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举新太子第十集。
行人回京,和以往不同的,是太子身边已经没有了仪仗。而和他同时囚禁的,还有两位阿哥。康熙在进城前,邀请了太子的师傅王琰同车共乘,引起众多官员的猜疑。
为了将八阿哥胤祀推上太子之位,佟国维开始暗中串通。王琰为保太子,在乾清宫哭谏,最后给康熙命人护送回府。康熙道地方二品以上官员,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可以择贤举荐新太子。
雍正王朝的信息: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同名长篇小说,由胡玫执导拍摄,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国、赵毅、李颖等主演,演绎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风雨经历。
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四阿哥胤禛,在当政后出现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此剧1999年在中央一套播出后广受好评,并创收视率新佳,拿下各项大奖。
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一个情节,真实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这么一个场景,不好说,毕竟文字记载不是影响资料。但是,事情大体也是这么个情况,出入并不太大。 那么,康熙听到有人举荐废太子为什么高兴呢?
首先要看这件事的背景。这是发生于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废黜皇太子胤礽之后不久的事情。 其实,康熙第一次废黜胤礽之时,从内心来说也是非常纠结的。作为康熙的嫡长子,胤礽尚在襁褓之中时即被册立为皇太子。康熙为了培养这个皇位继承人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康熙对胤礽既有着皇帝对储君的期待,也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他真心希望胤礽能够将来即位之后能够成为一个好皇帝,甚至成为一个超越自己的一代明君。这时候,胤礽狂悖的行为,对于康熙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三十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皇帝对储君的期待,父亲对儿子的希望,一夜之间全部破灭。作为一个皇帝、作为一个父亲,康熙彼时的心境肯定是糟糕透顶的。废太子之举有失望的成分,但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成分。
从康熙内心来说,其实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他更希望胤礽的诸多狂悖是事出有因,是可以挽救的。这一点相信身为人父者都会深有体会。 因此,当皇三子胤祉告发皇长子胤禔以魇阵诅咒胤礽之后,康熙的这一心态显得更加明显。他当即废黜了胤禔的直郡王爵位,并且将其软禁终身。可见,康熙内心是愿意相信胤礽是因为受到诅咒而变得行为狂悖的。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理解为,康熙彼时有点后悔这么仓促就废黜胤礽了。这时候有人举荐废太子胤礽,实际上是说出了康熙的心声,康熙自然是高兴的。
其次,康熙之所以让群臣举荐新太子人选,不仅仅是对新太子人选拿不定主意,更多的是想借此事弄清楚群臣中实际存在的派系,谁是太子一党,谁是皇八子一党,谁属于其他儿子的派系。这时候谁举荐其他皇子,立时就会被康熙划为朋党。但是,结果是让康熙害怕的,儿子们之间果然已经解党互攻、势成水火了。如此一来,将来万一自己有个意外,挺尸不顾、束甲相攻是可以预见的。这时候有人举荐废太子胤礽,说明群臣之中还是有不结党的,还有人站出来为废太子说话。毕竟胤礽是康熙自己册立的、而且是在位三十多年的皇太子。在胤礽被废之后,这些人不选择避嫌,反而站出来举荐胤礽,说明这些人不论处于何种心态,起码是站在康熙一边的,因此康熙心中高兴。
此外,实际上,这个时候康熙已经有了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打算。但是,废太子是自己所为,这时候又要复立。作为皇帝的康熙总不能出尔反尔吧?总得有人递个台阶吧?而且,即便将来觉得胤礽真的不行,再废太子,总得有几个背锅的人不是?因为,皇帝永远是没有错的。这时候有人出来举荐胤礽,正中康熙下怀,康熙自然是高兴的。
