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听诊三角的具体范围(界线)是什么

解剖学--听诊三角的具体范围(界线)是什么,第1张

  在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骨下角内侧有一肌间隙,临床称听诊三角,又称肩胛旁三角。其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三角的底为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当肩胛骨向前、外移位时,该三角范围会扩大。在肩胛骨下角附近肌肉组织中有一小的三角形缝隙。在背阔肌的上水平缘,肩胛骨的内侧缘和斜方肌的下外侧缘之间形成听诊三角(表62E)。在厚的背部肌肉组织中的此三角形缝隙是用听诊器检查肺后部节段的较好部位。当双臂于胸前交叉时,肩胛骨被拉向前且躯干前屈时,听诊三角扩大且第6和第7肋的部分及第6肋间隙位于皮下。

   组织是由结构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基质+纤维+组织液)组成。所有细胞都生活在细胞间质中,他们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内环境

一·上皮组织(被覆上皮+腺上皮)

(一)被覆上皮(单层上皮+复层上皮):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作为管道和囊腔的内壁,起保护、分泌、吸收的作用。

1、单层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

被覆于心血管腔面的扁平上皮很薄、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流动及物质交换,称内皮。覆盖于体腔内壁的腹膜、肠系膜、胸膜、心包膜等处浆膜表面的扁平上皮称间皮,它能产生少量浆液,使细胞表面湿润、光滑,减少胸膜腔的腔面与器官之间的摩擦,便于内脏活动。

(2)单层立方上皮

分布于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等处的上皮,游离面常有微绒毛。这类上皮具有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

分布于胃、肠、胆囊和子宫等腔面,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分布于呼吸道表面,顶端常附有纤毛,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2、复层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

浅层细胞呈扁平形状,不断角质化脱离;中间的为多角形;基底层细胞为矮柱状,可不断分裂增生,补充衰老损伤的细胞。分布于皮肤表层、口、唇、食道

(2)变移上皮

细胞无固定形状,常随器官充盈情况而变化。分布于肾盂、输尿管、膀胱

(二)腺上皮:分泌作用,以腺上皮作为主要成分的器官称为腺。

1、内分泌腺:在上皮细胞分化过程中,部分组织向深部凹陷,与上皮脱离形成

2、外分泌腺:与身体表面和管腔上皮相连接的管道称为管道,排除分泌物;腺体末端呈管 状或泡状,称为腺泡,具有分泌功能。

二、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骨、软骨、血液、肌腱及筋膜均为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充满于器官与器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基质多,纤维较疏松,细胞数目少,具有连接、营养、保护、支持和修复等功能。

1、细胞种类:成纤维细胞为主要细胞成分,数量多且分布广;巨噬细胞多突起,核小,可吞噬外来异物、衰老的细胞碎片、细菌、病毒;肥大细胞多分布于小血管周围,胞质内有粗大均匀颗粒,可产生肝素和组织胺;浆细胞数量较少,主要存在于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在慢性炎症时其数量增多。

2、间质:胶原纤维呈白色,较粗,索状,韧性强;弹性纤维呈**,较细,细丝状,有弹性;网状纤维短而细,多分布于组织交界处,以及造血器官、淋巴器官等处;基质为无定形胶状物,主要成分为黏多糖和蛋白质

(二)致密结缔组织

纤维较疏松结缔组织多,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分布于皮肤、真皮、肌腱。

(三)脂肪组织

被疏松结缔组织分格成小叶,主要分布于皮下网膜,占人体体重的10%,最大的储能库,维持体温、缓冲、支持作用。

三、肌肉组织:(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由肌细胞/肌纤维构成,肌细胞细长似纤维状,细胞质称肌浆

(一)骨骼肌/横纹肌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由大量成束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为多核细胞。受意识支配,为随意肌

骨骼肌——肌束/细胞束——肌纤维/肌细胞——肌原纤维

(二)心肌

含有极为丰富的线粒体,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称闰盘,有利于电冲动在心肌细胞间的快速传递。心肌的收缩具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

(三)平滑肌

同一层内的肌纤维平行排列,一条纤维的粗部与另一纤维的细部相连。支配平滑肌的神经末梢常常直接与每一个平滑肌细胞相连,连接处神经末梢形成膨大的曲张体。每个单位都需要接受刺激才能收缩。这些细胞作为一个功能合胞体形成一个共同单位同步收缩。平滑肌的收缩具有节律性,具较大的伸展性,为不随意肌。

