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推翻新朝、打败更始帝,重新建立了汉朝,为何存在感很低?

刘秀推翻新朝、打败更始帝,重新建立了汉朝,为何存在感很低?,第1张

同样是汉朝的一部分 为什么东汉的存在感会这么的低呢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刘姓建立的若干个汉朝举足轻重,完成大一统的只有西汉和东汉。虽然两汉被统称为汉朝,其实还是两个朝代。西汉的存在感比较强,有汉高祖、汉武帝、文景之治、昭宣中兴等,但说起东汉的皇帝,恐怕只有光武帝和汉献帝最为著名,东汉的存在感为什么这么低

  秦、西汉和三国的知名度太高,使东汉黯然失色。秦朝统一天下及秦朝末年楚汉战争,在历史上无论是能人猛将,还是文学作品的渲染,都是中国历史中著名的时代。西汉明君很多,超越了大多数朝代,也是百姓生活最好、国力最强的时代之一。一部《三国演义》又把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传颂的尽人皆知,处在中间的东汉王朝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东汉的皇帝太年轻,12位皇帝中,其中9位未满16岁继位,也是皇帝平均年龄最低的朝代。大多30多岁就去世了,意味着刚亲政不久,还未来得及做出太多政绩,东汉的朝政基本上都由外戚和宦官把持。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永元之隆”后,东汉国力达到巅峰,此后几乎再没有出过一位英主。

  不过东汉还称得上是历史上非常优秀的一段时期,有班超投笔从戎收复西域,汉章帝时期千里营救大将耿恭等。东汉虽然不如西汉、三国有名气,但说到科学技术足以名垂千古。东汉普遍推广牛耕技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陶制品从贵族专属进入寻常百姓家,张衡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五禽戏等。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西汉亡于外戚,东汉亡于黄巾起义诸侯割据。由于两汉对游牧民族的长期打击,即使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游牧民族也未能入侵到中原腹地。而东汉存在感低,最根本的原因是;作为统一王朝,东汉没有春秋战国、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没有两晋、两宋抵御外族侵略的故事,没有像西汉、大唐一样开疆破土、扬我国威,古今的八卦编剧作者实在挖掘不出什么好看的题材。

  然而对于百姓来说,一个不瞎折腾的朝代生活更加美好。但是皇帝折腾的少,宦官外戚干政相互争斗,使东汉矛盾尖锐爆发农民起义走向灭亡!

刘玄是一个爱护下属、骁勇善战、心思细腻的皇帝。

其实刘玄这个娃的身世也挺可怜的,本来应该是坐拥无数财富,享受世间美女环绕的皇亲国戚,但是偏偏生不逢时,赶上了起义大军的巅峰时代。本来日子就过得十分落魄,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弟弟也被无故谋杀,人生一度跌落低谷。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他义无反顾的参加了绿林军,跟着大家一起造反。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才让他走上了第一把交椅的位置,成为了全天下最尊贵的男人。

然而任何伟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刘玄在被推举为大BOSS时也是遭遇过一些挫折的,这个挫折就是刘秀的哥哥刘縯,本来他才是皇帝的最佳人选,但是此人过于恋战,让大家觉得他只长力气不长脑子,并且由于他自己的过分轻敌,导致最后和皇位失之交臂还丢了性命。而反观刘玄这个人本来就是黄家苗子身份尊贵,在战场上同样能够英勇杀敌,并且在绿林军中人缘混的也是杠杠滴,所以大家一致决定把最高权力送给他。

而刘玄上位后也没有辜负大家的众望,对曾经拥护他的老部下也爱护有加,引得各位功臣老泪纵横,终于把悬着的心落下来了。在工作上也一直没闲着,只有励精图治这个成语才足以来形容他的工作状态,他带领着手下结束了国内多年混战的局面,百姓们终于能够过上安稳日子了。对官员们也设置了各种优惠包,有功者小功小赏,大功大赏,有过者则要接受应有的处罚,这种公平的待遇能遇到就偷着乐吧。

隗嚣生于一地方土族,年轻时担任家乡的小官,后来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闻名于乱世。在历史之中,他颇有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是一个不可多的人才。从我们现在回看当时隗嚣一路上发展的过程,确实是有勇有谋,让人心生敬佩。

隗嚣出生在一个陇右豪强地主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才华出众。王莽的国师刘歆早就听闻隗嚣大名,于是就推荐他成为士,不久刘歆去世,隗嚣也回到了家乡。后来他的叔父在众人拥护下,成立了一直颇有实力的队伍,隗嚣也加入进去。在更始政权建立之际,隗嚣看到时机来临,于是和兄长以及同郡人一起组建军队,打着复兴汉朝灭亡新朝的口号。众人认为隗嚣不但有名气,并且也精通带兵打仗,于是推选他成为上将军。从此以隗嚣为首的割据势力形成。

到了更始三年的夏天,赤眉军进入了关中地区。刘秀在河北称帝,并建立起了东汉王朝。但此时跟随在更始帝身边的隗嚣从当时得情形中认识到,现在朝堂内的政权不足以与刘秀抗衡。他选择劝说更始帝交出自己的政权来保全性命,可是更始帝并没有听进去。越来越多的将领发现更始帝大势已去,产生了谋逆的想法,隗嚣就是其中之一。在一次更始帝的突袭行动中,隗嚣悄悄潜回营地,重新聚集旧部,在原有地盘上割据一方,不断招贤纳士,等待新的机会到来。但这时候的隗嚣还没有完全依附于东汉王朝,一方面他对汉朝有功,保护汉朝将日期,另一方面,他又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否该选择完全归顺。但他心里一直对汉朝得政权不是十分满意,最终还是选择独自割据一方。

隗嚣在起兵初期,善待将士,广纳贤才。他用自己的以礼待人的态度和非凡的谈吐让他得到了很多将士们的爱戴。在我看来,他确实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枭雄,在东汉时期建立了一番丰功伟绩,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这片大地上发生了多次的战乱,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朝代更替,并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的局面。而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优秀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邓禹便是其中之一。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为东汉初年名将,军事家。邓禹曾协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一位。

邓禹十三岁就能背诵《诗经》,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长安学习。在长安学习期间,邓禹结识了刘秀,他认为刘秀非同寻常,不是一般人,于是和刘秀成为了好朋友。

更始元年(新莽地皇四年),刘玄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更始帝。当时许多豪杰人物举荐邓禹,邓禹不肯听从,

公元23年,刘玄被拥立为皇帝,也就是“更始帝”。当时,很多英雄豪杰前往跟随,还有不少人举荐邓禹,但是邓禹一直不愿意追随。后来,邓禹听说刘秀在更始帝麾下,并准备率军平定河北后,邓禹立即前往追随刘秀,并且向刘秀提出了“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战略,刘秀听了非常高兴,并令左右称他为“邓将军”。

在后面的日子里,邓禹跟随刘秀南征北战,并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刘秀也认为邓禹的意见能帮助自己成就大业,无人可比,常常与他商略计策,把他当作萧何般的贤臣来倚重。

然而,其实,在邓禹的一生之中,也曾经打过败仗,比如他曾带领百万大军攻打赤眉,但是却败得只剩下24骑了。此事发生在至建武二年九月,当时的赤眉大军在长安抢劫一番之后,被迫转战西北。而邓禹则趁机捡漏,占领长安。然而,赤眉西走之路并不顺利,遇到了凉州军阀隗嚣的阻击,损失惨重,因此不久之后就返回长安了。

赤眉大军来势汹汹,邓禹觉得汉军不是他们的对手,一次一再延误战机,不敢迎敌,使得百姓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各郡豪强大姓于是纷纷拥兵自重,不听号令,汉军得不到粮食补充,因此士气低迷。很多士兵因为吃不上饭,甚至选择了离开汉军的大营。

如此一来,原本号称百万的大军,后来只剩下了几万个饿肚子的士兵,哪里能够抵抗得住赤眉军的进攻。因此,在郁夷(今陕西宝鸡市虢镇西)一战中,邓禹大败,只能够选择放弃长安,北上云阳。更糟糕的是,此战还留下了不少的后遗症。由此不难看出,其实邓禹的军事能力并不怎么样,那么为何他能够被封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呢?

