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马匹的品种

怎样鉴别马匹的品种,第1张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并且只有这一种动物可辨别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原蹄兽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

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Hyracotherium Owen=Eohippus Marsh)。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渐新马(中马)(Mesohippus Marsh)。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颊齿仍低冠,臼齿齿尖已连成脊状。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又过了1000多万年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Merychippus Leidy)。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始祖马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由善于跳跃变为善于奔跑。臼齿有复杂的连脊和白垩质填充,表明食料已从嫩叶转为干草。草原古马已从林中生活转为草原生活,高齿冠臼齿适于碾磨干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兽袭击。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现了上新马(Pliohippus),身体更大,齿冠更高,前、后足中趾更为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Equus Linnaeus),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在中新世以前,马类动物主要分布于北美森林,到中新世时才迁移到欧亚大陆。上新世和更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还扩展到南美,但南美的种类不久即归于绝灭。到全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也趋于绝灭。只有欧亚大陆的后裔得到繁荣和发展。我国北方出土的更新世的三门马(Equus samenensis)以及现在还残存在甘肃、新疆和蒙古等地的野马(Equus przewalskii),都是马类动物的代表。现代马则是由野马经人工驯化培育出来的。马类在中、上新世时曾分别出现过几个旁支:例如分布在中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安琪马(An-chitherium VMeyer);分布在上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三趾马(Hipparion Christol);分布在更新世南美洲的南美马(Hippidium)等,表明马的进化不是直线发展的。马历史上有些古生物学家根据马的进化趋势(身体体积由小到大、趾数由多到少、齿冠由矮到高)就认为,生物总是沿着既定的方向进化的。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西南马

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其中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

三河马

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马

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长途竞赛中,负重80千克,7小时12分钟就可到达。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

山丹马

以驮载为主的兼用型马品种。产于中国甘肃山丹马场,以当地马与顿河马杂交育成,只含1/4的顿河马血液。1984年经鉴定命名。体质结实,富悍威,对高寒山地适应性强。头中等大,颈稍斜。甲较长,胸宽深,背腰平直,腰较短,尻较宽而稍斜。四肢坚固,关节强大,肌腱明显,后肢稍外向,蹄质坚实。毛色以骝为主,黑色次之。母马平均体尺(厘米):体高1385,体长1423,胸围1693,管围176。在海拔2800~4000米的祁连山区,平均驮重100千克时行程200公里,历时5天,包括急行、涉水和翻越高山等。骑乘测验记录1600米为2分11秒,5000米为8分13秒。对侧步1000米为2分11秒最大挽力达455千克,相当于体重的91%。单马驾两轮胶车载重500千克,时速15公里。遗传性稳定。

荷兰温血马 Dutch Warmblood (KWPN)

要说有哪一个品种的马,像明星一样快速窜红,那就是荷兰温血马。这是个新的品种,荷兰在1958年才开始有血统登记簿,然而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欢迎的马术竞赛与骑乘用马。荷兰温血马可说是二十世纪的新产品,有别于二十世纪以前就有的温血马,它是专门为了马术竞赛用而培育出来的温血马。虽然这是荷兰人所创造的品种,但其实应该算是一个欧洲品种,因为除了荷兰之外,还有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血统。

荷兰温血马的起源来自于荷兰两个本地的品种,海尔德兰马(Gelderlander)与格罗宁根马(Groningen) ,事实上这跟当地的土壤息息相关。海尔德兰在荷兰中部,当地的土壤为沙地,所发展出来的马属于较轻型。而格罗宁根当地则都是硬质的黏土,成长出来的马就属于较重型的。然而两个品种的基因却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尔德兰马的血统中加入格罗宁根马的血统,来增加海尔德兰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都是自中世纪以来在荷兰与其邻近区域就有的品种。海尔德兰马有安达卢西亚马(Andalusian)、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马(Neapolitan)、诺曼马(Norman)、Norfolk Roadster、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英国的盎格鲁-诺曼马(Anglo-Norman)、哈克尼马(Hackney)与纯血马(Thoroughbred)的血统。而格罗宁根马则是由丹麦的佛里斯马(Friesian)与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两种品种交叉产生的。

