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是雍正皇位最大的威胁,为何雍正坐上皇位四年后才收拾胤禩?

胤禩是雍正皇位最大的威胁,为何雍正坐上皇位四年后才收拾胤禩?,第1张

雍正这是在卧薪尝胆,其实不用说胤禩有多聪明能干,只要看看雍正为了整垮胤禩费了多大的劲,就知道胤禩不是等闲人物,就连雍正都暗自佩服他,所以一直等到第四年(1726年),才收拾老八胤禩。

早期胤禛的势力根本无法和胤礽、胤禩二人相抗衡,但胤禛善于耍两面派手法,懂得韬光养晦、表面竭尽孝心、友爱兄弟搏取了康熙的好感,避开了兄弟们的打击,反而让他成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人。

胤禩颇有领导才力,善于讨好众心,从小养成随和待人,众兄弟都喜欢跟随他左右,与九弟胤禟、十弟胤䄉、十四弟胤禵交之甚深,而且与诸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厚,老八的才干、为人随和,向来颇受朝中大臣们的肯定。

康熙帝注重皇子们的骑射技术,少年时的胤禩骑射皆佳,技术精湛,早期康熙颇有认可,13岁时就帮康熙试贡马,辨别马的好坏,康熙二次亲征时,在太子胤礽的口谕里,还称赞过胤禩,小小年纪射猎的兔子数量和几个兄长一样多。

胤禩待人处事体贴细致,早期得到康熙的喜爱,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展露。康熙第一次举行分封阿哥爵位时,除了胤禛、胤祺、胤佑受封贝勒,胤禩也是当时年龄最小受封为贝勒的。

此后康熙多次只派任务给胤禩,曾与三阿哥胤祉一同办理政务,重建东岳庙等事宜,并帮助裕亲王福全重建料理广善库,裕亲王福全生前,还曾多次赞扬胤禩有德有才。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和康熙父子的矛盾升级,第一次废黜太子时,当时的局势讳暗不明,康熙命胤禩署内务府总管,这也体现出康熙对老八的信任与器重。

太子被废后,对储君之位觊觎已久的老大胤禔此时蠢蠢欲动,上窜下跳,大有舍我其谁之意,于是遭康熙严斥和打击,此后胤禔自知与皇位无缘,便开始向康熙吹捧胤禩,算命的人替老八胤禩面相,此后必定是大贵之人。

康熙一听勃然大怒,认为胤禩有觊觎皇位之心,并说“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有勾结党羽想谋害胤礽,所以将他治罪,向来崇拜胤禩的胤禟邀胤禵一起带着毒药前去阻谏,胤禵过激的言语间冲撞了康熙,拔刀相向,差点诛杀了儿子胤禵,好在五阿哥抱住劝阻,在众多儿子的跪求下,康熙就此平息,并下令责打胤禵二十板,逐出宫去,这才化解了一场父子冲突,但康熙此后对胤禩再没有好印象。

废黜胤礽没过多久,康熙有点后悔了,期间与大臣们的言谈中,故意时不时流露出重立太子之意,于是召集文武大臣商议,让大臣在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这时八爷党的人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所以在举荐太子时,说胤禩是储君的最佳人选。

然而,康熙就不高兴了,他想复立胤礽,重新择立新太子,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但朝中重臣一致举荐胤禩为太子,这样一来,胤禩留给康熙勾结外臣的印象,在康熙心中大打折扣。

太子胤礽经过一次冷宫后,大臣纷纷倒向老八胤禩,老八势力的加强,让康熙对其加以防范,更让胤礽惶恐不安,于是做出一些不法行为,再次遭康熙的不满和反感,二度被废黜。

后来发生“死鹰事件”,让老八胤禩一蹶不振,彻底失去储君之位的可能。

老八胤禩多次被父亲打压和反感,并没有灰心,始终在找机会表孝心。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在热河巡视,本该胤禩去随行的,但恰巧这天是他前去祭拜,生母良妃,未及时赴行请安,为了表自己的孝心,并派人给康熙送两只老鹰,但是打开来竟然是奄奄一息了,康熙非常气愤,认为胤禩有诅咒自己,于是对外宣告:“自此朕与胤禩,断于父子关系。”

这也就意味着胤禩彻底失去夺嫡的资格,此后康熙又把胤禩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停了,即便被如此打压,和父亲的不待见,胤禩在朝中的仍有较高的威信,比如大学士李光地,一直认为众皇子当中,胤禩是最贤能的。

由此可见,老八胤禩的实力到底有多大了,至少有足够的威信影响朝堂的势力。后来,康熙认为对老八胤禩处罚有点过,于是又命人将其的俸禄与银米恢复,此后康熙也交给胤禩办理一些政务。

