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我湖南也被称为三湘或三湘四水,四水指的是湖南省内最大的四条河流:湘江、资水、沅江、澧水。那三湘是指什么呢?
第一种说法:漓湘、潇湘、蒸湘
这种说法是紧紧围绕湘江展开的,将湘江被分为三段,每段都有不同的名字。《水经注》记载,“湘水出零陵始安县(注:今广西兴安县)阳海山(注:今阳朔山)”,在阳朔山的湘漓分派石碑处湘漓合流,称为漓湘;在湖南永州零陵区与潇水合流之后的一段称为潇湘;在衡阳同蒸水合流之后称为蒸湘。
另外,“潇湘”一词在《山海经·中山径》中描述湘水时出现过,书中说
“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到汉朝初中期,也就是说至少在那时候已经有潇湘之说。在唐代“三湘”已经用作地名的代称了。
因此,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漓湘、潇湘、蒸湘合称“三湘”,更有历史内涵和文学美感,通俗点说就是更有文艺范。
第二种说法:潇湘、蒸湘、沅湘
这种说法认为,漓湘不能代表现在的湖南,所以在第一种说法的基础上,去掉漓湘,换上沅湘。之所以换上沅湘,是认为沅江是湖南最长的河流,影响力足够,而且沅江流经湘西地区,然后再拐头向东,能涵盖湖南更多的地区。
沅江发源于贵州,在怀化洪江市托口镇和渠水汇流,自黔城镇以下称为沅江。东晋南朝时,长江水冲入长江以南的地区,形成方圆五百里洞庭湖,但是在战国时期洞庭湖是没有那么大的。沅江流至长沙和湘江交汇后称为沅江,然后注入长江。
因此,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即可以最大限度地涵盖湖南的地区,也能保持其历史属性和文化范儿。
第三种说法:湘东、湘西、湘南
在1979年版的《辞海》中这么解释三湘:“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从《辞海》的解释来看,完全是从近代的角度进行解释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涵盖整个湖南省。而且看起来这里的湘并不是指湘江,而是以湘(湖南)来定的方位,进行东、西、南的划分,达到涵盖整个湖南的最终目的。
第四种说法:湘阴、湘潭、湘乡
这种说法认为,湘阴为上湘,湘潭为中湘,湘乡为下湘,合称为“三湘”。这种说法姑且先不论历史,在地图上找找这几个地名,湘阴隶属于岳阳市,湘乡隶属于湘潭市,相信不用说什么你就会明白,这种说法是没什么意思的了。
除了这四种说法外,还有其他比较离奇的说法,如湘江、湘菜、湘军之类,虽然湘军在历史上也出过彩,湘菜辣得够味很好吃,但是硬拉上三个带“湘”字的放一起说是“三湘”,只能说是来搞笑的。
其实,三湘到底是什么并不是那么重要,至于认同哪种说法,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了。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感动中考满分作文600字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篇1曾几何时,我认为自己已长大,成熟,不用依靠父母的肩膀便可独挡一面,可我想得真是太天真了。
记得小时候上幼儿园时,每逢下雨天,爸爸就会穿着一件天蓝色的雨衣骑着摩托车来接我。那是好自豪,躲在爸爸身后的蓝雨衣里,看着地上的积水被车轱辘压过溅起的水花,低头玩着手上的玩具,或是偷偷剥一块糖放在嘴里,那甜丝丝的感觉顿时充满心头。那时,我是多么期盼雨天的到来,因为我又可以躲在那小小的世界里,编织我小小的梦了。
渐渐的我长大了,父亲也慢慢地变老了。那次他去接我时,没有穿那件紫色的雨衣,然后将那件蓝雨衣递到我面前说“穿上”。从此,我知道未来的路我要自己去走。
接下来又是一个雨天,早已习惯父亲接送的我一如既往的没有带雨衣,直到放学时才想起我不能回家了,就一边坐在教室一边等着父亲,可是天都黑了,父亲的影子依然未出现。我害怕,收拾好书包发疯的往家跑。等我像个落汤鸡似的回到家时,看见父亲正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呢。我怔住了,随即扔下书包,冲过去大喊:“你不是会去接我的吗?不是知道我在等你的吗?可你一直都没出现,我以为你生病或是怎么了,可是你却像没事一样。”父亲一脸惊愕,转眼又恢复常态说:“我不是把雨衣给了你吗?”“对,你是把雨衣给了我,可是你却把心丢了,你不再疼我,不再爱我,我只是一个没有人要的玩具啊!”说完,跑进卧室,“砰”地把门关上,留下父亲站在原地发呆。
过了好一会儿,父亲站在门边沉重的叹了口气说:“我的好闺女,我不是不疼你,不爱你,只是你也这么大了,应该学学独立生活,等你上高中,上大学时,我们是不可能再在你的身边照顾你,或许等到那一天,我和你妈妈都无力去管你了,那可就是你自己的生活,不能再依靠我们了呀……”
我听了,慢慢打开房门,忽然猛地一下扑到父亲怀里,说:“爸,对不起!是女儿误会你了,我认为你不爱我了,对不起,爸爸!”