四、神经组织(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胶质细胞不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但对神经细胞起营养、支持作用和参与髓鞘的形成。

(一)神经元的结构

1、胞体:很丰富的线粒体,神经原纤维(呈线状交织分布,起支持和运输作用),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内质网和核糖体组成,合成蛋白质)。

2、突起

(二)分类:按突起数目。 单极神经元:视网膜

假单极神经元: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

双极神经元:嗅黏膜和视网膜中感觉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可扩大联系,脑、脊髓和自主神经节内神经元

神经元功能。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三)神经胶质细胞

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也没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1、星形细胞(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包裹在毛细管周围称细胞周足。支持固定神经元;噬菌作用;吸收或分泌维持化学平衡;供给营养;隔离神经元

2、少突胶质细胞包裹神经元形成髓鞘

3、小胶质细胞:吞噬和清除坏死组织

4、施万细胞:参与外周神经轴突髓鞘的形成

(四)神经纤维:神经元的突起+包裹在外的神经胶质细胞

1、有髓神经纤维:节段间细窄部分称为郎飞节,可实现跳跃传递(快),在消耗能量较少下传递

2、无髓神经纤维:也有一层薄髓鞘,离子通过截面进出传递(慢)。

皮肤解剖层次

皮肤解剖层次,我们的皮肤是有很多层组成的,皮肤对我们的作用很重要,一般人的皮肤是由外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织等三个构造构成的,因此皮肤角质层的维护很重要,以下分享皮肤解剖层次。

皮肤解剖层次1

皮肤7个结构分析

皮肤7个结构分析:皮肤的层级分为三绝大多数:外皮、真皮、皮下组织组织,期间带有神经、血管、淋巴血管、皮肤附设器等。

一、皮肤的组织构造

1、皮肤是遮盖身体表层的较大的人体(器)官,具备维护保养身体健康与漂亮的关键作用。身心健康的皮肤应当微含水量分、绵软、易弯折,呈酸性,颇具延展性和光泽度。成年人男士皮肤覆盖范围约为160平米,女士约为140平米。皮肤的净重约为休重的14%--16%。

2、皮肤的薄厚随人的年纪、性别、皮肤的位置、健康状况而有一定的区别。一般人体各位置的皮肤厚度为05—4mm中间,男士的皮肤均值薄厚约为115mm,在其中上眼睑、腋部皮肤超薄,而手掌心及脚掌的皮肤更厚。

若常常在皮肤的一切一个位置有规律性地适度施压,便会使皮肤增厚,可提高皮肤的维护功效,但对皮肤的消化吸收作用有影响。

3、皮肤颜色与身体的人种、性别、年纪、生活环境、血液中的红细胞及松果体女性激素相关。

4、每立方厘米的皮肤内带有几百万个体细胞及其盘根错节的血管与神经网。

5、皮肤的PH值。汗液和皮脂腺构成一层纯天然表皮层(绿色生态防护膜)遮盖于外皮。身心健康的皮肤表层呈酸性。男士皮肤的PH值接近45—6中间,女士接近5—65中间。

二、皮肤的构成皮肤的层级分为三绝大多数:

外皮、真皮、皮下组织组织,期间带有神经、血管、淋巴血管、皮肤附设器等。

(一)外皮外皮为皮肤的最表层,它遮盖全身并有维护功效。外皮没有血管(因而刮伤后不容易流血),但有很多细微的末梢神经。外皮按体细胞形状可分成5层,从外至内先后为:角质层薄、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真皮层。

(二)真皮真皮坐落于外皮深层次,外皮和皮下组织组织中间,关键由纤维细胞,弹性化学纤维,网状结构化学纤维和无定形栽培基质等结缔组织组成,在其中也有神经和末梢神经,血管,淋巴血管,肌肉及其皮肤的附设器。

(三)皮下组织组织皮下组织组织又称之为“人体脂肪组织”,坐落于真皮正下方,与真皮无显著的界线,人体解剖学上称之为浅筋膜,临床医学上称之为蜂窝状组织。

人体脂肪组织是一层较为松散的组织,它是一个纯天然的减震胶垫,能缓存外地人工作压力,另外他还是热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存储动能。除人体脂肪外,人体脂肪组织也带有丰富多彩的血管,淋巴血管,神经,皮脂腺和头发毛囊。