康熙驾崩后,老四胤禛继承大统,这也意味着胤禩不幸的时刻由此开始。

雍正继位后,封为和硕廉亲王,还命他与胤祥、隆科多、马齐共四人总理事务。实际上,老八虽然夺嫡失败,但实力和势力还在,所以雍正没有动老八,反而重用他的原因。

雍正欲想稳固皇位,就得先稳住老八,从而一步地剪除老八的羽翼,雍正先将胤禩身边的心腹尽行遣散,剪除他的庞大翅膀,并屡次告诫大臣不要重蹈朋党的教训,可谓是敲山震虎。

雍正即位初,先收拾的是自己胞母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胤禵是在自己作死,老八对雍正的不服是藏在心里,表面上该臣服还得臣服的,但胤禵却把不服的表现出来,处处跟雍正作对,雍正顺他的意,打发他去为康熙守灵了,从此胤禵就废了,一直都在幽禁中度过。

雍正打击胤禵,目的也是在敲打八爷党,老十四胤禵这一倒,拔掉了八爷党里应外合之势,雍正也就可以腾出手对付真正的八爷党了。

雍正元年,青海因战事吃紧,雍正将所有的精力都放诸于外患,内患就先搁置一边了,但对于胤禩等人仍时加防范训斥,雍正帝命廉亲王胤禩负责在太庙端门前设更衣帐房,因为是新制的更衣账房,油漆味大,雍正为此发怒,罚老八胤禩跪在太庙前跪一夜。

雍正二年,雍正面对八爷党的庞大翅膀,决定拔翅膀,先将胤䄉圈禁,胤禵的大将军王,年羹尧也取代了,胤禩岌岌可危,雍正屡次对胤禩刁难,说他广结朋党、不知悔改,便将他的党羽予以铲除了个一干二净。

雍正三年,雍正开始发起了对胤禩的总攻,先革去王爵,撤出佐领,并鼓励大臣们弹劾他,屡屡对他加以罪名,等到胤禩不再具备威胁的时候,就是开始动他的时候。

雍正四年正月,雍正点名批评了老八胤禩“狂逆以极,怀挟私心”,不能再对其宽忍了,否则对不起先帝,还提起当年康熙病愈后,雍正说自己很高兴,但是胤禩却很忧虑,说皇上现在好是好了,以后还未知呢,朕闻之,不胜惊骇,绝对不容这样不忠不孝大奸大恶的人。

于是,在正二月雍正迫不及待将胤禩、胤禟二人从宗人府除名,黄带子革去,还将胤禩之妻“福晋”之名除去,逐回外家,并将胤禩被囚禁于宗人府高墙中,此后宣告他的罪行。

后来,雍正这样还不解恨,还将胤禩、胤禟改名,胤禩改为“阿其那”,胤禟为“塞思黑”,老八的儿子弘旺还改为“菩萨保”,就在胤禩被囚禁不久,呕病卒于宗人府高墙内,民间认为他们是被毒死的。

自古帝王都是这样,不会让对自己有威胁的政治集团存在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生在皇家根本没有亲情可言。所以从雍正继位开始,意味着八爷党已经失败,即便是失败者,但胤禩仍有一批拥护者,在朝臣中威信较高,这对雍正来说,始终是个麻烦,必须得除掉,只不过雍正卧薪尝胆,一步一步的强大自己的实力,等到合适的机会,一并除去了胤禩和八爷党的人。