其实原因也简单的,因为邓禹是最开始支持刘秀之人,是元老级人物,更是刘秀知根知底之人。同时,邓禹的忠心程度,也是他人所无法相媲美的。对于古代皇帝而言,重用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远远要比信任一个有能力但不忠于自己的人要重要。而邓禹的元老级状态,也值得位列第一位,如果是你的话,你会不会像刘秀一样百分百信任邓禹呢?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所以他的祖上也曾经阔过。但作为人数众多的皇家旁支宗室里的一员,到了刘秀这一代时早就家道中落。刘秀的父亲只混到县令这一级别,而且不幸英年早逝,所以刘秀和他的两位哥哥刘伯升(刘縯)、刘仲只能投靠到叔父刘良家中,以耕读务农为生。

在刘秀少年时期,西汉权臣王莽篡汉自立。这件事对刘秀哥几个影响不大,也就是那块本就没多少含金量的宗室招牌进一步贬值而已,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刘秀三兄弟的命运。

公元11年,也就是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的第三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发生决口。这次灾害导致黄河永远脱离了北部旧河床,改道至东南的漯川故道,经河南、山东,最后在利津(今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一带入海。在当时,这片受灾区域正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许多人在水灾中丧生,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灾情发生后,王莽朝廷也极力组织赈灾工作,但由于灾民数量过多,所以朝廷的援助物资显得杯水车薪。许多走投无路的灾民开始组团劫掠粮食、财物,地方官府对他们也毫无办法。后来在琅琊人樊崇的带领下,不断壮大的难民团伙开始被组织成军队,他们在前额抹上红色,并自称为“赤眉军”。汉高祖刘邦曾宣称自己是赤帝之子,所以赤眉军成员模糊地认为自己是捍卫前朝的战士。

大规模农民起义闹腾了好多年,且呈愈演愈烈之势。除了在青州、徐州一带所向无敌的“赤眉军”外,荆州地区也出现了两支实力强劲的起义军队伍:新市军和平林军(后来合称“绿林军”)。

公元22年,新市军进入南阳地区,这里正是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后裔的主要生活区域。刚开始,这些没落的汉朝宗室对农民起义军到来抱着敌视态度,因为生怕对方进入自己的田庄烧杀掳掠。于是他们纷纷自建私人武装,试图保卫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然而与人数庞大的起义军相比,宗室和地方士绅组建的武装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此时,刘秀的大哥刘伯升从中看到了机会。他认为起义军来势汹汹,与之硬抗肯定是以卵击石。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让宗室和地方士绅组建的武装力量同农民起义军联合,这样不仅能保护自己的性命,而且还有机会推翻王莽,重新恢复汉室江山。此时的刘秀并有发表意见的余地,既然老大要跳出来造反,他这个做弟弟不论愿不愿意都得跳上这条船。

在刘伯升的带领下,南阳士绅与起义军达成了合作。之后刘伯升率军南征北战,战绩卓著,很快就确立了军中的领导地位。眼看王莽政权即将倒台,起义军开始商议拥立一个刘氏宗室成员来当皇帝。按理说,此时的刘伯升是最佳人选。然而起义军的其他头目们担心刘伯升上台会使他们失去权力,于是便在没通知刘伯升的情况下,拥立他的一位堂兄弟,平林军中一个能力平平的小头目刘玄为帝,史称“更始帝”。

刘伯升无缘帝位使他在政治上遭到一次重大打击,然而与此同时,刘秀却在战场上第一次表现出了军事才能。他在一场至关重要的“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王莽的军队,为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奠定了胜局。

刘伯升、刘秀兄弟风头日盛让更始帝刘玄及其支持者感受到了威胁。结果刘伯升在一场阴谋中被杀害,刘秀只好选择韬光养晦,隐忍负重。

没过多久,王莽政权就倒台了,更始帝成为新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然而此时正春风得意的更始帝却接连犯了几个大错,结果导致他丢掉了皇位。

更始帝的主要支持者是绿林军中的那些头目,可是王莽倒台后,更始帝却在自己立足未稳之际就急于扶持南阳士绅集团,打算让这些南阳宗亲来制衡绿林军头目,这就使得他与自己的支持者之间迅速产生裂痕。同时,刘秀作为南阳士绅集团的重要成员,也被更始帝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他被派往河北招抚那些尚未被正式收编的义军队伍。可更始帝万万没想到,这个决定让刘秀彻底摆脱了他的控制。

到了公元24年,更始帝的败局已经注定。刘秀在河北集结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并正式与更始帝决裂。同时,更始帝还面临着赤眉军的攻打以及绿林军的内乱。

公元25年10月,赤眉军攻入京师长安,更始帝在出逃途中被俘,不久后被人勒死。

赤眉军虽然占据了长安且人数众多,但这支农民起义军出身的队伍组织架构极不完善,所以只能算是乌合之众。没过多久,已在河北称帝的刘秀就率部与赤眉军正式开战。在刘秀有组织攻势下,赤眉军的人数优势反而成为拖累,经过几番较量后就被彻底击败。

自此,刘秀成功搬走了自己登顶路上的最大一块“绊脚石”。此后的内战虽然又延续了十余年,但刘秀统一天下的步伐已然势不可挡。

刘秀从一介落魄宗室到东汉的开国皇帝,这其中既有偶然,也有必然。最初南阳宗室、士绅们只是为了不受起义军侵害而被迫选择与之合作,而刘秀更是莫名其妙就加入到造反队伍之中。后来如果刘伯升没有受到迫害,那刘秀也不可能成为皇帝,毕竟刘伯升的身份、资历、威望都远在刘秀之上。再后来如果更始帝没把刘秀外放出去,刘秀也难以有出头的机会。然而这些偶然事件却都被刘秀给赶上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运气。

但话又说回来,光有运气也不顶用。比如更始帝刘玄连到手的皇位都会搞飞掉。所以刘秀之所以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在运气背后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当机会来敲门的时候,你必须保证自己在家(已做好准备),否则只能是一场空欢喜。

参考文献:《后汉书》

  看阴丽华的历史,就是她与刘秀的爱情史,如下:

  出身显赫,生逢乱世

  阴丽华出生在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后汉书 · 阴识传》载:“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孙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因而氏焉。秦、汉之际,始家新野”。就是说,阴氏家族是名震古今的春秋时代名相管仲之后。到了第七代子孙管修的时候,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以后便以“阴”氏为姓。秦末汉初,阴家迁到了新野。不但出身显赫,阴氏家族还是当时富甲一方的豪门大户,据《后汉书 · 阴识传》载:“(阴家)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汉代一顷大约为五十亩,“邦君”则指的是分封的诸侯王。就是说,阴家有良田万亩,车马和奴仆可以比拟于分封的诸侯王。阴丽华剧照(20张) 虽然有着显赫的出身,但是阴丽华却并未能像其祖先那样能够安享太平盛世与繁华,这位阴家大**所生长的时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动荡、大变革时代。西汉末年,朝政衰败,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社会动荡,人心思变。公元前9年,出身于外戚之家、集朝政大权于一身的安汉公王莽代汉建新,西汉灭亡。新朝建立之后,为了缓解空前激化的社会矛盾,王莽先后颁布了“王田令”和“私属令”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然而,改革遭到了豪强官僚们空前激烈的反对与抵制,而改革的步伐又过激过快,加之改革中的许多措施严重脱离现实,新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灾不断,广大百姓为求一条生路,只得铤而走险,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绿林与赤眉大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

