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掞之所以会在“死鹰事件”后上书康熙帝举荐老四胤禛为储君,是以为王掞看出了康熙皇帝有意立老四胤禛为储君的心思,同时从为大清江山社稷的角度考虑也觉得老四胤禛是可以担当大任的人。
王掞是太子胤礽的老师,既然贵为太子的老师,那么不管从才学还是人品上来说都是无可挑剔,对康熙以及清朝的江山来说也是忠心耿耿,不过王掞却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将自己的大半生心血都花在了培养太子的身上,结果当了四十年的太子,碰到了康熙这样长寿的帝王,两废两立,彻底失去了继承帝位的机会,王掞也浪费了自己大半生的心血。对于王掞的付出康熙自然是看得见的,也是心怀感激的。
随着太子的被废,各个皇子们开始了夺位大战,这场被后人成为九子夺嫡的大戏最终的胜利者是四阿哥胤禛,但是转折点却是在康熙寿宴上的“死鹰事件”上,在这件事之前,八阿哥还有十四阿哥都是有利的竞争者,但是这件事之后唯一有可能被传位的只有四阿哥胤禛了。作为康熙的心腹王掞自然能够看清楚朝局,虽然作为太子党,但是另一个身份却是康熙的心腹,同时也心系大清江山社稷的重臣,这个时候王掞向康熙帝上书举荐老四胤禛是出于公心,因为王掞觉得只有老四胤禛登基之后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
王掞举荐老四胤禛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康熙曾经暗示过王掞,王掞也看出了康熙的心思,可以说王掞举荐老四胤禛既是为江山社稷考虑也是出于对康熙的忠心考虑。
你觉得王掞为什么会在“死鹰事件”后上书康熙帝举荐老四胤禛为储君?欢迎留言讨论。
康熙皇帝当时之所以会怒斥王掞,其实就是因为王掞当时强烈建议康熙皇帝将废太子胤礽给释放掉,但是很多大臣都觉得王掞是居心叵测,而且康熙皇帝对此也是十分生气,这才斥责了王掞。
首先,胤礽是康熙皇帝的唯一在世嫡子,因为生母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以在胤礽不满周岁的时候就被封为太子,但是胤礽本身是很争气的,能力和才华都很强,所以还得到了监国的权力。但是胤礽这个太子也不是那么“清明”,他也有很多错误,其实很多事情,康熙皇帝是可以视而不见的,但是康熙皇帝绝对不能接受胤礽分掉自己的皇权,而胤礽也是因此而被废掉了。
其次,在康熙皇帝有一年的生日宴会中,就是王掞主动请求康熙皇帝放掉胤礽,而且王掞还请求康熙皇帝让胤礽继续当太子,王掞当时说得非常恳切,康熙皇帝问了其他的大臣有什么看法,大臣们都认为王掞这么做是“有心为之”。
而康熙皇帝表示:“当年明神宗在位的时候,大臣们就让明神宗早早立太子,结果明神宗自己多年不亲政,导致了明朝国本开始动摇,而明神宗的太子能力并不强,所以在位时间很短,对明朝的统治也没有任何帮助,如今你让我立太子,岂不是将我当成明神宗看待了吗?”
其实从康熙皇帝的话中可以听出,康熙皇帝认为明神宗就是因为早早立太子,而且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立太子,结果导致了明神宗自己懈怠,同时也导致了明神宗的太子不作为,这一系列的事情导致了明朝从此开始衰亡,康熙皇帝认为王掞请求释放胤礽是居心叵测,所以才会狠狠迁怒于王掞。
康熙皇帝病倒以后,王掞前往四爷府劝谏,将皇四子胤禛视为了自己的第二次选择;羞杀郑春华以后,王掞选择了自尽。只是,在自尽之前,王掞到底等来了皇四子胤禛,给出了临终之言:
“家里的人都走了,从哪来回哪去,落叶归根呐!我这一辈子下了两步棋,一步棋下输了,一步棋下赢了,这一输一赢,我是不输不赢啊!”
说完这句话,王掞将手中的毒酒一饮而尽,继续说道:
“四爷,老臣要走了,你的路还长着呢,您可要好好地把他走远啊”
这可能是《雍正王朝》中最令人费解的一个桥段:既然王掞不输不赢,为何还要选择自尽呢?
确认“皇上快不行了”以后,王掞来到了四爷府,找到了皇四子胤禛,给出了这样一句建议:
“四爷,你要争取继位啊!”
