不适症状的性质和担心患病的理由,配合医生弄清问题。

诊断确立后,医生应将检查结果告诉患者,并说明不再进行躯体检查,同时开始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病人关心自身健康这是正当的,但不要反复强求医生做重复的、不必要的检查。

首先应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医源性影响。医源性影响指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对病人所起的不良心理影响。医源性影响有以下几种:(1)错误的诊断;(2)反复检查和长期不能确诊;(3)错误的治疗;(4)其他。因此,在治疗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医患关系,对患者的疾病和症状不要急于否认,也不要对治疗轻易下保证。应告知患者不要对治疗抱过高的期望与要求;(2)不要迁就病人作进一步检查的要求,在理解患者的基础上,巧妙地婉拒不必要的检查,否则极易引起医患间对立情绪的出现;(3)治疗过程中,当患者出现新的症状与诉述时,切不要简单地把他们归入疑病症状之中,须认真检查是否确实伴发了躯体疾病,以免延误治疗。

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医学知识和有关信息,注意心理卫生。

总之,疑病症的心理治疗要取得满意的效果,是困难而费时间的。但是,只要病人并非处于精神病状态和没有显著智力缺陷而又愿意接受心理治疗,从实践的角度说,心理治疗总是可以有所作为和对病人多少有些好处的。

对疑病症的药物治疗主要在于解除患者伴发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可用苯二氮�FDD6�类、三环抗抑郁剂以及对症处理的镇痛药、镇静药等。少数病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获缓解。根据笔者的用药经验,舒必利不但有抗幻觉妄想作用,又有抗抑郁作用,对疑病症有较好的疗效,剂量可从每次01g,每日2次开始,逐渐增至每日06~08g,同时服用苯海索每次2mg,每日2次,以免发生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

采用电抽搐治疗要慎重,因为电抽搐治疗,不仅无利于症状的缓解,而且使这类治疗的病例焦虑、紧张情绪加重,思想负担沉重,日后再予精神治疗往往发生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

疑病癖又在医学上称之为疑病观念或疑病症,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些功能过份关注,以致怀疑患有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而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且医生的解释及客观的医疗检查的正常结果不足以消除其固有成见。患者往往感觉过敏,除对一般性强度的外来刺激不堪忍受外,对体腔内脏的正常活动,也能“清晰”的感知并过份关注,如感到体内膨胀、跳动、堵塞、牵扯、扭转、缠绕、流窜、热气上冲等。这些内感性不适便成为疑病者的始因和基础,加上固执多疑和易受暗示等个性特点,即可发展成为疑病症。

导致疑病观念的原因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医学科普杂志危言耸听,其哗众取宠之言,或个别医护人员轻率武断的议论判断,也可引起或加固患者的疑病观念。此外,疑病性神经症患者大多具有疑病观念。

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可从几个方面同时进行:

1.消除心理压力,即证明无病。要对心怀疑病观念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及仪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表明他(她)并无躯体性疾病,以打消其思想顾虑。

2.完善个性。疑病症患者往往具有固执、多疑、敏感、谨慎等性格特点。遇事总是过多地考虑悲观或不幸的一面,缺乏自信,这是疑病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疑病症患者要做到心胸宽广,努力培养乐观情绪,提高生活信心。要走向社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如养花、钓鱼、下棋、绘画等。还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务活,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要多与朋友和亲人交流,培养幽默感,从而战胜消极悲观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最终治愈疑病症。

3.心理治疗。对疑病症的治疗,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的疗效较好。

[临床表现]

最初往往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任何轻微变化,作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伴有相应的疑病性不适,逐渐出现日趋系统化的疑病症状。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以骨骼肌肉和胃肠系统多见;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腹部居多。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这种疑病性烦恼是指对身体健康或所怀疑疾病本身的纠缠,而不是指对疾病的后果或继发性社会效应的苦恼。患者也知道烦恼于健康不利,苦于无法解脱、不能自拔。四处求医、陈述病情始末,又不相信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或保证。有的患者仅表现为特殊嗅觉异常或自身形态奇异等单一症状的疑病症。

[病程与预后]

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迁延数月或数年,预后较差。起病急、有明显诱因及得到及时治疗者,预后较好。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一、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并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二、伴有焦虑、抑郁症状;

三、工作、学习和家务能力下降;

四、病程在6个月以上;

五、排除精神分裂症、内源性抑郁症及所怀疑的躯体疾

1、遗传因素 该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作为一种遗传特征的红细胞(ABO)血型,与强迫症关联的研究发现,强迫症有较高的A型发生率和较低的O型发生率。

2、心理社会因素 作为一种诱发因素,在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只有在心理与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才持续存在,如工作环境的变化、重大责任、过分要求严格、处境困难、担心意外或家庭不和、性生活困难、怀孕、分娩造成的紧张,加上患者谨小慎微、优柔寡断,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忧心忡忡,而促法强迫症状。

3、器质性因素 临床上昏睡性脑炎、颞叶挫伤、癫痫的病人可见强迫症状。而外科治疗显示切除尾神经束边缘脑白质对改善强迫症状有效,提示与上述部位的功能有关。此外,个性特征在发病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着类病人往往有做事古板、井井有条、过于严肃等特点。

你好,疑病症其实是一种通俗叫法,为了让你理解并没有身体的疾病,是心里老觉得自己有病。实际上你妈的情况应该属于抑郁障碍的躯体化症状。黛力新是针对这种情况效果较好的药物,临床非常常用。黛力新的功效及副作用,其功效简单来说就是适合治疗轻中度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同时对改善躯体症状、改善睡眠作用突出。至于副作用,治疗剂量下,多数人没什么副作用,少数体质敏感的人出现轻微副作用,继续用药后可消失,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建议该药减小剂量至每天一片,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疑病癖又在医学上称为疑病观念或疑病症,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些功能过份关注,以致怀疑患有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而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且医生的解释及客观的医疗检查的正常结果不足以消除其固有成见。患者往往感觉过敏,除对一般性强度的外来刺激不堪忍受外,对体腔内脏的正常活动,也能清晰的感知并过份关注,如感到体内膨胀、跳动、堵塞、牵扯、扭转、缠绕、流窜、热气上冲等。这些内感性不适便成为疑病者的始因和基础,加上固执多疑和易受暗示等个性特点,即可发展成为疑病症。

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可从几个方面同时进行:

1、消除心理压力,即证明无病。要对心怀疑病观念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及仪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表明他(她)并无躯体性疾病,以打消其思想顾虑。2、心理治疗。对疑病症的治疗,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的疗效较好。

沈阳天桥精神疾病研究治疗中心特别开设在线咨询服务,由权威专家在线为您解答相关疾病问题,根据病情给予专业的个性化的指导意见,提供专业治疗方案,并为您病情保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005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