(四)皮肤附设器皮肤的附设器包含毛、皮腺、皮脂腺、指(趾)甲级,具备很重要的功效,一切附设器的危害都能造成病症的产生。

皮肤解剖层次2

(1)皮肤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2)其中表皮,也就是皮肤的最外层,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的黑素细胞、Langerhans细胞以及少数神经上皮细胞构成。

根据角质形成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特点,可将表皮分为五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但是完整的五层只存在于手掌、足跖(zhi)和指、趾的屈侧面,也称为厚表皮;身体其余部位的表皮较薄,缺少透明层。表皮的厚度仅为007~12mm。

(3)真皮上接表皮,下与皮下组织相连,从上至下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互相交织成网,另外还含有少量基质和细胞成分。真皮的厚度为04~24mm。真皮层是维持皮肤弹性的关键层。

(4)皮肤的最里面层为皮下组织。皮下组织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脂肪细胞组成。

(5)另外,皮肤还拥有非常重要的附属器官,分别是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和甲。

(6)因为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和体温调节器官,因此有丰富的神经分布,能够帮我们感受到触觉、压觉、热觉和冷觉。

(7)皮肤表皮中没有血液循环,真皮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8)皮肤中有淋巴管网,与几个主要的血管丛平行。

(9)皮肤内也有肌肉,最常见的是立毛肌。面部皮肤内也可见横纹肌,即表情肌。

(10)除此之外,正常皮肤的表面还有一层透明的弱酸性膜,主要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汗腺分泌的水分共同乳化形成,被称为皮脂膜,是皮肤的第一层保护膜。

皮肤解剖层次3

人体皮肤结构图

皮肤由上而下可以分为: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

表皮层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02毫米,组成表皮的细胞叫做鳞状上皮细胞(外观象鱼鳞),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由外向内大概可分为5层。

第一、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角质层虽然只有几层死皮,但是它会给我们形成像城墙一样的结构去保持我们皮肤内环境的稳定。

第二、透明层 :由2~3层核已消失的扁平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

第三、颗粒层:由2~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

第四、棘细胞层:由4~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由下向上渐趋扁平。

第五、基底层: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不断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

皮肤上毛发的结构

毛发位于皮肤上面的称为毛干,位于皮肤下面的称为毛根,毛根所住的房洞叫毛囊。在毛囊的下面有非常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需要不断地给毛囊提供足够的营养,营养够了根才长得好,根长好了上面的枝叶才能长得好。

如果毛细血管的量少了,势必会导致毛囊越来越干,越来越瘪,最后上面的毛发就脱落了。

皮肤结构

面部皮肤分为几层,你知道吗?

面部皮肤分为三大层: 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

皮脂膜、

1、表皮层: 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

基底膜带、

2、真皮层: 乳头层(浅层)、网状层(深层)

     皮脂膜    

一、什么是皮脂膜

皮肤角质层的表面有一层由 皮肤皮脂腺里分泌出来的 皮脂 、 角质 细胞产生的脂质及从汗腺里分泌出来的汗液和皮脂腺分泌的油脂 ,以一定比例融合在皮肤表面而形成的一层膜就叫 皮脂膜 。皮脂膜 PH值 应维持在5-6呈弱酸性的状态,以保持皮肤的健康。

皮脂膜的作用

是皮肤表面的免疫层,抗感染作用;有效锁住水分,滋润肌肤;屏障抑菌作用,保持皮肤的健康。

皮脂膜受损表现

容易造成皮肤由细腻变得粗糙,保水功能降低,使肌肤变得干燥,洁面后有紧绷感。

     其中表皮层分为    

     (角质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     

二、角质层

什么是角质层

角质层 是 表皮 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 10 至20 层扁平、没有 细胞核 的死亡细胞组成。当这些细胞脱落时,底下位于 基底层 的细胞会被推上来,形成新的角质层。

角质层的作用

主要起保护作用;有助减少水分蒸发,吸收水分,使皮肤保持湿润。

角质层受损表现

干燥、脱屑、细小皱纹产生,角质层变薄,肌肤易敏感。

三、颗粒层

什么是颗粒层

颗粒层位于棘细胞层的浅层,由2—3层细胞组成。其厚度随角化层的厚薄而变化。由晶样角质和颗粒细胞组成,具有折射反射过滤吸收紫外线。

颗粒层的作用

具有折射反射过滤光线的作用,折光性强。

颗粒层受损表现

皮肤晦暗无光,皮肤暗沉,面色晦暗,色素沉积。

四、有棘层

什么是有棘层

有棘层位于表皮层中基底层与颗粒层之间;与基底层的细胞是同一个,但形状上稍扁些;且外观上也有明显的改变。依身体部位之不同,有棘层细胞就有10至15层不等的数目。由许多线状的纤维所连结。在这些线状纤维之间,有很多带着营养成分的液体充塞、流动着。