多年以后,我又有了许多不同颜色的雨衣,可我总觉得没有蓝雨衣穿得温暖、舒适。是因为我钟爱蓝色吗?是因为还是因为它是我和父亲深厚感情的见证呢?还是因为我永远也忘不了心灵深处的感动?
感动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篇2独倚轩窗,窗外细雨纷纷,品一杯香茗,亮一盏小灯,拥一本好书,任泪水涌出了眼眶。
无云时借两缕阳光暖暖身子,有雨时对着雨儿倾诉心肠。闲暇时静坐读书,在书中感悟古今中外的悲喜人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跌宕起伏的情感漩涡,一次又一次地被阅读感动。
我曾被唐诗宋词中文人的大情怀所感动过。我仿佛看到范希文在岳阳楼上悲壮地呼喊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聆听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赤诚吟哦。是啊,帝王昏庸,官场黑暗,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多少有志之士沉迷在温柔乡忘了社稷江山黎民百姓,雄心壮志一点一点被西湖歌舞销蚀,追名逐利最终害了自己苦了百姓。红尘世俗莫不如此,就连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慨叹“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就连在朝堂之上让贵妃磨砚,力士脱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也游山玩水去也。满身正气怎能在官场上污了自己?盛唐也罢大宋也好,是杜拾遗、范文正公们,酿一坛烈酒,留后人畅饮;播一份正义,嘱咐岁月收藏。
我也曾被元曲杂剧中的男女痴情所感动。她是大府千金**,他是十年寒窗穷书生,她女伴男装入学府对他倾心,无奈他太过愚钝不知她是女郎,两人的情愫,感天动地,她是祝英台,他是梁山伯,他许她一个承诺,生生世世,他还她个化蝶,缠缠绵绵,比翼双飞。这样的爱情,被珍藏在书中,吟诵其中的一字一句,像一杯清茶,时久弥香,永世不忘。
又何人让我潸然泪下?《史记》中的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汉家天子早已换人,可你依旧拿着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眺望远方,痴痴地等,痴痴地盼,守候一份忠义气节,你足以让我感到动!
我细细地咀嚼文字,细数阅读带给我的感动。嗅着袅袅不绝的书香,让感动流过每一条血脉,打开心扉,让感动静静地在心中荡漾,把泛起点点的涟漪,永久珍藏。
日记里留下如下诗句:昨夜寒窗月下,浅斟慢吟品茶,一帘清雨悬挂,书香漫卷泪花。
感动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篇3我的家庭生活十分简单,仅凭着妈妈一长中学文凭混日子,父亲去异地工作,早已无了音讯。唯一还令母亲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她把唯一的寄托全注在我身上了。为了让我上好中学,她东拼西凑向四处借钱让我上学,那些日子是很苦的一段往事,每当想起来,母亲总是潸然泪下。
每次期末的结束,对于学生最痛快的时刻。回到家中,有个好成绩送给父母当礼物,这也是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而这之后,新学期的开始却让我的母亲头痛,这只是不多的学费,对于我的家庭来说,却是一笔天文数字。那些日子里,母亲总会风中推着一辆小三轮车在吆喝着,好不容易的一笔钱啊,如今,终于用母亲的汗水换来了。新书本在我的手中不停地翻阅着,我的心中却不禁有一阵辛酸。
每个礼拜,我总要带着母亲千折完叠的三十块钱进学校,而当回到家,口袋总是空空入夜,一次,我有几个要好的朋友相邀着要去逛街,起初我不愿去,但后来还是被它们的死缠硬拉给屈服了,我也要和她们几个一起去。心中很是高兴,但是一片愁云又浮上我的心头,此刻,我有了个想法。回到家之后,我向母亲要了五十块钱,她有点疑惑,但最终还是把钱递给我,我对她的不言语感到自己的羞愧,本来想做点什么“解释”,但还是没有说什么便回到学校了。进去学校的那个双休日,我没有回家,自己说是要补习,但心中的乌云又掩盖了一切。我和她们一起去游遍了整条大街小巷,最后,在一家“肯德基”餐厅落脚了。我们围坐在一个大餐桌上,个个都满脸的欣喜,除了我。端来那些鸡翅、汉堡的那位中年妇女慢慢向我走进,刹那间,我觉得她异常地面熟,乍一看,她的面容使我震惊。此时,我们的目光交集在一起,我再不敢抬起头看她了……回家后,母亲没有说什么,但我知道她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她用她无私的爱包容了她那爱慕虚荣的女儿的心。再也忍不住了,我扑向母亲,用泪水洗刷了自己的无知。妈妈的爱,时刻感动着我,伴随着我走向成功的那一刻。
感动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篇4潮水退去的海滩,无数的小鱼在沙滩上挣扎,一个小男孩专注的把小鱼一条条抛向大海。这时候,有人问他:“这么多的鱼都这样了,谁在乎呢?“
小鱼在乎,这条,这条……还有这条!“小男孩仍不停地抛着,那些鱼在空中勾勒出一道道完美而让人动容的弧线,原来---这就是感动……