自古以来荷兰的农夫靠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严格的培育马的方法,来淘汰品种中健康与性格的缺点,以及智能不足的马。这种严格筛选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兰温血马。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化,使得马的用途转为休闲骑乘与运动,荷兰人以此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现他们的培育技术。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有一些令人激赏的共同特点:华丽的动作、良好的基本构造、具有风采的质量、稳健成长的能力、温驯合作的气质。荷兰人引进英国纯血马,以增加它的勇气,并改善有时会发生的缺陷,例如过长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当轻盈的动作也是纯血马带来的,而为了要去除随着纯血马而来的难以驾驭的特质,不但靠引进其它荷兰本土血统,也引进法国的塞拉法兰西马(Selle Francias)、德国的汉诺威马(Hanoverian)与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血统,以改良出最后的品种。另外也引进英国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马,也有些人继续培育传统海尔德兰马型态的马,最后竟演变成三种类别的荷兰温血马

柏布马 Barb or Berber

柏布马的家乡在古时候北非的巴巴利(Barbary)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摩洛哥、阿尔吉利亚、利比亚、突尼斯。现今在阿尔吉利亚的康斯坦丁(Constantine)与摩洛哥皇室都有很大的繁殖场。当地边远山区与沙漠的游牧民族(Tuareg)也应该还有饲养许多柏布马类型的马。

柏布马是另一种古老的东方马品种,几世纪以来对各种马的品种产生巨大的影响,帮助培育出今天世界上许多成功品种。和阿拉伯马(Arab)一样,它在马的品种培育上占有不容否认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却较不为人知,不像阿拉伯马那么出名。柏布马最初被带到欧洲时,常常被欧洲人误认为是阿拉伯马,因为北非的居民也是回教徒,也说阿拉伯语。

一个有名的例子就是英国纯血马(Thoroughbred)的祖先之一「Godolphin Arabian」,其实它是一匹柏布马。它是摩洛哥苏丹送给法国国王的礼物,但是法国人并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当有名的育种专家葛多芬大公(Load Godolphin)发现它、将他带到英国之前,它在巴黎被当做拉车的马。在比较新的文献中,已将它的名字已改成「Godolphin Barb」。这个故事已被玛格莉特亨利(Marguerite Henry)写成小说「风之王」,并荣获1949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金牌奖,好莱坞也拍成同名**。

特质

柏布马以强壮、耐力超强、速度快、反应快出名。尤其是在用它来培育与改善其它品种时,这些特质更显得重要。它不如阿拉伯马那么活泼、漂亮,动作也不够轻快、流畅。有些动物学家认为柏布马起源于史前的欧洲血统,而不是亚洲血统,大家还在辩论它算不算东方马类别。人们总是拿它和阿拉伯马比较,认为他不像阿拉伯马,性格也不如阿拉伯马那么温柔亲切。一样的是强壮,能吃苦耐劳,使得照顾它的工作很容易。

外型特征

柏布马的外型算是轻型的沙漠马。颈部长度中等,弓弯、强壮。腿精致但强壮且长。跟所有的沙漠马一样,蹄子非常硬。鬃毛与尾毛比阿拉伯马浓密。

头 头长而狭窄,耳朵长度中等,鼻梁有点凸起,眼睛看起来很英勇的样子,鼻孔的位置较低。

毛色 真正的柏布马为灰色、黑色、栗色、骝色、与深骝色、深棕色。混有阿拉伯马血统的才有其它颜色。

身高 从148公分到160公分。

现状

在以前柏布马被认为是上等的战马,现在则是很好的骑乘用马,有时也用于赛马。可惜的是,它在家乡以外的地区,没有得到它应该有的名声。

由于柏布马原产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好,纯种柏布马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7年在阿尔及利亚成立世界柏布马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of the Barb Horse, Organisation Mondiale du Cheval Barbe, OMCB)。成员为几个柏布马的原产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一些欧洲的育种协会。但不幸由于阿尔及利亚复杂的政治情势,该组织自九十年代起就几乎停止运作了。

汗血马

中国对“汗血马”的最早记录是在2000年前的西汉,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汉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心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 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仅有一匹千里马不能改变国内马的品质,为夺取大量“汗血马”,中国西汉政权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

最初,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纯金制作的马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的种马。来到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后,大宛国王也许是爱马心切,也许是从军事方面考虑(因为在西域用兵以骑兵为主,而良马是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宣称"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遂作出武力夺取汗血宝马的决定。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行军4000余公里,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初战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国,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前去大宛国。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

汗血马体形好、善解人意、快速、耐力好,适于长途行军,非常适合用作军马。引进了“汗血马”的汉朝骑兵,果然战斗力大增。甚至还发生了这样的故事:汉军与外军作战中,一只部队全部由汗血马上阵,敌方人数众多,刮目相看。久经训养的汗血马,认为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对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马,见汗血马高大、清细、勃发,以为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不战自退。

