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荣的人物生平

吴世荣的人物生平,第1张

早年经历

吴世荣祖籍福建海澄,1875年出生于马来亚槟城,约在21岁时从父亲吴有才手中继承了大笔遗产。1906年,孙中山到槟城避居,吴世荣与其友黄金庆不顾安危,热情接待孙中山,从此成为挚友。在孙中山的授意下,吴世荣被推举为同盟会槟城分会会长,同时参与发起设立槟城阅书报社。在吴世荣等人的积极推动下,槟城成为当时革命党人在南洋的活动中心。

创立南洋华侨联合会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随后,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3月,在孙中山先生的支持下,国内最早的侨联组织——南洋华侨联合会在上海张园(今上海北京西路静安寺一带)举行成立大会。大会制定了章程,规定其宗旨为:“本会对于祖国则代表华侨协助实业政治之进行,对于华侨则联络各界共谋保护发展之方法”,“联合国外华侨,共同一致协助祖国政治经济外交之活动。”

南洋华侨联合会成立后,先后在新马一带组建了29个分支机构——华侨公会,出版了国内第一份研究和宣传华侨的月刊——《华侨杂志》(1913年11月创刊,1920年停刊),并在加强华侨与祖国的联系、促进华侨回国兴办实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37年,日本侵占上海,鉴于环境恶劣,该会将印信及重要文件转移至香港,遂宣告停止活动。1939年12月,针对有人假借该会名义附和汪精卫的投降论调,该会曾在重庆《中央日报》发表通电,严厉斥责,表明其坚决支持抗战的立场。

辛亥革命成功后,吴世荣被公举为南洋各埠同盟会总代表,于1912年回国参加民国开国大典,孙中山先生亲自率领临时政府要员隆重迎接。吴世荣回国后,协同一批侨领面见孙中山,提出组建华侨联合会的建议。联合会成立后,吴世荣虽作为副会长(汪精卫为会长)却负责全面领导工作。他一方面为在南洋各地成立分支机构而奔走,一方面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在上海设立“上海荣公司”,致力于实业建国。他还积极协助孙中山筹组“中华实业银行”,不但认股10万元,还发动南洋商界朋友踊跃参股。1913年5月,银行成立,孙中山担任名誉总董,吴世荣则任协理。这是中国与海外侨胞合资的第一家银行。后因政局剧变,银行解体,吴世荣亦返回侨居地,1942 年病故,葬于槟城。

支持革命

为支持孙中山革命变卖5层楼豪宅

1907年吴世荣由于长期支持革命,已捉襟见肘,他咬咬牙同妻子商量卖掉他们的五层洋楼。吴世荣的洋楼是当时槟城建筑地标,是槟城第一栋五层楼的大洋楼,俗称“五层楼”,约建于1880年,原是19世纪显赫富商谢德顺的私邸。吴世荣拥有的是岳父和妻子的产业。谢德顺膝下唯一的掌上明珠谢柳美,即为吴世荣的妻子。

吴世荣一家十余口亲属曾在五层楼生活过,吴世荣女儿吴丽川即是于1904年在此出世。“五层楼”当时是豪门大宅院,过年过节更是灯火璀灿,宾客如卿。但吴世荣自和孙中山结识后,便对孙氏的革命事业深深为之著迷,并且变卖名下许多产业,甚至典当谢柳美的金银首饰穿戴,最后连“五层楼”也为革命而奉献了。

吴世荣的妻弟谢松山在后来的访谈中回忆说:

“由于他专心一志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差不多把父亲遗下来的各项生意逐渐荒废了,但他仍然不以为意;相反的,苟因革命事业有所急需,他不惜向人举债应付,他甚至宁可将自己的产业,一块一块地卖去,而不愿坐视革命党人的困难。”

晚年凄凉

民国初建后,吴世荣追随孙中山,1912年吴世荣发起组织“南洋华侨联合会”,同年2月7日,南洋华侨联合会在南京成立,推举汪精卫为会长,吴世荣为副会长。翌年,侨联会迁址上海,由吴世荣主持会务。4月,吴世荣偕王少文联袂南渡,赴英荷各属作联络访问,促使200多个海外大小侨团同南洋华侨联合会建立了联系。

吴世荣还致力于发展祖国建设事业,在上海投资开办“上海世荣公司”。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致力于研究实业建国计划,在上海创议组织“中华实业银行”,以振兴中国实业,吴世荣积极响应,并认股十万元。1914年5月15日,中华实业银行在上海正式开办,孙中山任名誉总董事长,吴世荣任协理。

后袁世凯篡权,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吴世荣于1916年夏重返马来西亚经营商业,因经营年年失利,再加上他贫病交迫,这时的他几乎无人理睬。

他从大富大贵到散尽千金,又落到了晚景凄凉,不知他作何感想。据谢松山回忆:“他的日常费用,只有靠变卖残余家产来渡日,他的家口大,亲戚又多,有时还赖举债。”

在日治时期,他突然又过上了门庭若市的侠义生活。原来在他年青时,曾与一南渡求生活的日本女子生活过,并生下一子。由于吴的妻子谢氏很不开心这件事,他将母子遣送回了日本。