  英雄佳丽,共度时艰

  三国时期,文采盖世的曹植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论述—《汉二祖优劣论》,其中曹植道:“应五百之显期”。就是说曹植认为汉光武的出现,正应了孟子所说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论断。且不论曹植所言是否为过,但日后成为了汉光武帝的刘秀在新末的天下大乱中扫平四海,再造一统亦是事实。 刘秀,本是一个没落的皇族后裔,其祖先向上可以追溯到西汉景帝。虽然名义上身为皇族后裔,但据《汉书 · 平帝纪》载:“宗室子,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就是说,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的后裔已经遍布天下,有十余万人了。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更是和皇室毫无关联的布衣平民。故曹植《汉二祖优劣论》的开篇即言:“汉之二祖(即指高祖刘邦、世祖刘秀),俱起于布衣”。 刘秀有一姐夫名曰邓晨,家在南阳郡的新野,因此刘秀也常去新野姐夫家,而邓晨与新野的世家大族阴氏有亲缘关系。借助于这层机缘,少年时代的刘秀有机会接触到了这个世家大族的千金**—阴丽华。史书中并没有交代刘秀和阴丽华到底有多深的接触和情缘,但是有一个事情却交代的非常清楚:那就是阴家**的美貌给了刘秀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刘秀去长安求学,一次无意中看到了执金吾率众出行,盛大的场面深深的震撼了刘秀。一时间,刘秀思潮涌起,不禁感叹道:“做官就要做执金吾这样大的排场的官,娶妻子的话就要娶阴丽华那样美貌的女子”。《后汉书》 志二十七《百官四 · 执金吾》注引《汉宫仪》是这样描述执金吾出行的场面的:“执金吾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舆服导从,光满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壮矣!”。“群僚”就是文武百官的意思,执金吾的官职在百官中并非最大,但是在声势与排场方面,执金吾则居于百官之首,也就是所说的“斯最壮矣”。可以说,执金吾的声势与阴丽华的美貌都给了当时还是一介读书人的刘秀以很大的冲击,以至于刘秀说了那句很有名的话“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新朝末年,海内大乱。刘秀同兄长刘演一起趁乱在舂陵起兵,并与早于他们竖旗造反的绿林军合兵一处,打着“复高祖之业”的旗号举兵造反。随着绿林军规模的壮大,西汉宗室刘玄被推立为起义军的皇帝,史称“更始帝”。绿林军将领们借助于自己势大人多,拥立刘玄为帝,从此更加加剧了绿林军与以刘演、刘秀两兄弟为首的南阳宗室兵马的矛盾。新莽地皇四年五月末,刘演率军攻克了中原重镇宛城,更始帝移驾宛城。刘演及其部下对更始帝刘玄一向并不心服,众所皆知。宛城攻克后不久,因为一名部将的问题,刘演与更始君臣的矛盾彻底的表面化了,更始帝遂以“冒犯皇威”为由,将刘演斩杀于宛城。刘秀之兄刘演少有大志,性格刚毅,作战勇猛,连莽军都闻刘演之名而敬畏,谁知竟落得如此结局。六月,王莽为了彻底剿灭日益壮大的绿林军,发各州郡兵马共计42万扑向昆阳,两军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刘秀沉着冷静,自带13骑冒死突围搬取救兵,而新莽一方则因主帅大司空王邑的指挥失误而兵锋受挫于坚城之下,最终在刘秀军与昆阳守城之军的内外夹击下,王莽42万大军全军覆没,被杀与自相践踏、溺死者不计其数,滍水为之不流。刘秀为昆阳之战的第一功臣,自此名震天下。此役之后,刘秀又马不停蹄的率军北上,再攻父城。这时,刘演的死讯传来,刘秀在震惊之余,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担忧了。除了回宛城谢罪外,在深思之后做了三件事: 一 不表昆阳之功,以免引起更始君臣的嫉妒和不安。 二 不与刘演部属私下接触,并表示刘演犯上,自己也有很大责任 三 不为刘演服丧,并决定立即娶阴氏丽华为妻。 与其兄锋芒外露的性格不同,刘秀性格比较内敛,以“谨厚”和“多权略”(见《太平御览》卷九十引《东观汉记》)著称。在更始君臣眼中,刘秀比较恭顺,远不如其兄对他们的威胁大,加之四方战事未平,刘秀还有利用价值,故刘玄不但没有加害,反而封其为武信侯。更始元年六月,刘秀怀着复杂的心情在宛城迎娶了他多年来朝思暮想的佳人阴丽华为妻。五月末,刘演被杀,六月,刘秀就娶妻进门,这是有悖于古人婚丧嫁娶的常理的,甚至是要被人背后责骂的,这也正是刘秀“多权略”的一个写照,借娶妻之机,刘秀既了却了多年来的心中夙愿,又让更始君臣对其更加放心。刘演被杀,如果不多做几件事情,更始君臣是不会轻易放过刘秀的。 有一个事实值得玩味,那就是阴丽华在此时嫁给刘秀是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的,乱世不比太平之时,既然成了刘秀的人,很可能就会因为受刘秀的牵连而丧命。日后的事实证明,更始之妻“妻子裸袒,流冗道路”(见《后汉书 · 光武帝纪》),彭宠之妻“受辱授首”皆是乱世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包括后来的郭圣通在内,对刘秀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女人,居然没有一个是在太平盛世的情况下嫁给刘秀的,都是从刘秀于乱世的危局之中。十年之后,即建武九年,刘秀伤感于阴氏家族遭逢变故(时刘秀身在陇右一线征讨隗嚣,后方洛阳一带发生变乱,流寇杀死了阴丽华的母亲与弟弟),在诏书中引用古语道:‘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就是说:“惶恐危难的时候,只有我和你在一起,现在安乐富贵了,你却将我抛弃了”。刘秀仿佛是借用阴丽华的口气来表达自己的自责,对阴丽华只能列为“媵妾”的身份表达一种深深的内疚。可见,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刘秀对当年阴丽华在宛城中陪伴自己度过那段人生中最为惶恐煎熬的时光仍然是念念不忘。

  经略河北,再娶贵妻

  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而刘秀在与爱妻阴丽华仅仅相处了三个月之后,也因受更始帝所遣西去洛阳,只好将阴丽华送回新野娘家,只身前往了洛阳。王莽死后,天下土崩,诸多势力拥兵自重,以观天下之变。在新末农民战争中掌握了大量武装的诸多割据势力并不肯就服于打着“复兴汉室”旗号的更始政权,其中尤以河北之地最甚。为了安抚河北诸王与各种势力,更始帝刘玄怀着既不情愿而又无奈的心情命刘秀北渡黄河,镇慰河北。 河北之地,极为混乱复杂,既有“河北三王”的势力,又有铜马、青犊、尤来等数十万农民起义军。而除了少数随从之外,更始帝并没有派发给刘秀任何兵马,刘秀只是持有一根代表更始政权的节杖,故有“刘秀单车空节巡河北”之说。刘秀刚进入河北境内不久,一个叫王郎的人自称是当年为逃避赵飞燕姐妹迫害而流落民间被迫隐姓埋名的成帝之子刘子舆,在赵缪王刘林等人的拥护下王郎在邯郸登基称帝了。一时间,天下皆惊。河北诸王本就怀有称帝自立之心,现在见更始帝的使节到了河北,干脆就彻底的建号自立了。王郎清楚,刘秀是他在河北最大的敌人,于是以十万户的悬赏追捕刘秀,此时广阳王刘接也起兵响应王郎,闭门捉拿刘秀。史载:刘秀等人“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旁”,非常的狼狈。然河北豪杰并非全部响应王郎的命令,信都太守任光、和成太守邳彤、刘植、耿纯等俊杰先后慕名投入到刘秀的麾下。刘秀收信都、和成两郡兵马后,发兵讨伐王郎。然而这时,河北三王中拥兵十余万、实力最强的真定王刘扬亦归附邯郸的王郎,这给刘秀一个不小的打击。当时真定之于局势的重要性,除了《刘植传》中那句“时真定王刘扬起兵以附王郎,众十余万”外,《后汉书》中还有两处侧面描写: 一、“且衍闻之,兵久则力屈,人悉则变生。今邯郸之贼未灭,真定之际复扰,而大将军所部不过百里,守城不休,战军不息,兵革云翔,百姓震骇,奈何自怠,不为深忧?”(《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更始二年,冯衍在给鲍永的信中直接将真定的局势同邯郸之乱放到一起来谈论,足见其时真定的重要性。 二、“是时,郡国多降邯郸者,纯恐宗家怀异心,乃使䜣、宿归烧其庐舍。”(《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直到耿纯投奔刘秀之后,“郡国多降邯郸者”,刘秀对于邯郸依然处于相对弱势。 刘秀经过一番深思后认为,河北三王中,真定王并非死心塌地的追随王郎,刘扬还有被争取过来的可能,遂派刘植去游说真定王。刘植领命后,去真定府游说,最终双方达成了刘秀迎娶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以促成两家之联合。这位郭圣通,就近世来说,出身比阴丽华显赫得多。阴氏虽为新野乡间豪族,奉齐相管仲之祀,但细读《后汉书》并不难发现,从阴丽华这一世往前追溯,近代阴氏竟无一人入仕(如果有的话,作为家族荣耀的一种表现,阴氏的列传中肯定会提到,而事实是没有)。可以想见,阴氏家族虽然非常富裕,但其对县乡行政层的影响能力依然很有限。郭圣通则完全不同。她的外公是汉景帝的七世孙、真定恭王刘普,说起来她与刘秀一样都是汉室宗亲,同为汉景帝之后,甚至从血统正嫡性的角度来看,郭圣通比刘秀还要高贵。刘秀于是亲赴真定府,在真定郭氏家族的府第“漆里舍”(郭氏府第的名字)中,刘秀及其诸将与刘扬等人大摆酒宴,刘扬非常高兴,席间亲自击筑为欢(筑为一种乐器)。就这样,继在更始元年六月于宛城迎娶了豪门千金阴丽华仅仅数月之后,为经略河北,刘秀又亲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他的第二位夫人—郭圣通。 更始二年五月,刘秀发本部兵马与刘扬合兵一处,共击邯郸,耿弇、景丹等所率之幽州突骑大破敌军,王郎部众死伤惨重,刘秀不禁感叹道:“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不久,邯郸城破,王郎也被击杀于路上。此王郎是否真的为当年为了躲避赵飞燕姐妹迫害而流落到民间的皇子,已经无从考证,即使其真为西汉成帝之后,刘秀为了不落一个杀害刘氏宗族的恶名,也绝不会承认其身份,而对于更始帝刘玄、梁王刘永等货真价实的西汉皇族,刘秀也同样没有手下留情过,于此可见一斑。刘秀之所以能击灭王郎,天下闻名的“北州突骑”(北州即指北方的幽州、冀州、并州等州郡)和真定王刘扬的归附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身为刘秀第二位夫人的郭圣通在其刚刚嫁与刘秀之后就为其夫君的大业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击破邯郸之后,刘秀又陆续平定了河北的铜马、青犊、高湖等大小数十万农民军,整个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尽归刘秀所有。公元25年,已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在河北鄗城千秋亭登基称帝,国号为“汉”,建元“建武”。为与刘邦所建之汉朝相区别,史称刘秀所建之汉朝为后汉(根据定都地点上的区别,也称刘秀所建立之汉朝为“东汉”)。 建武元年七月,刘秀挥师南下,派建威大将军耿弇陈兵五社津,阻赤眉东进;同时遣大司马吴汉、骠骑大将军景丹等十一将直取洛阳,将洛阳层层包围。九月,身为更始悍将的朱鲔见洛阳已是孤城一座,走投无路之下举城而降。十月,刘秀定都洛阳。

