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以后,中原地区部落联盟的著名首领,先后有尧、舜、禹。相传尧老了,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干、能吃苦、又孝顺的舜,作为继承人,协助尧处理事务。尧死后,舜就继承了尧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公开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这是民主的胚芽,所以受到后人与今人的高度赞扬。可惜能追溯到尧舜的民主,发展至今却不如欧美甚至于孟加拉国
一、尧担心自己的儿子不能担当大事。
《史记》中,有两处点明了尧对儿子丹朱的失望。
其一:有大臣举荐(或者是恭维)丹朱,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
其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以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由此可见,尧对自己儿子非常了解,他认为儿子没有掌管天下的本领,如果把权力给了儿子,那么天下可能因此而不安。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尧反对儿子受帝位的原因是:丹朱如果得了天下后,而可能造成天下大乱,近而引来杀身大祸,说得更严重一点,可能殃及家族。尧明哲保其子身,更为了保其家族,而不授权予丹朱。
二、尧、舜本一家。
尧并不是因为舜能干,而就把位子让给他,尧选择继承人时,除儿子外,也想在自己的家族中寻找。《史记》中记载:“尧曰:‘悉举贵戚疏远隐匿者。’众人皆举荐舜。尧曰:‘然,朕闻之。吾其试哉。’”
从图中足以看出尧和舜本是同根而生,有血源关系,只不过从穷蝉起被废为庶人,直到舜这一代都是老百姓罢了。
三、尧和舜的翁婿关系。
尧为了试探舜的品行,观其品德,“尧妻之二女”。笔者通过通读全文,理解为“二女”为:其一是尧把二女儿嫁给舜;其二为:尧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因为后文中有一句“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由此可见,尧绝对不是随便把自己身边的女子给舜当妻子,而是自己的女儿,不管是一个也好,两个也罢。
尧的用意很明显,嘴上说让二女观其品行,其实早有心把帝位传给舜,要不谁能下这样的血本。也正是有了这层关系,尧死后,“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老百姓如此方式悼念尧,大家还不是为了尧和舜的翁婿关系。另外,也正是有了这层关系,尧死后,其子丹朱也有疆土,全家仍然富贵。
《史记》记载帝尧“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禅位于帝舜,此事传为千古美谈,为万千文人史家追慕。然则“禅让”一事虽素有美名,其操作实施却颇有难度。帝尧让之,难矣;帝舜受之,亦难矣!
轩辕败炎帝、杀蚩尤,天下诸侯尊其天子,是为黄帝。黄帝之后,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颛顼之后,黄帝之曾孙、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之后,子挚立,不善,挚之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四圣皆近亲而继立,而舜虽亦为黄帝之后,但上数辈皆为庶人。舜从“疏远隐匿者”中举,帝尧审慎数试之二十八年,终授天下于舜。
帝尧继位既久,开始忧心继任者人选。当大臣们被问及此事时,大臣们主动推荐了三个人:嗣子丹朱,但帝尧评价自己儿子说“顽凶”,否决;讙兜推荐共工,但帝尧认为此人 “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否决;四岳推荐鲧治水,帝尧言鲧“负命毁族”,但四岳倒是不觉得如此,坚持让帝尧试用鲧,结果过了九年治水都不成功,还是否决。
由于以上三位都不甚理想,帝尧终于把人选范围扩大到了“贵戚及疏远隐匿者”,这下众大臣们一致推举了舜。舜被举荐给帝尧时,尧即表示听说过此人,这说明舜在当时就有了良好名声且广为人知,而这名声即四岳评价所说的“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之后帝尧果然也通过舜如何处理家庭关系来“试”舜。
帝尧表示:“吾其试哉”,而这一“试”,便试了二十八年。
舜从候选人之一到天下归心的天子,至少花了三十一年,其人生经历可分为三大阶段:
不得不说,舜的逆袭之路每一步都非常稳重扎实。
还传说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草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立法,算数,音乐,他的妻子嫘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