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但是为什么后来消失无踪。从史料看,当时, 引进的汗血马数量相当大,雌雄比例也比较适中,进行繁殖是可行的。但是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任何引入马种,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在这一过程中,“汗血马”因自身的缺点而造成后人的弃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相对说起来负重能力不强,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骑马作战,身批甲胄、手提兵器,总重相当大,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并且由于马具的原因,汗血马不能驾辕,而粗壮的蒙古马则无此劣势,最后几乎所有从中亚、西亚引入的种马都归于消亡。

2007年7月,在中国百姓视野中消失了千年的梦幻之马“汗血宝马”——阿赫达什(宝石之意),从它的故乡中亚土库曼斯坦,由空中穿越古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这匹马是土库曼斯坦总统作为中土和平友好的象征赠送给我国***的。

说起“阿赫达什”的血统,可真是不一般:他的祖先曾是苏军著名元帅朱可夫的坐骑。朱可夫骑着它在乌克兰打败德军名帅曼施坦因,骑着它参加过解放柏林的入城式。

“宝石"的系谱表明,它的先辈都曾被收录在名马档案,"宝石"爷爷的爷爷曾获得20世纪60年代奥运会马术比赛盛装舞步的冠军。显赫的出身注定了它的不平凡,1996年"宝石"刚两岁时,在平地上1000米的奔跑纪录就达到了1分12秒4。正是极快的奔跑速度和良好的耐力,使得汗血宝马成为世界级名马,当今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纯血马体内就有它的基因。目前国际市场上,汗血宝马的售价十分昂贵,通常每匹几十万美元,有的身价甚至高达1千万美元。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卡瑟莫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土库曼人将马视作亲人对待,并只送给最好的朋友"。他表示,送给中国的这匹马将成为“土中两国和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汉书》记载,大宛国贰师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马,奔跃如飞,无法捕捉。大宛国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马放在山下。野马与母马交配了,生下来就是汗血宝马,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胁如插翅,日行千里。“汗血马”这种活在史书上的传奇之马,在消失了2000年后,"奇迹"般地出现在中国公众面前。

[编辑本段]起源和驯化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 ,体长约1.5米,头部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缓慢,常在森林或热带平原上活动,以植物为食。体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 ,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马的家称作“马厩”。

1、鞑靼野马:草原野马的代表,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灭绝。2、普氏野马:现存唯一的马的野生种,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3、大宛马:世界上最古老的纯血骑乘马品种,与阿拉伯马、英国马并列为当今世界上仅有的3种纯种马。4、哈萨克马:粗放的群牧饲养条件下形成的马种。5、蒙古马: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6、河曲马:古老而优良的挽乘兼用型地方马种。

一、鞑靼野马

鞑靼野马是草原野马的代表,也称欧洲野马或太盘野马。它曾广泛分布于欧洲,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灭绝。

二、普氏野马

1、普氏野马是现存唯一的马的野生种,全称普热瓦斯基氏野马。体型健硕,体长约210厘米,肩高约110厘米,尾长90厘米,体重350千克。头部较大而短钝,脖颈短粗,耳比驴短,蹄宽圆。外形似家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背部平坦,有明显深色背线,顺脊柱由肩部向后延伸至尾部。四肢短粗,腿内侧毛色发灰,常有2-5条明显黑色横纹,小腿下部呈黑色,俗称“踏青”腿。

2、普氏野马栖息于缓坡上的山地草原、开阔的戈壁荒漠以及水草条件略好的沙漠、戈壁。性机警,善奔跑。一般由强壮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头马群,营游移生活,多在晨昏沿固定的路线到泉、溪边饮水,三五只或十余只成群游荡。

3、普氏野马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曾一度濒临灭绝,后来经人工干预扩繁后放回大自然,再一次得到了大量的繁殖,现大约有2000余匹。

三、大宛马

1、大宛马,又名“汗血宝马。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纯血骑乘马品种,有3000多年历史,与阿拉伯马、英国马并列为当今世界上仅有的3种纯种马。

2、大宛马是中国汉朝时西域大宛出产的一种良驹,山地马种,抗疲劳,蹄坚硬,甚至可以“日行千里”。马史学家认为,汗血马其实就是现存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