  审时度势,力辞后位

  建武元年,不但对刘秀来说是开基立业的一年,对于刘秀的两个女人—阴丽华与郭圣通来说,同样是不平静的一年。这年,在刘秀河北时一直伴驾左右的郭圣通为刘秀生下了第一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太子刘疆。这不但对刘秀是一件大事,对整个东汉王朝来说也是一件大事。郭氏除了喜悦之外,还不得不面对另一件事情,侍中傅俊奉命护送刘秀的另一个女人阴丽华来到了洛阳。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三十一载:“建武元年,世祖遣侍中傅俊,持节迎光烈皇后于淯阳。俊发兵三百馀人,宿卫皇后道路,归京师。盖税舍所在,故城得其名矣。山有石室,甚饰洁,相传名皇后浴室,又所幸也”。对于阴氏,郭圣通是陌生的,阴氏娇美异常,显然她并不是郭圣通愿意见到的人。而对阴丽华来说,两年前,刘秀与她离别而去,之后她随家人几经辗转,惶恐度日,好不容易盼到两人再聚,却已是物是人非。昔日的夫君不但登基称帝,身边还多了一个她不曾相识的女子,而且这个女子还有了他们的骨血,阴丽华的心境是可想而知了。古语道:“帝后同体”,东汉建立之初,有帝无后,郭、阴二女均同封贵人。两位贵人中,刘秀本就迷恋阴丽华,故欲立阴氏为后。古之女子,未有不以登后位为人生至荣,可阴氏却坚辞不受,“自陈不足以当大位”(《太平御览》144卷引《东观汉记》),阴丽华之所以坚辞后位,其原因颇为复杂: 其一,虽深得帝宠,然众心难服 相对于郭圣通来说,阴丽华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貌美,甚得刘秀宠爱。虽然天子宠爱,但是其手下的文臣武将,尤其是出身颍川士族和河北军阀的众功臣又岂能心服。他们与阴丽华素昧平生,但其中不少人却参加过刘秀和郭圣通的婚礼,亲眼见证了二刘的政治盟约。郭圣通虽然比阴丽华晚几个月嫁与刘秀,但真定府十余万大军因此联姻而归附,顿使河北局势骤变;而郭圣通也在刘秀平定邯郸之时伴驾左右,可谓于社稷有大功。追随光武帝平定河北的文臣武将们,只知皇帝身边有一位郭圣通而不知还有一位阴贵人。此外,郭氏同刘秀一样,同为汉室宗亲,都有前朝血脉,在这一点上,郭氏的身份远比阴氏高贵。刘秀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心思汉的乱世。天下群雄逐鹿中原,他们为了争取人心,无不举起“复汉”的大旗,或是捧出刘氏宗亲做招牌,如绿林和赤眉;或是直接诈称自己是皇室后裔,如王郎和卢芳。刘秀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宗室力量。无疑,立有宗室血统的郭圣通为后,亦是大势所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郭氏已经生下了皇长子刘疆,而阴氏尚无皇子。故立阴氏为后,实难服众心。 其二,社稷为重,性本宽仁雅致 从后来的历史看,阴丽华是一个很重大局而轻私利的人。汉明帝永平三年,有司奏请仪立皇后,汉明帝不语,而已经身为皇太后的阴丽华则表示:“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见《后汉书 · 皇后纪 · 明德马皇后》),皇太后开了口,群臣与后宫诸多嫔妃都无话可说。马贵人,就是为东汉开基立下赫赫战功、以“马革裹尸”而闻名的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马贵人聪慧清秀,有母仪之德,是皇后的最佳人选,但她自明帝为太子时就陪伴左右,却始终不能生下一儿半女。而明帝身边还有阴贵人、贾贵人等其他嫔妃,其中这个阴贵人正是出自阴氏家族。阴丽华并没有利用自己太后的权利和马氏不能生育这一点趁机将自己宗族的阴贵人推上后位,而是以大局为念,力挺德才最为突出的马援之女为后,这在是难能可贵的。纵观西汉与东汉,后系家族把持朝政,是两汉政治的一大特色。阴氏不但自己追随光武帝一生,贤德而识大体,还把另一个被后世史家誉为“千古贤后”的明德马皇后扶上了东汉王朝的后位。而明德马皇后作为一代贤后,深深的影响了明、章两朝的政体。 建武二年六月,郭圣通被册封为皇后,其子刘疆被册封为太子。