事毕,康熙在纠结过后,果然于康熙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废立太子只有我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诸位臣工,你们想太多了……”之后,康熙又依据群臣的举荐,坐实了皇八子胤禩争储的事实,并公开否决了皇八子胤禩的皇位继承资格。自此,诸子、群臣恍然大悟,原来大家都让康熙给玩了……
自清代以来,佟家一直跟随爱新觉罗家族,形成了一个以皇室利益为重的大家庭。作为这个家族的大家长,佟国维有责任带领整个家族在复杂的政治变革中延续家族的财富和荣誉,同时保证自己能够走出家族。那是在钢丝绳上行走。这同样困难。
所以,佟国维始终在保持对皇家效忠的前提下寻找新的家族继承人,完成政治博弈。而在康熙朝晚期的局面下,太子无能,摇摇欲坠,能否跟对皇子,搞清政治站位,这就成为一切政治布局的关键。当然,以佟国维的政治智慧,他是绝不会傻到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康熙的什么决议的,只能是在洞悉了康熙的想法后,顺应局面,顺水推舟。而议举新太子,就把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实话说,在议举新太子的问题上,前期风风火火,佟国维恐怕也有那么一丝猜测,康熙可能要扶老八上位了。但看似整日笑呵呵的仁君康熙,骨子里其实是个乾纲独断的人,但凡结成朋党者在他手下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更何况这其中还牵连着皇子这么敏感的人群。所以佟国维敏锐地觉察到,事情并不简单。
这时,康熙请佟国维吃饭,话里话外念叨人老了,该腾地方了,佟国维这下就洞若观火了。他连忙把隆科多推到前台,然后借支持老八之机,牺牲自己,退居二线。这样既成全了康熙整治八爷党的需要,也使得佟家的利益完成了最大化。而同样是上书房大臣,张廷玉要考虑的显然就少得多,他只需紧跟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事就够了,也不用过多考虑自己的家族如何如何,毕竟皇帝想让哪个家族玩完,它就得玩完。所以无论是在康熙朝还是雍正朝,张廷玉一直都是谨言慎行的样子,遇事总会停三下,看三秒,可一旦打定主意了,出手绝对稳准狠。
但在讨论新太子时,张廷玉却不能说佟国维比他强,至少不比他差。因为在这件事上,康熙虽然没有说得很清楚,但却把佟国维当成了一个政治伙伴一样的存在,暗中给他下了牌,他只需要知道,然后跟着做就可以了。
虽然康熙已经决定废黜胤礽太子之位,但朝局错综复杂,诸皇子讳莫如深,康熙皇帝需要时间稳定朝局,挑选新太子,他并不想立即废黜太子。但是热河秋猎的时候,太子和康熙嫔妃郑春华私会被康熙撞破,太子被逼无奈,调兵进驻行宫,意图逼宫夺位。康熙忍无可忍,决定立即废黜太子胤礽。
雍正王朝:康熙发现太子和郑春华私会
但是以太子的性子,他最多行事荒唐,要说谋反他即使有贼心也没贼胆。康熙被太子和郑春华气昏头一时失察,没有发现太子调兵手谕是假的,才会怒不可遏要立即废除太子。但是当来缓过神,经张廷玉提醒知道了太子调兵手谕是假的,冤枉了太子,但是他为什么不为太子澄清,还要继续废太子呢?
康熙虽然已经知道了太子手谕是被人伪造的,但并不知道幕后主使是谁。为了打击夺嫡之争,稳定朝局,不如就先废了太子,看谁先跳出来。同时也借机考察一下各位阿哥。
这里大阿哥可能是一个意外,真正的游戏还没开始,可是他就已经把自己玩出局了,他出局早得让人意外,智商实在感人。虽然他是自己蠢出局的,但是他也是太子之争的一个,因为太蠢他的下场何其凄凉。以大阿哥的心机和胆量,假造太子手谕这种事再给他十个脑子恐怕也做不出来,真正的高手还要继续玩下去。
2推选新太子---隔岸观火康熙上谕,“在京四品以上,地方二品以上官员都可以上荐章推举新太子,朕一唯公议是从,绝无偏私”。
康熙做好了局,就等着别人表演了。
果不其然,第一台戏是八阿哥开场的。一个自称世外高人的道士,又是解释个“八大王”“八王大”,又是“王上加白”,最后再来个“李逵捉鬼”。可是这开场戏的编剧实在是一个三流编剧,剧本太烂。如果表演给小民百姓肯定口碑炸裂,但是他的观众是整个王朝脑子最好使的人,是金字塔顶尖的人。其中还有那个统帅万方的康熙,山崩地裂,万方朝贺他都经历过。这样的戏不是太侮辱他们的智商了?那些王者不可能看不出其实是“大王八”,可能也就四爷一时没看出来罢了,但是有人愿意陪他们一起演。不过这戏还真起作用了,连康熙也帮忙“客串”了一下,“江湖术士的话,也不能一概视为妖言,因为他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嘛”。
3复立太子---打击夺嫡之争雍正王朝隆科多剧照