有棘层的作用

提供营养成分、初级免疫功能。

有棘层受损表现

提供营养成分能力不足;皮肤抗压能力变弱;容易出现红血丝、敏感、皮肉丘疹、红肿等。

五、基底层

什么是基底层

基底层是表皮的最下层,附着于 基膜 上。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的基底细胞紧密排列而成,基底细胞是未分化的 幼稚细胞 ( 干细胞 ),有活跃的分裂能力,新生的细胞向浅层移动过程中逐渐分化形成 表皮 其余几层的细胞,故基底层亦称 生发层 。

基底层的作用

有活跃的细胞分裂增生能力,补充衰老、脱落的角质细胞,新陈代谢,含有黑色素颗粒,使深层组织免受紫外线辐射的损害。

基底层受损表现

毛孔粗大,外油内干,油水分离,黑头粉刺增加,蛋白质合成异常,易长毛; 新陈代谢缓慢,易长斑和衰老。

     基底膜带    

什么是基底膜带

是 细胞外基质 特化 而形成的一种柔软、坚韧的网膜结构,一般厚40~120nm。位于 上皮细胞 和 内皮细胞 的基底部,或包绕在 肌细胞 、 脂肪细胞 、 雪旺氏细胞 周围,将细胞与 结缔组织 隔离。

基底膜带的作用

使表皮与真皮紧密连接起来,并具有渗透和屏障作用,表皮层与真皮层营养交换,当表皮细胞受到损伤时,基底膜发出信息,真皮细胞修补。

基底膜带受损表现

炎症细胞 、 肿瘤细胞 和一些大分子可通过此层进入表皮,法令纹增生,眼角下垂、黑眼图、眼袋、眼窝塌陷等眼部问题,五官结构比例失调。

     六、其中真皮层分为    

真皮层的厚度是表皮的十倍。

     (乳头层、网状层)     

乳头层

什么是乳头层

乳头层位于 真皮 浅部,与表皮的基底层紧密相连,由大量的结缔组织形成真皮乳头,突向表皮基底层,形成波浪状的接触面。乳头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如触觉小体。

乳头层的作用

供给表皮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 ,同时运走 代谢 产物,维持皮肤表面平整维持皮肤表面平整,终级免疫。

乳头层受损表现

免疫功能下降,皮肤易感染,长痘,留下痘印或痘坑,肌肤易留下疤痕。

网状层

什么是网状层

网状层位于 真皮 的深层,与 乳头层 无严格界限。主要由粗大的 胶原纤维 束和 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束组成。纤维束排列多与体表面平行,其余纵横交织呈网,从而使皮肤 弹性 和 韧性 加大。

网状层的作用

支撑面部轮廓,紧致轮廓,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以及汗腺、毛囊,皮脂腺等,神经能感受压迫和振动的刺激。

网状层受损表现

真性皱纹增加,皮肤松驰下垂;

    七、 皮下组织    

什么是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 又称为“皮下脂肪组织”,位于 真皮 下方,与真皮无明显的界限, 解剖学 上称为 浅筋膜 ,临床上称为蜂窝组织。皮下脂肪组织是一层比较疏松的组织,它是一个天然的缓冲垫,能 缓冲 外来压力,同时他还是热的绝缘体,能够储存能量。除脂肪外,皮下脂肪组织也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和毛囊。

皮下组织的作用

缓冲外来压力;能够储存能量;调节体温功能;呼吸功能;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新陈代谢功能。

皮下组织受损表现

皮肉分离,抽屉症

     护肤步骤  

日常护肤流程

洁面乳➜爽肤水➜原液➜精华液➜眼部精华➜乳液➜面霜➜面膜

周护理

洁面乳➜去角质➜爽肤水➜原液➜精华液➜眼部精华➜乳液➜面霜➜面膜

注意事项

不用频繁洗脸,洁面过度;不用经常去 角质 。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背臑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臂臑穴的定位 10 取法 11 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臂臑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主治病症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研究进展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背臑 1 拼音

bèi nào

2 英文参考

Bìnào LI1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背臑即臂臑[1]。见《黄帝内经太素》杨注。