对于这种劝说,皇四子胤禛自然要给出阻止,最起码要在表面上做足了姿态:
“这话可妄言不得啊!”
然后,王掞给出了“劝说”的理由说明:
“我是一个油枯灯尽的人了,既没什么可怕的,更不为攀附你。自从太子爷二次被废以后,我是几次服毒,万岁爷看得紧,我都没死成啊!我的先祖为保明武宗,九死一生,终于成功,没想到我一生心血都花在了二阿哥的身上,到头来化作了一场烟云。”
王掞,一个敢于提前准备棺材,敢于让一家三十余口陪葬,也要骂尽皇子百官,也要指责康熙皇帝“不教而诛”的刚直铮臣,从这一点来看,王掞确实没什么可怕的。正如王掞所言,他已经是一个油枯灯尽、行将就木的老人,即使攀附上皇四子胤禛,恐怕也无法继续康熙朝的辉煌。
只是,王掞真就没什么可怕的吗?王掞真就不需要攀附皇四子胤禛吗?
别忘了,一废太子的朝会上,康熙皇帝给出“将其子问罪忤逆、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的威胁后,王掞到底还是服软了!
更何况,身为废太子胤礽的师傅,不管谁登基为帝,王掞乃至其家人都不会落得善终。
也就是说,王掞劝说胤禛的两个理由均不成立;甚至,“有所怕”、“要攀附”,王掞才会主动来到四爷府,劝说皇四子胤禛争取继位为帝的!
皇四子胤禛赶到王掞府上的时候,王掞为何第一句先提及了自己的家人,强调了自己的家人都已经落叶归根了?
这不就是王掞要告诉胤禛:我死了,我的家人都走了,你的秘密也就被全部带走了,对你没有丝毫威胁了,你不用担心,也不必痛下杀手了!
说到底,王掞主动劝说胤禛,然后再选择自尽的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
只是,王掞毕竟是坚定的“太子党”成员,毕竟将一生心血都花在了二阿哥胤礽的身上,面对这样一位老臣的主动靠拢,皇四子胤禛如果不信怎么办?
所以,王掞还必须向胤禛表明自己的忠心——除掉郑春华,誓纳投名状!
为了让胤禛同意自己纳了这份“投名状”,王掞开始了循序渐进的劝说:
“二阿哥是不行了,可是其他的阿哥,养尊处优、耽于玩乐的就占去了一大半呀,这剩下的呢,有的做事、有的看景,有的拆台,有的是心藏险诈,一心要做杨广。只有四爷您,心里头装着我大清的江山,念着我大清的臣民,我是快死的人了,我的心里头就一个念头了,就是盼望着四爷您能够继承大统!”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这就是在告诉皇四子胤禛,你这样的皇子如果不站出来主动争取皇位,简直就是天理不容,就是将大清江山、大清子民推到了水深火热中!
说白了,王掞就是要把胤禛放到一个“不争不夺,就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江山社稷”的高位上,这样一来,既能免除胤禛“假意推迟”的车轱辘话,又便于王掞继续接下来的话题。
因为,只有明确了胤禛的夺嫡念头,王掞羞杀郑春华才有意义,才是真正的投名状。如果胤禛从始至终都不承认自己有夺嫡之心,王掞还怎么继续,还怎么表忠心?
然后,王掞又明确说明了郑春华带给胤禛的巨大隐患:
“八阿哥他们一直佯装不知,就是为了捏着这张牌,等到时机一到打出来,置于你死地啊!现在的当务之急,您得当机立断,把她处死!”
只有明确了郑春华的巨大危害,才能明确王掞这份“投名状”的重要性,才能表明王掞归附的忠心程度!
只是,面对王掞“请杀郑春华”的建议,胤禛却给出了这样的态度:
“她是十三爷再三托付给我的,我不能有负十三爷所托啊!再说,她也是无罪之人呐!”
什么叫“投名状”,以非法手段给出的担保!就当前的局势而言,合法和非法的界定虽然模糊,但得罪十三爷胤祥,是不是就是把柄?将一个“无罪之人”处死,是不是就是把柄?
也就是说,胤禛主动给出了“投名状”的具体要求。说白了,胤禛这段表面上看似保护郑春华的话,就是在告诉王掞:想向我靠拢,可以,你去杀了郑春华我就相信你!
