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定义
皮区: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肌节: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感觉和运动平面指具有身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面。
不完全损伤:如果发现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这种损伤为不完全性损害,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肤联接处和深部肛门的感觉。运动功能检查是用手指肛检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完全性损伤:指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部分保留区域(ZPP):指仍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最低神经平面、皮区和肌节。在最低正常平面以下发现受损感觉运动功能时,应记录身体两侧的部分保留区域的受累平面。本术语只用于完全通损伤。
骶部保留(Sacrsl Sparing)。脊髓损伤时最低的保留区域为会阴部的组织边缘,因为此处的血液是由根动脉(Radicular arteries) 所供应。此处的感觉是由最低的骶段神经支配。因此,没有鞍区感觉者均为完全性能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完全丧失。
神经根逃逸。如果脊髓损伤至该节段并涉及到神经根,且该神经根没有还未分离时,可以有最接近的1—2个节段神经恢复。该水平的恢复是低位运动神经元的。
脊髓震荡。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可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至放射线检查阴性的病人。一般认为这种情况脊髓并没有机械性压迫,也没有解剖上的损害。另一种假设认为脊髓功能丧失是由于短时间压力波所致。缓慢的恢复过程提示反应性脊髓水肿的消退。此型病人常见反射亢进但没有肌肉痉挛。
采用深肌腱反射鉴定与脊髓节段相应的反射弧。
C5:肱二头肌反射 C6:旋后肌反射 C7:三头肌反射 L3股四头肌反射 S1:腓肠肌反射 S2,3,4:球肛门反射
四肢瘫:指由于脊髓腔内脊髓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颈段运动感觉功能的损害和丧失,四肢瘫引起上肢、躯干、大腿及盆腔脏器的功能损害,不包括臂丛病变或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截瘫:指椎管内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脊髓胸、腰或骶段(不包括颈)的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截瘫不涉及上肢功能,但根据损伤的平面可累及躯干、腿部和盆腔脏器。本术语包括马尾必圆锥的损伤,但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2、感觉损伤平面的确定
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键点:要检查二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三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缺失;1=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正常;NT=无法检查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 T2—腋窝 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 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 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 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 S2—掴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 C4:膈肌和斜方肌 C5:三角肌、肱二头肌 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 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 T2至T12:肋间肌 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 L3:股四头肌 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 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 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肌力分为无、减弱或正常。
每个节段的神经根支配一块以上的肌肉,同样大多数肌肉受一个以上神经节段支配。运动平面指的是最低的正常运动平面,在身体的两侧可以不同。以肌力至少为3级的那块关键肌确定运动的平面,但要求该平面以上那个节段支配的关键肌肌力必须是正常的(4—5级)。
4、ASIA损害分级
A—完全性损害。在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5、脊髓损伤水平与功能预后
损伤水平 最低位有功能肌肉 活动能力 生活活动能力
C4—5 膈、斜方、三角、肱二头 电动、特制轮椅驱动 完全依赖
C6 胸大、桡侧伸腕 轮椅驱动 中度依赖
C7—T1 肱三头、桡侧屈腕 轮椅实用、床轮椅、 大部自理
指屈伸、手内部肌 厕所、浴室间转移。
可自开特殊改装汽车
T6 上部肋间肌、上部背肌 用连腰带的支架、扶拐步行 大部自理
带长腿支架扶拐步行
T12 腹、胸、背肌 带短腿支架、扶手杖 基本自理
L4 股四头肌 步行,不用轮椅 基本自理
怎样锻炼臂部肌肉 原文: http://wwwyelgcom/index_scasparticleid=442 臂部肌肉分为上臂肌和前臂肌。上臂肌包绕在肱骨周围,形成前后两群。前群有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它是屈肌群,其机能是使上臂屈、前臂屈和外旋及向上臂靠拢。后群有肱三头肌和肘肌,它是伸肌群,其机能是使肘关节和前臂伸直。 前臂肌也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位于前臂的掌侧面和内侧面,包括屈肘、屈腕、屈指和使前臂内旋的肌肉。后群位于前臂的背侧面和外侧面,包括伸指、伸腕和使前臂外旋的肌肉。前臂肌肉多以其位置和机能来命名。 杠铃弯举 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臂握杠铃自然下垂,一般采用与肩同宽的中 握距,掌心朝前。利用肱二头肌的收缩力,屈臂将杠铃弯提至胸前, 肱二头肌极度绷紧,稍停,再用肱二头肌的力量控制住杠铃,循原路 线徐徐放下。弯举时吸气,放下时呼气锻炼时意念应集中于肱二头肌。做动作时身体不得前后晃动。屈臂弯起过程中,上臂应紧贴体侧;放下时,两臂一定要完全伸直、放松,待二头肌充分伸展后,再做下一次动作。若不等臂部完全伸直就又接着弯举,日子一久,将导致肌腱缩短,肌肉发僵,臂部可能总伸不直。 哑铃弯举 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掌心朝前持哑铃,轮流或同时屈肘将哑铃弯举至胸前,肱二头肌极度绷紧,腕部朝大拇指方向扭转,稍停,用肱二头肌的力量控制住哑铃,循原路线徐徐放下。弯起时吸气,放下时呼气,意念应集中于肱二头肌。做动作时,身体不得前后晃动。屈臂弯起过程中,上臂应紧贴体侧;下落时,臂部一定要完全伸直,待二头肌充分伸展后,再做下一次动作哑铃弯举至胸前时手腕朝大拇指方向扭转,可使肱二头肌绷得更紧。 坐姿弯举 坐姿,上身稍前倾,一手掌心朝上持哑铃,自然下垂于两腿间,持铃臂靠在同侧大腿上,另一手按于另侧大腿上。屈臂将哑铃弯举至肩前,肱二头肌极度绷紧,手腕朝大拇指方向扭转,稍停,再以肱二头肌控制住哑铃,徐徐下落至两腿间。在哑铃弯举和放下时,持铃臂始终紧靠同侧大腿,弯起时吸气,放下时呼气。锻炼时意念应集中于肱二头肌。持铃臂下落时,臂部一定要完全伸直,待二头肌充分伸展后再做下一次动作。 反握引体向上 手背朝前握单杠,握距同肩宽或比肩稍窄,两臂完全伸直,身体悬垂。用肱二头肌的收缩力屈臂将身体向上拉起,使下颏超过横杠,肱二头肌极度绷紧,稍停,用肱二头肌控制身体徐徐下降至开始姿势。引体向上时吸气,身体下落时呼气。做动作时,一定要等两臂完全伸直,再将身体向上拉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