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必是五十肩?当心旋转肌腱破裂

肩痛必是五十肩?当心旋转肌腱破裂,第1张

五十肩是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但肩膀疼痛也可能是旋转肌腱破裂所致,两者症状类似,容易被误诊。1名55岁果农为了赶在台风来袭前抢收水果,连续多日高举右手采收水果,造成右肩疼痛难忍,被误诊为五十肩,复健和服药几个星期却始终不见改善,进一步经骨科门诊做核磁共振摄影检查,才发现是旋转肌腱破裂,伤口达2公分,需手术修补。

旋转肌腱破裂是老年人的常见肩关节疾病,患者容易因肩膀疼痛、活动范围受限,可能无法轻易举抱小孩。

五十肩VS 旋转肌腱破裂

五十肩是因肩关节使用过度或缺乏运动,造成关节相互沾黏和萎缩,导致肩部关节发炎、活动力受限、肩关节无力和疼痛症状,若延误治疗会导致旋转肌腱破裂。特别是「磨损」方面,许多人年纪到了40、50岁产生肩关节的骨刺,活动肩膀时会磨到旋转肌,容易进一步造成肩关节卡住或夹击症候群,也就是旋转肌发炎甚至破裂的症状。

除了老化磨损,台中澄清医院中港院区骨科主治医师姚振国表示,肩关节受伤也会导致旋转肌腱破裂,患者会有明显的肩关节疼痛、肩膀力量变差,手臂上举内转及外转十分疼痛。

旋转肌位于三角肌之下,是肩膀的第二层肌肉群,像袖子一样包住骨头,所以又称旋转袖肌,主要功能是掌管肩部的旋转,包括前举,外展,外转及内转。一旦发生旋转肌腱破裂,患者手臂上举内转及外转时动作困难及疼痛,疼痛部位大多在肩膀的三角肌区域,有时会痛到夜里难眠,甚至连梳头、扣胸罩钮扣都感到困难。

旋转肌腱破裂 需手术修补缝合

旋转肌腱破裂示意图。(提供/台中澄清医院)

治疗上,彰化基督教医院骨科主治医师王伟勖表示,五十肩的主要症状是关节沾黏和发炎,临床上会注射关节用玻尿酸防止沾黏,且使用抗发炎药物减轻疼痛;但严重的旋转肌腱破裂或肩峰下夹击症候群,则需开刀修补肌腱,将其与肩关节的肱骨缝合在一起,使其恢复旋转肌腱应有的功能。

一般来说,较常见的旋转肌腱破裂为棘上肌破裂,其他肩关节的旋转肌腱,包括棘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

姚振国医师表示,旋转肌腱破裂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肩关节疾病,患者若感觉明显的肩肩膀疼痛,手臂上举旋转十分疼痛,应尽快就医做详细检查,确认五十肩或旋转肌破裂,再采行适当的治疗,以免错失治疗时机加速病症恶化。

手少阳三焦经的共有23个穴位,分别为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三焦经穴位定位及主治:

1、关冲:位于手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处。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等病候。井穴。

2、液门: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分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直刺03-05寸。主治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前臂疼痛,头痛,眩晕,暴聋,耳鸣,目红肿涩痛,牙痛,咽肿,疟疾,精神病等。配合谷、大陵、后溪、间使治精神病。荥穴。

3、中渚:位于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中。直刺03-05寸。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等病候。输穴。

4、阳池:位于腕背侧面,腕背侧横纹的中点凹陷处。直刺03-05寸。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等病候。原穴。

5、外关: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等病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6、支沟: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3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等病候。经穴。

7、会宗:支沟穴尺侧一寸处是穴。直刺05-1寸。当尺侧伸腕肌和伸小指固有肌之间,深层有伸食指固有肌;下有前臂侧骨间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主治耳聋、痫证、臂痛、喘满、心痛。郄穴。