好了,王掞的目的达到了,但在表面上,王掞还必须把胤禛撇清,把所有罪责都揽在自己身上才行。于是,便有了王掞接下来的一句话:
“你要不忍心,就让老臣去见见她,她要是不肯死,我当场就把她羞死!”
注意,王掞的这句话以后,胤禛有一个极为熟悉的眼神,这个眼神和他见证王掞服毒自尽的眼神一模一样,这是得偿所愿的眼神,更是他阴谋行事时习惯性出现的眼神!
这段对话以后,王掞有一个极为高明的操作——上书举荐胤禛为储君!
王掞此举高明在哪里?
1、既然是归附胤禛,就要有所表现,上表举荐就是对胤禛最有效的交代;
2、让康熙皇帝乃至所有人都明确自己的重新站位,作为“最危险的地方也最安全”,站在最明显位置的王掞,反倒成为了最安全的那一个!
3、让胤禛彻底暴露,成为“八爷党”的进攻对象,逼着“八爷党”准备动用郑春华这个把柄。如此一来,王掞羞杀郑春华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王掞明白在这个时候提及储君一事基本等于“作死”,但康熙皇帝有必定会念在往日情分,念在功劳和苦劳的份上对自己网开一面,让自己“回家养老”。别忘了王掞的那句话——“几次服毒,万岁爷看得紧,我都没死成”,如果不让康熙皇帝放弃对自己的看管,自己又该如何自尽,如何完成自己的整体计划呢!
王掞羞杀郑春华以后,皇四子胤禛急急忙忙跑到王掞的府上,看到王掞举着一杯酒却不再紧张,反而是坦然的听着王掞的临终之言,为什么?
因为这就是两人之间的交易,王掞替胤禛除掉隐患,然后服毒自尽,将秘密永远带走;而胤禛则保王掞的家人周全!而且,这一切都在不言中。
所以,王掞的不输不赢,并不是选错了胤礽、选对了胤禛;而是用自己的性命,保全了一家人;而是自己奉献一生心血后,自己的家族又都回到了原点,哪里来的回哪里去了,闹了个白玩!
《雍正王朝》中胤礽被废除后,康熙要求文武百官推选新太子,上书房三大元老重臣佟国维、马齐都支持八爷,为何张廷玉支持废太子胤礽,而四阿哥胤禛有争位的想法,却也要推举废太子胤礽呢?
(此文只说剧,不说史!)
读懂帝王心术的高手
在《雍正王朝》中,“九王夺嫡”实际上只分为两派:太子党和八王党,老四胤禛和老十三阿哥是太子一党,而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是一党,而当时朝中呼声最高的是八爷一党。
而上书房元老重臣佟国维、马齐都联合百官,上书保举老八,而只有张廷玉一人猜准了康熙的心思,他独自上了一封密折,他保举废太子胤礽。康熙此时虽然对胤礽失去了信任,但废太子胤礽暂时还不能倒下,康熙此时要求大臣们推选太子,其实就是试探一下朝臣风向,所谓公选新太子,只是抛出的一个诱饵,试探各方势力的态度,并没有真打算废掉太子。
而读懂康熙这一心态的除了张廷玉以外,还有一个帝王心术高手,那就是邬思道。所以他提前写好了推荐胤礽复位太子的奏折,让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各自抄写了一份,让他们仍然推举废太子胤礽。
邬思道此招可谓一箭三雕,是高手中的高手。他给老四讲了一个老爷子分家产的故事,大意是有一个老爷子,年龄大了要把家产分给儿子,但是家产只有一分,儿子众多,谁都想要,老爷子左右为难,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然而家产最终却落到了一个从未争夺家产,只是默默做事的儿子手中。他这个“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其用意非常明显。而老四明显也听懂了他这个愿意的内涵。
推举废太子胤礽的目的
第一:当时朝廷分为太子派和八王派,二者形成鼎立之势,而此时太子一旦被废了,那太子党的势力必然就会被瓦解,那就再没有谁能制衡八爷党了,这种结果对朝局不利,同时也对四爷不利,所以太子暂时不能倒,康熙和老四此时都需要太子。
第二:老四和老十三从小都受太子照顾,而且一开始站队也是很明确的,此时推举废太子既能表明他们的忠心,又能施恩于太子,同时还能给康熙留下一个顾及兄弟情分的美名,而且太子与妃子私通是重罪,根本不可能再被重用。
第三:此时的老四势力远不及老八和太子,与其贸然去争,不如退而求其次,在局面对太子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仍然推举废太子胤礽,必定会讨得康熙的欢心,留下一个忠君为国的好印象,毕竟最后立谁为太子还是康熙说了算,一旦康熙认为胤禛是合适的继承人,那么这个“不争”未必就争不到。
事实证明,邬思道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胤禛和胤祥推举废太子胤礽后,康熙对此一连说出了三个“好”字,并表示“朕心甚慰,甚慰朕心”,可见邬思道果然老道。
康熙复位胤礽的目的
胤礽当了38年的太子,背后势力盘根错节,为了维系朝廷的稳定,所以从大局出发,康熙与老四在此观点上是一致的,而张廷玉也正是猜中了康熙的这一心思,所以他才上奏推荐胤礽。
当第二次胤礽被废时,站出来说话的却只有他的师父王掞,而满朝文武都沉默了,这就说明朝臣们第一次推胤礽复位就是演戏。