这个夏天,我原本希望杂爱慵懒闲散的时光流逝中为自己裹上一层冷漠却坚强的外壳,而匆匆了结剩余地无奈的时光,一并逃避这个并不流行感动的时代,然而却是那一次意想之中的定格将我从生活的匣子里解救出来。
暮春的晨曦,象是被稀释了一样,一点点地浸透我的躯体……
眼帘渐已清晰的应映入了一个老人佝偻的身躯和身边紧随的为她搀起臂膀的女儿--忧郁的--微笑着……
双脚一步步的挪移,心灵一阵阵的抽畜,女儿的泪水在眼眶里翻转着,她在偿还母亲的爱……
女儿抬起头望着远方延伸的长路,轻扬着僵硬的嘴角,又望着身边的老母亲,幸福满足的继续挪移着脚步,我应该感到那步子是坚定而轻盈的。
我深吸了一口气,将快要涌出的眼泪收藏起来,骑着脚踏车掠过身边的感动,用最虔诚干净的心境做着祷告:祝你们幸福--感动的化身……
此刻,在大地的筋骨上前行的我终于感到真实的存在。。。天与地的拉近,云与风的亲吻,还有天使与海豚的恋情……
我们感动,我们的`感动是灵动的右手;我们学会感动,我们学会感动的过程是理性的左手。当左手右手相遇,合适地交融,生命便真正的被激活了。
在平凡的生活中,总会感动他人或是感动他人。
想起了罗曼罗兰,想起了那句话---世界因为生命而有色彩,生命因为感动而有性灵,学会感动,生命因心灵的高尚才变的伟大!
感动自己,感动别人,这个世界便会多了爱而少了恨……
感动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篇5一缕温柔的阳光穿透玻璃射进平静而又安详的病房,我颤抖着睫毛,缓缓地睁开眼睛,一侧头,看见熟睡的父亲,不舍得叫醒他。自己便陷入了回忆之中……
风撕扯着窗户,裹着暴风雨一起袭来,外面是黑漆漆一片,恍惚中的我只能隐约地感受到母亲的手是那样冰凉,穿透皮肤直达每一个细胞:“哎呀!怎么这么烫!”很快,一块湿毛巾贴在我的额头,我尽力睁开眼睛,眼前却是一片模糊,嘴唇干裂难受。“水,水……”我艰难地张了张嘴,躺在母亲怀里,她一小口一小口地喂我水,我能感受到母亲的手有微微颤抖。
一旁的父亲紧锁眉头,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窗外。突然,父亲坚定的说:“收拾一下,去医院!”“外面又是风、又是雨的,怎么去啊!”母亲伤心地说。听着母亲轻轻的抽泣声,又看了看迷糊中的我,父亲沉默片刻:“没事,带上雨伞,走,我们得快点!”接着,我被父亲牢牢地背在背上,母亲撑着伞,一家三口闯进风雨交加的夜幕中。
一路的颠簸,呼啸的风雨声,加上冰冷的风灌入我的衣服中,迷糊的我渐渐清醒了。睁开眼睛,看见的是父亲眉宇间垄起的一座座小山,额头上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正大颗大颗的往下掉。母亲的伞根本不起什么作用,他们的衣服都已湿透,不忍的我闭上眼睛趴在父亲的肩膀上,鼻孔有些微酸,强忍着快要掉落的泪水。
“还有一公里!“父亲焦急地说道。雨渐渐地小了,带来了空洞、肃杀的夜,土壤和丛林中翻出死亡的气息。父亲的呼吸越来越重,母亲不时地摸摸我的额头,颤抖的手中、焦虑的眼神中传达出无限的辛酸……
风停了,雨也停了,空气中飘散着青草的芳香。寒冷过去,我在父亲的怀抱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终于到了!”父亲并无轻松地说道。凌晨的医院走廊中传来父亲的喊叫声:“医生,医生,快,快……”那嘶哑的吼叫在安静的医院急速传递着……
三公里路太漫长了,他带给父亲太多的艰辛;三公里路太短暂了,我还没来得及品味父亲的爱,但是,她使我理解了什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湘是湖南的别称,不过这个称呼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恐怕现在去问湖南本地的年轻人,也不会有几个人知道。战国末期,秦国灭楚后,湖南境内基本就是洞庭郡、黔中郡和苍梧郡,这三个郡此后被称为三湘。不过历史上关于三湘的来历,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三湘和四水都是指湖南的地理环境,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关于三湘的来历说法还有哪些,感兴趣的话就来一起看看吧。
我们都知道湖南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我们也知道湖南也被称为三湘或三湘四水,四水指的是湖南省内最大的四条河流: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和三大山脉---武陵山脉、雪峰山脉、衡山山脉在湖南省形成三山分四水的格局。
如果按水系划分,湘江流域、资水流域、沅江流域、澧水流域这四大流域再加上洞庭湖流域,基本上可以覆盖整个湖南省的范围。但是三湘指哪三湘这个问题却是个难题,有很多种说法,不要说外省的人,即使是湖南本省的人,相信很多人也搞不清到底以哪个为准。我们就坊间流传的几种说法做个简单的分析,希望能抽丝剥茧,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说三湘,首先绕不开湘字,不管是湖南简称湘,还是早在秦朝时在今长沙设湘县,其实都和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是脱不开关系的。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明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在地名的命名上,很多以山川河流为标的进行命名,如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等都有非常明显的标的物。虽然万事并非绝对,但这在我们对各种说法进行分析时,可以作为参考。