8、三阳络: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4寸,尺骨和桡骨之间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挫闪腰痛等病候。

9、四渎: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直刺1-15寸。主治:暴喑,耳聋,齿痛,咽肿,痄腮,前臂痛;扁桃体炎等。

10、天井:尺骨鹰嘴上一寸凹陷中是穴。当肱骨下面的鹰嘴窝中,尺骨鹰嘴突起上缘,肱三头肌腱中;有肘关节动、静脉网,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偏头痛、耳聋、颈项肩臂痛、瘰疠、癫痫。合穴。

11、清冷渊:尺骨鹰嘴上二寸处是穴。在肱骨后侧,鹰嘴突起的尖端上方,肱三头肌下部当中;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头痛、目黄、肩臂不举、胁痛。

12、消泺:清冷渊穴上三寸处是穴。在肱骨后面、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头痛、项强、齿痛、肩背痛、癫痫。

13、臑会:位于上臂内侧三角肌后缘,又为手少阳、手阳明络脉之会,故名。肩髎穴下三寸,三角肌后缘是穴。在肱骨上端背面,大粗隆后下方,肱三头肌中部,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精经。直刺1-15寸主治瘿气、瘰疬,肩臀酸痛。

14、肩髎:肩峰外下方,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是穴。在肩胛骨肩峰的后下缘,肩关节后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腋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肩重不举、肩痛。

15、天髎:位于肩胛岗上窝内,居胸腔极上,人之天部,故名。肩井穴下一寸处是穴。当肩胛骨上部,岗上窝中,浅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有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直刺05-08寸主治肩肘痛、缺盆中痛、颈项强急、偏瘫。

16、天牖: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是穴。有耳后动脉,枕小神经。直刺05-1寸。主治头痛、面肿、目昏、暴聋、瘰疬、项强、喉痹。

17、翳风:位于耳垂根后方的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耳鸣、耳聋、口眼 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等病候。

18、瘈脉:当乳突中央,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界处是穴。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耳后支。平刺03-05寸。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癫、呕吐、泄痢、瞳孔异常、视物不清。

19、颅息:耳后,当翳凤穴与角孙穴沿耳廓连线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是穴。平刺03-05寸。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主治头痛、耳鸣、小儿惊痛。

20、角孙:当耳尖的发际处是穴。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颞神经的分支。平刺03-05寸。主治耳鸣、目翳、龈肿、唇燥、项强、偏头痛。

21、耳门: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有颞浅动、群脉耳前支通过。张口直刺05-1寸。主治:耳聋,耳鸣,聤耳,眩晕,齿痛、颈颔痛;中耳炎,下颌关节炎等。

22、耳和髎: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局部解剖:有颞肌,后方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分支,当面神经颞额支处。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颈颌肿,口 等。

23、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有眼轮匝肌;并有颞浅动、静脉额支通过。平刺05-1寸。主治:头痛,眼睑瞤动,目眩,目赤痛,齿痛;癫痫,结膜炎,角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1袁钟、图娅、彭泽邦、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1999年

2程宝书.《简明针灸辞典》: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

3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4梁繁荣.《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背臑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臂臑穴的定位 10 取法 11 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臂臑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主治病症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研究进展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背臑 1 拼音

bèi nào

2 英文参考

Bìnào LI1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背臑即臂臑[1]。见《黄帝内经太素》杨注。

穴位 臂臑 汉语拼音 Binao 罗马拼音 Pinao 美国英译名 Elbow Bone 各

号 中国 LI14 日本 14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4 富耶氏 德国 DI14 英国 Li14 美国 LI14

臂臑为经穴名(Bìnào LI14)[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头冲,颈冲、背臑、臂脑。属手阳明大肠经[2]。臂臑为手阳明络之会。臂,通指上肢,臑指上臂,臂臑穴于上臂臑外,故名臂臑[2]。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