老四表面上是推荐胤礽复位,而实际上他推荐的是他自己。他的手法隐,不收党羽、不结交大臣,对自己母亲家亲戚冷淡,与兄弟间关系稀松,这一切假象都让康熙对这个才华出众,而又不争不抢、默默做事的儿子另眼相看。
《雍正王朝》这部剧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剧中每一个角色,不是机械化的,而是根据自己的角色定位,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特色。太傅王掞出场的次数在剧中非常的少,刚开始以为是来搞笑的,但是这个老大爷经常性的一些举动,已经告诉大家,他并不简单。全剧里王师傅一共出现大概五次,这五次,都是把这个人物的大局观,洞察力,胆魄,都展示的无遗。
输棋王掞作为出身名门望族的人,对名分看得很清楚,他是一个文化人,讲究儒雅,他会把银票夹在书中,用于暗示太子,不至于让太子太没面子,用《大学讲义》来引导太子走上正途。但王掞的一片苦心,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太子胤礽有没有仔细研究《大学讲义》这本书不得而知,但是因为户部欠款这件事,最终导致了刑部冤案,并演化为热河“兵变”,随后被废,太子这一步棋,他下输了。
为国家着想王太傅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他要的是国家社稷,百姓福祉,对他来说康熙的江山就是他拿命和康熙一起换来的,他绝不能看见它走邪路,因此最后王太傅必须死。因为为了四爷上位,就不能有把柄被八爷抓着,王太傅知道四爷不忍心,于是只有自己下手了。
精明的人所有的事情都完成后,王太傅自己就是最后的人证了,为了保密,自己也必须以死封口。而王太傅最后是等到雍正来了才服毒的,他此时的神态,哪里是个昏聩的老人,明明是最精明的人。他送给四爷最后的话是您的路还长,您可要好好地把它走完。
赢棋最终王掞选择了自杀,而老四胤禛就眼睁睁地看着并没有阻拦,实际上就是已经默许了他的做法,等到雍正帝即位之后,把所有的皇子都收拾了当,就是王家重出江湖之时,因此,选择老四这一步棋,他下赢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过电视剧与历史还是大有不同的。历史上的王掞并非自杀,《雍正王朝》中他却自杀了,这是因为剧情的需要。为什么他要选择自杀呢,说到底和邬思道选择半隐的性质差不多。不过这老头很聪明,邬思道无儿无女门第低微,雍正不怕他,王掞就不一样了。王掞的祖上是大明朝的首辅,属于豪门望族,王掞本人也是帝师,深得康熙器重,所以,和邬思道相对比,王掞其人更可怕,只是电视剧未呈现出来罢了。总的来说,他选择自杀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太子被废,家族掘起无望。
太子二度被废后,王掞自觉未来无望。要知道,古代帝师的成就意味着巨大的政治成就和荣耀,太子一倒,作为师傅的王掞不仅政治上的荣耀和清名尽失,而且还要受到不尽的牵连和压迫,无论谁将来夺嫡成功,他以及他的家族都会被清洗。康熙之所以临了还请他同乘龙辇,其实是有意向皇子们及臣僚们告示:太子无用了,大家就别难为师傅王掞了。在帝王家培养太子几十年,王掞虽年老了,但这点意识很清楚。
二,博四爷,替胤禛背锅。
不得不说,这老儿的政治敏感性很强,因为身在朝堂,对朝堂的局势看得很清楚。康熙欲立胤禛的心理他岂能不知道,当他知道了郑春华还在四爷处,且知道八爷党也知道的时候,他觉得机会来了,帮四爷除掉郑春华,清扫障碍,无异于又辅助了一位太子,这可算作扳回一城。但是这个黑锅背了,其实胤禛是很满意的。罪却要王掞来担。他选择自杀比日后被杀要高明得多。要说,这其实是雍正与王掞搭成的一个默契。为什么呢?雍正明明让人好好看着郑春华,怎么就让王掞进去羞死她的呢?太巧合了吧。
三,一死谋子孙荣耀。倘若王掞不自杀,以雍正上台后的手段,太子党无不被清洗镇压,作为帝师的王掞,并知道郑春华的内幕之人,岂有被雍正放过之理,那王氏一族不仅失去了过去的荣耀,而且很可能难以存活。王掞八十有余,死不足惜,以一死埋住了四爷诸多的秘密,还为他扫清道路。雍正断不会上台后与一个死人过不去,而且其儿孙因没有叁与而得以保全荣耀,那不是上上之策么?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胤礽诞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其母后赫舍里氏因难产于两个时辰后去世,终年21岁,谥号“仁孝皇后”。康熙帝后感情甚笃,康熙帝万分悲痛,隆重治丧后亲自承担起抚养皇后遗孤胤礽的重任。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帝册封胤礽为皇太子, 下谕礼部择吉日举行册封大典:“帝王绍基垂统,长治久安,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诞生嫡子,已及二龄。兹者钦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储大典,宜即举行。今以嫡子胤礽为皇太子。尔部详察应行典礼,选择吉期具奏。”