第一种说法:漓湘、潇湘、蒸湘
这种说法是紧紧围绕湘江展开的,将湘江被分为三段,每段都有不同的名字。《水经注》记载,湘水出零陵始安县(注:今广西兴安县)阳海山(注:今阳朔山),在阳朔山的湘漓分派石碑处湘漓合流,称为漓湘;在湖南永州零陵区与潇水合流之后的一段称为潇湘;在衡阳同蒸水合流之后称为蒸湘。
另外,潇湘一词在《山海经·中山径》中描述湘水时出现过,书中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到汉朝初中期,也就是说至少在那时候已经有潇湘之说。到了唐代,潇湘已经被赋予地域的内涵,而不单单指湘水了,甚至三湘已经在众多诗人的作品中出现,如李白的《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王维的《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贾至的《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等等,可以看出在唐代三湘已经用作地名的代称了。
因此,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漓湘、潇湘、蒸湘合称三湘,更有历史内涵和文学美感,通俗点说就是更有文艺范。
但是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漓水与湘水是不同水系,漓水南流入珠江,属于珠江水系;湘江向北流入湖南,属于长江水系。两江之所以能连接起来,是因为秦朝远征岭南时人工修建的灵渠才实现合流。漓水在广西境内,并未流入湖南境内,而且这种说法只有湘江流域,并不能涵盖到湖南西北地区,用漓湘、潇湘、蒸湘代指湖南似乎不合适。
其实,如果从古代历史上湖南地区的行政区划来看,长沙郡、长沙国、零陵郡、荆湖南路、等带着湖南标签的地方,不但包括湘江流域,而且还包括桂林以北地区。汉朝时零陵郡的郡治在广西全州,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历代行政区划的改变,桂林北的这些地区如今可能也是湖南省的。再说三湘说法也不是现在才有的,用现在的行政区划范围去套它,是不恰当的。
另外,古代湖南地区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很多官员被贬到湖南时都很郁闷,只好写些诗词发发牢骚。看看湖南的地形,相比西边的连绵不绝的大山,东边的湘江流域情况则要好太多。古代人口压力不大,农业生产能力低,这些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才是古代湖南的核心所在(即使是现在,湖南最发达的城市也主要集中在湘江流域)。用漓湘、潇湘、蒸湘合称三湘来代指湖南,即使只代表湘江流域,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硬要按现在的覆盖范围来看,湘江流域显然是不能涵盖整个湖南的。
第二种说法:潇湘、蒸湘、沅湘
这种说法认为,漓湘不能代表现在的湖南,所以在第一种说法的基础上,去掉漓湘,换上沅湘。之所以换上沅湘,是认为沅江是湖南最长的河流,影响力足够,而且沅江流经湘西地区,然后再拐头向东,能涵盖湖南更多的地区。
那么,可能就会有疑问了,湘水是湘水,沅江是沅江,从地图上看好像它们之间除了最后都汇入洞庭湖外,也没什么交集。沅湘的说法是怎么来的,莫非是生搬硬造?其实不是,还真有沅湘一说,在古代一些作品里就出现过。战国时期楚国左徒大人、三闾大夫屈原被流放汨罗,创作的作品《怀沙》中有这样的句子: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离骚》中也有: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沅江发源于贵州,在怀化洪江市托口镇和渠水汇流,自黔城镇以下称为沅江。东晋南朝时,长江水冲入长江以南的地区,形成方圆五百里洞庭湖,但是在战国时期洞庭湖是没有那么大的。沅江流至长沙和湘江交汇后称为沅江,然后注入长江。
因此,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即可以最大限度地涵盖湖南的地区,也能保持其历史属性和文化范儿。
第三种说法:湘东、湘西、湘南
在1979年版的《辞海》中这么解释三湘: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从《辞海》的解释来看,完全是从近代的角度进行解释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涵盖整个湖南省。而且看起来这里的湘并不是指湘江,而是以湘(湖南)来定的方位,进行东、西、南的划分,达到涵盖整个湖南的最终目的。