封建时代帝王之家的父子关系相对特殊,他们既是父子又是君臣,皇位继承问题均会成为父子发生矛盾乃至权力争斗的导火线。皇帝与皇子无不以王朝最高权力传承问题为主导,具有利益性、政治化的特征。康熙皇帝与皇八子胤禩之间的父子关系便是一个典型代表。 清代皇子 ​康熙帝与胤禩的父子关系,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大起大落,曲折多变。 第一阶段为培养期 胤禩出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排行第八。三十六年即胤禩17岁之前,是这对父子的第一个阶段,这是胤禩受到培养锻炼的时期。 胤禩的生母卫氏出身低微,是内务府辛者库贱籍。她生下胤禩后于三十九年被册封为嫔,后晋为妃。尽管康熙帝十分重视出身,但对于胤禩并未因此减少关爱和栽培。在胤禩四五岁时,便开始接受了启蒙教育。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康熙领着7岁的胤禩与其他几位年长的皇子,一起来到书房,诵读经书。 胤禩等人以次进前,各读数篇,童声朗朗,舒缓纯熟。康熙帝极为欣慰,众臣赞叹不已。当年八月,7岁的胤禩第一次随康熙巡视塞外,在随扈皇子中年龄最小。胤禩稍长,康熙发现他的书法不尽如人意,为了督促改进,特命他一日必写十幅呈上,由康熙亲自批改,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胤禩成人。 康熙帝剧照 ​康熙一向重视嫡庶,皇九子胤禟仅仅相隔两岁,然而康熙却将八阿哥胤禩以上,视为年长皇子。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皇子们都显示出自己的特长和不足。康熙对诸皇子的看法也各异。 年长皇子排名最末的胤禩,尤其受到康熙的重视,被加意培养。三十二年(1693年)十月,曲阜孔庙落成。康熙特派皇三子胤祉前往致祭,胤禛、胤禩随行。此举为康熙实施崇儒重道国策的举措之一,在朝野内外反响强烈。 对于皇子而言,这是一次在地方官员,特别是汉族士大夫面前树立威信,与其建立联系的难得机会。康熙舍去年长的皇五子胤祺和皇七子胤祐,选派胤禩随同前往自有深意。这也表明了康熙帝对胤禩的喜爱和重视。 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16岁的胤禩在6位随征皇子中年龄最小。亲征期间,他跟随康熙帝身边,并奉命管理火器营。征途中,胤禩还得到康熙的赞美诗: 戎行亲莅制机宜,栉沐风霜总不辞; 随侍晨昏依帐殿,焦劳情事尔应知。 同年九月,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并从6位皇子中挑选了3人带往。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均漏选,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禩再次随征。 康熙帝诸皇子 ​第二阶段为倚重 三十六年(1697年)五月,康熙帝结束了三次亲征噶尔丹。不久他与胤禩的关系进入了第二阶段。这是胤禩深受倚重的十年,即从康熙三十七年至四十七年间。 三十七年三月,康熙根据皇子们在随驾亲征中的表现以及他对诸皇子的一贯印象,对年长皇子予以第一次册封。18岁的胤禩被封为多罗贝勒,在这次受封的皇子中,胤禩年纪最小。 被封为贝勒的当年,康熙即为他指婚,嫡福晋为安郡王岳乐的外孙女、额驸明尚之女郭络罗氏。岳乐是宗室贵胄,树大根深,胤禩与之结亲,对他广泛结交满洲贵族有很大的帮助。后来事实也证明,像景熙、吴尔占等人均成为胤禩集团的骨干成员,并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久,康熙又让胤禩管理广善库,胤禩借此机会又广结人缘,施展才干。在此期间,胤禩和裕亲王福全建立良好的关系,福全是康熙兄弟中感情最深的,后来福全在去世前还曾在康熙帝面前举荐胤禩,说他有才有德,这也给康熙产生了影响。 清代皇子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以后,康熙帝与太子胤礽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与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索额图的矛盾渐生。此后,康熙离京时,都将胤礽带在身边,这显然是对胤礽有所防备。 太子储君随皇帝出巡,胤祉、胤禩便留守京师、综理政务,奉旨办理各项事宜,随时奏报京师的一切情况。当康熙携皇太子外出后,胤祉、胤禩不仅是京师中皇子的****,而且凌驾于部院大臣之上,成为京城最高权力的代表。 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康熙帝以索额图助皇太子「 ”潜谋大事”、「 ”结党妄行”而予以拘禁。数日后,康熙像往常一样出巡塞外,率皇太子及部分皇子同行,以胤祉、胤禩留守京师。 七月中旬,康熙帝尚在塞外。他得知有人为拘禁中的索额图通风报信,图谋将其救出的消息后,连夜给胤祉、胤禩传出密旨,让他们当夜前往宗人府,秘密审讯了索额图。两人审讯完毕后,将有关情况密报康熙帝。 皇子在上书房读书 ​这一时期,康熙帝已经注意到胤禩与皇太子胤礽之间的嫌隙。胤禩的乳公雅齐布向来与御史雍泰结仇,他向胤禩倾诉,胤禩借故痛责雍泰。康熙得知后,询问此事,胤禩未言实情,奏称乃因修大高殿事责之。康熙批评他说:「 ”雍泰系言官,如果有罪,即朕亦必熟思再三,始行治罪,尔岂可擅责御史?”不久,康熙将雅齐布发配边地,以示惩戒。 