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康熙帝于太和殿举行册封大典,授予胤礽皇太子册、宝,正位东宫,十四日正式颁诏天下,下诏说:“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开列于后。于戏。主器得人,益笃灵长之祜。纶音式涣,用昭浩荡之仁。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诏书中还包括三十条皇帝赐予百姓的恩典,诸如蠲免赋税,举行大赦等。同时,设立专门为皇太子服务的詹事府衙门,并为其配备官员。十二月,授胤礽的外祖父赫舍里·噶布喇为一等公,世袭罔替。
康熙十五年(1676年)正月,康熙帝因为建储的原因,加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徽号,全部建储仪式至此结束。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康熙帝行仁孝皇后赫舍里氏三周年祭日致祭礼。同年九月,康熙帝前去察看仁孝皇后的山陵。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一月,胤礽不幸出痘(天花),天花在当时为不治之症,一旦出痘便使人无比恐慌。出于爱子心切,康熙帝下旨从当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各部院衙门的奏章全部送到内阁,自己则全心全意看护在儿子身边,陪伴太子度过病危期。待太子痊愈之后,康熙帝还特地祭扫了方泽、太庙、社稷等,并向天下臣民宣示这一喜讯 。 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帝特命人修葺紫禁城东面斋宫与奉先殿之间的明奉慈殿,改为毓庆宫,作为皇太子胤礽居住的东宫,以示恩宠。 同年六月初三,康熙帝首次率太子到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宫前行礼。翌日,年仅五岁的皇太子胤礽随父皇于景山骑射时连发五箭,射中一鹿、四兔,康熙帝非常高兴。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二十三日,詹事府等衙门商议皇太子出阁读书的事宜。五月初三,是仁孝皇后的六周年祭日,康熙帝特命胤礽至皇后的陵寝为无缘谋面的母亲致祭,以尽孝道。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孝昭皇后三周年忌日,命皇太子胤礽率诸王以下、八旗四品官以上一半,及王妃以至一品官命妇前去祭祀。二月十七日,因为送两宫皇后的梓宫,皇太子胤礽率诸王以下、八旗三品官以上及王妃以至一品官命妇前去祭祀。十一月十三日,御史戴王缙上奏康熙帝,皇太子应该出阁读书,康熙帝认为此事当行,十五日,皇太子率皇长子保清(胤禔)以及诸王大臣等于皇后陵前祭祀、行礼;十六日,因为清军攻克昆明的捷报传来,康熙帝召集众臣亲自宣读汉文捷书,命年仅八岁的太子宣读满文捷书,二十一日,太子行猎时遇到两只豹,裕亲王福全与太子各射毙一只。十二月初六日,銮仪卫请求在皇太子仪仗中添设满洲官三十员,汉官二十员以及校尉等官职,康熙帝认为此事尚早,暂时留着不去实行。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为平定“三藩之乱”,率皇太子前往辽东关外的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月二十三日行围时,途中遇到三虎,康熙帝射死了两只虎,胤礽射死了一只虎。二十五日,因俄国侵扰中国东北地区,太子随父皇到吉林乌喇地方视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月二十六日,康熙帝为皇太子读书而特地修缮了文华殿,以便作为太子日后出阁讲书的地方。十一月二十一日,因为清朝统一台湾,康熙帝携太子胤礽亲祭南京明孝陵。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诸臣上奏康熙帝,太子的《四书》、《书经》已经全部读完,并且深通义旨,所以康熙帝命礼部、詹事府详细查阅一下历代的典籍,选择一个吉日举行皇太子的出阁典礼。四月二十八日,各部议定在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日,举行皇太子的出阁讲书典礼,康熙帝制订诸王大臣于皇太子前行两跪六叩的大礼。同年闰四月二十四日,举行皇太子出阁读书典礼,皇太子胤礽率满汉大学士、九卿、翰林院、詹事府的官员在保和殿前向康熙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正月,太子讲官尹泰、汤斌、徐潮等为胤礽讲解。五月二十九日,康熙帝下谕大学士在汉人大臣中选择学问优长的人来辅导太子。六月初六,康熙帝选择达哈塔、汤斌、耿介三人作为皇太子的讲师。初七日,康熙帝于畅春园与众臣探讨辅佐皇太子的事宜;初九,胤礽开始在畅春园无逸斋读书。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月三十日,因为朝鲜国王使臣的奏表内未避皇太子的名讳而遭严惩。