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为你解答!
这是典型的五金零件冲压模具,从侧面图看,可能是拉伸模具,也可能是折弯模具。总体分为上模和下模,然后整套模具里面的叫法每个公司可能不一样。
比如大板子从上到下我习惯称为:
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打背板,打板,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垫脚,下托板。
然后里面的零件分为上模零件如拉伸凹模,上模入子,打杆等等,下模零件如拉伸凸模,下模入子,顶杆等等。还有标准件比如氮气弹簧,螺丝,销钉等等。
由于变形区金属与凹面的接触锥面长,锥面上总摩擦阻力大,因此网格畸变虽小,总拉伸力却增大。 由此可见,凹模锥角的合理确定应同时考虑变形区材料的变形特点以及模具与工件间的摩擦状况,凹模锥角合理范围的确定对拉伸工艺有着直接的影响。工艺试验表明,对于CCB-1A型罐用铝材3104H19,其凹模锥角合理取值在α=5°-8°为宜。 底部成形工艺分析。底部成形发生在凸模行程的终点,采用的是反向再拉伸工艺。图4为罐底成形受力状况示意图,底部成形力主要取决于摩擦力的性质以及压边力的大小。通常,材料的厚度和强度是一对矛盾,材料愈薄,强度愈低,因此轻量化技术要求减少罐底直径及设计特殊的罐底形状。工艺试验。
易拉罐是由三种不同成分的铝合金组成,罐体、罐盖、拉环。铝质是制罐的关键,罐体不成形、罐盖口拉不开都是铝质的问题。在国内开模具没有问题。下面是制造工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罐体制造工艺和技术 : 罐体制造工艺流程 CCB-1A型罐罐体的主要制造工艺流程如下:卷料输送→卷料润滑→落料、拉伸→罐体成形→修边→清洗/烘干→堆垛/卸→涂底色→烘干→彩印→底涂→烘干→内喷涂→内烘干→罐口润滑→缩颈→旋压缩颈。 在工艺流程中,落料、拉伸、罐体成形、修边、缩径、旋压缩径/翻边工序需要模具加工,其中以落料、拉伸和罐体成形工序与模具最为关键,其工艺水平及模具设计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易拉罐的质量和生产成本。 罐体制造工艺分析 (1)落料一拉伸复合工序。拉伸时,坯料边缘的材料沿着径向形成杯,因此在塑性流动区域的单元体为双向受压,单向受拉的三向应力状态,如图1所示。由于受凸模圆弧和拉伸凹模圆弧的作用,杯下部壁厚约减薄10%,而杯口增厚约25%。杯转角处的圆弧大小对后续工序(罐体成形)有较大的影响,若控制不好,易产生断罐。因此落料拉伸工序必须考虑以下因素:杯的直径和拉伸比、凸模圆弧、拉伸凹模圆弧、凸、凹模间隙、铝材的机械性能、模具表面的摩擦性能、材料表面的润滑、拉伸速度、突耳率等。突耳的产生主要由2个因素确定:一是金属材料的性能,二是拉伸模具的设计。突耳出现在杯的最高点同时也是最薄点,将会对罐体成形带来影响,造成修边不全,废品率增高。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拉伸工序选择的拉伸比m=3655%,坯料直径Dp=14020±00lmm,杯直径Dc=8895mm。 (2)罐体成形工序。 变薄拉伸工艺分析。典型的铝罐拉伸、变薄拉伸过程如图2所示,变薄拉伸过程中受力状况如图3所示。 在拉伸过程中,集中在凹模口内锥形部分的金属是变形区,而传力区则为通过凹模后的筒壁及壳体底部。在变形区,材料处于轴向受拉、切向受压、径向受压的三向应力状态,金属在三向应力的作用下,晶粒细化,强度增加,伴有加工硬化的产生。在传力区,各部分材料受力状况是不相同的,其中位于凸模圆角区域的金属受力情况最为恶劣,其在轴向、切向两向受拉,径向受压,因而材料的减薄趋势严重,金属易从此处发生断裂,从而导致拉伸失败。比较变形区和传力区金属的应力状态可知:变薄拉伸工艺能否顺利进行主要取决于拉伸凸模圆角部位的金属所受拉应力的大小,当拉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极限时就会引起断裂,否则拉伸工艺可以顺利进行。因此,减小拉伸过程中的拉应力成为保证拉伸顺利进行的关键。变薄拉伸拉伸比的选择为:再拉伸:257%,第1次变薄拉伸:20%~25%,第2次变薄拉伸:23%~28%,第3次变薄拉伸:35%~40%。 在成形过程中,影响金属内部所受拉应力大小的因素很多,其中凹模锥角。的取值直接关系到变形区金属的流动特性,进而影响拉伸所需成形力的大小,所以,其数值合理与否对工艺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当α较小时,变形区的范围比较大,金属易于流动,网格的畸变小。随着α的增大,变形区的范围减小,金属的变形集中,流动阻力增大,网格歧变严重。而且,随着凹模锥角的增大,变形区材料的应变相应增加,这说明凹模锥角较大时,不仅金属的变形范围集中,而且变形量迅速上升,因而使得变形区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加剧,导致金属内部的应力上升,从而对拉伸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α过于大或过小时都会引起拉伸力的增加,其原因在于:当α过大时,金属流动急剧,材料的加工硬化效应显著,并且随着锥角的增大,凹模锥面部分产生的阻碍金属流动的分力加大,因而所需拉伸力增加;当。过小时,虽然金属流动的转折小,但由于变形区金属与凹面的接触锥面长,锥面上总摩擦阻力大,因此网格畸变虽小,总拉伸力却增大。 由此可见,凹模锥角的合理确定应同时考虑变形区材料的变形特点以及模具与工件间的摩擦状况,凹模锥角合理范围的确定对拉伸工艺有着直接的影响。工艺试验表明,对于CCB-1A型罐用铝材3104H19,其凹模锥角合理取值在α=5°-8°为宜。 底部成形工艺分析。罐底部成形发生在凸模行程的终点,采用的是反向再拉伸工艺。图4为罐底成形受力状况示意图,底部成形力主要取决于摩擦力的性质以及压边力的大小。通常,材料的厚度和强度是一对矛盾,材料愈薄,强度愈低,因此轻量化技术要求减少罐底直径及设计特殊的罐底形状。工艺试验
www1wenokcom
这个问题要很有经验的,我自己有时候也搞几个小时才不会压扁,还拉得好,有时候吧几分钟就可以,第一针拉伸的压料板独立分开压料的吗?靠近第二针拉伸部份的下面磨走,磨得有点倾斜的样子,再磨光滑,一点一点的磨,慢慢试,不然一下子磨大了,压不到料,第二步会皱。第一步压料的圈要足够大,比中心距离要大,比材料宽度要大,既要避免压伤刚拉好的,因为比中心距要大,又要在旁边磨一个小半圆,避开第二针,不然塞不上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