第三阶段为父子绝恩 四十七年九月第一次废黜皇太子事件发生后,康熙帝与胤禩的关系进入第三个阶段,历时约为八年,即康熙四十七年至康熙五十五年。在此八年间,父子关系急转直下,康熙帝一度对胤禩深恶痛绝。 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初,康熙对胤禩还是信任有加的。这一年九月初四日,康熙帝由热河返京途中,向随扈大臣宣布,皇太子胤礽「 ”不仁不孝,肆恶虐众,拟行废黜”。当日,康熙发出密旨:胤祉率小阿哥即刻启程前来,八阿哥、四阿哥留守,共同办理政务。 在密旨中,康熙将胤禩置于皇四子胤禛之前,这就意味着两位钦定留守皇子中,胤禩负有首要责任。或许在康熙看来,较之胤禛,胤禩多次留守京师更有经验,但也表明他对胤禩的办事才能是很认可的。 四阿哥胤禛剧照 ​然而,随扈康熙帝的皇长子胤禔在返回京城途中对康熙说了一番话,这让康熙骤然改变了对胤禩的看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胤禩在竞争储位时原本具备的优势,是被他的皇兄胤禔一手葬送的。 康熙帝曾明确告诉众臣并无立胤禔为皇太子的意思,他认为胤禔性情鲁莽、躁急而缺乏远识。胤禔自己深知获取储位无望,便对康熙帝说:「 ”相面人张明德相胤禩言后必大贵。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康熙意识到,胤禩等皇子不择手段反对太子胤礽,势必有碍「 ”朕躬”。 胤禩此举被康熙定义为「 ”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兄弟至情之人,洵为乱臣贼子。”这无疑让他觉得胤禩较之胤禔更为可恶。九月底,康熙便借着胤禩查抄凌普家产一事大加指责,称其「 ”到处妄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所施恩泽处,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朕何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如有一人称道汝好,朕即斩之,此权岂肯假诸人乎。” 为了打击胤禩在朝中的名声和威望,康熙下令将他锁拿,又在十余日之后数次于诸皇子及众臣面前揭胤禩之短,责胤禩之过。 晚年康熙帝剧照 ​十一月十四日,康熙令众臣于诸皇子中保举一人为皇太子,并许诺:除去大阿哥胤禔外「 ”众议谁属,朕即从之。”出其意料的是,众臣一致推荐胤禩为皇太子。康熙帝马上反悔,理由是:「 ”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获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此外,因众臣保举胤禩,康熙大发雷霆对佟国维等人加以痛责。 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胤禩密奏康熙,询问自己当如何行事,表示情愿卧床不起。这一故弄玄虚遭到康熙痛斥:「 ”尔不过一贝勒,何得奏此越分之语,以此试朕乎?” 两年之后,又出现了一件蹊跷的事,让康熙与胤禩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康熙在塞外巡视,胤禩也是随扈皇子之一,因其生母卫氏去世三周年,他便于途中前往祭奠。他派人往康熙帝前代为请安,并送上两只猎鹰。此举本为讨好康熙,却弄巧成拙惹得康熙大怒。 因为这两只猎鹰送到康熙面前时竟是殆毙之鹰。年过六旬的康熙帝认为这是「 ”藐视朕躬”,说胤禩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不得立皇太子,故「 ”恨朕切骨,伊之为党羽亦皆如此。”在极度的愤怒之下,康熙竟说出了「 ”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的话。 胤礽老师 ​第四个阶段为另有所用 康熙与胤禩关系的最后阶段是五十六年至六十一年,历时六年。这一期间,康熙未再对胤禩有指责之语。 康熙晚年,废太子胤礽企图东山再起是他的心头之患。胤禩及其拥护者对胤礽视若仇敌,这在客观上成为了康熙防范废太子胤礽的一支潜在力量。所以,与胤禩、胤禟等关系较好的宗人府宗令雅尔江阿以及满都护、延信等人,皆被命以看守废太子胤礽。这是康熙与胤禩关系得以维持的原因之一。 康熙晚年实施秘密建储计划,曾在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有所徘徊。五十七年(1718年),十四阿哥允禵奉命担任抚远大将军,率师西征。允禵一向和胤禩交好,九阿哥、十阿哥也都是奉胤禩如师。 因此当康熙帝有属意允禵时,在他眼中,胤禩、胤禟等人便成为允禵储君地位的有力维护者,成为秘密建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因素,所以康熙晚年对胤禩并未有过多的指责,反而是有意加以任用。 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皇四子胤禛意外获得皇位。胤禩得知这一消息后,当时的反应是「 ”并不哀戚,乃与院外倚柱,独立凝思,派办事务,全然不理。” 八阿哥胤禩剧照 ​显然,胤禩为自己储位之争的最终结局而痛心疾首,并没有因为皇父之死而流露出多少悲伤之色,这也能说明康熙和胤禩这对父子之间的真实感情。在政治面前父子之情必须让位,或许用「 ”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更为贴切。