十二月十二日,康熙帝因病命胤礽与诸皇子代行孝庄文皇后再期致祭礼。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康熙西征期间,胤礽与皇三子胤祉赴康熙行宫探病,因太子表现不佳被遣回京师。 十二月初四日,孝庄太后三周年祭日,胤礽在安奉殿(孝庄棺椁暂安处)祭奠。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五月初八,皇太子大婚礼成;六月初七日,康熙册立石氏为太子妃。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正月二十八日,康熙启行亲征噶尔丹,二月初二日,康熙帝派遣皇太子胤礽祭大社、大稷;康熙出征命皇太子监国 。六月初四日,太子率大学士阿兰泰、户部尚书马齐、礼部尚书佛伦前去勘察诺海河朔地方;初八日康熙帝命太子先回京师;初九日,太子迎康熙皇驾回宫。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九月十五日,康熙帝下谕内务府处死曾于太子的住处行径悖乱的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头,膳房人额楚圈禁家中。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包括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受封的诸皇子参与国家政务,并分拨佐领,各有属下之人。分封皇子,相对削弱了太子的力量,对皇太子是一次考验。同时,诸年长皇子有权有势以后,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诸皇子及其党羽的共同打击目标是皇太子及皇太子党。于是,在皇帝与储君、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日益加剧。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索额图因“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之罪,被宗人府拘禁。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康熙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 康熙一方面疼爱年幼的老来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胤礽到行宫看到父皇病容,丝毫没有忧愁的样子,康熙认为这个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让他先回北京。当时只有16岁的胤礽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父皇的不满,但是康熙认为这说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后来康熙在废太子时说已包容了20年,就是把这件事作为起点的,可见此事给康熙留下多么深的印象。康熙气愤地责备太子:作为嫡长子,毫无做兄长的样子。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还忿然发怒,蛮横地与父皇顶嘴。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十一月十四日,康熙于畅春园召集众臣命在诸皇子中除大阿哥外选出一人做皇太子,八阿哥党的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人遂私相计议、与诸大臣暗通消息推举八阿哥胤禩,被康熙帝否决,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于众人之前释放废太子胤礽;十七日,科尔沁达尔汉亲王额驸班第及文武诸臣,为请复皇太子事具疏上奏,留中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三月初十日,以大学士温达、李光地为正使,刑部尚书张廷玉、都察院左都御史穆和伦为副使持节,授胤礽册、宝,复立为皇太子;以礼部尚书富宁安为正使,礼部侍郎铁图为副使持节,授石氏册宝,复封为皇太子妃。同日,分别晋胤祉、胤禛、胤祺为亲王,晋胤祐、胤礻我为郡王,胤禟、胤祹、胤禵俱封为贝子,胤禩此前已复为贝勒。康熙试图以此促进皇太子与诸皇子以及诸子之间的团结。