穴位 臂臑 汉语拼音 Binao 罗马拼音 Pinao 美国英译名 Elbow Bone 各

号 中国 LI14 日本 14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4 富耶氏 德国 DI14 英国 Li14 美国 LI14

臂臑为经穴名(Bìnào LI14)[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头冲,颈冲、背臑、臂脑。属手阳明大肠经[2]。臂臑为手阳明络之会。臂,通指上肢,臑指上臂,臂臑穴于上臂臑外,故名臂臑[2]。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

4 背臑的别名

头冲(《备急千金要方》),颈冲(《千金翼方》),背臑(《黄帝内经太素》杨注),臂脑[3]。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臂臑,在肘上七分(寸),腘肉端。

6 特异性

臂臑为手阳明络之会。

7 穴名解

臂,通指上肢,臑指上臂,臂臑穴于上臂臑外,故名臂臑[2]。

《说文》:“臂,手上也。”上肢统可称为臂。凡肉不著骨之处,可由肉上下通透者,即称“臑”。本穴正当上膊肉不著之处,故名之。[3]

8 所属部位

上臂[4]

9 臂臑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5][6]。

臂臑位于上臂后外侧,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距曲池穴7寸,当三角肌抵止部后缘处[7]。

臂臑位于臂部,曲池( LI11)上七寸,三角肌前缘处[2]。

臂臑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臂臑穴的位置(肌肉)

臂臑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臂臑位于臂部,曲池( LI11)上七寸,三角肌前缘处[2]。

垂臂屈肘时,在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

自然垂臂,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横平臑会,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取穴[8]。

11 穴位解剖

臂臑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有旋肱后动、静脉的分支,及肱深动、静脉。分布著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稍厚,富胃脂肪组织。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过三角肌中点。该肌由臂丛后束腋神经支配。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2]。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6]。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臂外侧皮神经和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和胸肩峰动脉分布[6]。

12 臂臑穴的功效与作用

臂臑有通络明目作用[2]。

臂臑有清热明目,通经通络的作用。

13 主治病症

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合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

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目疾、颈项拘挛[6]。

臂臑主要用于颈项肩臂及眼睛疾患等:如颈项拘急、颈淋巴结核、瘿气、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瘰疬、上肢瘫痪、目疾等[2]。

臂臑主治肩臂疼痛,颈项强急,瘿气,瘰疬;以及肩关节周围炎,急性结膜炎等[7]。

臂臑穴主治颈项拘急,颈背肩臂痛,瘰疬;目赤肿痛,迎风流泪[8]。

运动系统疾病:上肢瘫痪或疼痛,肩周炎,颅顶肌肉痉挛;

其它:眼病,颈淋巴结核,头痛。

臂臑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2]。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6]。

一般直刺05~10寸,或针尖向肩部方向斜刺08~12寸[2]。

直刺05~1寸[7]。

直刺05~1寸,或向上斜刺1~15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肩部传导[8]。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或向上斜刺1~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

注意:不可深刺,凡肉腠大郄之处,其灵感传导功能亦大,须防其影响其他部分也[3]。

142 灸法

可灸[2][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7]。

艾柱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

15 配伍

臂臑配肩髃治肩臂痛[2]。

臂臑配臑俞、肩髃、肩贞,治肩臂不可举[8]。

臂臑配曲池、天宗、肩髃,治上肢不遂[8]。

臂臑配手五里治瘰疬[2]。

臂臑配睛明、承泣治眼病[2]。

臂臑配太阳、耳尖放血治急性结膜炎[2]。

臂臑配合谷、光明、二间,治目疾[8]。

臂臑配强间,有行气缓筋,活络止痛作用,主治颈项强。

臂臑配手三里、大迎,有豁痰行瘀,温经散结作用,主治颈部淋巴结核。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颈疬,肩臂不可举,臂臑俞主之。

《类经图翼》: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

《针灸大成》:主寒热,臂痛不得举,瘰疬,颈项拘急。

17 研究进展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上臂三角肌下缘是固定的注射位置,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至于打在左侧是打预防针的一个习惯,比如卡介苗的注射,皮下注射打进去了1毫升空气,位置在三角肌下缘,回抽以后空气进针筒的。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上臂三角肌中点肌肉内,是乙肝疫苗肌内注射的常用部位。注射前时必须准备好抗过敏休克的副肾素和氢考、注射前必须摇振安瓿儿2分钟后才可打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801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