在康熙晚年出现的「 ”九王夺嫡”事件中,皇八子胤禩绝对属于一个另类,他出身不高,但却拥有朝中大臣、皇室兄弟支持者最多;早早被康熙皇帝斩断继承皇位可能,未与皇四子胤禛发生过正面冲突,却又是下场最为凄凉的。皇八子胤禩能在当时如此复杂的夺嫡竞争局势下保持如此高的人望,在胤礽首次被除以后,朝中文武一致推举其为继任皇太子,难道就仅仅因为他「 ”贤王”的称号?生母为辛者库出身的胤禩如何能够得到朝中大臣的青睐,缘何能够让出身比自己高出许多的皇子们拥护呢?让我们重回那个风云诡谲的夺嫡时期,在历史的缝隙中找到原因。 皇八子胤禩 1、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出身低微根本不是问题 纵观满清一朝,康熙皇帝绝对是最为重视皇子教育事业的帝王,他的众多皇子们个个文才武略、堪当大任完全得益于康熙皇帝对于他们的严格要求。当然,这也间接导致了他的众多皇子们认为自己拥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勇敢地参与到夺嫡之争中。 皇八子胤禩在康熙皇帝的众多皇子中绝对是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好孩子。胤禩生母为辛者库出身的良妃,这个在生下胤禩20年后才被晋封为嫔位的女子,完全是得益于康熙皇帝对于皇八子胤禩的喜爱。出身低微,生母外戚势力可以忽略不计的皇八子允禩要想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获得康熙皇帝青睐,只能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为这一条道路。天资聪慧,自幼便深谙世俗之道胤禩很快便深得康熙皇帝喜爱。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首次分封皇子的时候,皇八子胤禩被晋封为贝勒爵位,系被封皇子中年龄最小的。 康熙皇帝 2、养母的重要性 胤禩生母良妃在生育胤禩的时候,到底居何位分已经无从考证,但是绝对低于嫔位,说明其是没有亲自抚养皇子权力的,年幼的胤禩便交于惠妃抚养。惠妃是谁呢?皇长子胤褆的生母,当朝大学士,领班议政大臣纳兰明珠的亲妹妹。有了这个养母做后台,还有谁敢看不起胤禩的出身呢! 剧照:纳兰·明珠 被惠妃收养后,胤禩和胤褆的关系自然不用说,更重要的是在惠妃的影响下,宜妃郭络罗氏所生的皇九子胤禟和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所生的皇十子胤俄也迅速靠拢在皇八子胤禩的身边,与其交好。三位皇子和皇八子胤禩关系的亲近让皇八子的身份凭着三位后宫嫔妃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上来。尤其皇十子胤俄还是康熙朝初期「 ”四大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外孙。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皇九子胤禟负责收敛财富以资助胤禩的拉拢人心;皇十子胤俄负责协调朝中大臣和外戚势力来支持胤禩;皇长子胤褆则利用自己长子的身份给胤禩在诸多方面提供方便。 剧照:皇十子胤俄 3、贤能世故,深得人心 逐渐长大的皇八子胤禩不但深得康熙皇帝喜爱,他待人随和亲切,处世圆滑灵巧,在众皇子兄弟和朝中大臣中都深得人心。更重要的是,他的为人处事方式获得了一个重要人物的认可,那就是康熙皇帝的亲哥哥福全。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爵位的皇八子胤禩开始逐渐被康熙皇帝委以重任,在协助福全料理广善库,重修东岳庙等事务中,得到了福全的赞许和认可,并且数次在康熙皇帝面前夸赞胤禩。作为康熙皇帝唯一的哥哥,福全的意见很能影响康熙皇帝乃至朝中大臣对胤禩的看法和认可态度。 剧照:福全 福全对于胤禩的认可只是一个个例,这能从侧面看出胤禩当时「 ”贤王”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而后,康熙皇帝又任命胤禩掌管内务府这一要职。胤禩利用在内务府职位上的便利,大肆收买人心,笼络朝臣甚至京外官员,这让胤禩的威望和人气达到了顶点。另外,胤禩利用道士张明德为自己相面夺嫡的做法,虽然惹怒了康熙皇帝是胤禩始料未及的,但在当时确实收到了预料之中的效果。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首次被废,康熙皇帝命令朝臣重新推举太子人选时,满朝文武几乎全部投了皇八子胤禩一票,可见胤禩当时的威望和影响力。 内务府 拥有康熙皇帝宠爱和朝臣、皇室兄弟的大力支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或许胤禩真有可能登上那个梦寐以求的龙椅。可是,张明德事件以后,让康熙皇帝对其产生了戒心,死鹰事件更是让康熙皇帝对其彻底失望,再也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康熙六十一年,一直隐忍不发、韬光养晦的皇四子胤禛被康熙皇帝选中,继位为帝,是为雍正皇帝。雍正四年,雍正皇帝找尽理由将这位昔日的”贤王「 ”圈禁削爵,除带子、逐宗室、赐名”阿其那「 ”,并于当年死于禁所,年仅45岁。