4 背臑的别名

头冲(《备急千金要方》),颈冲(《千金翼方》),背臑(《黄帝内经太素》杨注),臂脑[3]。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臂臑,在肘上七分(寸),腘肉端。

6 特异性

臂臑为手阳明络之会。

7 穴名解

臂,通指上肢,臑指上臂,臂臑穴于上臂臑外,故名臂臑[2]。

《说文》:“臂,手上也。”上肢统可称为臂。凡肉不著骨之处,可由肉上下通透者,即称“臑”。本穴正当上膊肉不著之处,故名之。[3]

8 所属部位

上臂[4]

9 臂臑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5][6]。

臂臑位于上臂后外侧,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距曲池穴7寸,当三角肌抵止部后缘处[7]。

臂臑位于臂部,曲池( LI11)上七寸,三角肌前缘处[2]。

臂臑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臂臑穴的位置(肌肉)

臂臑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臂臑位于臂部,曲池( LI11)上七寸,三角肌前缘处[2]。

垂臂屈肘时,在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

自然垂臂,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横平臑会,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取穴[8]。

11 穴位解剖

臂臑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有旋肱后动、静脉的分支,及肱深动、静脉。分布著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稍厚,富胃脂肪组织。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过三角肌中点。该肌由臂丛后束腋神经支配。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2]。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6]。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臂外侧皮神经和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和胸肩峰动脉分布[6]。

12 臂臑穴的功效与作用

臂臑有通络明目作用[2]。

臂臑有清热明目,通经通络的作用。

13 主治病症

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合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

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目疾、颈项拘挛[6]。

臂臑主要用于颈项肩臂及眼睛疾患等:如颈项拘急、颈淋巴结核、瘿气、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瘰疬、上肢瘫痪、目疾等[2]。

臂臑主治肩臂疼痛,颈项强急,瘿气,瘰疬;以及肩关节周围炎,急性结膜炎等[7]。

臂臑穴主治颈项拘急,颈背肩臂痛,瘰疬;目赤肿痛,迎风流泪[8]。

运动系统疾病:上肢瘫痪或疼痛,肩周炎,颅顶肌肉痉挛;

其它:眼病,颈淋巴结核,头痛。

臂臑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2]。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6]。

一般直刺05~10寸,或针尖向肩部方向斜刺08~12寸[2]。

直刺05~1寸[7]。

直刺05~1寸,或向上斜刺1~15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肩部传导[8]。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或向上斜刺1~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

注意:不可深刺,凡肉腠大郄之处,其灵感传导功能亦大,须防其影响其他部分也[3]。

142 灸法

可灸[2][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7]。

艾柱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

15 配伍

臂臑配肩髃治肩臂痛[2]。

臂臑配臑俞、肩髃、肩贞,治肩臂不可举[8]。

臂臑配曲池、天宗、肩髃,治上肢不遂[8]。

臂臑配手五里治瘰疬[2]。

臂臑配睛明、承泣治眼病[2]。

臂臑配太阳、耳尖放血治急性结膜炎[2]。

臂臑配合谷、光明、二间,治目疾[8]。

臂臑配强间,有行气缓筋,活络止痛作用,主治颈项强。

臂臑配手三里、大迎,有豁痰行瘀,温经散结作用,主治颈部淋巴结核。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颈疬,肩臂不可举,臂臑俞主之。

《类经图翼》: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

《针灸大成》:主寒热,臂痛不得举,瘰疬,颈项拘急。

17 研究进展

可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疏通经脉、缓解肩颈僵硬、肌肉疲劳、肩周炎和颈椎病变。还可以改善头晕、头痛、大脑供氧不足、睡眠质量下降、失眠多梦等,还能使人面色红润。

做一次肩颈保养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颈椎问题的,因为颈椎问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解决它也需要一个治疗过程,但是做一次会明显感觉到肩颈很轻松,肩颈问题得到了缓解,如果能够坚持做完我们为您设定疗程的话,是一定能够解决肩颈问题的。

