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这样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为什么越老实越善良的人越容易被人欺负呢?欺负老实人的他们都是什么心理在作祟呢?
一、潜意识里认为老实人就该被欺负的心理有些人在潜意识里就认为老实人是好欺负的,是理所当然被欺负的,这种潜意识可能是受一些环境或者一些人的影响,造就了他们错误的心理,所以他们会去欺负老实人。
二、认为老实人懦弱无能的心理老实人都是善良的,不喜欢争抢,也不喜欢表现自己,有些人就会把别人的善良和爱心当成是他们的懦弱,就认为老实人不能,进而对他们身心进行摧残。
三、欺负弱者体现自己强大的心理这类人卑鄙可耻,他们欺软怕硬,鸡蛋怎么敢碰石头,他们只挑弱者进行欺负,为了体现自己的强大,以欺负老实人来证明自己也是个强者,其实他们就是一个可耻的弱者。
四、认为人老实,欺负后没有“后顾之忧”的心理老实人受欺负后,一般选择的是忍气吞声,不会反抗,长时间就会形成逆来顺受的心理。这也让一些人觉得欺负老实人后顾无忧,可以肆无忌惮。五、容易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弱小身上的心理现在快节奏的社会,压力很大,有些人会将不良的情绪发泄在相对弱小身上,欺负让他们觉得软弱的老实人,使他们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五、容易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弱小身上的心理现在快节奏的社会,压力很大,有些人会将不良的情绪发泄在相对弱小身上,欺负让他们觉得软弱的老实人,使他们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一个人的软弱,相当于纵容了别人的欺负。
性格的软弱,是自我伤害,也是自我毁灭。
正所谓“过刚易折,过柔则靡”。
做人一定要有度!一味地迁就别人,反而会一次次损伤自己。
所以,在以下这三种情况面前,一定要学会拒绝。微信公号:国学人生
1
过份之事,友善有度
在受到伤害之时,“忍”并不能烟消云散,而是不见天日。
“小不忍则乱大谋”被多少人用作控制情绪的人生箴言。
但在有些事情面前,却不适用。
王阳明在十二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又常在外,只有继母守在王阳明的身边。
继母对王阳明实在没有好感,总是跟他处处作对,稍稍有一点点过错,就重重的责罚他。
王阳明对继母处处忍让,一次又一次的忍气吞声,不但没有让继母停止苛待,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王阳明觉得心善已经不能让继母好好对他,便买了一只乌鸦放在继母的床头,又专门请了巫婆假扮鬼怪恐吓继母。
巫婆说她对王阳明百般欺负,所以有了乌鸦的化身,去取她的性命。
继母受了惊吓,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欺负王阳明了。
善良是好事,可没有牙齿的善良就是坏事。
生活中那些不懂得反抗的人,也不会赢得真正的尊重。
忍让并不是保护自己的方法,反抗才是保护自己的手段!
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守住自己的底线,就一定要学会强硬的态度!
2
颜面之事,付出有度
人贵有自知之明,凡事三思且量力而行。
生活应量力而行,好面子的不好意思和无节制的帮忙,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
《孟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人要学会审时度势,懂得拒绝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才能学会成长。
不懂拒绝,委屈了自己,才是最大的愚蠢。
东汉时期的张俭在当督邮的时候,挖了当朝大太监侯览母亲之墓,因此结下了仇恨。
到了党锢之祸时,侯览诬陷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造反,于是朝廷下令通缉,张俭被迫流亡。
张俭跟孔融的哥哥孔褒是朋友,张俭走到孔融家门口想让孔褒收留,可是恰巧哥哥孔褒不在。孔融觉得这是哥哥的朋友,不好意思拒绝,便收留了张俭。
这个事情暴露后,孔融跟孔褒都被抓了起来。虽然孔融和哥哥都想独自承担责任,可最后审判下来,是孔褒之错,孔褒也因此被判死刑。
毕淑敏说过:“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一次不好意思的拒绝,不一定能换到别人的感谢,却可能得到一次的苦难。
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节。
坚决果断,量力而行,才能更快的成长起来!微信公号:国学人生
3
义气之事,善良有度
俗话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意思是一个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当某些人发现索取很容易时,就会变得永无止境。
古语云:“人心存良善,更应懂自保”。
行善的确不能有伤害别人的念头,但却不可不防小人的居心叵测。
隋唐时期,翟让是瓦岗寨(反隋组织)的首领,翟让有勇有谋,武功也高强,在反隋大军中独树一帜。
李密是隋唐时期朝廷的官员,为了维护天下大义,背叛了隋朝。李密选择与好友杨玄感反隋,但是作战失败了,后来被逼的走投无路,无奈投奔了瓦岗寨。
李密起初投奔到瓦岗寨时,翟让很不信任李密。李密积极地帮翟让出谋划策,打下了很多的郡县,这让翟让完全信任了李密。
在后来的作战中,李密的聪明睿智让瓦岗寨的名声越来越大,翟让认为李密完全可以胜任瓦岗寨的首领,自己便将位置交给了李密。
李密坐上了首领的位置,让翟让原本的手下都替翟让打抱不平,经常劝说他夺回政权,但翟让再三思考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就将这些事情抛在了脑后。
渐渐地这些事情传到了李密的耳朵里,李密害怕翟让夺回势力,于是在一次的宴会中,将自己的恩人杀死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优柔寡断的性格总爱瞻前顾后,缺乏狠心,这会让很多人面临不幸。
面对事情,重要的是能取舍,态度必须要强硬,否则,悔之晚矣。
人确实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但绝不是无止境的。没有原则的善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
▽
董卿说过: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要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
人心复杂,世途艰险,没有底线的善良,就是助长没有原则的恶。
的确,生活从来都不是为了妥协,适度的拒绝,才能不委屈自己。
善良要有棱角,要有锋芒,学会保护自己,才能让人生不留遗憾。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 做好事终究有好的回报,做坏事终究会有坏的报应。就是说因果报应,规劝人要做好事。
出 处 《缨络经·有行无行品》:“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示 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用 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出自汉代张良《张子家训》其中一条家训。此句只是单一的存在,没有全诗。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意思:马跑不了远程是因为太瘦没有体力,而男人不风流是因为没有钱没有财力。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张良创作《张子家训》是因为刘邦在统一天下以后诛杀贤臣,让张良很是心灰意冷,自己虽然有不世之才,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朋友兄弟一个个被满门抄斩,于是适宜下在彭城子房山上吹箫冥思,终于写下千古传送的名章佳句——《张子家训》。
《张子家训》是一种综合的为人处事的技巧,教导子孙如何“学习话术”,如何“精进话术”,如何发挥“话术的最大效果”。后来张子房家道中落,家训也散落民间,后来女儿带去朱家被修缮后分为《朱子家训》 ,《增广贤文》等书,流传于世。
参考链接:张子家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