四、哈萨克马

1、哈萨克马是食草性家畜,产于天山北坡、准噶尔西部山地和阿尔泰山西段一带。它具有群牧马的生态特征,骨骼粗实、皮厚毛密,鬃、鬣、尾毛浓密,体型较粗重。外貌匀称,有良好的兼用型结构,头中等大,略长,显粗重。下颚发达,颚凹宽度适中。颈长短适中或略长,粗厚多直颈,颈肩结合良好。

2、哈萨克马是在粗放的群牧饲养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古老地方马种,长期以来,作为当地农耕和运输的重要役畜,是牧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哈萨克马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五、蒙古马

1、蒙古马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作为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在狐狼出没的草原上风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虫,冬季能耐得住-40℃的严寒。

2、蒙古马体格矮小,平均体高120-142厘米,体重2677-372千克,其貌不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六、河曲马

1、河曲马亦称乔科马,是一种古老而优良的挽乘兼用型地方马种,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地区,因产地处于黄河上游拐弯之处,得名河曲马。它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

2、河曲马经过长期人工组群放牧,养成了喜群居、好游走、恋群性强于舍饲马的特性。体质类型以结实粗糙为主,毛色以黑色、青、骝、栗为主,而相当数量的马具有白章特征,出现率高达到2417%,这是我国其它地区的马种所少有的。

目前世界上马的品种大约有300多种。马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发源地划分的方法,分成草原种、山地种、沙漠种、森林种;也有按照马的体型大小划分的,分成重型马、轻型马、小型马。也有按马的血统划分的:纯血、半血、高血。目前一般接受度较高是按马的性格和品质划分的方法分成:热血马、温血马和冷血马。马的性情和品质决定了它适合什么样的用途。

热血马的特点是性情刚烈、奔跑速度快,但难以驾驭,速度竞赛多采用热血马。如著名的英国纯血马、阿拉伯马、阿克哈塔克马。

温血马的特点是性情温和,一般是通过热血马和冷血马杂交育成。既保留一定的稳定性又具有较好的运动能力,比较适合用来进行骑乘,用于骑兵作战、牧用、花式马术、盛装舞步、越野赛等。

冷血马的特点是安静沉稳,体型比较大,耐力和力量强,但奔跑速度比较慢。一般用来进行挽车、驮运、耕地等各种,或与热血马杂交育成特定用途的半血马品种,交少用来骑乘。比如著名的夏尔马、日德兰马、意大利重型挽马等等。

对全球马匹优化选育贡献最大的三个马的品种分别是:阿拉伯马、柏布马和西班牙马。

介绍一些品种的马:

阿拉伯马:阿拉伯马属于热血马,是世界上古老的优秀马种,是优秀的战马品种和最漂亮的马。该马肩高144~152厘米,体型结构匀称优美,臀部较长及平,尾巴高耸。优质的阿拉伯马的臀部很深及起角。阿拉伯马耐力好,奔跑速度快。在国际水平的赛事中,往往是主要的参赛马种。阿拉伯马后肢肌肉强壮,适合速度竞赛,也适合耐力赛的品种。阿拉伯马被绝大部分国家认为是所有近现代马种的起源,如英国纯血马、符腾堡马、特雷科纳马、大波兰马……等等很多优秀马种都是以阿拉伯马的血统为基础。

阿拉伯马

柏布马:北非柏布马属于热血马,是全世界仅次于阿拉伯马的优秀基础血统马。在古代被认为是优秀的战马品种。北方柏布马的外形较为普通,肩高148~158厘米,腰臀部倾斜,尾部较低,身形不高,头长而狭窄,耳朵长度中等,鼻梁有点凸起,头部总体较为接近沙漠野马。柏布马优点是性格机敏、反应快,吃苦耐劳、奔跑的耐力和持久力特别好,在负重下短距冲刺速度依然非常快。性格比阿拉伯马更刚烈。如安达卢西亚马、费列斯马、索雷亚马等很多优秀马种都是以柏布马的血统为基础。