肩颈是毒素最容易堆积的地方,是致病的关键。万病之源源于血 百病之由由于气,中医上讲:气不足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

扩展资料

《备急千金要方》:“灸癣法,八月八日日出时,令病人正当东向户长跪,平举双手,持户两边,取肩头小垂际骨解宛宛中,灸之,两火俱下,各三壮。若七壮,十日愈。”

《医说》:“灸牙疼法,随左右所患,肩尖微近骨缝中,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灸五壮。”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肩头,奇穴。肩端起骨尖上、锁骨与肩胛关节上际之陷中。针四至六分。灸三至七壮。主治腺病、齿痛、肩凝、三角肌麻痹;亦治肩关节运动障碍、肱部麻痹或疼痛。”

参考资料:

词条 肩颈

因为肩颈不是商品,是人体部位。

肩颈,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肩尖,肩头。位于肩部肩锁关节凹陷处,即手阳明大肠经肩_穴内上方,左右计2穴。浅层有锁骨上外侧神经等分布,深层布有肩胛上神经的分支。主治皮癣,齿痛,三角肌麻痹,肩关节抬拳不利,上臂麻痹或疼痛等病症。直刺04-06寸;可灸。

前往有狂犬病例国家,应先施打疫苗! 寒假及春节连假即将来临,想出国旅游要注意前往的地区是否为狂犬病疫区!因为狂犬病的致死率非常高,前往疫区应在出发前一个月施打预防性狂犬疫苗。那么万一被野生动物咬或抓了怎么办?孕妇及哺乳妇可以接种狂犬疫苗吗?孕妇万一感染狂犬病需要终止怀孕吗?

当心境外移入的「狂犬病」! 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去年公布近十年来国内首例境外移入的「狂犬病」病例,病人是大陆台商,因病况危急包了医疗专机返台到北部某医学中心就医,确认感染狂犬病毒,并通报疾管局。

台湾自1959年起就不再出现本土的人类病例,仅于2002年有名大陆来台探亲的女子,在来台前2个月被自家的狗咬伤,来台后在花莲发病,结果此境外移入的人类狂犬病病例,虽送医仍不治死亡。而台湾自1961年1月后,即未再出现动物病例,目前台湾地区仍为全球少数的狂犬病非疫区,所以被本地的狗、猫咬伤,原则上不必施打人用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疫苗。

主要媒介是野生动物,哺乳动物都会成为宿主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进行性脑脊髓炎,其致死率接近100%!狂犬病毒主要媒介是野生动物,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会受到狂犬病毒的感染而成为宿主,常见会传染狂犬病毒的动物包括狗、猫、猴子、蝙蝠。被狂犬病动物抓伤、咬伤以后,病毒就从伤口进入宿主体内。在美国,狂犬病主要媒介却是野生动物,如臭鼬、浣熊、郊狼、狐狸及蝙蝠;曾有报告指出有人在蝙蝠山洞内,因吸入病毒颗粒,或是接受患者移植角膜而受到感染。

狗还是最主要的宿主 环视全球,狗还是最主要的宿主,所以病毒才会被冠上「狂犬病毒」;哺乳动物通常要等到出现病毒性脑炎之后才会再传播伤害别的宿主;囓齿动物(如老鼠或兔子)不会传播伤害别的宿主,因为它们无法活得过久再来传播感染另外的宿主,通常狂犬病毒需花5〜7天才能抵达唾液腺,并藉著咬伤来传给别的宿主,如果在此之前即已死亡,也就不会传播狂犬病了。

在美国,每年的狂犬病不到十例(大多数是境外移入),但是在开发中的国家(疫区),狂犬病例却可达数百例,其中和疯狗最有关系。

前往有狂犬病例国家,应先施打疫苗!