这就回到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上了,是先有三湘,然后用来代指湖南,还是先有湖南再分成三湘?这种解释只能说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是合理的,但是对想追根溯源的人来说,显然不会满足于这种解释。
而且还会有人提出异议,既然用方位来解释,东南西北中五个,为什么没有湘北、湘中?实际上,在湖南历史上有湘西、湘南、湘中之说,却没有湘北、湘东的说法。但湘中不是以方位来划分的,而是指相对发达的洞庭湖平原以及附近的丘陵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如长沙、岳阳、益阳等)古代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称为湘中。
第四种说法:湘阴、湘潭、湘乡
这种说法认为,湘阴为上湘,湘潭为中湘,湘乡为下湘,合称为三湘。这种说法姑且先不论历史,在地图上找找这几个地名,湘阴隶属于岳阳市,湘乡隶属于湘潭市,相信不用说什么你就会明白,这种说法是没什么意思的了。
除了这四种说法外,还有其他比较离奇的说法,如湘江、湘菜、湘军之类,虽然湘军在历史上也出过彩,湘菜辣得够味很好吃,但是硬拉上三个带湘字的放一起说是三湘,这种说法就没什么说服力了。
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
一个周朝的鼎或是一个汉朝的瓦瓶在当时也不过是盛酒盛肉的日常用具,在现在却变成很稀有的艺术品。
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这些全是观点和态度上的区别。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需要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家和审美者知道在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过近,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过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许多人喜欢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到“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实用的世界里去。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
艺术上许多地方乍看不合理,但含有至理。如戏中的面具、表演时的声调,波斯图案中把人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国画不用远近阴影,目的正是让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段距离。
“距离产生美”很有道理,这个距离要保持适当。
艺术的功能性恐怕是另一个议题。韩愈反对言而无物,反对辞藻华丽却空洞的文风,当然也是有道理的,想一想,历代的名篇美文中,没有不讲道理的,从荀子的《劝学》,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到朱自清的《匆匆》,有实用的价值评判并不妨碍有文学的美感。
近年又有极端的写实主义画风,市价极高,如冷军的画。
如果说中国画不用远近阴影,正是让艺术和自然之间产生距离,倒也未必是古代艺术家的有意为之。
中国画的确有“不求形似,只求传神”的传统。齐白石论画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
严格说来,每个人都只能直接的了解他自己。至于知道旁人、旁物处于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趣时,则是凭自己的经验推测出来的。
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移情作用”。“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音乐的命脉在于节奏。
书法在中国向来自成艺术,它可以表现性格和情绪。例如柳公权的“劲拔”和赵孟頫的“秀媚”。
美感经验的两个结论:
1 、物的形相是人的情趣的返照。
2 、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摹仿物的形相。
所以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
本章主要讲述“移情作用”。
著名的“濠 [háo] 梁之辩”出自《庄子∙秋水》:有一天庄子和惠子站在桥上,庄子说:鱼从容地在水中游着,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之所以觉得鱼是快乐的,是因为他把自己快乐的心境投射到鱼身上了,这种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了解外物,把自身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的心理活动就叫做“移情作用”。
“移情”就是在审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