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发说说,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啥意思

女朋友发说说,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啥意思,第1张

品读古诗词时,最怕的就是想当然。比如想当然地认为,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却不知庐山有个香炉峰;比如想当然地认为,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是形容草枯败的样子,却不知古汉语中“离离”可用来形容草的茂盛;比如想当然地认为,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现了“婵娟”二字,那肯定是写爱情的,其实这是苏轼怀念弟弟苏辙而写。

有了这许多的想当然,很多美好的古典诗词就被理解得与原意大相径庭。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也是一个很多人经常理解错的千古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爱好古诗词的朋友应该对这个词作并不陌生,但它却经常被人误解。词中“消得”二字到底何意,很多人解错。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词: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的情词,是宋词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而这首《蝶恋花》也是柳永最经典的作品之一。词中最后两句,更是被王国维列为人生第二重境界。

但是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发现不少学生经常理解错这两句词。他们认为前一句是“衣带渐宽”是形容人消瘦的,那后一句中的“消得”的意思应该就是:为你消瘦得人都憔悴了。但只要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理解是有问题的。前一句柳永已经用“衣带渐宽”来形容消瘦了,这个用衣服宽来衬托人瘦的写法,就是为了不直接点出这个瘦。这样写能让词作更加婉约,不至于太直白,是很是高明的。所以后一句如果“消得”是消瘦的意思,不但与上一句意思重复,而且打破了前句的一番巧妙安排,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事实上,这里的“消得”是值得的意思。作“值得”来解后,这两句词就变成了一句动人的表白:为你衣带渐宽我不后悔,你就是那个值得我憔悴的人。这样的落笔充满了感染力,也成为了宋词中的表白金句。

读到这,或许会有朋友感叹:柳永也太有才了,能想到用衣宽来形容人瘦。事实上,柳永此句是化用前人的经典诗句,并不是他凭空想出来的。早在《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一诗中,就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的说法。《古诗十九首》中的作品,基本来自汉朝民间,民间的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用“衣带日已缓”来形容人消瘦了,正是来自民间的说法。柳永的高明之处是他用“终不悔”3个字,把原诗的感情加强了,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1、这句话的意思是:

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

2、出处: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3、全文: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释义: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伫:久立。 危楼:高楼。 望极:极目远望。 黯黯:迷曶不明。 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我伫立高楼迎看细细春风,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毫无兴味。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5、赏析:

这首《蝶恋花》是一首怀人词,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起来。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一、词句出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词出自北宋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意思: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二、原文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译文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四、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五、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513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