而自初次被废黜后,胤礽一反常态,行为疯癫,便被康熙帝怀疑他是被鬼附身;康熙帝也痛惜不已,无日不流涕,寝食不宁。他回想拘禁胤礽那天,天色忽暗;皇十八子胤祄病死;进京前一日,大风旋绕驾前;夜间梦见已故祖母孝庄与胤礽生母仁孝皇后,她们颜色不悦;之后去南苑行围,忆昔皇太子及诸阿哥随行之时,不禁伤怀。终于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月二十三日病倒。当日回宫,立即召见胤礽,并谕告臣下:“自此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了。”此后经常召见胤礽,每召见一次,心里便舒适一次。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皇太子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月初二日,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奏请立皇太子,康熙帝不准。 五月初三日,蒙古喇嘛镇魇胤礽案审结。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一月,大学士王掞、御史陈嘉猷等上疏请求康熙帝建储。 康熙五十七年(1718)正月二十日,翰林院检讨朱天保再次上奏请求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六月初二日,康熙帝册封胤礽的第三女为郡主,下嫁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喇布坦。康熙六十年(1721年)三月十八日,康熙帝万寿节的时候,王掞再次向康熙帝提出复立胤礽为太子,但未获准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危,召三、四、七、八、九、十、十二、十三诸皇子及隆科多觐见,康熙帝遗诏立胤禛为嗣皇帝,弘皙为亲王,要胤禛善待废太子与皇长子,康熙帝当日病逝于畅春园;十四日,胤禛封弘晳为郡王;二十日,胤禛正式登基,改翌年为雍正元年。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帝封弘晳为多罗理郡王。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初七日,雍正命理郡王弘晳携家属迁移至京郊(今北京昌平区)郑家庄居住;六月十七日,改仁孝皇后谥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因胤礽病重,雍正谕大臣安排后事;十四日,胤礽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十五日,雍正帝想要去理密亲王处祭奠,涉及胤礽有其感激雍正对其施惠,并教导其子弘晳一定要忠于皇上等话;册弘晳之母为理亲王侧妃,由其子赡养,其余妾室随个人意愿择定居所,“丰其衣食,以终余年”;十六日,雍正帝往五龙亭,哭奠。
胤礽死后,雍正规定:依前二阿哥福晋石氏丧仪照和硕福晋例(实际规格高于亲王福晋),故胤礽丧仪照和硕亲王例;理郡王府人员都穿孝(另命允祉、允祹、弘曙、弘晫、弘曦、弘昉、弘春、弘昂穿孝);令弘晳得尽子道,出殡时,每翼派领侍卫内大臣各一员、散秩大臣各二员、侍卫各五十员择定出殡日期,送至郑家庄,设棚安厝。如此等等。
胤礽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胤礽第二子弘晳是为康熙皇长孙,自幼获得祖父宠爱,抚育宫中。在其父胤礽被废太子之后,弘晳已长成一名青年,他为人贤德,故时有传言康熙帝会因宠爱弘晳而第三次册立胤礽为储君。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初,宗人府议奏,康熙帝第十六子庄亲王允禄与其子辈弘晳、弘升、弘昌、弘晈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上书请求将他们进行惩处。
乾隆帝认为:“弘晳自以为自己是以前太子的嫡子,居心叵测。”着将弘晳革去亲王,仍准于郑家庄居住,不许出城,后改禁锢地至景山东果园内,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此事件不可不谓为康熙朝储位斗争的余波。
王掞shàn(1645年~1728年)清朝官员。字藻儒,一作藻如,号颛庵、西田主人,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首辅王锡爵曾孙。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六十年,请重立胤礽为太子忤旨,应谪戍,以年老由子代行,寻致仕。有《西田集》。
王掞,清顺治二年生 ,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迁赞善,提学浙江,累升内阁学士,转户部侍郎,三十七年(1698年)调吏部,四十三年(1704)升刑部尚书,后又调工部、兵部、礼部,总持纲纪,务存大体,及为大学士处事更恪谨,为属僚所折服。
六十年(1721年)因疏请立储事受责,应谪戍以年老免行,由子代戍西陲,至雍正即位(1723年)因病告辞,六年(1728年)病故,年八十四岁。世宗感其恩,赐葬于祖茔檀树坟之南。工诗,偶作画,秀逸不群。有画箑为王翚赠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