病毒入侵途径与诊断 通常狂犬病毒会在咬伤处开始增生而进入人体或其他宿主体内,会入侵末梢神经,然后感染感觉神经元,并沿着神经纤维上行,侵犯中枢神经,在中枢神经继续增殖,再下行到周边神经,抵达唾液腺以及其他器官。病毒可以从唾液腺进入唾液,当发病的动物咬伤别的宿主时,病毒就趁机侵犯新的宿主。

病毒侵入中枢神经后,会引起急性脑炎,造成神经元死亡及去髓鞘等变化。被感染的神经元细胞质里面有嗜伊红包含体,称为奈格利体(Negri body),这是实验室诊断狂犬病重要的依据。由于狂犬病发作后死亡率极高,所以目前不知道如果再度被咬之后,宿主会产生什么样的免疫反应。

潜伏期&症状 临床上发现潜伏期和被咬伤的部位有关,短则两个星期,长可达16周以上。因此,头部咬伤的潜伏期一定比腿部咬伤要来得短。通常病人会有被动物咬伤的病史,然后会出现一些非特异的初期症状,如发烧、倦怠、恶心、呕吐、厌食及被咬伤处疼痛或感觉异常,皮肤对温度的改变特别敏感。经过约10天之后,症状变得更严重,病人开始昏迷、嗜睡、流口水等等,然后出现兴奋及恐惧现象,接着出现麻痹、抽筋、吞咽困难、意识不清,怪不得家犬也会咬伤主人。

最值得注意的是,狂犬病人在吞咽的时候,咽喉部肌肉会痉癴,所以很怕喝水(因为会疼痛),出现所谓「恐水症」现象。随后并有精神错乱、抽搐、麻痹及意识不清,如不采取医疗措施,患者常因呼吸麻痹而导致死亡。

以支持性治疗为主 如果给予足够的支持性治疗,有些病人仍然可以存活下来,目前全球只有8例人类的狂犬病被救活,其中5例在美国,皆采用「美国威斯康辛治疗准则」。威斯康辛医学院使用麻醉剂、镇静剂,让病人陷入昏迷,降低脑部活动,但病人痊愈后仍有平衡感不佳、讲话不清楚的后遗症。

狂犬病没有特效药,一旦发病几乎无药可医,只能给予支持性治疗:住入加护病房、维持呼吸道畅通并给予足够的氧气、控制痉孪的发作。

前往有狂犬病例国家,应先施打疫苗!

治疗还应注射狂犬疫苗、人类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从被咬当天开始打五剂疫苗 目前只能透过病人身体的免疫系统去战胜病毒,当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入侵末梢神经,之后再到达中枢神经,潜伏期达3〜6周;所以万一未事先施打疫苗,病人应在被咬当天,以及第3、7、14及28天,肌肉(上臂三角肌比臀部肌肉好)注射狂犬疫苗,每次1㏄共5次,让身体产生抗体,和病毒赛跑,透过体内免疫大军,来防堵病毒到达中枢神经大搞破坏。

由于人类狂犬疫苗是从人类双套染色体细胞培养出来的,供应的来源有限,所以美国疾管制局于2010年建议只打前面四剂就有免疫力。

◎伤口附近打人类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当然暴露于狂犬病毒后除了主动接种狂犬疫苗,让自己产生抗体外,还需要打人类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每公斤体重打20个国际单位)于被咬伤的伤口附近,剩下的剂量再打在离伤口较远的地方,但狂犬疫苗与人类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能混用于同一针筒来打。

◎被咬或抓伤当时的立即处理方法 被咬伤或抓伤的伤口,需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15分钟,再以优典消毒,伤口不必缝合,在伤口附近施打人类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预防疫苗未打完若被咬,应继续补打 如果事先已经施打过三剂疫苗来预防者,却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到,应再补打两剂,但人类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则不必打。

◎经常接触野生动物,应检验血液中抗体浓度 经常和野生动物接触者,最好每2年检验血液中抗体的浓度是否足够?若低于05单位,需再补打后才有保护的能力。

◎狂犬疫苗的过敏反应与副作用 施打狂犬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很少,有25%会发生施打处的局部反应,如搔痒、皮肤红斑、压痛等,有20%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恶心等轻度的全身性反应。

前往有狂犬病例国家,应先施打疫苗!