柏布马

西班牙马:西班牙马属于温血马,考古发现至少在25000年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就有马的存在了。后来有引入北非柏布马的血统进行杂交,选育出西班牙马。在西班牙南部所发现的公元前两万年至三万年之间洞穴图画,里就有当时原始人画的伊比利亚马样子的洞穴画。在《荷马史诗》中记载了公元前1100年的作为战马的伊比利亚马。希腊著名将领色诺芬高度赞扬了帮助斯巴达人打败雅典人的优秀宝马-伊比利亚马。后来,伊比利亚马也被腓尼基佣兵和罗马骑兵作为战马使用。除了担任战马之外,也广受欧洲王室贵族的喜爱,是欧洲王室贵族进行骑术练习的主要马种。是很多优秀品种马的基础血统马。西班牙在大航海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马又成为各种美洲马品种血统的基础,如机械化之前美国军队使用的军马摩根马,美国西部牛仔最喜欢的夸特马,秘鲁巴苏马等。西班牙马身高一般为152~173厘米,肩长而富于肌肉,倾斜而富有弹性,四肢较短粗壮结实,鬃毛丰茂如丝,马尾厚而长,经常呈波浪形;胸部深而丰满,奔跑速度一般,但短距离奔跑速度比较快。现在常用于盛装舞步、牛仔用马、斗牛场用马。

西班牙马

夸特马:属温血马,是一种美国品种的马。其以臀部肌肉发达优美和擅长短距离冲刺而闻名。被美国人称为最普及的马,在美国夸特马协会注册登记的就达到300万匹。美国夸特马外号被称为“四分之一英里马”。在美国西部拓荒时代,美国的拓荒者们经常玩1/4英里(400米)距离赛马。而1/4英里在英文里称为1夸特(1Quarter)。这种马能在这种短距离竞赛里往往能远超过其它马种的速度而得名。据报道,夸特马的冲刺速度最高达到了885千米/小时。夸特马肩高160~172厘米,头部短宽,耳小,身体结构紧凑,肩部强壮,前腿胫骨较短,臀部后肢发达。性情温和,吃苦耐劳,冲刺速度快,善于在奔跑中急转弯,也适于草原和山路地形的跋涉和挽车,因此非常受到牛仔、农场主的喜爱。

夸特马

特雷克纳马:又称东普鲁士马,被很多人认为是欧洲最精良的温血马和较好的竞赛用马。最早起源于东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的育马场。在二战里,为防止落入苏军手中。德国从东普鲁士地区血统登记的两万多匹特雷克纳马中精选出1200匹,经过1450千米的长途跋涉,回到德国,从而得以保留下来的一个品种。特雷克纳马身体结构优秀,有重型猎马的外形,马的蹄子硬,四肢关节强壮,跗关节比很多温血马的倾斜度更好,可轻松穿越田野,现主要用于花式骑术和跳跃表演。

特雷克纳马

阿克哈塔克马:属于热血马,产于土库曼斯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古老的马种之一,数量很稀少。这种马名字非常多,古代称阿加马克马,苏联时代称查卡斯皮斯基马,哈尔捷金马,中国古代称汗血马,近代经过品种优选育种后称为阿克哈塔克马。研究认为其与阿拉伯马有一定血缘关系。阿克哈塔克马外型独特,与所有主流的欧美马品种的外型特征都不同。肩高152~159厘米左右,头部长直而精致,两耳相距较宽,脖子瘦长,身体瘦窄,呈管状,肌肉发达薄皮肤,四肢修长。阿克哈塔克马的持久力和耐力非常好。据记载在1935年的4152千米的阿什喀巴德-莫斯科的耐力赛,参赛的20多匹各种马中,阿克哈塔克马历时84天率先抵达莫斯科,夺得了冠军。

阿克哈塔克马

纯血马:属于热血马,英国纯血马是全世界速度最快且最昂贵的马,创造和保持着5000米以内距离速度的世界纪录,近300年来没有其它品种马的速度能超过它。更重要的是该品种马的基因遗传很稳定,种用价值高,是世界公认的最优秀骑乘马品种,对改良其它品种马匹的奔跑速度极为有效。它巩固了庞大的育种和竞赛行业。纯血马是生产竞赛用马的基本来源,也是改良育种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纯血马肩高160~162厘米,身材比例几乎完美无瑕。肩部长而倾斜,肚围深,有大肺活量,四肢精细,关节大而平,后退较长,腰臀部力量很强,具备无比强大的奔跑能力、持久力和素质。但精神上经常容易紧张,个性很强。纯血马在17世纪由英国本地赛马与阿拉伯马杂交选育而成。

英国纯血马

汗血宝马,产自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驯养历史。据史料记载,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因此称之为“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通常体高15米左右,一般3岁成熟,5岁生仔,怀胎11个月,一年产一仔。汗血宝马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步伐轻灵优雅、体形纤细优美,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线。