最后一场收尾的戏,隆科多也不是普通人,配合着皇帝做足了戏,直指八阿哥。虽然除了佟国维被革职,其他人没有被牵连,但是佟国维已经够分量了。当康熙皇帝当众臣面训斥佟国维,佟国维追问为什么不能保举八阿哥时,八阿哥想要成为太子就已经绝无可能了。废立太子大阿哥早已出局,而最有希望成为太子的八阿哥也出局了,太子被复立,看似是最大的赢家,但是早在废黜太子之前他就已经出局了,康熙早已经不可能传皇位给他了,他比大阿哥出局更早。老十四算是八爷当中较得力的人,有脑子有能力,但是他兼管兵部,总司军务,他可不是老九老十,作用嘛,果然不多久就和八阿哥离心背德了。
雍正王朝:十三阿哥兼管刑部
真正的赢家是康熙心中的新太子----四阿哥,四阿哥成为太子最大的绊阻八阿哥已经落下去了,但是二阿哥胤礽依旧是那些想要夺位人的箭靶,复立的太子可以为他当下多少刀剑,他的得力助手十三阿哥兼管刑部。如果说太子被废黜之前,康熙心中的新太子人选还未有定论,那么之后“不争是争”就已经得到康熙认可了。
《雍正王朝》中胤礽被废除后,康熙要求文武百官推选新太子,上书房三大元老重臣佟国维、马齐都支持八爷,为何张廷玉支持废太子胤礽,而四阿哥胤禛有争位的想法,却也要推举废太子胤礽呢?
(此文只说剧,不说史!)
读懂帝王心术的高手
在《雍正王朝》中,“九王夺嫡”实际上只分为两派:太子党和八王党,老四胤禛和老十三阿哥是太子一党,而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是一党,而当时朝中呼声最高的是八爷一党。
而上书房元老重臣佟国维、马齐都联合百官,上书保举老八,而只有张廷玉一人猜准了康熙的心思,他独自上了一封密折,他保举废太子胤礽。康熙此时虽然对胤礽失去了信任,但废太子胤礽暂时还不能倒下,康熙此时要求大臣们推选太子,其实就是试探一下朝臣风向,所谓公选新太子,只是抛出的一个诱饵,试探各方势力的态度,并没有真打算废掉太子。
而读懂康熙这一心态的除了张廷玉以外,还有一个帝王心术高手,那就是邬思道。所以他提前写好了推荐胤礽复位太子的奏折,让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各自抄写了一份,让他们仍然推举废太子胤礽。
邬思道此招可谓一箭三雕,是高手中的高手。他给老四讲了一个老爷子分家产的故事,大意是有一个老爷子,年龄大了要把家产分给儿子,但是家产只有一分,儿子众多,谁都想要,老爷子左右为难,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然而家产最终却落到了一个从未争夺家产,只是默默做事的儿子手中。他这个“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其用意非常明显。而老四明显也听懂了他这个愿意的内涵。
推举废太子胤礽的目的
第一:当时朝廷分为太子派和八王派,二者形成鼎立之势,而此时太子一旦被废了,那太子党的势力必然就会被瓦解,那就再没有谁能制衡八爷党了,这种结果对朝局不利,同时也对四爷不利,所以太子暂时不能倒,康熙和老四此时都需要太子。
第二:老四和老十三从小都受太子照顾,而且一开始站队也是很明确的,此时推举废太子既能表明他们的忠心,又能施恩于太子,同时还能给康熙留下一个顾及兄弟情分的美名,而且太子与妃子私通是重罪,根本不可能再被重用。
第三:此时的老四势力远不及老八和太子,与其贸然去争,不如退而求其次,在局面对太子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仍然推举废太子胤礽,必定会讨得康熙的欢心,留下一个忠君为国的好印象,毕竟最后立谁为太子还是康熙说了算,一旦康熙认为胤禛是合适的继承人,那么这个“不争”未必就争不到。
事实证明,邬思道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胤禛和胤祥推举废太子胤礽后,康熙对此一连说出了三个“好”字,并表示“朕心甚慰,甚慰朕心”,可见邬思道果然老道。
康熙复位胤礽的目的
胤礽当了38年的太子,背后势力盘根错节,为了维系朝廷的稳定,所以从大局出发,康熙与老四在此观点上是一致的,而张廷玉也正是猜中了康熙的这一心思,所以他才上奏推荐胤礽。
当第二次胤礽被废时,站出来说话的却只有他的师父王掞,而满朝文武都沉默了,这就说明朝臣们第一次推胤礽复位就是演戏。
老四表面上是推荐胤礽复位,而实际上他推荐的是他自己。他的手法隐,不收党羽、不结交大臣,对自己母亲家亲戚冷淡,与兄弟间关系稀松,这一切假象都让康熙对这个才华出众,而又不争不抢、默默做事的儿子另眼相看。
废立太子之事,事关国本应该十分慎重,《雍正王朝》中,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胤礽刚满周岁便被确立为太子,在太子之位上熬了三十三年,位置是非常稳固的,按理说康熙皇帝决定废太子,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为什么在一年后,康熙皇帝却决定要复立胤礽为太子呢?