孕妇若感染狂犬病,不须中止怀孕! 曾有报告指出,在一些动物若感染狂犬病毒,会穿透胎盘传给胎儿,在鸡和人类的胚胎曾被暗示它是一种畸胎原;但有更多的报告却无法证实狂犬病毒会穿过人类的胎盘。所以孕妇若被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而暴露于狂犬病毒,或已被诊断为狂犬病者,并不需要中止怀孕。

孕妇或哺乳妇,可以接种狂犬疫苗 而且孕妇或产后哺乳,也可以接种狂犬疫苗,并不是禁忌,其治疗方法与一般人完全相同。说明如下。

由于病毒感染几乎是无药可医,因此使用疫苗来防治病毒就变得相当重要!目前病毒疫苗有两种:(1)由活性、减毒病毒制成,这类病毒不具致病能力;(2)由已经死亡的病毒制成,而狂犬病疫苗是属于死体疫苗。

一般疫苗的特征可以从下列几项来加以说明:

◎ 免疫力持续时间:活体疫苗较长,死体疫苗较短。

◎ 保护的效果:活体疫苗较强,死体疫苗较差。

◎ 制造免疫球蛋白:活体疫苗于宿主体内会出现IgA以及IgG;而死体疫苗通常经由肌肉注射,不会出现明显的IgA反应,只有IgG反应。

◎ 变成致病种:活体疫苗有可能,但死体疫苗不会。

◎ 在室温下稳定程度:活体疫苗不稳定,但死体疫苗却很稳定。

◎ 接种后会排出病毒并传给其他没有接种的宿主:活体疫苗有可能,死体疫苗不会。

由此可见死体疫苗至少有两个优点:

(1)它们不会再变成具有致病力的病毒;

(2)对热的抗性较好,所以在较热的环境下也不会变质。因此孕产妇接种狂犬疫苗的安全性是无庸置疑的。

虽然到目前为止,孕妇被咬后尚未有任何特别的检验来评估怀孕的预后结果,但于暴露后及时打完疫苗来预防保护母亲及胎儿,目前并无致死病例,可以说是一种适当的作法。

前往有狂犬病例国家,应先施打疫苗!

前往疫区,一个月前即应接种三剂预防性疫苗 目前狂犬病疫区以印度、中国大陆及印尼病例数最多,欧美及其他地方也出现零星病例。至于中国大陆的病例以农村居多,五成以上病例集中于广西、广东、贵州、湖南、和四川等地;但武汉、北京等大都市仍偶传病例。因此高危险群的人都需要于暴露前预防接种,如兽医、动物园工作人员以及到疫区工作人员。

若想到疫区(特别是偏远区)旅游或可能接触野生动物者,最好行前一个月,至国际旅游门诊自费接种疫苗共三剂,每剂连挂号费约2000元。此项暴露前预防是以人类狂犬疫苗1㏄于0、7、21或28天肌肉注射于手臂的三角肌,或01㏄于0、7、28天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只适用于暴露前的预防接种)。如果接种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如爱滋病)或正在使用皮质类固醇、抗疟疾药物chloroquine,其抗体形成的反应会减少。

若在中国大陆遭咬伤,除了要立即处理局部的伤口外,可至省市级以上疾病控制中心,或省市级公立医院就医,注射预防破伤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咬伤处共五剂。

徐弘治 学历: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毕 经历:美国马利兰州大巴尔铁摩医学中心总住院医师、长庚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台安医院妇产部教学主任 现任:台安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台北医学大学妇产部兼任临床副教授、安美诊所妇产小儿科主治医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95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