因为康熙帝是一个非常爱面子的皇帝,他喜欢的是“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感觉,最讨厌的是“出人意料”。这从康熙帝对后宫嫔妃每一次升迁都是“集体升迁”就能看出来。

用句大白话说,康熙帝的态度一贯是“我给你的,你不能拒绝;我不给的,你不能自己拿。”

康熙帝这个人性格中有很强烈的冲动性格,并不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所以他才会在冲动之下做出裁撤三藩的决定。

所以他对自己的二儿子胤礽确实有不满,而且也确实在冲动之下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但是冷静之后的康熙帝很快就后悔了,但是前面我们说了,康熙帝是一个很爱面子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爱自己胜过一切的皇帝,所以他不可能公开承认自己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是错误的,他希望走一个“过场”,以文武百官推荐的方式让胤礽重新立为太子。

《清史稿》以及《实录》里都有很多史料证明这一点;事实上康熙帝对胤礽的很有感情的,胤礽第二次被废六年后,康熙帝提到胤礽还满怀感情“二阿哥(胤礽)何曾不好?二阿哥(胤礽)学问骑射艺能,并无可议之处。”

可是,“公推太子”出乎康熙帝的意料,居然跑出了一匹黑马八阿哥胤禩,不但康熙帝真正的幼年玩伴,八旗贵胄马齐支持八阿哥,就连康熙帝一贯尊敬的哥哥福全也支持胤禩。

康熙帝虽然很宠爱胤禩的生母良妃(良妃的妃子之位是破格单独晋升的),也爱屋及乌的喜欢自己这个“老八”,但是康熙帝从来没有想过让胤禩当太子。

而胤禩能被满朝王公大臣公推太子,说明胤禩在康熙帝眼皮子底下默默发展了令人感到恐惧的实力。

这简直是公开打了号称英明圣主的康熙帝的脸,胤禩用事实证明康熙帝很昏庸,自己儿子在他眼皮子底下发展了那么大的势力,康熙帝居然不知道!

康熙帝又惊又怒,才会公开殴打马齐,并且公开宣扬马齐家族就是靠出卖努尔哈赤长子发家的,同时强硬宣布胤禩的生母良妃出身低贱,胤禩有这样的生母决不能做太子。

简而言之,胤禩让康熙帝狠狠丢了一次人,从此在康熙帝心目中胤禩这个儿子就和“阴险狡诈”划等号了,康熙帝是绝不可能让胤禩这个害得他在文武百官面前丢脸的皇子做自己继承人的。

事实上康熙五十五年之后,就连九阿哥都知道“八阿哥党”的核心应该是十四阿哥了。

至于为什么四阿哥雍正帝会突然继位,抛开雍正帝篡位可能性不谈,最大可能是康熙帝突然发病,自己属意的继承人远在西北,为了保证朝堂的稳定,康熙帝临时决定让自己四儿子雍正继位。

六儿子胤祚(zuò),德妃所生,早殇,德妃虽然出身不高,宫女而已,但是非常能生,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还有十四子胤祯(示题),还有两个公主,想必也算是得宠过的妃子。 皇七子胤佑(yòu),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人,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死,其他不清楚。皇八子胤禩(sì),康熙的第八个儿子,是个我每每不忍提及的人物,生母良妃,出身微贱,是康熙老儿从辛者库里发掘出来的美人,清朝的时候讲究子以母贵,八八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矮了其他兄弟一大截,反倒是后来他的母亲因为他的争气,得以晋升妃位,胤禩天资聪颖,才华优裕,待人宽和,广结人缘,朝堂上下交口称赞,称之为“八贤王”,就连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也在皇帝面前推荐他。 康熙一废太子后,命诸臣推举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说明其人心所向,胤禩是阿哥党的首领人物,所谓阿哥党,是针对太子党所言,可以说,胤禩与他的集团,当年应该做过不少将太子推下位子的谋划,阿哥党中,有不少的朝廷重臣,也有胤禩的弟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祯,算得朝廷中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集团。

我个人是很同情这个人物的,因其生母身份低下,估计胤禩从小受了不少歧视,所以才养成了要强但处事圆滑的性格,他夺嫡的失败,一是康熙的无情,二是方法的失误,猜测这跟他对康熙性格的不够了解有关,不像胤禛,揣度他老爹的意思都快成精了。

但是我觉得胤禩还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雍正朝多数的表现还是逆来顺受的,说白了,就是江山社稷为重,并没有如何勾结群臣,祸害朝纲,即便有些无奈的成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他的确是个贤王,引用金庸的诗总结一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强极则辱,情深不寿。 皇九子胤禟(táng) ,宜妃所生,关于他的容貌,有两种说法,一是极其俊美,另外的说法是很胖,像个猪一样,我当然愿意接受第一种说法,这个皇子并不如何得宠,估计才能也有限,但是却是当朝第一大富翁,估计聪明都用在挣钱上了吧

爱新觉罗·胤禩 (1681-1726)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时,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母良妃卫氏。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同年,亡。

胤禩虽为康熙帝之子,但因其母出身卑微,故少时在众兄弟子侄间并不得贵重,颇受冷遇。这段经历当对他日后广有影响,故赘言之。

胤禩出生后,康熙嫌卫氏出身低微,将他交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那拉氏教养,因此他与惠妃感情甚亲。雍正帝继位伊始,允许部分母妃“随子归邸”而居,惠妃因亲子胤禔已被圈禁,于是欣然移居至胤禩府邸