  天下一统,入主中宫

  东汉王朝初建,虽然据有北州及黄河以南的大部土地,但其西有关中百万赤眉大军,东有西汉梁孝王八世孙、梁王刘永,南部荆、扬二州则有秦丰、李宪等称王称帝的强大割据势力。这些割据一方,或称王、或立帝的强大军事集团,对东汉王朝的存在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至于西蜀的“白帝”公孙述、陇右的隗嚣、河西的窦融,更是刘秀日后潜在的大敌。面对着海内分崩、天下汹汹的局面,刘秀先后派冯异、吴汉、耿弇、岑彭等进行了西征、东征与南下作战。经过近五年的征战,刘秀先后平灭了绿林军余部、关中的赤眉军、称雄于青、徐二州的梁王刘永、齐王张步等大小割据势力。至建武六年初,基本统一了中国的东方。至此,据有东方的刘秀与陇右的隗嚣、益州的公孙述,就形成了东西对峙的鼎足之势。 光武帝登基称帝的时候,年仅31岁,还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漫长的统一战争,使得刘秀身心疲惫,加之年龄的增长,使得刘秀的性情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刘秀曾经在建武六年给割据陇右的隗嚣的一封回信中说道:“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见《后汉书 · 隗嚣传》)。大意就是说:我已经快四十岁了,戎马生涯十余年了,已经厌倦了“浮语虚辞”。 建武九年,发生了一件事,对阴丽华与郭圣通两个女人的影响都不小。《三国志 · 魏书 · 夏侯敦传》裴松之注载:“案光武纪,建武九年,盗劫阴贵人母弟,吏以不得拘质迫盗,盗遂杀之也”。身为据有东方天下的汉光武的宠妃,阴丽华的家人居然被盗匪所杀,这亦与当时的时局有关。建武八年,刘秀亲临陇右一线,指挥平陇作战,结果后方的颍川、河东爆发了变乱。《后汉书 · 光武帝纪》载:“颍川盗贼寇没属县,河东守守兵亦叛,京师骚动。”“八月,帝自上邽晨夜东驰”。因为颍川和河东两郡毗邻京师洛阳,所以刘秀不得不亲自“晨夜东驰”,以平变乱。建武九年,刘秀对陇右的作战再遭重挫,曾经已被汉军占据的天水、安定一线全线崩溃,其地复为隗嚣所得。刘秀和主要战将均驻扎在长安对陇右作战,刘秀本人亦多次亲临一线,故建武八年、九年之中,大后方的“群盗”甚多。 母亲和弟弟被杀害,最难过的一定是身为贵人的阴丽华了。此时,刘秀下了一道对后宫的女人们影响颇大的诏书:“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 皇妃家眷遇害,本是一件普通的犯上作乱的案子,皇帝下诏安抚皇妃家人,也在情理之中。但皇帝却偏偏在诏书中说了很多对于贵人阴氏“情意绵绵”的话,而且也透露出了当初皇帝的本意是要贵人阴丽华做皇后的,因为阴氏的退让才没有这样做。这样一来,郭皇后情何以堪?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随着东方的平定(时刘秀统一了东方,而隗嚣与公孙述连兵割据西方)和年龄的增长,光武帝对于很多事情已经是没有太多的顾忌了。 刘秀少年之时,就发出过“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故阴丽华本就是刘秀的最爱。而河北之郭圣通,在光武平定河北的过程中,贡献颇多,后又为刘秀生下数子,也算是同刘秀有一番情缘。江山初定之时,刘秀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对外征战上,从家庭安定的角度考虑,对郭后也颇为尊重照顾,因此三人倒也相安无事,随着时光的飞逝和天下大势的逐渐明了,三人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汉书 · 皇后纪 · 光武郭皇后》载:“(郭)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即在刘秀面前“数怀怨怼”,来表达自己的怨气与不满,帝后关系颇为紧张。终于,到了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决定废皇后郭氏为中山王太后,立贵人阴氏为后。光武帝下诏曰: “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宋代的赵与时所著的《宾退录》载:“‘娶妻当得阴丽华’,唐与政谓观此语,知郭后之必废。然予观《刘植传》载:‘刘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光武遣植说杨,杨乃降。光武因留真定,纳郭后,后即杨之甥也,故以此结之。’则是郭后之纳,已非光武之情矣,何待‘阴丽华’之语而后占其废乎?”《宾退录》,是记录宋代文人雅士言谈的一本书籍。唐与政、赵与时,均为宋代文人。“郭后之纳,已非光武之情”,郭圣通与刘秀的婚姻,本身很大程度上就带有强烈的政治因素,是并不稳定的,而阴丽华才是刘秀梦寐以求的佳人!所以刘秀和郭氏、阴氏二女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光武帝在诏书中就已经把废后的另一大原因说的再清楚不过了。“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诏书中所说的“吕”,即吕后。西汉初年,高祖驾崩,其最爱的皇子如意被吕后鸩杀,对于最受高祖宠爱的戚夫人,吕后则用“人彘”的刑罚来处罚她。残酷的刑罚,可谓震动后世的宫廷,以至于到了东汉的第四代皇后—和熹邓皇后的时代,在其作贵人之时还差点因为惧怕和帝死后自己遭到同样的刑罚而险些自尽(见《后汉书 · 皇后纪 · 和熹邓皇后》)。邓绥乃是日后名震东汉一代的女主,且又事隔了三百余年,可见此事对后世宫廷的影响。西汉初年的事情犹如昨日,一旦有朝一日郭圣通成为了手握大权的皇太后,宠妃阴丽华的命运如何,恐怕是刘秀极为忧虑的一件后宫大事了! 废郭氏而立阴丽华,也可算是继统一天下之后对刘秀来说的又一件大事了! 郭氏被降旨废为中山王太后,移居洛阳的北宫居住(东汉宫殿结构为南北宫,初期帝后都在南宫居住,自明帝之后逐渐移居北宫),虽然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也算是历代废后之中为数不多的幸运之人了,郭后被废十一年后病逝,安葬于北邙。光武驾崩之后,明帝即位,对阴氏、郭氏一视同仁,郭氏一门未曾受到半点迫害。就连到了阴丽华的孙子汉章帝的时代,章帝还到郭氏家中,大会郭氏,君臣非常的和睦。可以说,刘秀在处理这件后宫家事的问题上,做的是比较明智而圆满的。但同时也可以看到阴丽华的雅致与善良。阴氏本为刘秀的原配夫人,因为郭氏的介入,阴氏女黯然的做了十六年的贵人,从身份上来说就是“妾”的地位。在百姓之家,妾与妻的地位尚且相差悬殊,而在皇室,妃与后的差别更是有天壤之别了。阴氏系出名门,受此委屈,对郭氏不可能没有怨恨之情,但仍能如此不偏不倚的厚待郭氏一族,实为不易!但封建时代,因为深受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思想”之影响,认为皇后无有大过不可轻废,更何况无大过的皇后之下还有一位毫无过错的太子。皇后的更替所引发的嫡子迁位,可能影响到社稷的长久和稳定。故后世很多人都对刘秀的废后之举持负面看法,认为这是汉光武的一生最失德之处,有曰“废郭立阴,圣德之玷”,如晋代史学家袁宏、明代大儒方孝孺、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和李贽等等。自汉光武后,历代皇帝每欲以私情无过废后时,臣下都不忘以光武黜废郭后为反面教材劝谏之,如宋代仁宗废郭后,明代宣宗废胡后,清代顺治废博尔济吉特氏,足见光武废后之事对后世的影响。又《晋书刘曜传》曰“光武缘母色而废立,岂足为圣朝之模范!光武诚以东海篡统,何必不如明帝!”更是对光武废后易储之事提出严厉批评,光武废后之事诚不足以为后代效仿。 《后汉书 · 皇后纪 · 光烈阴皇后》载:“阴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就是说皇后谦恭俭让,不喜言笑,性格非常的仁孝、慈爱。汉章帝时代的大司空第五伦在上疏章帝的奏章中也对阴丽华皇后做了一个描述:“近世光烈皇后虽友爱天至,而抑损阴氏,不假以权势”(见《资治通鉴》卷四十五)。“友爱天至”就是说皇后的天性就非常的仁爱和善良。第五伦作为建武、永平两朝的重臣和耿直的忠臣,对阴丽华皇后的评价应该是颇为客观的。

  合葬原陵,谥号光烈

  建武中元二年,世祖皇帝驾崩,显宗明帝即位,尊皇后阴丽华为皇太后。汉明帝永平七年,在位二十四年之久的皇太后阴丽华驾崩。

  刘秀和阴丽华的爱情史:

  出身显赫,生逢乱世

阴丽华出生在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后汉书 · 阴识传》载:“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孙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因而氏焉。秦、汉之际,始家新野”。就是说,阴氏家族是名震古今的春秋时代名相管仲之后。到了第七代子孙管修的时候,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以后便以“阴”氏为姓。秦末汉初,阴家迁到了新野。不但出身显赫,阴氏家族还是当时富甲一方的豪门大户,据《后汉书 · 阴识传》载:“(阴家)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汉代一顷大约为五十亩,“邦君”则指的是分封的诸侯王。就是说,阴家有良田万亩,车马和奴仆可以比拟于分封的诸侯王。阴丽华剧照(20张) 虽然有着显赫的出身,但是阴丽华却并未能像其祖先那样能够安享太平盛世与繁华,这位阴家大**所生长的时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动荡、大变革时代。西汉末年,朝政衰败,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社会动荡,人心思变。公元前9年,出身于外戚之家、集朝政大权于一身的安汉公王莽代汉建新,西汉灭亡。新朝建立之后,为了缓解空前激化的社会矛盾,王莽先后颁布了“王田令”和“私属令”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然而,改革遭到了豪强官僚们空前激烈的反对与抵制,而改革的步伐又过激过快,加之改革中的许多措施严重脱离现实,新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灾不断,广大百姓为求一条生路,只得铤而走险,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绿林与赤眉大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