康熙皇帝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关键,且必要的,说白了这是为了维持政局稳定,平息皇子夺嫡之争而做出的权宜之计。太子胤礽在被废黜后,他各种暴戾不仁,越位处事的行为逐渐被揭发出来,康熙皇帝对胤礽非常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后来胤祉举报胤褆魇镇太子胤礽,康熙皇帝也不可能再把国家交给这样的一位储君了。
那么为什么后来康熙皇帝还是再次复立胤礽为太子呢?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被废前,当了三十三年太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康熙皇帝是非常器重胤礽的,所以其他的皇子们,比如胤褆这一类,虽然觊觎皇位,但是也很明白胤礽的皇位是非常稳固的,即便他对胤礽不满,顶多也只敢背后搞点小动作。
夺嫡之争在胤礽初次被废之前,皇子们虽然也在暗中较劲,但从来不会在台面上来斗争,像胤禛他参与夺嫡的念头就是在胤礽被废之后才产生的,然而当康熙皇帝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后,这种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皇子们得到了一个信号,即便是胤礽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他的位置也不一定就稳固。
而太子之位空缺出来,也就意味着皇子中将会产生一位新的太子,这个时候,胤褆,胤禩这些皇子就开始行动起来了,胤礽被废,康熙皇帝没有其他嫡子做选择,那么作为皇长子胤褆会有很大机会,而胤禩则是占据了人缘,朝中的重臣马齐,阿灵阿,佟国维等人都支持胤禩。
原本暗流涌动的夺嫡之争,瞬间就变成了惊涛骇浪,胤褆在胤礽被废后,得到康熙皇帝重用,他竟然建议自己代替康熙皇帝去杀死胤礽,直接让康熙皇帝看出了胤褆的野心,康熙皇帝怒斥胤褆“乱臣贼子”,胤褆见惹怒了康熙皇帝,心知自己已经失去夺嫡的机会,就想把胤禩拉下水。
胤褆举荐胤禩为太子,还声称胤禩曾找张明德为其相面,张明德说胤禩日后必定大贵,马齐,佟国维等人又联名上奏折推举胤禩为太子,这接连的事件引起了康熙皇帝警觉,他最忌讳的就是皇子和大臣结党,当初为了削弱废太子胤礽的势力,把索额图,苏尔特等人办了,这一次,康熙皇帝又责罚了马齐,佟国维等人。
皇子之间因夺嫡之争的矛盾愈发激烈,甚至大臣们也面临着选边站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康熙皇帝意识到必须给夺嫡之争踩刹车了,但尴尬的是他心里还没有储君的合适人选,而即便有了这个人选,将其立为太子,恐怕也难以躲过明枪暗箭,所以康熙皇帝只能再次立胤礽为太子。
此时的胤礽已经是一枚弃子了,在被捅更多的暗箭也没关系,康熙皇帝又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表现自己仁慈大度的一面,暗中还可以观察皇子们的举动,慢慢选出中意的储君,这次太子复立风波,胤褆,胤禩都出局了,而胤禛韬光养晦,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一边协助康熙皇帝处理烂摊子,推举太子时支持复立胤礽,让康熙皇帝十分满意。
康熙皇帝一废,一立之间,就完成了对皇子们的摸底,虽然也激起了夺嫡之争,但最后还是把这种斗争遏制在台面之下,这套路玩得多熟练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