胤禩早年很受皇父喜爱,康熙于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第一次分封皇子时,他便与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为贝勒,为当时年龄最幼者。此后又多次受康熙指派,适其出塞时与皇三子胤祉一同办理政务。

,胤禩为人非常亲切,全无阿哥的骄纵之气,因此广有善缘。不仅在众兄弟中与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交情非比寻常,与众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欢。康熙帝之兄裕亲王福全(卒于康熙四十二年)生前也曾在康熙面前赞扬胤禩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雍正四年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 胤禩共有罪状四十款,主要有:欲谋杀胤礽,希图储位;与胤禵暗蓄刺客,谋为不轨;诡托矫廉,用胤禟之财收买人心;擅自销毁圣祖朱批折子,悖逆不敬;晋封亲王,出言怨诽;蒙恩委任,挟私怀诈,遇事播弄;庇护私人,谋集党羽,逆理昏乱,肆意刑赏;含刀发誓,显系诅咒;拘禁宗人府,全无恐惧,反有不愿全尸之语。雍正称其为“凶恶之性,古今罕闻”。 一纸诏令,铁板钉钉,胤禩一生就此被盖棺定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三月初,康熙帝唯一在世的兄长——五十一岁的和硕裕亲王福全患重病,卧床不起,身体状况堪忧。这个消息让和兄长感情深厚的康熙帝十分难过,推迟了原定于不久后启程赴塞外巡视漠北外藩蒙古诸部的行程,于三月二十六亲临东城台基厂的裕亲王府中,探望兄长的病情。此后,康熙帝先后于五月初八日、五月十五,两次亲赴裕亲王府探视病势愈发沉疴的福全。尤其是五月十五这天,在福全的病榻前,康熙帝手握已不能下床、只能躺在榻上迎接圣驾的兄长福全之手,流泪劝慰其好生休养,保重身体,待自己从漠北巡视回来后,再前来府中看望。福全哽咽不能言,只是不断点头称是。

兄弟俩交谈良久,康熙帝才在福全的不断恳求下,依依不舍地告别兄长,离开裕亲王府返回宫中。次日,康熙帝终于踏上已经推迟了两个多月的巡视塞外、安抚外藩蒙古诸部的行程。让康熙帝没想到的是:这一走,就是他和福全这两个相伴了五十年的兄弟之间的永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六月初,在漠北行宫驻跸处的康熙帝连连接到噩耗:六月初八,京师有急报:和硕恭亲王、康熙帝的五弟常宁于六月初七薨逝。虽然常宁在世时,康熙帝和这个弟弟关系并不好,对他夤懒乖张的性格也十分不满,平日里多次责备和处罚,但是现在人死了,什么恩怨也不必提了。康熙帝在随驾的皇子中选取数人,返回京师经理常宁的丧葬礼仪,并代表自己致祭,然后颁诏内务府,让有司监修常宁的坟茔墓地,立碑亭牌楼,以示纪念。

六月二十四,返京处理恭亲王常宁丧礼的皇子们又有急报传来:皇伯父、和硕裕亲王福全病情加重,危在旦夕,即将不起。和得知弟弟常宁薨逝时的平静心情所不同的是,获悉兄长福全病危消息的康熙帝焦急万分,下令提前结束巡视漠北行程,立即返京。但是皇帝出巡在外,随驾官员兵丁众多,回程缓慢,不能即刻到达京师,所以康熙帝令随扈的皇子们提前出发,代表自己先一步回京探望伯父裕亲王。

六月二十七,京师再次传来急报:和硕裕亲王福全患病不治,于二十六日病薨!没有能够见兄长最后一面的康熙帝悲痛万分,当众落泪,命诸臣加快大营速度,好让自己能尽快返京,致祭兄长。

七月初一,康熙帝抵达京师,连皇宫都没有回,就马上赶到裕亲王府中,亲临福全的葬礼。在兄长的灵柩前,康熙帝摘除冠缨、换上青色袍服,亲自奠酒,同时痛哭流涕、不能自己,向兄长致以深切的悼念之情。随同祭奠的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都按照康熙帝的诏令为伯父穿孝,轮流在裕亲王府兼管丧礼典仪。七月初三,康熙帝再次亲临裕亲王府致祭,并赐马、驼、金帛、银两,用于福全丧葬典仪使用,并给福全赐谥号“宪”。

七月初五,裕宪亲王福全出殡,康熙帝亲奉孝惠皇太后临裕亲王府,恸哭致祭,亲视灵柩发送出府,然后才奉皇太后返回宫中。八月初四,康熙帝命按照当年郑献亲王济尔哈朗的例子,在每年按制度由朝廷于蓟县黄花山王陵常祭裕宪亲王二次之外,额外再加祭一次,以示对兄长的关怀和思念之情。