据槟城学者张少宽介绍,他那个儿子叫高一郎,1942年日本人占领了槟城,高一郎找到吴世荣,并下跪眼泪纵横地认了弃他们母子二人以平息家庭争端的父亲。那时的吴世荣又穷又病,人们知道他有这样一个儿子纷纷求他帮忙,一时门庭若市。而很多抗日志士的性命因为高一郎得以保全。日本军政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将高一郎从槟城调到了吉打。

1945年,吴世荣去世,葬在一个野草丛生的地方,只以两块石头作为记号。五十年代,为发展商购得,吴世荣的墓被掘开准备火化。棺木一开,众人皆惊,他一如生人,红光满面,有风水师称他葬掉到了“荫尸地”,因而不腐,谁也想不通其中的奥妙。

陈嘉庚,1874年10月27日出生在闽南海滨集美社村一个华侨商人的家庭。1961年8月12日病逝,享年87岁。

1910年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前后,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倡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任主席,当年募款达16亿元以上,并组织司机353000多人回国为抗战服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组织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动员华侨积极抗敌。抗日战争胜利后,创办《南侨日报》,继续进行爱国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陈嘉庚一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为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进步而不断奋斗。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企业家,同时也是热忱的教育事业家。

大胆的决策

20世纪初,年仅30岁的陈嘉庚到新加坡开始他的创业生涯,开始经营的是罐头厂。有一天,他从一个英国职员那里得知英国一家股份公司在新加坡高价收买橡胶园的消息,于是敏锐地意识到橡胶种植业的广阔前景,因而有意投资经营橡胶园。到20世纪20年代初,他已拥有橡胶园3万多亩。

就在这时,一股巨大的逆浪向他冲击而来,由于种植橡胶本轻利重,英商、日商蜂拥而来,胶园遍布南洋,市场供过于求,包括陈嘉庚的胶厂纷纷发生亏损,橡胶行业一片混乱。这时,陈嘉庚先生并不退缩,而是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思考对策。他认为橡胶用途广阔,其市场萧条只是暂时现象。而且南洋一带的橡胶业是英国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英国殖民者绝不会坐视胶价继续下跌。于是,陈嘉庚做出一个大胆的决策,就在人们纷纷出卖胶园、胶厂的时候,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把这些胶厂承接过来。在马来西亚,花了30多万元买下9所胶厂,又花了10多万元更新这些胶厂的设备,还把自己原有的胶厂进行了修整和扩充,并投资10万元扩大橡胶熟品制造厂。果不出陈嘉庚所料,不久,胶价开始回升,橡胶业又恢复了生机,陈嘉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他再接再厉,进一步扩大生产,组织橡胶托拉斯,在世界许多地方开设推销商店,就这样,到1925年底,陈氏公司成为南洋最大的联合企业公司,陈嘉庚本人也被誉为“橡胶大王”。

宁肯让企业倒闭,也不停办学校

陈嘉庚在新加坡创办橡胶等实业,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后,首先就想到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出力,于是在家乡厦门,他出钱兴办了几十所学校,有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有大学。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办学校是国民的天职。”本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想法,他把办企业挣得的钱大部分用在办教育上。

1932年,他的企业受到冲击,收入减少。一家外国企业集团想乘机把他的一部分企业收过去,条件是不再出资办学。陈嘉庚断然拒绝,说:“我宁肯让企业倒闭,也不停办学校。”后来,企业被迫停产,他仍然竭力筹集资金,保证学校的教学活动。在陈嘉庚的努力下,厦门的教育十分发达,出了许多优秀人才。这位爱国华侨在他临终时留下遗嘱:把自己私人的300多万元存款全都捐献出来,作为办学和兴建华侨博物馆的经费,一分钱也不留给子孙后代。

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同年12月转

1937年12月,任新四军一支队战地服务团团员。

1938年4月,任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干事。

1939年6月,任新四军四支队政治部宣教科干事、科长。

1941年2月,任新四军二师四旅十一团政治处主任。

1945年6月,任新四军二师政治部宣教部部长。

1945年11月,任山东野战军二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部长。

1947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二纵队十二团政委。

1949年2月,任三野二十一军六十一师政治部主任。

1949年9月,任三野二十一军六十一师副政委。

1950年7月,任驻捷克大使馆政务参赞;

1956年1月,任中央调查部二局副局长。

1959年7月,任驻瑞士大使。

1966年6月,在北京市委帮助工作。

1967年5月,任中央调查部业务领导小组成员。

1970年9月,任中央调查部山东五七干校党委副书记。

1973年6月,任总参二部副部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冲击。

1980年5月,任安徽省人民政府秘书长。

1981年2月,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1983年3月,任五届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1991年2月离休。

2004年2月,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

2014年1月25日23时10分,李清泉同志因病在中国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14年1月29日上午,李清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扩展资料

主要作品有:《21世纪战争走向》,《英雄项羽》,《人间诗话》,《老子大义》等。

近年来,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类课程主讲教师,并在各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文化讲座,获得较为广泛的好评。

并于2011年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英雄项羽》系列节目。其台风是百家讲坛众多主讲人中屈指可数的一位。

—李清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55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