传说中,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虽然经现代科学家考证,这种说法言过其辞,但传说却形象地把汗血宝马速度快、耐力强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经测算,汗血宝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最让人惊奇的是它的耐力,或许是因为其先祖为栖息于沙漠戈壁地带的野马的缘故,这种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因此特别适合长途跋涉。在1998年一场赛程为3200公里、赛期60天的比赛中,54匹参赛汗血马都坚持到了终点。

其实,是因为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特征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就是“阿哈尔捷金马”,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等。这种宝马有三大特征:一,体形健美:二,速度极快;三,汗出如血。正因它与众不同,才作为很多国家历代宫廷的御用马匹。比如,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都曾以这种“顶级坐骑”。 当然很健美,这种马匹原产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绿洲,历经三千多年培育而成: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风驰电掣的漂亮宝贝,谁不待见呢?难怪,刘邦和匈奴人“白登大战”的时候,剽悍的匈奴骑兵,叫刘邦瞠目结舌。对方的精良装备,不但有钢口极好的长矛快刀,还有令人过目不忘的“汗血宝马”。这种健美的马匹,大大提升了匈奴骑兵的战斗力,对大汉军队造成了严重威胁。 跑得自然快。据说,汗血宝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显然,这是文学化的描述。一般说老,马的极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过200多公里。如果再提速一倍,恐怕就得活活累死。目前,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看来,这种马奔跑的速度,也是相对而言。快,而且耐力十足,奉为珍宝也很正常。习性与产地汗血宝马,产自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驯养历史。据史料记载,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因此称之为“汗血宝马”。汗血宝马通常体高15米左右,一般3岁成熟,5岁生仔,怀胎11个月,一年产一仔。汗血宝马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步伐轻灵优雅、体形纤细优美,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线。传说中,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虽然经现代科学家考证,这种说法言过其辞,但传说却形象地把汗血宝马速度快、耐力强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经测算,汗血宝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最让人惊奇的是它的耐力,或许是因为其先祖为栖息于沙漠戈壁地带的野马的缘故,这种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因此特别适合长途跋涉。在1998年一场赛程为3200公里、赛期60天的比赛中,54匹参赛汗血马都坚持到了终点。据了解,当今世界上最纯正的汗血宝马绝大部分在土库曼斯坦,仅2000匹左右,因此市场上的价格非常昂贵,身价最高达上千万美元。

马体格匀称,四肢长,第三趾发达,具蹄,第二、四趾退化,仅余退化的掌骨和跖骨。四肢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桡骨和胫骨很长,尺骨和腓骨均退缩。第三趾发育,掌骨非常长,而趾(指)骨则比较短,单蹄。颊齿高冠;上臼齿釉质层褶曲精细。

野马喜欢群居,一般由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它们的后代组成。每个种群都有明确的活动范围,并以每天5-10公里的速度迁移。野马以荒漠上的芨芨草、梭梭、芦苇、红柳等为食,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

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在进食之后常互相清理皮肤,轻轻地啃舐对方的耆甲、肩部、背侧、臀部等。有时也进行自身护理,比如打滚、自我刷拭和驱散蚊蝇等。野马借助声音、气味和抿耳、刨地、啃拭等行为进行交流。

扩展资料;

虽然马的繁育记录可追溯到数千年前,但解密现代马的基因来源依然十分困难。不过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现代马的品种都能被追溯到两个不同的古老中东品种,然后在约700年前被带到了欧洲。

约6000年前,人类开始在欧亚大草原上驯养马匹,即靠近现在的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西部地区。在之后的数千年里,人类让这些动物为自己“工作”,并有选择地进行驯养和繁殖,以便它们在速度、耐力、力量、智力和可训练性等方面有令人满意的特性。

现在人们几乎已经将马的世系研究推进到开始驯养时期,但直到18世纪,马匹才有了“身份证”——欧洲开始颁发详尽的“血统证书”,以便追溯马驹的父系以及其可能继承到的特性。

-马 

中国奥运的马都是各个参赛队伍自己带的,中国队的马种似乎没有公布。 不过去年有新闻说中国引入三匹汗血宝马作为参赛马(不确定消息)

中国最好的马应该是汗血宝马,这个是中国古代极品马种里面现在确实还有的,不过极少。至于大众马种,最好的马应该是伊犁马(以适合马术比赛而言)

赤兔不是一个马种,而是关羽的马的命名,是一个名字。至于是否存在就不太清楚了,是罗贯中的美化还是确实存在,历史上并无记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457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