福全,是顺治帝的次子,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七月十七,生母庶妃董鄂氏(和顺治帝宠妃董鄂氏同族),比三弟康熙帝玄烨只大不到一岁(康熙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因为顺治帝的长子牛钮(生于顺治八年(1651年)十一月)只活了八十九天就早夭而亡,所以福全是顺治帝实际上的长子。

顺治十六年(1659年)的一天,顺治帝无事,想看看自己的儿子们,于是便召几个大一点的皇子:皇次子福全、皇三子玄烨、皇五子常宁,到乾清宫寝殿和自己见面,以叙父子亲情。皇子们奉诏前来后被,顺治帝一一询问他们的近况生活如何,并带有点戏谑、逗耍的口吻问几个儿子:“汝等将来志向如何?”

常宁时年只有三岁,嚅嚅不能言,只是不断取糕点吃食,顺治帝见状哈哈大笑。福全年纪最长,已颇知事,于是规规矩矩地垂手回到:“愿为贤王。”顺治帝微笑着颔首,觉得次子老实听话,朴实忠厚,贤王的志向不虚。轮到玄烨时,他语出惊人地大声回答:“愿效法皇父、安定天下。”

明清戏曲里,活跃着一个北宋时期的著名人物“八贤王”,《杨家将话本》说他虽是皇族却关心民间疾苦,一心为国为民,不结党不谋皇位,是个受人爱戴的皇子,虽然戏曲里的八贤王是艺术虚构,但表达了民间的心声,清朝康熙时期,八皇子胤禩待人随和,广结善缘,也有八贤王的美誉。

胤禩,康熙八子,生卒1681-1726年。

胤禩的生母卫氏包衣出身,身份低贱,生了皇子没资格抚养,于是胤禩被抱给惠妃那拉氏养育,在康熙众多皇子中,胤禩母贱子贱,于是从小养成了勤学、发愤的性格,做事小心,处处留神的特点。为了获得康熙的另眼相看,胤禩读书非常用功,为了良好的口碑,胤禩待人亲切,做人细致,赢得好名声,《清世宗实录》记载,连他叔叔,康熙的哥哥福全都赞扬“聪明能干,有德有才”。

康熙交给他的事务,都细心办好,比如料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等,获得肯定,所以胤禩在17岁时就封为多罗贝勒,是当年最年轻的受封皇子。太子被废除后,令胤禩署理内务府总管事,这是个清皇室内部重要的岗位,众人眼中的政治信号,朝中大臣纷纷靠拢,胤禩跟同龄间的皇子关系相处融洽,又广交江南士子,获得群众基础。

图为北京东岳庙,建于元朝,明清时多次修整。

当年太子之位空缺时,重臣李光地直言不讳的向康熙进言“目下诸皇子,八王最贤”,胤禩虽母亲地位低微,但妻子郭络罗氏的影响力颇高,她是安亲王的外孙女,有了这一层关系,简直如虎添翼,自认为一切准备就绪的胤禩露出了终极目的,夺嫡。可是初露锋芒就溃败下来,当时皇储之争已然升级,太子被废,索额图被禁,皇十八子胤祄又病故,《清史稿·诸王》描述,强虏的大阿哥胤禔自知皇储无望后,直接进言支持皇八子胤禩,悲愤恼怒之下的康熙直接全部摁倒,革去胤禩贝勒,为闲散宗室,其目的就是严重警告胤禩不要有非分之想,胤禩不甘。

图为晚年康熙像。

康熙第二次废太子后,争储的机会又来了,《清圣祖实录》记载,本来是随康熙去热河的,因为胤禩母亲忌日没随行,想讨好父皇的胤禩令人送来了两只老鹰,谁知打开老鹰半死不活,康熙大怒,当时康熙年迈,很忌讳见这种将死之物,不祥,称胤禩阴险,父子恩断,这就是“毙鹰事件”,此事件虽然疑点重重,胤禩怎会送两只将死之鹰,真相到底如何已不重要,结果是胤禩彻底断送了争储机会,以后胤禩转为支持十四阿哥胤禵。

图为廉亲王胤禩,田黄石印。

康熙两次废太子都是在悲愤中度过的,心情极度幽怨,非常敏感,谁敢这时来讨好,表表心意,绝对是马屁拍在马掌上,可胤禩好死不死的,都是在废太子之后出手,两次扮演了牺牲品的角色。在争储的过程中,胤禩始终站在四哥胤禛的对立面,所以胤禛即位为雍正后,采用欲擒故纵策略,先是加恩,再处处打压,一通眼花缭乱后,胤禩除宗籍,囚于高墙,不出几个月死亡,八贤王胤禩就这样走完了悲情的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740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