英雄佳丽,共度时艰

三国时期,文采盖世的曹植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论述-《汉二祖优劣论》,其中曹植道:“应五百之显期”。就是说曹植认为汉光武的出现,正应了孟子所说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论断。且不论曹植所言是否为过,但日后成为了汉光武帝的刘秀在新末的天下大乱中扫平四海,再造一统亦是事实。 刘秀,本是一个没落的皇族后裔,其祖先向上可以追溯到西汉景帝。虽然名义上身为皇族后裔,但据《汉书 · 平帝纪》载:“宗室子,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就是说,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的后裔已经遍布天下,有十余万人了。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更是和皇室毫无关联的布衣平民。故曹植《汉二祖优劣论》的开篇即言:“汉之二祖(即指高祖刘邦、世祖刘秀),俱起于布衣”。 刘秀有一姐夫名曰邓晨,家在南阳郡的新野,因此刘秀也常去新野姐夫家,而邓晨与新野的世家大族阴氏有亲缘关系。借助于这层机缘,少年时代的刘秀有机会接触到了这个世家大族的千金**-阴丽华。史书中并没有交代刘秀和阴丽华到底有多深的接触和情缘,但是有一个事情却交代的非常清楚:那就是阴家**的美貌给了刘秀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刘秀去长安求学,一次无意中看到了执金吾率众出行,盛大的场面深深的震撼了刘秀。一时间,刘秀思潮涌起,不禁感叹道:“做官就要做执金吾这样大的排场的官,娶妻子的话就要娶阴丽华那样美貌的女子”。《后汉书》 志二十七《百官四 · 执金吾》注引《汉宫仪》是这样描述执金吾出行的场面的:“执金吾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舆服导从,光满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壮矣!”。“群僚”就是文武百官的意思,执金吾的官职在百官中并非最大,但是在声势与排场方面,执金吾则居于百官之首,也就是所说的“斯最壮矣”。可以说,执金吾的声势与阴丽华的美貌都给了当时还是一介读书人的刘秀以很大的冲击,以至于刘秀说了那句很有名的话“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新朝末年,海内大乱。刘秀同兄长刘演一起趁乱在舂陵起兵,并与早于他们竖旗造反的绿林军合兵一处,打着“复高祖之业”的旗号举兵造反。随着绿林军规模的壮大,西汉宗室刘玄被推立为起义军的皇帝,史称“更始帝”。绿林军将领们借助于自己势大人多,拥立刘玄为帝,从此更加加剧了绿林军与以刘演、刘秀两兄弟为首的南阳宗室兵马的矛盾。新莽地皇四年五月末,刘演率军攻克了中原重镇宛城,更始帝移驾宛城。刘演及其部下对更始帝刘玄一向并不心服,众所皆知。宛城攻克后不久,因为一名部将的问题,刘演与更始君臣的矛盾彻底的表面化了,更始帝遂以“冒犯皇威”为由,将刘演斩杀于宛城。刘秀之兄刘演少有大志,性格刚毅,作战勇猛,连莽军都闻刘演之名而敬畏,谁知竟落得如此结局。六月,王莽为了彻底剿灭日益壮大的绿林军,发各州郡兵马共计42万扑向昆阳,两军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刘秀沉着冷静,自带13骑冒死突围搬取救兵,而新莽一方则因主帅大司空王邑的指挥失误而兵锋受挫于坚城之下,最终在刘秀军与昆阳守城之军的内外夹击下,王莽42万大军全军覆没,被杀与自相践踏、溺死者不计其数,滍水为之不流。刘秀为昆阳之战的第一功臣,自此名震天下。此役之后,刘秀又马不停蹄的率军北上,再攻父城。这时,刘演的死讯传来,刘秀在震惊之余,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担忧了。除了回宛城谢罪外,在深思之后做了三件事: 一 不表昆阳之功,以免引起更始君臣的嫉妒和不安。 二 不与刘演部属私下接触,并表示刘演犯上,自己也有很大责任 三 不为刘演服丧,并决定立即娶阴氏丽华为妻。 与其兄锋芒外露的性格不同,刘秀性格比较内敛,以“谨厚”和“多权略”(见《太平御览》卷九十引《东观汉记》)著称。在更始君臣眼中,刘秀比较恭顺,远不如其兄对他们的威胁大,加之四方战事未平,刘秀还有利用价值,故刘玄不但没有加害,反而封其为武信侯。更始元年六月,刘秀怀着复杂的心情在宛城迎娶了他多年来朝思暮想的佳人阴丽华为妻。五月末,刘演被杀,六月,刘秀就娶妻进门,这是有悖于古人婚丧嫁娶的常理的,甚至是要被人背后责骂的,这也正是刘秀“多权略”的一个写照,借娶妻之机,刘秀既了却了多年来的心中夙愿,又让更始君臣对其更加放心。刘演被杀,如果不多做几件事情,更始君臣是不会轻易放过刘秀的。 有一个事实值得玩味,那就是阴丽华在此时嫁给刘秀是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的,乱世不比太平之时,既然成了刘秀的人,很可能就会因为受刘秀的牵连而丧命。日后的事实证明,更始之妻“妻子裸袒,流冗道路”(见《后汉书 · 光武帝纪》),彭宠之妻“受辱授首”皆是乱世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包括后来的郭圣通在内,对刘秀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女人,居然没有一个是在太平盛世的情况下嫁给刘秀的,都是从刘秀于乱世的危局之中。十年之后,即建武九年,刘秀伤感于阴氏家族遭逢变故(时刘秀身在陇右一线征讨隗嚣,后方洛阳一带发生变乱,流寇杀死了阴丽华的母亲与弟弟),在诏书中引用古语道:‘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就是说:“惶恐危难的时候,只有我和你在一起,现在安乐富贵了,你却将我抛弃了”。刘秀仿佛是借用阴丽华的口气来表达自己的自责,对阴丽华只能列为“媵妾”的身份表达一种深深的内疚。可见,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刘秀对当年阴丽华在宛城中陪伴自己度过那段人生中最为惶恐煎熬的时光仍然是念念不忘。

经略河北,再娶贵妻

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而刘秀在与爱妻阴丽华仅仅相处了三个月之后,也因受更始帝所遣西去洛阳,只好将阴丽华送回新野娘家,只身前往了洛阳。王莽死后,天下土崩,诸多势力拥兵自重,以观天下之变。在新末农民战争中掌握了大量武装的诸多割据势力并不肯就服于打着“复兴汉室”旗号的更始政权,其中尤以河北之地最甚。为了安抚河北诸王与各种势力,更始帝刘玄怀着既不情愿而又无奈的心情命刘秀北渡黄河,镇慰河北。 河北之地,极为混乱复杂,既有“河北三王”的势力,又有铜马、青犊、尤来等数十万农民起义军。而除了少数随从之外,更始帝并没有派发给刘秀任何兵马,刘秀只是持有一根代表更始政权的节杖,故有“刘秀单车空节巡河北”之说。刘秀刚进入河北境内不久,一个叫王郎的人自称是当年为逃避赵飞燕姐妹迫害而流落民间被迫隐姓埋名的成帝之子刘子舆,在赵缪王刘林等人的拥护下王郎在邯郸登基称帝了。一时间,天下皆惊。河北诸王本就怀有称帝自立之心,现在见更始帝的使节到了河北,干脆就彻底的建号自立了。王郎清楚,刘秀是他在河北最大的敌人,于是以十万户的悬赏追捕刘秀,此时广阳王刘接也起兵响应王郎,闭门捉拿刘秀。史载:刘秀等人“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旁”,非常的狼狈。然河北豪杰并非全部响应王郎的命令,信都太守任光、和成太守邳彤、刘植、耿纯等俊杰先后慕名投入到刘秀的麾下。刘秀收信都、和成两郡兵马后,发兵讨伐王郎。然而这时,河北三王中拥兵十余万、实力最强的真定王刘扬亦归附邯郸的王郎,这给刘秀一个不小的打击。当时真定之于局势的重要性,除了《刘植传》中那句“时真定王刘扬起兵以附王郎,众十余万”外,《后汉书》中还有两处侧面描写: 一、“且衍闻之,兵久则力屈,人悉则变生。今邯郸之贼未灭,真定之际复扰,而大将军所部不过百里,守城不休,战军不息,兵革云翔,百姓震骇,奈何自怠,不为深忧”(《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更始二年,冯衍在给鲍永的信中直接将真定的局势同邯郸之乱放到一起来谈论,足见其时真定的重要性。 二、“是时,郡国多降邯郸者,纯恐宗家怀异心,乃使䜣、宿归烧其庐舍。”(《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直到耿纯投奔刘秀之后,“郡国多降邯郸者”,刘秀对于邯郸依然处于相对弱势。 刘秀经过一番深思后认为,河北三王中,真定王并非死心塌地的追随王郎,刘扬还有被争取过来的可能,遂派刘植去游说真定王。刘植领命后,去真定府游说,最终双方达成了刘秀迎娶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以促成两家之联合。这位郭圣通,就近世来说,出身比阴丽华显赫得多。阴氏虽为新野乡间豪族,奉齐相管仲之祀,但细读《后汉书》并不难发现,从阴丽华这一世往前追溯,近代阴氏竟无一人入仕(如果有的话,作为家族荣耀的一种表现,阴氏的列传中肯定会提到,而事实是没有)。可以想见,阴氏家族虽然非常富裕,但其对县乡行政层的影响能力依然很有限。郭圣通则完全不同。她的外公是汉景帝的七世孙、真定恭王刘普,说起来她与刘秀一样都是汉室宗亲,同为汉景帝之后,甚至从血统正嫡性的角度来看,郭圣通比刘秀还要高贵。刘秀于是亲赴真定府,在真定郭氏家族的府第“漆里舍”(郭氏府第的名字)中,刘秀及其诸将与刘扬等人大摆酒宴,刘扬非常高兴,席间亲自击筑为欢(筑为一种乐器)。就这样,继在更始元年六月于宛城迎娶了豪门千金阴丽华仅仅数月之后,为经略河北,刘秀又亲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他的第二位夫人-郭圣通。 更始二年五月,刘秀发本部兵马与刘扬合兵一处,共击邯郸,耿弇、景丹等所率之幽州突骑大破敌军,王郎部众死伤惨重,刘秀不禁感叹道:“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不久,邯郸城破,王郎也被击杀于路上。此王郎是否真的为当年为了躲避赵飞燕姐妹迫害而流落到民间的皇子,已经无从考证,即使其真为西汉成帝之后,刘秀为了不落一个杀害刘氏宗族的恶名,也绝不会承认其身份,而对于更始帝刘玄、梁王刘永等货真价实的西汉皇族,刘秀也同样没有手下留情过,于此可见一斑。刘秀之所以能击灭王郎,天下闻名的“北州突骑”(北州即指北方的幽州、冀州、并州等州郡)和真定王刘扬的归附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身为刘秀第二位夫人的郭圣通在其刚刚嫁与刘秀之后就为其夫君的大业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击破邯郸之后,刘秀又陆续平定了河北的铜马、青犊、高湖等大小数十万农民军,整个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尽归刘秀所有。公元25年,已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在河北鄗城千秋亭登基称帝,国号为“汉”,建元“建武”。为与刘邦所建之汉朝相区别,史称刘秀所建之汉朝为后汉(根据定都地点上的区别,也称刘秀所建立之汉朝为“东汉”)。 建武元年七月,刘秀挥师南下,派建威大将军耿弇陈兵五社津,阻赤眉东进;同时遣大司马吴汉、骠骑大将军景丹等十一将直取洛阳,将洛阳层层包围。九月,身为更始悍将的朱鲔见洛阳已是孤城一座,走投无路之下举城而降。十月,刘秀定都洛阳。

审时度势,力辞后位

建武元年,不但对刘秀来说是开基立业的一年,对于刘秀的两个女人-阴丽华与郭圣通来说,同样是不平静的一年。这年,在刘秀河北时一直伴驾左右的郭圣通为刘秀生下了第一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太子刘疆。这不但对刘秀是一件大事,对整个东汉王朝来说也是一件大事。郭氏除了喜悦之外,还不得不面对另一件事情,侍中傅俊奉命护送刘秀的另一个女人阴丽华来到了洛阳。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三十一载:“建武元年,世祖遣侍中傅俊,持节迎光烈皇后于淯阳。俊发兵三百馀人,宿卫皇后道路,归京师。盖税舍所在,故城得其名矣。山有石室,甚饰洁,相传名皇后浴室,又所幸也”。对于阴氏,郭圣通是陌生的,阴氏娇美异常,显然她并不是郭圣通愿意见到的人。而对阴丽华来说,两年前,刘秀与她离别而去,之后她随家人几经辗转,惶恐度日,好不容易盼到两人再聚,却已是物是人非。昔日的夫君不但登基称帝,身边还多了一个她不曾相识的女子,而且这个女子还有了他们的骨血,阴丽华的心境是可想而知了。古语道:“帝后同体”,东汉建立之初,有帝无后,郭、阴二女均同封贵人。两位贵人中,刘秀本就迷恋阴丽华,故欲立阴氏为后。古之女子,未有不以登后位为人生至荣,可阴氏却坚辞不受,“自陈不足以当大位”(《太平御览》144卷引《东观汉记》),阴丽华之所以坚辞后位,其原因颇为复杂: 其一,虽深得帝宠,然众心难服 相对于郭圣通来说,阴丽华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貌美,甚得刘秀宠爱。虽然天子宠爱,但是其手下的文臣武将,尤其是出身颍川士族和河北军阀的众功臣又岂能心服。他们与阴丽华素昧平生,但其中不少人却参加过刘秀和郭圣通的婚礼,亲眼见证了二刘的政治盟约。郭圣通虽然比阴丽华晚几个月嫁与刘秀,但真定府十余万大军因此联姻而归附,顿使河北局势骤变;而郭圣通也在刘秀平定邯郸之时伴驾左右,可谓于社稷有大功。追随光武帝平定河北的文臣武将们,只知皇帝身边有一位郭圣通而不知还有一位阴贵人。此外,郭氏同刘秀一样,同为汉室宗亲,都有前朝血脉,在这一点上,郭氏的身份远比阴氏高贵。刘秀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心思汉的乱世。天下群雄逐鹿中原,他们为了争取人心,无不举起“复汉”的大旗,或是捧出刘氏宗亲做招牌,如绿林和赤眉;或是直接诈称自己是皇室后裔,如王郎和卢芳。刘秀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宗室力量。无疑,立有宗室血统的郭圣通为后,亦是大势所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郭氏已经生下了皇长子刘疆,而阴氏尚无皇子。故立阴氏为后,实难服众心。 其二,社稷为重,性本宽仁雅致 从后来的历史看,阴丽华是一个很重大局而轻私利的人。汉明帝永平三年,有司奏请仪立皇后,汉明帝不语,而已经身为皇太后的阴丽华则表示:“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见《后汉书 · 皇后纪 · 明德马皇后》),皇太后开了口,群臣与后宫诸多嫔妃都无话可说。马贵人,就是为东汉开基立下赫赫战功、以“马革裹尸”而闻名的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马贵人聪慧清秀,有母仪之德,是皇后的最佳人选,但她自明帝为太子时就陪伴左右,却始终不能生下一儿半女。而明帝身边还有阴贵人、贾贵人等其他嫔妃,其中这个阴贵人正是出自阴氏家族。阴丽华并没有利用自己太后的权利和马氏不能生育这一点趁机将自己宗族的阴贵人推上后位,而是以大局为念,力挺德才最为突出的马援之女为后,这在是难能可贵的。纵观西汉与东汉,后系家族把持朝政,是两汉政治的一大特色。阴氏不但自己追随光武帝一生,贤德而识大体,还把另一个被后世史家誉为“千古贤后”的明德马皇后扶上了东汉王朝的后位。而明德马皇后作为一代贤后,深深的影响了明、章两朝的政体。 建武二年六月,郭圣通被册封为皇后,其子刘疆被册封为太子。

天下一统,入主中宫

东汉王朝初建,虽然据有北州及黄河以南的大部土地,但其西有关中百万赤眉大军,东有西汉梁孝王八世孙、梁王刘永,南部荆、扬二州则有秦丰、李宪等称王称帝的强大割据势力。这些割据一方,或称王、或立帝的强大军事集团,对东汉王朝的存在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至于西蜀的“白帝”公孙述、陇右的隗嚣、河西的窦融,更是刘秀日后潜在的大敌。面对着海内分崩、天下汹汹的局面,刘秀先后派冯异、吴汉、耿弇、岑彭等进行了西征、东征与南下作战。经过近五年的征战,刘秀先后平灭了绿林军余部、关中的赤眉军、称雄于青、徐二州的梁王刘永、齐王张步等大小割据势力。至建武六年初,基本统一了中国的东方。至此,据有东方的刘秀与陇右的隗嚣、益州的公孙述,就形成了东西对峙的鼎足之势。 光武帝登基称帝的时候,年仅31岁,还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漫长的统一战争,使得刘秀身心疲惫,加之年龄的增长,使得刘秀的性情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刘秀曾经在建武六年给割据陇右的隗嚣的一封回信中说道:“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见《后汉书 · 隗嚣传》)。大意就是说:我已经快四十岁了,戎马生涯十余年了,已经厌倦了“浮语虚辞”。 建武九年,发生了一件事,对阴丽华与郭圣通两个女人的影响都不小。《三国志 · 魏书 · 夏侯敦传》裴松之注载:“案光武纪,建武九年,盗劫阴贵人母弟,吏以不得拘质迫盗,盗遂杀之也”。身为据有东方天下的汉光武的宠妃,阴丽华的家人居然被盗匪所杀,这亦与当时的时局有关。建武八年,刘秀亲临陇右一线,指挥平陇作战,结果后方的颍川、河东爆发了变乱。《后汉书 · 光武帝纪》载:“颍川盗贼寇没属县,河东守守兵亦叛,京师骚动。”“八月,帝自上邽晨夜东驰”。因为颍川和河东两郡毗邻京师洛阳,所以刘秀不得不亲自“晨夜东驰”,以平变乱。建武九年,刘秀对陇右的作战再遭重挫,曾经已被汉军占据的天水、安定一线全线崩溃,其地复为隗嚣所得。刘秀和主要战将均驻扎在长安对陇右作战,刘秀本人亦多次亲临一线,故建武八年、九年之中,大后方的“群盗”甚多。 母亲和弟弟被杀害,最难过的一定是身为贵人的阴丽华了。此时,刘秀下了一道对后宫的女人们影响颇大的诏书:“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 皇妃家眷遇害,本是一件普通的犯上作乱的案子,皇帝下诏安抚皇妃家人,也在情理之中。但皇帝却偏偏在诏书中说了很多对于贵人阴氏“情意绵绵”的话,而且也透露出了当初皇帝的本意是要贵人阴丽华做皇后的,因为阴氏的退让才没有这样做。这样一来,郭皇后情何以堪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随着东方的平定(时刘秀统一了东方,而隗嚣与公孙述连兵割据西方)和年龄的增长,光武帝对于很多事情已经是没有太多的顾忌了。 刘秀少年之时,就发出过“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故阴丽华本就是刘秀的最爱。而河北之郭圣通,在光武平定河北的过程中,贡献颇多,后又为刘秀生下数子,也算是同刘秀有一番情缘。江山初定之时,刘秀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对外征战上,从家庭安定的角度考虑,对郭后也颇为尊重照顾,因此三人倒也相安无事,随着时光的飞逝和天下大势的逐渐明了,三人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汉书 · 皇后纪 · 光武郭皇后》载:“(郭)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即在刘秀面前“数怀怨怼”,来表达自己的怨气与不满,帝后关系颇为紧张。终于,到了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决定废皇后郭氏为中山王太后,立贵人阴氏为后。光武帝下诏曰: “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宋代的赵与时所著的《宾退录》载:“‘娶妻当得阴丽华’,唐与政谓观此语,知郭后之必废。然予观《刘植传》载:‘刘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光武遣植说杨,杨乃降。光武因留真定,纳郭后,后即杨之甥也,故以此结之。’则是郭后之纳,已非光武之情矣,何待‘阴丽华’之语而后占其废乎”《宾退录》,是记录宋代文人雅士言谈的一本书籍。唐与政、赵与时,均为宋代文人。“郭后之纳,已非光武之情”,郭圣通与刘秀的婚姻,本身很大程度上就带有强烈的政治因素,是并不稳定的,而阴丽华才是刘秀梦寐以求的佳人!所以刘秀和郭氏、阴氏二女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光武帝在诏书中就已经把废后的另一大原因说的再清楚不过了。“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诏书中所说的“吕”,即吕后。西汉初年,高祖驾崩,其最爱的皇子如意被吕后鸩杀,对于最受高祖宠爱的戚夫人,吕后则用“人彘”的刑罚来处罚她。残酷的刑罚,可谓震动后世的宫廷,以至于到了东汉的第四代皇后-和熹邓皇后的时代,在其作贵人之时还差点因为惧怕和帝死后自己遭到同样的刑罚而险些自尽(见《后汉书 · 皇后纪 · 和熹邓皇后》)。邓绥乃是日后名震东汉一代的女主,且又事隔了三百余年,可见此事对后世宫廷的影响。西汉初年的事情犹如昨日,一旦有朝一日郭圣通成为了手握大权的皇太后,宠妃阴丽华的命运如何,恐怕是刘秀极为忧虑的一件后宫大事了! 废郭氏而立阴丽华,也可算是继统一天下之后对刘秀来说的又一件大事了! 郭氏被降旨废为中山王太后,移居洛阳的北宫居住(东汉宫殿结构为南北宫,初期帝后都在南宫居住,自明帝之后逐渐移居北宫),虽然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也算是历代废后之中为数不多的幸运之人了,郭后被废十一年后病逝,安葬于北邙。光武驾崩之后,明帝即位,对阴氏、郭氏一视同仁,郭氏一门未曾受到半点迫害。就连到了阴丽华的孙子汉章帝的时代,章帝还到郭氏家中,大会郭氏,君臣非常的和睦。可以说,刘秀在处理这件后宫家事的问题上,做的是比较明智而圆满的。但同时也可以看到阴丽华的雅致与善良。阴氏本为刘秀的原配夫人,因为郭氏的介入,阴氏女黯然的做了十六年的贵人,从身份上来说就是“妾”的地位。在百姓之家,妾与妻的地位尚且相差悬殊,而在皇室,妃与后的差别更是有天壤之别了。阴氏系出名门,受此委屈,对郭氏不可能没有怨恨之情,但仍能如此不偏不倚的厚待郭氏一族,实为不易!但封建时代,因为深受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思想”之影响,认为皇后无有大过不可轻废,更何况无大过的皇后之下还有一位毫无过错的太子。皇后的更替所引发的嫡子迁位,可能影响到社稷的长久和稳定。故后世很多人都对刘秀的废后之举持负面看法,认为这是汉光武的一生最失德之处,有曰“废郭立阴,圣德之玷”,如晋代史学家袁宏、明代大儒方孝孺、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和李贽等等。自汉光武后,历代皇帝每欲以私情无过废后时,臣下都不忘以光武黜废郭后为反面教材劝谏之,如宋代仁宗废郭后,明代宣宗废胡后,清代顺治废博尔济吉特氏,足见光武废后之事对后世的影响。又《晋书刘曜传》曰“光武缘母色而废立,岂足为圣朝之模范!光武诚以东海篡统,何必不如明帝!”更是对光武废后易储之事提出严厉批评,光武废后之事诚不足以为后代效仿。 《后汉书 · 皇后纪 · 光烈阴皇后》载:“阴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就是说皇后谦恭俭让,不喜言笑,性格非常的仁孝、慈爱。汉章帝时代的大司空第五伦在上疏章帝的奏章中也对阴丽华皇后做了一个描述:“近世光烈皇后虽友爱天至,而抑损阴氏,不假以权势”(见《资治通鉴》卷四十五)。“友爱天至”就是说皇后的天性就非常的仁爱和善良。第五伦作为建武、永平两朝的重臣和耿直的忠臣,对阴丽华皇后的评价应该是颇为客观的。

合葬原陵,谥号光烈

建武中元二年,世祖皇帝驾崩,显宗明帝即位,尊皇后阴丽华为皇太后。汉明帝永平七年,在位二十四年之久的皇太后阴丽华驾崩。

(望采纳,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057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